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

红色旅游市场规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红色旅游市场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

一般所谓的旅游市场,仅指狭义旅游市场。即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旅游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4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旅游购买权利。

(一)旅游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468.1万,早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表示热爱旅游。在我国大学生中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人数众多,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巨大。

(二)旅游购买力

旅游购买力也就是支付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大学生的旅游购买能力在不断提高。其一是因为父母的工资不断提高,其二是因为大学生自创收入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做兼职或者申请助学金、获取奖学金等。

(三)旅游购买欲望

旅游购买欲望即指旅游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相比低层次的需求,更多追求的是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旅游他们可以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开阔视野感受灵魂的升华。

(四)旅游购买权利

旅游购买权利是指消费者可以购买某种产品的权利。“20代”大学生的年纪都在20—-30岁之间,作为成年人他们旅游购买权利基本不受限制。除了上述的四个要素之外,大学生们充足的闲暇时间和我国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能够开发的条件。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一)注重理性消费和旅游体验

“20代”大学生大多属于消费层次较低的群体。在旅游过程中对价格因素考虑很多,吃、住、行、游、购、娱都要讲究理性消费,不会盲目消费。同时大学生更在意旅游本身的过程和带给自己感受。追求新奇、创意、放松、美感、身心和谐的旅游体验。

(二)出行方式以结伴自助旅游为主

“20代”大学生相比跟着旅游团进行拍照式和购物式旅游,他们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伴而行,发挥自我意识设计游玩线路安排旅游活动。而且报旅游团的价钱不低,也是他们选择自主旅游的原因之一。

(三)旅游目的地以短途和周边地区为主

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考虑,“20代”大学生出游目的地是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或景区为主,不会停留太长时间。但也有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去长途旅游。比如去大城市看演唱会,或者自行车社团带着队员去远征等等。

(四)旅游顾虑事项多

“20代“大学生在初高中时长期过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上了大学后出去游玩世界的旅游动机非常强烈。但由于之前出游机会少缺乏经验,所以对出游中的未知事物很是担心。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食宿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

(五)受相关群体影响大

“20代”大学生主要居住在大学的寝室里,并以一个寝室或是班级为中心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旅游群体。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其他成员旅游的效仿欲望很强烈。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一)政府应担当重要角色

由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认识不够,宣传不足。忽视大学生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单纯地认为大学生属于低消费群体,没有消费能力所以不予重视。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缺少指挥者,旅游企业也不敢贸然开发。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1、职能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准确评估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注意。倡导有口碑有社会责任感的旅游企业参与其中。

3、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有序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旅游市场创造一个开阔、法制的环境。

(二)产品策略

相比传统俗套的旅游路线,旅游企业应该投其所好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1、爱情专线旅游:旅行社可以向大学生情侣们推出适合他们的爱情之旅。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将相亲旅游推向市场。大学生们都想谈一场说谈就谈的恋爱。但是师范类或理工类高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使得想恋爱的大学生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旅行社可以推出相亲旅游路线,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大自然里相知相恋。这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也可以帮助旅游企业创建特立品牌。

2、教学旅游:教学旅游的重点在于“学”。有些知识与其只靠老师在课堂讲解不如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如古代建筑风格,各种特色地貌等。而且大学生通过教学旅游更可以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各高校可以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旅游线路、旅游内容,保证大学生安全。

3、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包括休闲、健身、体育观战三种类型。大学生们平时缺乏体育锻炼,需要经常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而参加骑马,打高尔夫球,游泳,登山等体育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学到新技能又可以加强身体锻炼。

4、毕业旅行:和以往简单吃一顿散伙饭作为告别仪式不同,如今“20代“大学生们更喜欢用毕业旅行的方式来结束大学生活,再和相处四年的同学一起制造一份值得毕生回忆的经历。毕业旅行作为班级最后的集体旅行,想必人数众多,单凭学生自己策划难度很大。所以旅行社如果能及时推出适合大学生毕业旅行的路线一定会受到热捧。

(三)价格策略

1、旅游市场价格

对旅游企业回收成本获得盈利和调整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上有很大的作用。而“20代”大学生们因为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对旅游产品价格承受能力不高,旅游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上不能过高。多为大学生提供价格适中的旅游产品,以量取胜。

2、除了低廉的价格优势,重点宣传零包价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购买零包价产品中,既可以享受团体机票的优惠,由旅行社统一办理签证和保险,同时还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内容。虽然这种形式多用于出境旅游,不过希望国内旅游也可以普及这种旅游方式。

(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充满好奇心,所以对陌生事物的问题比较多。旅游企业应该派出经验丰富的导游跟团,保证可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

1、建立网络平台

“20代”大学生的生活里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他们了解时事,闲暇娱乐,消费购物的主要方式。旅游企业在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时,应该减少在报纸上这种传统方式的宣传,应该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来宣传和营销。将所有的资源整合放在网站的页面上,并配备在线服务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解答和咨询服务。

2、加大在高校里的宣传力度

第2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

【摘要】文化为旅游之魂,旅游乃文化之体。民俗节庆旅游融合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特征,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休闲放松需求的最佳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郑汴洛作为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富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郑汴洛作为河南省旅游发展的引擎,对民俗节庆旅游市场加以有效整合,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形成两个产业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中原地区旅游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民俗节庆;整合

2011年9月,国务院为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的一大战略定位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发展旅游业中,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同年10月17日,河南省旅游局与河南省文化厅签订了《关于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提升一批高端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一批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1]。显然,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的重点就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郑汴洛地区,旅游市场初步形成,旅游经济也在不断带动着整个经济链条。从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看,郑汴洛地区都处在河南省的前几位。从入境旅游上看,三地无论在接待游客数量还是创汇收入上都位居全省前列。从国内旅游市场上看,无论从总接待人数还是总收入,郑汴洛地区都包揽了河南省前三甲,这充分说明河南省旅游市场基本由郑汴洛所控制。充分挖掘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将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无疑是今后郑汴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做大做强河南省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一、 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文化旅游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以及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2],对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机会让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地方的深厚内涵,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

在西方,文化旅游多指一种旅游方式,在美国人类学家Smith看来,“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我国知名旅游专家魏小安则认为,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并且这种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制度文化、民间文化等四个方面[2]。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郑州大学旅游学院龚绍方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文化旅游产业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近年来学术界和一些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把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混为一谈。

二、民俗节庆旅游的相关概念、特点及分类

张伦书认为,所谓节庆,是指某地区或城市以其独特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俗习惯、风情风貌、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的大型庆祝活动[3]。现代的节庆定义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的总和,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的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

节事是节庆活动和特殊时间活动的统称,概念十分广泛。节事是与节庆相对而言的,节庆这一概念更注重公共庆典的欢乐本义,而节事概念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节庆,还包括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等特殊事件活动。但是在国内,也有学者把节事等同于节庆。

节庆旅游是为了促进一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一地经济的发展,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预先安排和设计的以独具个性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人文景观、特色产业和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托的节庆内容和形式,在固定地点或区域周期性举办的有特定主题,融旅游、经贸、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有广泛民众参与的节日庆典活动[4]。

三、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评估与分析

郑汴洛地区的节庆旅游市场是在旅游者的带动下逐渐形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郑汴洛地区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丰富,质量较高,主题多样,参与性和娱乐性都比较高。其次,郑汴洛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节庆活动的知名度也较高,活动的氛围相比其他地方的节庆活动要好。再次,在河南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节庆旅游活动得到了大力宣传,很多游客因此更充分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和节庆活动,前来观光旅游。最后,随着政府管理的不断介入以及资金的进入,郑汴洛地区的旅游环境和交通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接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了郑汴洛地区节庆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一)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作为河南省省会以及中原旅游区中心城市,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西依中岳嵩山,北邻万里黄河,以其“黄河风光、黄帝故里、少林功夫、购物商城”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旅游者。与此同时,郑州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有的节庆旅游活动,到目前为止,郑州市已经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新郑黄帝拜祖大典、城隍庙民俗文化旅游节、商都民俗庙会、登封中岳庙庙会等。

洛阳,地处古洛水北岸,九州之中,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自夏朝以来十三座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科举制度在此创建,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中国休闲城市前列。洛阳的节庆旅游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到目前为止,洛阳市已经形成了包括洛阳牡丹花会、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节、洛阳民俗文化庙会等各具特色的众多旅游节庆活动。

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作为曾经的七朝古都,开封历史悠久,文化兴盛,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现如今已经是国家重点旅游观光城市。虽然开封的节庆旅游资源没有郑州、洛阳丰富,但也很有代表性。截止目前,开封市已经形成了清明上河园民俗文化节、开封花会以及龙亭春节大型艺术灯会等七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

(二)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资源类型分析与评估

郑州、洛阳、开封这三个城市节庆旅游资源级别涵盖了国家、省市县四个类别。如:国家级的有炎黄文化旅游节(新郑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花会等。省级的有河洛文化节、黄河小浪底观瀑节等。市级的有城隍庙民俗文化旅游节、月季花会、伏牛山滑雪节、铁塔公园荷花节等。县级的有中牟西瓜节、河阴石榴文化节、郑州侯寨葡萄节、会盟荷花节等。通过这四种类型的分类,“郑汴洛”地区可以采取主打国家级和省级节庆旅游,形成自己品牌,辅以市级和县级的节庆活动,丰富国家级和省级的节庆活动,起到以大带小的格局,最终形成一套节庆旅游系统和节庆旅游精品线路。

从节庆旅游主题来看,“郑汴洛”地区包括了自然景观型、历史文化型、民俗风情型、物产链饮型、运动休闲型、娱乐游憩型六种类型,但主要集中在前三种类型里面。其中自然景观型占到了46%,通过主题分类,“郑汴洛”地区,要把自然景观类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把时间分布开,主推自然景观类,辅以历史文化型和民俗风情型,形成一条旅游时间带,这样既可以持续又可以分散游客,保持旅游活力。于此同时推出自己的口号和打造品牌形象,以3带3的战略方式,全面带动全省的旅游经济。

“郑汴洛”地区的节庆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十分的高,如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花会等不仅全国知名有的甚至享誉全世界。这三个地区的节庆旅游市场影响着整个河南的节庆旅游市场,占河南省旅游市场份额很大一部分。随着河南省政府对这三个地区的旅游投入不断加大,“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加,与周边省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品牌树立和形象改善等整合措施,“郑汴洛”地区完全可以打造出全国独有的节庆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界的一大亮点。

四、文化旅游产业视阈下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策略

(一)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整个整合过程的核心,指引着整合过程的前进方向,有了指导思想,在实施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来说,“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的指导思想要植根于厚重的中原文化,尤其是商都文化、河洛文化以及宋都文化。将三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结合当地旅游市场的大环境以及市场发展状况,并根据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整合,包括产品、交通、管理、渠道、宣传等各个层面进行进行整合包装,最终实现整个“郑汴洛”地区节庆市场的整体发展。

整合的基本原则包括优势互补、整体优化以及群众性原则。“郑汴洛”节庆旅游市场既有优势也有不足的地方,整合的过程就是要将他们的优势互补,将各个分散的市场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最大程度发挥经济、市场效应。通过前期调研、丰富旅游产品、联合促销、完善各种功能等进行整体优化,促进整体节庆旅游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节庆活动本来就是人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只有群众的不断参与,节庆活动才有存在的意义。节庆活动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群众基础的节庆活动是长不了的。现代的节庆旅游活动,其本质是将传统节庆活动植入旅游元素,使之更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休闲性,激发广大旅游者游览的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郑汴洛地区节庆市场的整合要基于群众,依靠群众,切实考虑群众的参与性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给游客带来很淳朴的旅游体验,不能让商业性冲淡了群众的娱乐性。[5]

(二)郑汴洛民俗节庆旅游市场整合策略

1.确立节庆活动主题,树立主题良好形象。好的节庆活动必须明确一个主题,才能把这些活动链接起来,形成品牌。主题是节庆活动的灵魂,良好的主题形象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有利于营销推广。节庆活动只有在主题的打造下才更能凸显自己的特点,也有助于推动整体节庆旅游市场的发展。在2004年,河南省旅游局把“中华之源锦绣河南”作为我省旅游主题口号,推出了一系列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河南省旅游局将这一口号改变为“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这更能体现出我省文化的深厚,并大力宣传此主题口号。随后在全省推出了很多节庆活动,特别是在郑汴洛地区,如牡丹花会、黄河文化游、拜祖大典等几十项。在河南省旅游主题口号背景下,郑汴洛地区可以借助该形象做进一步推广,扩大郑汴洛节庆旅游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郑汴洛,了解河南省。[5]

2. 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对节庆活动进行立体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宣传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不仅仅是以前那样单一的广告宣传。现代的传媒手段给节庆活动的促销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河南省旅游主题口号的宣传使河南省的旅游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郑汴洛地区节庆活动的宣传可以在其影响力下做进一步扩展。通过积极与知名网站、主流媒体和各个地方媒体合作,推出本地区知名的节庆活动、旅游专题报道,进而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游客真正了解这些节庆活动,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同时在旅游纪念品上要体现出当地特色以及本次节庆活动的特点,形成旅游卖点,这样才能在节庆活动后给游客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3.积极探索创新民俗节庆旅游新形势,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精神内涵,打造民俗节庆旅游精品工程。当今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样,同样的节庆活动一成不变的举办会使人感到乏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游客感到新鲜,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样式上都要有所创新,在郑汴洛地区可以不断探索多种新形式的节庆旅游活动,如乡村旅游节、休闲旅游节、红色旅游节、生态旅游节等。在样式上,可以不断改造传统的节庆活动,创新活动流程,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之更有参与性,譬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实景演出,给游客带来震撼效果的同时,文化参与也给他们留下极其难忘的印象。总之,创新能够使郑汴洛的节庆旅游市场更具有活力,要在保持传统文化背景的原则下进行创新,并不断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可以采用自我淘汰的模式,不断更新节庆活动,让对手望尘莫及,最终形成品牌,产生品牌效应。

4.时间序列化,保持节庆活动的连贯性。郑汴洛地区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十分丰富,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时间表,还有一些活动由于季节性的限制,举办时间也相对固定。但如果从整年来看,这些节庆活动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开,在对外推广的时候,按照12个月向外推广,每个月还可以确定一个小主题。在开展节庆旅游活动时,通过时间序列化安排,形成郑汴洛三地节庆旅游市场的错位经营。这样更有利于保持整体节庆市场节庆活动的连续性、衔接性、均衡性,旅游者无论什么时间来都能体验到当地纯正的风俗民情和文化氛围。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小,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如,民俗节庆、度假休闲、生态旅游等所占比重则会逐渐增多。郑州、开封、洛阳是位于黄河沿线上的三座主要的河南省旅游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南省的旅游节庆市场多呈现出“点、散、乱”的特点,缺乏有效的系统整合。今后,要想做好郑汴洛地区民俗节庆旅游市场,就要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有效市场整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整合开发模式和途径,形成系统化、协调化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

[2]高峻.生态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5-196.

[3]陆凤英,王录仓.节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前沿,2007(8):33.

第3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

【关键词】商务旅游;产品开发;台州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务旅游越来越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复苏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无国界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跨国技术合作等与国际商务旅游日益融为一体,在实效上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而会议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新式旅游类型的逐步发育也直接带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商务旅游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增长也十分迅速,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商务旅游及支出在现阶段每年高达103亿美元,并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20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届时中国将吸引海外商务旅行者,占全世界的8.6%。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2008年台州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曾获中国最佳商业城市,路桥区是台州和浙东南商贸中心。台州独特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使台州具备了良好的商务旅游资源。本文就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产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一、商务旅游产品的内涵

v2008w指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商务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商务旅游活动通常涵盖了商务洽谈、投资考察、商务视察、贸易展览、商务会议、科技文化交流以及随之而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休闲、通讯等活动。商务旅游产品具体可以分为传统的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展览旅游等四大类(MICE)。台州可以依此发展自身的优势产品,构建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

二、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

(一)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理念较滞后

历史上大多数人认为台州与温州没有区别,台州一直处于宁波、温州的边缘,许多关于中国经济报告和一些专家文章里,都采用温台经济、温台现象、温台模式等概念。加上几十年来在外的台州商人更愿意把自己说成温州人,台州经济的发展始终有温州的影子。目前台州商务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周边商务旅游的挑战和竞争。最典型的就是温州和义乌两个城市,温州把“温州模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扬起了“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理念大旗,通过与商会、商贸等合作,将旅游与经济作了更深层次的对接,从而为发展城市旅游经济树立了标杆。温州推出了以“游温州、走企业、看经济”的“温州经济探秘游”,启动“与商共舞”的旅游营销新机制,商务旅游成为温州的城市品牌和“形象工程”。义乌是全国外商最集中的县级市,小商品与义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义乌小商品城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基地,义乌成功的展览会有义博会、文博会,消博会等,其会展、市场与旅游有了较好的对接,商务旅游发展基础良好。台州与温州、义乌两个城市相比,商务旅游资源品质并不差,但在其产品开发理念、市场拓展方面显得颇为滞后。

(二)商务旅游专项产品开发较弱

台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十多年以来,旅游资源配置、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更多集中在观光、乡村旅游产品,典型的有仙居山水(或乡村作物)旅游产品、天台佛宗道源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十一五旅游规划期间,台州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如下:

1. 山水风景、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 海洋、海岛、滨海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的培育。

3. 绿心城市功能的旅游化与休闲旅游产品的策划。

4. 台州民营经济产业旅游的开发。

也就是说,台州并没有把发展基础较好的商务旅游提到产品开发的层面,商务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务客人在台州的停留时间、人均消费及对台州城市形象美誉度的增值认可。

(三)商务旅游产品配套的酒店结构单一

商务旅游者因其工作需要,会进行商务宴请、商务会谈、签订协议等活动,对各种商务设施与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广东东莞是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商务旅游活动,高星级酒店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商务旅游市场十分匹配,四、五星级酒店达到酒店总量的40.9%。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随着台州商务旅游之都的逐步打造形成,对高星级酒店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到2008年末,台州全市共有星级饭店 6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12家,三星级饭店24家,二星级饭店26家,一星级饭店 3家。四、五星级13家,占酒店总数的19.4%,目前在建或已报批建立的四、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有9家,酒店定位更多地是考虑为入境游客和高层人士提供的豪华酒店,普通商务游客所需的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比较缺乏。台州没有一家国际性品牌酒店,与城市经济活力及入境商务旅游的发展极不相符。有些酒店冠以商务酒店之名,但实则就是名称而已,里面充其量多了宽带接口或配置电脑,其它商务服务和商务设施并没有充分体现,笔者曾作为酒店星评员对台州的部分星级酒店进行检查,发现酒店的商务服务功能过于简单,只是收收传真、复印文件等项目,商务功能落后,大部分酒店的商务中心形同虚设,其商务功能并没有真正体现。

三、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一)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根据台州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发展现状,台州商务旅游目前无法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中心、政治文化中心进行竞争。但是,台州可以利用台州独特的区位条件、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台州现象”)以及优质的旅游资源,将商务旅游的市场着重定位于工业旅游、市场商贸活动、展览旅游、会议旅游、大型商业活动展会。重点开发工业旅游市场、商贸旅游,承办专业性、主题会展、全国性会展,适当兼顾一些中小型的专业化国际性会展。围绕台州商务旅游的定位,台州市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有:

1. 把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台州现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依据台州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基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再充分利用处于的海峡西岸有利条件,开创一条富有特色的“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之道。

2. 根据台州“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流通”的商贸特点,把台州打造成为“工业旅游之都”、“小商品之城”,使工业旅游考察和商品产品采购批发旅游成为台州商务旅游的拳头产品。

3. 打造会展品牌,会议与展览并重,吸引国内外各类大、中型专题会议来台州召开,实现会议与展览的协调发展。争办、申办与自办并举,努力争取全台州、浙江省、长三角地区、全国性的展会举办,同时培育自办展览。

4. 借商开道,实施“工业、贸易、市场、旅游、会展、物流”的良性互动战略,促进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原则

从商务旅游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客源市场规模与范围、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来看,这类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观光旅游产品和度假休闲产品,其专业性很强,可以说商务旅游与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游船旅游、滑雪旅游等一样同属于专项旅游产品。因而,商务旅游产品在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

开发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但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且还会对旅游资源不良开发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只有根据准确市场定位,开发出适销对路、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

2. 产品形象原则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拥有旅游资源并不等于就拥有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加工、再创业,从而组合成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的商务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3. 多样化、个性化原则

商务旅游产品要多样化、个性化。商务客人层次不一,各个层次需求不同。如果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就会挫伤一些商务客人的旅游动机。为满足不同层次商务客人的需要,可推出个性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旅游的日程安排应以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短程旅游为主。如此丰富灵活的旅游产品对商务游客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他们的选择余地增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安排,选择相应的线路。这样,举办商务活动就会拓展一个短期的旅游黄金周,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三)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发展商务旅游是实现台州旅游产品时空结构优化的需要。旅游产品时空结构是指旅游者或旅游资源因季节因素而表现出的旅游者消费行为在时空节律上的变化。旅游产品时空结构的优化,就是要解决旅游地旅游产品在旺季供不应求,而在淡季供过于求的矛盾。台州旅游旺季比较明显,尤其是随着我国几个“小长假”的出现,这种供求关系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解决因淡季过淡,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闲置,充分发挥其效用,就必须建立以观光旅游为主,融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以缓解因季节所造成的供求矛盾。积极构建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发展优势产品。

(四)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可开发的方向

1. 专业商品市场采购游

主要以路桥区商品市场为基础,针对来台州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生产资料批发采购或零星购物的商务客人。这部分商务客人以散客为主,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企业采购人员、外地游客、本地市民,自由度较大。台州可以整合现有的商品市场,完善功能结构,合理布局商品市场,建立功能齐全的名品采购中心、国际(或中国)商贸城,做大做强批发贸易市场,加快路桥区生产资料市场群、生活资料市场群、华东塑料城、玉环阀门城建设,更为重要地是要完善商贸服务业、物流业配套建设。

2. 台州民营经济探秘游

主要以“台州模式”和“台州现象”为产品开发设计的内涵,以台州工业旅游发展为基础。目前,工业旅游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业界通常的理解是指以工业发展成就、工业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企业文化等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的体验活动,是一种工业与旅游相交叉的新兴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来,我国著名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台州可以设计推出了以“游台州、走企业、看经济”的“台州民营经济探秘游”,主要是向游客展示关于台州经济发展状况、台州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安排游客到中国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中国飞跃、中国宝石、台绣、钱江摩托等具代表性的企业,参观厂房、车间、流水线,考察探访民营企业的成功奥秘,购买企业的特色产品。这部分商务客人以团队商务考察为主,考察对象、当地经济发展、旅游安排是产品的主要内容,台州经济吸引力的有效设计是关键。

3. 会展旅游

参加会议或展览的游客,一般以团队为主,也包括各个参展商成员,会议主题、会议目的地吸引力、展览中心、展览主题应是旅游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这部分客人要设计以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会议展览、观光休闲旅游在内的旅游产品,客人评价或满意的重心是会议展览的服务与设施、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根据台州会展业的发展势头,台州旅游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会展与旅游业实现有效的结合。

4. 奖励旅游

一般奖励旅游包含了会议、旅游、颁奖典礼、主题晚宴或晚会等部分,企业的首脑人物会出面作陪,和受奖者共商公司发展大计,这对于参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殊荣。其活动安排也由有关旅游企业特别安排,产品要为企业量身定做,还应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产品不是一般游客可以随意选购而得。台州可以借助丰富独特的山水(海)宗教文化开发奖励旅游产品,提升台州城市形象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桂林旅游发展专题研究(2005-2006)[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39.

[2] 宋子千,宋志伟.关于旅行社面向商务旅游转型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5):75-79.

[3] .商务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徐家汇为例[J].旅游科学,2008,22(1):29-33.

[4] 徐文潇.温州旅游的商道[N].中国旅游报,2010.

第4篇:红色旅游市场规模范文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公益事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奉献爱心和休闲放松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1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___文化小镇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__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__年12月01日,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咨询;

旅游管理;

文化学术交流;

会务及展览服务;

酒店管理;

餐饮、住宿、娱乐等。公司地址: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八家畈黄湾村信应公路东侧。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坚持“诚信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本着“品质为本,精益求精”的经营销售理念,力求给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业界新老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三、建设地点: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一期规划占地面积3700亩。

四、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___文化产业园区,占地1700亩,包括:1、根亲文化园占地400亩,主要建筑物有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坛、姓氏纪念馆等,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

2、民俗名人文化园占地100亩,主要建筑物有名人塑像、名人纪念馆(二层)、茶社等,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3、万国植物博览园占地500亩,栽植各类植物50000株;

4、骑猎园占地300亩;

5、水上乐园占地400亩,主要是安置水上乐园设施。

第二大板块:休闲商业区,占地1200亩,包括:1、餐饮文化园占地200亩,主要建筑以仿古式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等,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2、漫步风情街占地90亩,主要建筑物以二至三层建筑为核心,建设步行街,以商店、古玩店、餐饮为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3、历史文化长廊占地100亩,主要建筑以壁画形式展现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4、休闲度假村、民宿酒店占地300亩,单体以二层建筑为主,设游泳池、商店、古玩店、餐饮店等,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

第三大板块:养生、养老公寓区、旅游度假酒店、民宿占地1310亩,主要包括:1、港湾社区占地400亩,建筑物以2+1层为主,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入住人员以建设区原有住户为主;

2、医疗康复中心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医技门诊楼(三层)、住院部(三层)、康复综合楼(三层)等,建筑面积68600平方米;

3、养老社区占地200亩,主要建筑物有老年公寓楼(三层)、综合楼(三层)、医疗保健中心(三层)、娱乐中心(三层)、餐厅等,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旅游度假公寓510亩。

五、建设年限:5年,其中建设期3年,完善期2年。

六、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一期计划投资200018.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466.0万元,其他费用6756.0万元,预备费93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496.0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七、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对于提高___文化小镇整体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该区域环境优美,是人们旅游、休闲居住的绝佳场所,该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___市浉河区景区品位和改善游乐条件,为___文化小镇景区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好,项目所需的各项建设条件均己具备,本工程可以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投资建设目标,应积极开展实施。

经以上分析论证,该项目选址得当,规模合理,规划科学,建设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议

1)与本工程相关的工程设施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以保证本工程建设后的正常运行。

2)建议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经济合理。

3)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规范管理,加快进度,力争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社会满意的工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项目的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1、___项目坐落于___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浉河区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___风景名胜区鸡公山、南湾湖都在浉河区,浉河区也定位为生态旅游功能区。

2、十三里桥乡是浉河区重点旅游乡镇,市、区、乡三级政府旨在十三里桥乡打造幸福健康小镇,落实城乡一体化大概念,把城市建在山水间,作为___旅游名片。

3、十三里桥乡支柱产业有1)花卉苗木基地;

2)生态旅游景点;

3)高效观光农业:万亩草莓种植和5000亩黄金甲鱼养殖为重点项目;

4)特小镇生态旅游。

(二)项目建设背景

1、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打造特色休闲小镇,首先是要文化找“魂”,找到特色小镇的特色,要文化特色、主题特色。找到文化之“魂”后将其梳理转化为体验产品,转化成可互动的模式,结合进行游憩方式的独特设计与特色小镇效益优化,并运用互联网+思维,达到特色小镇设计提升的最优化。应遵循六大理念:景观主题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生态化、景观情境化、景观本土化与景观动感化。

2、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

(1)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要讲求旅游业本身的效益,而且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功能,使更多的地区、更广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如围绕景区旅游的客观需要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以茶园、药材园等为主的观赏性农业。而且,由于资金、人才不足等原因,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一般起步水平较低,农民自发办的.家庭旅游、餐馆、购物摊点,难于上档次、形不成规模,适应不了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

旅游扶贫要有所突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农民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集团公司或选择有经济规模的企业来经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

(2)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面积很大,且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即旅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在以往的扶贫活动中,因多局限于救济性扶贫的形式,扶贫效果很差。后来也曾尝试过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但短时间内难以见效。另外,还采取过工程项

项目扶贫,对口扶贫(针对贫困户)等形式,尽管都收到一些成效,但脱贫不彻底,甚至脱贫后又返贫。而旅游扶贫具有目标明确、项目清晰、脱贫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可以说是对扶贫措施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

(3)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今后仍将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开发实际上是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形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这与我国大力发展旅游、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要求是相符的。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必然,尤其是那些地区经济严重封闭,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地区更是如此。那种靠粗放式经营对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利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越来越行不通。因此,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本质上符合我国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3、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让“美丽乡村”建设附加上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把文化融合进来,把城市周边游融合进来,把生态农业融合进来,让农民、新村民、游客共建共享与共荣,把真正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核心优势挖掘、展示出来,推广宣传出去,形成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循环。

目前,乡村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4、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作为旅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以下优势:1、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产生补短板、调结构效应。当前,我国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有限,推动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形态上不搞“大而广”,坚持“一镇一风格”,从而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推动经济新旧动力切换,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促进投资与消费并举,也可以起到补短板、调结构,助推经济去杠杆的独特效应。2、发挥要素集聚和扩散作用,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一是创新,二是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是两者的混合动力。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对投资、建设过程中相关责任边界进行明确划分,基于当前PPP模式的推广与成熟,社会资本可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管理经验,通过集约、节约、绿色的发展模式,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扭转各类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中心区集中的局面,从而提高小镇的凝集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区域经济发展。3、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增速减速明显,社会资本通过投资特色小镇,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其他衍生利益。例如参与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获得较为合理的经营性收入。

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的具体路径:1、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特色小镇不同于以往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乡镇建设,也不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等功能的简单叠加。在保留区域自然禀赋、特定人文底蕴等作为项目的标的基础上,联合规划设计、通过对不同专业机构的导入,以缔约形式破除原有模式的各种利益壁垒,形成“产、城、人、文”一体化的运营平台。2、构建灵活的体制机制,培育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产业谋划与定位上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打造一种“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小而强”,或是旅游业,或是养老产业,或是手工艺产业等产业生态圈,实现城镇化与服务“三农”的产业化融合。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对___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

___旅游在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旅游品牌来支撑旅游产品线的完善与发展。___文化小镇的定位,在于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泡浴、度假、养生、寻根、商往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于___市旅游结构和旅游品质的完善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拉动___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重要新生力

___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同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一方面,___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很多景点开发处于粗放状态,旅游景点面临老化,新景点开发不够,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对高端市场过分依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缺乏,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与___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又对___旅游形成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___必须发扬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另辟蹊径,突破负面的遮蔽影响。

优美的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___文化小镇完全可以建设一个集客属交流、朝拜、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以亮丽的景观,高档次的服务,淳朴的乡情来吸引众多的游客。可以弥补___大型旅游胜地的的欠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

3、是弘扬客家文化的一面亮丽旗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播衍于世界各地,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为有助于乡谊的沟通、乡亲的互助,特别是客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从20世纪起,不少客属有识之士就积极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于这种要求和目的的载体,所以,世界各地都成立了各种血缘、地缘、族缘和业缘的客属社团和组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于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世纪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届,21世纪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在亚、美、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8届,规模逐渐扩大,由单纯的恳亲联谊,发展为融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载体。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弘扬客家精神,增进海内外客家人的团结,促进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目前,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联络客属乡谊的知名盛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4、项目区自然环境及发展的必然结果

___被誉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___独特的人文环境。___是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头衔。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___市全境,规划区域总面积达10.86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___作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和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区。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分别代表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支持国家级___茶叶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

___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然而,对比研究发现,在___,除了毛尖、华英鸭等产品以外,在地方品类辨识度、旅游项目开发等地标性名片建设,尚无全国乃至全球都能有着广泛认知度和辨识度的带有___特质的符号级别作品。___,需要一个经典的作品!成为带有___特质的符号,在全国以及全球成为品类需求的首选目的地。___文化小镇项目,对于提升___旅游形象、完善旅游结构、优化旅游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四、旅游业3(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范畴;

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的要求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1号文)提出:“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3、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生活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项目建设符合《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业提速发展,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景区,塑造国际国内旅游形象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完善旅游公路、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县(市、区)发展全域旅游。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大力拓展农业的生态美化、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施农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村镇。”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2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

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项目建议人:

某某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3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项目建设意义

四、主要财务指标说明

第二章 旅游行业市场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地经济发展

3、政策环境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1、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2、旅游消费群体分析

3、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一、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发展历程

3、公司股东介绍

4、公司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

二、企业经营理念(宗旨、文化)

三、组织架构

三、主要管理人员介绍

第四章 项目规划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总体规模

二、项目功能规划

三、项目建设规模(估算旅游项目可接待人员能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地理位置

三、交通条件

四、基础设施

五、人文环境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与总图布置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建设经济指标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分年投资计划表

四、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建设建议

二、项目结合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因每个项目投资企业实施细节不同,投资地的具体产业政策及环境有所差异,本内容本着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报告目录框架仅供参考,一诺美太投资咨询不承担您当前所阅览的此目录产生的任何有关责任;若有疑问敬请咨询中国项目咨询网在线客服人员。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4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__镇__自然风景区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项目区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是华北保存最完好的生态区域,素有华北“小西-藏”之称,是避暑休闲和旅游的最佳地方。项目毗邻北京,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外,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通讯便利,交通方便,开发的`市场和潜力巨大。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

__镇是中华三祖文化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修护及人文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每年到__寻根祭祖的游人络绎不绝,而与之相匹配的休闲生态游才刚刚起步。为此,__镇党委、政府将旅游产业化做为今后几年的优先发展方向,尤其将__九龙洼避暑休闲开发做为三祖文化旅游产业的延伸,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国际看,在全球逐步变暖的趋势和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经属于越来越紧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目前,香港佳顿集团有限公司就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发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与镇政府签署了有关协议。

从国内看,随着全国气温的不断上升,许多城市已成“火炉”,甚至包括一些北方城市。而__自然风景区却以凉爽宜人的气候,打出“清凉气候牌”吸引着国内“火炉”城市的人们纷纷涌入。针对这一现象,__镇可以打造依托森林草甸资源、气候资源,在项目区修建避暑山庄、酒店、乡村旅舍等高中档的住宿场所和狩猎尝跑马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拟修建避暑山庄一处。

内设四星级酒店二处、当地特色的农家小院十处、旅游产品专营店一处、综合管理办公楼一座;

2、新建狩猎尝跑马尝过山索道各一处;

3、附属设施:道路、台阶、护栏等。

五、项目建设期限

从2010年起至2013年止,共计4年。

2010年,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为主体施工建设阶段;2012年主体完善和配套建设阶段;2013年试点运营和投入使用阶段。

六、项目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

预计总投资2亿元,其中主体工程1.6亿元,附属设施0.3亿元,其它0.1亿元。

项目建设资金由承担单位统一筹措。其中拟贷款1.5亿元,自筹0.5亿元。

七、经济效益分析(略)

旅游发展大会建议书5一、概 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

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注册资金:50万元

4.项目负责人:某某

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

(二)、项目总投资

1500万元。近期500万元。

(三)、资金筹措:

公司筹资3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项目合作700万元。

(四)、建设期限

三至六年

(五)、编制单位

某某规划设计院

二、某村基本情况

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

距市中心约3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人口2226人,8个生产组,13个自然村,438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3400多元,在全乡处于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70%左右,其中板栗占50%,杏占20%。养蚕户70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97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30多位,90多岁的老人6位,是有名的长寿村。

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

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

某村地处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

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

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二)、可行性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

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1-2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

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

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30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

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50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

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5、管理体制较先进

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

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

(一)战略定位

近 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

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

(二)战略品牌

乡间小路、世外桃源

(三)旅游形象定位

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

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

(四)目标市场定位

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

五、规划项目布局

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 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一)、“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

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

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

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

(二)、“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 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

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

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

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

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

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

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

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

六、环境保护

(一)现状分析

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 (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

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

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投资估算

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7-1:

表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

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151.2、488.3、1385.1万元。估计6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 (二)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 3、保护古树名木。 (三)社会效益

1、扩大就业面。

约计到2010年可安置160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350人,到2020年,安置约750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扶贫。

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

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九、结论和建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