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

第1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这一目标是符合社会伦理的。无论是生物学的共生原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学说,其基本依据是,在一个群居的社会,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就是这些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最好体现。

尽管中国的《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是,献血者及其家人在用血液中的过程之繁琐、操作之不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有偿用血。实际上,这只是实现了公民的无偿献血,但没能做到公民的免费用血。

血荒的本质还在于,无偿献血后的血液转化为了有偿。这体现在血液的流转与使用上。现在,血液是归各地的血站管理。从无偿献血者那里抽取的血液最终是以各种价格卖给了医院,而医院也把血液卖给了病人。如某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他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在这个过程中,血站和医院都会盈利。尽管血站的经营和医院的治病需要成本,在现阶段也许还达不到无偿献血者的免费用血,但是血液的流转和供给应当保证对公众的透明和负责,否则容易引起公众对于牟利的质疑。

血荒的原因还在于,献血者的爱心和善意很多时候受到了亵渎。如果让无偿献血者和其家人在用血时不是先垫付再经历层层折磨取回血款,而是凭借献血证就能及时免费用血,仅此一项改进恐怕就不会出现血荒。

缓解“血荒”重在兑现免费用血

魏英杰

一些地方频现“血荒”,南京属“重灾区”之一。在这节骨眼上,当地媒体曝光:有市民想献200毫升血,却被工作人员以献血量太少为由拒绝。此举形同火上浇油,增添了公众对血站及无偿献血制度的质疑。获悉这一消息,南京市血液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献血遭拒”的市民致歉,并称将带责任人登门为他提供献血服务。

上述报道也从侧面反映了血站运作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无偿献血献的是爱心,血站却是一个公益事业单位,缺乏充分激励的工作人员难免要摆出一副“官僚脸”。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狠抓考核监督,总不至于影响采供血制度的正常运作。但“血荒”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无偿献血制度发生了公众信任危机。因此,化解“血荒”关键还是要从重建制度信任入手。具体来讲,包括充分发挥公务人员无偿献血的表率作用,提高血站运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以及兑现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制度承诺等。尤其兑现“免费用血”相关政策,是写进《献血法》的承诺,也是维系制度正常运作的主要动力,万万不可草率应付。

第2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1.临床用血量急剧攀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健康需求逐步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度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导致大出血的病人诊治率提高及带病生存时间延长;输血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人类血液尚无其他生物替代品,故临床用血量急剧攀升。同时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

2.血源相对匮乏

1998年以前我国临床用血源主要是计划献血、政府计划指令性无偿献血、招募自愿的固定的安全低危献血员献血、非法组织他人献血等有偿献血、业务献血,自1998年

3.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中国的无偿献血工作起步较晚,1998年颁布实施《献血法》,从法律上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但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比例不高,尚未建立起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3.1全面、系统、更加深入人心的宣传《献血法》

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卫生、教育机构、新闻部门,组织有关活动和运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献血常识,使广大公民掌握献血对身体无害的卫生知识,把无偿献血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人道主义义务,是救死扶伤献爱心的善举。提高公民无偿献血的自觉性。

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应当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工具进行健康教育,通俗易懂地宣传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的知识和道理,组织卫生技术人员撰写血液科普知识资料,出版献血宣传画等,明确告知献血后可能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症状及处理方法。在中小学教材中编入血液生理常识和献血知识,使我国公民从小就懂得科学合理献血无损健康、培养献血助人的美德。

3.2积极宣传临床用血费用组成

根据《献血法》规定,血液是免费的,临床用血会收取采集、存储、分离、检测、运输等费用,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血液检测采用初、复检方式而检测;随着我社会经济发展,应加大相关费用的投入。

3.3积极宣传无偿献血者享受的权利

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1000毫升以上,献血者可免交一切费用,5倍免费使用血液,献血者家属在五年内可2倍使用所献血量;献血1000毫升,献血者可免交一切费用,终生免费用血。但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到血站办理报销。

3.4建立便捷的报销制度

政府投资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使每一位献血者拥有以身份证号为账号的电子档案,便于流动人口加入献血队伍,使每个用血单位建立链接端口,及时登记每一位用血患者身份证号码、查询本人及亲属献血情况,便于出院时就地报销相关费用。便于献血者跨区域享受免费用血制度,以保证献血者可在全国范围内享受足量免费用血。

3.5提高临床用血成本,利用医保政策减少无偿献血者及亲属临床用血成本,促使更多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3.6完善无偿献血服务网络,健全应急保障预案,完善预约献血和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固定献血者为基础,团体无偿献血者为保障的献血模式。

3.7建议各地根据实际,在不违背《献血法》原则的情况下,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作为《献血法》的有益补充,让献血结构多元化。比如,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有献血史的公民在职务、工资晋升,在享受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可获得政策性照顾。

4.规范合理临床用血

据统计,全国临床不合理用血达50%以上,科学、安全地合理用血也成为当务之急。

4.1严格掌握输血指针、积极开展成分输血。

4.2针对内科慢性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促进自身造血,减少临床用血概率。

4.3在有条件的医院积极推广合理、节约用血的新观念和新技术

据悉,自体输血在国外非常普遍,美国80%以上的手术都是采用自体输血的方式,广州中医附一院从1997年7月开始在手术中运用自体输血技术,4年来在手术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累计减少输血64万毫升。

5.加大基础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檀英霞、张志欣、宫锋等人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人O型红细胞(即B型红细胞变O型红细胞,让血液“通用”)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呈现出O型红细胞的血清学特征。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八个血液中心进行推广,为使其标准化、简便化、自动化,我们已研究出血型改造仪,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第3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用血返还资金; 财务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公民临床用血只需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运输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这就是说,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为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提供了法律保证,体现了国家对广大无偿献血者的政策激励。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公平性,使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又使血站工作人员在办理用血返还业务时有章可循呢?笔者认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现就如何加强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管理谈谈看法。

一、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管理现状及影响

(一)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来源不统一

目前,我国血站的预算管理状况是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并存,从广义上讲,预算管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了用血返还资金来源的不统一,即用血返还资金提取方法及标准的不统一。有财政拨款的血站,因有财政资金做保证,用血返还资金就可以不提或少提,无财政拨款的血站为保证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费用则必须预提一部分资金,作为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费用的准备资金,这样一来就进一步造成了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的不统一。

(二)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不统一

《献血法》实施以后,各省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作出了各自的规定。表1从各省的规定中选出几个差别较大的进行对比,以说明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的不统一所带来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省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的不统一,给广大无偿献血者带来很大的不公平性。例如一名献血者在广东献血200ml,就能终身享受无限量用血的权利,而在辽宁、新疆则要满800ml、在北京甚至要超过2 000ml才能享受同等权利;献血者的亲属用血也存在很大差异。另外,由于各地血液价格的不同,也造成了用血返还价格的不统一。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宣传,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若任由这种不公平性持续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广大公民的献血热情,影响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直系亲属的界定范围不明确

《献血法》中对直系亲属的界定范围没有明确。各省的实施办法中,有的表述为父母和子女,大多数省没有进行界定,都由各血站加以限定,极少数血站规定直系亲属的范围包括父母、子女和祖(外)父母、(外)孙子女,多数血站只包括父母和子女。《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中对直系亲属的界定范围也不尽相同。直系亲属的界定范围不明确,在给献血者带来疑惑的同时,也给血站工作人员的解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二、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血站的经费和人员工资应统一由政府全额拨款

《献血法》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的公益性要求各级政府对血站的事业经费和人员工资要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保证各级血站及广大无偿献血者的公平性,保证血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及正常、健康运转,保证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统一设立“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科目,制定统一的提取标准

组织相关部门对《献血法》实施十年来各地血站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如返血比例(返还额占同期采血量的比例。下同)等,确定合理的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准备金提取标准和列支口径,既不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又能保障用血返还的资金需求,保证血站采血、供血、返血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统一血液收费标准和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

制定统一的血液收费标准和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必须兼顾献血者和血站双方利益。毕竟我国多数血站不是财政全额拨款,制定用血返还标准应考虑血站的资金承受能力,尽量降低血站的财务风险。

(四)建立全国血站信息网络系统

建立血站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国血站采血、用血、返血信息共享,实现异地返还,解除无偿献血者“异地用血、原地报销”的奔波之苦。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血液收费标准和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标准,建立血站信息网络系统对于实现“异地返还”意义不大。

三、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的财务管理框架设计构想

(一)建议设立“无偿献血用血者返还准备金”科目,对其进行财务核算管理,并用“备抵管理法”对“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以下简简本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因为血站的事业收入仅是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的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根据收入支出相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时应列入当期费用,作为血站事业收入的备抵科目,根据每期血液采集量按期进行提取,这就是“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的备抵管理法。这样,既不挤占血站的流动资金,又能保障用血返还的资金需求,还可以根据采血量的多少对该项资金进行适时调整。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提取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当期按采血量计算的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金额-本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按采血量计算的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金额大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如果当期按采血量计算的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计提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提取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应提数小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支出――计提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科目。即本科目期末余额永远等于当期按采血量计算的提取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金额。用血返还时借记“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贷记“库存现金”。

(二)明确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的来源口径和提取比例

《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而在实际工作中,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都是先交付用血费用,再由采血单位根据其献血量按比例返还的。因此,“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应按当期采血量进行提取。

在对本站《献血法》实施十年来相关数据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其他省份及国外有关资料,建议“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提取标准为0.08元/ml,即每采集1ml全血提取0.08元的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每采集1治疗量的血小板按800ml全血提取。

(三)明确用血返还标准和时限、范围

由于公民在献血时献出的是全血或机采血小板,用血时却会根据需要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而各种血液成分的收费标准又各不相同,这就给返还时采用什么标准提出疑问,为公平起见,宜遵循“等量返还”的原则。例如: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使用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按800ml全血返还;临床使用一个单位成分血,按制备所需全血量计算返血量(血浆除外)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会遇到用血时亲属才献血的投机献血情况和血库缺血时的互助献血情况,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也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如返还时限,返还标准是否区别开来等。

(四)明确“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准备金”的监督管理

第4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用血十分紧张,而科学又不能造出替代血液,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研究献血主力军大学生的献血因素,有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陕西师大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对其心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身体等的差异性、医疗条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淡化都对其参与无偿献血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也日益增大,在科学尚不能造出替代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根据刘洪莉的研究得知,在无偿献血的分布图中,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已成为献血的主力军,是我国献血工作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血源。【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大学生再次献血率不高、献血间隔期不够等。为了巩固大学生献血力量,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分析调查影响他们献血的各种因素,这将对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

1.1大学生献血人数在其整体中所占比例较小

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看,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人数仍普遍不多,所占比例仍较小,献血方式也是通过采血车来校时学生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实现的。主要是因为西安市对在校大学生采取的是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方式, 这一方式无计划无要求,是否献血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当然没有单位、学校组织的团体性献血方式献血多,而本市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又是间断性,各方面宣传还不够好,也没能激起广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介绍到:大学生已是各地方献血的主力军,但各地方大学生献血比例仍不尽相同。云南大学生献血者已占42%,是献血比例最高的,而青岛大学生献血者中占27%,【2】马宝凤的研究中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流动采血车较少。

1.2大学生献血人群的各种比例不协调

首先,男女比例略有差异。在访谈结果中发现,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男性略高女性,比例略有不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女性可以参与献血的时间少于男性,女性生理结构不同于男性,除每月因月经期不能献血外,因生理排血造成体内铁的流失,身体恢复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女性天生胆小,害怕扎针,怕疼。这样,男性可能献血的多于女性,但女性善良、富有爱心,受同伴鼓励会积极献血。

其次,献血量不同,男生以400ml为主,而女生是以200ml为主。这主要是男女身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女生受生理条件的影响,身体素质没有男生强。另外,男生食欲强,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献血后身体恢复也快。心理作用也是男女献血量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男生好胜心强,认为应该比女生献得多。

1.3大学生献血人群的持续性较弱

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活动,需要全民持之以恒。而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来看,献血者多为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者明显不多,初次献血率也是最高的,而再献血率很低。说明大学生再献血率并不高,献血的持续性仍较弱。在访谈中,就像一位献血者所说“我献了两次血,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义务,况且献血也不方便,遇上采血车了,身体允许的话倒是考虑会献血的,但真的不像前两次那么积极了”① 学生献血后产生倦怠情绪,直接影响其再献血积极性和持续性。从总体上说,目前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初次献血比率最高,但献血的持续性还是比较弱。

2.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个体身体状况差异性产生的影响

参与无偿献血,前提是要身体健康,体重需在45公斤以上,年龄也须在18―55周岁范围内,并且没有《献血法》中规定的传染病,这既是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也是对病人健康用血的负责。

首先,身体健康是个体去献血的前提。身体强壮的,不能保证说全部会去献血,但身体健康,是个体献血的前提和保证,个体身体健康状况不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献血。例如一位女同学说:“我觉得身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身体不行,再想去也不行啊,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带病献血,是极不负责任的。”②其次,性格不同也会对献血产生影响。 “性格也是一方面,我觉得女生文静、善良,做事一般都小心翼翼,但就是怕疼,而男生一般身体健壮,天生好动,爱凑热闹,性格也比较活泼,爱冲动,遇到献血这事,男生一般都不会考虑过多,更容易参加” 一位男生这样说。③女生怕疼,身体素质较弱,性格也没男生活泼,很多情况下没有男生献血果断、积极。总是害怕,胆怯,甚至都报名了又打了退堂鼓。

再次,生理结构不一致对献血也有影响。男女身体结构有所不同,男生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恢复也快;而女生多疏于锻炼,身体素质也不如男生,生理期内又不能献血,在献血时间上也会有所不同,同时献血量也不一样,男生每次献血量多于女性。

2.2个体献血的频率受献血方便性的制约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熟悉和信任的地方。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采血车来校进行的。在西安市,大学生献血者多是通过校园采血车参与献血活动,他们认为采血车来校献血方便,不用耽误时间,不用顾虑献完血距离远的问题。但是,献血车不来,同学们就觉得献血就极为不便,没有固定采血点、采血车来校也没有规律,来多长时间也不固定,血站又远,想献血时没有采血车,车来乐又会出现因身体不适等原因献不了的情况。这种没有规律性,致使献血不方便,严重的制约了大学生献血活动。一位同学说:“献血车来校采血是很方便我们大家的,趁下课后就可以献了,而且一献完血就可以回去休息,但是这太受限制了,想献时没车,车来了身体又不适,阴差阳错的现象经常有,这看起来方便其实一点也不自由,血站又远,我们的献血完全受没有规律的献血车限制。”④

2.3我国医疗条件不足引起大学生献血者的担忧

我国医疗条件较改革开放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我国输血事业基础薄弱,工作起步较晚,许多配套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大学生很难相信我国医疗条件的安全性,他们担心医疗条件不足,器具不卫生,献血会传染疾病。同时,我国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的普及也十分缓慢,高额的宣传费用和人力不足,只能把献血工作当成临时活动开展,这种状况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在调查中,大学生未献血者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怕传染疾病,不放心医疗器具的卫生。医疗条件不足、医疗器具不安全,这些客观因素已成为献血者最大的担忧。

2.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降低献血者的信心

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献血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为我国的医疗用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这些法规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优惠政策中规定 “对于无偿献血者只要献血量1000ml以上,就可以免费用血;献血量达到2000ml,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也可免费用血。”【3】这一规定无疑有助于鼓励公民无偿献血,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免费用血时手续繁琐、免费用血档次偏高。同时还存在稀有血型者保护政策不健全、采血透明度不强、对献血者隐私保护不够、参加无偿献血免费体检不够重视等等。这些政策的不完善会动摇献血者的信心,甚至让他们觉得法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可实施性。因此,我国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献血法》,特别是无偿献血后的优惠政策,促进未献血人群将献血动机转化为献血行动,增强献血者的信心。

3.引导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有效途径

3.1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针对这次调查中大学生担心的献血问题,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第一,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在大学生卫生健康课程中,将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宣传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组织健康教育和献血科普专业人士编订科普教材和丛书,使每个大学生懂得既有用血的权利,但也有履行献血的义务,明确无偿献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互助行为,是无私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二,学校与血液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人生、互帮互助、爱心施救意识,使大学生真正懂得献血无碍身体健康的道理,消除思想顾虑。

第三,学校可以试行将献血纳入学生德育的评定中,鼓励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参与社会互助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为我国献血工作实现无偿总方向奠定思想基础。

3.2政府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

现阶段,我国的献血主要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血站和红十字会的不定期宣传,通过单位有计划组织、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实现,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固定的献血队伍,在遇到突发事件仍可能出现“血荒”。因此,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正在采用的“允许使用保留安全重复献血者的目标激励措施”的招募策略,血液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留安全的献血者,使他们成为终身的重复献血者,而实现安全献血者主要措施就是激励,我们可以使用由低到高强度不断增加的激励措施,每献血到一定数量,激励措施就上升一个强度,这种不断扩大的激励措施可能会吸引许多个体,使他们成为重复献血者。

3.3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

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也能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第一,采血机构应该更新设备,改进采血技术,保障操作安全,在技术层面上给与保证,可以获得献血者的信任,也是消除献血者怕感染疾病、减少献血后不适感觉的有效途径。

第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采取微笑服务,用心倾听献血者的提问并进行耐心的解释,并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给献血者带来的疼痛。

第三,营造和谐、健康、方便、舒适的无偿献血环境,如恰当的饮食,舒适的座椅,及其他满足献血者需求的良好环境,为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可播放些比较轻松的音乐,让献血者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工作,同时也可以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尽最大的努力为献血者提供便利。

4.总结

血液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我国医疗用血需求量极大,血液的采集也只能来自健康人体。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本文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的现状表现为:献血人数所占比例仍较小、持续性较弱、各种比例也不协调、献血周期与采血车来校次数直接相连、对献血有恐惧心理等。根据现状分析,深入了解影响他们献血的因素,发现影响大学生献血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受大学生个体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直接影响,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的客观影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淡化的间接影响。这些因素已成为发展大学生献血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积极献血,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一,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其二,政府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借鉴国外的招募策略,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招募策略;其三,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做好全面细微的服务;其四,要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健康,提高再次献血意愿比率。对献血者献血后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增强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再次献血率。这样才有可能缓解我国医疗用血的紧张问题,为医疗事业做贡献!

注释:

①访谈资料5号一位献血者的观点

②访谈资料29号 一位女同学的谈话记录

③访谈资料11号一位献血者的访谈

④访谈资料4号 一位现场献血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刘洪莉、唐荣才、郭东辉.南京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9)

[2]王乃红、付雪梅.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02)

[3]宋雪梅、孙红霞.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01)

第5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刚才,宣读了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对表现突出的家先进单位和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教育局、国义特钢分别代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作了典型发言,希望大家以榜样为标杆,向榜样看齐,争做楷模。下面,就做好今年无偿献血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析形势、鼓干劲,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硬功夫

无偿献血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共济行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也是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我区自1998年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在广大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血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连续20年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连续5年被授予“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县区”称号,使数以万计的用血患者重新获得了生命。**年,全区共有人次参加了献血,献血量达到万毫升,其中街头采血人次,总血量达到万毫升,较往年均有较大增加。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政府、区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无偿献血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无偿献血工作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仍有偏差。宣传工作做得不深入,受社会上“献血有害身体健康”“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等负面声音影响,群众对政府组织无偿献血工作不理解,离“三个转变一个延伸”(即无偿献血组织工作由指令性计划向公民自愿参加转变,献血人群由带头群体向公民广泛参与转变,献血量由每人次200毫升向400毫升转变,献血工作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的工作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此强调一下,在血液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各县区献血量和医疗机构用血量挂钩,我区公民无偿献血也直接关系着全区群众享受免费用血待遇。可见,无偿献血工作的政府主导责任和部门法定义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进一步加强。二是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无偿献血队伍还不稳定,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的应急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无偿献血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及抗风险的能力还很薄弱,季节性、阶段性、偏型性缺血的现象时有发生,科学合理用血有待加强。三是工作完成情况还不平衡。部分单位对无偿献血工作重视不够,对发动干部、群众自愿参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献血办给全区各单位分配了任务指标,但是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有家机关事业单位、家企业没有完成任务,占总数的%。个别单位甚至以种种理由没有报名登记、献血查体,影响了全区献血任务完成。

无偿献血工作年年抓,今年与往年不同。一方面,受市中心血站库存不足影响,今年提前了两个月就开始无偿献血工作,可见当前用血形势的严峻。另一方面,当前我区正处在文明城创建、喜迎、国庆等关键时期和敏感节点,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我区的对外形象。为此,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全区工作部署上来,提振精气神、鼓足干劲,切实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全区无偿献血工作顺利推进。

二、抓重点、定措施,在完成目标任务上下硬功夫

今年,按照全市要求,辖区7‰人口分配指标(献血人群为18-55周岁健康自愿适宜人群),我区参与人数将达人,而、、、等国有企业参加市级献血分配任务,分流了我区大量适宜人员,无偿献血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现在距离月日开始集中献血活动,有效的工作时间仅有3天,时间十分紧迫。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确保圆满完成2017年市达任务目标。

一要宣传发动到位。宣传动员工作务必要做充分、深入,要重点宣传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崇高行为,宣传科学生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让“献血一袋,爱心无限”深入人心。各乡镇街、各厂企要继续把宣传发动作为今年完成献血任务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发动职工、村民、居民参加到无偿献血中来。同时,要从关心献血者的角度出发,走访、慰问、关心和爱护献血者,给广大献血者以温馨关怀。教育局要将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进课堂,从小培养他们牢固树立奉献爱心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技局要把普及无偿献血科学知识纳入科普工作内容,通过举办主题展览、社区展示和专题讲座等方式,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心理,提高科学献血意识。宣传部、电视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典型引路宣传造势,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无偿献血。文明办、团区委、总工会、妇联、红十字会等要广泛开展宣传和志愿者招募工作,协调指导建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

二要指标落实到位。区献血办充分考证了各单位实际情况,下达了指导指标,这已是最低基数,每一家的完成情况将直接影响全区任务。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人员,不打折扣地完成献血任务。要勇于担当献血主力,最大限度缓解今年全区无偿献血工作压力。各厂企要克服困难,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经费投入,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号召更多职工参与无偿献血,千方百计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三要组织保障到位。卫计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等工作,保证献血工作有序安全。全区各任务单位分管副职要具体抓,献血当天要亲自组织,维护好现场秩序,积极配合卫计局做好献血人员登记、体检、采血、休息等各个环节。要按照献血指标1.2倍组织人员上站,保证体检人员100%合格。各部门、各厂企要给参加献血的人员安排休息时间,给予适当补贴,确保无偿献血人员尽快恢复。提示大家一点:献血人员必须携带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坚决杜绝冒名顶替献血现象发生,这既是极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按未完成献血任务处理,并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三、建机制、强监管,在确保用血安全上下硬功夫

在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对血液管理的监督职责,加强对供血机构的管理,努力建设零缺陷的血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血液安全。近年来,我国因临床用血引发的医疗事故屡见不鲜。今年年初,省中医院就曾出现因检验科技术人员操作失误造成多人感染的重大医疗事故,这对我们血液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必须引以为戒,牢固树立“血液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把确保血液安全作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卫计局要切实加强对血液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的规范化,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同时,要抓好开源节流,避免血液浪费,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四、尽职责、聚合力,在巩固工作成效上下硬功夫

第6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服务

以保障全市的血液供应充足为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使血站员工的潜能在无偿献血服务中得到最大发挥,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

现就做好无偿献血服务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在职工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在工作中树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多元化、人性化、全程化、细节化的服务思想,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

通过加强服务体系管理建设,努力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服务人性化,为献血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更好地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

二、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在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好服务的基础工作。教育职工对献血者保持良好的态度,平静而有耐心,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学习外地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先进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开通献血服务热线及监督电话,解答献血者献血前后相关信息的查询;在节假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献血者送去节日的问候。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了与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距离,使志愿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心理上对无偿献血产生认同感,不断壮大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为实现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在工作过程中贯彻全方位的服务理念

在工作中从自己做起,造就一支责任强、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从身边的先进典型学起,做到能力强、服务优,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优质和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策略,由专人负责全程接待献血者,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形象,使献血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主动向市民讲解血液常识知识、宣传“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无偿献血政策,扩大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四、做好初次无偿献血者的服务工作

初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员心理状态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恐惧、紧张、担忧等焦虑心理。针对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方案,了解其年龄、职业、爱好等相关信息,围绕了解的信息进行交流,减轻献血员的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采血护士顺利完成献血过程。

尤其对心理素质较差、精神紧张,容易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员,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要通过耐心细致地讲解血液常识知识,关心他的反应情况,让他感受到服务的温暖。通过心理护理和疏导,使献血过程变得非常轻松和愉悦,招募更多的献血员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充足地满足临床血液供应的需求。

在加强采供血工作,满足临床用血的同时,在加强创造独特的服务文化,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服务意识教育,将献身无偿献血事业的责任感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服务工作。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献血;伦理;道德

昆明正在遭遇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血荒,以至于住院等待手术的病人要自己打电话,甚至出院去联系血源。全国范围的“血荒”可以当成一种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2010年10月26日播出的央视《新闻1+1》对此评论如是说到。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血液供应不足,以北京为例,需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上升,据血液中心统计,今年1至9月,该市采血量增幅为2.9%,与需求量10%的增幅相比,还有7%的缺口。以去年全年采血量65万单位估算,全年缺血在4万单位左右,这并非孤例,近期全国大面积凸显的“血荒”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1]。

一、造成全国医疗用血供应不足的原因

现在全国性的血液危机越来越严重,造成血液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还是一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公众的信任危机,不愿意自主献血。

今年昆明市即使在采血旺季的血液采集量也比往年少。1-9月采供血量同比增幅为2.9%,但临床用血增幅达到10%。每年9、10月都是献血“旺季”。但今年十一过后,街头献血者和献血量均明显减少。近10天来,仅有557人献血,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310人这是昆明首次在献血“旺季”出现用血紧张[2]。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网页上很多网友发表的评论对献血的是持否定态度,很多人的观点表示对社会和医疗机构的信任不足。在自主献血的人群中,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这就让社会公信力大大降低,而用血的人员大多是本市的居民和公务人员,他们却很少献血。

(二)国家对义务献血的鼓励不足

国家为了鼓励义务献血,对义务献血的人给予了用血的优惠政策,可是常落不到实处。有报道称,义务献血者在异地因故发生事故,因无钱输血,且向当地医院出示“献血证”时,当地医院拖延和推卸,输血费用需要当时付清。要带着医院的输血记录证明,回到原义务献血地才能给予适当的补贴或报销献血费用,后又因手续繁琐而不得不放弃,这又让义务献血这个激励政策大打折扣。

(三)医疗机制的不健全和卫生知识的缺乏

我国的医疗机构制度现在还不健全,包括血液的采集和供应方面。存在着手续繁杂,保管也要产生大量费用,公民无偿献的血,到了患者用血的时候,是比较昂贵的。这就造成了大众的误解。“把我们免费的血液拿去给医院谋利了?”这是很多大众和媒体议论的焦点。对于此事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3]但仍然不能消除民众对此的怀疑。

正常人献一点血对身体的健康是没有损害的,这是一个被医学界公认的事实。但在权威往往受到挑战的今天,这个观点也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医疗常识的民众,在少部分人的质疑中尾随其后,大事宣传。加上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献血是对身体有害的这一观点被一部分人认可。对义务血献的人数产生了影响。部分人担心献血会传染上疾病,所以就是有这个心想尽自己的义务也不敢去,其实现阶段医疗卫生还是比较发达的,抽血针只用一次性的是没有这样的风险,但是他们不明白。这对潜在义务献血人群也有一定影响。

二、解决义务献血不足的方法

(一)国家应该落实义务献血的鼓励政策

国家和我们的政府组织应该重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国家的政策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操作细则,保证政策实行到位。这样国家才有权威,社会才能形成讲求诚信和贡献的氛围。具体说就是要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国家的政策落实有助于社会公正,而社会公正才能对大多数人的行为形成他律性。现在国家出台了义务献血法规定了个人及亲属可以有需要时享受优先输血钱,但是这项政策因手续复杂而让其成为现实面的困难,这就造成不公正而妨碍义务献血政策的落实,从而损害整个公众利益。国家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应该对政策和执行细则做出调整,让我们高兴的是为了鼓励义务献血,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利措施,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出台了征求意见的办法草案加大了奖励力度,献血公民自献血之日起10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5倍的血液,10年后免费使用献血量两倍的血液。献血公民的配偶、父母或子女,取消了“不符合献血条件”的限制,10年内可免费使用等量血液。草案还对特别踊跃的“明星”献血者给予特别重奖:累计献血超过2000毫升的公民,可以终身无限量免费使用血液。

(二)国家应该加大义务献血宣传

现在很多人对义务献血还不了解,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让很多人来了解它的重要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就做的很不错,例如在日本,每年的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明仁天皇每年6月5日都和后妃带领宫中人员参加献血。也有一些国家发行各种宣传手册,组织各种活动,甚至邮票上的有宣传。总之,全世界大部分医疗用血来源于免费献血,各国的宣传方法我国也是可以借鉴的,现在一些人认为献血会损害健康造成传染也有必要澄清,因为如果正确的观点不站出来就会被谬误所掩盖,现在的医疗正规采血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健康人抽取一定量血液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已经被证实,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

三、伦理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义务献血的自主性

(一)义务献血是公民的责任

义务献血是普通公民的责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公民道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个社会进步和谐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群体的成员都应该为其尽一份力。这无论是从利他主义还是利己主义来说的是有利而无害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的成员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更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遇到困难,往往要通过其他人的帮助才能克服困难。每个公民的应该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这样才有可能享受到社会权利,自主献血因为是义务所以这就要求公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什么的讲究经济效益,传统道德和责任有些被淡化。有人就认为哪有义务的事情,义务不可以创造效益也不可以增加财富,为什么要去。事实上义务做事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社会财富是大家的享有的,这样无形当中义务人也间接获利了。但有人又要问那我等别人来贡献义务我去享受不是更好吗?如果人人的这么想社会就会崩溃,还有社会存在吗?

(二)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世纪公民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化很强,个人离开社会几乎不可能生存。品德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点可以从我们的书中学习哪些品德高尚的人同时向身边哪些有正确价值管的朋友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觉得意义所在,至少自己会成为正直的人。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社会实践,当得到别人鼓励的时候也就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最后再去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把这种品德带到生活学习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社会上很多的人都有了社会责任感,义务献血就会变得简单了,人们对其他社会责任也就会勇于承担,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每个人也将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

总之,社会道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社会和谐相处社会风气好,公民的道德素质就会不自主的受环境影响。社会主义道德讲究互助互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树立典型。其他人自然会受到感染,社会伦理道德就会得到加强。那么有了社会责任的公民自然会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大军中来。

义务献血关系到人的生命,全民族的健康,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义务献血可以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养。从国家到个人都应该重视。血库危机给我们了警示,但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更加重视道德的建设和新时代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思考。有助于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和为新时代的人们提供现实的道德教育。通过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宣传和广大市民的参与,现在昆明的“血荒”问题已经有所改善。进一步的解决和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11月4日,马晓华第一财经日报

[2]2010年10月27日来源:京华时报。

第8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年,把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到2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建成覆盖全区的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区级以上医院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各区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全区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在人员流量较大的汉中长途汽车站、市公共汽车运输公司常年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必须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医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区上建立美沙酮治疗门诊为吸食成瘾者提供服务。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7.建立和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全省水平。

8.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l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设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2.全区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l00%,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汉中机场、汉中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医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对吸食人员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吸食阿片类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7.临床用血**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区上建立一所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8.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新闻媒体单位要积极刊播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区政府有关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应做好相应的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代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影剧院、青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并结合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各镇、乡、办事处及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曰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编制适合农村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要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安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有关培训机构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共青团等团体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高等学校要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

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各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民政、计生部门要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司法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工作网络优势,在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积极开展针对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区疾控中心要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并建立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深入细致的预防干预工作;利用同伴教育宣传员在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要在有关公共场所以及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宾馆、饭店、洗浴和娱乐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要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2.提高阿片类成瘾者药品维持治疗覆盖率,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市上设立在吸食阿片类问题严重的**区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开展并逐步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降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3.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发挥三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作用,结合实际,建立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积极倡导并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行为。

2.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区卫生局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四)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措施,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救助。

1.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高可及性。区卫生局应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制定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经费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服务工作;要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支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服务;区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相关部门组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区卫生局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务、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区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要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就医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切实保障合理医疗需求。

2.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制定各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政策,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要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的合作机制,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3.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落实孤儿安置和免费入学的政策措施。要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孤老、孤儿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规定予以救助和妥善安置。

4.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五)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完善艾滋病检测监测网络。

1.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强调自愿和保密原则,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要建立和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承担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机构,要提供检测前后咨询、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自愿咨询服务,并通过转诊服务由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提供艾滋病检测。

2.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建立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网络,建立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根据有关规定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合理规划和建设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

4.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能力验证和质量考核体系。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配置,实行二级生物实验室市级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控制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

5、建立部门间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各部门间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建立监测结果制度。

(六)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网络的分布,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性病诊疗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性病诊疗和咨询服务。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区人民政府已将艾滋病防治规划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实现目标考核管理。区政府成立了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并设立办公室。区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每季度将向市级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四免一关怀”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问责对隐瞒疫情、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政策和法制保障,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按政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击犯罪、等违法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临床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严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职业暴露。

(三)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居委会、村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体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与评价方法的培训,提高政策制定与评价水平。要在医疗卫生行业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继续教育内容。要探索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考试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四)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9篇: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我市自*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经费投入,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市艾滋病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纳入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之中。市政府决定调整和充实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进一步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协调各部门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

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当、隐瞒疫情、造成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指导和组织。要坚持面向群众、正面引导的原则,以农村、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注重实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到20*年,全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85%以上,农村达到65%以上,大中专院校学生达到9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达到85%以上,看守所、拘留所等被监管教育的人员达到95%以上。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制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计划,共同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部门负责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报道计划,督促和检查有关媒体的具体执行情况。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体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列为工作重点,设立专门栏目,精心制作有关公益广告,积极开展相关知识宣传,并定期播放或刊登。

卫生部门负责向群众编印发放宣传资料,并为各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设立艾滋病防治咨询热线,为患者、感染者和广大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教育部门要将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材,在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专门的性教育和艾滋病、性病防治教育课程,落实教学课时。

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对在押罪犯、被羁押嫌疑人以及被收教对象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农业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做好农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编印各类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努力做到乡乡有音像宣传品、村村有宣传挂图、户户有宣传手册。

人事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纳入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人口和计生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计划生育宣传和管理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社区居民(包括流动人口)中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旅游、文化、体育、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对宾馆、旅店、美容美发、歌舞娱乐、桑拿浴室、按摩足浴、游泳场馆等服务场所加强管理,结合申领执照、服务人员领证、换证和日常管理工作,对业主和从业人员经常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并要求法人代表负责在公共场所内张贴或放置有关宣传品。

铁路、交通等部门要把艾滋病防治纳入对旅客宣传的内容,在车站和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置公益广告,开辟宣传橱窗,张贴宣传资料,发放宣传品,适时播放艾滋病防治音像制品。

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团体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建设部门负责管理在市区繁华地段和交通要道设立的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广告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市区主要街道(马路)设立公益广告牌(栏)。乡镇(街道)和社区负责在辖区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就业前培训的内容。

要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对恶意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者或患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坚定不移地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积极开展对注射吸毒、等高危行为的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手段。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采取干预措施与严厉打击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一致性,解放思想,以是否有利于防治工作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标准,坚定不移地开展各种有效的高危行为干预措施。

(一)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止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

要采取适宜形式,在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公开发放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人口和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安全套自动售套机的布局、设置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向已婚育龄人群(包括流动人口)免费发放安全套。卫生部门负责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免费提供安全套。宾馆、旅店、公共娱乐场所的主管部门要督促经营业主在其场所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积极推广在客房放置安全套。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安全套质量的监管。推广安全套以免费提供为主,也可适当收取成本,但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安全套价格的监督管理。

鼓励安全套经营企业以药店为基础,利用各种商业网点销售安全套,并通过“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向农村延伸,方便群众就近获取安全套。

(二)加强干预队伍建设,依法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要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艾滋病、性病防治科(所),调整充实工作力量,并配备专门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伍,开展干预工作。

加强对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干警等职业暴露人员的保护。卫生、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研究制定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设施及装备,对职业暴露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免费提供预防性用药,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四、认真做好艾滋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依法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不得瞒报、漏报和迟报。

要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在医疗卫生机构、高危人群集中的场所和社区建立规范化的监测哨点。卫生部门要做好艾滋病疫情收集、流行态势分析和信息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全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市级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均应建立初筛实验室。

各地在健康体检中要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具备初筛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可以对孕产妇和手术病人进行产前和术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公安、司法等部门应对所有进入看守所、拘留所等监管场所的犯罪嫌疑人、强制戒毒人员、劳教人员和罪犯进行强制性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

五、彻底切断血源性和医源性传播途径

血源性传播是最具危险性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组织无偿献血,不断提高无偿献血率。

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严格血液制品准入制度,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用血和血库管理制度,把好临床用血质量关,防止交叉感染。采供血机构对所有血样必须严格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进一步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无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制造、回收和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不法行为。

要加强对口腔、美容医疗机构以及美容美发和娱乐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培训,对有关场所、器具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认真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做好药品供给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范围,向农民中的艾滋病患者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的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费用予以适当减免。

市人民医院是我市的艾滋病定点诊治机构,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财政、卫生等部门要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有效地开展艾滋病救治工作。要坚持艾滋病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原则,提倡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回原籍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感染者和患者进行医学管理,要严格保密制度,为感染者和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治疗环境。

公安、司法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羁押、被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设立专门场所,实行相对集中关押,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市人民医院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严格规范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七、有效落实国家救治关怀政策

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民政部门要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城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及时纳入当地低保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对感染者或患者本人另外再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济。患者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保障标准120%的家庭,对患者本人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救济。

教育部门要落实已故艾滋病患者子女的免费就学政策。卫生部门要落实对孕妇提供免费咨询、筛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母婴阻断治疗。卫生、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自愿咨询检测点,提供免费咨询和免费血液初筛检测服务。

大力开展对感染者和患者的关怀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关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心理咨询服务,努力减少社会歧视,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要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建社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小分队,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健康咨询、药物分发、家庭护理等服务。

八、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多渠道筹措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机制。市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根据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艾滋病疫情态势及防治工作的需要,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保证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预防性干预、示范区建设、必要的药品采购、科学研究、专门监管场所建设等防治工作经费的落实。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公安、司法、卫生人员的职业保障机制,市政府对基层防治人员给予一定的津贴。

积极鼓励和引导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捐赠和慈善活动。民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要通过建立基金、在公益性基金中设立专门项目、社会募捐、定点接受境内外捐赠等方式,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