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

第1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一)继续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点医院要认真检查、筛选,正确诊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手术,并及时准确将实施复明手术的患者信息录入“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妥善保存患者病案资料和相关证明,确保2013年任务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使百姓受益。

(二)积极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13个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5个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各单位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内容,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考核办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2013年要在原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分级管理,建立医院、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医疗质量三级责任管理制度。医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完善质量安全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和预防、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各级管理组织责任明确,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科室到个人。各级管理组织要按照规定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及时督促整改,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二)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每一个岗位的医务人员都能掌握核心制度的各项程序和内涵要求,积极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科室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定期不定期、分层分级组织对医疗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关注急诊、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查对、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等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查找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加以整改,确保核心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市医院手术管理规定(试行)》,实行手术分级管理,要明确医院手术范围:二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二级专科医院可承担相应科系的乙丙丁级手术,一级综合医院可承担丙丁级手术;要明确医师手术范围:二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可承担乙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丙丁级手术,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士不能独立进行手术;一级医院高级职称可承担丙丁级手术,主治医师可承担丁级手术,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手术。要努力实现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确认制度与工作流程等,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坚决杜绝因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的现象发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室建设与管理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积极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确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专业4个病种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各种方案》,借鉴先进地区医院经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第一人民医院要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分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整改提高。在降低单病种诊疗费用的同时,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五)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省即将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医务人员要做到全面掌握并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切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各医院要建立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管理,设立专门的病案室或病案柜,实行专(兼)职人员管理,各种登记、记录要齐全。要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组织,开展病案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做到检查有记录、制度有落实、问题有整改。市卫生局将不定期开展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等专项督导评价活动,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

(六)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严格落实,积极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种医疗事故、纠纷隐患。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做好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临床用药安全信息报告、收集和分析工作,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肃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失)等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并予以通报。各医院要认真汲取各种途径报道的医疗事故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切实增强医务人员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七)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各医院要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要求,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医院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通过强化落实核心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有效措施,采用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和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项检查“回头看”等督导活动,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检查,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确保“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取得实效。

三、改进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市二级医院推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通过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复诊预约和社区预约等多种方式,实现群众就医24小时预约,全市二级医院的预约诊疗方式不得少于2种,预约诊疗患者比例不低于10%。

(二)推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各医院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探索制定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医患感情,赢得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要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和流程,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各医院要简化、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服务措施;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确保病人得到方便、快捷、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门诊、住院次均费用。

四、落实制度,推进药事管理工作

(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完善处方点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完善处方点评制度,重点规范以手术预防用药管理为代表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药品安全。

(二)落实《品和管理条例》。加强品、第一类、放射性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品和第一类购用增补审批制度,进一步落实品、第一类专用病历的建立与管理及专用病历数据月报告等规定。

五、强化惠民措施,不断降低医药费用

(一)继续实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已有的30个单病种诊疗费用控制的基础上,今年新增5个病种实行质量费用控制;

(二)加强临床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高质控水平,扩大辅助检查结果“一单通”的项目范围,认真落实检验结果互认;

(三)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的医院要加强康复科建设,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规范地康复治疗室,组织康复质量骨干积极参加省、市医疗结果康复质量加速规范化培训,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四)继续做好济困医疗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控制惠民医疗活动的通知》,落实惠民措施,创新惠民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服务活动,减轻特困群体医疗负担;

(五)扎实开展卫生下乡和卫生强基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医疗结果对口支援管理办法》将卫生强基工程与卫生下乡等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卫生支农工作内涵,采取对口支援、组派医疗队、举办培训班和接收人员进修相结合的形式,全市加强受援医院地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负担。

六、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强化行业监管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贯彻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各项规定,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和服务行为监管。

(一)加强医疗服务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卫医发〔2008〕35号),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变更等程序,严格准入,加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管理和校验的现场审核,探索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坚决杜绝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切实把好人员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把好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报考关和医师执业注册关,严格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审批管理,杜绝挂靠执业资格报考和医师执业注册现象发生。

七、加大力度,巩固无偿献血成果

(一)继续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二)严格临床用血管理。大力推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计划用血,强化输血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和人员培训考核,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严格用血指征管理和输血风险控制,促进医院科学、合理、节约和有计划用血,确保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八、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认真总结2009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经验,着力解决前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儿科、重症医学科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对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演练制度,做好应对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提高重大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落实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病例筛查、病人隔离、危重病人会诊和转诊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到对重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九、加强中医工作,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按省卫生厅要求在全卫生系统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发现问题、研究措施、加强整改,促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建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促进中医药特色进农村、进社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必备诊疗器具,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的推广应用工作,提高中医药应用率。

十、常抓不懈,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第2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操作;质控;对策;手术分级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60-05

2012年全国实施统一病案首页和书写规范,明确要求规范填术操作相关信息,手术操作信息是评价医师和医疗机构手术质量指标体系的核心数据,也是DGRs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核心数据。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是病案灵魂,《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国卫办医发([2016]24号)中第二章8~22条规范中诊断方面高达13条,手术方面只有1条,由此可见首页质量规范对疾病诊断较手术信息重视,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是着重于主要诊断的填写,而对手术操作填写通常重视不足,导致填写质量较差。回顾性调取某院2016年前3季度住院病案首页手术操作信息进行质控,对缺陷的问}统计分析,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医师质量意识,完善相关制度,研发首页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引入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填写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从医院电子病历管理软件中调取某院2016年前3季度24 740份住院病案首页手术相关信息,其中手术科室18009份,非手术科室8392份。

1.2研究方法

根据《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卫医政发[2011]84号)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对手术操作栏中手术日期、手术操作名称、是否择期手术、手术分级、手术切合/愈合、麻醉方式、手术人员和麻醉师姓名填写逐项质控,把质控的情况详细登记并录入《广东省病案统计软件》中对应首页扩展数据项,对质控缺陷情况在SQL2005中进行归类、统计并绘制成图表和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质控总情况

2016年前3季度共质控了有手术操作病案首页24 740份,2619份填写存在缺陷,缺陷率为10.59%,缺陷条数共3435,缺陷强度为1.31条/份。其中手术科室缺陷率为9.85%,缺陷强度为1.30条/份,非手术科室缺陷率为10.08%,缺陷强度为1.34条/份,总的来说手术科室填写质量较非手术科室好。见表1。

2.2质控问题情况

质控24 740份首页手术和操作相关信息,缺陷条数为3435,缺陷问题排位依次为:第一位是手术切口/愈合填写有误,缺陷条数为1411条,占41.08%,第二位是手术级别填写有误,缺陷条数为1013条,占29.49%,第三位是择期手术填写有误,缺陷条数为463,占13.48%,第四位是漏填手术操作,缺陷条数为330,占9.61%,第五位是主要手术选择有误,缺陷条数为128,占3.73%,第六位是手术名称填写不规范,缺陷条数为55,占1.60%,第七位麻醉方式填写有误和第八位相关手术麻醉人员或手术日期填写有误缺陷很少。手术科室与手术科室缺陷问题排位相同。见表2。

3讨论

3.1主要缺陷分析

3.1.1手术切口及切口愈合等级界定 手术切口分类填写常见问题一是漏填0类切口或把0类切口计到I、Ⅱ、Ⅲ类切口,如“胸腔穿刺引流术”漏填手术切口,“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切口计为Ⅱ类,“宫腔镜下子宫粘膜肌瘤切除术”计为Ⅱ类切口。“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如经鼻、口、尿道等的TURP、经皮腔镜手术、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卫生部2010年下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4]手术切口分类为Ⅰ、Ⅱ、Ⅲ、Ⅳ与新首页中切口分类为0、Ⅰ、Ⅱ、Ⅲ不太相同,一些医师对0类切口理解不透彻,特别是老医生总习惯旧标准,这些是经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应计为0类切口。二是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污染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乳腺肿物切除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开腹浆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计为Ⅱ类污染切口。这些手术能做好术前准备,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三是把Ⅱ类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如“急性阑尾炎切除术”“开腹部全宫切除术”“经腹部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四是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Ⅲ类。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红肿热,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二是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某患者行手指残端修正术,术后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三是把其他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常见于术后短期内强行出院者或手术后短期出院者和填写特殊的操作和检查,如包皮环切术后、双侧输卵管结扎术1d出院、经皮穿刺活检术等。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切口未达到时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愈合情况沿未明确的状态。在填写特殊的操作和检查(经皮活检、穿刺、造影和各种内窥镜操作)时此英应填写“0/其他”,由此可见这类手术愈合应计为其他愈合。

3.1.2手术级别界定 手术级别正确也否不仅影响DGRS评价管理而且关系到手术分级管理,这是首页核心数据,手术分级主观性强,部分临床医生过于随意,不重视。手术级别缺陷主要一是手术级别普遍低填,手术级别低填最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术、外科病人介入医师做的介入手术、各类镜下的手术。如子宫内膜癌的病人行“子宫全切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恶性肿瘤根治术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手术级别应为计为四级。又如普外科肝癌大出血病人在介入室介入医师行“肝动脉栓塞术+化疗术+肝动脉造影术”,普外科医师填术级别为三,应计为四级。二是相同科室相同手术名称不同级别,如“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二级手术有例,三级手术有例,这明显不对。

3.1.3手术填写错误 择期手术常见错误是把急人院手术填写为择期手术。非手术填漏操作比手术科室较为常见,占78.52%,如胸腔穿刺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器官活检术、气管切开术、胃肠镜、牵引术、骨折外固定(石膏,夹板)等等,其次是漏填在介入室做的介入手术,占了10.17%,如冠状动脉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术、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ABP)术、三腔二管植入术等。2012年新规范手术定义指手术及非手术操作名称(包括诊断及治疗性操作,如介入操作),即为广义的手术定义,现时广义的手术分类可定义为:对患者直接施行的诊断性及治疗性操作,包括传统意义的外科手术、内科非手术性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实验室检查及少量对标本诊断操作名称的分类。医生在填写首页手术操作信息时潜意识仅填写传统外科手术,而往往对内科诊断和治疗性操作忽略,使资料收集不完整,所以医生要认识手术操作名称的定义,按要求及时填写,杜绝遗漏现象。

3.1.4主要手术操作选择不当 主要手术操作选择不当主要问题为个别医生对患者多次手术和操作,出现按手术日期先后填写或者转科患者按本科的手术先填写,他科手术在后填写的现象,如患者因卵巢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恶性,进行二次手术行根治术,医生按手术发生时间先后填写,又如冠心病人住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患者因脑血瘤在神经外科行“脑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稳定后出现心绞痛转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医生把本科“冠状动脉造影术”先填写了,他科的手术填写在后,这明显是不对,违反了规范补充中“多个手术时,主要手术选择原则”,主要手术操作是指本次医疗过程中,医疗资源消耗最多的手术或操作,其风险、难度一般也高于本次医疗事件中的其他手术或操作,通常与主要诊断相关。

3.1.5手术操作名称不规范 在ICD-9-CM-3中,构成手术操作名称的主要成分为:(范围)部位+术式+入路+疾病性质,特殊器械的使用和手术目的也是非常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手术操作诊断的基本原则上是要求详细、准确、完整。外科医师只关注手术质量总认为填写首页是件小事,对首页书写不太重视,出现违反基本原则,常见的有:一是手术操作名称缺解剖部位或欠详,手外科及骨外科较为常见,“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术”这些手术操作名称缺少解部位,“手指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术”“咽部肿物切除术”等解剖部位是欠详的;二是有些手g名称过于简单较为笼统,如“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常填写为“右乳癌根治术”“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等,而恶性肿瘤细胞侵犯周边或邻近组织切除术及淋巴的清扫术则不写;三是为了简便常使用缩写,如Kugel(双侧)、LC、TEP(右侧)PPH+混合痔切除术、FESS、LA、IPOMTURP术、PCI术等,书写规范中早规定手术名称不能采用缩写;四是有些填术范围有时候手术操作往往合并多个术式,临床医师习惯按照手术操作的步骤顺序书写,如“腹腔镜探查术+阑尾切除术”“创面清创+植皮术”等,均会导致主次颠倒。

3.2质量改进对策

3.2.1全院医师培训,培训内容全面,提高临床医师质量意识医师的质量意识与病案的质量密切相关,培训学习是提高医师医师质量意识是有效途径,手术操作栏相关信息是医师填写的,必须全院培训包括新进的医务人员包括新调入的、实习、进修必须进行培训并要求考核及格,培训内容不仅是首页填写重要性和规范,各项数据定义、范围,而且包括相关文件、标准以及生动的案例分析、典型缺陷案例,定期与不定期对本院医师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医师对首页填写意义的认识和责任心,从而提高质量意识。

3.2.2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四级质控制度和质控信息反馈制度 完善四级质控制度,做到分级管理,层层把关,努力把填写的质理问题由事后转为过程控制。一级质控为科内质控由临床质控医师对每份出院病历首页数据进行质控;二级质控医疗行政部位,由医务科组成,定期或不定期抽检;三级为病案科质控人员对终末病历首页进行质控,统计人员把关;四级为病案管理委员组织人员对病案首页专题检查,对问题严重或老出问题的医师,采取措施,发挥病案管理委员作用。质控的结果要与反馈相结合,完善结果反馈制度,要求传达到每个主任,由每个主任传达医生,对质控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定期评价工作,促进持续改进。

3.2.3建立本院的手术分级目录并与ICD-9-CM-3手术编码对应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卫生部于09年3月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准人和管理制度,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参考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2013版各专业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中分级目录和2016广东省病杂统计管理系统中的省标手术字典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本院各临床科室手术分级目录,让手术分级目录中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手术编码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3.2.4研发首页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病案质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是新的趋势,研发首页数据质量监测评估系统非常重要,系统具备对临床医师填术栏时进行事中事后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监测以及《2016年前3季度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评估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统计分析。医院管理层通过这个系统对首页的填写进行质量监控并定期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分析,利用首页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质控方便、快捷、高效、全面的特点,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医师书准确性,质对于保障填写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第3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1.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直接掌握情况,抓好典型,协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深入科室,重点抓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保证以及服务质量,病人生活等工作。听取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意见,表扬好人好事,改进工作。莆田同乡社区医疗广告制作医院营销管理

3.院领导查房每周一次,带领有关干部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院领导要参加部分业务实践,如查房、重大手术、疑难病例的会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及其他有关业务活动。

二、会议制度

1、院办公会:由院长主持,副院长、机关各科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工作。

2、院周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主任(负责人)、护士长及各科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小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

3、科主任会:由正、副院长主持,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参加,汇报研究及交流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情况。

4、科周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病房、门诊负责医师和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和安排本周工作。

5、科务会:由科室正、副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每月一次,检查各项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的执行情况,总结和布置工作。

6、护士长例会: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或正、副总护士长主持,各科室、病区护士长参加。每周一次,总结上周护理工作,布置本周护理工作。

7、门诊例会:由医务科或门诊部正、副主任主持,所有在门诊工作的各科负责人参加,每月一次,研究解决医疗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急诊抢救、病人就诊以及门急诊管理等有关问题,协调各科工作。

8、晨会:由病房负责医师或护士长主持,全病房人员参加。每晨上班十五分钟内召开,进行交接班,听取值班人员汇报,解决医疗、护理以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当日工作。

9、工休座谈会:由病房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召开,工休代表参加。院每季一次,科室一般每月一次,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的意见,增强团结,改进工作。

三、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

1、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

2、凡有重大手术、重要脏器切除、截肢、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和自制药品首次临床应用时;

3、紧急手术而病员的单位领导和家属不在时;

4、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时;

5、收治涉及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有自杀迹象的病员时;

6、重大经济开支报批时;

7、增补、修改医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

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参加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

9、参加院外进修学习,接受来院进修人员等。

四、院总值班制度

1、院总值班由院级领导、机关干部和有关人员参加,负责处理非办公时间的医务、行政和临时事宜,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机密文件,承接未办事项。

2、负责检查夜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3、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五、卫生工作制度莆田同乡社区医疗广告制作医院营销管理

1把爱国卫生运动列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或小组,每年至少开会四次。

2、宣传“除四害、讲卫生”知识,教育群众养成卫生习惯,树立以卫生为光荣,不卫生为耻辱的社会风尚。医院应成为“除四害,讲卫生”的模范单位。

3、要认真搞好室内、环境和个人卫生,切实贯彻饮食卫生“五四”制,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4、坚持突击与经常相结合,建立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节假日大搞突击卫生运动。

5、认真抓好卫生检查、竞赛、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6、有计划地植草、种树,美化环境。

7、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按国家规定,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病案管理制度

1、医院必须建立病案室,负责全院病案(门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门诊和住院病员应有完整的病案。病员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病案应定期收回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是否完整,同时要填好分类卡片,依序整理,装订成册,并按号排列后上架存档。

3、本院医师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阅后按期归还。对借用的病案,应妥善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院外医疗单位一般不予外借,必要时,须持有介绍信,经医务科批准,可以摘录病史。

4、住院病案原则上应永久保存。

七、医疗登记、统计制度

1、医院必须建立和健全登记、统计制度。

2、各种医疗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

临床各科要填写好病案首页、出院卡片、出入院登记,并按时填报病员流动日报。

门诊各科应填写好病员流动情况和门诊登记。

医技科室应做好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登记。

3、医疗质量统计,一般包括出入院数、治愈率、病死率、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病员疾病分类、初诊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化脓感染率、手术并发症、以及医技科室工作数量、质量等。

4、医院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统计员要督促检查各科室医疗统计工作,按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经领导审阅后,报卫生行政部门。

八、医学图书管理制度

1、图书室开放时间,除每日办公时间外,每星期日及晚上亦要适当开放。

2、凡院内职工、进修、实习人员借书,必须遵守图书室一切规定,持借书证办理借阅手续。离院时,必须办理好还书手续。

3、每次借书不得超过规定借阅的数量和时间。规定在图书室阅览的图书、报刊或其他资料,不得拿出室外。

4、必须妥善保管图书,不得在书刊上批画、撕剪、涂写,不得损坏或丢失,否则应按规定赔偿。

5、图书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购买、登记、整理、收集、分类、编号、装订图书、杂志和报纸等。

6、建立图书目录索引卡片,方便查阅。7、图书室必须保持清洁、安静和应有的照度。有条件的医院图书室和阅览室应分别开设。

8、密切配合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主动提供有关资料,定期介绍新书刊内容。

九、进修工作制度

1、进修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统一计划安排。

2、医院要有专人负责进修工作,认真执行进修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掌握进修人员条件。各科要选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指导进修。带教者应根据进修人员具体情况拟定计划,定期检查,努力完成。

3、进修人员要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自行调换进修科目,不得中途退学,不得随意延长学习时间。进修时间不安排探亲假。

4、进修人员的处方权,由指导医师提出,经科主任批准,医务科备案。

5、医院领导要经常了解进修人员思想情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6、进修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有特殊贡献者应给予表扬。医疗作风恶劣或犯有严重错误者,由医院提出意见后,连材料和本人一起送回原单位处理。

7、进修期满,应做好考核和书面鉴定,办妥离院手续。

十、赔偿制度

1、因工作失职、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国家财产损失,根据情节轻重、本人一贯表现,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或酌情赔偿。

2、凡属使用太久以及在抢救病员时损坏之器材,经有关人员证明可免予赔偿,但要填写报损单。

3、遇有大批财物遗失或霉烂,药品失效、虫蛀时,除及时向领导汇报外,应检查原因,追究责任。

一、传达门卫制度

1、住院处和病房应随时将入、出院和转科病员的姓名送交传达室。传达室要建立管好住院病员一览表,按探视制度准予探视。

2、传达室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工作中既要坚持制度,又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文明礼貌。

3、凡出入医院住院部的人员按规定配带证件,出入院凭出、入院通知单,陪伴凭陪伴证,危重探视凭病危通知。门卫有权查验有关证件。

4、凡住院病员和陪伴人员携带物品进院、出院时?穴凭放行证?雪,必须经过检查后方可放行,否则传达室有权查问或扣留。

二、入、出院工作制度

1、病员住院由本院门诊医师根据病情决定,凭医师开具之住院证,门、急诊病历,公费医疗证,记帐单(自费者按规定预交住院费)到住院处办理手续,住院处再通知病区。危重病员可先住院后补办手续。

2、病员住院登记其联系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传染病员住院必须严格进行卫生处理。医务人员要主动、热情地接待住院病员,介绍住院规则及病房有关制度。

3、病员出院由主治医师或负责医师决定、并提前一天通知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病房护理人员应凭结帐单发给出院证,并清点收回病员住院期间所用医院的物品。

4、病员出院前,经治医师应告之出院后注意事项,并主动征求其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

5、病情不宜出院而病员或家属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报科主任批准,并由病员或其家属出具手续。应出院而不出院者,通知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三、住院处工作制度

1、出入院病员统一由住院处办理手续。根据病情,合理收住病员。病房无空床不予办住院手续。病房不得擅自收住病员。急诊室不得开具慢性病员住院证。

2、各病区可保持1~2张急诊床位。

3、住院处应每日与病区联系,了解病床使用及周转情况。

4、热情接待入院病员,核对入院证件。对当日可以入院的病员,应详细登记卡片及病历首页。对一时不能入院的病员要耐心解释,请其等床住院。

5、病员办理出院手续,一般于出院前一日由病区将住院医嘱页全部送至住院处进行核算,开具帐单。病员或家属来住院处结清后,将帐单交其拿回病区办理出院手续。

四、探视、陪伴制度

1、探视病员要按规定时间,每次探视要领取探视证(牌),每次两人。学龄前儿童不得带入病房。传染病员一般不得探视和陪伴。

2、探视危重病员,可持病危通知单,随时给予探视。

3、陪伴需严格控制,确需要陪伴者由医师决定,值班护士发给陪伴证。陪伴停止,将证收回。

4、探陪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不得擅自翻阅病历和其他医疗记录,不得私自将病员带出院外,不要谈论有碍病员健康和治疗的事宜,不要吃病员的食品和使用病员的用具,不在病员床上睡觉。要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不准吸烟。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5、凡探视、陪伴人员损坏、丢失医院物品,应负责陪偿。

五、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穴兼?雪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相结合,并纳入医院评审。

六、社会监督制度

1、医院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

2、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意见。

3、不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

4、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

5、医院须实施下列公开制度:

(1)上岗人员必须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科室、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

(2)公开张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3)公开主要检查、治疗、手术、住院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常用药品价格和自费药品品种;

(4)对出院病人出具其费用结算凭证;新晨

(5)公开专家门诊姓名、职称、专科、时间、挂号费标准等;

(6)公开重大检查和手术的时间安排。

七、医德教育和医德考核制度

1、医院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2、医院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3、医院要根据医德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医德考核标准及办法,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

4、医德考核以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科室考核与上级考核、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第4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子病历;环节质量分级控制;应用研究

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信息系统将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所获得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用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数字化信息的记录,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1]。为了保证信息资料质量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性,必须要进行分级、分层的质量控制,譬如:软件的开发时的逻辑关系、医师在患者查体和病历书写时的认真和真实性、质量控制人员环节质控的和终末质控尽职尽责[2,3]。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相同,质量的控制重点还是环节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终末质控只能查出问题不能修改,其实是对历史病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病历的预防。

1 电子病历软件必须具有专业的质量控制功能

电子病历软件开发时一定要使用标准的医学术语,创建、编辑、归档等操作的追溯能力:具有病历的安全措施、数据信息备份的机制、建有信息灾备系统、对系统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操作人员的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编码、模板和标准等数据要符合规范要求。电子病历系统还要为病历质量监控、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医疗保险费用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系统优势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护患者的隐私这个也是不可缺少的[4,5]。

1.1对于丙级病历 应将所有的丙级项目中的任意一项,在每次书写保存时,程序自动提示,强迫修改、完善后,方可保存成功。

1.2督促提示 主要是对完成时间的提示,督促医师按时完善内容,譬如:入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的时间提示、手术前和手术后记录时间的提示、危重讨论记录等。

1.3逻辑关系稽核功能 医师将完整的病历完成后,提交科室质控之前,利用逻辑关系稽核功能进行稽核。譬如:性别、年龄、与疾病诊断的稽核,入院、出院时间与一些检查、操作时间等的稽核,及时纠正减轻科室质控人员的负担[6]。

2 书写时的质量控制

首先医师接诊时要详细的了解患者,包括查体、问诊等,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将所有看到的、触摸到的和听到的及时如实详细的描述记载,完成保存时,要将所有的提示认真的书写、修改。正在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控制是重点:对于科室质控人员、质控科质控人员都有权利和义务的随时抽查了解科室正在运行病历的情况,随时提示、及时修改并完成以降低医师的劳动强度。

3 科室质控人员要做好环节质量控制工作

医师完成病历所有内容保存后,在提交科室质控人员前,只能浏览不可以打印。提交科室质控人员进行审核时要着重对内涵质量的检查。

3.1修改 对于不合格的病历将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做红色的标记,"退回"由医师继续反复的书写、修改成使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详细真实的记载,继续提交科室质控人员审核合格后,医师将合格的病历打印装订在24h内送出科室归档。

3.2安全 医师一旦打印完成后,科室不再显示,更不能修改和书写。

4 终末内涵质量监督控制工作

在实施之前,病案质量控制通常由病案室质控人员和病案委员会使用一套住院病案质量评估标准表,对全院各科室的病案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终末质控[7,8]。该检查方式单一,不能对全部病历进行有效检查,存在漏检,当然检查结果也就不能完整客观反映病历质量情况;其次,只能进行终末质控,对在院期间的环节控制无法进行,比如人院记录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及时性等无法实时质控;再次,由于单独进行终末质控,病历返回病区进行修改,因患者出院,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鉴于传统的病历质控的缺陷,以及医院每年出院患者近几万人次的现实,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环节质量分级控制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不相同,质控科的工作重点也可以放在环节质量监督,专家可以随时随地抽查正在运行的病历,对重点科室、重点疾病、重点医师重点抽查,随时反馈意见,及时完善,每月汇总对比电子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趋势,利用专项通报公布信息,必要时可以奖优罚劣,一定能提高电子病历的质量[9]。

5 小结

为了使病案能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为医疗纠纷、保险提供有力证据,病历质量越发重要。因此,必须完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提高领导对病历质量的重视,加强临床医生的教育培训,完善奖惩和考核制度;采取缓解治疗分级控制,制定落实环节病历的三级质控,即科室自查的一级质控、医院病历质控小组的二级质控和病案委员会运用网络监控的三级质控。通过住院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办公护士,把好科室自查关;对环节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限期整改;病案委员会根据标准化环节病历评分量表,将检查病历进行分级、评分。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管床医师,问题严重者通过医院考核月报及内网公示进行通报。质量控制重点从终末质控转化到具体的诊疗环节质控中,既保证了诊疗活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实现了诊疗活动全程质控,提高了全程质控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总之,通过病历质量控制系统,采用环节质量分级控制,及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病历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控制雷同率,提高病案质量,保证了病案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兴芳,艾庆丽.电子病历环节质量分级控制新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2014,(4):257-257.

[2]马锡坤,于京杰,杨霜英,等.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和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59-60,38.

[3]李杨,金昌晓,夏志伟,等.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30-32.

[4]周琦瑛,张红梅,游丽霞,等.微信群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15):17-19.

[5]刘云,谈剑平,冯源,等.电子病历环节质控点的设置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54-55.

[6]李顺飞,唐晓东,刘书楠,等.新版电子病历的病历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重庆医学,2014,(19):2452-2454.

[7]徐建玲,龚智峰,卢一郡,等.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4,(10):1503-1505.

第5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第6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 高值耗材 二级库 零库存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高值耗材是相对低值耗材而言的,作为医院医疗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具体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质量要求严格、价值较高的消耗性医用材料。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型号复杂多样,目前医院常用的高值耗材大致可分为: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外周血管介入类、消化材料类、麻醉材料类及其它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值耗材品种不断增加,在各种类型的手术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高值耗材的特点决定了加强其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应切实重视高值耗材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效益,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1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意义及常见问题分析

高值耗材作为价格不菲的医用材料,大部分直接介入人体,如果管理不善,不仅给医院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及相关各界一直高度重视这类耗材的使用管理。通过加强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一是保障高值耗材的及时供应,避免不必要的物料损失,为临床科室提供迅速、准确的专业需求,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治疗。二是通过强化采购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高值耗材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影响医院声誉。三是通过科学管理,增强高值耗材性价比,合理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病人负担,增加医院经济效益。总之,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系统工程,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难点。从当前总的情况看,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1)采购流程松散,计划管理不足。高值耗材品种复杂且蕴含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因此目前很多医院实行临床科室自行采购,然后凭发票至设备处完成手续,采购管理比较松散,缺乏统一流程,不仅造成高值耗材质量和价格问题难以保证,也容易因为采购的无计划性、盲目采购造成高值耗材大量浪费。(2)管理部门责任弱化。在高值耗材流转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仅充当货款报销的角色,高值耗材实际由科室直接使用和保管。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及时、真实了解和掌握耗材具体使用情况,实质上其监控、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缺失,造成材料闲置、破损、丢失、挪用,甚至使用过期材料,引发医疗事故。(3)高值耗材信息追溯困难。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分散化与非专业化,造成信息数据质量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事情不时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到病案室翻阅病例,从海量的纸质记录中手工查找,效率既低,准确性亦难保证。(4)高值耗材收费环节不规范。不少医院收费依靠操作人员的自觉性计价,存在相当的随意性,由于对材料的名称和价格了解不够,多收、少收和误收现象经常发生。

2加强医院高值耗材科学管理的途径

2.1规范高值耗材采购程序,实行公开集中招标采购

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不仅可以获得比较低廉的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也杜绝了科室自行采购的弊端。招标前,要注意审核供应商资质,保证产品质量。为确保招标采购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在医院财务、监察等部门的全程监督下,组织对高值耗材的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最终价格,经审批后列入医院《供应商名录》中,日后医院采购使用高值耗材以此为据。同时医院要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严格规范、约束其供货行为。

2.2建立二级库管理模式

在二级库管理模式下,高值耗材库房分为一级库和二级库两部分。一级库负责全院高值耗材的入库、销毁、退货、基础数据维护,以及处理二级库和科室请领、发放等工作。二级库则是以临床科室为基准的独立单元,负责高值耗材的入库以及在该库房内的管理,并完成相应临床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对患者的高值耗材请领、发放和同步计费的工作。要加强二级库数据库管理,完善二级库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库管人员对二级库房的高值耗材进行妥善管理。

2.3建立分销库,实现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

医院高值耗材单价高、用量大,占医院成本比重高,为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高值耗材出现损失、变质等问题,在高值耗材管理中引入“零库存”概念极有意义。而现代通讯、物流配送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医院实行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奠定了基础。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医院可采用建立分销库的模式,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做到按需采购,先使用后结算,既保证了临床的需要,又实现了财务意义上的零库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材料管理的难度。

2.4搭建高值医用耗材信息化操作平台

采用条码技术,打造高值耗材验收、记账、审核、出入库的全程电子化操作平台,使高值耗材与病人信息做到一一对应,满足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与医疗管理的需要,有效地实现了高值耗材的可追溯管理。

2.5科学计价高值耗材

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可以依靠条形码精细化管理来完成。医院高值耗材条形码精细化管理,计价简化而准确,扫描条形码即可准确计价,有利于避免漏费或误收等问题,提高了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芳,戴盈盈.高值医用耗材管理重要性的探讨[J].当代医学,2008(6).

第7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从源头防控医疗隐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现将**年医务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重要任务,**年医务科始终以《二级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和“三好一满意”为标准,根据年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与考核标准不断深入,体现以下方面:

1、各项工作指标完成状况(截止年11月30日)

(1)开放床位数:215张 ;

(2)病床使用率:59.37% ;

(3)全年门诊总人次:31045人次 ;

(4)住院人数:4480人;

(5)平均住院日:9.8天 ;

(6)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42637天;

(7)病历甲级率:88.96%;

(8)处方合格率 :91.2 %;

(9)门诊/入院诊断符合率:  90.83  %;

(10)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93.1 %;

(11)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

(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3.52  %;

(1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 %;

(1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 ;

(15)病理诊断准确率:100 % ;

(16)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7.8天。

(17)CT检查阳性率:95.6 %

2、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医务科继续加大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全院业务院长大查房及参与科室交班工作时,医务科进一步深入到科室,参与科室交班、三级查房,对科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使我们在加强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面对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重点督察方面,首先要求科室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医务科备案后及时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历后,具体安排全院或科室内会诊,组织会诊人员和时间并参与会诊全程确保会诊质量,这样就为科室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患者的治疗和会诊资料收集上,有效提高了科室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和病死率。

3、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医务科仍每周不定期到科室抽查环节病历,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在环节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医务科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大中型手术的术前讨论、为重症患者讨论的书写质量,依法执业,医嘱执行记录等。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逐步建立院、科、自三级质控。在现场督察反馈的基础上追踪更正情况,对反馈后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截至11月30日医务科共督察环节病历866份、终末病历725份,发现甲级病历650本,占88.96%。

4、立足自身,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科室的自身素质,才能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2016年县卫生局年终检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医务科不断自我完善、更新,重点包括: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科室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指导下快速做出解决方案;统筹安排组织科室院内会诊,联系院外会诊或转诊医院,规范会诊、转诊流程使工作规范化。

二、医疗安全管理

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和理解病人,在此思想基础上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将核心制度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从源头和细节上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重患者实行跟踪式管理,即接到科室上报信息后,从过去单一的备案工作扩大到亲自到科室了解患者情况、医疗信息,安排、组织和参加会诊,并在终末病例中再次检查会诊和讨论的书写质量。杜绝因病历书写失误而产生的隐患。同时在总结出现过的医疗争议中,我们依旧加强对病情告知的督察力度,严格要求临床人员在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对填写不完整和空白告知书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处罚。

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医务科协助院领导制定适合医院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为医院储备人才。

1、今年我院共派出3名业务骨干,分别到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和江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管理。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研讨会共37余人次,培训人员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提高我院的医疗结束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2、医务科共组织包括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手足口病、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院感防控知识,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等10余次业务学习,培训人员达1100余人次;组织全院理论知识考核、体格检查操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共16次,考核400余人次,合格率82.5%。

四、配合医院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甲型h1n7流感等传染病的救治和防控工作;

五、**年全年患者医疗投诉4起,无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六、贯彻落实国卫医发【2016】75号《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湘证发【2016】12号《湖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文件精神,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与永州市中心医院和江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联盟,在业务上进行协助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等;

2、根据江政办函【**】33号《江华瑶族自治县家庭医生签约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对涔天河镇和桥市乡城乡居民的签约任务及对口支援涔天河镇中心卫生院和桥市乡卫生院工作。

七、积极开展下乡义诊活动,本年度先后12次派出医疗专家144人次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免费发放药品21000多元,宣传单1800多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八、普及红十字救护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湘江乡九年制学校,县职业中专,海螺水泥厂、展承文具厂培训:徒手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等技能达4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六、存在的不足:

第8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成本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189-02

一、武义县中医院成本管理原有状况分析

(一)成本管理情况调研

1999年1月1日,根据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该院实行较简单的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其成本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管理费用)。将医院责任成本科室分为医疗、药品及行政职能部门等三大类,支出按发生内容,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等。

(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999年以来,医院本着做精做强、服务一流,打造群众公认“亲民医院”的办院宗旨,医院发展较快,业务收入和经济效益也迈上了新台阶。2011全年取得业务收入6 635万元,共接待门急诊病人18.3万人次,出院病人5 946人次。

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对经济管理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成本管理活动已不能很好满足各级部门及管理层对医院管理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弊端及存在问题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成本管理模式落后。受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影响,盲目增收节支给医院、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未能在事前事中实行成本控制,使得我们的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

2.单位责任成本不清。由于原有的成本分配比较粗糙,医院内部科室成本不能精确核算,导致绩效分配不尽合理,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医院医疗增加值的提升。

3.无法满足医疗保险结算对医院的需求。国家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随着医疗保险范围的逐步扩大,按病种支付的结算方式也正在逐步推开,而原有的成本核算是无法核算治疗某一病种所耗费的医疗成本费用。

4.医院业务发展停滞不前。长期以来,医院经济管理由于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手段,高投入低效率,在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下,医院业务发展已出现瓶颈,并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2010年,卫生部新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适时地对医院管理提出了全成本核算的明确要求,修订的医院财会制度明确要求开展科室、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医院于2012年1月起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构建该院的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构建原则

医院根据可预见性、全员性、客观公正、动态监测等原则构建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

(二)方法步骤

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步骤分为六步,具体步骤如图1。

(三)管理机构确定

自2012年推行全成本核算以后,医院成立以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委员会,为我们的成本精细化管理部门配置了成本会计、财务、信息科、采购、资产管理、后勤、人力资源等管理人员及各责任部门的科主任、护士长等成员,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推行以医疗增加值为考量目标的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措施。

根据科室服务功能,把该院的成本科室划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等四大类。

(四)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得以开展的依据,能保证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制订了成本管理手册、控制程序及流程以及各种明细规定和计划。

(五)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的许多工作都依赖于信息系统来完成,目前医院在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HIS系统主要用于医院的日常运营,包括门诊、住院业务;金蝶K3系统用于医院后勤物资的收发和人事考勤工作;用友财务软件用于日常财务的核算工作。

(六)成本核算流程

1.成本预算。医院预算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控制与考核成本的重要依据。通过预算,医院上下明确各自目标责任,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决策,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

2.成本分析。医院的成本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和利用成本信息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分析医疗服务成本的发生、构成及成本水平变动规律,满足管理层的管理需求。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从成本与效益的比较中,对投资方案可行性提出意见。

3.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类:以医院整体的收入支出为核算对象、以科室的收入支出为核算对象、以某个项目的收入支出为核算对象。

(2)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把费用按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到成本对象的过程,最后归集到某个成本对象上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就是其总成本。

(3)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按病人来院就诊到出院整个流程的费用归集。

4.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医院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程序,有利于医院降低成本,整合医院资源。

(1)药品成本控制:目前,医院的成本构成中,药品成本占比最大,加强医院药品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①药比管控:针对药比居高不下的情况,医院除了强化运用合理用药手段外,还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药比考核指标,使药比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②药品采购成本管控:对于采购成本管控,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二是健全采购流程,明确药品采购的相应环节;三要加强监管,院务监督委员会加强药品采购的监督。

③药品存储成本管控:严格控制药品的存储成本,建立高值药品管理的数据库,便于随时查看;按批次、价格建立药品条码,利于日常管理,方便盘存。

(2)材料成本控制:有研究表明,病人支付的医疗费用中,材料费用占20%―30%,可见材料费用已经成为继药品费用外影响医院成本的主要因素。

①建立卫生材料审批管理制度:将全院卫生材料分成必备、限制使用、零售三类进行管理。

②卫材使用重点科室实行二级库管理制度:将全院卫生材料使用科室分成二类,一类科室为重点监控科室,在以上科室实行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从而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水平。

③对科室材料占比实行考核:制订各科卫生材料占医药收入比例指标,按月进行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3)设备成本控制:近几年来为了医院发展要求,采购了大批高价医疗设备,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也有了较大涨幅。

①设备采购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相关科室提出采购设备的申请,并说明理由,交由设备科询价,然后对该设备的采购可能带来的收益和产生的费用进行预评,充分考量后交由院务会审议。

②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定期对大型设备作成本效益分析,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出具评估报告;针对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向相关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室在合理时间应制定举措提高设备使用率,否则3年内不得新购设备。

(4)人力成本控制:医院的人员经费支出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但总体占比过高,为此需对人力成本进行控制。

①提高人员利用率:精简非一线科室人员,简化后勤科室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②建立合理聘用制度:做到按岗招聘,实行新员工考核制度;对于高精技术人才,则加大引进力度。

(5)水电费等其他费用的控制:包括水电费在内的医院其他费用数额有所提升,除了医院经营面积扩大,业务量加大等原因外,与医院员工的节约意识不强有关。

①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内部加强宣传力度,水龙头处、复印机旁张贴节能降耗提示。

②定期开展节能降耗情况分析:定期开展节能降耗实施情况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总结

医院自2012年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以来,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挖掘潜在使用率,减少不必要消耗,有效降低了医院成本,实现低耗高效,医疗增加值从2011年的2 42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4 222万元,4年期间共增长了75%,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2011―2014年度医疗成果比较如表1,图2。

参考文献:

[1] 胡守惠.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金玲.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 王秋平.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 张灿松.成本精细化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 易利华.医院精细化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 张晨.医院新财务制度下成本管理工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3,(2).

[7] 苗润生.论医院的成本精细化管理[J].医院院长论坛,2007,(5).

[8] 李萍,刘鹏.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5).

[9] 程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国医院,2011,(15).

第9篇:二级医院病案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1―01

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1]。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约有25%-65%[3] ,其主要是由于无指征预防用药、盲目联合用药、品种选择错误、过量用药以及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为了规范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结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本文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管理途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监控等方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抗菌药物使用量过大。据调查显示[4],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70%,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76%,预防性用药占66.72%,治疗性用药仅占33.28%,表明一级医院、手术患者以及预防性用抗菌药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否是有指证的使用,以及是否一定须使用抗菌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 药物的选择无确切依据。如对于一般性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不根据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身体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经验用药以及菌群未做微生物检查而选择用药[5];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药物或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等。

1.3 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如未重视部分处方的首次剂量加倍,复方新诺给药是2次/天,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方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还有如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更换频率较高以及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等。

1.4 盲目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普遍,但是是否必须联合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确切指证前提下的联合用药,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氧氟沙星等,易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2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2.1 抗菌药物管理依据

为了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或省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或指导原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2 抗菌药物的管理途径

2.2.1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必须改革医院医师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抗菌药物从采购到临床使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由医院负责人统筹,各个科室负责人监督和组织落实,并定期对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公布,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纲领和文件指南。

2.2.2 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与协作

⑴发挥药剂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处方进行点评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

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限制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停用或淘汰临床使用无效或出现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将临床科室各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内容,纳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⑶加强微生物检验科对病原菌的检测。微生物检验科应当定期向全院公布主要耐药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ICU、血液科、小儿科、神经内外科等重点科室主要病原菌进行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根据病原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⑷其他部门的管理。如医务科和财务科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考核,结合平时的质控检查,制定经济奖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处以罚金以强化管理;与质控科协作,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与病案室协调,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或做出相应处罚

2.2.3 深入医务人员的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一项涉及制度、管理和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如提升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加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等

2.2.4 落实抗菌药物的管理

2.2.4.1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卫生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医师的处方权限。

2.2.4.2加强抗菌药物过程监控

抗菌药物的过程监控是指从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2.2.4.3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病原菌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用量、药敏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等,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系较复杂,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制订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该细则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医务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和工作者间的协作与沟通。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和检验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细菌耐药性和医疗情况的变化,不断对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Fraimow H S, Tsigrelis 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chanism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athogens[J]. Crit Care Clin,2011,27(1):163-205

[2] 孙成林,马骏,张玉英.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3-54.

[3] 徐潜,孟贵英,等.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