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消毒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及软组织等,某些患者可能是HBV、HCV和HIV等病原体携带者,致使口腔器械污染严重。使用后的口腔诊疗器械若清洗、消毒与灭菌不彻底,可以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为了解某区个体口腔诊所中口腔器械消毒现状与消毒效果,我们于2013年4月和2013年10月分别对某区46家口腔诊所消毒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检测,并对2013年4月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监督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4月和2013年10月分别对某区属46家口腔诊所消毒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检测。
1.2 方法 检测前首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是否制定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是否定期进行浓度监测,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是否有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手机消毒灭菌方法、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等内容[1]。 检测项目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采样、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执行。
2 结果
2.1 专项整治效果 针对2013年4月个体口腔诊所消毒现状与消毒效果的检测所发现的问题,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标准、下发文件、会议培训,加大监督力度和频次、行政处罚等方式开展口腔诊所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46家个体口腔诊所全部制定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及医疗废物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定期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手机消毒灭菌方法由碘酊、酒精擦拭消毒为主,变为压力蒸汽消毒为主。
2.2专项整治前后消毒效果比较 通过开展口腔诊所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明显好于专项整治前,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8.42、9.95、p
2.3专项整治前后手机消毒方法比较 手机的消毒方法直接着影响灭菌的效果,资料显示,压力蒸气法消毒手机合格率为80.4%,戊二醛浸泡法消毒手机合格率55.9%,而碘酊、酒精擦拭消毒手机合格率只有26.2%。开展口腔诊所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前后,手机的消毒方法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2、7.18、34.33、p
3讨论
3.1 制定口腔诊所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强法律法规、院感消毒知识的培训,是改善口腔诊所的消毒状况的 根本。
3.2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以行政执法促消毒制度的落实 卫生执法人员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督促口腔诊所医疗机构加强消毒预防传染病传播措施的落实。对有些医疗机构消毒措施未落实,执法人员可以检查执业许可证核准事项,病历处方管理,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入手,严格执法,对违规违法案件严肃处理,同时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不良记录档案,并把不良记录计分作为医疗机构校验是否合格的内容之一,对不合格机构予以停业整改[2],以医政执法促消毒措施的落实。
3.3 加大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检测频次 对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医疗机构,加大消毒效果检测频次,对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的手检测项目超标的医疗机构,责令其停止执业,查找原因。对再次检测仍不合格的医疗机构,依据《消毒管理办法》进行行政处罚。有效地促进医疗机构落实消毒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同刚.卫生监督员手册―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
[2] 唐音,张文慧.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J].中国卫生监督2007,14(4)299-301.
【关键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6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5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县共有25家医疗机构,其中有3所二级医院,6家直属县级管理,还有12家社区卫生医疗中心,4家私立医疗机构。
1.2调查方法整个医疗管理改善工作从2011年6月1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截止。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时间为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主要工作是对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调查,总结问题的所在;第二阶段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初步的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监察,完善相应措施。
2问题
2.1临床操作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虽然医院的所有科室都有完善的无菌操作原则与消毒隔离制度等,但是医护人员不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检查室、病房和门诊等地不戴消毒口罩和帽子,还有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未进行手卫生,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对于输液的患者,护理人员没有做到每人一条止血带;给患者续加液体的时候,瓶口没有给与相应的消毒措施。因为是基层医院,所以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重要性,不能按照消毒隔离原则配置、使用以及更换消毒液。医务人员对于医院常用的隔离标识不了解,在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等物品时的自我防护意识弱,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2.2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由于我县的医疗卫生中心中只有小部分是直属县里管理的医院,还有二级医院,只有这一类医院才会设置较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由于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没有合适的部门进行监管,所以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呈现为形式化,多数医务人员不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内容,医院不能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使感染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3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不按照要求进行正常医院的医疗废物的处理都具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参与此次研究调查的25所医院中,仅有7家医院有专门收取的机构进行负责并进行回收处理;有15家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了自行处理,主要处理方式以土埋以及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还有3家医院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向不明确。由于医疗废物是污染过的物品,不合理的处理方式能够对环境的污染产生严重危害。约有17家医院不能明确标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的存放位置,所以常常会出现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在所有医院中,仅有7家医院有污水处理设备。多数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增加了环境的污染。
2.4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对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感染机制不明确就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无明确实验室数据说明即使用抗菌药,多种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以及随意增加用药剂量等现象,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3改进对策
3.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加强培训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时要在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卫生环保部门可以对医院管理工作进行协助,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分批次的授课,卫生局可以将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应内容列入医院考核标准,可以明显的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
3.2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对于没有成立相应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医疗中心,应在卫生局的监督下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选择合适的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3.3增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意识医院的各科室都要具备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选择合适的人员对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与奖金挂钩,对于造成相应事故的工作人员,给与相应处罚;而能够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给与适当的奖励措施。加强各部的管理制度,保证每名患者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患者不得共用一次性用品、更换下的床单要进行清洗并消毒。
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处置。医院废弃物的处置要交由正规合格的公司进行处置,通过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进行规范操作后,所有医疗中心都与正规的公司签订了合同。同时医务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进行操作,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盛放,并由专人进行收取送到规定地方进行紫外线消毒,使其达到合格的标准。对于污水的排放,有医疗废水处置装置的应该马上投入使用,没有废水处置装置的则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置系统,尽量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
每个医院都应该拥有完善的医疗感染管理制度,这是一个医院整体服务质量评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要求,卫生局与环保部门也要对各个医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帮助资金匮乏的医院完善管理。只有严格控制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医疗药物的应用,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达,谷峰.32所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研究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5:1993-1995.
1救护车内医院感染的隐患
1.1工作性质的特点急救场所各式各样,现场急救环境差;患者多为突发病,其患病性质不确定性,病种多样;车内空间小,给预防医源性感染带来极大的困难。
1.2防护意识薄弱急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在急救过程中重视抢救质量,而忽视自我保护,在操作前后无洗手及手消毒,有的甚至连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都没有。
1.3救护车内消毒不彻底院前急救用救护车运送不同疾病的患者,病种复杂多样,其中不乏有潜伏传染病患者,这中间可能来不及或不能彻底地对救护车进行终末消毒,致使救护车内污染严重,救护人员易被感染。据相关报告显示医院救护车内空气细菌含量达4967cfu/ m3,并且有九成空气细菌含量超出4000cfu/ m3,细菌在物体表面含量平均达43.4cfu /m3,而依据空气微生物医院评价标准,若空气细菌含量达700~1800cfu /m3就具有空气传染的危险[1]。
2 预防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在单位院感科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及流程》,提高急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的认知水平,严格遵守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规程,并将消毒感染工作纳入质控管理考核范围中,并定期抽查和整改,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
2.2加强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
2.2.1消毒物品管理为做好感染控制工作,各种消毒用物一定要配备齐全,所有用物都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简单而实用。在所有急救用救护车医疗舱内都安装了紫外线灯,方便空气及急救物品表面的消毒,急救车上备有专用医疗垃圾桶,一次性利器盒,快速手消毒液,84消毒液,专用毛巾,污物袋等。还备足一定数量医疗用的一次性用物,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一次性床单、被套。
2.2.2车内空气及器械的消毒每次转运患者后,立即对车内进行清洁,开门窗通风,除污垢及渍痕,用84消毒液擦拭车厢内壁,药箱,板凳,担架床,扶手等物体表面后,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急救箱消毒擦拭后开箱盖一同照射。吸氧装置湿化瓶数套。湿化瓶内壁用含氯消毒液清洗浸泡,终末消毒备用,湿化液每人次更换,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使用后及时消毒,以保持备用状态。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或用0.1%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
2.2.3重视手消毒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医护人员手部污染状况,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2]。因此按照消毒常规进行六步洗手法尤为重要。同时给每位医务人员都配有随身携带的快速手消毒液,以便不方便洗手时急用。
2.3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在专用黄色垃圾袋,注射针、玻璃瓶等器放在黄色利器盒,并贴外标签,由专人进行处理,使其无害化。
通过以上措施,救护车内工作人员提高了医院感染意识,规范了消毒技术操作,增强了消毒意识,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疗废物
2003年春天,SARS暴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以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触目惊心,不容忽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将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6月6日国务院总理签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 ,同年8月14日卫生部吴仪部长又签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 ,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3] 。现在医疗废物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疗废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 [4] 。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胁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发生过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件 [5] 。
1 医疗废物处理状况的调查
2003年SARS发生后,我院将医疗废物处理列为重点管理项目之一。为了解当时临床医疗废物的处理状况我们对临床医疗废物的产生、处理、收集、去向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医院住院部各科室,调查方法以问卷、视察的形式进行,同时收集资料,并进行总结。
2 分析和总结
各临床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渠道大致分为三个途径:第一,临床一些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都装入黑色垃圾袋由工人每天收到垃圾暂存处,再由特种垃圾厂工人运出后进行处理;第二,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在病房先进行初毁形和消毒再由工人收集进行再次消毒毁形,院感科管理人员监督处理;第三,病人的排泄物、大小便进入下水道,由医院的水处理站集中消毒后排放。
我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关部门管理不够规范,未完全落实相关制度,监督机制不够严密 [6] ;分类不够科学,造成垃圾量大,不利有效防止污染;病房的垃圾每日只清运一次不能满足一些大科室的需要,有些垃圾要在病房存放到第二天才得到运出 [7] ;临床工作人员忙于开展业务,在配合处理医疗废物方面不够积极主动;工作人员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防护不够规范。
3 处理医疗废物的措施
3.1 制定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管理小组。各科主任、医院感染组长、护士长为小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临床科室负责废物的分类、收集、装包、封口,服务公司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房产基建科负责医疗废物的暂时存放和与特种垃圾厂交接转运。医院感染科进行严格监控,以及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清运、处理“三环节”和操作规程、人员防护等提出指导意见,再就是制定奖罚方案 [8] ,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院感染质量检查项目,进行医疗质量评分,与科室奖金挂钩。
3.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 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 [9] ,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3.3 注重分类回收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着重处理好感染性废物。严格分类收集,用有色袋分装 [10] ,便于重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3.4 提高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效率,后勤服务于临床 过去的医疗废物每日清运一次,现在改为即产即清。过去,行政管理办法是要求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病房内进行消毒和初毁形。现在改为由工人收到暂存地集中消毒毁形。减轻临床工作量,避免造成污染 [11] 。
3.5 接触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 严格着装操作,掌握消毒隔离常识,防止医疗垃圾渗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锐器刺伤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12] 。
3.6 支持和鼓励每个公民对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医院职工发现有以下情况均可报告医院感染科。如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在非指定地点收集、存放、或倾倒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流失、渗漏、污染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未经允许打开密封的医疗废物等等。靠少数管理人员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发动全体人员对身边的医疗废物多关注一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
4 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5 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6 徐淑慧,高文花.医疗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医药动物防治,2002,18(1):51-52.
7 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
8 Escaf M,Shurtleff S.A program for reducing biomedical waste:the Wellesley Hospital experience.Canadian Journal Infect Control,1996,11(1):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2,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2003,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3-01
护理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医院感染管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同时也给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护理管理应将预防医院感染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现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有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一探讨。
1、护理环节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1.1缺乏相应的医院感染知识:在检查中发现由于工作繁忙,处置不同患者时不进行手消毒。手是最易污染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若不及时消毒,细菌极易带到医疗器械和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是否专用与消毒,这些极易忽略的问题也常由于行为不规范导致医院感染。且护理者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在个人防护、消毒隔离上应付了事,不认真执行,这些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
1.2对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患者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随之放松了自我防护、控制感染的意识。如空气的消毒记录与执行情况不符;消毒器的滤过网不定期清洗;一人一套一刷一消毒的基础护理工作淡化等,这些基础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细菌,造成医院感染。且护理人员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中,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尤为重要。
1.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破损情况检查不仔细;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不监测;器械灭菌消毒方法不当;无菌物存放不当,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都会造成医院感染。
1.4 医疗用具消毒不规范:如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具消毒时间的长短,消毒液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使用率高的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冰袋等无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都会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1.5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感染性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袋口封闭不严,存放位置不妥,存放时间过长且不及时清理,特殊感染的垃圾不特殊注明等不能正确处理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1.6 对护士实习生的相关防感染培训不重视:护理工作的繁忙让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护士实习生只局限于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灌肠等操作上,忽略了感染知识、防护知识的教育,使护士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又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医院加强护理管理措施
2.1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较快,尤其是消毒灭菌的方法和要求更新很快。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消毒液使用登记及监测制度,规范了按标准预防制定的隔离措施;制定和规范―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规范了医疗垃圾的分类、回收管理等。医院可以通过护士长例会进行布置落实,使医院的各项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有章可循。
2.2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缺乏自身防护知识或工作操作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断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抓好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护理部应将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和要求作为在职护士和新职工以及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主要培训内容。监察护理人员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科室护理管理者是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科室感染的关键人。作为科室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会提高医疗成本、降低医疗收入利润的想法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用品的消耗感觉很浪费。所以加强护士长的感染管理培训,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错误观念。护士长在做好表率的同时应带领全科护士、卫生员认证学习消毒隔离知识,严格各项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控。作为管理者还应为制度的实施及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便利条件。
2.4重点控制,定期督查: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
2.5考核量化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每月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科一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反馈,对不合格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并给与处罚。
3、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办法
3.1进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管理:护理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作为医院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手一册的有关医院感染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实行定期督察。告诫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的洗手和消毒,对消毒物品每日一换,教育护理人员“谨慎”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流程。
3.2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医疗器械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保证高危险性的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的操作者,必须掌握各种医疗用品的正确清洗、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灭菌。进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3.3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时密切相关的,所以护理人员应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在护理工作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3.4做好护理五到位:一是洗手到位;二是清洁到位;三是消毒与监测到位;四是隔离到位;五是防护到位。坚持以上五到位可以大大减少细菌对医院感染的途径。
一、评估内容
(一)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情况。包括本单位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人力资源配置、院感专职人员及人才梯队建设情况等;院感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三级质控网络构成情况;
(二)贯彻落实《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情况。包括本单位专兼职人员持证上岗、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培养、继续教育培训及院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院感“三基本”培训学习(含全员院感“三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理论及操作考试、知识宣传普及和日常工作实际落实)等情况。
(三)院感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情况。包括本单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产房、口腔科、医疗废物暂存地等重点科室规范化建设布局、工作流程、安全管理情况及各重点科室手卫生设施配备,规范化使用情况。
(四)医院感染基础管理、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情况。包括本单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标准预防与隔离、外来器械、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器械规范化管理及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情况。包括本单位多重耐药菌管理部门建设、多重耐药菌部门预警机制及监测工作、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等情况。
(六)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建设情况。包括本单位医院感染基础监测如:压力蒸汽灭菌检测、消毒灭菌剂检测、手卫生监测、重点科室环境监测、紫外线强度检测等情况。
(七)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情况。包括本单位院感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管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院感相关数据及数据分析情况。
(八)本单位院感工作及所辖村卫生室院感工作督导考核情况。
二、评估方法
自评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内容可参考《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实施方案(2013-2015)》。
三、工作要求
[关键词]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220-02
目前很多医院感染登记工作不完善或无登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执行情况及工作质量完全依赖于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登记工作可了解科室工作执行情况,也便于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防止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表格的建立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求,结合我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设计统一的、便于操作的表格(A4规格),先试用,如有不妥之处进行修订,定稿后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全院各科室正式使用。
2 应用
2.1 消毒隔离登记表的设计及应用
消毒灭菌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1]。表格的应用可规范科室各类物品的消毒方式、消毒时间、浓度及责任人,避免因消毒方式选择不当或浓度不够所导致的医院感染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可追踪到责任人。因此,可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消毒隔离登记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
2.2 紫外线累计时间及强度登记表的设计及应用
紫外线灯是目前基层医院作为空气消毒的主要器械。表格的建立能帮助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和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及时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新灯管,并更换使用中达到规定时间及强度低于标准的灯管,确保消毒效果。设计内容包括日期、消毒起始时间、管号、累计时间、灯管的擦拭方式、消毒对象、功率、强度、监测结果、更换时间等。
2.3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表的设计及应用
表格的应用可强化科室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避免了医疗废物因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设计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体积、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2]。
2.4 医院感染病例报病卡的设计及应用
加强医院感染患者的管理,旨在提前对散在病例进行干预,防止院内感染暴发流行。表格应用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本院院内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好发部位、易感因素及抗生素使用合理性,便于拟定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病诊断及医院感染诊断、易感因素、微生物送检情况、发生医院感染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局部应用情况,易感因素可根据医院收治患者的情况拟定。
2.5 一次性用品及消毒液检测登记表的设计及应用
医院使用的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的质量与效果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3-4]。依法对一次性用品及消毒器械进行管理,旨在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临床,防止院内感染暴发流行。表格设计内容包括日期、名称、生产厂家、有效期、失效期、浓度、“三证”、监测结果。
2.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的设计及应用
表格设计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联系电话、职业)、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情况、暴露(时间、地点、方式)、刺伤的器具(针头的型号)、暴露或刺伤的部位、暴露源患者(一般情况、患传染病情况)、暴露源、暴露经过、紧急处理情况、暴露级别评定(只限HIV)、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
表格的应用能帮助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安全隐患,并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防范,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正确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保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使他们健康、安全地为患者服务。
2.7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报告通知单的设计
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和无菌操作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加以分析,找出危险因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发挥预警与防范作用[5-7]。表格的设计内容包括科室、时间、采样标本合格情况,科室自查超标原因,拟定整改措施。
3 体会
笔者先后在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多年,体会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规范相关登记工作入手,可强化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意识和责任意识,并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消除医院感染隐患;表格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力。自表格建立以来,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更加符合规范要求,医院感染率不断降低,消毒灭菌合格率逐年提高,真正做到了全过程质量管理,从而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转芬,苗勤,王,等.某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7(6):4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6号令.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2003:10-11.
[3]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6,28
[4]邢庆华,宋志芳,于淑丽.加强护理管理工作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7,52.
[5]宣艳.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86-87.
[6]潘玉波,王清,王秀萍,等.医院感染状况与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32-33.
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现代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重大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4年底确定了“病人安全世界联盟”行动计划,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减少对病人医疗安全的威胁[1]。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虽较迟,但发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1 起步发展过程
美国、欧洲及其他先进国家的医院感染管理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步入正轨,而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1986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组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开展了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1988年,颁发《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等相应医院感染管理政策。1989年,成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标志着我国一、二、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启动。1991年,颁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1992年,颁布《消毒管理办法》,1994年公布我国的医院感染率为9.7%,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2000年,修订《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1年,下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2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3]。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社会和医院暴发流行,暴露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4]。卫生部进一步强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强化了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陆续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2004年,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委员会”。2009年,颁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六个行业标准。2010-2011年,分别颁布了《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5-7],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日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多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领导的支持力度还是广大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程度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8],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爱岗敬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队伍已经形成[9-10],在管理组织和法规建设、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2 存在的问题
2.1 有关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欠完善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规和规章日益健全,但仍有很多欠缺,如医院建筑(包括材料)方面的感染控制规范、医院诊疗流程的感控规范、医院感染专职人才的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建设要求等尚需建立。部分规范、标准的建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常出现政出多门、条款重叠、内容矛盾、概念模糊等情况,容易造成实施中的曲解与偏差,增加管理成本(如目前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过度监管问题),浪费管理资源(如环境卫生方面的无效监测),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1]。
2.2 重视不足,执行不力
部分医院领导出于医院感染管理是“揭医院疮疤”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认识,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与支持不足[3],临床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也不乐意执行相应措施。
2.3 组织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尚未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易霞云[12]等的调查报告显示,97家300张床位以上医院有81.4%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 但300-500张床位的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仅64.7%;125家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只有79.2%的医院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尤其是800张床位以上大医院专职人员配备仅50.0%达到要求。
2.4 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李六亿等[13]调查发现专职人员工作年限< 5 年者占43.9 % ,反映了医院感染专业队伍不稳定,专职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牵涉面大、知识面广、难度高,而医院领导不重视、个人收入低、易得罪人、职称晋升困难,且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强人不来、来人不强”的尴尬局面,临床医生不愿意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4]。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专业队伍以护士为主体,且以初级人员为多[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来源有限,人才队伍没有形成,难以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专职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基础知识等均需提高。
2.5 基础设施配备和经费支持缺乏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经费支出中的地位仍较弱,相应清洗消毒基础设施和人员培训不足,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
医院感染管理不规范、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人员配备不到位、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贯彻不力、相关预防用品投入不足以及搞形式主义应付检查等,是导致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恶性事件频繁暴发和耐药菌泛滥的重要原因[14]。
3 近年主要变化
3.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卫生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许多省市成立了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负责辖区内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管理和培训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等级医院评审和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工作强化了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监管。
3.2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管理
大多数医疗机构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在引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加强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3.3 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我国经过多年的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消毒隔离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基本掌握了医院感染本底发病率,目前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在6%左右。随着医院条件的改善,医院感染综合控制能力的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已从回顾性监测转为前瞻性监测,并从全面综合性监测逐渐转为目标性监测,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由原来每月定期监测逐步转向以流行暴发期监测为主[3]。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组织职责、报告时限和报告情形,强调了规范的调查、处置要求。
3.4 强化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近年,卫生部对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流程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功能完善、分区合理、流程优化,并满足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对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
3.5 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供应室三个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口腔、内镜、血透相关技术规范均对各种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标准操作流程,细化了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要求,有力保障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3.6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近年,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种学术团体加强了对手卫生意义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手卫生工作逐步开展,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手卫生设施,尤其是在医院的改建、新建工作中,给予了手卫生设施应有的重视,包括增加洗手池数量、水龙头开关从手触式改为非手触式、提供洗手液和改进干手的方式等[15]。
3.7 医院感染学术活跃
目前,我国有2个全国医院感染学会,各省有相应分会和培训基地,每年均举办学术年会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参加会议和培训人数激增,一些全国性会议参会人员数甚至多达2000-3000人,并与欧美、亚太、港澳台等地区广泛交流,使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与国际接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培训得到加强。每年医院感染学术论文数和专业书籍不断增加,提高了医院感染科研学术水平。
3.8 专业梯队日趋合理
1998年对97所医院386名专职人员统计,医生和检验人员及高级职称人员均有增加[3]。2003年李六亿等[10]对全国76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以护理专业居多占47.7%;临床医学专业的占23.5%;预防医学专业的占13.2%;检验专业的占8.3%。朱士俊等[9]调查显示,16所医院中感染管理专职机构的人员学历层次仍相对较低,本科及大专学历占60%,但较为显著的是硕士、博士的比例已达到25%。从职称级别看,高级职称占到33%,与1998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调查的23%相比有较大提高;初级职称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由30%下降到18%。从硕士及博士在调查医院中所占的1/4的比例看,基本反映了我国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水平的显著提高,专职人员团队的经验及梯队层次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4 未来展望
4.1 强调全面质量管理与多部门协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C)强调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中,重视质量形成的过程,各个环节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及医务人员一切工作行为,只有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管理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不脱节、不留死角,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多部门协作和全员参与管理是搞好全程管理的基础和保障[16]。
4.2 推行科学的循证干预措施
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已经进入循证干预阶段。我国已逐渐放弃“形式化”医院感染控制模式,引入循证医学新理念,强调医院感染过程监控比结果监控更重要[17]。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委员会将不断出台更多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指南,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将不断推动循证医学的理论在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促进规范化建设。
4.3 期待收取预防费和停止支付部分诊疗费政策出台
中国的医疗收费非常低,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支出。近年来,感染预防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测算,一所中等规模的医院,按照相关要求每年在手卫生、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方面的消耗达450万元。然而,这些投入是没有直接经济回报的,不少医院管理者不愿投入医院感染的预防项目。根据谁得益谁支付的原则,增加预防收费,促进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人力、设施等投入,切实有效地减少因医院感染而额外增加医疗开支,是一项双赢的措施[14]。
4.4 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团队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缺乏管理权限和高素质人才,是导致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单纯由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已很难胜任越来越广泛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感染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解决队伍建设问题。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对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彻底放弃人员凑数、应付检查的想法,想方设法组建高素质、多学科专业组成的合格团队[14]。
4.5 强化信息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科研工作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医院感染监测、预警的信息及反馈,对快速、全面、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至关重要[18]。通过加强与WHO 、国际医院感染联合会及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及时掌握全球医院感染管理的新理论、新信息,宣传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进展、新成果[8]。
参考文献
[1] WHO.http:I/www.who.int/patientsafety.2004.
[2] 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现状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3-55.
[3] 徐秀华,殷大奎,于宗河,等.临床医院感染学(修订版)[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15.
[4] 朱士俊,韩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体系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4:361-364.
[5] 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年工作回顾与展望[C].中国医院协会第13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9:32-34.
[6] 郭燕红.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起草说明[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8-9.
[7]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1-76.
[8] 朱士俊,郭燕红,李六亿,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2007,11 (1):6-9.
[9] 朱士俊,郭燕红,韩黎,等.对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819-822.
[10]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11] 武迎宏.医院感染管理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医院,2006,5(10):24-25.
[12] 易霞云,吴安华,李洁. 对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配备状况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1(9):626-627.
[13] 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等.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86-1387.
[14]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57-260.
[15] 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7-19.
[16] 韩传平,周丽,刘慧,等. 全面质量管理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56-658.
卫〔〕71号
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函〔〕83号)转发给你们,为加强我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控制工作的领导,把麻疹防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组织对本辖区的麻疹疫情和常规免疫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实,减少麻疹病例的发生,防止疫情暴发。
二、加强监测,做到“五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贯彻,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报告麻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和送检。对发生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麻疹暴发的苗头,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同时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三、做好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就诊的具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可疑病人,合理分流,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治措施。要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接诊的医疗机构要保持空气流通,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首先给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戴上口罩,保障其他患者就医安全。
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各项保障工作。要加强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的工作,保证常规免疫服务次数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督促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要求,严格督促落实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无预防接种证及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要及时督促其补证、补种。
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