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第1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统筹;基层卫生服务利用;社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07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其中统筹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而门诊费用及药店药品费用则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门诊费用尤其是慢性病门诊费用不断攀升,而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门诊医疗方面又缺乏“风险共担,互助共济”性,个人门诊负担越来越重,因而门诊统筹呼之欲出。本研究总结了长沙市城乡居民医保社区门诊统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通过实证分析,客观、科学地评价门诊统筹的实施成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首先在长沙市所辖5个行政区(芙蓉区、无心区、岳麓区、开福匿、雨花区)所有参加医保门诊统筹的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未参加医保门诊统筹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同时,采用抽签的方法在所抽取的已开展门诊统筹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随机抽取3家,其中已开展了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岳麓区1家、雨画区l家、天心区1家,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开福区1家、岳麓区1家、天心区1家。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社区各抽取100名辖区城镇居民,其中已开展门诊统筹社区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社区各300名进行调查,两组居民的一般资料间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时间为2011年7-9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统筹就诊人次数、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慢性病管理率和两周患病率等。社区城镇居民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看病首选医疗服务机构、影响首诊意向的因素、满意度等。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其中已开展门诊统筹社区295份,未开展门诊统筹社区296份。

1.3质量控制方法 在调查对象自愿的前提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对参与调研的人员均统一进行培训,保证其充分理解调查的目的、掌握问卷调查原则和调查技巧,减少调查偏倚。问卷调查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以提高调查对象的应答率。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不一致的数据可以查取原始数据,减少了调查人员的录入错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以P

2.结果

2.1门诊统筹社区就诊人次数 开展门诊统筹后,对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1年1-7月门诊中参与门诊统筹的人次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平均1月门诊统筹人次数为12人,2月为19人,3月为42人,4月为60人,5月为68人,6月为74人,7月为71人,呈逐月上升的趋势。

2.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 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见图1。

2.3社区常见慢性病的管理率 以高血压为例,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率进行描述性分析。3家开展了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高血压随访人数呈逐月上升趋势,见表1。

2.4 居民两周患病和就诊情况 两周患病率=调查居民中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总人数。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00.0‰(59/295),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38.5‰(41/29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48,P>0.05)。

两周就诊率=调查居民中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总人数。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213.6‰(63/295),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28.4‰(38/2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7,P

2.5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情况 针对“时常去,因常规开药或定期检查”、“只有生病才会去”、“从不去社区就诊”三项,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选择人数分别为42人(14.2%)、227人(76.9%)、26人(8.9%);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的选择人数分别为16人(5.4%)、155人(52.4%)、125人(4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2,P

2.6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 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药品供应状况、社区医疗设备、药物价格、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7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态度 实施门诊统筹以后,81.4%(240/295)的辖区居民感觉门诊费用降低了,88.8%(262/295)的辖区居民感觉社区就医环境改善了,89.2%(263/295)的辖区居民感觉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88.1%(260/295)的辖区居民感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改善了。

3.讨论

3.1长沙市门诊统筹的主要实施方法和经验 2010年3月,人社部确定了石家庄市、沈阳市、葫芦岛市、泰州市、芜湖市、厦门市、淄博市、长沙市、珠海市、东莞市、柳州市、南充市、玉溪市、咸阳市等14个城市为重点联系城市,开始探索破解难点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长沙市门诊统筹试点工作确定了“三定方针”,即定点、定人、定额。在城镇,以街道为单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选择乡镇卫生院作为试点医疗机构,按照“每人30元、总额包干”的原则开展门诊统筹。参保人员每年门诊医疗费用限额600元,基金支付50%,个人自付50%。在高校,以学校为单位,选择校属医院或者学校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以“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实行门诊医疗费用总额包干,且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70%。力求打造“1530”就医圈,即城市居民步行15min、农村居民步行30min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业务指导联系制度。按照网格化模式积极推进二级以上的医院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规定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与3家以上的二级医疗机构建立业务指导联系制度,形成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紧密协作的网络体系,借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指导医院在互认各项医疗检查与化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于病情较重、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转诊需求,指导医院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免除该参保人员的挂号费和门诊费,免去重复检查,优先予以治疗。参保人员在指导医院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再由指导医院提出转诊需求,将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并享受住院医疗待遇,免除住院起付线,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服务格局。

3.2开展门诊统筹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

3.2.1开展门诊统筹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率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了门诊统筹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人数每月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通过访谈得知:慢性病的管理已经纳入医保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门诊统筹的绩效考核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保证城乡居民得实惠,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参保积极性,有力助推分级医疗制度的形成,建设医保新格局。

3.2.2开展门诊统筹提高了健康档案的建档率 本调查结果显示,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为40%左右,而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在80%左右,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2.3门诊统筹能有效促进社区居民到社区进行首诊 本调查结果显示,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人次数明显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开展门诊统筹社区的辖区居民有91.1%选择在社区就诊;门诊统筹人均就诊人次数由1月份的12人逐步上升到74人;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13.6‰,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28.4‰,表明门诊统筹可有效提高辖区居民到社区进行首诊的意愿。

第2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第3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1)有利于提高居民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性: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时还会造成身体上的损害,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药学服务可以引导公众合理、安全用药,提高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水平,减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社区患者的经济负担。

(2)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3)有利于药品分类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药学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学服务应该更加贴近于社区患者的需要,内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做好处方调剂与药品管理:处方调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因此做为社区的药师要做到调配、核发药品的准确率,做到对处方的“四查十对”,确保调配的处方和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对社区患者主动给予用药指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面对面窗口式的药学服务。药品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师们的日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房也应根据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管理。有计划的采购药品,保证社区居民药品供应,同时也防止药品积压;建立健全进货验收制度,对配送的药品应做好进货验收记录。

(2)开展药品宣传,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条件,可以开展多内容的药品宣传。例如,为患有“三高”的社区居民提供“三高”药品的用药咨询;为家有儿童的家长提供儿童用药的咨询等,通过对药品的宣传和为居民提供用药咨询来使社区民居在家门口享受到药学服务。

(3)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同时为医,护提供药品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师和护士们对药品的知识相对不如药师广泛,而他们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体,因此,药师应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获取药物信息的主要来源。

(4)为广大社区患者建立“药历”:药历是药学服务中产生的新事物,病历是对病史的记录,药历则是对用药情况的记录。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师,可以为这些特殊社区患者设计一份药历,并通过工作中对他们用药的了解逐步建立药历。

(5)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药学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药师执业能力有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师大多是从医师(也有可能是乡村赤脚医生)、护士转换而来,其执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条件对社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房面积小,布局不合理,从而造成药品摆放不规范,容易发生调配差错。药柜没有遮光设施,造成阳光直射,无法保障药品的质量。

(3)药学工作者的作用与地位不被了解:我国由于“重医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养成了“有病找医生”的习惯,往往忽略了药师的作用。

4小结

第4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医院牵手社区工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将市属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二、工作任务

(一)中心医院牵手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院牵手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二院、復元医院分别牵手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院、稠州医院牵手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作合同,制订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要成立相应的内设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牵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牵手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服务协作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四)医院要与牵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探索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制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

三、具体要求

(一)确定牵手对象。市卫生局将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牵手单位的协作关系。

(二)签订支援协议。市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援助协议,建立长期定点协作关系。

(三)派驻医师。牵手医院每年向每个牵手单位派出副主任以上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不少于18人次,其他资历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次,每人次在社区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周。鼓励离退休卫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院要保证其原待遇不变。

(四)选派医师条件。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派驻医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一方面丰富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把维护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努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牵手医院主治及以上医师要与社区责任医生对接,实现多形式的带教与指导。

(六)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轮流到牵手医院进修学习。牵手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到本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在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专家讲座时应通知牵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员参加。

(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明确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转诊程序和保障措施。牵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同时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有关病情资料及时转回社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八)启动时间。市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2008年7月底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8月1日开始全面组织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医院牵手社区工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二)加强监督检查。卫生局将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医院牵手社区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制订考核评价制度,列入年度工作考核与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奖惩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牵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工作日记登记制度,对医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第5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社区卫生 双向转诊 障碍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1.社区卫生双向转诊概念及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群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转院诊治过程。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备和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需要将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病人转移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上一级医院对诊断明确、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的病人.确认适宜者,将重新让患者返回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继续治疗和康复[1]。双向转诊实际上有广义的和狭义的、纵向的和横向的之分。广义的双向转诊包括上下级医院之间的纵向相互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一、二级医院的小循环相互转诊;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大循环相互转诊,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向社区卫牛服务机构的相互转诊[2];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的横向相互转诊。本文讨论的是纵向的、狭义的双向转诊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探讨和思考。

双向转诊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节约卫生资源并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利于减少病人就医的盲目性,降低医疗费用和病人负担,控制日益增长的卫生费用;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对解决目前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2.社区卫生双诊中存在的障碍

本文选取近五年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问题与障碍的8篇文献,论述我国社区卫生双向转诊存在的障碍。

(1)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不足。8篇文献中所有8篇文献均提到该因素(100%)。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一方面是数量上社区医务人员不足,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主要是中专学历水平,高中学历以及无学历人员,本科学历人员非常少。国家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不足,人员素质偏低导致居民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影响居民到社区就诊[1-8]。

(2)经济利益诱导。在8篇文献中有5篇文献提到该因素(62.5%)[2,4,5,7,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自己不能诊治的病人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诊治,当他们进入恢复期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观点认为由于医院由于经济利益因素往往不愿意将已经快康复的病人再转回社区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由于利益关系导致向下转诊困难。

(3)转诊标准、转诊制度不完善。8篇文献中有4篇文献提高该因素(50%)[1,4,5,7]。该观点认为什么时候要转回社区,转诊标准、转诊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

(4)医疗保险因素。8篇文献中有4篇文献提高该因素(50%),该观点认为由于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尚未纳入居民医保,很多居民不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人少了,转诊的人自然就更少了[1,4,5,8]。

(5)医疗信息化建设不足。8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提高该因素(37.5%)[2,3,5]。医疗信息化建设不足,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块分割,病人信息不能共享,这影响了局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院治疗的延续性,因此认檎馐亲璋双向转诊的因素。

(6)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职能和定位不清楚。8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提高该观点(37.5%)[2,6,8]。目前由于我国对社区卫生以及医院具体职能定位不清楚。例如患者感冒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也可以去三级医院看。而国家层面并未有严格的限制。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因此大病去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局面仍未能形成。

(7)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8篇文献中有2篇文献提高该观点(25%)[3-4]。该观点认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秀人才,设备都集中在大医院,社区卫生人才设备都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必然导致病人无法形成合理分流进而影响双向转诊的实现。

(8)缺乏有效的监管。8篇文献中有2篇文献提高该观点(25%)[2,7]。该观点认为政府对于双向转诊的开展并未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如转诊情况、转诊标准、转诊率、对转诊情况的评估等,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影响了双向转诊的开展。

(9)社区首诊制度尚未建立。8篇文献中有2篇文献提高该观点(25%)[1,7]。鉴于各种因素,中国目前尚未能建立社区首诊,居民生病时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社区首诊是向上转诊的基础,因此首诊制在中国未能建立必将影响转诊的实现。

从以上文献所得出观点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不足是影响我国社区双向转诊的最主要因素。社区卫生要取得居民的信任,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只有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才能有更多的患者,社区首诊制才能逐步在中国实现,也才能真正实现转诊。因此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应视为社区卫生建设重要环节。有62.5% 的文献提高经济利益是影响双向转诊的因素。本文不认为经济利益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自负盈亏,尽管如此,社区卫生服务并未能与大型综合医院构成利益上的竞争关系。应该说上级医院未能及时将快康复的病人转回社区继续治疗主要是尚未形成转诊意识,或担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设施不能很好满足进一步康复的需求,而医院也没有因未转回而受到任何限制或者惩罚。因此本文不认为经济利益是重要因素。

此外有50%的文献有提及转诊标准、医疗保险因素是影响双向转诊因素。医疗保险因素如扩大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报销比例能够一定程度上吸引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会促进病人分流,更有利于实现转诊。对于转诊标准制定与否会影响转诊,本文认为转诊标准应该不难制定,不应该成为双向转诊的主要因素,但是转诊标准的执行是难点。

3.结束语

本文认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影响转诊的因素之一。高度发达的医疗信息化利于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可以节约资源,方便病人。

在8篇文献中,有提及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职能和定位不清楚仅占37.5%。本文认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间职能和定位不清楚应该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综合医院并未对治疗疾病种类,服务职能和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定,因此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时有高度的自由啵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自由性,而医疗保险尚未成为主导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情况下,中国居民就医处于无序的状态。因此本文认为清晰定位社区和综合医疗机构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在明确职能定位情况下对应的进行相关建设。只有这样,社区卫生双向转诊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

综合分析这8篇文献研究:近年来针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存在困难和障碍的研究观点比较陈旧,重复性比较多,没有提出新的思路,一些观点并不能很好说明当前我国双向转诊障碍的真正原因,仅仅是从表象去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服务并未形成;中国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定位不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足尤其是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不足情况下居民对社区卫生的信任度非常有限,此外居民在就医选择权方面有绝对的自由性。综上多重综合因素影响了真正意义上双向转诊的实现。

中国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还需要很慢漫长的建设过程,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努力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三级医疗服务分级体系和转诊体系,明确定位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职能,为实施双向转诊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虽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并未实现,但是各地探索不同医疗级别医疗机构合作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因此可以加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模式的探讨,实现共赢局面,为未来中国实施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健,徐喜卿,李顺平.双向转诊运转机制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1- 3.

[2] 李志曼,曹书杰.进一步完善社区双向转诊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05):79- 82.

[3] 王川,张蕾.当前我国施行社区首诊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9(8):25- 28.

[4] 苏宝锋,吴荣.兰州市双向转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医院院长论坛,2009(2):40- 42.

[5] 李晓斌,侯准科,马振江.浅谈双向转诊实施中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2),23(12):8- 10.

[6] 沙悦,黄晓明,等.社区患者与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的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5):374- 378.

第6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中心城区 郊区 社区卫生服务 生产函数 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13-04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促进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中心任务的落实,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1]要求,上海市卫计委于2011~2013年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创建),并于2013年7月12日结束了第三年的示范创建实地评审工作。本文以2013年57家申报示范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2013年申报示范创建的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另7家资料不全未列入研究对象),中心城区共18家,郊区32家覆盖了上海市17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上代表了整个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状况(表1)。以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12年卫统1-2表为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为基础,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1.2.1 模型选择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以其简单的形式具备了经济学所关心的一些性质,在经济理论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一定意义,是用来预测和分析国家和地区工业系统的一种有效经济数学模型。本研究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它的基本形式为:Y=ALαKβμ。式中Y是总产出,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决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 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即“规模经济”[2],指在该规模下,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② α+β

1.2.2 指标选择

本研究中的模型涉及的指标主要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两部分,资金投入指标主要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用经费支出、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和医保预付经费、上级补助和其他收入之和(千元),人力资源投入指标选取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名)。本研究对产出的指标选择,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更多地表现为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因此选取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工作量指标,包括门诊人次数、住院床日数、健康档案建立与维护、管理人次数、重点人群保健人次数和预防接种以及生育指导等的人次数。由于不同工作所耗时间与难易度不同,为了准确计算卫生服务量,本研究参照刘亚军等[4]和彭迎春等[5]计算标准服务量的方法,综合权衡服务地点和方式、服务耗时、技术难度与风险几种维度及权重实现不同岗位、不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数量的统计。如普通门诊人次数作为一个标准工作量,出诊人次数作为2个标准工作量,住院服务床日数(包括残疾人康复)作为3个标准工作量,计划免疫人次数作为1个标准工作量等。以标准工作量为单位统计出社区全年的总工作量作为产出量。由于篇幅有限,有关数据不在此罗列。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采用统计软件Eviews 6.0对生产函数中的未知系数进行拟合,即对模型中Y=ALαKβμ中A、α以及β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拟合,并运用Wald检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模进行统计判断。

2 结果

2.1 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数变换使之线性化,并减少异方差,得到如下模型:

lnY=lnA+αlnL+βlnK+μ。令lnY=Y*,lnA=A*,lnL=L*,lnK=K*,即得:Y*=A*+αL*+βK*+μ。利用Eviews 6.0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

2.1.1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

拟合优度R2(R2≤1)是判断拟合优劣的指标,拟合优度越大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6]。此次拟合R2=0.952表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变量lnK、lnL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由此得出满意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lnY=7.778+0.455 lnL+0.350 lnK+μ(表2)。

2.1.2 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

拟合优度R2=0.941,提示模型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变量lnK、lnL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由此得出满意的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lnY=6.320+0.728 ln L+0.350 ln K+μ(表3)。

2.2 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效应分析

2.2.1 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由所建立的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可知α+β=0.455+0.350=0.805,对α+β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小于1进一步进行Wald检验,结果显示α+β

2.2.2 郊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效应

由所建立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可知α+β=0.728+0.350,对α+β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等于1进一步进行Wald检验,结果显示α+β=1(F =1.80,P>0.05)。

3 讨论

3.1 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要素

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程显示,人力资源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产出的贡献大于资金投入的贡献。如中心城区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益为0.455大于资金的投入边际效益0.350。同样郊区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益为0.728,而资金的投入效益为0.350。郊区的人力资源对卫生服务产出的影响远远大于资金投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资金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卫生服务平均产出将增加0.728%。这反映了卫生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要素,其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内提供业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7],与张安等[8]关于我国卫生服务效率探讨的研究结果一致。人力资源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同经济作用也反映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人才的紧缺状况要比中心城区更严重。在此次创建评审的访谈中,大多数郊区尤其是远郊地区都反映了社区卫生中心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的尴尬境况。

3.2 切实加强上海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①加强社区卫生各类人才的培养,在开展社区全科医师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公共卫生等人员的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②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在已形成的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基础上,健全“支援培训”通道、试点探索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形成系统、规范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③创新用人机制,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体现单位用人和个人工作的自主灵活性,使各类优秀人才能够更多、更方便地开展服务。对柔性流动人才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④完善社区卫生人才激励措施,实行多元奖励机制。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展畅通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进修的培养力度。

3.3 完善管理运行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本研究通过揭示当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模特点,为政府合理规划与发展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了依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的两个弹性系数之和小于1(α+β

去年上海在浦东、闸北等10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不断完善服务模式,对家庭医生制实施过程中的人员设置、服务内容、契约方式、补偿机制、绩效考核等环节进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在全市范围推行将会促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EB/OL]. (2011-1-13)[2013-10-6]. http:///jws/s3581r/201101/8c4e8f5c8af3451987fc09c89c0856ad.shtml.

[2] Mankiw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Stamford: Thomson Learning, 2008: 210-212.

[3] 哈尔·R.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M]. 上海: 上海人民版社, 2009: 42-56.

[4] 刘亚军, 刘钢. 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标准服务量变化影响[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0, 5(4): 291-292.

[5] 彭迎春, 苏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7): 2127-2134.

[6] 孙敬水. 中级计量经济学[M]. 上海: 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9: 58-59.

[7] 汪震, 陈任, 杨正夫. 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22): 2449-2451.

第7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一、回顾及基本概况

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市已经历了?个年头,前进的步伐在波折中风雨兼程,尤其是近几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目前,主城区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全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人。三是社区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初见成效。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保贫困人群和流动人口等群体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受到群众欢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的网底作用正在显现,在防治手??病、“?奶粉事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和利用率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医轻防、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现象比较突出,预防保健功能弱化,公益性质没有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底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的有序服务格局。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在政策、机制、体制、投入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和引导。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基础薄弱,设施设备简陋,服务水平难以取得群众信任。三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不畅。四是管理不规范,一体化管理未得到充分执行。五是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就医观念有待改变。

二、思路与措施

在加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充实内涵的同时,应该争取政策上有效倾斜,在人、财、物方面得到保障,营造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氛围。

11年我们要根据《我市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结合实际,紧紧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拓宽政策领域,加紧落实有关配套措施

通过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政府协作机制,依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拓宽政策领域,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和器械设施,尽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编定岗工作。

(二)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包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现在公共卫生管理在疾控监督科,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在医政科,二者内容交叉,这样分头管理不利于提高效率,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难以发挥系统性作用,因此整合管理资源很有必要。

(三)以创建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以点带面,加紧内涵建设。根据市局统一安排,我市?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已例入明年的卫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因此我们要以创建市标准化建设为源动力,把标准化建设和落实2011年卫生实事项目相结合,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涵,以今年的创建单位装修等问题为教训,明年创建工作应宜早安排,早落实措施,抓紧建设,胜利完成创建工作。同时,以标准化单位为标榜,以合并后的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抓手,支持和鼓励其他单位也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药物、业务、制度的统一管理,条件成熟的全面实行财务管理、药品进购、人员调配、工资发放、业务指导、制度建设等“六统一”管理;巩固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着力使服务模式由坐等病人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

相关分页:《1》

推荐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相关的内容:

                

查看更多>>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能否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明年将进一步探索人员的合理引进机制和使用机制,具体措施:一是以岗位培训为重点,鼓励多形式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逐步完成“到2011年底,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的全科医学系列培训者达70%以上”的任务。二是采用培训、引进、招录相结合的方法,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补充力度。三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与区域医疗中心和预防保健机构之间业务协作和人员交流、培训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城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基层卫生单位服务的政策,即严格执行大型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政策。鼓励大医院退休的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四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能否到位,是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能否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明年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依法监督与管理,建立考核、多方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社区居民满意度和业绩作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督管理和奖惩机制。

【2】推荐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思路和措施》相关的内容:

第8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而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能够实实在在实现托管的初衷?带着这样的疑问,日前记者来到武汉,了解当地是如何开展“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为何要走托管之路

从2005年起,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积极支持社区卫生医疗建设。如武汉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病人实施“五免”政策。即: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诊疗、注射服务和住院诊疗、护理等5项服务费用。2006年,在“五免”基础上由政府给予补助,对低保人员实行医疗检查“六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单项检查费用减免20%)优惠政策。

2005年,武汉市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维修改造计划,按每个中心20万元、每个站2万元的标准,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改造。2006年,投入362万元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投入1000万元,按20万元/中心的标准为50个政府举办的中心购置了设备;各区政府共投入8190万元,为3255名街道卫生院转制机构的职工(包括退休人员)购买了养老保险。2007年,投入400余万元,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设施。

具体环节上,武汉市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在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时,开发商必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位置、面积、设施的要求,配套建设和还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各区政府以分批购买、各街道办事处以免费提供的方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业务用房问题。对租用公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房管部门减免租金40%~50%;对租用私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所在区政府分别按每站500~1000元/月的标准予以补助。

而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由2005年5元/人、2006年10元/人,增加到2007年的26元/人。对医保定点的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费用按7500元/机构的标准予以补贴。

中心与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

这些政策的出台、大资金的投入,结果却仍是人民群众的不满意,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提高不快、工作积极性不高……

怎样让群众看病基本满意?怎样让群众对社区医师放心信任?“托管”模式,正是利用大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管理技术和人才培养,快速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社区卫生机构借助托管,把好的技术“学进来,用出去”,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托管背后的意义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汉常住人口845万,其中中心城区423万人。截至目前,已按规划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个、站356个。

根据武汉市卫生局制定的方案,全市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被大医院托管。大医院托管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独立法人单位,并非大医院兼并办成医院分院,仍隶属辖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托管后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财务核算纳入政府财政网络化管理;大医院派人担任中心法人或主要负责人。管理上实行“两统一”、“六不变”。即:托管后中心的行政、人事调配权和经营决策权交由大医院统一管理:托管后中心的体制不变、享受财政拨款和各项财税减免政策不变、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性质不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职工隶属关系及性质不变。

大医院参与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承担对后者的经营管理责任。派入社区的医生依然在原单位领取薪酬,如此看来,大医院为何要对社区中心进行托管呢?如此高成本的投入,大医院的动力又来自哪里?

记者在采访了武汉协和医院及同济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后,了解到大医院对所托管的社区中心进行投入,近期还只是一个“政治任务”。而“托管”动力的来源,应该是武汉市卫生部门领导及各大医院领导着眼于更长远的利益――社区首诊制及“绿色通道”的建立!

“武汉市目前正在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行社区首诊制的政策前景下,双向转诊制度对于医院的影响非常大。医院当下对丁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是为将来建立转诊的渠道,完善门身链条。”武汉协和医院医务处季处长如是说,“从目前来看,由于社区中心资源有限,真正实现首诊在社区还需相当时日。政府鼓励大医院托管医院,目的也是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育人才,为社区首诊制打好专业基础。”

似乎可以预见大医院在托管社区后,随着“绿色通道”的建立,就诊病人的增加带来的是巨人的经济利益,医院更能够发展自身优势,从而使自己更专更强。那么,社区卫牛服务中心在被托管后,医务人员技术、收入的提高,以及得到居民的认可似乎也变成可能。

多赢局面的形成

2008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全面推进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至今,该市已有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了大医院的托管,距离武汉市卫生局预定的29家已完成超过了一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赢”――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不但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赖。过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得不到社区居民的认同。虽然,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医生的培训力度,但在短时期内,要使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质的变化可能性较小。通过大医院派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作,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到大医院进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很大提高。所以,赢得医院的技术支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意义重大。此外,医院“托管”社区卫生中心使社区医生有了一固定的、免费进修的平台,有助于延长进修时间,提高进修质量,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更有利于其实现服务的规范化。因为对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规范化服务一直是其管理的薄弱环节。

社区居民的“赢”――记者了解到,托管后武汉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住院量分别比上一年增

长了41.5%、51.8%。托管后,双向转诊更加顺畅。不仅上转病人增加,下转病人数也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以研口区荣华崇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托管后上转人员由原来的2人到如今的128人,在病房刚刚成立1个月的时间内下转来中心的病人也达到了15人。

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专家到中心坐诊,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有了“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会把应转往医院治疗的患者强留在中心,医院同样不会把应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的患者强留在医院。而双向转诊的建市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明确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证、转诊程序和保障措施,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上转、下转指征的具体化,使“绿色通道”的真正建立起到了规范作用。

医院的“赢”――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其建设成自己为基层服务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展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吸引现实的和潜在的服务对象,既实实在在扶助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赢得了自身发展的更大空间。尤其是“双向转诊”的顺利实现,不但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和经济负担,同样也降低了医院自身的管理成本。这有助于医院缩短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托管后的思考

利益如何进行分配因为托管后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财务核算纳入政府财政网络化管理。那么在财政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对于同一个上转、下转的病人,利益上如何进行分配?是否还会出现“上转一堆,无一下转”的局面?

考核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武汉市也开展了创建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对全市7个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标准。“由于托管模式目前属于建设阶段,所以目前为止经过托管后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建立淘汰机制,相信随着建设脚步的加快、奖惩机制的成熟,社区卫生服务会逐步走上正轨,使社区居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水果湖街卫生服务中心吴主任如是说。

“托管”并非万应灵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建立,并不适合进行“一刀切”。拿武汉市来讲,因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不同,目前武汉市的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分为三种模式:托管、自办和对口帮扶。本文虽仅就托管模式进行报道,但并不代表托管模式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万应灵丹。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营建模式。

第9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4-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其本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社区服务的先决条件。本文从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和社区居民档案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阐述笔者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1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社区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康档案,系统而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使全科医生能够全面了解病人个体及家庭,从而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1.2 有利于慢性病的筛查和防治。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慢性病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得知,2005年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便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筛查慢性病患者,并使之接受系统的长期治疗,从而减少慢性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3 有利于居民的自我保健。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导致老年人的长期照顾只能以社区照顾和自我保健为主。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每个人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总结,可发现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趋向和治疗效果,有利于全科医生或患者本身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2.1 真实性。真实性是一切资料必须具备的属性,只有真实性才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不仅具有医学效应,更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居民社区档案必须由居民的原始资料组成,能够真实的反映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就要求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必须亲历亲为的实地采集居民的健康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采集的信息越全面越好,对于患者叙述能力偏差而导致的信息失误,要加以分析并向患者的家属求证,争取取得全面、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居民健康档案的进一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科学性。社区居民档案作为具有医学效应的直观病例资料,具有可交流性,因此在档案书写时要规范准确的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意思要清晰,能够系统、客观、准确的反映社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问题。因为健康档案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所以不仅要自己看的懂,更要让别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系统、客观、准确的健康档案为患者的转诊、会诊提供了有效的参与资料,同时也为社区卫生保健规划及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2.3 完整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以问题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这与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医学模式的病例有显著区别,一般的门诊或住院病例着眼于描述疾病自然史、患者主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以解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则记载着与个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以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为重点,着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治疗和转归过程,也就是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卫生服务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居民个体,还要关注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家庭因素和社区群体,从而能够从个体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及时筛查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2.4 连续性。居民健康档案有别于其他档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不断变化的活资料,具有连续性和变化性。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健康问题为导向,而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居民健康档案伴随社区居民的始终,而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只有连续的健康关注才能产生有效的医学效应。所以在平时的健康档案管理中应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使之成为连续的具有生命力的医学信息,这样才能通过比较一段时间内的资料和数据,发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趋势等情况。

3 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顺应当前卫生形式的基本医疗服务活动,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有专门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健康档案的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保密性高,建档以及档案后续检索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另外有限的资金资源和人员配备也是健康档案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立专业的管理退伍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建立节约型的健康档案系统至关重要。

其次,对于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对健康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管理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体现。

对社区居民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广大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努力和支持,也是本着科学发展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身实地地对提高居民生活健康质量的作出的实际措施之一,也是对人民负责人的体现。

由于其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挑战空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研究,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虚心学习同行业成功者的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孟智.家庭医学与全民保健医学管理.中国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