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业工作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服务业统计的范围和对象
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范围是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外的全部第三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行业15个门类,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调查对象是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数据的来源
目前,服务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来自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三大行业数据来自统计部门相应专业的统计报表。二是来自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的资料。
(三)、调查方法
现行服务业统计方法是采取周期性普查与常规性统计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模式。
1、周期性普查。迄今为止,已进行了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和两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尽管不仅仅是针对服务业的调查,但它包括了服务业,也为我们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服务业统计资料。
2、常规性调查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
现行统计部门执行的批零、住餐统计的基本调查方法是: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和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对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产业活动单位、成交额在亿元及以上的商品市场、连锁经营企业实现全面调查。
3、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
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调查方法是对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实行全面调查,包括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活动的附营房地产开发单位。统计范围是上述单位统一开发的包括统代建、拆迁还建的住宅、厂房、仓库、饭店、宾馆、度假村、写字楼、办公楼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如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平整场地等基础设施工程。
4、服务业抽样调查
调查的范围为服务业部分行业的企业,具体包括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体育和娱乐业等11个行业大类。以各行业为总体,以第二次经济普查名录库为抽样框,重点单位实行全面调查,其它企业法人采取抽样调查。
二、现行服务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发展服务业的意识不断加强,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重视程度仍明显不够。因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多数部门、乡镇在思想上还没有把服务业上升到产业统计的高度,因此在业务的规范上、人员的力量配备上都存在不足。
2、统计对象面广量大,总体单位变化快,准确统计难度大。服务业统计涉及面广,范围大,单位多,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开停业、变更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个体户的变动更是频繁,难以掌握,这些变化给准确统计带来很大的难度。
3、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数据质量受影响。服务业调查对象包含了大量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作为服务业核心数据涉及劳动者报酬、税收、利润等敏感指标,业主受防范心理的影响,对调查配合程度差,迟报、漏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
4、部门统计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2009年起相继开展了部门统计负责本部门的服务业统计工作,并向其上级部门报送统计报表,由于涉及到各行各业,主管部门多,导致主抓单位不明确,政府统计部门难以有效地对部门实行业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5、统计力量不足,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从部门来看,虽然各部门指定了人员来负责服务业统计这项工作,但大多数人员是兼职,有财务、人事,办公室人员等,人员力量的配备和工作量、工作要求不匹配,因精力有限,现在的统计人员还仅处在完成统计报表任务的状态,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报表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更多地是被动应付,就更谈不上规范统计和分析研究。
6、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缺乏规范和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在服务业的年度核算中,常规统计的仅有三个,有测算依据的行业共有15个,占服务业行业(47个)总数的31.9%,且服务业抽样调查的样本量偏少,对县级的推算缺乏代表性,其他32个行业只有在普查年份才能完成,其他年份主要是通过一些资料来间接推算,日常统计出现明显的空缺,服务业统计面临“三分统计,七分估算”的无奈和尴尬。
三、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的几点设想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困扰着服务业统计工作,影响着数据质量,因此,我们应有针对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服务业统计力度,提高统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以适应当前形势对服务业统计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反映服务业发展成果,发挥统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和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组织体系,并明确专门的部门(机构)来组织协调本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规划、项目和措施以及财力的保证,明确其职责和职能,统筹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2、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保服务业统计与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现行服务业统计的落后现状,增强危机意识,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并举,像用发展服务业一样的劲头,抓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3、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建立与部门、镇区的工作制度和协调、沟通制度、定期汇商制度,用制度规范统计行为和统计工作。
4、增强统计力量,提高统计能力。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新型服务业不断涌现,对服务业统计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新型服务业将不断踊跃和壮大,因此,与服务业相配套的统计机构和人员必须不断增加,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从现阶段的发展现状考虑,乡镇和工作量大的部门要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一些工作量小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统计人员要通过专业的业务培训和平时自己不断地学习、积累来提高自身的统计能力,更好地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从而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5、分工负责,通力合作。以政府服务业机构牵头,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配合,建立服务业统计的网络架构。政府要积极支持、帮助协调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对分布在各部门、各行业的统计资源实施统计归口管理,实现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统计部门要增强“大统计”的观念,依法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管理、数据监督和工作指导,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提高部门统计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和科学性,确保部门统计调查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要建立健全部门统计信息平台,提高统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统计机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开展统计工作,严格按照统计工作的制度要求和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向统计机构报送服务业统计所需统计资料的义务,切实承担起全社会、全行业的统计工作任务。
6、突出重点,积极探索。以现有的常规服务业统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确保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同时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服务业其他行业的统计调查方法,加强对物流业、生产业的统计研究。加强对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统一统计分类标准,规范统计指标。以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税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构成项目为各类服务业的通用指标,以部门统计为主,条块结合的统计方法来消除各部门统计中的重复和矛盾,提高服务业统计的可行性、科学性。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商贸兴区”战略为指导,以提高服务业的财政贡献力为目标,以推进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为抓手,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工贸分离为突破,推动全区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努力促进全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核内容
(一)指标考核。
1.各涉农镇街考核服务业税收、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法人企业增加值、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工贸分离数等指标。
2.各非涉农街道考核服务业税收、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法人企业增加值、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等指标。
3.城北物流园区考核服务业税收、服务业法人企业增加值、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新增物流企业数、物流营业收入、货物周转量、工贸分离数等指标。
(二)重点项目考核。
区服务业重点考核项目,重点考核项目本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形象进度完成情况和定期上报项目报表情况。
(三)招商引资考核。
重点考核各镇街(园区)服务业招商活动开展情况、招引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数两个方面。
(四)日常管理工作考核。
包括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季度分析、调查研究、日常工作等方面。
三、考核依据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的全区服务业指标和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发展建设目标为考核依据。
四、考核办法
服务业目标考核实行百分综合计分的方法,主要指标60分、重点项目10分、招商引资15分,日常管理工作15分。
(一)主要指标计分方法。单项指标得分=当年完成实绩/当年计划数×单项基本分。超额完成目标的适当加分,加分不超过标准分的10%。同性质的考核对象,若有超额比例达到10%以上,则对超额最多的考核对象加标准分的10%,其他考核对象以超额比例占该考核对象超额比例的相对数分别计算加分。
(二)重点项目计分方法。其中完成市区重点考核项目年度投资计划4分,完成项目形象进度年度计划4分,定期上报重点考核项目月报表2分。其中投资完成额以新增注册资本、缴纳的建筑营业税和中介机构评估作为主要依据。
(三)招商引资计分方法。服务业招商活动开展情况5分,具体要求见附件;招引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服务业企业数基本分10分,指标得分=当年完成实绩/当年计划数×基本分,超额完成的,超额一个加1分,加分最多不超过5分。
(四)日常管理工作计分方法。其中统计工作5分,目标考核3分,季度分析3分,调查研究2分,日常工作2分,完成的得基本分,没有完成的不得分,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统计数据的收集与上报。
1.各镇街(园区)数据由区统计局进行汇总审核后,报区发改委。
2.对市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制定的考核目标,实行定期过堂制度。重点项目单位按月报送进度情况,各镇街(园区)负责汇总本单位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汇总后按月上报区发改委服务业科。
五、督查与奖励办法
1.为了确保考核目标的完成及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单位服务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统计数据收集上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本意见中的工贸分离指标在全区三个文明考核中采取加分考核,完成的在百分外加2分。
3.鼓励非涉农街道拓展服务业税源,对非涉农街道招引服务业企业进行一定奖励,奖励额度为新招引服务业企业年度入库税收区财政留成的30%,用于街道服务业发展工作。
4.设立年度服务业目标考核奖。按照服务业工作目标管理评定标准(见附件)进行综合打分,根据综合得分高低,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给予适当奖励。
5.设立先进个人奖若干名,对在服务业工作岗位中业绩突出、有重要贡献的个人进行适当奖励。
一、正视问题,充分认识企业二三产业分离的重要作用
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指工业企业将属于第三产业的业务从企业经营范围中分离出来,成立专业公司或者进行分开核算,实现主辅分离。二三产业分离已成为一种产业发展规律性的趋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按照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引导企业改造业务流程,优化二产、发展三产”。为加快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在最近召开的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出,八十年代领导干部不懂农业、抓不好农业不称职,九十年代不懂工业、抓不好工业不称职。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不懂服务业、抓不好服务业也是不称职。各地要加大企业剥离三产业的力度。副省长多次在省有关会议上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强调,要求各地切实提高抓好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非常重视,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进行了部署,四月份市委常委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在巨野县、县进行了试点,五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3.9亿元,同比增长12.6%;产业结构形成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新格局;一批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区域性科学发展高地的定位相比,我市服务业在规模、结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总量较小。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2.3%,比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低0.5个百分点。在鲁南经济带五市中,总量最小,分别比济宁低480亿元、临沂低532亿元、枣庄低89亿元、日照低31亿元。二是比重偏低。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济宁、临沂、枣庄、日照5个百分点、10.1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指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二三产业混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理念,正视问题,充分认识开展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的重要性。
(一)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动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中分离,成立专业公司或分开核算,有利于原属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产品营销服务等业务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生产服务业产业体系,实现服务业同步增长,提升服务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巨野县、县通过二三产业分离,今年一季度,带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提高了0.6个和0.4个百分点。
(二)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有利于调整税收结构。产业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从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工业是主体,去年底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第二产业上缴的主要是增值税,增值税地方分成只有25%,绝大部分上缴国库。要壮大地方财力,一方面,要发展壮大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基本上是营业税,营业税地方分成85%,服务业越发展,地方财力就越雄厚;另一方面,要在优化税收结构上做文章,因为对地方来说,工业企业上缴4元增值税只相当于1.2元营业税,所以我们要鼓励企业将物流、售后服务等业务分离出来。实施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就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就能优化税收结构,进一步壮大地方可用财力。巨野县通过二三产业分离,成立服务业企业23家,今年1-5月份,新增营业收入3.6亿元,新增地方税收1350万元,多增地方财政收入1065万元,带动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县分离成立的10家服务业企业,今年1-5月份,新增营业收入3.5亿元,新增地方税收1941万元,多增地方财政收入1530万元,带动服务业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这两个县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
(三)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有利于增加节能减排容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对各市地科学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的指标共分六个类别56项,其中,经济建设指标16项,社会建设指标16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7项,政治建设指标7项,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标各5项。在这些考核指标中,与服务业有关的指标将近二分之一,且占有相当的权重。如果服务业发展滞后,将直接影响我市科学发展的成效。服务业的显著特点是能耗水平低、污染排放少,单位服务业增加值用电量仅为单位GDP用电量的1/4,GDP中服务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电耗就能降低1.3个百分点。每亿元二产增加值水耗49万立方米,每亿元服务业水耗仅5.9万立方米,二产是三产的8.3倍。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节能环保效率,有利于增加节能减排容量,为工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四)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企业主辅业合在一起,对生产经营并没有太多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是必然趋势,许多大企业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个道理。没有生产业的强力支撑,制造业的竞争力是难以提升的。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打破“大而全、小而全”格局,走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推进服务业从工业企业中分离发展,有利于企业组织架构、管理幅度等方面的优化,能有效地解决主业不强,辅业不快的矛盾,促使企业多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分散风险,培植新的增长点。同时,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进行自主研发、产品营销和品牌创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精细化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企业进行二三产业分离,符合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企业通过业务分离,成立独立核算的公司,使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晰,管理更加规范。目前我市工业企业中加工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多数为混合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又涉及营业税,当前我国对于混合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方法是以企业性质和企业主营业务为标准划分。对于工业性企业,以缴纳增值税为主税率为17%,抵扣进项税额后,税负在4%-6%之间;对于服务性企业,以营业税为主税率一般在3%-5%之间。滨州市许多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实施二三产业分离后,三产企业以缴纳营业税及地方各税为主,不仅完全符合税收政策,增加了地方收入,而且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有所减轻。2006年邹平县西王集团进行二三产业分离,成立了18个分公司,分离后缴纳的税种虽然有变化,但税款总量没有增加,企业总体税负下降0.4个百分点。
二、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
我市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开展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切实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格局,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着重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着力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促进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今年的工作目标是7月底前,各县区完成3户以上企业二三产业分离经营目标;9月底前各县区对2009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部实现分离。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第一,把握工作要求。主要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是主体,企业要切实把握当前有利时机,算大账、算长账,积极主动地实施分离发展服务业。政府要通过制订政策、搞好服务、营造氛围来引导推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二是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实现“政企双赢”,是我们工作的初衷,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加强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研究,做好税收结构分析和地方财政收入测算,确保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三是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就当前来讲,要抓好第一批39个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同时,要着眼长远,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积极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等,推进生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把握工作重点。结合我市实际,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着重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分离发展物流运输业。分离发展物流运输业,既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可以优化地方税收结构,壮大地方可用财力。要鼓励支持一批具有较强仓储运输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生产大宗产品的工业企业,通过剥离物流业务,组建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巨野县、县的几家企业集团已分离出运输业务,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下步,各县区的大企业、大集团都要按照计划,分离发展物流运输业,努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二是分离发展售后服务业。将售后服务剥离出来后,售后服务收入由原先按增值税征收变为按营业税征收,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税负。比如一家企业年售后服务收入800万元,如果售后服务剥离出来后,就可以减轻税负75万元。因此,要鼓励支持一批配套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积极分离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组建独立经营并能提供专业售后服务的企业,有效减轻企业税负。三是分离设计、科研、检测、信息咨询等经济实体。我市很多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中心,具有设计、研发、检测等功能,如果将这些业务剥离出去,进行整合重组,就可以有效增强研发实力,解决单打独斗难以完成的问题。四是分离设立专门服务公司。分离设立服务公司,既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等资源要素,解决企业自身在员工食宿、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面向社会特别是其他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市传统块状经济正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企业员工食宿、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需求大、前景广阔。要鼓励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剥离物业管理、后勤保障等配套服务,成立专业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专门服务行业。五是分离设立仓储服务公司。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存货是不能直接进行抵押贷款的,如果由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出具仓单为质押标的,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这样既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又能为企业腾出仓储空间。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分离设立仓储服务公司,提供专项服务。
第三,把握工作方法。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专业性、政策性比较强,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讲究工作方法,稳妥有序推进。一要依法实施、大胆探索。要严格按照公司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离,依法妥善处理分离涉及的资产关系、劳动关系等法律关系,不能随意开“口子”、踩“红线”。当然,我们讲依法实施,并不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而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效途径,扎实推进生产业发展。二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企业二三产业分离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引导和鼓励企业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业务分离。有关职能部门要对拟分离发展服务业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这些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产值规模、分离重点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帮助企业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分离方案,确保企业“分得开”、“站得稳”。三要典型示范、以点促面。目前,巨野县、县对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进行了试点,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统筹推动全市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三、明确职责,推进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有序开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直有关部门在服务业统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认识不到位。首先是一些部门的领导对服务业统计的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不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能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服务业统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统计的错误倾向,不愿在统计方面投入必要的资金,造成基层单位统计的基础较差,缺少专业的统计人员;基层统计一人多挑比较普遍,这是当前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最薄弱环节,其次是作为服务业统计工作主体的一线统计人员认识不到位;不知服务业统计为何物,对统计陌生,因而对报表不熟,导致迟报、漏报、瞒报、错报、临时凑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主管单位的统计人员基层表收不上来也不催要,坐在办公室里一估二猜三编,工作不负责任,胡乱应付;许多基层统计人员认为服务业统计是额外负担,工作没积极性,有的单位甚至拒报服务业统计报表。
二是宣传力度不强。由于宣传力度不强、不全面,信息传递不快等原因,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包括党政机关的领导层,很多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不了解,不知其重要意义,因而对统计工作不予积极配合。具体表现在:第一,部门及基层单位对布置的工作不能按时完成,久拖不报;工作推三阻四,讲价钱提条件,打折扣、减程序;不认为是应尽的义务,却说是增加他们的负担。第二,培训不参加。统计部门搞专业培训,有些单位不派人参加,参加人员不认真学习,学习了回去不做表,导致部分做表人员业务不熟练,上报数据失真。第三,思想上有顾虑。有的企业怕上报真实数据泄露自己的商业秘密,不想报、不愿报、不真报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统计范围不全面。有些部门对全行业管理的认识不足,只做系统内所属单位的统计,而不管系统外全行业的统计,没有达到部门职能管理工作与部门统计工作的一致性。如:民营劳动职业中介机构、民营邮政快递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安装服务;夏季早晚小吃等各类摊点;在税务达不到起征点(起征点月营业收入5000元)的许多个体业户;出租车、运输车、商场的租赁柜台均挂靠企业,未纳入注册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内设的住宿、餐饮、娱乐、商店等,造成大量服务统计处于空白状态。
四是企业二三产业存在混统问题。由于分工分业的程度即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兼营服务业性质的经济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企业存在从事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宾馆接待、运输服务,甚至学校、门诊等服务业经营单位。但这些服务业经济活动是与其主业混合经营的,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单位,没有单独的财务帐,以至于在正常的统计制度中不能把它们包括在统计范围之内,造成事实上的服务业经济活动没有统计到服务业中来。
五是部分单位配合程度差。服务业单位涉及行业繁杂,既有传统服务业,又有新兴服务业;既有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又存在垄断或保护性质的行业;还有纯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组织形式多样、规模偏小,小、散、杂的单位占大多数,尤其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比较大,他们大多没有具体的财务帐本,统计缺少源头依据,加上想逃税、怕露富等原因,对统计部门开展的调查活动普遍配合程度差,不愿报实数,瞒报情况严重。
服务业统计包括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及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个行业门类、47个行业大类、180个行业中类、339个行业小类。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显示,我市服务业经济总量40%来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统计,60%来源于部门的统计。部门统计不仅能提供大量的行业发展信息,直接为行业管理服务;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宏观经济信息,为宏观决策和调控服务,弥补了政府综合统计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数据缺口。
建立和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对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收益,以及城乡分布、行业分布、从业人员分布,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监测和评价行业发展状况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
服务业统计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综合性统计,各部门要按照“完善制度、健全网络、夯实基础、强化管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增强保障,认真落实市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努力实现统计人员的专业化、统计装备的现代化、统计制度的规范化、统计资料的完整化,不断提高我市服务业统计整体水平,确保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要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基础建设。作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牵头部门,市统计局要制定服务业统计调查办法,组织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方法、标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综合汇总、评估、公布全市服务业综合统计资料。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组织好本系统、本行业服务业的统计工作,全面收集、审核、汇总、上报行业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机构要建立统计档案、统计台和报表档案,所属基层单位要做到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四相符。要细化本部门服务业统计实施方案,建立本部门统计工作网络,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相关任务,从三季度开始全面执行《部门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并于季后10日前上报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用于全市服务业核算的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要提高服务业统计队伍整体素质。部门统计是我国官方统计框架的两大支柱之一,是政府统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承担的工作,各部门要配备一定的统计力量、改善统计装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之熟练掌握部门服务业统计,努力建立一支觉悟高、素质高、效率高的统计队伍,为部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在这方面,市统计局要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
三要理顺报送渠道。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台账”的要求规范部门统计基础工作,理顺部门报送渠道,各部门要设立统计机构,落实统计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实现数据报送的网络化。
四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统。服务业门类众多,经营业态复杂多样,被统计对象的配合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善于使用统计法律武器,加强对统计对象的说服教育;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的单位,要按照新《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予以查处,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统计工作也必须坚持原则,依法行政。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已于去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规章,是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市统计局作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带头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服务,并将根据市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强力推进服务业统计的工作要求,加大对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巡查力度。去年,按照科学分类、规范统计、科学考核评价的要求,省和我市均建立了服务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近日,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部门服务业统计的要求、范围、内容和方法,落实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这一文件在会后将要下发。根据工作职能,今天参会的市直单位都是涉及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部门(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主要就是负责本行业基层单位服务业统计数据的采集和加工。
四、加强领导,确保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顺利推进
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确保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真正把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协调、规范的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职能,主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要突破工作重点。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分离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关键要分得好,有效益,可持续。在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要从分离对象、分离形式、综合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以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分离对象上求突破。在分离对象选择上,起初可以把制造业企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重点,然后在商贸企业、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中寻求突破;二是分离形式上求突破。各县区在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将企业“一分为二”,家家户户都成立服务业企业,而是通过资源有效整合,在不影响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将企业的服务职能或业务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有条件的自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非法人资格的分公司自主经营;无条件的将企业分离出来的服务职能或业务提供给专业服务业企业去经营,服务外包,从而发展壮大当地的服务业;三是综合服务上求突破。在税收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现行的各项税收扶持措施,依法执行有关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要完善政策配套。在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企业最关心的是税负变化问题。为了激发企业分离发展的积极性,使企业通过分离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下步要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税费方面,要深化细化支持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土地政策方面,要加强服务业的用地保障,支持和鼓励工业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发展高端服务业;水电等要素方面,要尽快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市场准入方面,适当降低生产业工商登记、资质标准等门槛。这项工作,请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做好梳理、深化、细化工作,研究制订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四)要坚持分类指导。在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引导、激发好企业的积极性,既要积极参与,主动提供服务,但又不要包揽企业“分离”工作的内部事务。一是注重调查研究。要主动深入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做到“三个摸清”,即摸清已经进行分离的行业、企业数量;摸清正在进行分离的行业、企业数量;摸清可以和将要进行分离的行业、企业数量;“四个掌握”,即掌握分离重点、掌握问题困难、掌握政策需求、掌握负担变化;二是注重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的分离对象,要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重点从企业负担、政策效应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三是注重资源整合。在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相互协作,注重整合市场资源、政策资源、服务资源,合力推进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四是注重目标考核。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考评,将企业二三产业分离作为服务业考核的重点内容,纳入到对县区和服务业发展部门工作的年度考核。
从对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纲领性和前瞻性指导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地显示服务业在江苏“十二五”建设期间的重要性。《纲要》指出江苏“十二五”建设的主导思想之一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目标之一是“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指出未来江苏服务业将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商贸、健康、医疗、养老、社区服务、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业门类。根据对《纲要》中关于服务业建设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江苏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及方向,详见表2。通过对江苏“十二五”服务业重点发展部门、业务及目标的分析,结合与以往服务业建设的分析7比较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江苏服务业建设的显著特色是“创新”,包括市场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其核心就是“服务创新”。这些创新是与未来江苏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主线,以及各产业进步的需求分不开,这也已经成为社会、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这些需要创新发展的重点服务业部门,其生产、运营以及服务的市场消费过程的重要特点:一是更多地是以从业人员的智慧和技能投入,以及消费者更多的心理消费与满足等非物质化要素为核心;二是生产业更多地需要将研发、制造与销售环节,甚至整个产业链有效地融通,才能顺利地完成产业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所以作为“十二五”江苏重点发展的服务业,其重要的地位以及需要将各生产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变革与创新发展,必然需要与之适应的新型高素质、高技能服务业人才的支持,才能满足江苏未来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十二五”江苏服务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需求
江苏“十二五”期间需要优秀的服务业人才支持,从而有效地完成各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因此,需要对江苏“十二五”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做出预测与判断,为学校、企业、政府的人才培养、选拔与任用决策,提供依据和方向。1、服务业人才数量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江苏服务业需求的人才数量,主要需要依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定。因此,可以通过对历年江苏服务
业人才数量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进行预测。第一,需要界定“服务业人才数量”的范畴。因为政府统计部门没有对“服务业人才数量”的专项统计数据,现有统计数据主要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所以本文以江苏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作为研究的依据。但从各产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在农业与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很多从事的是研发、管理、营销等服务性工作,这在江苏发达的制造业中尤其明显。因此,政府统计数据中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应该少于实际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员的数量。第二,因为影响服务业人才需求量的因素众多,所以需要找到对江苏服务业人才需求数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社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必须是权威的,并具有对“十二五”江苏服务产业和经济整体发展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的、明确的指标。因此,《纲要》中关于“十二五”江苏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指标,无疑就是主要的可选因素。通过对《纲要》的研读,可以发现三项与服务业发展具有紧密关系,并且已经确定了具体的规划目标数值的因素,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十二五”末的2015年的规划值为6.58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十二五”末的2015年的规划值为48%)和“城市化率”(“十二五”末的2015年的规划值为63%),这三项规划指标可以选作预测服务业人才需求量的影响因素。具体数值见表3。通过计算,并将计算得到的a和b带入方程,就得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8+42.24x。再将《纲要》中规划的江苏“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8%带入算式,就可以计算得到“十二五”末江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预测值为2028.9万人(检验略),相对于2010年的增幅将近20%。
2、服务业人才的质量要求(1)抽样调研。为了进一步明确江苏省服务业企业对“十二五”期间所需人才的质量要求,本课题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江苏省内进行了一次典型性抽样调查,了解江苏服务业企业的人才选择、培养和晋升要求。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十二五”期间该单位服务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自我定位、内驱力和人格等特质的信息。抽选的典型样本主要依据两个选择因素:一是典型样本为企业,分别来自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发展的11个部门,包括金融业、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业、商贸流通业、家庭服务业、教育培训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二是依据被调查企业内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分为中小型单位(从事服务业员工的人数在50人以内)和大型单位(服务业员工的人数在50人以上),每类各选择一家企业,共计22家。三是再选取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制造业类型企业6家、农业生产单位2家,共计8家单位,各家企业员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上,研究这两大类企业中,对从事服务业工作人才的质量要求。各类企业共计30家,其中南京23家、苏南5家、苏北2家。
实地调查对象是上述企业的人员;收集信息的方法主要为访谈法中的“深层访谈法”和“留置问卷法”。深层访谈法主要面向被调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留置问卷法主要面向企业的中基层员工。最终受访者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30人,中基层员工110人,共计140人。所有问卷都为有效问卷(包含补充调查获得的问卷)。详见表4。调查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自我定位、内驱力和人格特质信息等6个测量大项,50个有可选项的测量小项;每个大项中还设置一个开放式选项,受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增加可选的内容。为了反映不同人才特质重要程度的差异,问题用“数值分配量表”设计,要求受访者根据某项人才特质在本单位或行业的重要程度,赋予0-100分之间的一个分值。不同得分的小项既可以排出先后顺序,以反映出不同的重要性,又可以通过赋分的差异,反映出重要程度的差异。另外,由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人才质量的判断,相对中基层员工具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强的影响力,所以根据以往调研的经验,给予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基层员工的赋分以不同的权重,以修正测量结果。前者的权数为0.7,后者的权数为0.3。每项调查内容的得分计算过程为:设定调查问题的序号为n(n=1-50),每项问题最终的得分为An,每项问题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赋分为Anm(m=1-30),“中基层员工”赋分为Ane(e=1-110),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Anm和Ane不做修订,视同重要性相同。则每个问题最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2)服务业人才质量的描述———SCB模型。通过理论及实践研究,发现未来江苏省服务业对人才质量的认识和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基于对服务业特殊的人才特质的认识,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描述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冰山模型”———“服务业职业胜任力冰山模型”(ServiceCompetencyBergModel),简称SCB模型。图3是LyleM.Spencer和SigneM.Spencer的“冰山模型”,图4与图3主要的区别在两方面。一是在服务业中,“知识”相对于“技能”,在冰山上的排序更靠上层显性的位置。因为服务业的技能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更多的非标准化倾向,而且常常与拥有独特技能的个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因此,不易于通过培训获得。二是图4中“冰山”在水面下的部分更多。虽然服务业的技能不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特殊技能,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最重要的几项技能都具有不易培训获得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些技能具有近似于人才深层特质的属性。2)在对服务业人才素质、能力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的深层特质中,不同特质对服务业工作和岗位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以往对LyleM.Spencer和SigneM.Spencer的“冰山模型”应用性的研究中,一般以研究某项岗位和工作的胜任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为主,对不同的素质、能力在岗位和工作中的重要程度的研究不足。作者调查得到了江苏省服务业相关人员,给六项人才特质的赋分,再通过计算各自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发现受访者对未来江苏服务业人才不同特质重要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六项特质的平均分依次为知识80分、内驱力81分、技能85分、自我定位86分、价值观87分、人格88分。虽然得分的高低与人才特质的显性与隐性以及是否比较易于通过培训养成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分析,可以为江苏省各类组织在选拔、培养服务业人才时,提供主要影响要素重要程度排序的参考原则。3)对服务业人才的特质,有了较为明确的、一般性的描述(见图4)。对人才“知识”主要的要求是,具备丰、扎实的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服务业涉及面广,面对的消费者复杂多样,因而要求从业人员在具备本岗位扎实的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从而具备能够充分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对“技能”主要的要求是,具备同行不具备的特殊技能,能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服务产品;同时要能够不断地创新技能,保持相对的独一无二性。独特性、创新性是适应个性化消费趋势的重要要求,而且也是服务产品能够获得更高回报的条件。因为服务产品的定价弹性较高,独特的产品就意味着可能有更高的定价和更高的收益。对“内驱力”的要求是,能根据企业、消费者的要求,完成自己不一定愿意做的工作。由于服务业工作的绩效常常没有固定、明确的标准,更多地是以人的感受来评价,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自觉、主动的工作态度,努力完成对自己可能是高要求的工作。对“自我定位”的要求是,能够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定位,满足相应的需求。服务业产品、消费者多变,因而就需要从业人员能够把自己始终当做一名新人,具有不断学习、探索的精神。对“价值观”的要求是,要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做任何事都要有责任感,努力去完成。做事努力、负责,这是任何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另外,由于服务业的工作绩效常常与从业人员个人所具备的特质相关联,所以就要求从业人员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更多地考虑组织利益,更多地将自身的发展与组织的进步联系起来。对“人格”的要求是,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讲求诚信,勤奋地做好应尽的职责,而且具有创新精神。人格特质是人才最根本的特质,是其他各项特质的根基。诚信、勤奋、尽职是从业的根本要求;而创新是服务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坚忍不拔则是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应对各类复杂的人、事物、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条件。SCB模型的建立,将给江苏服务业人才的选拔、培训、提升等工作,提供一个新的、明确的工作思路。
三、结语
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服务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市政府决定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定向招商。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我市“三大发展平台”、服务业“632”工程和特色商业街等发展载体,以定向招商为手段,创新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将定向招商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相结合,与完善服务业规划布局相结合,与营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工作成效。
(二)工作目标。利用2-3年的时间,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项目,增强服务业聚集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突出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化服务业地位。力争全市服务业引进内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通过定向招商引资占年度服务业引进内外资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二、定向招商重点方向和载体
(一)服务业领域。高端服务业:重点以金融、文化创意、科技与信息等为主;优势服务业:重点以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等为主;新兴服务业:重点以中介、会展、总部经济等为主;公共服务业:重点以教育、医疗卫生、社区和养老等为主。
(二)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包括湾国际物流园、西部商贸区、南部生活资料物流区、市级商贸区、教育文化区、新城区和湾产业新区等服务业聚集区。
(三)重点招商项目。主要包括大酒店、购物广场、农业休闲观光园、水上娱乐项目等纳入项目库的30个重点服务业招商项目。
(四)特色商业街。以海鲜美食街、韩国风情商业街、湾财富商街、新城文化街、啤酒文化街、花卉艺术街等特色商业街为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单位,有关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服务业定向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统领服务业定向招商活动以及研究确定相关重大事项和配套政策。领导小组下设服务业定向招商推进工作指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服务业发展局。
(二)明确责任分工
市服务业定向招商推进工作指导组,负责具体指导、推进和落实定向招商任务,牵头部门负责成员单位的责任分解,协调解决定向招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抓好项目落地建设等工作,完成领导小组确定的重大事项和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服务业定向招商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重大事项,制定有关定向招商配套政策、管理办法、规划及计划等,负责定向招商责任分工、考评考核及日常调度和管理等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服务业定向招商工作。
(三)建立工作机制
坚持“政府带动、部门联动”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招商项目从洽谈到落成都有专业对口的招商团队跟踪服务。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洽谈、审批、开工建设和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制度。建立服务业定向招商指导目录与项目库,畅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统筹配置全市服务业定向招商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将服务业定向招商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强招商队伍的积极性和招商行为的标准性。
一、2009年发展服务业工作情况
2009年,我县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9年预计全县服务业增加值29.3亿元,同比增长15.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16%,高出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速度为22.28%
(二)重点工作及项目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为了对全县物流业的发展加强引导,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我们会同山东大学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学院编制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召开了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征询意见会,根据所征求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报县政府审核。
二是围绕强化认识、召开会议
1、召开了全县服务业工作会议:为了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我县服务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服务业办公室协助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县服务业工作会议(召开全县工业财税现代服务业)。在这次会议上耿书记提出了××县服务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及任务。
2、召开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与统计局联合召开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暨培训工作会议,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沾政办发[2009]47号)文件,传达贯彻市服务业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事宜。
三是围绕加快发展,制定扶持政策
1、起草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沾政发〔2009〕15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对其中具体政策初步与部门进行了衔接落实。
2、根据省、市服务业工作重点,关于加强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我们出台《2009年××县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文件,并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落实。
四是围绕扩大影响,强化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加速××服务业的发展,加大××服务业的宣传力度,今年我们先后在全县推出了《聚焦现代服务业》专题系列电视节目、举办了“××服务业知识竞赛”和精心制作了××县服务业外出招商宣传画册——从规划布局、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三个方面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县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为了加大××县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了解到××县优美的投资环境和孕育的无限商机,我们利用××冬枣节和参加第十四届鲁台现代服务业对接洽谈会等方式对外来的客商介绍××的地理、历史、人口等情况和交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等优势,并向他们推介我县服务业招商项目,台湾客商对我们的项目十分感兴趣,正在沟通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招商作用。
五是围绕实事求是,强化统计工作
针对现行服务业统计制度已严重滞后,手段、方法、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县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实际状况,我们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主动与上级部门领导汇报及与县统计部门对接,来商讨我县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在此基础上,于8月27日和县统计局联合召开了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暨培训工作会议;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统计制度、方法、手段等不相称、不适应、不真实反映经济现状的对策,并争取了市统计局的意见。
六是围绕做大做强,提升项目、稳步推进
通过加强银企合作和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我县引进服务业建设项目当中,渤海海产品综合市场、下洼镇冬枣苑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古城商贸中心等13个项目已落成投入使用,列入市服务业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新城房地产开发(龙居水岸开发)、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东方地中海旅游开发(一期)等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安排就业2万人,年营业收入15亿元。通过服务业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促进了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张。
七是做好了六项日常工作
1、制定年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负责全县服务业年度各项目标的确定、下达,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做好了滨州市各项考核指标的上报并抓好落实工作。
2、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目标管理和考核。
3、做好了全县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调研分析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先后完成了服务业调研文章3篇。
4、做好全县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确定、跟踪管理工作,建立重大项目通报制度,每月定期汇总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市服务业办公室及县政府通报项目建设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做好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工作。帮助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申请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目前,山东省发改委和山东省财政局已联合发文,在下达2009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项目贴息和补助计划的通知(鲁发改投资[2009]1210号)中,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争取到引导资金340万元。
6、做好了对上争取工作。××冯家海产品批发交易园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被列入滨州市2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和滨港铁路项目被列为滨州市3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被纳入全市服务业产业链延伸重点项目有24个,进展顺利基本完工。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滞后的,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品牌少,竞争力不强。缺少支撑行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和知名品牌。目前尚无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办服务业企业,只有王尔庄海蜇批发、鲁北木材、××冬枣交易3家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没有形成足以独自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型市场。
二是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偏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和法制建设滞后使良好的市场秩序难以形成。多头管理和没人管理共存,服务行业市场不够规范。
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县服务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2010年服务业工作计划及重点
2010年,我县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关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剥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差异发展、突出特色,重点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搭建服务体系平台,实现我县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根据以上要求,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明年我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为: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速度为18%;
——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增长5%;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速度为25%。
为了顺利实现以上发展目标,2010年服务业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科学发展,提出更高目标。在去年几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于2010年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
(二)、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增加投入数量
有投入才有产出,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支撑点依然是在重大项目上,其推进作用十分明显。目前我县在建1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有30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大部分仍属于续建和扩建项目。为此,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强化项目责任制和项目跟踪督查制,加大推进××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县城西区城市综合功能体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和建设进度,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及完工、早日营业、早日实现效益。同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不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分析原因,明确措施,化解矛盾,加快建设步伐。利用外出招商及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服务业,推介××服务业,和各乡镇共同做好服务业招商引资,招大客商、招大项目,2010年力争再开工建设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
(三)、继续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1、加快“总部经济”战略的实施,扩大经济总量
实施“总部经济”战略,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注册在××,能够扩大全县经济总量、增加地方税收、提高区域竞争力、提升××形象、提高美誉度。这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延伸手段,更是针对我县发展空间狭小,发展我县经济的一种创新突破,也是一种发展战略。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
①坚持“三个必须”:一是新进服务业招商项目,必须就地注册;二是现有服务业在建项目,必须就地注册;三是已经落户的服务业企业,必须就地注册。
②明确“三个优惠”:一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项目,给予条件优惠;二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三是在本地注册的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的待遇优惠。
③强化“三个服务”:一是强化过程服务,凡在我县注册的服务业企业,要全程跟踪服务,竭力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二是强化政策服务,出台优惠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总部经济的发展;三是强化环境服务,优化区域环境,以宽松、优良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将总部落户在××。
2、加深“创牌创新”战略的强度,提升企业质量
为推进服务业行业运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们将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宣传和发展服务业品牌意识,鼓励和扶持县内服务业企业创特色、创品牌、创信誉。积极协助具备创牌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配合做好宾馆酒店的评星定级的申报工作,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及获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扩大销量,壮大规模。
(四)、明确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搭建服务体系平台。
按照省市发展以生产业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求,重点选择金融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商务服务业做为工作重点,搭建生产制造业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制造业集聚区服务平台、现代化交易平台、商务服务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研发设计平台,重点项目如××海蓝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现代服务业城市综合功能体、冬枣销售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项目。支持城乡居民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建设农民工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如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
(五)、强化服务,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强化政策服务。积极跟踪省、市有关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配套、操作和协作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梳理落实我县有关政策意见,借鉴周边地区市场建设经验,结合我县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抓紧完善市场培育引导政策意见,以点带面,以项目带产业,促进我县专业市场跨越发展。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努力挖掘网络招商平台和信息化招商优势,认真做好项目包装工作,通过信息渠道和手段,实现我县项目招商信息有效,达到突破时空的充分招商和优选招商的效果。启动连续三年的大型物流项目主题招商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着力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全面创新优化服务业统计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局和市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完成各项服务业调查、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树立全局观念,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创新发展,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产业的主体。各级政府越来越关注服务业,对服务业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讨论部署,在调查工作过程中给予很大支持和帮助,促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企业的业务培训并做好统计数据审核验收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我局在多次通过电话、会议、走访等多样化形式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布置相关工作,详细介绍了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让企业统计人员更好更快的弄清报表填报方法,为报表准确填报提供良好基础,确保了报表的填报质量。
2、及时、高质量完成数据报送工作。我市服务业重点单位调查工作在服务业调查统计人员保质量、高效率、高上报率的工作要求指导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努力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顺利实现网上直报企业报表及时、高质上报和省点年报及各季度报表的及时录入、审核报送。
3、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适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数据源头的准确性。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及发展动态,我局业务人员于2018年5月22日至5月29日连续走访在库45家企业,面对面的解决企业人员统计方面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4、为进一步加强调查单位管理,筑牢统计调查基础,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一套表调查单位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闽统办〔2017〕48号)要求,我市于8月下旬对我市一套表调查单位经营现状进行全面的摸排。此次核查工作的主要做法是电话咨询和走访调查两种方式,通过与企业统计人员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的总体经营情况以及相关基本信息,重点核实工商登记的基本信息与一套表平台相冲突的项目,并及时进行更正上报。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配合程度不一,调查涉及劳动者报酬、税收、利润等敏感指标,企业受趋利因素和防范心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报送质量,经过执法检查已部分企业进行整顿。
(二)联网直报平台服务器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上报数据的效率,间接影响企业统计人员的报送心情。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当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今年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推进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副市长作了一个主题报告,希望大家按照副市长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商贸办、旅游局、供销社、市场公司、工商局、崇仁镇等六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都很有代表性。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当代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商贸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服务业产出贡献平稳增长。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9亿元,增长14.6%;实现地方税收3.34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7.8%,服务业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二是服务业内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改造提升,生产业、当代流通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南商贸中心建设已摆上议事日程,“千百镇连锁、万村放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商贸联动发展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三是服务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行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去年兑现资金300万元。崇仁温泉项目实质性启动,城南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日趋完善,商贸流通、当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都制定了专项规划。这些都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质态,还是服务业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较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明显低于市乃至省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瓶颈”。二是发展档次较低。全市传统服务业仍然保持主导地位,当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占的比重还不高;高档次市场、服务场所缺乏,中国领带城退出了全省重点市场,全市没有一家可高水平地承办大型会议的酒店,也缺少大型连锁购物场所。三是准入门槛高。相对于其他项目,服务业的项目审批仍比较难,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开放度不高。相对于工业而言,服务业对外开放度还不高,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利用外资虽然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潜力空间较大,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外地商贸业进入会影响我市商贸企业发展的落后观念,对商贸业要不要对外开放上认识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市商贸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说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加快当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当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服务业发展将越来越深入,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服务业兴起的转折点,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标志着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发展都达到了三个70%,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70%,gdp增长7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吸纳70%的就业人口。去年我市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来推算,我市正逐渐进入一个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预示着嵊州服务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加快当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工业发展到高端就需要有技术、有研发、有培训,到下游就需要有物流、有营销、有品牌,这些都是当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在国际上有这样一种理论: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没有当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缺少当代服务业支撑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必然是高成本、低竞争力。目前,我市的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等块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加速发展当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贸易的水平搞上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快当代服务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城市化推进与服务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服务业的当代化就没有城市的当代化,没有服务业的高档次就没有城市的高品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更加活跃,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迫切需要强化家政物业、物流配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社会组织等服务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旅游、居住和创业环境。
4.加快当代服务业发展是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的有效途径。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增长,贡献较大。在现行体制下,工业企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40%留在地方,而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的营业税基本留在地方。去年,我市服务业上缴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7.8%,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新“引擎”。事实证明,加快贸易服务业发展,对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财政增收至关重要。
5.加快当代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服务业占用能源、资源少,创造的绝大部分是绿色gdp。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商务、文化等当代服务业,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提升产业层次的切入点,也是有效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当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二、三产业联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6.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服务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吃饭、住房、旅行、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教育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服务业门类多、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能够有效地开辟多元就业空间,所以服务业是人民群众创业的大舞台,也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大平台。
总之,发展服务业有广阔天地,是大势所趋。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像重视工业那样重视服务业,像抓工业项目招商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做到服务业与工业经济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实干,快速推进我市当代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深入,国际服务业转移步伐加快,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从国内来看,服务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期已经到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省里建立了“三个三”财政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特别是当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把发展当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这充分体现出各级政府对发展服务业的日益重视和迫切要求。从我市实际看,我们有甬金高速和上三高速在嵊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有万年小黄山、千年剡溪、百年越剧等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有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经济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当代服务业。总的要求是要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紧扣“创业实干强基础,创新发展求突破”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服务业,突出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抓重点区域。要加快发展当代服务业,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是要抓住嵊新组团集约发展的历史机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快城南新区的建设,形成新的商贸、居住、物流、市场以及企业总部,同时要积极推进旧城商贸业提档升级和开发区功能完善。五大集镇要抓住中心镇扩权的机遇,加快中心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与市区互补的良性发展局面。
2.抓重点产业。服务业涉及到的产业非常广,必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的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重点产业上予以突破,一是加快发展生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市委全委会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启动;要大力发展家电厨具、机械电机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和劳务中介等中介服务业;要积极发展企业总部、房地产业、楼宇经济,并通过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二是加快发展农业要素市场。传统农业要向当代农业转变,必须依赖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有效支持。要积极推进茶叶市场、花木市场和农批物流中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支撑。三是加快发展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业。积极发展当代商贸业,引进国内外的知名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区和商业街、步行街、特色街建设,加快经济型酒店建设,带动特色休闲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要利用好我市山水风光、地域文化以及民间工艺、传统饮食等特色,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
3.抓重点项目。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工业一样,没有项目,工作就没有抓手,增长就没有后劲,开放就没有载体。要借鉴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成立商贸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专人和工作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破解资金瓶颈。项目一旦确定,要抓紧开展前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早出成效。在商贸流通业中,重点抓好五星级宾馆、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花木市场、茶叶市场建设、浙东农批二期扩建工程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启动建设。在旅游业中,要加快百丈飞瀑景区和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建设,做好“山水越剧之旅”文章。重中之重要抓好崇仁温泉项目,这是我市旅游业突破的重要抓手,要集中力量,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出形象。
4.抓重点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在商贸流通业、旅游业、当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中,力争都能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这个龙头既可以是本市的企业,也可以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既要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形成其龙头地位和作用,也要通过政策加以扶持。
三、优化环境,形成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当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最具竞争力的环境才能孕育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换。
一要转变观念。加速发展服务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坐井观天没有思路,闭关自守没有出路,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树立开放的理念。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三是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对服务业企业要做好引导、扶持工作,指责少一点,扶持多一点,制约少一点,服务多一点,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我市当代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
二要加大扶持。在当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凡是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我们就要大胆地干,创造性地工作,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政策上。为扶持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财政还将在3年内安排1000万元,用于城乡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集全市之力,引导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扶持地方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精心包装项目,积极跑部进厅,争取上级支持。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应商贸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商贸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为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温政办〔20*〕175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拓市场、保增长”的工作要求,现对推进我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积极推进我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切实改变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格局,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着重提高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着力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地方可用财力持续增长。
二、实施对象
(一)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发展物流企业。对现有大中型企业中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与主业未分离的,进行相对分离,设立专门的物流、运输、仓储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受控法人企业;对现有大中型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由社会闲散车辆或外地车辆承担的,由龙头企业设立规模物流公司,承接本地工商企业运输业务,统一管理运输车辆,实行集中配送,集中结算。随着温州火车站的落址开工,我区今后将成为浙南闽北的交通枢纽中心。规模物流企业的培育,有利于改变我区目前小、散、乱的运输市场状况,体现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大物流”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工商企业将生产(销售)主营业务从与上游的研发分离,成立服务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大量的研发需求,成立以研发设计为服务内容、以业内OEM厂商为服务对象的独立生产企业。
(三)工商企业分离出技术咨询、安装维护、售后服务等服务企业。对于企业内部存在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场地使用等业务,通过单独剥离出来成立相应的独立公司。而且这些企业在为主营产品做配套服务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完备先进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能力,实现分离后还可为业内其他企业服务。
(四)针对混合销售行为的业务剥离。视具体情况是否选择混合销售:当主营收入为销售收入时,采用分开经营方式,将可计征营业税的业务独立出来,缴纳营业税;当主营收入为营业税劳务收入时可采用混合销售,一并缴纳营业税。比如一些汽车4S店,可以将售后服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作为主辅分离试点。
(五)建筑、房地产企业分离出设计、工程监理、物业服务等服务企业。这类企业如区内一些房开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
(六)将集团公司中具有投融资业务的部门进行剥离,成立专门的投资担保公司或财务公司。
三、工作原则
(一)依法创新的原则。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操作,无论是辅业从主业中分离的过程,还是辅业分离后的发展,都不能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寻找有效的分离模式。
(二)重点选择的原则。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不搞“一刀切”,要结合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实际,认真选择好行业和企业对象,重点抓住物流、营销、安装、研发、后勤服务等我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重点环节,着重从“产业链”、“附加值”、“规模化”上下功夫。
(三)政府引导的原则。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要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企业是分离工作的主体;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责定位,重点做好引导和辅导工作,激发企业对分离工作的积极性,触发企业分离的意愿。
(四)政企双赢的原则。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必须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要按照“在存量中求增量、在发展中求增量”的要求,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一方面,要让企业在分离过程中得到实惠,减轻负担,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实施分离工作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认真测算,确保有利于增长地方财力。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区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分离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将建立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或例会制度等形式,定期通报情况、交流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深入调研,积极试点。各有关部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深入企业开展专题工作调研,摸清有意向且符合分离条件的企业数量、行业特点、经营方式、产值规模、发展趋势、分离重点等实情,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握工作主动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三)落实政策,强化激励。按照“边试点、边探索、边研究”的原则,针对试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特别是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订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有关扶持政策及措施,并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激发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完善区政府对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分离工作任务完成好、成效明显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实现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省十二届四中全会提出经济转型升级,全省发展服务业大会也提出转型升级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发展服务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这些都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
(二)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牵涉面广、时间跨度长,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积极配合,合力营造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各部门要做好涉税政策的制订、宣传、辅导和服务工作,共同研究问题,确保目标一致。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向企业广泛宣传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目的、意义、内容、对象及相关扶持政策,及时总结经验;要发挥舆论优势,加强对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宣传,及时报道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全区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督查,确保实效。通过加大对全区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通报情况,确保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使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职责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要求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合力推进工作进度。区经贸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的牵头协调;区发改部门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内容加强指导;区财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区地税部门要发挥税收职能,做好分离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和实施工作;区国税部门要密切配合,互动协作,依法推进分离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