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大走访大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走访大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走访大调研方案

第1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根据XX印发的《XX方案》要求,我镇认真落实了相关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日常群众接访工作开展有序

全镇**工作坚持有信必办、有访必接、有诉必理、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解的原则,对群众反映事项按反映渠道、反映类别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对群众来信来访严格按照《**条例》处理,确保**事项“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应”。截止X月X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X件X人次。

二、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

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强开门接访,每天安排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在接访室接访群众(包含周末),畅通**渠道,确保群众来访有人接、诉求有人听。

三、扎实开展“大走访”工作,切实解决民生实事

第2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评议工作,在年初工作计划中作出安排,并召开专题会、预备会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评议方案,并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负责,副主任分别带队的专题调研组,主要围绕贯彻安商“红黄榜”制度、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坚持依法办事,执行政务公开、遵守职业道德等情况,分征求意见、走访调研、集中评议、整改落实四个阶段展开。同时,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向县委常委会汇报此项工作,积极争取县委主要领导的支持。

二、精选评议对象。县人大常委会按照评议对象坚持法定性、评议范围注重广泛性、评议工作突出重点性的原则,精心确定评议对象,每年组织对10个相关部门进行工作评议。2009年优化发展环境评议工作,确定的县法院、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地税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交警大队、县电信公司、县自来水公司、县工商银行10个被评单位,其工作职能都涉及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大局,与解决企业客商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息息相关。

三、广泛征求意见。调研活动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注重征求意见的广泛性。调研中,分别组织召开客商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场)和部门有关领导等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到重点企业、乡镇(场)和有关服务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系统地听取意见建议。2009年优化发展环境专题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上门走访,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份,重点走访了12个乡镇(场)和县工业园25个企业,共收集意见建议206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调查研究。在调研活动中,精心组织多层面的座谈、约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为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县人大调研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老板、基层单位负责人,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了解生产、经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搜集了大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核实,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门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规范评议操作。县人大常委会严格规范评议流程,制定科学评分细则,精心挑选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客商法人等会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评议员,并负责整个评议工作,对测评票当场进行统计、当场公布,确保民主测评结果真实可靠。对被评对象不遮掩、不护短、不留情面,评议结果在县委常委会上汇报,并全县进行公开通报。对排位在后三名的单位,由常委会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下年度再次列为被评对象,进行重点整改和督查。

第3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本研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对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人才需求展开调研及职业面向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广东省金融学人才需求呈现出职业分工精细化、学生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职业能力复合化、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职业要求市场化、专业课程设置需较大调整等新型需求。有必要从强化产学研合作、陪养订单式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全面发展等方面注重学生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素质,为企业打造专门性人才,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广东金融业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成长;融资租赁、典当、黄金市场也都全面推出,并展现出国际化、市场化方向的特征。一个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在广东形成。目前,广东已经进入金融时代、金融社会。无处不在的金融活动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金融产业链已经延伸到了广东实体经济以及资本运转的方方面面,并被誉为新时期的实体经济命脉。以传统金融产业链为核心,广东省已衍生出了大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金融产业,涉及到与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相关领域。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国家金融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外资金融机构还将加快速度进入广东,民营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数量也将迅速激增,各种民间投资活动将空前活跃。“全民理财”将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势头、新局面。面对日益增多的各类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投资银行,社会对于各类金融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空前增长。金融业在广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受过专业金融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新的条件下,广东将需要更多复合型且具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因此,为进一步掌握专业特点,明确人才需求,展开金融学人才需求调研,进行职业面向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广东省应用性技术大学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调研的背景与目标

(一)调研的背景

广东白云学院是国家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其中,金融学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校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职能的新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进展。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学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打造高层次金融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学校组织开展了大量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二)调研的目标

本项调研的具体目标是:

1.明确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人才需求层次,并在多层次的金融人才需求中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予以明确的定位,为科学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获得理论支持和实际依据。

2.厘清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质的要求和学生应具备的发展潜能,以便确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科学地架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或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或职业教育的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方式与方法。

二、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各类用人机构、学生以及兄弟院校三类群体。近年来,金融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及专业教师与用人单位有广泛的接触,以各种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入职后(或企业实践后)的表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接受调查的企业达50余家。被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已毕业的学生和企业实践中的三年级学生。近两年被调查的学生达600余人(包括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此次调研的高校主要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调研的企业主要有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万联证券、中国平安等金融机构。

(二)调研方式与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的调研方式与方法如下:

1.以座谈形式展开企业需求调研

对用人单位、企业实践学生的调研,主要采用的是座谈会的形式。2015年,我系分别安排教师对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万联证券、中国平安等金融机构,就本专业的办学方向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教学内容更新等问题进行走访座谈。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安排专业导师利用暑假走访实习基地多个,所到之处必招集学生座谈。谈体会、谈问题、谈意见与建议。与学生座谈后,再与实习基地的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座谈。

2.以网络问卷形式展开学生需求调查

这项工作由学校就业中心统一布置实施。就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与素质、就业与分布、薪酬与待遇、换岗与发展、问题与建议等问题面向学生与用人单位实施双向调查。其中,金融学毕业生参与调研189人,收回有效问卷174份,占发出问卷的89.69%。

3.以实地走访形式展开同类高校调研

走访考察是对高校本专业的教研教改情况进行调研主要采用的方式。2015年,金融系骨干教师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就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所关心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模块设置、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走访考查。

三、广东金融学人才需求的基本现状

通过上述调研,发现目前广东省金融学人才需求呈现出如下基本现状:

(一)职业分工精细化,学生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改善与理财观念的普及,广东金融业人才需求空前旺盛。但职业分工更加细化,对学生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广东金融业发展趋向国际化、市场化的今天,金融业分工也从银行、证券、保险到基金、期货、外汇交易等各个方面快速细化,这无疑给金融学专业学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契机。但新的条件下,因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局面,也给学生带了不同程度的挑战,职业发展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广州白云民泰银行就希望招收的实习生中能有对于银行信贷业务办理更为熟练的同学,以便与工作无缝对接;又如中国平安集团,在招收实习生的过程中,也更加青睐于保险业务知识以及保险营销工作较为熟练的学生;再如与广东白云学院合作的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会员单位,也希望招收到对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方式更为熟悉的学生等。但目前白云学院培养的学生,对于金融学产业链中的具体环节专业化程度还是不够,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环节难以及时对接,难以满足市场的深层次需求。致使大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只能从事营销、经纪等初级岗位工作。

(二)职业能力复合化,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

金融业涉及面广,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因金融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既懂金融工具,又熟悉相关法律规范;既了解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又掌握计算机编程技能;既懂得银行柜面业务,又具备良好客户开拓能力等;既具有清晰的专业知识网络,又要具备良好沟通与商务礼仪素养等。在采访中,民泰银行对于金融专业同学的商务礼仪尤为强调,而白云学院并未开设该方面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再如中国农业银行需要英语表达能力较好的金融学专业实习生,但因大部分学生对于金融英语不够重视导致实用能力不强等,使得学院却难以推荐出合适人选。随着混业经营的逐步开展,职业能力要求正在复合化,对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金融人才掌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专业知识和运作技术,能胜任为客户提供多途径、多方位理财咨询和策划,跨行业进行运作等。

(三)职业要求市场化,专业课程设置需较大调整

目前的金融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金融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在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中,金融毫无疑问位居榜首。尤其是2014-2015年,随着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政策转型,资本的力量逐渐得到释放,给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已经毕业的同学沟通,依然发现与市场要求相比,学院现有课程设置依然存在课程内容陈旧,难以满足新时期的金融专业需求的尴尬局面。如目前学院仍在开设的银行公共关系在同类高校已经不再开设;而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结合行业发展,新兴开设的房地产金融、汽车金融;用人单位民泰银行、平安公司对于信贷知识高度要求的信贷管理等热门课程等并未在学院得到充分重视。学生面临进入职场后补充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的挑战,给顺利展开职场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制约。

四、职业面向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建议

(一)强化产学研合作,陪养订单式人才

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与各学科的对接、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打造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要求加快知识转化,缩短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磨合的时间。另一方面,金融专业本身也要求人才具有很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可通过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来校讲座,与学生直接进行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市场化需求的提升。也可通过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和实习,帮助学生多走多看。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为企业打造专门性人才,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作为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建立好建设的知识基础框架。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实际工作,而且大都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因此知识的应用构成了金融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金融领域知识宽泛,工作岗位繁多,金融毕业生进入社会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多。因此,完善学生课程体系,让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金融理论知识甚至是英语、计算机能力,是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新要求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学生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制订科学可行的职业规划,提升人际沟通、应急应变、综合分析等非专业技能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就业指导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商务礼仪方面,教给学生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作者:李卓思 康艺之 黄炽兴 方洁梅 方培佳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庆霞.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144.

[2]孙光慧,杨黎琼.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34-35.

[3]周方召,王雷.金融学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如何“精耕细作”[J].金融教育研究,2014(4):62-65.

[4]闫怀艳,万佳.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59-60.

[5]李丹,高丽峰,宋永辉.校企联动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214.

第4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自主;探究

如何在教学中践行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主动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路人”。为此,我在平时的思品教学中展开了不断的探索,下面谈谈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一、优化教学过程,开展专题研究

1. 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开学初,充分地利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系列专题讲座:“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目标、形式是什么”、“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一般程序有哪些”,等等,同时还有计划地展示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一些资料、成果。这样,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研究性学习”操作的环节、具体过程,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思想品德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并能在研究过程中生成、感受并自觉践行思想品德课的观点。

2. 确定研究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目录浏览全书,知道教材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学,对教材中的观点或内容有赞同、质疑、补充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认知及条件组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的方式可多样化:可由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编制一组参考课题供学生选择;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也可由教师创设一定情境或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自由选题。

在这一步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学生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能力,帮助学生精心选题,选择适合学生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各展其长、用其所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3. 开展课题探究。

首先,小组成员依照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合作设计研究方案。制定方案时,教师应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能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其次,围绕某一课题,小组成员合作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方案付诸实施。

如A小组选择“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小组成员先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并根据各自特长或爱好,进行合理分工,有负责宣传的,有负责搜集材料的,有负责设计问卷的,有负责采访的,有负责写调研报告,还有负责编抄报的。近几年,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在古黄河北岸工业集中区建了不少工业企业,诸如钢铁厂、电器厂、饲料厂、服装厂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带领A小组的同学利用双休日走访了部分企业,着重调查了解这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这些废弃物有没有对水源、大气、土壤造成污染。通过走访调查,同学们从中了解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现状,懂得了许多环保知识,认识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参观走访后,同学们研究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从网上、报刊上收集了资料,编制了《绿色家园》的宣传小报;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做环保卫士,创绿色学校”的倡议;在同学中征集了爱绿护绿的环保用语,三天内就征集到100余条;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师生合作写了《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二、注重多元评价,完善评价机制

过去,学生思品成绩的评定主要由考试的卷面分数来决定,其弊端不言而喻。为确保研究性学习的真正实施,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作了重大调整,具体表现在:

(1)改变评价项目。学生的总评成绩由课堂成绩(包括课堂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堂发言)、作业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行为作业)、研究性学习成绩(包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作用、效果和课题报告)、期考成绩四大部分构成。

(2)丰富评价内容。除了增加评价项目以外,在每一个项目里还充实了许多具体的内容。以作业为例,我们强调作业应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体现开放式、合作式、多样化、行为化。作业可以是名言警句的背诵,可以是某项活动的设计与总结,也可以是漫画的创作,小论文、小评论、小调查的撰写,还可以是对某项行为习惯的实施与执行。实践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的作业作品化、个性化,并多方提供其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其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第5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一、在重点工作上有新提升

1.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2016年是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年,年内要全力做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组建农业普查机构,加快成立区及各镇、开发区、街道农业普查机构,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业务骨干参加普查办公室工作,3月底前完成区级普查机构组建,5月底前完成各镇、开发区、街道机构组建。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在全国和省市普查方案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第三次农业普查方案,按照“全区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板块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经费预算编制和物资筹措,区及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将PDA、普查员补贴等费用纳入预算,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四是开展农普综合试点,结合我区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完善方案,探索普查的组织模式,锻炼和培训普查队伍。五是抓好前期准备,做好宣传发动、小区划分、“两员”选调、业务培训、清查摸底等各项工作,为正式登记打好基础。

2.着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年报方案制度精神,2016年将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进行改革。一是对形象进度法投资统计的采集模式进行改革,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入“一套表”网站进行填报,其中“四上”单位由企业自行填报,镇、开发区、街道不能代报,各单位要做好此类项目的梳理,抓好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非“四上”单位进入H专业填报;500-5000万元以下项目直接在项目投资库进行填报。二是对财务支出法投资统计的采集频率进行改革,2016年开始统计范围为5000万元以上项目都要进行填报,但采集频率由原来的月报改为半年报。三是对新增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统计监测进行改革,根据市统计局部署,实施“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统计监测”,采集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项目信息,按月对投资项目定位信息、基本情况和施工进度照片等开展项目监测。

3.建立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深化“三新”统计研究,建立科学、可操作性的统计办法。一是对以高新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度统计,试点增设新兴产业创新项目专项调查,充分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二是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季度统计监测,逐步推进电子商务统计独立发展,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跨专业发展趋势;三是对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积极配合落实《城市商业综合体统计专项调查方案》,开展城市综合体统计专项调查,认真总结调查结果,为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划提供依据。

4.深化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创新。根据区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要求,认真做好服务业统计范围扩充、季报转月报等工作。继续深化探索率先研究制定的覆盖金融服务、旅游休闲、软件信息、影视文化、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九个行业分类的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评估体系,扎实推进全区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

5.精心实施统计专项调查。依照省、市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后续工作,全面做好调查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和技术业务总结工作。稳步推进月度劳动力调查、城乡一体化调查和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劳动工资、企业用工、成本费用、景气指数等专项调查。扎实开展各专业规模以下单位抽样调查工作。

此外,要按照国家及省市统一部署,加强对GDP核算基础指标的测算和研究,切实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强化基础数据对GDP的支撑力度。

二、在统计基础建设上有新发展

6.突出统计规范化建设。一是区级层面,要以获得“省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提升统计调查、监测分析、统计服务、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水平。二是在镇、开发区、街道板块层面,要系统总结推广马山度假区、蠡园开发区和河埒街道创建省级示范单位的经验做法,围绕特色园区、楼宇载体、新兴业态等统计调查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基层基础建设示范创新项目。三是在规模以上企业层面,要以“二有三化”为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指导,重点抓好统计人员配备和数据质量等,争创一批统计规范化示范企业。

7.加强统计继续教育。一是加强统计人员的继续培训。扎实开展统计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省统计人员教育平台资源,扎实开展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切实保证统计人员参训率。二是积极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结合三农普等重大调查和年、定报等常规业务,按照时间节点、制度变化,分专业分层次开展培训学习,全年累计专项调查培训达到1000人次以上。

8.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一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20家工业、10家贸易、10家服务业、10家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进行统计监审,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对50家联网直报企业开展专业检查。二是开展统计行政指导工作,根据《省统计行政指导制度(试行)》、《市统计局推行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现场对50家联网直报企业进行行政指导。三是强化统计法治宣传,结合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依法统计,向新增联网直报单位发放《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告知调查对象的法律义务,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在服务能力上有新提升

9.深化统计监测分析工作。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2345工程”,每月对140家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开展月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市科学发展考核监测,关注困难指标,跟踪目标进度,按照综合分析、进度分析、专题分析三个类型强化统计分析,研判运行趋势,提出建议对策。围绕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切实提升调研分析的深度、广度和水平,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6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一、2014年我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本情况

2014年我局共调处各类纠纷宗,调解成功宗,调解成功率100%,防止了重大矛盾纠纷引起的上访件。其中分局调解宗,分局调解宗,分局调解宗,分局调解宗。排查调解了与经营户的行政执法中矛盾宗、与经营户的卷烟营销服务如紧俏货源分配不公的矛盾宗、烟叶收购中与烟农的烟叶定等级矛盾宗、与员工的劳动用工分配改革矛盾宗。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局县区所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我局矛盾排查工作中已发挥了实效,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所,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我局矛盾排查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责任,切实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我局各级部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各负其责。通过走访群众,采取集中排查分析研究矛盾类型、特点,提出预防矛盾纠纷激化的措施,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新思维,求真务实,切实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

(二)积极排查,形成和落实经常性排查机制

我局深入辖区各烟草企业、烟草经营个体户及烟农开展新一轮矛盾纠纷集中大排查,每周集中分析,发现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落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调处措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消除隐患。

(三)抓好法制宣传,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通过墙报、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深入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烟草企业,烟草经营户及烟农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及时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取得的成效,提高群众化解矛盾和纠纷的能力,很好地做到了责任不明确不放过、排查不到位不放过、调处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四)抓好事后回访,防止矛盾反复化

我局建立了“一事一回访”制度,调解好每一件纠纷,积极做好主动走访双方当事人工作,及时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想法,追根究源,对症下药,防止纠纷再次发生。

二、我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所与所之间工作的不平衡

我局所辖个基层所的调委会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与承担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不相适应。随着我局烟草工作中的矛盾纠纷日益复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轨道,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的方式,已经从原来的靠辈份压服,靠威信降伏,转变为依法管人、以理服人。程序上也从随意游说转变为严格的受理登记、调查笔录制作、依法依理调解、达成协议等规范运作。多年不变的我局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的限制,一部分已经不适应现阶段我局矛盾排查工作。从我局基层所综治办调解的宗纠纷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基层所是“大量矛盾基本不上交”,少部分基层所“矛盾基本上交”。

(二)区局一级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区局工作的特点是点多、线全、面广、事杂、检查考核多,人员结构是人少、年龄偏大。这种工作和人员特点导致我局区局干部一般都要身兼数职,大量精力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另外各条业务线所承受的维稳工作压力差异很大,一般日常事务越忙的业务线矛盾纠纷越多越难解决,日常业务工作不忙的业务线矛盾纠纷越少越好解决,长期的差异导致各业务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从目前我区局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现状来看,无论在干部想法上还是实际工作中,总体还是区局综治中心的人员在矛盾纠纷面前孤军奋战,不过我们各区局09年就改变这种状况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好转。

(三)县一级对全局遗留问题没有建立长效化解机制

虽然县局十分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建立了县局领导接访群众制度,通过县局领导接访确实解决了不少的重大问题,大量问题还是签回区局或基层所自己解决。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是群众不断上访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群众在区局、基层所二级解决不了,又没有其它地方解决,导致上访群众上上下下地跑。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会增加处理难度,另一方面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从而会影响我局的形象,导致越级访的数量上升。

三、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想法

(一)加强基层所一级调解委员会队伍建设

发挥基层所矛盾纠纷排查处组织的作用,着力解决烟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维护我县烟草工作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基层所矛盾纠纷排查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的关键。我局基层所矛盾纠纷排查队伍的素质是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质量、作用、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所矛盾纠纷排查队伍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我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需要。要提高矛盾纠纷排查队伍的素质,就必须不断从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加以优化,形成一支有文化知识,有较高群众威信和调解能力的高素质的队伍;还要不断调解员的选任渠道,把热心公益事业、品行良好、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吸收到调解组织中来,逐步完善我局基层所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充分调动我局基层所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调解员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

(二)真正发挥区局综治委的作用,建立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局面

各区局要把正确处理我烟草系统内部矛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对矛盾纠纷"分级管理,归口调处",把责任落实到了单位和个人。针对不同情况的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业务共同参与调解。各区局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基层所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中心主任由区局党委分管领导兼任,专职员、基层所所长为成员,组成“联合调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调处”办公室),“联合调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力量,把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联合调处中心在维护我局烟草工作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各业务线要做到:一是联合接访。“联合调处”办公室设立矛盾纠纷接待岗位,根据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接待群众来访。二是联合排查。按条块结合的原则,“联合调处”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排查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案件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做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每半月召开一次调解例会,收集信息,分类汇总,分析排查,及时向县局党政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共同研究制订解决方案。三是联合调处。“联合调处”办公室每周召集一次调度会,统一安排处理受理和排查出的案件。对性质单一、涉及单个部门的,由调处中心调查处理,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成因复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案件,由“联合调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三)建议设立县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或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专家组

第7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一、深化能动司法理念,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强化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类、侵犯财产类、暴力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2、精心审理民商事案件,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只要具有调解可能的要先行调解,不能调解的要尽快裁判,充分发挥调解与判决两种手段的作用。

3、保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有效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执行和解氛围,充分利用执行案件各阶段宣传法律,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感化当事人,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增大执行和解机率,减少对抗,化解矛盾,最大程度地实现申请人的合法债权,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大力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重点要在提升审判质量、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审判流程、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加强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通过加强审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制度管理,切实提高裁判质量和效率,减少申诉和申请再审,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

二、深化为民司法理念,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诉讼难题。

1、进一步加强立案窗口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加强诉讼引导、查询咨询、判后答疑等工作,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

2、进一步加强涉诉源头治理工作。继续扎实开展涉诉积案清理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案件。

3、进一步加强巡回审判工作。铁路法院的管辖范围点多线长,铁路沿线的铁路职工参加诉讼十分不便。因此,铁路法院要不断扩大巡回审判的范围,增加巡回审判案件数量,最大限度地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切实减轻他们的奔波劳苦。

4、进一步拓宽司法救助范围。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最大资金支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及时了解其实际困难,不断创新救助形式,扩大受益范围,丰富救助内容,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司法温暖。

三、深化司法公开理念,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的司法效果。

1、进一步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严格落实诉讼法规定,严守审判公开原则;规范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确保上网裁判文书的数量和质量;继续推行“法院开放日”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推进庭审视频网络直播工作。

2、进一步完善民意沟通机制。通过走访廉政监督员、开展回访当事人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听取、认真分析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注重加强对网络民意的分析整理,采取切实措施,回应社会关切。

3、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适时开展对人民陪审员和人民陪审团成员的培训工作,严格依法依规保障其参审权利;探索扩大参审案件范围,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民性,以民主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

4、进一步强化司法调研、司法宣传力度。以落实司法调研、司法宣传年度责任目标为核心,强化管理力度。定期听取调研、宣传工作汇报,分析运行态势,检查阶段目标落实情况;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沟通,提高采稿率;完善信息收集、整理、编发等程序,不断更新法院互联网页,及时、全面地反映工作情况。

四、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建立风险预警、矛盾排查、应急处置机制。铁路法院要根据所在铁路局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各种社会矛盾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并力促矛盾化解,并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通过案件评估、矛盾纠纷排查,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全部纳入视野,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早预测、早预防、早化解,一旦事件发生要立即反应,果断处置,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以及恶性案件的发生。

第8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一、强化工作举措,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1、进一步强化学习。结合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政德教育,每周五下午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及领导讲话,深刻领会领导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下基层、解难题、强服务、促发展”活动的各项决策部署。

2、进一步完善机制,明确奖惩。先后出台了机关工作、乡包村干部下乡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对包村班干部,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干得好评要奖,工作不到位的要罚,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3、进一步强化责任。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制定方案,专门就各自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和讨论,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及重点。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此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督查,并依据“乡干部作风建设年公开承诺事项”,把每个干部职责和办理方案以黑板报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二、强化服务,破解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下基层、解难题、强服务、促发展”活动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转变作风和工作方法,解决群众、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实际工作中广大干部按照这一要求,深入村、企业和农户了解详情,找政策、找项目、送技术、送温暖,切实想其所想,解其所难,推动全乡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落实。

(一)强服务,促进项目建设。

干部深入企业、走进农村,问计于职工,求智于群众,集思广益,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每个项目特点,对症下药。如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问题是员工不足、要求扩大规模,增加厂房,我们专题召开全乡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议,动员返乡农民工进厂务工,协助该厂招收员工,到6月底,已由原来的500多员工增加到600多人;争取县国土局解决了扩厂占地的问题。板材加工反映电力不足、安全隐患较大、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我们到电力局争指标,同时邀请县安监局到村实地培训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带领村干部和摊主到、等地进行考察招商,确保板材加工业正常运行。通过农业小额贷款、优先安排占地、优先安装电力设施、邀请省、县技术人员现场授课等帮扶,加快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基地已投入使用。

(二)强服务,开展基层组织“创先争优优”活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下得去,了解民情,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深挖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党的精神、方针、政策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机制,全面围绕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搞好建章立制。

3、创先争优成效明显。投资20多万元加快大队部建设,重建房屋共计15间,已完成主体墙体部分,已完成地基部分。全乡各村全部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把黑板式两公开更新成了铝合金橱窗。落实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干部在大队值班,及时解决代办群众需要解决的困难,改变了群众对干部的看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强服务,维护全乡和谐的社会环境。

落实好提出的“下大力气解决历史积案,新发生的问题不形成积案”的要求,控制源头、狠抓调解,强基础(中心站),清积案,施帮扶。依托村委建立了“矛盾纠纷排调综合治理工作站”每周由乡包村干部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站”接待群众、解决问题;建立矛盾纠纷分析会,每周听取主管领导、包村干部情况汇报,并且利用三位一体大调解中心,定包案领导、定责任人、定解决方案、定解决时限;每周进行一次“带案下访”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并对已经解决的案件进行回访,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解释和疏导工作,提交乡党委会研究处理;建立了“疑难问题联席会”由乡书记、乡长主持,邀请县相关部门、当事人、乡村干部,共同解决问题。成功解决了下台干部索要工资案件,及时化解了村民刘某拆旧房死亡案。

(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村建设取得新进展,、节水灌溉工程已铺设管道14000米,受益土地近2000亩;6公里乡级公路建设完成规划设计,资金已到位。请县交通局实地科学规划村街巷硬化工程,前期准备到位即将开工;村居建设已经省设计院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该工程占地50亩,一期工程建四层楼房三栋,将安排住户72户。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通过干部、教师的努力,完成了小学的并校任务。通过两会两公开确定优惠户112户,并安排一名副职结对帮扶,目前帮助领办代办事件36件。

三、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

今后乡党委将针对不足认真改进,扎实开展工作。在今后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认真总结,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2、深入调研,创新思路,找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3、多方协调,切实为民办实事。

4、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5、积极探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第9篇:大走访大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慢就业;现状;动态;分析

一、 引言

“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5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3日05版发表了以“大学生就业,观念须‘松绑’”的时评。指出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家长和用人单位,应该给毕业生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可以更加从容、自主地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道路,同时光明日报等央媒也连续发声,谈毕业生“慢就业”更多考虑就业质量。“慢就业”已经成为2016年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同时也是高校和各地政府部门要关注的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论文以大学生“慢就业”为议题,着重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调查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深入浙江省下辖的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湖州6个城市20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10所)的2016届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对浙江省大学生的“慢就业”群体进行全面的了解,深入挖掘大学生“慢就业”的背后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的就业提出相应的对策,让大学生对“慢就业”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 调研过程和数据分析

2.1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为浙江省20所高校2016届未就业毕业生1000名。2016年5月开始,调研组首先对宁波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资料收集,经过1个月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后,得出了一些关于宁波市大学生“慢就业”的群体及影响因素,调研组继而扩大调研范围,开始对杭州、温州、绍兴、嘉兴等其余5个城市的高校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在此之前,调研组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讨论汇总后,继而进行规划实地调研路线以及方案。做好充足准备后,调研组在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共走访了全省6个城市,一共发放10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达890份,有效率达到89%。具体如表1所示:

2.2数据分析

2.2.1个人因素与“慢就业”两者间的联系

学历对“慢就业”的影响。调研团队在调查问卷中对选中高校的“慢就业”人数和当年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在计算中发现,本科学历较大专学历的“慢就业”比例较高。一方面由于本科的实习期较短,而且实习期的毕业设计任务也较重,在工作方面的投入不够,而大专毕业生的实习期基本为一年,因而在工作方面相对有足够的时间来选择。另外,本科学生的心理预期也比大专学生的高,在就业要求方面比大专生更为苛刻,也就是“慢就业”往往表现为选择性的困惑。值得意外的是,专业方面对“慢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性别对“慢就业”的影响从柱状图来看,性别对“慢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男性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的比例。

2.2.2学校层次与“慢就业”两者间的联系

为方便统计,把调查的20所高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共有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三所高校,第二个层次共有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湖州学院、台州学院、绍兴文理学历,温大城市学院,万里学院七所高校,第三个层次是其余的10所高职院校,三个层次高校的“慢就业”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来看,不同层次高校的“慢就业”程度有所差别,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之间存在数据差异,和学历层次的差别基本相同。这部分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有些本科的学生毕业后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还有部分在打算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

家庭因素与“慢就业”两者间的联系。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慢就业”群体之家的家庭因素并无显著差别,但是群体整体的家庭经济条件明显要好于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或者从另外角度来看,家庭经济困难不是造成“慢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经济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造成大学生“慢就业”群体的可能,他们的父母大都都理性的看待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大都持支持态度。

三、 “慢就业”群体的动态转化分析

调研小分队从“慢就业”群体中随机选择100位毕业生进行3个月后的追踪调研,在寻找从“慢就业”到“快就业”转化的影响因素。随机抽取的这100位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就业困难、换岗期、不愿意找工作、升学(出国)、公务员(事业单位)备考、自由职业(创业)六个类别。六个类别的数量如下,对他们的追踪主要是记录从他们被访谈调查时刻开始到找到工作所需要的天数,从而找到类似群体从“慢就业”群体中转化的平均时间。

2、公务员、事业单位备考有1个放弃之前的目标。

3、由于追踪的是3个月后情况,最长为90天。

从图2可以看出,就业困难和换岗期的群体转化时间最快,这个群体的“慢”其动态转化时间也是快慢不一,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和调查时间的静止性,这部分群体找工作的愿望相对较为强烈,而且浙江地方经济相对发达,民营企业活跃,就业岗位并不缺少。其次就是自由职业和创业的这部分群体,他们在毕业后准备阶段的“慢”大约持续一个半月左右,而彻底的“慢”群体就是极少数就业愿意没有或者升学、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这部分群体,从随机抽取的同学来看,这部分群体大约占到总共慢就业群体的一半。

四、 结论

大学生“慢就业”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从毕业即失业到未就业,从“毕剩客”到待就业,从待就业到“慢就业”,从单纯的贬义色彩也到了中性色彩,特别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怀疑到调查采访过程中的肯定,我们很多小分队的成员也在被一些“慢就业”成员的执著和努力所感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们很有想法,而且父母也比较支持。另外从“慢就业”群体的成长历程来看,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慢”的,有近9成的群体在毕业前都参加过企业的招聘或进行面试,也有57.5%的群体在企业都有过短暂的实习经历,这说明企业对待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时,要制定适合他们的一套管理体系,帮助他们成长,尽快适应企业。一旦首次就业失利后,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这种阴影将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参考文献]

[1] 樊泽民,陈怡琴.那些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们[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12

[2] 云绍辉.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研究群体与展望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

[3] 罗兆祥,阎朝兵.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意向与满意度调查[J].中国就业,2012(11)

[4] 秀芝.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引关注[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9

[5] 邓进利.“慢就业”靠谱吗?[J] .家庭科技,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