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相关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开启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到90年代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直到今天,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总体上来说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IT应用方面水平较低,且层次差异大,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最基础的企业基本数据库,而初步建成数据库的企业往往对企业的基础数据不够重视,相关资料与票据仍然处于文本存储管理阶段,效率低下且维护困难;(2)对计算机的使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对计算机的使用仅仅体现在word文档和excel表格等最基础的办公软件以及初级的社交软件上,单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文字处理机器和初级信息交流设备;(3)局域网以及公司网站的建设滞后,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自用的局域网,而在已建立局域网的企业对局域网的应用一般也仅限于最基础的信息交流。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建立自身的网站,而建立企业网站的企业又往往缺少专业的管理与运作,不能及时更新改进,大多无人问津,无法创造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企业信息的精准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如果不能充分重视企业的信息管理,就会使企业的整体运行变得低效。而加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经之路。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企业会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度和理念,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有助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的信息分享更加便捷,管理者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企业信息化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的信息化运作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压缩库存,降低相关人员与设备的成本。另外,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取更多产品销售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外部信息,企业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以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都会大幅度降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不足,观念落后。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需要有长期的规划、科学的运作以及先进的理念和对相关建设充分的认知与理解。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却存在着认知不足与观念落后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往往缺乏对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充分认知,意识不到信息化的重要性,盲目守旧不肯开拓进取。一些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管理者,又往往对企业信息化如何发展没有充分的了解,只是单纯的引进一些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并且没有从总体上指挥企业各部门协同发展,共同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运作。结果往往导致企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挫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其次,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说,大多习惯了传统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对信息化没有透彻的理解,也缺乏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害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会影响到自己在原有管理模式下的利益。这是因为信息化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较大规模的人动和部门的从新规划,以及信息化进程会带来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愈发透明与严格。
(二)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而又需要长期规划与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缺乏资金等种种原因,始终存在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而由于自身的盈利少,效益水平和存活率低,再没有足够的可抵押资产,也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所以很难对信息化有足够的投入;其次,对于资金充足,发展情况较好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将资金投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方面来获得更多的眼前利润,不重视对信息化的长远投资。企业长期以来对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以及资金不足,又使得近些年政府为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所给予的资金支援和政策优惠收效甚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相关人才以及专业的服务伙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相关专业人员操控与运作,否则再先进的设备都无法发挥作用。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中都没有设立有关信息交流信息系统运作的IT部门,即使有些企业有意识地建立了相关部门,依然缺乏有相关专业背景与从业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从业人员。另外,在信息系统成功建立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也需要专业的维护商团队提供服务。但目前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专业的相关服务的服务商数量较少,且总体水平不高,另外这些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又往往针对性不强,不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及足够负责的态度。
三、解决对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增强企业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影响着我们整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水平。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思想认知,转变陈旧观念。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在思想上加深对信息化的认知,深入理解信息化的概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引进硬件设施和单纯的软件运用,要使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想真正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益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不能单纯地依靠对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处理速度,而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施对企业由内而外、由简单到复杂的进行管理方式、思维结构的转变与升级。
(二)开拓融资渠道,增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要想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需要政府的鼓励、银行的支持以及企业的自身努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转变传统的筹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上市交易涉足证券市场与资本市场,利用股权、债券、固定资产进行融资,这样可以使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产权结构优化的同时解决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缺乏的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基于企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上的引导与鼓励,健全相关的基础与配套设施,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以保证信息化发展的顺利。具体到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以及进入资本与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创设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资助,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多种融资行为进行保护。另外,也可以直接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资金支持。
其次,企业自身要放开脚步,勇于开拓进取,转变传统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功后,将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最后,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政府可以采用政府贴息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银行向金融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主动地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困境设计相对应的金融产品,有原则有计划地开展股权、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金融产品,不断开发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除了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储备,正确选择信息化开发商。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缺乏拥有专业知识并具备管理才能的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信息技术的专业背景,还需要掌握这个行业相关的通信、管理、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不仅要培养这样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者,同样也要储备高素质的业务执行者。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指导带动作用,使新的员工尽快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新老交替无缝对接;其次,对企业相关员工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状态,适应程度,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记录整理。将优秀的员工树立为学习的典型,在整个企业内部分享其先进的工作思想、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并且整理好相关资料记录,使大家可以随时查阅学习。另外,中小企业还需谨慎选择信息化开发商的合作伙伴,要在充分了解了其基本业务能力、提供的产品质量、业务流程的熟练程度、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后再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在选择时必须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关合适的企业以及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在开发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把自身当作服务的享受者,而应该展开积极合作,通过频繁的交流,避免摩擦与分歧,相互理解,共同建设企业的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1]2007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提要)[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6.
[2]赵苹.企业信息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升辉.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需解决的问题[J].新浪科技,2007.
[4]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编.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调查和发展报告(201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王兰春.企业信息化技术[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问题 人才培训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取可持续发展优势的重要祛码。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都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对信息的使用是否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本文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细胞。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来袭,令许多竞争优势原本不强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如果想要帮助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必须加强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着非凡的活力,但他们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仍然是落后的,落后不仅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仍然没有充分利用如今飞速发展的宽带互联网优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对企业的信息化缺乏准确的认识。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不改变思路,漠视类似企业总机、网络传真、“全球眼”等如今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信息化技术,那么,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可能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被淘汰,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极为必要。
三、如何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利用移动通讯企业来帮助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
以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山东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移动办公系统”、“移动营销系统”、“移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针对性信息化应用,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而且一举解决了中小企业经营中的“短板”问题,成为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利器”。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提供的移动邮件业务正在为全省3000多家企业集团提供服务,5万多名企业客户每天通过手机像收发短信一样地接发处理邮件;山东移动有2000多套移动服务器服务于不同类型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办公、生产及售后服务等流程的信息化应用;蓝海商务平台已为全省6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移动0A、会议电话、企业建站、网络传真、企业邮箱等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数万名业务员,每天通过手机终端提交订单和查询营销库存信息;山东移动的位置服务平台每天为20多万移动设备和人员提供位置信息服务;400多万移动用户通过集团彩铃业务传播公司业务与服务。德州商储超市有限公司是一家便利性商业连锁超市企业,旗下有23家连锁分店,并向周边地区的上百家超市批零供货。每隔一段时间,公司的业务员都要到超市网点实地盘货,并向总部汇报货品的进销存情况。山东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研发了基于WAP的“移动营销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公司分散于上百家各县(市、区)的连锁分店及供货超市都实现了商品信息查询、订单上报、已上报订单跟踪查询、修改订单、企业员工通讯录查询和快速拨号等功能。
2、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当前要把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和引进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加强企业领导、中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以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讲座、信息、展览展示等形式,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还要组建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切实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应该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见》,要加强领导,明确组织机构分工,适时成立“政府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优惠政策;加强电子政务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实现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申报、许可、审批和招标采购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的快速推广。
4、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必须与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要落实到企业的经营基本要素:满足客户需求,抢占市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增值能力,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优化,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总体水平和效益。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怡文.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9):87-88
[2]李爱红.我国企业信息化建成设现状与发民思路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6):11-12
[3]单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M]中国外资历,2 008年(5):57-58
[4]刘洋,杜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134-1 3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46-02
伴随着西部地区与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加要求西部企业能够在信息化上有竞争优势,来应对这一切的变局。兰州市中小企业作为兰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其信息化建设程度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兰州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地域及历史的原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不过这种现状也表明了兰州企业目前的信息化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兰州的IT商家面临着一个亟待被开发的“IT市场蛋糕”。
一、兰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
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从资产总量上看,中小企业的的资产总量约占企业资产总量的48%左右,而兰州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整个甘肃省占有绝对的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上面的消费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自从甘肃省在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列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省以来,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2006年9月份甘肃省中小企业局和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暨信息网开通”大会。该工程是政府和甘肃电信联合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以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为依托,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将“一网站,一中心,一工程”建设作为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点通过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甘肃省企业网上贸易洽谈中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千万”工程的建设,迅速提升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截止2007年底,全省近5万中小企业已到初级信息化水平;到2010年底,力争使全省10-15万中小企业达到初级信息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扶持20%的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达到中高级信息化水平。
2007年兰州市工商部门首次开通了企业年检网上预审系统,参加年检的企业可以首先登录甘肃红盾信息网或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务信息网,按照相关提醒进行注册。这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程度,增加在本公司企业在信息化的软件和硬件上面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这次政府专门实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也是认识到本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改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旧有观念需要政府的推动。
但从国家统计局甘肃省企业调查队对兰州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来看,企业大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建设步伐缓慢,利用价值不高。从调查数据来看,信息化建设投资额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较低,同时信息化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也较低,有67%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技术力量弱。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不强
信息化是一项面向21世纪,关系着兰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任务,而全市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对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认识不足。其反映在计算机的使用率不高,没有做到物尽其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电脑仅仅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和一些行业专业软件的应用上面。在网站建设方面,很多企业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企业网站,有的挂在别的网站上,或者别人帮他建个网页,在网站中没有与消费者和客户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网站的内容更新速度相当缓慢。这些网站只是作为一个对外广告宣传的手段而已。但也有一部分规模稍大的企业规划了自己企业综合的信息系统,并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运营中很好的加以实施。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制约
在兰州市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等状况,个别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成本核算制度都没有建立,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的变革等。由于企业原有的管理机制、生产机制、销售渠道已运行了多年,管理、设计、生产、销售人员都已有多年的传统工作经验,一时很难转过弯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化服务不完善
兰州中小企业涉及绝大部分工业门类,遍及全市几乎所有的县和大部分乡镇,而且主要分布在小城镇和乡镇,获取信息化咨询和对口产品的途径较少,加之信息化产品的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尚在开拓之中,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要获得满意且具有可持续效用的信息化产品还不现实。其次,由于中小企业应用需求千差万别,导致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提出的所谓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往往只停留在宣传阶段,远远没有取得中小企业的广泛认同。同时,由于厂商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培训和帮助,导致了中小企业对IT产品的疏远。
(四)资金投入不足且投资不科学
甘肃企业信息化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维护协调难。资金短缺是甘肃省企业的普遍困难,由于多数管理者对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因此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也很少,绝大多数省内企业用于信息建设的投入通常仅占新增资产投入的2%左右,这一数字与发达地区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距离。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这样“重硬轻软”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
三、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长期以来信息系统内部计划经济和事业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干部群众思想的束缚,认清信息产业所具有的社会控制和资本经营两重性,学会在产业化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好这两重性,不能因为过于强调信息产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而回避改革,要加深对现阶段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理解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之策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为经验型、粗放型,随着企业规模的提高,要求管理机制也随之变革。中小企业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路子,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健全管理体系,使中小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以下两个“结合”:
1、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与作为企业发展导向的市场相结合
必须明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发展脉络和发展思路是和大型企业不一样的。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没有长期的订单和稳定的客户群。管理机制、产品特点、发展设想要看着市场的脸色行事。因此,把大中型企业先建立封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再实施ERP等一些作法盲目的推广到中小企业可能是不适宜的。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着眼点宜放在:要通过信息化,建立能动的、快速的市场反映机制,优化企业“增量”结构,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
2、中小企业信息化应与鼓励创新性允许多样性相结合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尽管好,没人没钱搞不了”。其实不然,各地相当一批案例已经证明:只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就一定能找到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企业大,产品多,资金实力足,可以建立自己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打出自己的网络品牌;企业小,产品少,可以建立网上主页,也可以不花钱,建个网上商店。特别是中小企业,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许多产品是国际买家的热点。可以说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三)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也有许多培训机构和网站提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化培训、信息化软件开发以及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但是由于公司主要是追求本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回避一些本应该实施的开发流程,不会完全按照“量身定做”的原则为中小企业进行设计,对于资金不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成本与风险显然比较大,制约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由政府牵头,组建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这种信息化服务体系主要负责信息化知识的宣传、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信息技术的指导、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的小网络与大企业的大网络相连接的中介服务等等。政府要对这种信息化服务体系进行监督与制度的约束,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设立监督部门专门检查上述机构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质量。
(四)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改变投资方式
资金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承受能力低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因此,在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各种途径融集社会资金。此外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实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
参考文献:
[1]谢康,陈禹.企业信息化的竟争优势[J].经济研究,2005(9).
[2]姚力,陈智高.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文化[M].中外企业文化,2005(5).
[3]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72-02
1 经济效应分析
1.1 正向经济效应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促进企业生产增长的要素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后信息的作用加大,信息已成为第五个生产要素。实践证明,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这个五个生产要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转变企业利润增长方式的同时也对西部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1)促进了信息要素在生产中的乘数效应。
美国国会关于贸易与发展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表明,信息对生产力的正向促进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尤其在落后地区,信息要素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促进了信息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竞争力增强,新市场得到开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所有这些都促使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信息与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贸易和管理上所需的分析能力,而且改变了企业价值创造方式,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法。
企业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函数内部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等要素,都离不开信息要素的作用,信息的这种作用是一种“乘数效应”。它可表示为如下等式:生产力=信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营销+培训+……)。信息的这种“乘数效应”揭示了在生产力的内部结构中,除原有的独立的和非独立的物资形态要素外,信息要素更为重要,生产力各要素与信息结合对生产力的提高将产生放大若干倍的乘数效应。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信息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是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路径。
(2)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有效的突破了传统经济环境带来的成本问题。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交易双方搜寻信息的成本。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减少交易中因决策产生的风险成本。西部中小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大大减小了企业的资本支出,对于资本较东部匮乏的西部中小企业来说,其效用更大。
(3)改善西部地区的就业结构。
随着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企业信息化设备完善,为吸引人才提供了基础的物质保证,有利于推动形成人才引入机制。一方面,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西部人才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国家鼓励人才到西部就业相关政策的实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部专业人才到西部来。另一方面,企业在由传统经营模式向信息化转变过程中,加强员工的培训,对员工隐性知识的不断开发与显性化,促使企业技能型员工向知识型员工的转变,提高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与形象,有效的减少了人才外流,促使西部地区就业结构和层次得到改善与优化。
(4)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软件的开发、计算机技术服务与咨询、网络建设、通信设备与服务等,这就要求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据统计,在2008年,我国西部信息产业增加值占西部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西部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就是各产业技术层次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不断成长为主导产业,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对西部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5)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工业产值及实现利税也在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整个西部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西部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这些数据表明西部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今后我国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1.2 负向经济效应分析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及建设误区,这些又会对企业及西部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1)忽略隐性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企业的隐性成本是企业本身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相对于企业在市场上能够买到或租用到的生产要素的显性成本是易于被企业忽视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企业领导、员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熟悉新环境,企业间通过网络沟通越来越频繁,这些都为东部企业信息化开展奠定了基础。与之相比,西部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预算时,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隐性成本,预算资金在实际执行时由于诸如人员培训、人员转换、数据移接、集成测试此类隐性成本增加,致使投入显得捉襟见肘,不但遏制了项目的实施,而且导致实际收益远远小于信息化总成本,利润甚至为负,信息化反而成为企业累赘。
(2)过程轻率,实用性不强。
西部企业在追赶东部先进时,往往产生急于求成心态,而不能统筹全局,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内部缺乏各个部门之间协作,整体意识不强,只注重在某些部门购置相关设备,忽略协作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在企业外部,缺少地区企业间的合作,包括上下游企业及同类企业间的合作,不利于行业规模经济形成。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与取得收益时间较长,而多数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能保持持续的参与热情,在持续的时间规模上考虑不够宏观和长远。这种建设过程中的轻率行为直接导致企业信息化不能得到实际有效运用,达不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重“内”轻“外”,外部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与西部企业信息化相比,东部企业在注意企业内部信息化投入的同时,其外部环境也在悄然变化,开始支持企业信息化。如苏州移动分公司成立了“移动信息化培训基地”为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立公共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可见,在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如政府相关职能、通信公司服务等因素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正在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企业自身一家能解决的,而是企业内外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良好的外部信息化环境,就没有完善的企业信息化。
2 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正向与负向经济效应分析,从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提出如下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成本――收益观念
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西部中小企业立足自身特点树立正确的成本-收益观。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制定企业信息化预算时,即要考虑硬件设备改善更要注意软件实力的提高,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优化投资结构,正确估算总成本,最终实现企业以信息化有效运转。
2.2 优化人才结构,发挥高科技人才对企业的推动作用
引进和培训信息化人才,是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对西部中小企业而言,人才的发现比引进更为重要。由于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在选择到西部就业还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因而,西部企业为满足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应重视内部员工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化培训学习,将已有生产、销售、客户联系等经验与信息要素相结合,这个过程实际也是将普通员工向企业所需人才转化的过程。把内部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提高员工的整体信息化素质。
2.3 注重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企业应重视对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加强内部研发、生产、财务、运输、销售等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从而达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只有最优的资源整合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在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利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4 培育建立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内部生产要素的整合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在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对企业发展所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对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汲水效应数理分析发现,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可以通过税收和信贷政策变量的变动来实现,而且采用税收政策比采用信贷的效果要更好,同时这也符合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的论断。在西部地区,还应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西部通讯公司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合作,由通讯公司协助搭建企业的信息化台,既满足了信息化的需求,又加强了双方联系拓展了通讯公司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白云川.多种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8).
[2]汪安佑.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04,(1).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引言
工信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从法定的环境,项目资金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力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项目开发周期长,成本投入大,风险高,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无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免去了用户大量繁杂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按需支付方式获取所需要服务,由于云计算的灵活部署、随需随用、按需定制、性价比高、无需太多IT基础设备投入等特点,为中小企业节省了构置硬件、软件,配备人员的相关成本,而受到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程度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云计算的出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无需要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只需按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和资源。云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获取。大量的数据可以保存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用户只需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在IaaS(云计算设备服务)模式下,企业可以提出要租借的服务器数量与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依照所需随时增减服务器。(2)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云计算降低了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行购置的资源成本。(3)有效解决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中小企业的应用软件都运行在服务商端,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无需聘用信息技术员工和技术顾问,当租户在使用软件时如遇到问题,只需通知服务提供商的维护人员去处理,无须自己花费精力和财力去解决。(4)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利用云服务,中小企业能够改变因IT资本支出太大而对网络资源望而却步的现状。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云计算的租用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云模式可以使中小企业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广给用户,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取得更快更大的产出和高回报。
三、云计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云计算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等主要问题。但是云计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诸如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1.存在的问题分析。(1)用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云计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观念和接受程度。中小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实现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IT系统构建理念的转变。当前,广大中小企业应用传统的信息化软件,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已经熟练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对云计算这一新鲜事物感到非常陌生,不愿接受。云计算的应用实施将面临巨大挑战。(2)安全性问题。云安全问题是企业接受云服务担心的首要问题。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是提供了公共而不是私有网络,用户需要把自己的业务数据、IT业务流程等核心资源保存在第三方,并且由于虚拟化,用户并不清楚这些资源被实际存储在何处。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也需要处理和承担与之相伴的各种安全风险。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不是传统的数据安全性问题,除了数据安全外,还涉及到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3)相关制度、法规不够健全。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不具备建立自己云计算中心的中小企业,会因为云计算运营商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制度上的保证和相关法律的保护,不敢把数据放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
2.策略分析。(1)积极转变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是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广大中小企业员工应适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企业内部应开展新技术领域知识培训,使员工熟知云计算的概念以及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优势,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及早部署,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更大价值。(2)云计算对企业的适用性。可以考虑借助云计算经济模式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详细分析企业是否采用云计算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诸如IT资源规模、资源使用模式、数据敏感性和公司业务标准化等这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将IT应用迁移到“云”上,并给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供公司CIO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3)选择优质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分析他们的盈利手段,阅读隐私声明,防止企业信息从云计算运行商那里泄露。建议企业选择知名度高的服务提供商,如IBM、VMware、微软等。为保障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应该和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SLA),衡量对方执行这些条款的情况,并在合同款中列出准确的限定准则、安全和隐私协议以及服务提供商违反SLA的惩罚规定。(4)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云环境由多个“租户”共享,其环境为公有网络而不是私有网络,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为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对于敏感数据建议企业采用对称密钥或非对称密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再放入云端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David A.Patterson为领衔的伯克利研究团队认为企业在放置数据到云端之前将数据运用加密处理可能比在本地数据中心中不加密存放更加安全。(5)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云计算在中国掀起的热潮不仅受益于IT的推动,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没有云计算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政府一方面对新兴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可以充分鼓励其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花大精力集中在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立法上面,如检查厂商对客户承诺的不合理性、厂商信守承诺的程度、厂商对待客户数据的审计和监管力度,全面对云计算厂商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以构建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遭受来自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日渐薄弱。因此,在新时期,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渐突出。
而苏州,国内中小企业的“摇篮”,“十五”期间,其全面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正逐步成为苏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信息化水平已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苏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规划情况,以总结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经验教训,苏州市中小企业局、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课题组,组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96份。本次调查所选择的企业中,流通型企业占50.5%,生产制造型企业占21.2%,生产流通综合型企业占20.3%,其他企业占8.0%。从企业规模上看,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多于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27.7%,企业规模小于100人的企业比例为12.8%。
信息化现状有喜有忧
调查显示,苏州的中小企业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已经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 而且有7.7%的用户虽然现在没有使用计算机但已经准备购买相关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了; 只有17.9%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打算使用或购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产品。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在中小企业中,使用最多的软件是财务软件,其比例占50.5%。经过20多年财务软件的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此外,进销存软件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比例也分别达到了27%和21.2%。但遗憾的是,企业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只占9.5%。生产制造软件能够帮助制造性企业在灵活的按单生产中获得最大的效率。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苏州市的制造型企业对这种软件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这表面上看是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但实际反映的问题是市场上没有简单易用的软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产制造软件的通用性差并且价格昂贵。
如上所述,目前有22.5%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管理软件,这表现出一个中小企业应用的困境: 一是企业对管理软件认知不足; 二是现有的管理软件复杂性和学习成本都比较高。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跨入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障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门槛的下降,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显示,在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中,有29.8%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企业上网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网站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推广仍然是大家还比较困惑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促进企业建立网站的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一方面是企业建立网站的成本还比较高,维护和更新是最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是,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上获得的效益不是很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建立网站,利用好网站的重要原因。
电子商务的产生为中小企业用户更加便利地接触客户和供应商提供了条件。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有21.3%从事过电子商务活动;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参与过电子商务的活动。这表明,电子商务从认知到普及应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七大问题具有普遍性
总体应用水平较低
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尽管一部分高科技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
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软件化”,把企业信息化看做是计算机人员的事,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来自两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销售市场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 二是IT软硬件设备消费成本仍然较高。IT成本偏高的问题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一方面是指IT设备更新频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自行组织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投入很大,开发周期很长,却收效甚微,这些庞大的IT系统支出与投入逐渐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中小企业这个比例通常在2%~3%之间。
专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
调查中反映,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IT人才的培养速度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对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挑战。
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也都比较落后,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这些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开发的,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 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很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 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信息化建设的支撑配套环境没有形成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受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企业信息设施的局限,使我国目前的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物流等部门尚未形成贸易信息迅速流动的网络沟通平台。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的瓶颈。
内外兼修推动信息化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经营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态势。在调查中许多企业还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不少建议,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从最急需的应用抓起,循序渐进。
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
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应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备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依靠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通过IT外包服务,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运作效率。
但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要注意防范相关风险。特别是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方案大多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较为匮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且非常昂贵的产品。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虽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处在启蒙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服务商要提供有效服务
IT服务企业必须深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经验,IT服务企业要准确把握行业特点,在服务创新上下工夫,要真正为用户着想,善于把传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IT应用结合起来,创新经营模式,让用户从IT应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徐华东、徐伟康、杨学义、孙国平、计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
中小企业信息化政府大有可为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限,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
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而且大多仍处于创业阶段,从IT投入用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复合增长率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真正提高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还需要时机,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吸收优质管理软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通过政府搭台,促成管理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管理、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机结合,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中小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47-0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化如何发展,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的创新模式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甘肃省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的省份,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引导中小企业走出一条适合甘肃省情的信息化道路是我们研究的着力点。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运用相应的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信息流朝着有利于企业创造价值的地方流动,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运行的自动化,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对风险的抗击能力,最后表现为较高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信息化是在大型企业中以计算机的应用为起点率先实施的,其后逐渐走向信息系统的实施,并逐渐发展到由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来推动信息化的实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准备、启动、开展、持续发展的过程[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针。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中小企业(SM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不同行业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对中小企业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便于实施有关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界定方法和标准,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定量标准法,主要把企业资产或资产额、企业雇员数量等生产要素凝聚程度的差异,以及营业额(通常是一年)、生产能力、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等经营性指标作为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另一种是定性标准法,主要把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因素作为界定标准[2]。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依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中小企业首次有了较为统一和清晰的标准,表1。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对外开放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 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省略平台,其中集成了应用交互、用户接口、逻辑处理、集成处理、数据库以及全球可靠安全设施[12]。类似平台的还有Google的Google Apps,Amazon的AWS等。这些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的发展模式,都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三、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西部大开发加快了甘肃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节奏,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县域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些不仅制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培训计划,定期派员参加培训,甚至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及专职主管,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甘肃省参与建设信息化的县域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很快,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投入的不同,信息化建设的状况也不尽相同。早在2006年9月12日,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就在兰州全面启动。该工程是省政府和甘肃电信联合推出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以中国电信“商务领航”为依托,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重点通过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全省企业网上贸易洽谈中心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千万”工程的建设,迅速提升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此后的2007年8月,甘肃省政府正式批转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该《意见》明确提到要整合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服务等体系,逐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事实上,我省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县域工业企业领域,有的企业已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建立了网站;还有的企业建立了局域网或使用互联网开展业务。部分企业的运用软件、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始建设,有些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3]。
尽管甘肃省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也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省[14],但是这主要是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而言的。从整体上看,甘肃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第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的行业比较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整体上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第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虽然户数很多,但户均规模都很小。2007年,小企业户均产值仅72.52万元,规模效益差,缺乏一批“精”、“优”、“专”、“特”的中小企业。企业因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诸如科研机构、信息情报机构等;第三,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而非知识密集型。例如,80%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皮革、纺织、印刷、工艺美术、造纸等行业,小煤窑、小建材、小化工、小机械、小冶金等“五小”企业比重很高;第四,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企业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明显不够,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大低于沿海和内地企业[15]。此外,省内地域分布上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也主要集中在以兰州市为重心,辐射河西、天水地区的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如此,这些地区竟然没有一家中小企业实施ERP。造成这种情况的突出原因是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界的信息技术的接受和认识属于半输入型的发展态势,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缺乏必要的支持,容易造成数据垃圾或系统闲置,使系统不能为企业提供正常的服务。(二)基于甘肃省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创新模式
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的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与其他地区企业在信息获取和交流方面的差距。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呼唤创新,盲目照搬其他的信息化模式都可能使西部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所以,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更加渴望适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其信息化状况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透析甘肃地域文化不难发现,甘肃在地理上处于三大高原的交接处,居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与戈壁荒漠形成了一个半环状封闭态势,它不但是一个内陆省份,更是一个被地理因素所间隔的内陆省份,即使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还在回响,重要的交通线也贯通全省,也仍然不能打破闭塞的总格局。一直以来,甘肃省大部地区未能脱离农业文明的本色,甘肃地域文化其实就是一个传统农业文明为基调的多重形态的大海,这就决定了甘肃中小企业文化的特质是一种责任感与风险精神、勤俭节约品质和保守思想的揉合[16]。众所周知,文化是创新的基础,而文化保守则意味着创新的缺失,正是在这种基调下,我们需要更加提倡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脱离落后跟风的窠臼,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充分营造出一种创新的氛围。只有这样,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应用成熟的技术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式。李伟超提出的企业、应用服务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三方互动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17],引入了中立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提供商,沟通协调企业于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对于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还不够,我们需要在突出平台理念即公共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前提下,引入“政府引导”这一不可或缺的理念,只有这样,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才会乘政策之东风,借平台之优势,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也应该是以平台为核心,政策指导为前提,自主适用的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3个方面,图1。(1)公共信息化平台:包括用户接口模块、应用程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其中用户接口模块保证了无线移动用户和网络用户联入平台;应用程序模块提供基于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采购、生产、管理、营销、会计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模块是后台保障。(2)应用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不同于前面说过的“ASP模式”,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相应的应用程序服务,由平台进行集成化处理。
(3)中小企业和咨询机构: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一体化平台的使用主体和服务对象,本着自主适用的原则,在平台集成共享的机制推动下实施信息化。咨询公司作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中立的第三方管理咨询公司充当,旨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
图1 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模式概念模型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一再缩短,硬件逐渐走向同质化[18],创新的压力势必转移到软件应用和方法流程。所以,在平台建设方面,应当开发和运用新兴技术,如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集中式全局的信息服务――“云”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云计算技术可以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随着业界对于Google云计算概念的认可和拓展,继而云计算成为IT应用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我国阿里巴巴正在做云计算储备、中国移动的“大云”云计算平台也已启动[19]。微软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在节约计算机资源、减少成本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肯定会有更新更优的信息技术融合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这些都需要西部中小企业界予以高度的关注。
四、结语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不但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努力营造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环境,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构建多方协作一体化平台是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模式。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LZUGH08009)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燕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2]陈跃雪,李兴稼.中小企业管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61―171.
[3]2007: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摘要)[J].中国经贸导刊,2008,(05):32―34.
[4]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中西部论坛[EB/OL].[ 2009-11-20]..
[5]关继锋,闫洪奎,杨洪颖.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成果纵横,2004,(02):30―31.
[6]谢贤鹏.中小企业信息化ASP 服务平台实现方案[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05):83―85.
[7]钱莎莎.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模式研究[D].福州大学,2006.
[8]赵冠骅.SaaS+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平台[J]. 信息与电脑,2008,(02):37―42.
[9]王大海.以SaaS助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6):40―41.
[10]朱泽民,陈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企业技术开发,2008,(01):77―79.
[11]信息化水平低成掣肘,中移动助中小企业突围专题[EB/OL].[2009-11-25].省略/dl100/.省略[EB/OL].[2009-11-25]省略/force/.
[13]甘肃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EB/OL]. [2008-11-1].省略/articlehtml/20088959.htm.
[14]王玉珍.甘肃信息化建设及评价问题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19―123.
[15]潘锋.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35―54.
[16]李少惠.中小企业文化生态的聚合与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40―267.
[17]李伟超.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模式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06,(02):200―203.
[18]戴维・查菲,史蒂夫・伍德著.企业信息管理:用信息系统改进绩效[M].赵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7―9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国电信
Abstract:There are endless opportunities of Chinas 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formation,i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hat helping SMEs achieve information promotes China Telecom into the blue ocean for transi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dilemma of Chinas SMEs information,and makes re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SMEs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Teleco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to SEMs.
Keywords: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nfomationizationChina Telecom
1.引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来看,大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只停留在“邮件系统+局域网”的初级阶段。受此制约,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已经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管理、生产控制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中国电信是我国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具有经济的正外部性,对推进和提升其他行业价值具有倍增效应,其发展速度和效益必然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中国电信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能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经济的信息化方案,从而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因此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优劣势,提出中国电信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策略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中小企业信息化内容与困境
2.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创新的过程。
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营销管理信息化。建立覆盖各销售网点的计算机网络,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新市场。二是采购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实现内部各相关程序和权力的公开、透明及有效制衡。三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财会部门能同步得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每一次业务活动的信息,并实时进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四是生产管理信息化。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分析和监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产品的生产质量得以保证。五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此目标是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
2.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境。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推进信息化进程; 另一方面,又由于信息化有着投入较大、回收时间较长的特点,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
2.2.1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成本困境。中小企业预算低、利润少,对于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大企业。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信息化软件比较成熟的主要还是高端产品,面对的主要是大型企业,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以及后续的二次开发、运行维护、系统更新和管理费用,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2]。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根据数据统计:1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多数中小企业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市场或研发上,以降低投资风险,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2.2外部环境差,缺乏适合的信息化方案。由于中小企业管理程序较为灵活自主,所以变动很大,管理程序的稳定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另外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38%的企业认为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大部分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也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调查显示,71%的企业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企业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23%的企业需要给予信息化方面专业的指导咨询,15%的企业需要得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咨询。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体系的滞后等问题也是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3]。
3.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驱动力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蕴藏着无尽的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助推中国电信进入转型蓝海的重要动力,也是向“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最好契机。中国电信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化进程和产业发展需要;第二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必须要求电信运营商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和市场;第三是用户需求,随着中国电信在商务领航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逐渐增加,并从单一的服务要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服务[4]。
中国电信拥有优良的网络、优质的服务力量和强有力的研发队伍,正在加快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步伐,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整体信息化方案。中国电信的行业信息化开始于1994年,到2004年,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能够为大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内容应用、网络规划、系统集成、网络外包等整体服务。目前,利用中国电信网络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超过两百个,覆盖银行、证券、保险、政府、企业、教育、跨国公司等行业。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两点:
3.1电信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所以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而电信企业可以发挥技术输出作用,组合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利机构的相关作用,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5]。
3.2电信企业的集团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较经济的信息化方案。成本困境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困难之一。而电信企业具有集团采购和整合优势,通过与系统集成商及供应商的合作,赢得最低的经营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最经济的信息化方案,减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以 IT 采购的方式,做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
4.中国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策略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今年初表示,公司正面临3年转型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企业必须聚焦于客户、紧抓市场商机、开拓信息化蓝海,方可实现转型新突破,跃上更高的目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最新趋势以及主要问题,中国电信需推出相应的服务策略。
4.1发挥中国电信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是 ICT、增值业务体系中最具市场潜力、运营商价值最大的一个环节。但同时运营商对此市场的开发也将面临众多的艰难险阻,如用户需求差异化导致的市场充分细分化,信息化本身的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特点导致的产品体系复杂化等是电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重要特点与难点。中国电信拥有一个完整的链条,其环节包括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过去,在窄带话音通信时代,电信用户、运营商、制造商构成了简单的产业链。在如今的电信市场上,任何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要想跨越整个链条,将每个环节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运营商的包装运作、ICP的内容提供、价值链终端用户的认可使用等要素[3]。价值链上的各相关主体只有分别着眼于自身的核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规模运作,才可能形成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的价值链体系。要加强对渠道型合作伙伴的协调和管理,优化营销渠道,配合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加强与终端厂商合作,突破固网终端瓶颈,加快提供有线和无线融合,通信、计算机和家电融合的多样化终端,才能实现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服务以及中国电信本身的稳定转型。
中国电信自身并不进行信息化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与联盟中其它企业合作来完善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产品线。为了使产品线更加完整,中国电信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的有效合作,并在联盟内部关键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业务分成模式,比如与提供 ASP解决方案的企业之间共同约定建立业务推广和分成机制。另外我们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等形式,通过我们电信公司的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选择的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和承受能力,推出不同的信息化套餐品种供其选择。
4.2整合现有的电信业务,更好地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随着中国电信经营理念的转变,也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中国电信进入了全业务经营和各种业务整合的阶段。虽然目前中电信借助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的融合,加快业务价值链的捆绑给电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但是目前电信业务的整合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
4.2.1当前信息化业务战略不够明确,缺少业务的总体布局。由于缺乏业务的总体布局,用户无法享受到自由选择的乐趣,中电信也没有能够发挥多种业务的组合优势。增值业务核心价值并不明朗,撬动市场的“杀手锏”应用有待发现。应用与内容缺乏,在发展业务时很难找到切入点。因此,细分市场,贴近应用,以多层次的业务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4.2.2在整合业务以及推广全业务经营时,需进一步明确分工,减少流程,梳理组织架构。目前的组织架构将使得各种服务依然散落在大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家庭客户、政企客户部、天翼公司、移动终端公司、号百公司、信元公司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消极,应付等思想使得中国电信将很难提供令客户满意的“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务”,最终降低客户的感知,削弱了电信全业务运营的优势地位,甚至会出现服务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单位的现象。最为关键的是,在业务的界定,部门指标的下达上由于部门指标考核的因素,一些全业务性质的套餐与产品方案将很难划清收入来源与运营主体。使得全业务运营的优势被削弱。
4.3提高中国电信IT的整体支撑水平。中国电信目前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属于木桶定律中描述的 “短板”,需要超常规发展。应按照既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建设新一代世界级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CTG-MBOSS)为目标,以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架构为指导,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了更要的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电信IT系统需要在技术架构、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基础设施、组织与管控方面都做出改变。
4.3.1基于BSS系统的整合,加快EDA和BSS建设,抓紧建好数据仓库,充分重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全面提升对市场分析研究和针对性营销的支撑能力。要加快企业的 IT 系统建设。当前重点是要加快经营分析系统建设,为前端营销人员装上“眼睛”,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完善 BSS 和 OSS 等支撑系统,更好地支撑前端的经营工作,以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要求[6]。
4.3.2实施IT系统需求流程管理和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为了满足业务发展和信息化服务的需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常常面临着业务部门频繁的新增业务需求,导致了频繁的系统升级和软件版本的更新。建设需求流程管理模块,对需求进行规范管理,是解决需求实现要求快速、准确、灵活与需求流水线长、干系者多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需求流程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流程跟踪、任务提醒、记录查询、系统升级管理以及版本管理等功能。
IT系统资源主要包括主机、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及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要将对系统的维护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和实现系统的科学规划,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IT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更好的提升电信IT整体支撑水平,应做好建立动态的系统资源资料库和建立资源变更操作工作流程这两项工作。
4.3.3为了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要求,需要对现有孤立的信息源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保证信息标准的统一,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确保未来的系统能够遵循统一标准,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信息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4.4聚焦客户,更有效地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了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要求中国电信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诚信经营和精确化管理”,实行“网络”和“业务”分类经营,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商合作,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聚焦客户,针对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中电信各个服务环节是有效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的聚焦客户,真正实现电信“用心服务,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4.4.1进行中小企业客户信息的分析。客户信息分析是通过对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的关联、挖掘、分析,得出对业务营销、市场细分、服务水平等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信息,从而增强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反应能力,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客户信息分析过程包括以下三阶段:客户行为分析、重点客户发现和效能评估[7]。
4.4.1.1客户行为分析。①行为分组:根据客户行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有着明显的行为特征。通过分组,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发现客户的消费规律。②客户理解:将客户在行为上的共性与已知资料结合起来,对客户进行具体分析。
4.4.1.2重点客户发现。80%的利润来自 20%的客户,重点客户发现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潜在客户、交叉销售、增量销售和客户保持。
4.4.1.3效能评估。效能评估是评估市场策划和市场活动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
4.4.2定期与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双向沟通。电信可以定期抽调后端专业技术人员与前端营销人员或客户经理,相互配合,主动与客户沟通,让客户感觉到企业与用户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更多地体现为朋友关系。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使所有的用户自觉成为电信产品推销员、市场调查员、信息反馈员。每月上门走访应不少于1次。在于大客户的接触中,应向大客户宣传各项电信信息化新业务,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掌握大客户的消费心理,进行市场预测,把握客户的未来信息化需求。另外客户的走访,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让用户多了解一些业务和技术,减少由于用户知识缺乏而导致的投诉和申诉率。
另外电信的技术部门可以投入技术骨干力量,介入售前服务,前后端协同配合,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设计最优消费方案,设身处地为客户利益着想,真正实现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比如网络宽带业务,要协助中小企业,使之对所需求的产品进行规划和指导,合理的进行消费,为客户节省资源,真正的做到服务客户。
4.4.3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策略。当前中小企业对通信的消费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趋势。电信竞争日趋白热化,每个业务领域,至少有两家以上的运营商在争夺市场,同时业务间的异质竞争更是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信若想取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建立优势。毕竟在各运营商技术上已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先抢得服务的优势,谁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谁就占了市场先机。因此,中国电信企业应从传统的业务竞争中解脱出来,不断开发新的、有个性的服务类型,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扈瑜、杨富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08(22):78~79
[2]吴新颖.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业务[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袁小明、薛玉林.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电信运营商的对策探讨[J].江苏通信技术,2006,22(3):44~48
[4]程意平.电信运营商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战略选择[J].网络电信,2005,7(11):20~21
[5]王卉越.信息化——电信企业转型的重要课题[J].电大理工,2006(2):39~40
一、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特点
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互联网上提供ERP应用服务。云计算ERP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用户能够从过去那种购买、安装复杂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转变为现在的直接购买服务。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中小企业通过外包服务得以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本。此外,还可从总体上简化应用支撑环境,允许用户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服务的增减,以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
(一)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提供的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ERP管理平台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提供的是应用服务。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ERP软件服务平台由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ERP软件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等构成。用户只需上网登录,调用ERP服务器端的软件就能实现相关功能。应用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如软件、硬件及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等,均由服务商提供和负责;用户的数据将存放在站点上,服务商将按合同规定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备份,以确保数据安全。用户只要按合同规定交纳服务费用。
(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将缩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降低建设成本、避免决策失误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之前,一个企业要想建设ERP管理系统,必须从头开始。一是购买软件,搭建硬件平台,组建网络,整个建设周期比较长;二是IT行业技术发展迅速,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有可能造成建设ERP管理系统不仅初期投入大、过后还有可能要不断地追加投资;三是技术发展迅速虽然是好事,但也容易产生决策失误。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以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直接登录到云计算ERP的服务站点上去进行模拟操作使用,在满足本企业的业务要求后再签订租用合同、交付费用。
(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全部交给专业的服务商负责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是一件重要的任务。数据损坏、病毒感染、软硬件升级以及设备毁坏等事故经常可能发生。企业要保证整个ERP系统的安全运行,既要有熟悉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人才,又要有熟悉ERP业务的人才。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企业将减少对专业IT人员的需求。云计算ERP服务商既有IT人才又有ERP专家,既有精通数据库的专业人员又有网络管理人员,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商,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业务。
(四)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企业可实现网上远程ERP管理有时候,一家企业的经营场所可能不在一处。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企业就可实现网上远程ERP管理。此时,用户无需自己建网,就能享受云计算ERP服务的各种便利,且可实现网上异地、远程的ERP管理。
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理念方面的巨大变革。首先,降低了企业实现ERP管理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就能快速实现网上ERP管理;其次,拓展了传统ERP的功能,实现了基于网络的远程ERP管理。
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优势
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而言,选择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降低建设成本云计算ERP应用模式,采用的是租用的方式,所以会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投资成本。应用这种模式,企业可以节省建设方面的投资,一般只需要按月缴纳租金。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收费项目通常包括初始安装费和用户的月租费等。这样一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投入就非常确定。而作为云计算ERP的服务商,可以在多个客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也可以使其在固定成本的投入上得以降低。云计算ERP的服务商还可以通过批量购买设备而获得销售折扣,服务商成本的降低,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对每个客户所收取的费用。这样一来,从服务商到每个用户都可从“规模效益”中获益。
(二)缩短建设周期 总结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可以看出,整个建设周期往往都很长。就企业而言,从项目需求分析直至项目开发建设完毕、从引进人才到购买设备直至项目投入运行,整个过程十分漫长。而企业都希望能快速建成ERP管理系统。即便企业购买商品化的ERP系统,也需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之后的维护工作量也很大。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实施ERP系统建设。企业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只需要购买计算机,连上网,就可以实现ERP系统的管理功能了。企业不再需要配备专业的IT管理人员,操作使用人员只要懂得使用软件并登录应用系统即可,将来也不需要担心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时无人解决。
(三)减少投资决策风险 回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往往因为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太高而且还具有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决策风险,所以迟迟不敢上马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广大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恰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这一难题。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系统的建设费用主要由服务商承担,作为云计算ERP服务商,具有专业的技术实力和决策能力,造成产品落后等方面的风险会减小,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就不再具有投资风险。
(四)享受专业化的服务保障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服务商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保障。首先,作为云计算ERP服务商,拥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具有中小企业不具备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而中小企业在建设自己的ERP应用项目时,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经验;其次,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门槛,使企业能够享受到专业化的应用服务,也使中小企业拥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中小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集中资源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ERP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这一新的应用模式也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需要转换企业观念问题数据和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支配下,一些企业未必能放心地将数据信息放在公共的云计算ERP管理平台上。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为了保证企业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企业往往希望知道自己的数据存放在那片“云”里,如何保证安全。
(二)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中运行的ERP系统要么是针对具体企业的需求开发建设的,要么是在商品化的ERP系统之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一般都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应用于云计算ERP平台上的系统,为了突出系统的通用性,往往只能注重解决企业的共性需求。因此,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云计算ERP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时甚至要允许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三)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问题 针对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从技术的角度讲,云计算ERP应用模式能够保证服务平台上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从法律的角度讲,服务商有义务为客户的数据信息保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了问题,无法可依。
四、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完善对策
发展云计算ERP应用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随着法律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一)要将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服务对象准确定位于中小企业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已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要求其转向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是不现实的。而全国一千多万户中小企业将是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潜在客户来源,目前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还很薄弱、投资有限。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所具有的投资省、见效快的优点,为实现ERP管理提供了一条捷径。定位于中小企业的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技术比较先进,能达到与大中型企业相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二是应用成本不能太高,要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相适应;三是系统的功能要完善,安全性高,能支持个性化设置,能消除“信息孤岛”的隐忧;四是在应用交付、使用和维护保障方面要方便快捷。
(二)要大力支持云计算ERP服务商发展壮大 为大力支持云计算ERP服务商的生存发展,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要积极鼓励专门的管理软件生产企业与云计算ERP服务商合作,将开发的软件系统放在云计算ERP平台上,成为该服务商的软件提供者,共同拓展云计算ERP。同时,也应支持管理软件生产企业发展自己的云计算ERP业务,专业的管理软件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拥有的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依据自身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转身成为云计算ERP服务商,或许更有优势。
(三)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提供最佳应用方案面向中小企业的云计算ERP的应用方案要简单实用。设计出一套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应用方案的设计上,既要保证ERP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又要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数量巨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中小企业云计算ERP市场,是云计算ERP服务商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商机。云计算ERP的服务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应该允许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一些操作环节进行特殊定制或进行一些简单的“二次开发”,使其更符合本企业的业务需要。
(四)要尽快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为消除中小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如果企业的业务数据在安全上得不到保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是发展不起来的。 同时,客户的数据能否方便地导入导出, 并顺利地实现共享,这也需要建立起相关的行业标准。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中国云”的发展。在云计算ERP的应用方面,尤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行业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只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才能顺利开展。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ERP环境下集成财务管理与决策的研究》课题(课题号为:KJ2010A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璐:《推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