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技术风险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128-01
安全是医疗质量的直接反映,质量反映医疗水平,大家都知道凡是手术都会有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的存在,手术室建立风险预案尤为重要。
手术室是外科及其相关科室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从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就成为患者治疗的重要特殊场所,因此也就存在着许多潜在的责任和风险,它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对患者心理、生理是否产生了影响,手术室的器械、设备是否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人员配备是否能顺利完成此手术,是否能确保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顺利抢救,患者术后是否能安返病房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下面就我院手术室存在的多方面风险结合现有的部分进行探讨。
1、手术室概况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共有7个手术间,为现代化洁净手术室,面向6个手术科室,各类腔镜手术也在此进行,是一个综合性的手术室,平均每天15例手术,病种复杂,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层次也多样化,存在着的风险也大。由于科室内部各种硬件设施备用及人员的合理调配,杜绝了许多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我院手术室成为临床科室的有力保障,在社会上也有了较高的声誉。
2、手术室诸多方面的风险预案
2.1接送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接送患者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科室必须建立接送患者的规章制度。
2.2手术室护士专科技术培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手术室逐渐向专科技术迈进,如腹腔镜、电切镜、胸腔镜、官腔镜、激光、显微等微创手术,它们必须有专科护士配合,熟练掌握器械的性能和配合方法,才能促进专科手术的不断发展。
2.3手术室环境的风险手术室的环境布置有别于病房,从色调到布局都给人以陌生感和恐惧感。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紧张或恐惧时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虚脱或休克症状。手术室的格局已经固定,那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很重要,向患者介绍这项手术的开展情况和成功率,让患者对手术有个初步了解,推入手术室后守护在患者身旁,亲切的和患者交谈,安慰患者,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4器械、设备的风险器械、设备术前必须再次检查,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一旦术中出现损坏或功能欠佳不能正常运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补救。因此术中不但要有现用的器械、设备,还要有备用器械和设备。
2.5急诊急救的风险医院面临的急诊急救患者很多,有的患者是直接从急诊科推入手术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预案。边抢救边交班,交接病情、用药及各项处置,保管好患者的贵重用物。对于休克和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要慎重处置,尽快搬到手术床后给予防休克、采取止血措施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物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输液情况,检查患者的是否舒适和安全。抢救患者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只有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操作,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患者生存希望的百分比。
2.6手术室突发事件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偶尔会遇到停电、失火、无氧气和负压吸引等应急情况,如果没有预案流程,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手忙脚乱,盲目的行动,很容易造成伤亡等惨重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54—02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隐患没有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1],本文浅析内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进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
1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1 护士法制观念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 具体表现在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能预测其后果及危害性,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及医院利益。
1.2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认真 有的护士自认为对患者很熟悉,未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治疗、给药发生差错。有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差,在非抢救时间执行口头医嘱。有的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未按护理常规严格执行,观察病情不仔细,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尤其是对老年、危重症及有引流管、输液的患者,汇报处置不及时,交接班不认真,粗心大意,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病人的病情及抢救治疗,导致护理纠纷发生。
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严谨 具体表现在护士为了应付检查,重新抄写或更改护理文书较多,造成同一人的笔迹记录不同班次的护理文书。由于忙于日常繁杂的护理工作以及护士相对较低的理论素质和较仓促的记录时间,涂改、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时常发生,使一些护理文书不能准确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另外还有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容易引发纠纷。
1.4 护患沟通不及时,未履行告知义务 在进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技术操作前,护士未能告知患者或家属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如在静脉输液前未向病人说明药物名称及交代注意事项;使用药物前未说明药物的副作用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侵入性操作未说明可引起并发症,如为昏迷患者吸痰,插胃管时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而事先未履行告知义务,则会引发护理纠纷。
1.5 服务意识差,护理缺乏人文关怀 个别护士在工作中说大话,使用服务忌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对患者或家属的提问回答态度生、冷、硬,不能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行为不了解,如若病情恶化,即引起纠纷。
1.6 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既往史不熟悉,对可能出现的病症不了解,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处置抢救不及时,影响抢救质量;另外,护士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不熟悉,不能迅速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纠纷的发生[2]。
1.7 管理因素 护理管理者往往注重护理技术、护理教育等管理工作,忽略了对护士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监控机制不严格,措施不力,把关不严。
2 管理对策
2.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3]。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 (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3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 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4 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
2.4.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
2.4.2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3制定患者安全管理预案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现状新制定了《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预防患者烫伤、坠床、摔伤的预案》、《预防患者各导管脱落的预案》、《输血、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
2.4.4 制定病区安全管理预案 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护理部新制定了《预防火灾发生的管理预案》、《突然停电处理预案》、《预防被盗预案及发生后处理程序》等应急预案,规范了遇到上述事件如何处理和上报。
2.5 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合理搭配各层次、各职称的护理人员,每天实行弹性排班,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中、生活中关爱护士、理解护士,注重对护士的培养,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2.6 加强重点环节防范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如: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将三查七对落实到护理治疗的每个环节;规范执行医嘱、给药管理,药物须严格二人核对,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应用特殊药物使用高危警示标志牌;加强对危重患者、特殊患者的管理,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急救物品、药品的管理,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制定并挂放急救仪器操作程序卡;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护理记录;护士长落实每天的查房制度,重点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2.7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4]。(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5]。(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9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6]。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5)完善护理记录、病历管理制,将病人的病情变化,住院期间发生的事件,护理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的护理措施及产生的结果,以及安全措施、病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方面的告之均详细记录。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病历管理意识,班班交班,及时加锁.切实保管好具有法律效力的病历资料。
2.10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11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 小结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只有护理管理者从多方位、多途径、多元化的角度正确识别护理风险,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规范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不断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7]。通过对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相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管理,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制定专科风险项目防范与应急预案;重视细节管理,人人增强了风险护理意识并且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地查找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以及寻找解决对策。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普外科护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伏平.企业风险管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
[2]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志.2009,15(9).
[4] 王妮,薛铁花.护理人员应如何规避职业风险.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42.
[5]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1国内外护理风险的研究现状
1.1国外进展
风险管理源于银行业,是指对经济损失风险予以发现、评估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4]。美国是实施医院风险管理最早的国家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作了一份关于美国医院医疗差错的报告[5],报告指出:估计美国每年有4.4万~9.8万人死于可预防的医疗差错,远超过美国死于工伤、交通事故和艾滋病的人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伤残和医疗护理的总费用每年高达290亿美元。这份报告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疗风险监管机制。目前美国医院风险管理较为完善,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程序。
1.2国内进展
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远。近几年,国内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医院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进行科学研究,正在为建立国内医院护理风险管理规程而努力。
2相关因素
2.1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
肝胆外科常遇到一些复杂的病例和手术,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肝癌切除术等。这些病情都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且手术患者常带有多种管道如引流管、鼻饲管等,会出现由于标识不清楚导致接错管道的现象发生,也可能出现管道脱出、受压、堵塞等护理风险。再加上,近年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造成心、肺等多个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加重了病情的复杂程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6]。
2.2护理人员因素
2.2.1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7]: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由于未遵从核心制度而导致的护理差错屡见不鲜。例如: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输液量大,用药品种多,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就可能导致给患者多用、少用、错用药或输错液体的危险;如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对大手术后或重症患者评估不充分而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出现压疮、烫伤、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危险;如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发生伤口感染。
2.2.2护患沟通不良:由于目前医护人员工作量太大或对解释病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出现一些误会。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履行好告知义务,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护人员的诊疗方案是减少医疗纠纷、保护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手术前让患者及家属清楚手术的目的、风险等,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讲解注意事项、饮食情况等;术后置管讲解其目的、注意事项、拔管时间等,请患者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往往是做的多解释的少,使患者及家属缺乏信任感,造成了患者不愿配合的情况,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患者健康的恢复。实践表明,能很好解释病情的医护人员很少有纠纷发生,相反不重视沟通工作的医护人员则常发生纠纷。
2.2.3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依据,也是获取纠纷证据的主要来源。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但在实际临床中,护理记录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新入院的患者,入院诊断、护理级别、饮食和处理要点在护理记录单上不准确记录,内容过于简单,字迹潦草、涂改。
2.2.3.1记录不及时、漏记和补记[8]:如大手术危重患者医嘱行预防压疮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等,但护理记录不能反映措施落实与否,更无皮肤、口腔和吸痰的观察与评估记录。
2.2.3.2护理记录缺乏专业判断:有些护士写护理记录是在抄医师的病历记录,缺乏主观判断及护理专业描述。甚至由于未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2.2.4心理因素: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护士缺乏积极性,思想落后,不愿积极地学习新知识、技术,服务态度较差。目前,年轻护士在医院中占很大比例,大多为独生子女,不愿吃苦,部分护士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同事间相处不融洽,加上待遇不满意,工作不热情,不虚心学习,服务态度冷漠。
3应对措施
3.1加强管理,建立护理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成立护理抢救小组、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护理安全质控管理小组、护理书写质控小组等,每组4~5个人,由1名有经验的护士负责。另外,根据外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了多种应急预案,如:预防特殊药物静脉外渗应急预案;预防导管脱出、堵塞应急预案;预防压疮应急预案;预防烫伤、跌倒、坠床应急预案;预防交叉感染应急预案[9]。
3.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当今社会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因此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科室每月有计划地组织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制订相关的专科培训计划;同时加强与其他临床科室间的联系和合作,聘请外科室专业人员进行小讲座,如:心电图知识、化验结果的分析、急救药品的使用等。护士长每季度组织1次护理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以提高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定期将工作业绩突出的护理人员送到高一级的医院进行进修学习,重视新进护理人员及实习人员的业务学习。
3.3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护士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记录,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有处置、用药全部记录在案;如在抢救过程中无时间进行护理记录,应及时补记,同时还应注明补记时间。针对护理文件书写常出现的缺陷如字迹不清、随意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通过培训学习正确的书写方式[10]。同时成立护理记录检查小组,由科室成员轮流加入组成,定期考核护理记录的书写情况,如不合格进行警告、下岗学习,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3.4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履行告知义务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不可态度粗暴。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凋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11]。因人而异地进行健康教育,对小儿应采取直观形象带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有些内容应让家长了解并掌握;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采取书面教材讲解及征求意见的形式;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行为示范教育形式[12]。
3.5健全人身保险制度[13]
护理风险因素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救治不合理等原因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这其中也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在护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预防和避免护理风险因素,则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甚至产生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前明确护理风险因素,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管理对策规避风险。
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患者因素: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对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耐受性、配合程度、基础疾病及其严重程度等。
医护人员因素:①专业性不足,应变能力较差: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是导致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操作时间延长,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大,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②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多:部分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术前准备不充足,术中没有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术后记录和交接不到位。③?c患者沟通能力较差: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善于和患者进行沟通,甚至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从而对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麻醉不当因素:在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时,对患者评估缺陷,给氧不到位等因素,有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等。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对患者实施麻醉,避免麻醉意外发生。
设备及药物等相关因素:①医疗设备由于维运管理不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设备效果的发挥,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②药品管理不当,摆放不合理,导致有些药物过期而没有及时更换。
胃肠镜检查中护理对策分析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①在对患者实施胃肠镜检查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评价患者风险性,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避免患者在胃肠镜检查护理中发生安全事故。②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胃肠镜检查的方法、过程、效果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等,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保证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从而积极配合胃肠镜检查工作。③细心、认真地安置好检查、治疗的,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好。④在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时,除了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外,还需要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便在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因此想要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专业知识主要是指各种胃肠疾病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麻醉学知识、心血管疾病知识等。专业技术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抢救技能、静脉穿刺技术等。②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需要加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讲述医护人员玩忽职守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让医护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责任心。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提高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③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从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当中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明确护理风险,制定各种风险预案,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管理工作:①明确护理风险,制定各种风险预案:明确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是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搏骤停、过敏性休克、呼吸闲难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如心跳骤停护理流程、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呼吸闲难抢救护理流程等。另外,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如输液反应应急处理、停电应急处理、全麻患者坠床处理等。②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管理工作:a.做好术前管理: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进行分析评估,制定科学的检查方案,保证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b.做好术中管理: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观察患者的反应,在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妥善处理,例如在全麻患者在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加大氧流量,并将患者的头部后仰,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对重度呼吸困难患者,需要立即停止检查,给予抢救治疗,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处理。c.做好术后管理:胃肠镜检查之后,需要仔细交代注意事项,同时注意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情况。
[关键词] 医院;防范;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03-01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医疗单位所在省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请处理所引起的纠纷。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军队基层医院也不例外。现就如何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谈几点见解:
1 改进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
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和《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预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尽量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基层医院应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处理预案,以便及时发现危机事件,及时启动预案,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和减少损害的发生,避免盲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诊疗操作制度,及时发现和完善制度。管理人员应经常到科室了解情况,多和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及时了解制度的漏洞,及时做好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切实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建立各种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根据《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各科室的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发挥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工作。很多基层医院在病案文件的书写中存在着缺陷。应当强化此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病历书写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病历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病历的归档、检查。三是教育医师书写病历时要有法律意识。四是坚持好病例的借阅制度,做好病历的保管工作。
教育医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不满,尽量满足和纠正不足,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医院要加强技术培训,通过进修、请专家会诊、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诊断符合率和与治疗有效率,防止因误诊、误治等引发医疗纠纷。
加强对全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使员工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工作中自觉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和医院及病员的正当权益,才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医疗工作,防范纠纷。
3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强化应对风险的能力
明确职责是医院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防范医疗纠纷最有效的措施,领导者要以对医疗质量负全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符合医疗质量要求的目标和控制措施。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召开质量形式分析会,进行医疗质量讲评,保证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实施。
管理者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目前,军队基层医院由于编制改革,医务人员短缺,聘用人员较多,管理者一定要坚持制度,聘用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管理者应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医务人员要有法律意识。管理者在处理医院与患者的矛盾时,一定要客观公正,不要一味地偏袒医务人员,也要注重患者的利益,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就不会把问题激化。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的需求与维权和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1]。胸外科以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为多,施行开胸手术治疗,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我们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系综合了颈部外科、胸部外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的综合性科室,病种复杂,以收治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为多。科室现有护理人员13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理师6名,护士3名;本科生1人,大专生9人,中专生3人;平均年龄27岁。
2 护理风险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2.1 常见的护理风险分类 分为6类[2]:(1)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2)技术操作类,指吸氧、吸痰、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3)患者意外类,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渗等;(4)护理服务类,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鲁,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5)护理记录类,如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6)护理管理类,如护理人员配备不定,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等。
2.2 影响因素
2.2.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沟通技巧,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素质低等都会造成医疗纠纷。夜班护士处于疲劳状态,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容易引起护理缺陷。
2.2.2 患者因素 开胸手术后创伤大,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心理,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转归、恶化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等不理解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老年患者因感知能力差也会产生不安全因素,使护理过程风险加大。
2.2.3 设备因素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经常会遇到各种报警,如果对报警原因不十分清楚或处理不当,都会引起医疗差错及纠纷,如吸痰护理操作中出现意外;雾化过程中出现患者过度憋气,SPO2下降;因为引流管道过多影响患者翻身出现压疮都会造成护理风险。外科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3]。
3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和管理
3.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和护理人员奖罚制度,实施护理会诊制度,如遇到输液难题请PICC相关人员协作。制定及组织学十项护理应急预案,如《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断电护理应急预案》、《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等。实施压疮报告制度,落实输液卡四人签名查对制度,输血双人查对制度。做好带教实习护生工作,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放手不放眼,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2 加强护理人员防范风险意识及专科业务素质培训 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学习胸外科的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机等仪器的使用。培养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善于换位思考,增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3.3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抗风险能力 风险管理制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涵盖了三个基本内容,即操作的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护士应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健康指导,正确指导留取标本方法,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的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后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采取多种方法防范护患纠纷,如制定合理的静脉穿刺流程,使用精密输液器和安全型套管针,留置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的告知等。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标志和“小心地滑”、“小心跌倒”等警示牌。开胸手术患者应加强翻身,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压疮发生。加强护士夜间慎独,杜绝执行口头医嘱情况。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应详细告知遵守流质、少渣半流质、半流质循序渐进饮食计划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3.4 加强医疗文书的质量 病历是医疗文件的重要部分,在法律上具有不容忽视的严肃性。护士必须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及时、准确、规范、真实地填写和记录,做到医生与护士记录相符,特别强调对病情变化应实时记录,客观准确。
3.5 加强护士长监控,提倡多部门合作的风险管理 护士长每日检查病区护理质量、患者皮肤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导,每月将病区的风险问题汇总上报。药检部门把关药品和软包装输液袋质量,后勤部门保障通电,管道氧气持续供给。
4 讨论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5]。通过不断识别和规范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抗风险管理的意识,增强了护理依法施护的自律性,使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患纠纷减少。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 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6(8):36-38.
2 王爱平,赵树兰. 护理高风险事件及成因的调查分析.中国医院,2007,11(7):45-46.
3 李晓惠,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90-01
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在配合医生做好对患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经验缺乏、对护理制度和流程不熟悉、工作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不足等都可能产生护理风险。
1.2 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人员更新换代快,学习兴趣低,导致护理技术不佳,无菌操作不严格,影响护理质量,导致护理风险。妇产科护理人员要认真掌握正常妇婴护理、异常妇婴护理、妇女常见疾病护理和计划生育妇女护理等技术。
1.3 ?t疗设备因素 护理设备是辅助妇产科护理的重要工具,护理设备种类不齐全、性能不完善和规格不配套等直接影响护理工作正常开展。对设备检查不全面和维修不及时,对设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足,也会影响正常使用。
1.4 组织管理因素 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给力,对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护理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工作量超负荷等问题。
1.5 规章制度因素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参照和依据。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有些形同虚设,不能消除护理风险,容易诱发护患纠纷。
1.6 药物使用因素 妇产科用药十分关键,用药不慎可能产生无法挽回的风险。严格避免错误用药、无效用药和药物配伍不当等风险。能用一种药,避免联合用药;能用小剂量药物,避免用大剂量;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
2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过程
2.1 护理风险规划 妇产科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进行周密详细的规划,才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很好地管理风险。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定义风险管理过程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2 护理风险识别 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妇产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基础,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只有全面地识别风险,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才有依据。
2.3 护理风险分析与评估 采用定性分析与评估和定量分析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分析与评估,工作成果是得到量化的、明确的、需要关注的妇产科护理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汇总表。
2.4 护理风险应对与控制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有效地消除或控制风险。具体措施可以是护理实施前的前馈控制,也可以是护理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控制,还可以是护理实施后的反馈控制。
2.5 护理风险监控 任何风险都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必须对护理过程实施监控,以便动态掌握风险及其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做好采取风险应急措施的准备。可以是全员监控,也可以是对个别护理人员或患者重点监控。
3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为确保妇产科护理工作扎实有效,针对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参照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的妇产科护理工作经验,提出的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措施如下。
3.1 强化法律观念 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其明确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工作中严格执行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医患纠纷是护理风险的最终表现,当医患纠纷发生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 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妇产科护理规章制度体系,对工作细节进行严格规范,做到任何护理工作都有章可依,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妥善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妇产科护理常用的规章制度包括责任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新生儿护理常规、助产士准入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等。
3.3 建立妇产科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针对妇产科护理的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和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妇产科常用的应急预案包括新生儿意外、胎膜早破、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组织医护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患者和家属培训应急相关知识。
3.4 排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控制心理压力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合理调配人员,减少工作负荷,注意人力强弱搭配,关心爱护每一位护理人员,为她们开放表达意见和想法的窗口,培养她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她们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3.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要深入接触患者,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在尊重患者个人隐私的同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躁不安情绪,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妇产科护理的认知水平,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的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实施的主体,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加强常用药物知识学习,避免错误用药和无效用药,把素质教育和工作实际相结合。
3.7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日常护理中出现的打错针、发错药和观察病情不仔细等风险,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现阶段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缺乏社会经验,要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和爱护患者,转变服务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风险是指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发生所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可以理解为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的偏离[1]。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工程[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普遍存在着其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加之康复时间较长,自理困难。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笔者科室近几年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骨科病人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了护理风险,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2007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对60岁以上的骨科住院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1.2 方法 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骨科病人的特点、护理人员的因素,通过分析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并落实到位。
2 结果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后,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隐患的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3.1.1 老年病人的特殊性老年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3.1.2 骨科病人的护理风险:
3.1.2.1 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3.1.2.2 压疮骨科病人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到位,如未及时垫海绵垫、未定时给予翻身及床单元不平整清洁等易使病人发生压疮。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病人,因血管性和神经性病变致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4]。
3.1.2.3 输液外渗骨科病人多用20%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3.1.3 护理管理的风险:
3.1.3.1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3.1.3.2 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由于老年骨科病人需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无预见性防范,就很容易出现加重病情或并发症。
3.1.3.3 新设备操作技术欠缺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等。
3.1.3.4 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不能很好地结合据文献报道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意识与沟通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未付诸实践,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使病人缺乏信任感。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应急预案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根据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隐患,再结合老年骨折病人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订应急预案。①危险因素的评估:包括护理体检、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②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3.2.2 转变观念、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在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2.3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病人满意度:
3.2.3.1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病人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病人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病人合理要求,确把病人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3.2.3.2 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是使病人依从性增强的有效措施,而依从性增强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式,因此,护士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病人有关环境、疾病、治疗、检查、用药、饮食、安全等方面的指导,使病人能了解更多住院期间的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2.3.3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病人满意度。
3.2.4 加强护理管理,健全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病人的伤害。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常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52―02
1 心血管内科潜在的护理风险
1.1与患者有关的潜在风险
1.1.1 患者遵医行为差 有些患者对医生、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不配合,不遵守规章制度,私自离院外出等,可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如急性心梗病人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引发心跳骤停等。
1.1.2家属和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期望过高 患者一入院就希望医生护士药到病除,若疗效不显著或病情恶化,就会指责、质问医护人员,引发矛盾和冲突。
1.1.3特殊病人存在的潜在风险 心理问题严重、视力衰退、老年、晕厥、行动障碍、病情危重等病人, 这类病人极易发生自杀、坠床、摔伤、压疮等意外事件。如严重忧郁症的病人, 自杀比例很高; 行动障碍、老年人极易发生坠床、摔伤、压疮等。
2 与护理人员有关的潜在风险
2.1护理文件书写存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保护意识,具体为:(1)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记录;(2)医疗、护理记录不一致,主要表现在护士书写的入院时间与医生不一致;医生与护士的观察记录不一致;对病情轻重描述不一致;抢救死亡时间记录不一致;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符等。(3)不真实记录,患者擅自外出离开病房 ,体温单却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有的责任护士没按常规观察 ,完全照抄医生病历。有的责任护士虽按护理常规观察 ,但却没有记录等。(4)不及时记录,心血管内科的特点是病人多 ,病情急 ,发病突然 ,而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每天忙于执行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故专业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常常是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因而对发生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5)不连贯、不完整的记录,如患者血压 170/110mmHg,遵医嘱给予卡托普利25mg舌下含化 ,未跟踪记录血压的变化 ,使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或患者感不适 ,报告医生,未行特殊处理,仅记录病情变化而未完整记录“通知医生 ,嘱暂观察 ”等。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 ,会引起法律纷争。
2.2护理操作中的潜在风险
2.2.1违反技术操作原则 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为病人治疗时,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导致的抽错血、 输错血、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体。心血管内科病人的心功能多数较差 ,静点滴数或静推速度过快会加重病人的心脏负担、血压波动幅度大。
2.2.2履行知情告知不足,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使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正确理解和理性选择诊疗措施。如进行各种操作前没有告知患者进行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所产生的后果及副作用等;没有及时告知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注意事项 ,导致血压控制不良;对心绞痛的患者 ,未告知便秘时勿用力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3 与管理层有关的潜在风险
3.1医院环境、设施存在的风险
心脏病人特别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如果病房管理不到位,导致陪人多、说话声音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休息、康复。如果病人受此影响而发生病情变化就会发生护理纠纷。水电系统、信息系统、医疗仪器等突然故障带来的风险。
3.2特殊的时间段
如节假日、人力薄弱的中午、晚夜班、某些疾病高发季节。是医疗差错、事故、纠纷高发时间, 而且易发生药品、医疗资料、病人物品被盗事件。
3.3 病人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的风险
病人病情较重, 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 抢救不及时, 或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4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4.1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小组定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在制定预案时,首先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其次是完善相关措施。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节假日前安全检查,注意人员搭配,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 医护人员要陪护, 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
4.2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故事处理条例》规范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5]。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勤观察,认真收集资料,使护理文书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病人入院时的首次记录一定要注重客观资料的书写,入院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及相关因素均应记录准确、完整、及时、全面,客观反应病人病情变化,并与其它记录相一致;护士长每天对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所有记录均应妥善保存。
4.3 加强护患沟通,化解护理风险
(1)患者住院时应主动向其介有关规章制度、检查的安排和初步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治疗。对于患者和家属的不配和行为,应向其讲明不配合治疗的危险性。(2)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病情应恰当地向患者或其监护人真实告知,对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突变化或恶化,应告知患者家属,并请其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注意做好健康教育,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尊重关心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5 结论: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若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在医疗安全被高度关注的今天。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培养护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减少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燕长花.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J ].亚太传统医药,2008,4(7):58
[2] 富川华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J ].临床护理,2007,24(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