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第1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如何更好地发挥开发区的产业优势,我认为应该通过减少竞争、整合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助推开发区逐步跨入良性发展轨道。

全面梳理,高点定位,促进特色产业园区科学发展。一是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对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认真梳理,找出制约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症结,对症下药。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三是准确定位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围绕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将园区的建设与促进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避免园区之间产业结构雷同,做到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积极打造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四是围绕本地支柱、优势、特色产业,谋划一批新项目和配套服务项目,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打造集群经济。

出台政策,扶持引导,不断创造更加优越发展环境。一是突出园区产业配套,鼓励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和载体,精心打造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产业集群趋势。二是实行差别扶持政策。通过土地价格差别,引导开发区向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财政分成差别办法,引导开发区向开发区产业规划调整的方向发展。三是贷款倾斜政策。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要重点向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倾斜,解决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利益分成政策。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与城市共建、利益分成的办法;研究建立各开发区之间项目互引互惠机制,鼓励开发区实行一区招商、异地摆放、利益共享。五是税费返还政策。将开发区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予返还,专项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开发区的企业收费项目;鼓励开发区设立零收费区。

第2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一)主要内容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发展目标是:产业更大发展,生态更好保护,民生更加改善。在此基础上,汉中循环经济产业核心集聚区应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产业、有色冶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油气化工产业,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生态与环境相和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资源整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有色冶金、新型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在全省有重要地位、在陕南独具优势的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产业。《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明确以“六基地一中心”为基本载体,即建立以钢铁、锌冶炼为主的冶金产业基地;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从空间布局上,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分为中心区和辐射区。中心区为汉台区(含经济开发区)、南郑县、勉县、城固县。中心区总面积为8076km,总人口204.15万人,生产总值为185.28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29.64%、53.81%和63.36%。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229.42万元/平方千米。辐射区包括西乡县、洋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和佛坪县。区域总面积19170km,总人口175.22万人,生产总值为107.13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70.36%、46.19%和36.4%,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55.88万元/平方千米。从产业分布上,中心区的汉台区要建好铺镇工业园、褒河工业园、现代物流中心、汉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开发区要建好汉中装备制造工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心区的南郑县要建好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湖•红寺湖旅游区;中心区的勉县要建好勉略宁工业园、有机农业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城固县要建好汉中航空工业园、五郎工业园区、有机农业产业园。辐射区的洋县要建好有机农业产业园、长青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示范区;西乡县要建好新型建材产业园和有机农业产业园;镇巴县要建好油气开采工业园;佛坪县、留坝县、宁强县、略阳县要分别建好佛坪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青木川古镇、同心羌寨和五龙洞旅游区。汉中产业集聚区共规划类重点产业267个项目,总投资4705.6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160.71亿元,利润约337.91亿元,税金258.87亿元。

(二)建设现状

至目前,全市都在认真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狠抓实施,如火如荼的建设园区。汉台区、开发区、南郑县、勉县、西乡县、城固县、宁强县、镇巴县已编制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并有部分项目入区建成。勉县冶金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已聚集汉中钢铁、汉中锌业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产值达60亿元,被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重点园区;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聚集建兴油脂、春光油脂、中宝绿色农业等企业11户,年产值达6.8亿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西乡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材工业园,目前已有总投资4亿多元的尧柏水泥入住建设;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已有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上市公司江苏雨润公司和西乡鹏翔茶叶公司入住建设。镇巴绿色产业园区,采取县上出资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资金向入区企业倾斜等方法,鼓励吸引项目企业入园,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目前,已有镇巴腊肉、秦茗茶业等5户企业入园建设。总体来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都能严格坚持突出循环、服从总规、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区热情高涨,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3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刚才,同志汇报了产业园工作情况,总结了近几年特别是年以来产业园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区今后的发展设想,我都赞同;各成员单位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不少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管委会要认真研究采纳。下面,我再强调讲几点。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园建设的紧迫感

近年来,在中科院的关怀支持下,管委会各成员单位协同努力,开拓进取,深化院地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创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产业园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新技术园区,为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出了积极贡献。

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园区建设和发展还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年园区生产总值11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小,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服务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偏低,难以发挥其招商引资、体制创新、经济转型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产业聚集度不高,园区形成的五大产业还只是雏形,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产业链条不长,核心竞争力不足。三是园区管理创新、制度设立、用人机制、项目运作、奖惩考核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四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硬件功能不强,保障供给能力不足,软环境方面,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一站式”服务落实不到位。五是招商引资氛围不够浓厚,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大局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加快园区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省委“中心带动”战略的需要,是推动城市转型的需要。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园区发展的快慢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区域经济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实践证明,园区发展慢,经济增长就没有龙头,生产力布局就形不成拳头,很多发达地区就是凭借园区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市场优势地位。白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想赶超先进、后来居上,就必需大力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强势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源。

产业园是全市各类园区的龙头,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提速发展、加快成长,切实发挥在城市转型中的带动作用,为其它园区作出榜样、树立标杆。管委会及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主动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安排部署上来,自觉把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大局,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政发[]44号)文件精神,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努力建设白银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西部优势资源集约利用区的高度。

二、切实做好今年各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城市转型的关键一年。做好产业园各项工作,加快产业园发展,对推动我市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认真编制产业园“十二五”发展规划。“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给白银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建设理念,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园区、经济带、核心经济区的层次,积极和兰州衔接、协商两市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兰州市国家级高新区的品牌优势,整合双方优势资源,逐步形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要搞好规划分区,加强园中园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到各方面资源、要素的条件,通过科学规划作进一步的梳理优化,努力形成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特别要加强化工及精细化工园、医药园、风电设备制造园等园中园的规划建设,为承接兰州产业外移做好充分准备。要坚持“工业入园、产业聚集”的原则,突出产业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巩固和壮大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加工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是园区的命根子,没有企业,园区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企业从哪里来?从招商引资来!要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努力探索和掌握招商引资规律,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商务谈判知识,学会捆绑式、契约式招商,善用优惠政策抓住优质项目。要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法,丰富招商内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采取产业小分队招商,集中关键产业领域,确定重点对象,主动出击。要借助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业界知名人士等各方资源和力量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便利,挖掘招商新渠道。当前,要特别做好星湘公司风电成套设备总装和刘化集团化工项目的引进工作,配合银光集团做好TDI、MDI、PC等重点项目布局白银的争取工作,确保枸杞深加工项目和隐形眼镜项目早日建成。

(三)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拓宽融资渠道。今年,市上将设立“白银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持我市辖区内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产业园建设无疑非常有利。我们还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省上有关部门的协调衔接,争取“延续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基础建设资金支持政策”继续执行。同时还要拓宽融资思路,提高市场化融资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与银行和相关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搞好“三通一平”。二要大力实施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重点是做好绿化工作,加大绿化投入,加强道路两旁和庭院绿化,引进适宜的花草树种,强化管护,切实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三要加快实施亚行贷款项目,搞好东区开发建设。东区建设要与园区“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企业入驻和园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

(四)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职能,提高园区物业管理水平,完善和提高园区硬件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吸引力。要把为企业服务落到实处,不断深化细化服务方式,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开展专案服务,切实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要继续争取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院所的支持,依托中科院系统的人才、技术资源,建立院地互动、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院地合作,坚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高科技企业,依托产业园创业大厦,发展壮大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孵化器。

(五)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管委会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完善,内设机构“四局一室”,落实相应的审批权限和职能,从现在的情况看,园区各项职能落实还不到位,产业园管委会执法主体还不明确。产业园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特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大胆借鉴其他省区好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切实下放管理限权,不断完善园区职能,不设框、不划线、放心、放权、放手让产业园管委会开展工作。产业园管委会要突出加强能力建设,创新机制体制,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职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好服务。

(六)继续做好园区提位升级工作。目前园区升级工作已到关键阶段,要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科技厅进行汇报衔接,加大跑部进京力度,争取国家科技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力争国务院审批通过。

三、努力形成园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4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一、引言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京津冀成为又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策略的启动,产业园区的发展在三地程度不一,各有特色。京津两地对周边河北省城市的协同带动效应较弱。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以产业园区作为切入点,三地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到目前为止,京津冀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跨地区企业投资越来越多,跨地区产业园区合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河北省作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而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的建设。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开展以来,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跨地区企业投资越来越多。京津冀产业园区均依托不同城市,分属不同经济板块,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造成了三地不同的发展格局。北京中关村科技创新能力和园区发展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聚了国内最顶级的科技创新资源,园区成长能力和创新辐射能力也不断增强。天津市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产业园区功能提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处于产业园区发展低梯度位置的河北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及园区发展相对低端,难以直接与京津科技资源形成对接。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发展当地经济,实现当地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分析对象,研究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发挥“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辐射腹地经济增长、实现规模效应等有着重要意义。

三、相关的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最开始以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比较晚,针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较少,主要围绕概念定义、特征、分类划分等方面进行说明。赵淑玲等(2010)以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为例,从园区规划的角度探讨了包括整体布局,区位选择、核心业态选择等相关产业园规划的理论基础,提出文化产业园规划的结构;王伟年,王士君则是在对文化产业园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功能与运行模式。

基于产业园区的文献大多从理论依据、产业聚集、产城融合等角度展开论述。陈亚楠等(2011)就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阶段入手,对比三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结合三地一体化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文化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李旭(2011)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物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对策。刘瑾等(2014)探讨了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的内涵、特点及规划要求,具体解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高新区的政策机制、法律机制等动机机制,并以济南高新区为例进行规划策略分析。还有不少学者就产业生态系统,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对产业园区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上述的研究都是针对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基于某一个角度来研究的,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的相关研究还不太多。本文与以往研究相比,做了如下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现阶段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环境下,探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产业园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对促进园区的更好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些借鉴意义。

四、河北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河北具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也有优势,而且京津冀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现阶段为更好地落实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围绕着北京、天津以及三大发展轴已建成了58个重点园区。这些园区既包括各级经济开发区,比如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经济开发区,也包括层出不穷的特色产业或工业园区,比如大城气雾剂产业园区、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等。

河北的产业园区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及园区发展相对低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个别企业一枝独秀,大部分园区投入很大,产出不高,效益偏低,难以直接与京津科技资源形成对接。园区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政府投资,但是后期的规划管理,园区定位,功能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图一京津冀三地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五、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缺乏合理性和模式的局限性。首先,不少新兴产业园区在整体布局上有利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再者,产业园区无法与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和设施配套方面进行衔接,难以结合产业园区业态特征提出专门的配套指标等内容。另外,园区开发大多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在发展初期的作用突出,但到后期建设却出现很多弊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园区建设忽视非生产领域建设;园区功能发育不全、配套不足,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不明确。

(二)区域间的同质化竞争。目前河北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97家,各园区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赴北京招商,但由于园多商少,这些承接的园区大都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导致各园区对承接项目“饥不择食”。河北省个别城市下辖的县在进行项目招商时出现明争暗抢。

(三)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创新意识淡薄,必然导致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人才,园区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园区难以进行技术创新的知识积累、条件配置和能力建设,难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六、产业园区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遵循产业发展和城市战略而规划运营。产业与城市发展是一个战略层面的命题,当产业园区与其发生直接关系的时候,政府能够站在城市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统筹规划产业园区,调动城市资源支持园区建设发展,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发展走向成功的保障。在认真分析产业趋势、城市资源禀赋和城市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也应明确本地功能定位和细化承接产业方向,合理规划,统筹分类指导,克服产业布局同质化,避免无序竞争。

(二)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优化园区建设环境。一是支持产业投资基金、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创新机构、科技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在产业园区中的功能。二是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的服务质量,大量整合各方资源并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建立了长效的人才解决机制和有效的人才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平台、研究院校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和培养园区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亚楠,董贺.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经验研究.2014(32).

第5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主要路径:

自贡加快推进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互动共荣,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实现新突破,迈出了老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跨越的坚实步伐。

按照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生活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快建设舒适便捷、优美怡人、特色鲜明、繁荣和谐的产业新城。

按照现代城市标准,顶层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为员工工作创造优良环境。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超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和文化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新区

自贡市委书记感言: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省第十次党代会高瞻远瞩、遵循客观规律,着眼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的重大抉择,对于自贡老工业城市加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加快“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以跨越提升为取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城乡共荣,奋力推进老工业城市向现代工业城市跨越

――自贡市委书记 雷洪金

借鉴和启发:

自贡在抓“两化”互动中,其发展规划和发展理念很好,是从全省的发展格局中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在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全域规划、统筹发展,每个县区的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都发挥了各自特色。我们来学习,不是要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主要是要借鉴别人的思路和方法。

――中江县委书记 刘应刚

自贡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近几年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以产业带动城市的理念来加快发展。同时,在产业的发展上也坚持了“三业”并重。所谓“三业”,是指产业、创业和就业,尤其是他们通过创业来抓产业发展和就业,这就形成了对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也能够有效地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

――达州市委书记 焦伟侠

网友有话说:

“这一片真是大变样了,现在我每天都要带着孙女出来走一走,逛一逛,哪一天没出来,心里还会闷得慌。”

――自贡贡井街网友

第6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工业园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带动项目实施、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积极采取措施,注重抓基础、管长远、重实效、求发展,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园区筹建各项工作。

截止到2013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6家,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71.59亿元,其中纳入园区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13家(楚汉风、凯帝农机、湖开电器不在统计范围内),产值过亿的企业8家(红光港机、乐星红旗、凯普松电子、三峡制药、龙腾线缆、中南精密、长江铝业、环高乐器),规模企业总产值49.5亿元,园区发展初见成效。

(一)抓规划,园区筹建有序推进。坚持“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园区5.4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规划设计,先后完成了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性质调规,土地利用规划申报、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等各项园区发展基础性工作,园区基本具备了项目落地条件。在2012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抢抓机遇将园区规划面积拓展到10平方公里。为解决园区用地计划紧缺问题,成功争取将园区1万亩土地纳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规划,已申报15个批次2100亩工业用地,其中已审批1100亩,还有1000亩近期正在加紧办理。园区发展难题逐步破解,正步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二)抓建设,园区路网已具雏形。全面启动园区三纵六横路网及其他设施规划建设。2013年止完成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入园主干道将军路、支干道长宁路。2014年计划投资7亿元,启动白马路、团结路、双十路、天台路、桥边路等六条道路建设。

(三)抓项目,园区经济不断壮大。5年来共签约引进入园工业项目19个,总占地1000亩。其中土地已摘牌的项目5个:新型环保包装、凯帝农机、高档家俬、华泰商品砼、焦点产业园;正在挂牌的项目5个:特种汽车车轿、东方超市配送加工、桥丰工具、久安机械、医用诊断试剂;正在办理交易红线的项目5个:龙腾红旗、仪器仪表、建筑工业化、商业展示、葛洲坝建材物流;准备协调到生物产业园实施的项目4个:楚汉风生物科技、廖记食品、大山农业、金缔药业。

第7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江苏沿海 园区 产业集群

江苏沿海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随着国务院审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基于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建立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将对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一、江苏沿海园区建立产业集群的意义

(一)贯彻沿海开发战略的内在要求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按照“三集中”的原则,禁止在产业园区以外区域布局新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发展的集中度。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临港产业特色,吸引产业、企业、项目落户,设计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产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建立沿海园区内产业集群,是贯彻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战略的具体体现。

(二)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园区内集群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成长,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从而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其中南通应依托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构建相关基地;连云港应依托深水大港和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石化、冶金、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

发展沿海园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大量的企业集聚于沿海园区,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另外产业集群本身产生的外部经济就是外部企业进入的动力,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便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可以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沿海园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产业结构雷同

江苏沿海三市由于地理特征相似,产业结构相近,在园区产业集群建设中出现了产业趋同化现象。如连云港提出以港口为龙头,建立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盐城提出“率先突破大丰港,开放开发滨海港,配套完善射阳港,火电启动陈家港”的总体思路。连云港提出着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太阳能光伏、高科技生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南通提出要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能源及装备等产业。产业结构雷同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将会加剧同业竞争。

(二)生态环境面临潜在威胁

江苏沿海被誉为太平洋西岸的最后一块“净土”,大陆岸线长954公里,现有海域面积18.8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密度指数位居全国第二,海洋资源的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有大量的滩涂湿地资源。由于港口的开发和石化冶炼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将对沿海地区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赵雪琴等人对江苏盐城原生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发现:各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已经通过水体进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虽然就目前来看污染程度并不是很重,尚未产生生态危害,但由于核心区的经济活动的继续加强和对地区的不断开发,如何保护核心区免受严重污染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江苏沿海开发中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向大海要土地,围填海洋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及生态价值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到盐城越冬的丹顶鹤数量逐年减少,2007年为654只,2008年601只,2009年502只,2010年仅有477只。2007年,丹顶鹤保护区的面积做了一次重新划定,整个保护区的面积由创设之初的680万亩锐减为420万亩,减少了260万亩,缩水38%。减少的260万亩土地从此不再是丹顶鹤保护区的范围,而是沦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沃土。新建的港口、工业区、风电、火电项目,占据了丹顶鹤之前的活动区域,其中的风电项目最受质疑,有学者称风力发电机为“鸟类的绞肉机”。更有研究表明,有风力发电机组的区域,野生鸟类的意外伤害很大部分是由发电机造成。

(三)园区服务业集群优势尚不明显

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园区应“依托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其中服务业主要为现代物流业、研发和设计、金融和商务、居民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服务业开发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而软件产业、物流园区、咨询、商务服务、教育培训、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尚未显示集群优势,服务业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较低。

三、培育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的策略

(一)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沿海各地区的产业布局需要避免各自为战,政府应站在全省的高度,对沿海经济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充分发挥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透明度。政府要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物流平台和研发的平台,为沿海产业发展服务。江苏沿海三市须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打造江苏沿海经济增长极。依据连云港定位高,盐城空间大,南通区位好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

(二)加强保护生态环境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污染监测和治理,坚持集约高效、科学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导向。例如对湿地的开发要充分考虑沿海滩涂演变规律和生态服务功能,科学论证滩涂围垦对泥沙冲淤、岸滩稳定等的影响,分析滩涂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遏制苏北沿海浅滩生态监控区的栖息环境的恶化。另外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和技术改造,确保污水处理厂及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三)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业,同时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园区服务业集群。学习先进园区的经验,如苏州工业园的软件中心,有300多个企业,其中200个搞软件,其余100多个搞配套服务。产业园区要形成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等服务集群体系。

(四)积极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在技术研发方面,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由技术引进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替代阶段向引进与开发并重的阶段转变,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仍然是推进我国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鼓励其在江苏沿海地区设立地区性总部、全球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要从各市县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风险,制定、完善产业项目指导目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项目,把项目逐步做强做大。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

健全政、产、学、研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2010年4月,全国沿海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盟成立,全国沿海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联盟紧紧围绕“服务沿海开发、促进区域发展”这一主题,在沿海地区的港口、产业、城镇一体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研究。沿海产业园区应加强与该联盟的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提升合作质量;加强成果转化实施,扩大合作效果。

参考文献:

①江苏省统计局.jssb.省略/jstj/index.htm

②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M].江苏省人民政府,2007

③陈洪全,蔡柏良,郝宏桂.高起点构建江苏沿海产业带[N].光明日报,2009―8―17

④钱志新. 把江苏沿海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4)

⑤凌申.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生态化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5)

第8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问题;路径

一、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的总体状况

(一)空间布局比较合理

目前,六盘水市共有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工业园区2个,包括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盘县红果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6个,县级工业园区4个。

总体上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三区三带。” “三区”是指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六枝工业区。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以勺米-玉舍产业园、汪家寨-大河产业园和老鹰山重化工基地为三个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产业协作区,包括钟山区经济开发区、水月产业园区、大湾工业园区和水城县董地、发耳、中箐工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水盘兴高速公路和水毕兴高速公路与贵昆铁路和株六铁路的交叉口。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即盘县县城中心区,包括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即红果产业园,还包括盘南工业园区和盘北工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水盘兴高速公路与国道G60相交处。六枝工业区即六枝县城平寨中心城所在区域,该工业区包括岩脚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郎岱农业产业园区。该区域位于株六铁路与规划中的毕节-兴义高速公路的相交处。

“三带”即包括水-盘-兴产业带、贵昆铁路-株六铁路产业带、毕节-兴义高速公路产业带。水-盘-兴产业带即水盘兴高速公路沿线,从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区三角区依次途经发耳产业园区、鸡场坪产业园区、盘县生产力协作区,向南延伸至盘南循环经济区即保田产业园区所在之处。贵昆铁路-株六铁路产业带即贵昆铁路与株六铁路沿线,从大湾产业园途经中心-卫星城产业协作三角区、黑糖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发展基地,向西南延伸至六枝工业区。毕节-兴义高速公路产业带,位于毕节-兴义高速公路沿线,包括郎岱农业产业园区。

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布局依据的是“点轴式”发展的理论模型,以城镇为节点、交通干线为轴,工业园区为新增长极,生产力沿轴线辐射展开,构筑了“三区三带”的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这样的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与统筹城乡的发展导向,遵循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中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整体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二)总体上处于激励成长阶段

总体来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还处于激励成长阶段。一般的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主要效益、动力机制和中心任务等方面的不同,工业园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激励成长阶段、规范成长阶段、专精合作成长阶段和网络化本土化阶段。第一阶段即起始阶段,是指从工业园区的开始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基本完成的阶段。这是整个工业园区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顶层设计的确定阶段,决定着工业园区的基本框架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选址、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省级、市级工业园区都已基本走完了第一阶段,园区规划和可研报告都已经通过,园区也已经实现了“七通一平”。县级工业园区也已完成了规划设计,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五通一平”。2013年底,六盘水市11个工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4530公顷,已建、在建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234.36亿元,已完成投资157.8亿元。第二阶段是激励成长阶段。即采取比如廉价供地、厂房廉价出租、政策引导资金等激励措施,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地。目前六盘水市红桥工业园区、红果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的建设已经进入第二阶段。2013年底六盘水市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516户,建成投产企业67户,建成标准厂房140万平方米,全市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入驻企业108户。第三阶段即规范成长阶段。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建设正在为进入第三阶段而加紧准备。在第三阶段,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企业集聚的规模越来越大,园区内规模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对市场流动资本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相比之下,政府原来的激励政策的吸金作用相对下降。这时工业园区的发展自然进入第三阶段即规范成长阶段,即以一系列规范制度的集合来促进园区新一轮成长的阶段。这一系列规范制度规范培育着廉洁高效的政府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富商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这五大环境要素是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社会无形资本。只有到了这一阶段,工业园区建设才算是有了继续成长壮大,走向成熟的可能。第四阶段即专精合作发展阶段,是指园区内企业分工合作发展的阶段,这也标志着工业园区开始走向成熟。第五阶段是企业的网络化本土化阶段,也是工业园区的成熟阶段。网络化是指园区内企业形成各种各样的网状联系,交换各种信息,本土化是指园区内的企业逐步完成与本土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

(三)产城互动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化,就没有高水平的城市化。工业园区发展的是工业经济,作为增长极点,利用自己的在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区位优势,首先形成集聚发展,必然会吸引更多企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如红桥新区,将依托铁路编组站和杭瑞高速公路过境段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该区域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以轻工业及食品加工业、矿山机械及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及其他服务业等为重点建设新型产业园区。同时,在工业园区靠近中心城区的地段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划出新的商业区、居住区等,为新的城区的形成打下基础。

(四)延长“产业链”

在六盘水工业园区,落户的主体项目以上、中、下游的延伸产品为纽带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一,立足煤,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第二,依托煤,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推进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材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强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产业的丰厚度,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做好资源深加工。这样就从从前的“挖了就卖”的低端走到了“点煤成金”的高端。六盘水的工业园区拥有“五朵金花”,即煤-电-焦、煤-电-化工、煤-电-钢(铝)、煤-电-气、煤-电-建材五条产业链。如盘北工业园区,就有“五朵金花”。

二、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国内工业园区建设中同样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人才难、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但六盘水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三个新的问题。

(一)工业园区建设并没有摆脱其资源依赖路径。成长型资源城市的工业化,往往依赖本地资源优势,因资源开发而兴,因资源枯竭而衰的,比比皆是。六盘水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其工业化提出“立足煤、依托煤、做大做强煤、超越煤、跳出煤”的思路。“立足煤、依托煤、做大做强煤”立足发展本土煤炭企业,延长煤炭的产业链,打造“五朵金花”。 “超越煤”,立足大力发展采煤机械装备制造。“跳出煤”,立足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工业园区建设加剧了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状态。六盘水的工业经济的特点是重工畸重,轻工畸轻。在第二产业内部,2013年全市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几乎占80%以上,而轻工业占比偏小。201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52.43亿元,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421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工业投资490亿元,同比增长34.5%;原煤产量7309万吨,增长2.1%;洗精煤产量2780万吨,增长5.6%;钢材产能500万吨,产量456万吨,下降6.35%;电力装机7960MW、发电421.7亿kWh,增长14.3%;新型干法水泥产能1110万吨、产量720万吨,增长40.7%;焦炭产能680万吨、产量580万吨,增长14.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六盘水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工业。

(三)工业园区中项目建设往往忽视国内市场整体供需状况。项目引入,忽视国内市场的整体供需状况,导致目前六盘水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目前,全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和光伏产业都已经属于产能过剩产业。因而六盘水市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产业也属于产能过剩产业。

三、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六盘水市属于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其主要资源是煤炭,在开发建设工业园区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现在,六盘水工业园区建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比如重视市域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和单个园区规划、坚持产城互动、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等。这些已经谋划了六盘水最近三十年经济发展方向。但从当前的不足和更长远发展来看,六盘水市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新的路径。

(一)变“资源立市”为“技术立市”

跳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的传统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本市各方面的资金与高新技术融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经济洼地,筑巢引凤,积极从外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六盘水。

(二)改善工业内部结构

积极发展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改变重工畸重、轻工畸轻的现状。在第二产业内部,2013年六盘水市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几乎占80%以上,而轻工业占比约只有20%,明显偏小。因此,日后在稳定“五朵金花”产业链的同时,在园区内要着力发展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轻工业。

(三)集聚、融合双轮驱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彻底转型的根本途径,必须促进服务业产业的集聚发展,必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依靠集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第三产业。

(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方式,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对园区内各种资源、要素的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管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园区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激励、科学管理、协调服务上,注重研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五)正确处理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的关系

产业发展是动态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不同产业都有一个新旧更替、彼衰此起的过程。确定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不在于产业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成体系,是否具有潜力、特色和市场竞争力,是否在园区发展中起到支柱和带动相关产业的作用。因此,在分析、评价、发展和引进产业时,既要重视优势产业使其更优,也要重视潜在优势产业的发掘和开拓。

第9篇: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

第一,在沿海经济发展上,将推进**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综合港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加快产业聚集步伐,积极推进**新城建设,加快涉及口岸开放、港口集疏运能力相关设施建设,努力扩大腹地范围。

第二,在项目建设上,将按照“竣工项目抓达效、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后续项目抓谋划”的要求,明年筛选实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抓住沿海经济发展、京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重化工业向沿海布局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引进国企大项目、外资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第三,在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上,将以**开发区、**区、**开发区、主城区商贸服务区和**、**两个工业园建设为载体,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和要素聚集平台,增强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壮大主城区实力。

第四,在园区建设上,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研究确定三个规划的落实机制,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加强考核,切实发挥园区对特色产业、人口的集聚作用,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

第五,在城镇建设上,将按照建精品、出精品的原则,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县(市)重点城建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按照适度、有序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房地产业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在产业结构升级上,将全力推进**千万吨炼油、南大港炼化、**化工和**石化、沧炼环保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做大“油头”,加快100万吨乙烯、100万吨芳烃、己内酰胺等石油化工项目推进力度,延长石化产业链条;

管道制造业,继续按照“三高”、“三上”的要求,推进主城区、**、**管道装备基地建设;

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泊头数控机床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中钢滨海基地、石钢搬迁等项目;

物流业,充分依托综合大港,大力发展物流业,重点抓好**新区、肃宁、**、沧西物流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