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档案管理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2002年9月
6.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l期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将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对经济业务中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一、认知,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传统会计方式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便于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而传统会计,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
(一)明确单位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
1、明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近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一类是远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建立和开展一般是以实现模块的数量来进行的,例如本单位已经有财政统一的账务核算和报表、固定资产核算三个模块,当前只希望建立进销存核算模块和门诊收费核算模块,处理日常收费、发票打印及生物制品和药品的进销存核算。近期的目标建立以后,单位还应该制定长远目标,因为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正以核算为主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发挥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因此应从单位长期发展计划入手,据此确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
2、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建立的途径
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有许多种途径,两种基本的途径是开发和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每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具体采用何种途径主要是根据单位管理的需要和经济、技术、组织上的可行性及是否有同类单位成功地运用某种软件来进行选择。例如:本单位需建立进销存核算模块和门诊收费核算模块,结合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特点,通用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维护量小、且维护有保障,软件开发水平较高,系统的扩充与修改快速,则选择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
3、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指的是系统的总体规模、业务核算的范围,以及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间的联系和系统间的界面划分。系统结构应从分析现有手工会计的实际情况入手,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任务,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范围,再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来确定。
4、明确会计电算化建设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一方面,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需要涉及到人、财、物多个方面及供、产、销多个环节,所以需要明确管理体制,统一协调。因此应在规划中明确规定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以利于统一领导、专人负责、高效率地完成系统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方式,而且引发会计业务工作流程、人员的组织方式等多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因此在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时,还应组织专门人员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新的工作流程、工作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以及各类人员上岗标准等,以便系统投入运行后平稳、安全而有序。
此外还要明确工作步骤、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资源配置、制定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分工计划、明确资金的来源及预算,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划分工。
5、明确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要求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还先后制定了《会计
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二)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准备阶段
以我单位为例,先项目分析,收集单位资料,包括:合同与相关文件、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单位年度目标管理等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包括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2、调试操作培训阶段
针对商品化会计软件,以本单位为例,先组织以单位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队伍,在商家代表的指导下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3、系统实现阶段
依据单位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让单位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单位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单位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对担任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分别合适培训。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择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单位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系统上线。
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三、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管理与日常控制
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是软硬件设施和会计人员,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硬件环境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勿庸质疑。软件环境是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环节,财务软件是核心。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保障。一般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虽然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学习,但对计算机的应用和维护知识还是知之甚少,在平时的工作中容易疏忽对数据资料的及时备份,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所记账目便难以恢复,给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有时虽然用u盘做了备份,但u盘的性能也不是那么可靠,依然存在着隐患。采用优质的移动硬盘则会可靠得多。重要的财务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最好安装在除c盘以外的其他分区最为可靠,以免所有资料丢失。计算机联网后病毒的入侵,轻则使计算机速度变慢,重则系统瘫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也是传播病毒的途径,同样要引起重视。对于财务软件的深入学习同样重要,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只是简单地学习了财务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时不够熟练,时不时还要请软件售后服务人员帮助,边摸索边应用,发挥不出电算化的高效率。为了搞好财务工作,建议各级领导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会计人员进修专业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综合技能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工作的需要。
(一)将思想认识深度以及系统控制制度进行提升和规范
我们必须要对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数据领域、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存储形式以及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了改变,并且将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升,同时也对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改革进行了促进,只有我们在思想方面认识到位,才能够将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发展以及推进。
对事业单位日常的操作管理控制工作进行完善,操作规程控制以及
操作权限控制已经成为了系统操作控制的主要表现。其中,操作规程控制就是指在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一些标准操作的规程进行严格的遵循,将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以及职责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很好的形成一套事业单位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文件。所谓的操作权限控制就是指每一个岗位人员仅仅能够按照所授予权限来对系统进行自己的作业,岗位人员不能够将权限进行超越从而接触系统。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岗位的安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想要建立健全适合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组织机构就必须要对相应岗位职责制度、权限划分、人员分工以及部门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最为基本的目标就是进行制度的建立,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制度,这样能够减少和防止舞弊事件发生的几率。在事业单位中,基本的会计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档案管理、稽核、会计核算、出纳以及会计主管等等工作岗位,而电算化会计的岗位主要包括:电算主管、会计软件系统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等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在进行机构的调整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其与组织控制相互结合,从而实现了职权的分离,及时、有效的发现违法行为和错误,与此同时,在保持各岗位人员相对稳定情况下,我们还必须要建立健全职务轮岗制度。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的制度
关键词: 企业; 税务;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7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细化,国家的税收法规政策体系越来越复杂,税务机关的征管越来越严格,企业税收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诸多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成为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项基础要求。
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什么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缴纳税款环节中引起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企业税务风险是指有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受到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的查处,所增加的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额外支付或者多交税款,为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企业的税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务规划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3.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4.纳税申报和缴款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5.税务登记、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6.2008年新税制改革带来的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征、纳税环节的税务风险等。
二、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面临着的税务风险不仅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还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不恰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影响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主要包括:
1.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
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公司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运用结算方式,调整业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为公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但是,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认为筹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所谓的“筹划”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授意或唆使筹划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从事这类筹划事项的风险就很高。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公司的涉税事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税务风险。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财务税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理解偏差,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同样会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掌握合法和非法的临界点,正确理解税务政策。
3.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既影响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发生税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
控制和管理税务风险就是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失。企业应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要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人员要率先垂范,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防范税务风险,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二是要选择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纳税人无论是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还是委托中介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都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通晓税收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对纳税人的可用度,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准确严谨处理税务事项。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适应税种的多样性、政策的动态性、企业的差别性和特殊性,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为企业适时出具防范税务风险的的方案或建议。三是要共同参与防范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使税务风险的防范形成一种风尚。
2.做好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
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在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因相关人员决策具有主观性、纳税双方税法认识的差异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具有风险。一是要正确把握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即合法性、合理性,成本效益原则。合法性要求每项计划及其实施过程,不能超越法律的规范,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是税收筹划的灵魂;合理性要求符合经济行为规律,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方案一定要合情合理,不能照搬照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将新税收筹划方案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与取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当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才是成功的方案;二是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各项税收政策以及财会、金融等知识。纳税人在进行某一项目税收筹划时,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譬如,对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要严格对照;对概念模糊不清的,要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而不能想当然;三是要用发展、动态的观点看待税收筹划。企业的经营状况、性质、人员状况等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税收筹划的环境,也就可能发生变化。纳税人要根据发展了的形势进行筹划,要根据现时条件进行合法筹划。
3.健全企业内部财会制度
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其制定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内部的财会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层有着一定的约束,也对与企业财会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权限职责的规范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一要抓住关键人:财会部门负责人;二要把握关键工作: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以及电脑操作密码等;三要管好关键物品:重要的发展、银行票据、印鉴等;四要控制关键岗位: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以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4.加强与中介组织的合作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另外,税务中介可以在税企双方起到难以取代的沟通协调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企业从技术层面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因为业务的专业性已经具备,也可以为税务部门挖掘税源,避免涉税行政处罚,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执法带来的税收争议。
5.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执法机关在征管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同时,企业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中,一方面这是公司作为纳税人应尽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在税务检查中积极友好的表现会给税务机关留下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公司创造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日后纳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离散型生产; SY锅炉; ERP; 建设与实施;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离散型生产企业特指一类机械加工企业,其基本生产特征是机器设备对工件外形进行加工,再将不同工件组装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锅炉制造即属此类。目前,国内锅炉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前景发生变化,大部分锅炉制造企业在CAD领域比较成功,CAE、CAM、CAPP等也有一定程度涉及,确实使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能力大幅提高。然而锅炉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集成应用的面还不够广、水平还不够高,已经意识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少企业也顺势引进了ERP,将其作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在建设与实施中,完整ERP缺乏足够的应用空间,使一些企业在是否要上ERP项目决策时踌躇不前;即便已经上马ERP的企业,运用熟练程度以及效果都还有较大差异。
二、SY锅炉信息化运营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SY锅炉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该公司已经具备了微压锅炉制造许可证、C级、D级锅炉制造许可证等多项锅炉生产资质,主要产品包括:立式燃煤蒸汽锅炉、燃油燃气锅炉、有机热载体炉等。公司加工检测设备齐全,有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持证焊工、工程技术人员、持证无损检测人员和质量体系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负责产品设计与生产,产品年销售呈上涨趋势,客户分布全国各省市。
(二)案例企业信息化运营与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1.现行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领域
(1)锅炉产品开发与设计方面
案例企业采用CAD进行实体造型设计图纸的绘制,其硬件平台为Pentium微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NT。由于锅炉产品设计是针对具体用户进行的,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要求,几乎每台锅炉都要重新设计和测算,其设计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该企业成立初期采用手工绘图,一张总图就需要画半个月。对于大吨位锅炉的订单,其设计、生产更为复杂,完成全套设计图纸则要一两个月,设计上稍有一点变化,全部设计图纸就要重画一遍,根本不可能达到生产所要求的速度,而CAD的应用不仅使图纸设计便捷,而且使设计部在向生产部传送制造数据时,减少了人为错误。
(2)常规管理事务处理方面
案例企业管理权力分割,采用手工传递签审方法,一条重要信息从基层反馈到高层管理者需要经历较多环节。该企业对Access管理系统、OA系统的引进仅停留在规划阶段,至今仍使用常规Office软件,没有引入功能较为强大的MIS,原设想的自动化公文管理、档案管理、邮件管理、会议管理、文件审批流程管理等尚未实现。
(3)财务基础工作方面
案例企业主要使用管家婆财务软件进行日常财务处理,该软件是一款面向中小企业单位开发的纯财务管理系统,硬件配置采用单机结构。目前该企业主要应用了财务软件的凭证处理、账簿查询功能,满足了编制会计凭证、自动记账等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由于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因素,财务报表还是借助Word、Excel完成编制。
2.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CAD处理基础数据不足,利用率低。
案例企业CAD初始化不完善,原有手工绘图没有全部输入电脑,造成工艺路线不全;应用CAD设计产品后产生的众多电子图文资料处于不断被查询、调用和更改中,且传递缺乏及时性,设计与生产的BOM不统一、版本混乱,工艺数据重复性大。CAD软件侧重于解决绘图问题,一旦更换系统,原系统设计图纸的数据不能提取和共享,系统不能集成运行,严重影响了设计效率,也使制造资源协调困难。
(2)仓存分级分类管理不到位
案例企业物料种类较多,包括原材料、辅料、备品备件、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和模具、半成品、附件等,上游物料供应商也较多。但是,尚未建立一套规范、适用的库存物料编码体系,对已有的物料或基本相似的物料经常发生一物多码问题。同时该企业缺乏对物料的分类管理,零部件的采购提前期、制造提前期等没有完整的历史记录资料,即便仓库人员不断增加,部分物料需求经济批量计算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由于顾客紧急订单而临时采购时有发生。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及应付紧急订货,企业往往会加大库存,尤其一些周转慢的物品积压,导致资金占用,浪费了一些较好的获利机会。此外,虽然生产部对工件划分了“三区”(待处理区、报废品区、流转区),但划分不够严格,处理也不够及时。
(3)财务软件应用水平较低
案例企业仅仅停留在手工模拟的EDP阶段。由于纯财务系统没有采购、销售、应收应付、存货、成本等管理功能,不能为其他部门实施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如未能实现资金、应收、应付、库存、利润的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控;未能有效解决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的回款情况较差问题,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有效规划,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有待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
(4)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共享工作平台,协同性差
案例企业产品设计、财务等部门已有部分系统在运行,但采购、生产、库存、销售数据没有联网集成。财务部门只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资金流信息,并不采集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同一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会计和业务员手中,造成资料手工重复录入、人为归集差错等问题。同时各流转环节的衔接和过程控制也不够平滑,主要依靠人工接续,造成信息沟通不畅、财务与供应链衔接脱节、计划协调困难等问题。此外,生产部若要变形更改设计图纸、产品工艺,需要提出申请,再经试验鉴定,报请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对原材料、半成品、附件进入车间后不完全符合标准的,必须办理让步接收手续,虽然是出于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考虑,但是审批环节较多,审批程序人工进行,无形中延长了生产周期。
(5)缺乏适应于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复合型人才
案例企业目前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主要是财务人员以及部分生产人员。财务人员具备了一般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比如:较为熟练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一定的Office办公系统应用能力;生产人员对重点设备也能凭证上岗操作。但是,该企业人员总体上对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机制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应有的专项工作技能,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有待拓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环境的创建、日常运行操作与管理维护;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贸易往来等领域所知甚少。
三、SY锅炉实施ERP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系统调研与规划阶段
1.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现近远期目标平衡
案例企业在系统规划时必须结合锅炉制造企业的固有特性,对与企业经营总体及分段目标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周详考虑,系统功能应以满足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求为准。同时,必须对自身的定位与需求深入研究与分析,规划哪些部门先实施;哪些运营与管理环节能够且需要首先在ERP里得到实现和改进,不能急于求成。
2.体现效益驱动,切勿盲目高自动化与高集成化
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合理性,案例企业应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思想,结合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分步骤地实施ERP。企业应拟定科学的资金预算,多渠道安排专项构建资金,为ERP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不盲目追求全自动化的系统,不过分追求信息的全盘集成。
3.领导统辖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明确各级负责制
案例企业应当成立ERP建设领导小组和ERP专项工作组。前者由企业领导、锅炉制造行业专家组成,负责从整体上把握进程,协调关系,给予充足资源保障;后者由各部门领导(选择先行集成实施的设计部、供应部、生产部、市场部和财务部)、熟悉公司管理情况和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组成,负责ERP建设日常工作,并建议聘请高校相关领域的学者组成技术指导委员会,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同时,ERP建设与实施必须对原有的机构、岗位和人员设置进行重新安排,各部门产生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需要企业领导出面解决。此外,ERP最终应用者是各部门人员,应以内部刊物、门前宣传栏、广播站等作为宣传载体,建设消息;通过每周例会发表建设进度,建立起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氛围,使全体员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消职工对ERP的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树立管理信息化变革的观念。
(二)系统建设与试运行阶段
1.软硬件配置的系统化与集成化准备
案例企业主要任务是组建内部局域网,配置服务器,并购置与安装ERP软件。该企业需要添置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施,其余工作电脑仍可采用主流配置;以支持Web的Java和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为开发工具,根据管理规模配置客户端,通过网络将各部门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为了降低信息化应用风险,企业在选择ERP软件时应考虑软件功能与企业所属行业类型的适应性、软件供应商在同行业内的知名度、多家客户应用成功的例证以及提供服务的持续性、升级的可能性、时间及条件等能否满足企业的实施进度。考虑到该企业现有人员的状况,尽量选择用户界面友好、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软件系统,而用友U8 ERP、金蝶K/3ERP拥有从财务、物流到HR、OA、CRM和BI等多方面的解决方案,而且拥有大量的国内行业成功应用案例,均可考虑选用,并依据分阶段目标先行实施其中的部分功能。
2.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准备
(1)重视基础数据整理与分析
进入ERP时系统的基础数据在系统正式运行后一般不得修改。案例企业应该协助软件公司准备各类基础数据,并协助检核基础数据的正确性、与前期录入数据的一致性。财务初始数据包括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初始数据;基础资料包括企业运作过程中保持不变或者变化不大的数据,如部门、职员、供应商、客户、仓库、工件种类、量具种类、模具、特种设备目录等信息。
(2)建立零部件及产品分级管理数据库
案例企业应采用多级信息描述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部件归类划分,对不同部件变量及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可以把锅炉零部件划分为钢管架类、炉膛类、受热面类、水冷壁类、燃烧器类、调温装置类等一级类别,并进一步细化出二、三级类别。对自制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产成品要设计合适的编码,编码应力求以最简单的构成完成描述,既要唯一标示出对象,也不能使编码过于复杂。由于该企业仓库相关的采购单、订单、工单等业务单据量较多,而操作人员有限,尽量采用数字序列组合而成的区间码,以适应小键盘方便快速录入的操作;整理现有编码体系,取消一物多码;增设半成品编码,半成品的编码必须与其所处的状态结合起来。在设计编码的同时,也要完善数据库中的品名、存放地点、计量单位、使用部门、用途、规格、型号等其他文字型信息。
(3)建立财务与供应链的协同关系
案例企业应重视业务流程规范化,各业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岗位,协调数据输入权属,统一数据口径与精度,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和不一致。设计部要统一工艺术语、工作流定义,将CAD改动的物料信息及时更新到ERP系统中,并供采购、生产等其他部门使用;仓库在出入库业务流程中设置财务结算工作;购销部负责维护供应商、客户信息,设置应付、应收明细账,并供财务等其他部门使用;财务部将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为会计管理。
3.ERP使用人员的观念与技术准备
案例企业既要就分工变化及权限分配与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而耐心沟通,避免无端猜测;也要详细说明软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自身核算和管理的需求,客观解析最终与企业预期效果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持续培训和因岗施教,对领导侧重于ERP理念培训,对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侧重于系统管理与维护培训,对基层操作人员侧重于计算机与网络基础和ERP基础培训。
4.加强系统建设进度管理
案例企业ERP建设周期最好不超过六个月,借助于Gantt chart,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控制每一步骤的项目进度,建议通过每周例会对ERP建设专项工作组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分阶段工作完毕后文档资料的传递与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并确定下周工作计划。在系统上线后,还要保持三个月的试运行,最好选择跨年期间,不能只做流程测试,需要原有信息系统与新系统的同步运行,双轨运行必须同正式运行一样要求。
(三)系统后续维护管理阶段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
案例企业既要修订现有生产管理制度,还要由各主要部门共同制定ERP操作规程,对各类业务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例如:每一岗位根据权责分离和内部牵制原则设置相应人员和权限,使得系统模块与岗位职责保持一致。针对赊销回款难,设置往来款项预警级别;加强往来款项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长期未达账。建立操作考核制度和全面检查方案,增强系统使用者的责任心,杜绝人为错误。建立基于Web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用户口令控制不同操作员对不同数据对象的访问权限,严格执行电子签字认可制度,各部门终端用户不得越权修改、删除数据,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定期检查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所有用户的操作进行纪录的上机日志。
2.建立ERP应用绩效评价体系
案例企业有必要依据规划初期所制定的目标建立ERP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开展项目评价工作,可以从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战略、流程、能力五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要重点突出企业通过应用ERP后在管理方面有哪些改进、提高,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从不同角度科学地揭示ERP应用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玉清,刘伯莹,.ERP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林逢升,张宪乐.ERP项目管理与实施[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一、成功实施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年初计划,财务部于上半年度完成了财务软件的实施工作。在实施中与软件销售方的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在数据初始化时建立了规范的施工企业帐套体系,对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费用项目的设置均按照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设置。为今后税务部门、银行部门进行帐务检查做好前期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全面实施,按项目部、按公司共建有9个完整帐套,运行良好,由总账会计负责。会计人员全都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财务核算也由手工顺利过渡到电算化处理业务。这不仅为财务人员节约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查询功能,为财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储存数据库的电脑不是单独的电脑,平时也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操作。由于操作失误,致使一个帐套的数据丢失,只能花费人力、花费时间重新输入帐套。今后的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数据备份习惯,每月定期进行硬盘、光盘的备份,并将数据备份的工作落实到责任人,避免发生类似重复劳动。
二、认真做好常规性财务工作。
1、财务部虽然人数不少,但都分散到各项目部,公司本部财务人员每天面临大量的资金支付、费用报销、记账、票据审核工作。同时还要配合经营部的投标工作,做好大量的会计报表资料、银行资料、社保资料工作,每月还要频繁办理员工社保申报和增减工作。在这最平常最繁琐的工作中,财务部能够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各项工作,及时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基本上满足了各部门对我部的财务要求。
2、对日常的财务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账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从经济合同的归档到各种基础财务资料的收集,都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化。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一律按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使得财务部成为公司的信息库。
存在的问题是:在财务部内部的自查和反检中,发现个别业务帐务处理不够严谨,比如多头挂往来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复核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处理业务时不够细心严谨,没有养成边工作边思考的好习惯。下年度将加大内部自查、对账工作,时时确保每笔业务准确无误。
三、有效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加强了对各项目部的财务监督管理。
1、财务部适时地进行内部岗位调换,专门设立成本会计岗位,由具备现场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担任,每月走到项目中去,分项进行成本核算。
2、2010年度,我部组织成本会计配合工程部一起多次下项目,对汉源h段、汉源f段、巴中s302线、康定公路几个公路项目进行核算。在核算同时重点对各项目的债权债务、资金收支、潜在亏损、财务风险、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和检查,为集团公司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
3、针对每个项目核定的费用指标,在执行过程中,严格审核,加强对可控费用的控制。对于增加费用项目及超标费用项目,督促项目部完善事前报告审批程序。
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部分项目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自营项目中的材料管理监管不够。尤其巴中s302线项目,材料单据不能及时递交财务、部分结算单据只是结算人持有,财务人员没有掌握。致使材料数据不能及时、准确的上报,工程欠款不能及时掌握,无法统筹安排资金。
二是由于材料员由项目部自行聘用,未经过系统财务培训,对公司的财务制度不了解,欠缺数据传递的配合。应加强对材料员的培训,将公司的财务制度贯彻下去。
三是原始记录单据不统一,开单人员随意性大,结账时财务复核不能一目了然,增加审核难度。财务部应规范项目上的各种原始记录的票据,对机械施工、碎石材料、运费等设计专用财务单据,要求材料员按财务要求规范填开、规范签字、按时汇总报送。同时应将数据的统计与报送流程化,做好基础数据的规范、采集和上报,保证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现金流的正常化。
2010年几个公路项目同时施工,资金总量需求增加,这给财务部带来了不小的融资压力。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以弥补公司发展进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这是财务部XX年年度的奋斗目标。本年度,通过对多家银行考察,选择在成都市商业银行锦江工业园支行开立基本账户。通过半年多的交往和多次沟通,与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此期间根据银行要求收集、整理了大量财务资料,编制各类贷款报表,并多次接待银行及担保公司的考察。几番周折,终于与2009年12月份,在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下,与成都市商业银行锦江工业园支行成功建立200万元的信贷关系。
在完成贷款工作的同时,加强与银行的交流,并且在准备贷款资料时,从封面到内容都花费不少心思,从一个文字到一个数据都字斟句酌。对于首次贷款的企业能够提供出这样的资料来,银行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树立了公司财务健全、管理规范的企业形象。而财务部在交流中对贷款工作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新的业务知识。
虽然这次贷款没有达到预期350万元的目标,但是在目前国家限制对施工企业贷款的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下,在房产证没有取得的客观条件限制下,取得这样的贷款额度,财务部是尽了最大努力了。这也是公司首次与银行合作。
下年度将与银行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多与银行沟通交流,除了确保XX年年原有的融资总量外,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争取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开展并推进银行信用等级的评级工作,为公司的招投标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对挂靠单位进行多元化的财务管理。
1、2009年年度对生态公司挂靠项目的管理模式是采取工程收入集中到基本户,在扣除管理费、税费后剩余资金由挂靠单位自由支配。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资金集中,为公司贷款创造良好环境;利用部分闲余
资金周转,可短期缓解公司资金压力;通过对资金的管理间接掌握了挂靠项目的施工情况、材料支付情况。缺点是:挂靠单位在资金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有一定的抵触。为了获得理解和支持,财务部充分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同时这种管理模式必须开外出经营管理证明,涉税手续多,给财务部的工作增加难度和工作量。总体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更利于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因此,下年度将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对宇洋生态绿化公司的挂靠项目进行管理。
2、2009年年度对康鹏公司的管理模式是采取开立临时账户,在缴纳管理费后,其资金由项目部自行支配,涉税手续自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给予挂靠项目充分资金自由,财务只通过支票监章一枚进行管理。但由于人手不够,这种管理也几乎流于形式。对此,公司存在一定的风险。挂靠单位未建账存在税务风险,资金使用没有监控,存在抽逃资金风险、债务风险。但由于公路项目发票取得难度较大,施工地点偏远。财务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障碍重重,2009年度需要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寻求更完善的管理方法。
3、对挂靠项目的管理中需要频繁办理税务手续、银行开户手续。大量的外派工作给本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和工作量。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财务部一方面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对挂靠项目一视同仁,热情服务,针对他们的财务咨询、税务咨询时,耐心解释,同时也吸收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认识,做好财务服务工作。
六、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1、在年初的一次临时税务抽查中,及时与税务专管员进行事前沟通,同时做好帐务自查的准备工作,在检查中认真对待税务人员的询问,顺利通过了税务检查。
2、财务部在办理各种税务证明、税务资料时,由于外地税务部门出于抓税源的目的,人为制造很多阻碍、甚至刁难。财务人员不懈努力,多方寻求突破口,加强与本地税务部门的沟通,最终获得本地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公司承担一些不合理的税负。
3、在不违反财政、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对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进行了税务筹划,合理地为公司降低税负。同时每月按时进行纳税申报,最多的月份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同时面对七个税务局进行申报,但财务部统筹安排时间,财务人员内部协作配合,每月都按时完成税务申报工作,尽最大努力树立诚信纳税的形象。
存在的问题是:项目部出于节约成本的良好出发点,没有取得相应的发票,致使账面利润高达几百万。各项目财务人员平时都尽力收集发票,但杯水车薪。本年度3月份需要面对康鹏公司帐务、三和公司帐务的税务检查,财务部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这需要公司领导和项目部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施工企业这种普遍都面临的发票取得难的问题,财务部应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七、加强资金管理。
1、积极做好往来款的清理工作。应收款主要是员工出差和购物所借的备用金,这部分借款如不及时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管理和清算。一是控制借款的资金额度;二是控制借款占用时间;三是及时对借款清理结算。由于采取有力措施,使公司本部的每位员工养成借款及时了账的良好习惯。
2、针对货币资金,每月末定期对项目财务人员和公司出纳的货币资金进行内部自查、自检工作。虽然面对巨大而繁琐的资金流量,仍能保证资金收付安全、准确。
存在的问题是:个别项目部存在给员工的私人借款因员工擅自离岗而没有追回。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明令要求:私人借款必须上报财务部并经总经理批准,发放工资时应及时扣回。
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财务部还需要思考资金效益。在公司沉淀资金较多的时间段,可以与银行密切合作,尝试采取“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的方式,提高公司资金增值率,与银行相互支持取得双赢。
八、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帐务清点,盘点公司的经营状况,考核各项目经济指标。同时也是向银行、税务部门提供公司一年来财务状况的重要文件。在岁末年初的这个月里,财务部同心协力、加班加点,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于本月16日顺利完成年终决算工作。
本年度的财务报表内容包括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债权债务;宇洋公司、康鹏公司、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部、各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全面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债权债务、资本结构、偿债能力。为本年度的绩效考核、经营责任目标考核工作提供了真实可信详尽的数据信息。财务部将根据集团领导的经营思路,不断积累经验,提供更加详尽的财务数据。
九、团队建设
1、本年度由于业务扩大,招聘了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实行新生力量的培养。财务部在年初首先完成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针对每个岗位编制了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必备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岗位的汇报与外联关系。使每个新职员清晰的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本部门对他有什么要求。新职员到岗后,在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的同时注重平时工作中的沟通、指导。老职员倾囊相授,新职员虚心求教。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大部分表现非常优秀。
2、本年度财务部内部面临着多次岗位调整,在调动过程中,按规范流程做好工作移交、票据移交和货币移交。各岗位工作在移交后,仍然有序、顺利地开展工作,保证了财务部的营运正常。
3、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议。通过会议将公司的经营方针、管理理念、政策信息垂直传达到每位职员。同时通过部门会议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使每位财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逐步规范各项会计行为,在各个环节按一定的规则、程序有效地运行和控制。
存在的问题:项目财务人员财务知识、税务知识欠缺,在票据处理上不够明了,造成往来帐务不够清晰,在审核与帐务处理时,公司本部需花费很大精力理清往来关系。部分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场和利益上。同时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不服从项目经理的安排,人为制造资金支付障碍,吃拿卡要的不良工作作风。更为严重的是发生了财务人员挪用现金的事情,由于发现较早,没有造成损失。但这件事对我部的工作敲响了警钟。
为吸取前车之鉴,针对不良工作作风下年度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制度管理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做到防患于未然。人性管理方面: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技术管理方面:建议实施远程软件,加强财务集团化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管理。这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系统,把项目部出纳的现金及银行帐务纳入目前的财务软件网络中,并争取做到实时透视各项目部的业务与财务数据及现金流。最后一方面:财务部真诚欢迎项目经理、项目职员、协作队伍针对不良作风进行举报投诉。
针对专业知识方面财务部应加强培训:包括税务知识、银行知识、会计业务以及如何与税务官员交流的技巧。尤其本年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家均出台新税法,财务部将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内部学习、讨论,部门经理在注重自身专业提高的同时应充分带动本部门职员。将项目财务人员培养为不仅能够做好资金收付工作,还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半年来的工作思考,有以下感触:
其一: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是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的基本条件。
其二:责任心是作为从业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关键词]民族信息学 学科定位 理论体系
[分类号]G250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信息活动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少数民族的信息活动有了数字化的载体和形式,也给打破语言和空间障碍,实现多语种信息的一体化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民族地区信息活动的基本规律,妥善处理民族信息活动当中的各类复杂关系,实现民族地区人、信息和技术的良性互动,已成为民族地区信息管理的重要课题,这一需求直接推动了民族信息学(ethno-informatics)这一学科的产生。
1构建民族信息学的背景和意义
民族信息学是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构建民族信息学对民族地区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1民族信息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1.1社会背景:构建多语言信息社会的全球共识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冲击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保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价值取向。2003年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通过的《日内瓦行动计划》提出了尊重、保护、提倡和加强信息社会中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政策原则;欧盟推出“多语言信息社会计划(MLIS)”,致力于促进信息社会的语言多样性,支持区域性或少数人语言项目,建立了墨卡托网络(MercatorNetwork),用来收集、保存和分析欧洲区域性或少数人语言的相关信息与文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立了一个名为“澳大利亚土著语言”的网站,利用互联网、数据库和多媒体存储澳洲土著语言的资源;美国活语言研究所(Living Language Institute of America,LLIA)与美国国家地理协会联手对全世界语言分布集中地区展开普查,并在“恒久此刻”基金会资助下建立名为“罗塞塔(Rosetta)”的语言电子档案馆,已收录了超过2500种语言的多达10万页的资料。
1.1.2学科背景:社群信息学(community informatics,CI)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通讯技术(ICT)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各类社群当中的应用催生了“社群信息学”。所谓社群,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历史(经历)、共同道德价值观和共同期望的个体,通过血缘、地缘、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或特定社会组织所形成的集合体。社群信息学旨在为社群提供ICT,探索社群信息和知识形成和共享的规律,关注ICT与社群的互动与平衡,利用ICT实现公民权力的“第四空间”。目前,美国伊力诺依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研究生院(UIUC)、美国密歇根大学情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情报学院都已开设社群信息学课程并培养研究生。从概念上讲,民族是一类特殊的社群,ICT与民族的互动比一般的社群更加复杂,除了考虑成员的共同特征及其联系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是值得专门研究的科学领域。
1.1.3实践背景:由“信息处理范式”转向“信息管理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使少数民族群众共享信息化时代的成果,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1980年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以后,国家先后制定了蒙、藏、维、哈、朝、彝、傣等少数民族文字的计算机文字编码、字型、术语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实现了上述少数民族文字的计算机编辑、排版和检索。1993年起,开始研究制定基本多文种平面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字符集标准(IS010646)。纵观20多年来民族信息化问题的相关研究,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建设和技术系统开发,对少数民族信息的产生、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等问题的系统性梳理和探索还无暇顾及;研究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民族信息化过程中人的信息需求、人与信息、人与技术的互动关系很少有人关注。随着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使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民族地区信息化相关研究由“信息处理范式”转换到“信息管理范式”的时机已经到来,民族信息学的建立正是实现这一转换的关键步骤。
1.2构建民族信息学的重大意义
1.2.1是民族学和信息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构建民族信息学是拓展民族学研究领域的要求。走向信息社会是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大趋势,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民族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只有这样,民族学理论本身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才能够回答民族地区信息化实践当中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构建民族信息学是信息学研究深化的表现。信息学从上个世纪发展到现在,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已经成熟,基础性问题上的创新空间已经很有限,其发展的大趋势是深入到具体的研究领域,应用信息学基本原理解决这些领域的特殊性问题。民族信息学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用信息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民族学问题的一种探索。
1.2.2是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以蒙古文、藏文、哈萨克文、维吾尔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壮文、彝文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少数民族语言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编辑出版系统开始在民族地区得到应用。但是,国家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的管理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战略性的安排,各个少数民族语种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如何兼顾民族信息化进程中的多种需求,提出一个整体性的战略参照体系,是民族信息学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1.2.3是实现数字时代“多元一体”架构的需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1910-2005)先生1988年8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这一观点已被学术界接受。传统社会当中,“多元一体”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民族关系的概念范畴来理解。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通过信息整合与集成,在保持信息多元性的同时,对其进行一体化管理,使“多元一体格局”在数字时代能够以技术架构的形式得以实现。我国有30多个跨境少数民族与境外同族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多元一体”架构的实现也是争夺虚拟空间控制权,维护边疆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多元一体”架构的建立
涉及到技术、标准、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民族信息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民族信息学的学科特质
学科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应的科学领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内核,可以解决其他学科所不能有效解决的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当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学科体系当中具有清晰的定位。
民族信息学学科定位主要通过研究对象、研究范畴、核心任务等方面进行把握。
2.1民族信息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学科的内核,决定了学科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民族信息学是民族学和信息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由民族学和信息学所共同决定的。
“民族”一词具有多种含义:①是政治学意义上的“民族”,也就是斯大林所定义的民族概念,其研究的范围涉及全球所有国家的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②专指“中国少数民族”,例如,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民族问题,主要是指少数民族问题,而不包括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③广义的“民族”,指中华民族,也就是由中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集合体。民族信息学所指的“民族”,不是研究其他国家的民族现象,也不是以中国主体民族汉族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是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现象和问题。
信息学的研究对象“信息”一词也具有丰富的含义:哲学层面上的信息是指物质存在形式的反映和表征,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中介;一般认为,信息是由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符号等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以纸张、声波、电磁波、电子数据等为载体,可以降低人对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学的兴起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信息学研究始终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不论是否做了说明和界定,绝大多数的研究是侧重于研究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活动的。民族信息学也不例外,尽管研究内容也可能涉及纸张等传统介质,但是研究的侧重点还是与现代信息技术、数字信息相关的信息现象和活动。
中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将少数民族信息活动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割裂开来看待,而应该从整体性视角研究人、技术、信息、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民族信息学主要从“民族地区”的宏观视角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少数民族人口与主体民族人口的信息活动及其互动关系。因而,民族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地区的信息现象和信息活动。
2.2民族信息学的研究范畴
民族信息学研究以少数民族信息为核心,涉及信息人、信息活动、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方面,关注民族地区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人、技术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见图1)。
2.2.1信息 民族信息学研究的核心是信息,其涉及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语言角度讲,可能涉及单一少数民族语言、多语种少数民族语言、国家通用语言、国际流行语言等。作为带有政治性的民族概念,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意符号,还代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政治态度。因而,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的研究具有综合性,除了考虑语言问题,还需要考虑法律和文化问题。
2.2.2信息人 民族是人的集合体,民族信息学研究以人为基本的出发点。从信息生态角度分析,民族信息学要研究由信息生产者、信息管理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信息技术支持者等群体的互动关系。民族信息学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例如少数民族人口的信息需求、信息活动、信息素养、信息心理等问题。但是,研究范围不仅仅限于此,从信息利用的角度而言,采用少数民族语言记录的信息还要考虑主体民族的共享问题。
2.2.3信息活动 民族信息学所关注的信息活动主要是指少数民族信息从产生到被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所经历的管理活动,主要有信息产生、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分类、信息识别、信息存储、信息服务、信息利用、信息控制等环节。
2.2.4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支撑少数民族信息活动的工具,民族信息学所关注的信息技术除了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外,还有信息跨语言检索技术、信息跨语言翻译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2.5信息环境 民族信息学所关注的信息环境是指影响少数民族信息活动因素的综合,例如基础设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等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3民族信息学的核心任务
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明确了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思路,同时也确立了民族信息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多元一体”思想体现在民族信息学领域,就是各少数民族在信息活动中都有使用本民族传统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家整体层面上的信息共享需求,并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的综合应用来有效平衡这两类需求,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多语种信息资源的和谐共存。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的应用,为少数民族人口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因此,民族信息学的核心任务是探索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保护语言文字多样性、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技术架构和管理模式,为中国各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技术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3民族信息学的学科定位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都与现存的相关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识别这些联系和区别,是明确新科学在科学体系当中独特价值的前提。民族信息学的学科定位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
3.1民族信息学的学科性质
3.1.1是信息学的分支学科 民族信息学同时涉及民族学问题和信息学问题,但是两者参与到新学科当中的方式有所不同:民族学决定学科的研究范畴、主要矛盾和信息需求;信息学决定学科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民族学决定了学科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信息学决定了解决学科问题的可行性。虽然就理论来源而言,也可以认为民族信息学属于民族学研究范畴,但从本质上说,民族信息学是信息学的分支学科。
3.1.2是管理类学科而不是技术类学科 信息学与技术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有人将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学等学科归属到信息学范畴。民族信息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不能脱离人和社会问题而单独存在,带有鲜明的管理学特色。尽管民族信息学也会涉及到技术问题,但是信息技术更多地是作为满足信息需求、促进信息交流的工具出现的。因此,民族信息学就学科性质而言属于管理类学科而不是技术类学科。
3.1.3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 与强调思辨的人文类学科和强调技术的工程类学科的不同,民族信息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从理论层面对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也重视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方案。在研究方法上,民族信息学也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涉及到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与此同时,信息学的需求建模、
战略规划、系统开发等方法也会应用到相关问题研究当中。
3.2民族信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民族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以下学科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3.2.1民族信息学与社会信息学(social informatics,SI)
社会信息学研究侧重于哲学层面,通过对社会整体信息问题的理论描述和分析,探讨宏观社会信息运动的基本规律;民族信息学则专注于少数民族的信息活动,具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不仅限于哲学思考和理论思辨,相比而言更强调研究对象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
3.2.2民族信息学与社群信息学 社群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是社群的信息活动,而社群的概念比较宽泛,例如目前由网络论坛、微博等形式所形成的网民群体被称为网络社群,网络社群的信息行为也在社群信息学研究范畴当中。民族可以说是一类特殊的社群,其形成不仅仅取决于个体之间的联系,而且涉及到政治、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民族信息学相对社群信息学而言,研究对象更为明确,所关注的问题更具复杂性,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与社群信息学的基本原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民族信息学要单独成为一个学科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原因所在。
3.2.3民族信息学与少数民族语言学 少数民族语言学是专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现象的科学领域,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文字、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语言学在内。民族信息学离不开少数民族语言学知识的支撑,但是只引用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而不涉及语言学研究的细节问题。
3.2.4民族信息学与民族档案学 民族档案学是研究少数民族档案、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特殊矛盾和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民族信息学研究会涉及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但是其研究的范畴比民族档案学要广泛。除了关注档案等文献资源之外,民族信息学更多地关注人、信息、技术、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所涉及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综合性。
4民族信息学的理论体系
民族信息学是围绕核心理念向外拓展而成的完整理论体系,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4.1民族信息学的体系结构
按照研究的层面,民族信息学的整体结构划分如图2所示:
按照图2所示,民族信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4.1.1各少数民族信息主体研究 研究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现状,特别关注其双语教育程度、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接受意愿、有待满足的信息需求、跨民族社会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4.1.2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根据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的成果,重点关注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相关的语言理论和统计数据等内容。
4.1.3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基础标准研究
重点研究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编码标准、键盘标准、字模标准、输入法标准等内容,特别关注基于unicode或国家标准的多语种信息处理标准。考虑到国家通用语言的中介作用,还需要考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标准问题。
4.1.4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 重点研究基于特定信息处理标准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计算机操作系统、字处理系统、编辑排版系统、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站或网页、移动通信设备等应用软件或设备的设计和研发问题。考虑到少数民族语言信息集成共享的需求,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同时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双语著录。
4.1.5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各个语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应用系统在民族地区的应用问题,包括各类系统在民族地区应用的数量,少数民族人口对这类系统的接收程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系统的应用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在实践中应用的需求和趋势,等等。
4.1.6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的数据集成问题研究
主要按照专业化管理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富集地区建立单一语种的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例如位于呼和浩特的蒙古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位于拉萨的藏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位于南宁的壮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位于延吉市的朝鲜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位于昆明的彝语、傣语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等。这些分中心之间采用分布式技术架构,物理上分散在各地,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可以支持跨地区全局信息检索。
4.1.7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跨语种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在各个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建立对应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双语对齐语料库,支持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双向机器翻译。同时,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中介,实现任意两种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之间的双向机器辅助翻译。
4.1.8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集成服务问题研究在分布式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管理分中心体系和双语对齐语料库体系的支持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跨越地域、跨越语种的多语言档案信息服务,满足各类主体的信息需求。
4.1.9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环境研究
主要研究与少数民族信息活动各个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
4.1.10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环境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系统应用相关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内容。
此外,除了由少数民族人口产生信息的正向信息流动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民族人口主动获取信息的反向信息流动,也包括由新闻传播机构向少数民族人口进行信息传播的反向信息流动现象。对少数民族人口提供的信息服务和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也是民族信息研究的重点内容。
上述各类因素相互支撑,最终实现民族信息学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在“多元一体”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多语种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体系。
4.2民族信息学的典型问题
民族信息学理论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首先解决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再逐步拓展到整个理论体系。对当前民族信息学面临的典型问题举例如下:
4.2.1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资源编码标准的选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制定少数民族文字信息技术标准16个,涉及蒙古文、朝鲜文、维吾尔文、彝文、藏文等语种。1993年起研究制定了基本多文种平面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字符集标准(ISO10646)。同时,按照中国多语种统一平台思想设计的多语种信息处理编码标准(GBl8030-2005)也制定完成,其中收入了藏文、蒙古文、傣文、彝文、朝鲜文、
维吾尔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编码标准。目前,需要从国家层面明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编码的标准方案,避免多语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编码方案冲突所引起的信息乱码和无法读取等问题。
4.2.2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跨语种共享策略按照跨语种信息共享的要求,民族地区或民族事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类机构在产生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时就应该考虑到将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的需要,尽可能同时归档保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版本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或者对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采用少数民族文字和国家通用文字两种文字进行著录。没有掌握对应语种的人要理解特定语种的信息必须借助人工翻译或者机器翻译系统的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转换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后,就可以被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所理解,任何两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中介进行翻译,从而实现双向互译。只要建立起各语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双向对齐语料库,就可以建立起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核心的多语种数字信息共享体系。
4.2.3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源协同管理与共享体系
按照单一语种专业化管理原则,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在主要少数民族语言富集地区的档案管理机构建立对应语种的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管理分中心,这些分中心物理上是分散在全国各个地区的,逻辑上则是集中的,在分布式数据库支持下构成一个分布式信息共享网络,各个分中心在管理中心协调下进行自主管理,同时可以支持跨地区的全局信息检索和全局并行应用。各个分中心负责单一语种数字信息的保存,并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对应语种的各类应用软件,开发编码转换、格式转换工具软件,为对应语种数字信息提供可读性保障服务。
工作总结一般用第一人称,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那么具体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你知道2021文员工作总结范文怎么写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文员工作总结范文简短_一个小文员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文员工作总结1我于20__年某某月某某日开始到公司上班,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的这个团队中,不知不觉已经一年过去了,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
非常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公司的情况,较好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这个团队中。
二、帮助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
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并协助采购带新员工,虽然我自己还是一个来公司不久的尚在试用期的新员工,但在月份,还是积极主动的协助采购带新人,将自己知道的和在工作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都教给某某,教会她如何记账袋,如何查错,如何发传真等。
三、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
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四、建立库存明细账
在月份,因为原来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己尽快的熟悉公司情况,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青岛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沈阳库、济南库、北京库、上海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形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
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参考。
六、接手运费的'登记工作
由于开始时未交待明白,所以前段时间一直延用前期的做法,对运费进行流水登记。运费管理修正后,根据应付报表及运费管理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一套运费统计的表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热心回答同事询问的问题
由于自己以前接触计算机应用多一点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同事询问,我总是会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大家的能力都提高了,我们的公司才会整体的提高。
总之,经过一年的工作,我认为我能够积极、主动、熟练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并积极全面的配合公司的要求来展开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的配合和协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继往,对人与人为善,对工作力求完美,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以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员工作总结2一年即将过去,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领导与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真完成了公司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一、监督机制基本形成
做好价格和技术规格分离和职能定位工作,价格必须经采供部和审计部,技术必须经工程部和总工办,形成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防范、抑制腐败。建立材料价格信息库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提高企业利润。
二、制定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项目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分发,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的检测与控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的控制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
为节约资金,防止库存积压,坚持零库存管理方法,在采购量大,部分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精心组织寻找货源,积极组织落实,始终把保障生产所需放在首要位置,一切工作围绕正常生产和科研开发这个中心来开展,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与各供应商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
采供部进一步加强了对供应商管理,本着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登记,确保了每一个供应商资料不会流失。同时也利于采供对供应商信息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信息空间。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在进行邀标报价之前,对商家进行评价和分析,合格者才能进入合格供方名录、才具有报价资格。
根据公司管理层的最新思维,公司新一代的供应商也应建立在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来,甚至拿他们当自己公司的部门来看待。因为公司的成本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最主要的来自于公司所有供应商的支持力度,供应商对每家客户不同的政策特别给予我司的竞争对手的政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司的成本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工作中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保持沟通,充分发挥岗位职能,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协助业务部的工作需要。按照技术质检部质量标准,及时与各供应商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按照我司质量标准供应物料。
四、对采购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都主动接受财务及其他部门监督。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上级领导。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进行分类登记,确保了每一个供应商资料不会流失。合作过程中,采购人员必须公正严明,杜绝徇私舞弊。最终为酒店选择最佳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
每一次材料设备的计划、询比价都进行了复印留底,保持了信息资料的完整,同时与办公文员配合把资料输入电脑保存,建立采供部材料、设备信息库,以备随时查阅、对比。采供部注重除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外,还注重在平时的每项具体工作和每个工作细节中不断的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反复强调采购人员的责任感,强调每个人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设备负责到底,保证了对材料、设备有效的追踪。
五、工作不足方面
在工作中计划性不强,没有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特别是正极材料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没有彻底贯彻何总指示的备货任务,对正极材料市场了解也不够深刻,一直带着一种怀疑态度开展工作,直接导致了走的步伐不大,备货不充分。目前公司的供应商新建立,短期内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战略伙伴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特别是与生产部、技术部的沟通不到位。
六、明年工作计划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体系。确保资材能够及时供应,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尽力利用多渠道来降低成本价格,控制质量。稳定现有供应商,开发培养有潜力的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体系。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极力配合质检部解决物料质量问题,与质检部讨论某些质量标准超过现有市场水平的解决方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仍会虚心向其它部门学习工作和管理经验,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工作的标准。同时我部门会选择性得采纳公司其他部门提出关于下降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并不断的大胆尝试,取其精华、修改弊端。为公司在新年度的工作中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员工作总结3转眼间又到了年终岁尾,这一年就要在很充实忙碌的工作中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也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同时在两位领导和各位主管的帮助与支持下,我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办公室文员,我深知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认真地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任务,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力求做到更好。现把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文员日常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做每件任务,仔细谨慎的去完成且不能疏忽大意,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记得有次回公司送支票,由于自己的疏忽竟然把给送货商的支票送到了公司,后来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才还了回去。从这件事上我吸取了教训,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仔细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只有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
二、尽心尽责做好人事工作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和临时性工作,使各项档案管理日趋正规化、规范化。同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让领导和主管们避免后顾之忧,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主动的做好两部门日常内务工作。
1、耐心细致地做好日常工作:负责来电的接听,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区域主管,不遗漏、延误;
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工作,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负责领导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的卫生清洁及桌椅摆放,并保持整洁干净;负责各种文件的分类存档及每天收发公司邮件。
2、员工薪资工作:每月的13号报员工新增,15号报员工考勤,这些工作要求我必须认真仔细地去做,去检查每位主管的手记考勤表,确认正确的加班工时,因为这直接关联到项目的财务情况。
3、文件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作各类表格、文档等,同时完成领导及各位主管交待打印、扫描、复印的文件等,对公司所发放的文件通知做到及时上传下达。
对于主管完成的各种检查报告、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已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4、员工档案整理工作:将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档案进行分类存档,每月新增报盘之后及时整理新员工档案并及时更新存档。
5、协助工作:协助领导完成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计划表格,有《日常保洁的培训计划实施表》、《年度沟通计划表》、《年度活动计划表》等等,同时还要协助领导及各位主管做好项目各项会议及年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计划实施和组织活动。
三、不足之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我现在已经能够较好地处理本岗位的日常工作及其他一些相关工作。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做事不够细心:办公室文员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因此更考验人的细心。
文员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条不紊的进行,切不可三心二意,做完每项工作要养成检查的习惯。记得有次填写报销通,当我填写完数据时简单看了下就直接选择了提交,本以为没有问题,结果有个部分数据填写颠倒了,后来得到了领导的批评,当时我明白了是自己做事不够细心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2、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而是被动消极地适应工作需要。
领导交办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完成,但几乎都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深入的了解。
3、工作不是很扎实:忙碌于日常小事,工作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不能专注于工作学习,很多知识虽然了解但却不精。比如ISIS的使用、PPT的制作等都不是很精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改正自身缺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改善之处
作为一名办公室文员,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虽然琐碎但也有它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公司服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1、不断提高自己:抓住每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学习,为自己的工作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虽然办公室的工作琐碎、繁杂,但是我将从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任务。
2、端正工作态度:要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完成上级交派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进取、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未来工作计划
1、积极做好日常保障工作:
①维护好办公室的干净整洁工作;
②做好两个部门日常工作的整理归档工作并按照公司标准完善ISIS的建立使用情况;
③做好各类邮件的收发工作;
④认真、按时、高效率做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2、提高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
①继续加强学习公司的文化理念及系统培训;
②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好的方法,快速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本职工作;
③加强与人的沟通协作能力。
六、总结
感谢两位领导和各位主管在这一年里对于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今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虽然我还有一些经验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彼此多份理解与沟通,相互配合,相信北三的明天会更好。
文员工作总结4时光荏苒,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以下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一、有条不紊的做好厂内日常性采购
根据厂内生产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及月度计划陆续开展采购计划的制定。执行采购计划时依据库房现存量、生产计划及供应商供货周期拟定好采购物料计划安排。采购计划做好后发给相应供应商双方盖章生效合同生成,双方需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执行采购计划。定期跟踪供应商生产进度,掌握重要物料到货时间安排,平时根据库存情况及生产任务的调整及时安排好供应商优先生产所需物资更好地做好跟催工作。
认真仔细核对来厂物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打印相应到货单交由质监部门检验,经检验合格入库,不合格物品整齐有序码放到不合格品库。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及不合格品及时与供应商协调解决维修及退换货处理。定期与供应商做好对账工作,产品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及结账情况都应一一查看,严禁出现错账漏帐和重复付账的情况。
二、积极做好厂内各部门临时性采购
各部门领导批示的请购单,按照请购单根据所请购产品的规格型号进行网络供应商筛选或直接出车去市场筛选购买。购买前做好充足的询价比价及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和服务配合度对比,经过缜密筛查选择物美价廉的优良供应商,采购商品回厂后需质检的产品交由质监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请购人员方可领取使用。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物料出现不合格品时偶尔出现未能及时放入不合格品库区,时间久了容易出现找不到相应批次的退货物品,直接影响对账情况。
今年是充实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通过一年的学习工作,我在采购工作中,学习到了丰富的采购经验。同时我也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深知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同事的努力,新的一年我们要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同时希望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
文员工作总结5时间流逝,在工作中我不断的成长,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纠正错误,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并且有同事的协助,顺利完成工作。现将一年工作做个总结。
一、做好自己工作
我把工作作为重点,所有的工作都是以此为主,每天都会做好工作安排,不但提升自己的能力,从不违反公司的规定,作为前台文员我会把一些序号整理好的资料,需要做的工作都会做好,又是也会兼职一下技术人员给部门制作宣传册,每天都会更具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每次都会把工作放在首位,按时上下班,按时完成任务,从不拖欠工作,来到更为上一直坚守岗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哪怕前路在困难也会走下去,不做逃避的人,做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
二、服从领导安排
对于公司领导的安排我一直都认真服从,把领导的安排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完成使命,我既然来到了岗位上就要做好工作,领导信任把工作教给我,就必须要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觉不会耽误领导的工作,保证第一时间完成工作,每天我都会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能够顺利,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坚持努力进步,按个遵守领导的安排,不管是岗位的调整还是其他安排我都服从领导的安排,从不会质疑,做好一个员工的本分。
三、学习进步
来到岗位上,能力有所不足,想要快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去,就需要学习,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加强工作,保证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进步,的同时还向其他同事领导请教,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自己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会向其他人学习,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办妥才会放手,而不是动不动就询问,每个人地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行,每天都会给自己找学习任务,公司有安排会按照公司的安排走,当人不会依靠公司,自学才是成长的关键,每次我都会挑选下班之后自己一个人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那里不足不哪里,那里有问题就把那里的问题先解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保证自己不再犯错。
四、端正工作心态
在工作中消极怠工是不可信的,因此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我感觉压力过大是会在下半之后通过运动来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对工作的看待,不会因为工作遇到挫折而就此放弃工作,也不会因为工作不好做就因此不再继续工作,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好,完成工作,保证每次自己上班的时候都能积极工作,把工作的负面情绪释放。
本文将结合我国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详细的探讨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创新。
关键词: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factory increased, for larg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ly brisk demand. Therefore, the lar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as appears in succession.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level has not obtained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mis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this company is lack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basic sense of security protection, the use of personnel in future life safety for plant and large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a great threat. Many companies blindly pursue progress, while ignor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nor formulat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means; many big companies, subcontractors are from the labor market temporary employment, no energy is sp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safety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sit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professional quality deficiency, even some migrant workers are just hoe farmers, without any training,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 control, also cause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is not reasonable, field control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fusion, even almost no control, existing in construction do not regulate the operation more and more.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for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mpan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he stand or fall of field management is an intangible capital, directly affect the enterprise image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n affect the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on site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site;Project management; security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工程公司施工项目因其投入资源非常多,施工关系复杂,因此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要服从顾客至上,全面改进,系统化管理以及动态跟进等基本原则,也就是工程施工质量要达到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牵涉者的设定的目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非常之多,施工人员素质,材料好坏,方法得当以及机械水平高低等都将影响施工质量,这对于百姓生命安全,行业水平提升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工程施工的质量较低时,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提升了建筑修理成本,另外一方面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现状评价研究
国内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的研究出现的理论较多,主要而言,众多学者从国内现状出发,对于建立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尝试:
一是关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董晓焕等一批国内学者发表了相关文章如《工程质量评价》等,尝试构造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将工程质量评价细化为四个方面的效果:即经济、质量、管理和使用效果。按照这个思想,能够将质量管理指标细分为以下四个小目标:
工程质量优良率――根据行业施工规范以及施工要求,反映了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其相关参数是否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
工程质量成本率――根据施工成本是否超出预算来衡量项目经济性是否达标。
工期完工率――对于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以衡量工程时间管理水平。
用户满意度――从侧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控,即调查业主以及投资者对于工程项目的满意程度,这项指标能够从整体上衡量项目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前面两个指标是直接衡量指标而后两个指标为间接衡量指标。
二是关于施工进度,成本,质量三者关系的研究。
刘迎心等在《工程质量保证及其量化评价体系》引入了层次分析法,介绍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控制对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水平,针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进行分别分析,并将项目质量细化为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
设计质量――设计质量可以细分为外观、建筑结构、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以及建筑高度四个指标,可以从各个角度反应建筑的质量以及直接反应用户需求。
施工质量――可以细分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总量三个指标,如果说设计质量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反映,那么施工质量就是对于用户需求实现的程度反映,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目标的掌控。
三是关于施工工程质量指数体系的提出和应用:
王婷在《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指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上,建立了一个三级质量指数评价制度。这个制度将工程质量指标分为三级体系,也就是指数、因素和因子。其中因素又可以分解为八个不同的指标,这八个指标涵盖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全面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可以将各个因素分解为38个因子,对于每个因子实行计分制度,这样就将工程质量管理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便于全面控制。
国内学者的研究已经基本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诠释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基本定义。其中刘迎心和王婷的研究采用了大量数学分析,量化了工程质量管理,这通过构建质量评价模型达到。而董晓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施工后工程实体部分评价,缺乏对于其他部分以及其他阶段,比如说施工前期设计阶段,施工过程阶段等的指标设计。因此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2.2国外安现状价研究
国外质量管理最早开始于生产制造业,经过几十年发展成熟之后才逐渐被学者们引入到建筑工程行业。国外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质量监督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本研究方向是:根据“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制原则,集合完善的质量管理保险制度、有效的监督体制以及先进的个人激励制度等,全面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目标与质量目标。
一是关于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质量的控制。Jim Emden等研究人员在其文章《Contractor Led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Plus Design-Build》中涉及了对项目真实数据的分析显示,尽管高度压缩的时进度,项目的材料的质量都超过了规范要求,在类似传统的的承包方法与亚利桑那州的运输部操作的质量保证程序的状态下完成高质量的工作。投资者想要提高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积极性,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关于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人员素质的探讨。RosertP.Elhott在其研究论文《Quality Assurance: Spec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中提到要重视施工人员以及监督人员的素质提升,工程公司平时要进行有效的岗位培训等,提升器质量管理意识以及加强其专业知识。Nick Ganaway,《Construc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What Every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Builder & Subcontractor Needs to Know》,Nick作为一个拥有25年总包经验的企业老板,他指出只有43%的建筑公司在4年之后还能维持业务,因此建筑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要生存,更要取得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有效益的、愉快的、持久的发展。他强调了“人员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成功建筑企业的老板的责任,如何选择、雇佣并留住好的雇员,如何识别出适合该企业和该项目的会计师、律师、保险人,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如何理解业主的特殊需求,以前企业在困难时期如何调整战略。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5个部分,具体如下:
本文共5章,按如下组织:
第1章引言。主要介绍课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第2章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理论的概述。主要对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
第3章介绍了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影响因素
第4章施工现场管理的应对策略。
第5章总结对该论文进行总结与展望。
2.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理论的概述
2.1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2.1.1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个重要部分
在油气重地施工,其生产与施工并存,施工有条不紊,安全消防做到有效保证。在施工现场场地规范、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有序,保证建设生产单位生产的顺利进行,也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
2.1.2施工项目现场管理能展示企业形象
现场施工管理是显示出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在这个施工的“舞台”,现场各项施工工序井井有条,文明施工,能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
2.1.3施工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焦点”
它关系着城市规划、市容整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居民生活、文明建设、绿化环保、卫生健康等领域,必须遵守上述各项有关的法律法规。
2.1.4施工现场是各项管理工作联系的“纽带”
现场施工管理受多项管理工作制约,将各工序、各环节,各部门管理人员联系在一起,通过施工现场项目管理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施工项目。
2.2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尤其是施工总平面设计,目的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规划,以合理利用空间。在施工总平面图上,临时设施、大型机械、材料堆场、物资仓库、构件堆场、消防设施、道路及进出口、加工场地、水电管线、周转使用场地等,都应各得其所,关系合理合法,从而呈现出现场文明,有利于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约,便于工程施工。这些是施工现场的“硬组织”。
(2)人员的选择和调派
每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各自所负责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处理各类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具体到现场人员的使用,应视工程内容和进度合理确定各阶段各工种的人数,不能一拥而上,以免造成工时浪费。
(3)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当然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也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最终质量能否满足预定质量目标的重要工作,它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1)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及安装质量的检查,是否按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是否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洽商变更要求施工,工序衔接是否合理,是否会有隐患,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机电设备等的质量检查等。通过质量检查,符合要求的可进行下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限期纠正。
2)进行工程质量的评定,按建设工种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最终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评出质量等级,发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预制品的检查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班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按质量管理层次实行分级验收制度,第三方认证制度以及质量事故处理办法等。
施工现场管理可以采用达标制,即与当月项目部人员的工资挂钩,与项目经理的年薪挂钩考核奖罚。
(4)重视并加强文书档案工作
要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办法,所有文件必须集中管理,不得借出使用,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管理。应特别注重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现场记载性文档管理、各种现场资料的管理,以便备查。如:将设计图中的问题提前发现并在施工前解决,平时多积累相关的原始资料,如往来文件、指令、施工日志、记录、气象资料、质量隐患记录、整改通知、人员配备和组织情况、政府的有关文件和法规等。只有平时多积累,在急需和特殊情况下,才不会被动受制,而没有证据。
3.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这是建筑装饰行业必须共同执行和追求的一项施工管理规定。文明施工是文明社会对建筑装饰施工行业提出的时代呼唤,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建筑工程实施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整体素质和实力的体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有力保障。要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在管理实践中逐步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整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造成影响。
3.1 工程造价的控制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
建筑施工单位的选择往往使用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说对于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从公司整体水平、管理团队、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投标文件(包含技术和商务两部分)的描述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比较,为了获得较高的评分。某些建设单位在综合评分相差不多的企业中,会优先选择报价较低的企业,因此很多投标企业都会尽量压低报价,在中标之后,一般还会给建设方一定幅度的优惠作为最终合同价。在报价中,质量及安全的管理成本正常情况下应占不少于2.5%,但就是这2.5%,往往被投标单位压缩到最低限度,致使施工过程中投入的管理成本过少。施工单位在中标以后,往往会采取偷工减料和损失质量的方法得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在招标采购阶段,必须报价合理,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有自己的利润,这有利于增加施工积极性。
3.2 施工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影响
施工设计的含义对工程的总体控制。但是实际工程项目实施中对于设计的控制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工程预算的实际资金使用往往大于现有的资金,而一个项目的总预算是不能随便变动的,从而在缺少足够的施工资金的时候,施工单位只能将施工中的设计标准以及技术标准降低以满足成本需求,从而引发竣工后种种质量问题。另外,设计的各专业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致使图纸上出现冲突甚至错误,而施工单位未能事前及时发现问题,按图施工之后才发现问题。有些设计人员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施工现场的经验不足,对具体的施工工艺缺乏了解,往往会造成设计与实际施工相悖的问题,这些设计缺陷造成了最终使用者满意度降低,也会导致频繁的变更和返工,在成本和进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些建设单位为了控制每平米造价,甚至向设计方提出建筑每平方米含钢量的上限数字,而该数字几乎与国家规范打了球。 由此可见,设计与施工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设计阶段的不断优化及提高设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在投标阶段,投标单位都会在技术标中陈述施工组织设计,但此阶段由于编制依据不详尽,现场踏勘也只能了解到大概,此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一定能完全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因此在中标以后,施工开始之前,中标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地理以及环境状况来调整原有的施工方案。实际施工时,也可能出现预料外的情况,比如施工现场条件有变化,政府有新颁布的法规、条例对施工现场造成影响等等,所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动态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机动地调整。
3.3建筑材料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
各类建筑材料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施工质量。装饰类材料影响建筑的外观质量,钢筋、混凝土等结构材料影响着建筑的主体结构安全。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轻则造成质量缺陷,导致返工而产生经济损失,重则导致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应对建筑材料严格把关,必须从选型、采购、进场等环节加强管控,杜绝由于材料问题给施工质量带来的隐患。
3.4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
施工人员主要是指施工企业的管理层、现场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管理层应从思想意识上把质量摆在首要位置,现场技术人员是此阶段质量控制的主题,技术人员需要明确设计目标与要求,同时对于施工工艺和方法能够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质量管理人员也要对相关质量标准有明确人事,并及时进行工程验收与检查工作,避免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操作工人应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自我约束意识,按照规范施工。
4.施工现场管理的应对策略
4.1施工项目部的组织管理工作
一是项目部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首先在施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有效的培训,要求参与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理念的学习,同时强调工程施工中“质量第一”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员工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更加出色。
二是项目经理要根据项目施工设计,并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员工到各个岗位,实行有序施工。项目经理应将项目总体目标分解为每个部位每个岗位的目标,给予员工在自己岗位上一定的管理权力,是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同时员工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局势。项目经理应定期对于项目进行检查,组织专业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并按照设计方案以及合同条款检查已施工部分,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
三是项目经理给予施工设计充分的关注,使用施工设计方案知道具体的工程施工,对于设计图纸进行有效分析,同时提前预测将遇到的难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时,要组织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仔细学习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同时将工程质量目标细化分配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
4.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
4.2.1工程开始前的质量控制
工程开始前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进行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实现。严密与精细的设计方案能够促进工程质量目标的达成。在施工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和经过勘查后得到的施工现场情况拿出一套可行性高的施工程序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等。并要求全体施工人员对这些方案进行一定的了解,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明白大型工程的设计目标,质量控制标准等。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质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协调等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进度的完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4.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管理的最主要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工艺的有效管理。施工阶段,要实时检查施工方案的完成情况,看其是否和施工规范和施工计划一致。如有与实际操作不符合的地方,立即调整施工工艺以达到目标。
(2)施工验收阶段的严格把关。只有确保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的验收过程得到了严格的把关,才能保证最后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得到实现。以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如果一开始房屋基本结构的施工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再好也还是需要重新施工。
(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也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一定的检验,劣质材料的使用能够对工程质量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材料采购阶段就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采购到高质量的材料。同时严谨地检查和试验,坚决阻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图纸是整个施工的蓝图,应该结合设计图纸与施工相关规范来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每个阶段工作交接时要进行有效的验收。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a.实行施工责任承包制度。将施工总目标细化为每个阶段的施工目标,并将每个小目标落实到个人,对于施工的薄弱环节和施工重点监测部分要结合施工基本原进行重点监督。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工作要同步进行,防止出现违规操作,一旦质量问题出现,就要解决施工中反映的问题。
b.对于施工过程的问题的控制要具有先见之明,因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通过返工是很难得到有效解决的。因此,对于每个施工阶段与部分的施工情况掌握以及对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行为进行统计监督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都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一旦发现不合格的现象,就要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并实行问责制度。要求其直接责任人拿出整改方案,并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整改方案的实时必须要有条不紊,以免出现责任不明确而延误施工。
c.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有效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包括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来自业主方、工程管理公司(俗称代甲方)、监理公司、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内部监督来自于企业施工团队与管理团队,定期对施工进行检查并实时控制。将能够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不足之处在造成严重后果前就加以改善,对于已经引发了工程缺陷或者质量问题的不良因素要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并按照质量规范加以解决。在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之前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4.2.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竣工后要经历过验收程序工程才能被使用者使用。因此,验收阶段要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竣工验收阶段要定人定岗,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已完工的部位处于受保护状态,若发生损坏或丢失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严格执行“挂牌上锁”制度,设备及设施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启用;定期巡检,以防设备失灵或设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2)大型建筑的外观非常重要,因此面层施工质量是必须得到有效控制的。为了保证工程的美观与整体和谐,要对于某些细小部件进行合理的修补与改善。工程交工阶段这个目标必须实现。
(3)工程归档的文件资料也应完整、正确。这些资料将作为永久性资料保存,今后如有维修、改造、扩建等需求时,这些资料是重要依据,应在工程开始阶段就做好记录、收集和整理,并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真实,能够全面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4.3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鉴干现场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现场管理的要求,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具有相应的、广泛的专业技术知识。
现场管理工作也是技术管理的工作,现场管理人员常常需要对现场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工作量、对设计的局部修改进行明确的判断分析,及时会同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技术人员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作保障。一个工程、一个项目,它不可能只涉及到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技术,相反的,它必定是各种资源、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体。
(2)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利害关系较多,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协调。协调就是联结、联合及调和所有活动及力量。协调的目的就是取得协助,使协作各方协同一致,齐心协力,实现目标。
4.4加强施工资料管理
(1)对于工程中连续两道工序的施工,只有当前一项工序经过质检员验收成功后才能开始后一项工序的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收集施工的资料和施工图片为之后的施工过程的变更等提供依据从工程开工一直到工程完成,项目经理要掌握工程进度,控制施工的内业与外业,提高工作效率,不延误工期,为企业争取利益。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到对于施工设计方案烂熟于心,并了解施工现场详细的状况,施工的进行以及验收工作都要参照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国家相关标准。
(2)施工开始前要做好控制桩,水准以及临时水准点等的复核工作。每一道工序开始前都要首先进行测量放样,复核通过后再开始该工序的施工。
(3)施工应当精益求精,注重美观。施工不仅仅是保证质量达标就可以了,同时也要关注建筑的外观,看是否平整,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有裂缝的存在等。在验收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所有的工序都要将相关技术资料整理上交,按照当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进行填报工作。
(5)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当一道工序完成时要养成“三检”的习惯,即自检,互检以及抽检,确保质量严格把关。同时每一道工序完成后要由业主和专业人士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继续下一个工序施工。对于隐蔽性工程等要及时办理好相关手续。
(6)在动工前,要做好交底工作。交底包括施工团队与施工设计单位,与工程甲方,与工程监理团队等各方面的交底,并且在施工团队内部不同分工的员工之间也应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当一道工序完成时,该工序的负责人要和一线工人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交底工作应保存有详细的记录。
(7)加强材料试验工作并收集检测报告。特别是对于施工中使用量较大的水泥,砂石,钢筋等材料要予以试验,这对于现场施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8)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不合格的不能予以进场。坚决拒绝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材料以及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材料在进场后应立即进行验收工作,确保核对无误。在材料进场后要收集好材料的合格证并妥善保存。
(9)当出现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不一致的地方,不能仅仅凭借经验继续下去,而要派工程设计人员和测量人员来商讨对策,在取得了书面许可后才能继续进行施工。对于施工中的变更与调整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与手续。
5.结论
1、施工管理人员是质量管理体系里的核心人物。直接对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对于团队的项目经理是质量管理最直接的负责人,项目经理要有深入的质量管理理念以及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根据业主的意见以及检测人员的意见真正融入到一线施工当中去,针对他们的要求和工程的实际状况对施工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需要针对工程制定出一套完备的方案来深入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工作。
2、是深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质量。对于质量的掌控一定要从底层开始抓,一边要使质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慢慢发现行之有效的质量掌控方法,有了这些以后,工程项目的质量掌控就可以踏上更高的一层,为人民带来质量过硬的房屋;并且可以让M工程建设公司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就对质量的掌控存在一个清晰的目标。将来,M工程建设公司在深入质量管理体系时,也必须分配质量的要求到人,将企业的每个项目以及整体的规划都一点点分解,并与每个人的工作职责相结合。除此之外,质量的掌控和整体企业的价值观也必须是息息相关的,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质量的秤,使质量融入公司的价值体系,变化为每个人的习惯,这样才能加强项目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峥.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丛书.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杜天良,李建军.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与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11(5):53-55.
[4]林基.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探讨[J].福建建材,2010(2):23-25.
[5]张春生.6S管理模式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运用[J].企业管理,2010(2):15-18.
[6]聂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点探讨[J].水力发电,2013(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