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红薯栽培技术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按其生产应用领域的不同通常划分为盆花红掌和切花红掌。和盆花红掌相比,切花红掌的株型更为高大、花色丰富、花朵大、叶片大,并且花与叶片均可销售;此外,切花红掌的瓶插期可以长达1月,远远超过非洲菊、玫瑰等其他切花品种,在各类插花作品中通常作为主花材使用。
切花红掌生长周期较长,定植一次可生长6~8年,因此对栽培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日常的栽培管理要求较高,笔者结合鄢陵建业绿色基地3年多的切花红掌无土栽培经验,从品种选择、栽培模式、栽培基质、水肥管理以及营销包装等方面进行介绍。
品种选择
切花红掌品种丰富,目前被种植者及市场认可的切花种植品种主要有安祖的‘热情’‘干杯’‘米多蕊’‘普利威亚’及瑞雪环球的‘爱维特红’‘爱维特黄’‘阳光’‘芭比’等。
切花红掌不同品种根系的生长特性不同,对基质和灌溉要求也不相同,根系在花泥和珍珠岩等多种基质中长势普遍良好的品种有‘热情’‘塞菲拉’‘柔赛特’等;部分品种根系对环境较敏感,如紫色‘普利维亚’对酸碱度敏感,基质pH变化易出现黄叶或苞片变异的现象(图1),栽培时需将基质pH严格控制在5.6~5.8之间。绿色‘米多蕊’的产量大、瓶插期长,但其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易出现萌芽受阻的现象(图2),‘米多蕊’的根系偏细,对基质透气性要求较高,使用珍珠岩基质栽培时易出现烂根。因此,‘米多蕊’对灌溉设施要求较高。选用适宜的切花红掌的栽培品种,必须选择高质量、不带病虫的种苗,并且在选择品种时需考虑自身的设施水平、栽培方式、栽培基质等因素。
栽培模式选择
切花红掌常用的栽培模式有“W”槽栽和盆栽2种,将栽培基质与地面分开,铺设排水管道,形成相对独立的种植环境。
盆栽
切花红掌可在大盆中种植,种植盆容积应大于5 L,盆底需距离地面20 cm以上,以保证盆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良好,但盆栽植株的根系生长空间有限,单株间差异较大,并且盆栽植物不能在根系附近形成适宜的空气湿度的“微环境”,从而影响有效气生根的发育,在后期植株过高时,不易进行“倒伏”。盆栽种植的优势在于成本投入较低,建设周期短,一般不考虑肥水回收,盆与盆之间相对独立,可以有效防止病害通过基质传播,适合试验性种植,能够有效的观察各个品种之间的特性差异以及生长变化。
“W”槽种植
建业绿色基地(以下简称“绿色基地”)采用可拆卸式的双排“W”型种植槽,这也是目前荷兰切花种植的传统栽培模式。栽培槽的形状利于排水,节省基质。基地工作人员利用荷兰方提供的图纸来定制模具,生产泡沫材质的“W”槽,“W”槽内每槽定植1行,植株间相对独立的同时保留了根系的发展空间,根系“微环境”良好,有利于气生根的发育和工作,并且可以对肥水进行回收消毒再利用,发现病害等问题时可及时拆除更换相应区域的“W”槽,控制危害范围,避免扩散。
栽培基质的选择
自然环境中红掌多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根部喜疏松潮湿的环境,因此红掌的栽培基质需具有排水通畅、透气性好等特点。此外,红掌切花生长周期较长,需选择结构稳定不易腐烂破碎并能够固定植株生长的基质。
目前,建业绿色基地使用的栽培基质有花泥和珍珠岩,这也是目前荷兰切花种植基质的基本选择。花泥和珍珠岩均为惰性基质,性能稳定,不易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这2种基质在红掌切花种植中各有优劣,因此荷兰也是根据品种适应性来进行选择的。
花泥由酚醛塑料发泡制成,结构稳定,内部含有许多孔隙,保水性良好,定植时花泥块w粒直径大小3~5 cm正方体最佳,能够使红掌气生根保持良好的湿度和透气性。花泥出厂时含有部分有害物质且pH偏低,定植前需对花泥进行通风晾晒,排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并用石灰水进行缓冲处理调整pH。花泥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且孔隙较大,生长在其中的植株根系粗壮,气生根生长状态较好,但定植初期基质pH不稳定,需每天监测,并使用碱性缓冲液进行调整,基质酸碱值稳定后可根据每天测定的流出液pH进行调整。如果不注意酸碱度控制,花泥基质在使用3年左右,会出现pH下降严重的现象。
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玻璃质岩石,性能稳定不易分解且质量较轻,种植红掌一般选用大颗粒不易粉碎类型,粒径3 mm以上最佳。珍珠岩栽培初期排水透气性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对灌溉管理和设施要求较高,生长在其中的植株根系多且细,气生根较少,使用2~3年后珍珠岩颗粒逐渐变小,下层基质排水透气能力减弱,此时植株容易出现烂根。
相比而言,荷兰安祖的大多数品种在花泥栽培中植株根系生长状态较好,且当植株开始倒伏后,更利于气生根的生长,但花泥原材料成本是珍珠岩的1.5倍左右。
灌溉管理
建业绿色基地切花红掌的灌溉系统为Priva施肥系统主控下的滴灌和喷灌配合使用,滴灌主要是肥水灌溉,每株对应一个滴灌口,精确的为每株植株提供水肥,每条“W”槽配合铺设喷灌管(图4),以清水加湿为主,同时可进行肥水灌溉,以喷雾形式为植株下层小环境保证充足的湿度,植株生长点环境湿度低于70%则影响花芽的分化和生长。
花泥和珍珠岩(图5、图6)的持水性和颗粒间孔隙度区别明显,需采取不同的灌溉策略。珍珠岩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灌溉需少量多次,但基质颗粒间孔隙较小,滴灌能够保证基质的完全湿润,采用喷灌喷施清水主要是为了维持环境湿度。花泥持水能力较强,但基质颗粒间孔隙较大,滴灌无法灌溉均匀,必须配合喷灌施肥才能保证基质干湿均匀。喷灌时需严格控制喷灌的高度,若喷灌高于植物生长点,肥水容易对幼芽造成伤害,导致叶片或苞片无法完全伸展,出现皱缩现象。
在选择切花红掌肥料时,初种者可选择上海永通的红掌专用肥,同时各种苗提供商也会提供一个广泛的营养液配比方案,在设施设备及技术人员水平稳定时可尝试自己配方施肥,有利于节省成本,并且肥水效果更好。一般灌溉肥水pH维持在5.5左右最佳,EC为1.3~1.6 mS/cm,需定期测量记录基质及排出液的pH、EC,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结合“W”槽栽培方式,考虑到肥料在整个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防止病菌传播,绿色基地的切花种植营养液不再回收利用。
灌溉施肥时间一般为日出后的1~2 h开始,日落前2~3 h停止,根据植株蒸发量调整灌溉,每天的灌溉排出液在25%~30%最佳,但是要根据季节及天气情况来确定施肥次数及肥料浓度(表1)。
切花红掌的包装销售
目前,绿色基地切花红掌在包装上采用了批发装、家庭装、零售装3种形式(图7),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1)批发装即为传统的针对全国各大市场的大数量包装方式,一般单盒数量在20~40支之间,是主要销售渠道的包装方式。
(2)家庭装是绿色基地针对购买过零售装的散户的一种补充,主要针对家里已有花瓶或不接受零售装价格的这部分客户需求而做,通常单盒8支花,颜色可搭配。
关键词:李;中熟;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128-02
李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经济林栽培树种之一。因其果实营养丰富、鲜艳美观、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为了满足市场对李新品种的需求,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自20世纪末开始,以引进国外种质为试材,以大果优质、高产多抗等为目标,开展李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观察、评价、区试开发,育成了早实丰产、果实质优、色艳味美、品质上等的中熟李新品种——魁红,2012年3月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1 选育经过
魁红李2000年引入,当年进行高接,砧木为毛桃,当年繁殖成活,利用高接鉴定树上的新枝作接穗进行嫁接繁殖速成苗,并繁殖相应的对照品种,2001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建立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园。2001年至2003年通过连续观测研究,认为其在当时引入的18份种质中表现优良,有开发利用前景,2004年初选为优系,并在淄博、潍坊、枣庄、临沂、泰安等地区建立区试开发试验示范园,研究其栽培适应性和配套栽培技术。2007年通过专家测产验收,2012年通过专家鉴定。
2 植物学特征
幼树长势偏旺,枝条生长多直立,结果后开张。4年生树高210.3 cm,冠径110.9 cm(东西)×105.0 cm(南北),干径4.22 cm,新梢长度为25.58 cm。主干灰白色,新梢浅黄褐色,嫩梢黄绿色,叶片宽披针形,浓绿色,叶尖渐尖,叶缘钝锯齿状。花瓣白色,每花序有花2~3朵。3 生物学特性
3.1 物候期
在泰安露地栽培,魁红李花芽膨大期为3月中旬,3月底花芽萌发,花期为4月上旬,盛花期为4月5日至4月9日,花期特续7天左右。4月中旬出现幼果,新梢开始生长,7月初果实开始着色,7月底果实成熟,比对照品种玫瑰皇后早成熟一周左右,果实生育期为110天左右,属于中熟品种。落叶期在11月中旬。
3.2 生长结果习性
魁红幼树生长偏旺,枝条多直立生长。随着树龄增大,迅速进入结果盛期,树势趋于缓和。枝条萌芽率中等,为52.7%,成枝力高,为5.4个。幼树新梢具有抽生副梢能力,配合夏剪,能迅速形成稳定的丰产树体结构。幼果期以长果枝和中果枝结果为主,盛果期以后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花序坐果率高达47.9%,花朵坐果率25.4%,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3.3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165.0 g,最大单果重260.0 g;果实卵圆形,果形端正;缝合线浅,两半部对称;梗洼中深;果皮底色黄,果面光滑,完熟后果实全红,色泽艳丽;果肉黄色,肉质细脆,果汁多;风味浓郁,脆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2%,鲜食品质极佳。
3.4 早实丰产性
魁红李幼树早实丰产性较好。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栽后第2年开始见果,第3年即有经济产量,第4年大量结果。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定植的1年生速成苗,株行距2 m×4 m,666.7m2栽83株,当年形成花芽,第2年开花株率65%,第3年开花株率100%,平均单株结果35个,平均单株产量12.4 kg,最高单株产量18.7 kg,折合666.7m2产量1 026.4 kg;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30.5 kg,最高单株产量50.0 kg,折合666.7m2产量2 531.5 kg。
3.5 适应性与抗逆性
魁红李适应性较强。在泰安、诸城、临沂、枣庄等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和试栽,树体生长发育正常,坐果稳定,能保持早实、丰产、稳产特性。抗旱、耐瘠薄能力强,在丘陵薄地,仍能保持生长稳定、坐果率高、易丰产特性;在肥水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更易发挥其丰产潜力。另外,该品种抗病能力强,不感细菌性穿孔病,对早期落叶病也有较强的抗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雨季地下水位不高于80~100 cm的中壤低粘土地建园。株行距为 2 m×(3.5~4.0) m, 666.7m2栽80~110株。定植穴深70 cm,长宽各90 cm,栽植时,结合填土,每穴施入30 kg有机肥和0.5 kg过磷酸钙,栽植后浇足水。
4.2 土肥水管理
每年在采果后至落叶前后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耕改土,生长季进行4~6次中耕除草。
全年施肥3~4次,1次基肥,2~3次追肥。基肥在9~10月份落叶前及早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30~60 kg有机肥,穴施、环状沟施或全园普施。并及时追肥。萌芽前追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施磷、钾肥。
适宜的灌水时期有4个: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以及上冻前。忌积水,特别是雨季要注意防涝,以免造成烂根死树。
4.3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主干高40 cm左右,主干上留3~4个主枝,其基部呈40°角开张,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开张角度60~70°,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幼树修剪以轻剪缓放、开张主枝角为主。盛果期疏除上层和的旺长枝,密生枝,及时剪除内膛和主枝上的徒长枝及其它的病虫枝、细弱枝。
4.4 花果期管理
魁红花量大,坐果率高,必需进行疏花疏果。疏花数量因树而定,花多重疏,花少轻疏;落花后及时疏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留果标准为长果枝留3~4个,中果枝留2~3个,短果枝留1~2个,花束状果枝保留1个。保果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硼砂各600倍液进行喷雾,隔一周喷一次,可连续喷2~3次。
根据果实生育期和果实色泽确定采收期,提倡分期采收,采收后分级包装,以便于运输、销售。
4.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在叶芽开放时和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240倍波尔多液,或在5~6月间连续2~3次喷65%代森锌液或退菌特700倍液。 虫害有食心虫和红颈天牛。食心虫可在幼虫出土前,地面喷50%辛硫磷乳剂200倍液,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诱杀,在卵孵化期树上喷辛硫磷500~1 000倍液;红颈天牛可在5~7月间捕杀成虫,用毒签毒杀幼虫。
[关键词] 红薯 高产 栽培技术 新蔡县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07-01
新蔡县是豫南地区红薯主产区之一,全县9.87万hm2耕地,红薯常年播种面积近1万hm2,在我县秋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几年,由于红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上升,它自身的价值也不断的增加,所以红薯的种植面积渐渐的扩大。为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脱毒红薯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发展红薯深加工业,提高红薯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可观。为了能有效的利用科技所研究出来的新的成果,充分的发掘我县红薯的光明前途,特提出红薯高产的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作物要高产,良种是关键,选用甘薯品种时应注意三点。
1.1 适应性。要选用生育期适宜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肥水条件的品种;
1.2 专用性。根据用途和市场的需求选用适宜品种;
1.3 抗性。应根据当地病情、自然灾害,选用适宜的抗病、抗灾品种。
根据近几年多点试验、示范,适合我县栽培的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豫薯13、豫薯10、豫薯8号等。
2 大棚育苗
这种育苗方式是红薯生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只要做到在恰当的时间育足壮苗才能做到不耽误时机的提早栽培、达到幼苗齐长的要求。
2.1 选择15-20年未种过红薯,有水源的地方建成东西走向的大棚,并用遮虫网和薄膜覆盖。
2.2 消毒处理。棚内在排种育苗前,进行喷洒杀蚜药剂,杀灭越冬蚜虫,土壤用7%的福尔马林、呋喃丹等消灭土壤病菌和地下害虫。
2.3 排种育苗。1月底或2月初在大棚内挖育苗池深0.5m,池内铺马粪0.33m,粪上覆土20cm,然后排种,排薯时大小分开,薯头朝南,剔除烂、破、病杂块,排薯后覆土3cm,内加小拱棚,一般15-20d出苗。育苗温度控制要点为:地温升至28-30℃时排种,排种后4-5d进行高温催芽,温度控制在35-37℃,以后降到30℃,成苗后进行低温炼苗,温度在18-20℃。
3 建立采苗圃
由于在夏季,夏薯的采苗圃多提供的都是秧头苗,这类型的秧苗具有成活率高、抗逆性强、返苗快、长势强、所结的红薯早且多等优点,为夏薯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技术要点:
3.1 高密度栽插,利用栽春薯多余的苗,按15000-20000株/667m2的高密度栽插。
3.2 水肥管理要及时充足。
3.3 要及时打顶,栽后10d左右地上部展开6-7片叶时即可打顶,促其分枝,当分枝长到20cm时即可剪苗栽插夏薯。夏薯采薯圃一般在4月25日前建圃栽插,一亩采苗圃可采苗5.5至8万株,可供15-20/667m2夏薯用苗。一般栽夏薯需脱毒薯苗500株/667m2进行二级育苗,亩投资40-50元,可增产鲜薯500kg,按1元/kg计算,可增值500元。
4 早栽
红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早栽的生长期较长,积温较高,薯块膨胀大、产量高。麦收后应抢时早栽,往往使红薯每晚栽一天减产鲜薯40kg,所以为实现夏薯早栽,一方面建立苗圃保证夏薯种苗,另一方面做好抗旱栽薯准备。通过推广苗圃育苗,我县夏薯栽插期提前10d以上。
5 合理密植
应根据品种植株形态、土壤肥力、栽期的早晚来定,过去红薯一般每667m2不足3000株,难以发挥群体增长优势,造成光、热、水、肥资源浪费,一般要求春薯密度3000-3500株/667m2,夏薯3500-4000株/667m2为宜。
6 配方施肥
红薯虽然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点,也被人们称之为“铁庄稼”,但由于它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增产潜力大,因此只有足够的养分才能发展其高产特性,春薯一般每667m2施土杂肥2000-3000kg,草木灰100-150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40kg。施肥方法是将肥料包在埂底,俗称“包心肥”,栽插时每667m2用1kg磷酸二氢钾与25kg细土混匀,进行穴施。夏薯要根据前茬作物产量和地力因地制宜,不能单施氮肥,栽插时每667m2用1kg磷酸二氢钾或50-75kg草木灰穴施,一般情况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2:1:1为宜。
7 科学管理
7.1 适时打顶促其分枝。当主蔓长到30-40cm时打顶,分枝长到30-50cm时打群顶。以控制旺长,促使早结薯。
7.2 及时化控。红薯喜光、喜温、喜气、如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易造成养分消耗,产量降低,对封垄后有旺长表现,每667O用15%多效唑75g兑水50kg叶面喷洒,以控制地上疯长,促使养分向薯块运输。
7.3 坚持提秧不翻秧。如果对红薯进行翻秧的话,容易伤害到红薯的枝蔓,导致叶片翻转和脱落,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每一次翻秧,都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他们才能恢复正常的生长,也会严重影响到红薯的产量,如中后期雨水较多淤压薯秧可提秧,不打乱茎叶的正常分布。
7.4 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及时,通常情况下最主要防治的红薯天娥和斜纹夜蛾等暴食性害虫,防治时要按照“及早的防治、趁小防治、既然要防治就要防治到位”的原则对红薯进行及时防治,当每1m2发现幼虫2-3头或卵2-3粒时应及时防治,每667m2用80%结晶敌百虫50-75g(热水化开)加水5-7.5kg低溶量喷雾。
【关键词】红薯;紫红薯;评比试验
1 引言
紫红薯,又称黑薯(紫甘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花青素和绿原酸有抑制诱癌物质的产生和减少基因突变的作用,富含的硒元素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由此可见,紫红薯具有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的特点,红甘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受欢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当今,各国育成了不少紫红薯良种,我国目前各地栽培的紫红薯品种有以下几种:
(1)山川紫。该品种从日本引进,色素含量高,比普通紫红薯的花青素含量高2倍以上,除食用外还可用来提取色素,667产量一般在1500kg以上,薯形细长、整齐度差,主蔓茎长6~7米,用该薯的嫩茎叶(尖)做菜,口感比空心菜还好。
(2)美国黑红薯。该品种从美国引种,产量较高,667产量为2000kg左右。该品种适应能力强、口感好、粉而糯、抗病害能力较强,但薯块上有深条状沟。除食用外,还可用来提取色素。
(3)美国短蔓黑杂薯。该品种由美国航天育种中心培育而成,口味细腻甜滑、香味浓郁。此薯萌芽性强、分枝多、粗壮、不旺长、半直立,一般667产量为3000kg,其营养丰富,赖氨酸和锰、钾、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具有抗癌作用的碘、硒均高于美国黑红薯,色、香、味、形均佳,属目前最为理想的健康食品。此外,它还可用于提取色素。
(4)德国黑红薯。该品种于2002年引进中国,中蔓、分枝多,薯块大小整齐、肉质细腻、香甜可口,抗病性较强,一般667产量可达4000~5000kg,单株结薯可达10kg以上,最大单薯重5.7kg。除食用外,还可用于提取色素,是紫红薯品种中的最佳品种之一。
我国目前已育成的主要的紫红薯品种有济薯18号、广薯135、宁紫4号和京薯6号。
近年来,紫红薯种植在常德市发展非常快,面积已达千余亩,尤其是常德市桃源县的丘陵地区具有种植红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随着紫红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杂乱、品质退化已成为制约紫红薯生产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品种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选择最适宜常德栽种的紫红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可为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情况
试验区设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系实验基地进行,试验区属中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温和适中,一般在16~17℃之间。若以1、4、7、10这四个月代表四季,春秋两季气温多在16~18℃,且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酷热,7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冬季气温多在4℃以上;光照东多西少,农业增产潜力大,东部滨湖堤垸和丘平区的年日照多在1700h以上;雨水充沛,光热同步,全市年降水平均值在1200~2300mm,无霜期为272d。
2.2 试验材料
试验选择引进的3个新品种:越南小紫薯、济薯18号和宁紫4号。
2.3 试验方法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次,共 9 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5m×4m,行株距为 80cm×25cm,每小区 5 行,每行20株,每小区定苗100株(相当于5万株/ hm2,基本接近大田种植密度)。4月12~14日整地起垄,垄高20cm、宽 80cm。施肥量按施草木灰1500kg/hm2,复合肥均匀拌入敌克土壤杀虫剂 37.5 kg/hm2。试验用苗要先进行育苗,育苗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草花基地塑料温室大棚中进行,4月16日栽苗,先浇水后栽苗;4月29日进行田间检查,移栽成活率为99%;4月30日补苗;7月15日在试验小区红薯叶面喷洒 15%复硝酚钾可湿性粉剂 450g/hm2,对水450kg/hm2;9月1日喷施0.4%~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隔7d喷施1次,共喷3次,每次每667喷施肥液70~100kg,喷施均在晴天傍晚进行;9月28日收获,测产。全生育期未追肥、未浇水、未发生病虫害,生长正常。
3 结果分析
3.1 产量结果分析
3.2 效益结果分析
三种品种的产量差异较大,济薯18号产量最高,为3093kg/667m2;宁紫4号产量第二,为626kg/667m2;越南小紫薯产量最低,仅为515kg/667m2。济薯18号的产量与越南小紫薯产量相差2578kg/667m2,济薯18号是越南小紫薯产量的6倍。但是经济效益不能单从产量来看的,还要看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从市场的调查来看,由于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个体比较小且紫色较济薯18号深,更受鲜食或是宾馆薯类蔬菜的欢迎,所以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在常德市的售价高于济薯18号,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售价约12元/kg,而济薯18号约4元/kg,价格相差3倍。此外,由于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产量低,在采收时也可以节省一些人工,按每人每天采收100kg计算,1hm2济薯18号需要30.93个人工、1hm2宁紫4号需要6.26个人工、1hm2越南小紫薯需要5.15个人工,按现在人工费150元/d,济薯18号需要人工费4639.5元、宁紫4号需要人工费939元、越南小紫薯需要772.5元。从表2中可以看出,济薯18号由于产量比较高,每667效益也比较高,为7732.5元/667m2,宁紫4号为6739.5元/667m2,越南小紫薯最低,为5241/667m2。
4 推广建议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尽管济薯18号的经济效益略好于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但还是要根据紫红薯市场的销售方向来选择种植的品种,如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由于个体小且紫色深,因而宜做鲜食产品来开发,且这两个品种的花青素含量较高,也适宜用来提取色素而开发种植;而济薯18号由于花青素含量低,不宜用做提取色素而开发种植,另外3种紫薯均可作为加工全粉来开发种植。而在常德的市场主要是鲜食,因而选择宁紫4号和越南小紫薯比较好。
从种植土壤的选择来说,应选择肥力中等、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排灌方便、通气性与保水性能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适宜在常德市的桃源、澧县、临澧、石门等县的山地种植,不宜在常德市的西洞庭、西湖、安乡等地的棉田中种植。
参考文献
[1]崔娟.紫红薯田间管理及贮藏技术[J].河南农业,2013(6):52.
[2]杨红莉,葛菊芬,高方雨等.紫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2(2):35.
[3]李周虎,刘利利.陕西渭北旱塬红薯品种评比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09):16-17,39.
[4]张子明,红薯栽培技术措施[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22(8):59-60.
[5]马文玲,张蕊.紫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27-128,126.
[6]张鹏云.紫薯的营养功效与保健[J].吉林蔬菜,2011(5):10.
[7]蒋丙和.紫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蔬菜,2011(5):9.
[8]陈梅香,魏俊杰,贾春凤.紫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J].2012,33(8):199-200.
作者简介:
梁继华,(1979-)女,湖南涟源人,讲师,从事植物与环境研究
摘要介绍了安岭乡柿树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柿树的无公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柿树;无公害;栽培技术;浙江仙居;安岭乡
柿原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我国栽培较广的经济树种,利用栽培历史至少在3 000年以上。柿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鲜食外,还可制成柿汁、柿蜜、柿糖,并能酿酒、制醋、提取柿漆,柿子的果实尚有医疗效果。柿树叶大荫浓,秋有美果,初冬有红叶,可美化环境[1]。柿树适应性强,抗旱耐湿、耐寒耐热、耐干旱贫瘠土壤,管理简便,结果早、产量高,经济寿命长。据报道,在pH值4.50~8.68的石灰性土壤和酸性土壤中均能结果良好;在冬季气温不经常低于 -20℃,不会受到冻害。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柿树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丰富人民生活和扩大外贸出口,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安岭乡柿树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植
栽植地位于浙江省仙居县安岭乡新官村官表山场,平均海拔450m,原植被为松木和杂灌木,四周为针阔混交林,黄壤土,坡度20°,坡向南,土层厚度20~70cm。年平均气温1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8.9℃,夏秋极端最高气温37℃,年平均无霜期280d左右,年均降雨量1 550~1 750mm,平均大气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约为1 700h。1991年春季从浙江省永嘉县引进无核柿嫁接苗1 000株,实行不施用农药的无公害栽培管理试验模式。同年12月栽植,株行距5m×6m。挖大穴,施磷肥200g/穴、栏肥15kg/穴。
2肥水管理
栽种后1~2年套种大豆、红薯等不易受病虫危害的农作物,不施用农药,以施复合肥和栏肥为主。第3年开始不套种农作物,每年除草开沟深施追肥,全年分3次进行,第1次在春梢萌芽前除草施肥,在树冠周围挖沟施复合肥1kg,促使春梢粗壮,减少落花落果;第2次在坐果后小果发育期施用,以促进果实发育。在果实横径4~5cm大小时和果实大小基本定型时,施壮果肥和采前肥,以速效速溶氮磷钾肥为主,五年生以上的结果树施复合肥1.0~1.5kg/株,雨后撒施,或对清水60~80kg后淋施,也可以对沤制腐熟的粪水40~60kg后淋施,或围绕树冠滴水线挖深、宽各20~30cm的环状沟施。施肥前,先铲除树盘上的各种杂草;施肥后,用稻草或其他杂草将树盘覆盖住,草厚3~5cm,以提高施肥效果。第3次在冬季落叶后结合深翻,施栏肥25kg/株,磷、钾肥各500 g/株,以助恢复树势,促进枝梢老熟和花芽分化[2,3]。通常全年浇水4次:花前水,春季结合第1次追肥;花后水,8月下旬新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促果水,9月下旬果实成熟前期;封冻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结合施基肥。此外,柿树根系分布浅,耐涝性差,雨季应及时排涝。
3整形修剪
培养粗壮的结果母枝是柿树丰产的关键。结果母枝是顶部为混合芽的枝条,由强发育枝、生长势减缓的徒长枝和粗壮结果枝转化形成。一般1条结果母枝上有2~3个混合芽,多者可达7个。粗壮结果母枝的混合芽多而饱满,开花多,坐果率高,果实个大。为保证产量,修剪时尽量保留顶花芽。修剪以冬季为主,疏去过密的结果枝组和结果母枝,短截一部分结果母枝,春夏季结合柿树生长特点及时抹芽摘心。栽种后在离地面70~90cm处摘心定干,使其抽生3~4个大主枝,以后陆续在大主枝上培养2~3个副主枝,其间相差15~20cm;以后每年冬季及时剪去细弱枝,清理病虫枝;对生长枝在夏季抹芽或摘心,如未及时处理的,则在冬季自基部疏剪;对过密的生长枝酌量疏剪,一般剪去枝条前端的1/3左右,使其抽生新梢形成结果母枝;对已结过果的结果枝,在采果时,结合采收,留1~2芽剪截;对结果母枝采用轮换更新方法,即在2~3年内,根据枝条疏密程度,在有利于保持树形结构又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分批回缩,促使抽生粗壮的结果母枝。嫁接苗造林后第3年部分柿树开始开花结果,应及时抹除,以免影响树体生长。另外,采收果实时不宜采用折枝法,以免伤及结果部位,影响翌年产量[4]。
4花果管理
通过疏蕾与疏果,控制坐果量,柿树的疏蕾与疏果最适期在结果母枝上第1朵花开放时开始至第2朵花开放时结束。疏蕾除保留结果母枝上开花早的1~2朵花以外,其余开花迟的花全部疏去,尤其是结果枝,只留1个蕾即可。另外,疏果应在生理落果即将结束时(7月上中旬)进行。疏果时留下的果实数要与叶片数有适当比例,最合适的叶果比为20∶1。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虫果。花期环剥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简便而有效的措施。环剥时间为盛花期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剥前先将主干环剥处的老皮刮至露出嫩皮,然后用利刀在干周环切2圈,其中间宽度为6~8mm,最宽可达1cm。切后将中间皮层 仔细取出,且不可触及形成层处。然后内用报纸外用塑料薄膜包好,并将两端扎紧,以免害虫钻入伤及形成层而影响愈合或造成树体死亡现象。柿在开花前随着新梢的生长即有花蕾脱落现象。小果型品种生理落果期在花后2~4周,6月中旬以后明显减轻,8月中旬以后至成熟落果很少。7月上旬第2次出现落果高峰期。对长势差的柿树在每年6月增施复合肥1kg/株;对长势特别旺盛的柿树在柿树开花初期,在离地面30~50cm处剥去宽5mm、长10cm的皮层,对防止落果效果明显。
5采收
11月上旬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除鲜食外,对于小个品种可选无病虫害、无伤疤的大果,将其去皮后放置在阳光下曝晒,待其水分蒸发后,成为红色柿饼,食用别具风味,且储期可到春季。
6参考文献
[1] 陈潜.果树栽培管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陶全盈.柿树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2):51-52.
1促进山区县林果业增收的思路
结合山区8县的林业资源禀赋及林果业发展现状,挖掘其林果业增产增收潜力应秉持以下发展思路:以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大森林资源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建设省会绿色屏障、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为目的,优化区域布局,发挥存量果树资源优势,转变林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果品科技含量,提升林果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全市人均收入7a翻一番的目标,跨入全国林果强市行列。
2促进山区县林果业增收面临的挑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些村子的通村路凹凸不平、年久失修,有的仍未硬化;另外多数山区村林地水利灌溉设施不配套,靠降雨灌溉的林地面积比例较大。(2)林果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果树优新品种的管理技术滞后,与品种自身特点不配套;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经营者的技术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3)用于果树上的投入偏少。多数山区县财政紧张,县级对现有果树抚育管护和技术推广的扶持资金瘳瘳无几;另外,受自身经济条件所限及种植面积较小因素影响,广大退耕农户在果树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也较少。(4)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在一些深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搬出大山,仅留下老弱病残人口,形成“老人村”,他们的体力、知识等已跟不上新的社会形势,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在贫困中徘徊,不具备规模经营果园、林地及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3促进山区县林果业增收的路径
3.1继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1)适度发展大宗仁果类果树如苹果、梨等树种的栽培面积,发挥山区的海拔与气候条件优势,以生产高档绿色果品为栽培目标。(2)适当增加核果类、浆果类果树如桃、杏、樱桃、葡萄等树种的种植面积,在布局上努力做到集中连片、产业化经营,部分果园从建设起即以观光采摘园为打造目标。(3)继续扩大干果类如核桃、大枣、板栗等兼用树种的种植面积,使其成为山区大县的主力树种与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基地化发展。(4)将位于非重点生态区位且立地条件较好的部分生态林树种改换为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提高林地的经济收益。
3.2大力挖掘现有果树的增产增收潜力(1)全面实施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加快优良品种的改劣换优速度,推广配方施肥、营养诊断、整形修剪、合理负载、病虫无公害防治等系列适用技术,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和等级标准。(2)完善大中型果树基地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争取建设资金,进而加强道路与电力建设,机井、渠道、管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的配套,改变山区多数林木依赖降雨灌溉的状况。(3)在山区林果大村加强科技示范与培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增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3.3继续争取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山区8县是省会的生态屏障,多年来一直是国家与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在石家庄市实施的重点区域。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是扩大山区县林业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核心途径。(1)继续争取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8县每年力争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不低于0.4万hm2,其中人工造林面积不低于0.2万hm2,同时加大容器苗的应用力度,提高造林成效。(2)继续实施滹沱河绿色长廊工程,所涉及的平山、灵寿、鹿泉山区3县(市)在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或扩充防护林及经济林建设,形成绿色长廊。(3)积极开展碳汇林业项目的试点工作,探索实施碳汇林业的体制机制,使其造林面积逐年增加。
3.4积极发展林下经济(1)开拓林下种植模式。林木幼树期,在树下发展间作花生、豆类、红薯等林粮模式,金银花、丹参、草决明等林药模式,苜蓿、三叶草等林草模式,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木等林花、林苗模式;林木成龄期,在林下利用林荫空间发展平菇、双孢菇、金针菇等林菌模式。(2)扩大林下养殖规模。在成龄林地或山场,推广林下围栏放养柴鸡、鸭、鹅等林禽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市场广受欢迎的绿色天然禽蛋的供应量,并创出品牌[2]。(3)适度发展林下餐饮业。在省会的近郊果园或林地,于林下经营具有浓郁农家风味的菜肴,以满足市民饮食上返璞归真的需求。
3.5有效延长林果产品的产业链(1)扩大冷藏能力建设。在优势果品主产区,通过政策手段扶持林果专业合作社或大户建设一定数量的冷藏库,既可延长干鲜果品的市场供应时间,又可缓解产品滞销时经营户所遭受的损耗与经济损失。(2)加大干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规模,增加干果产后分选、清洗、烘干、包装比例,基本满足核桃、红枣、板栗产区的商品化处理需求,改善产品的外观品质。(3)提高果品深加工能力,扩大果品的深加工转化总量,创新加工品内外包装方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3.6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服务业(1)扩大山区县生态旅游规模。引入民间资本,在植被丰茂、水源充沛的山区开发建设新的生态旅游景区;另外要精心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景区软硬件服务水平;还要在多种媒体上广泛宣传推介这些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的本地与外地游客慕名而来。(2)鼓励开办农家乐服务。在风景优美的特色山村、旅游景区必经地,鼓励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服务业,要突出农家特色,利用农舍、果品、土特产及幽静的田园风光,吸引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家品、享农家乐”。(3)积极发展果园观光采摘游。观光采摘果园须具备自身特色,园内既要做到果树的多树种化和单一树种的多品种化,还要点缀生态景观树种、时令作物、必要的园林小品,满足游客以果品采摘、品尝和农事体验为主要目的游憩方式。
4促进山区县林果业增收的保障措施
4.1编制可操作性较强的林果业增收规划市、县两级政府要统筹编制可操作性较强的林果业增收中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与建设重点。市级规划在树种布局上应细化到乡镇,县级规划要遵循市级规划的框架,在树种布局上应细化到村。规划编制要具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并与扶贫开发规划、水利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4.2提高果树抚育管理及经营水平各级技术推广部门向经营者普及推广适用的栽培技术,同时引导农民加强树下管理,改善土壤和树体营养状况。另外,注重科技手段和科技新成果的应用,积极推行果树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在经营方式上,逐步由传统经验型向依托科技型、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经营型、由低投入低产出型向高投入高效益型的方向转变。
4.3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在经营机制上,引导果树种植逐渐由零星分散型向规模集中型、由单纯农民投资型向各类大户注资型、由个体经营型向专业合作组织或股份合作型转化,提高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的水平。鼓励各类所有制成分主体投资林果业开发建设,在其承建、承包的林业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造林技术指标后,按时拨付林业工程建设的工程款或补助资金。
4.4加大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市、县、乡三级政府要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补助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无偿配套水利设施、定额奖励等形式,扶持引导农民及其他各类社会主体开发荒山,投身林果业及生态旅游业建设,使政府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市林业部门应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年度造林大户的评选活动,并以市政府名义授予牌匾,增强荒山开发造林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