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还款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还款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还款风险分析

第1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系,昆明 650500)

摘要: 在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银行通过下侧风险控制和核心企业回购担保将下游融资成员企业的风险转移到核心企业,根据一级Stackelberg博弈模型建立核心企业与融资成员企业期望收益矩阵,分析了核心企业回购担保与融资企业守约的条件,认为核心企业担保回购价格和融资成员违约成本是影响融资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当策略(担保、守约)发生时,核心企业、融资成员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绩效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 : 供应链管理;预付账款融资;回购担保;Stackelberg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56-03

基金项目: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课题(课题编号:2013BAF02B02)。

作者简介:郭健(1990-),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生产运作管理;余开朝(通讯作者)(1962-),男,云南昆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企业集成与信息化。

0 引言

供应链成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供应和需求的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其再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即存在资金约束。资金约束问题的产生既有企业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中小企业规模小、自身流动资金有限、自筹能力弱等。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避免企业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往往会提高贷款风险补偿,甚至不予贷款,最终导致成员企业资金断裂。同时,在交易成本理论下,金融机构更偏爱于风险低、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银根紧缩、供应链核心企业在精益生产和“零库存”的战略背景下,往往会依靠优势地位对其配套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压力转移。使得配套企业不得不持有超额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研究。Allen Berger(2004)在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和应用框架时,初步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思想[1]; Klapper(2006)对保理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保理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转移供应商的信贷风险[2];Yan等(2011)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融资最优利率、零售商最优订货决策以及制造商最优批发价问题[3];Basu(2012)指出通过预付账款融资订货可有效解决物流的滞后性[4];胡跃飞等(2009)在研究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实体经济背景后,对供应链融资的概念给予了学理上的界定[5];严广乐(2011)通过在供应链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并利用博弈论建立相关模型,分析了银行、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之间博弈关系[6];占义芳(2012)构建了由供应商、零售商、金融机构构成的供应链多周期模型,研究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各方的期望收益,并与传统融资模式下的期望收益做比较,证明了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当订货量达到最优时,供应链整体收益达到最大[7];占济舟(2014)研究了制造商为零售商提供商业信用时受到资金约束,建立随机需求下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制造商愿意采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的条件[8];李占雷(2014)从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为背景,建立双重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融资决策[9]。

总之,随着供应链金融概念的提出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分别从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选择、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协调的视角开展了理论研究,研究中往往假设核心企业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应担保。但是基于理性思考,核心企业是否愿意提供担保是一个融资风险决策问题。据此,本文开展在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风险下行控制[9],核心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与融资企业守约的条件探讨,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1.1 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基本流程

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是由于产品的销售和生产周期差异,预付款造成下游成员企业资金流转困难,下游成员企业通过上游核心企业的回购担保向银行申请短期信贷支持以缓解货款支付压力的一种融资模式。一般由融资成员企业、担保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第三方信贷银行构成。本文将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合二为一,核心企业一方面承担担保回购责任,另一方面实现物控。融资成员企业、核心企业、银行构成三方保兑的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①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真实贸易发生,成员企业申请预付账款融资。

②银行审查核心企业整体实力,并签订回购协议。

③成员企业办理融资业务。

④银行开立以成员企业为出票人,核心企业为收款人的承兑汇票,并交予核心企业。

⑤成员企业缴存保证金。

⑥银行企业根据保证金比例签发提货通知单,核心企业凭借提货通知单释放相应金额货物给成员企业。

⑦若汇票到期后,保证金余额不足时,核心企业根据回购协议于到期日前回购剩余质押物,此项融资活动合同终止。

1.2 模型描述与假设

1.2.1 问题描述

当供应链下游成员企业资金受约束时,可能无法采购所需数量的产品,影响上游核心企业生产销售,最终影响供应链整体利益。上游核心企业在考虑担保成本问题后是否为其成员企业提供担保进行决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考虑放贷成本后是否为其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行决策。融资过程的每个参与者的选择受其他参与者选择的影响,而其反过来影响其他参与者选择的决策。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博弈是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否发生的前提。

1.2.2 模型假设

①考虑由一个供应商(核心制造企业)和一个零售商(下游成员企业)组成的二级单周期供应链系统。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银行是风险厌恶的,采用下侧风险控制并要求供应商承诺以单位价格b(0<b?燮w)回购零售商未出售的产品;

②零售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是随机的,其概率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分别为F(x)和f(x),且符合通用失效率递增[10];

4 结论

本文是在供应链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假设银行通过要求核心企业回购担保承诺和自身风险下行控制,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一前提下,建立Stackelberg模型,分析核心企业提供担保与成员企业守约的条件。研究发现,银行采用风险下侧控制实质上是对融资成员企业面临市场需求风险的转移,核心企业通过提高回购价格能够提高银行的贷款额度;同时,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核心企业担保价格越高,成员守约率越高。成员企业违约成本越高,更易获得核心企业回购担保。策略(担保、守约)发生时,核心企业、成员企业及供应链整体绩效得到提高。

预付账款融资是供应链融资的一种,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区别在于基于过程风险监控体系与融资主体准入的风险监控体系的不同;在供应链融资体系中质物估值、现金流的控制以及物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随着国家金融体系改革和法制的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必将成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剂,必将为协调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Berger A N, Udell G F.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11): 2945-2966.

[2]Klapper L. The role of factoring for financ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11): 3111-3130.

[3]YAN Ni-na,SUN Bao-wen. Optimal strategies for supply chain financing system based on warehouse receipts financing with credit line[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2011,31(9):1674-1679.

[4]Basu P, Nair S K. Supply Chain Finance enabled early pay: unlocking trapped value in B2B logis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Systems and Management, 2012, 12(3): 334-353.

[5]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76-82.

[6]严永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4).

[7]占义芳.供应链金融下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8]占济舟,张福利,赵佳宝.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和商业信用联合决策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4,29(003):384-393.

[9]李占雷,孙悦.供应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双重 Stackelberg博弈分析[J].物流科技,2014,37(2):24-27.

第2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1998年,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为进一步提高亚洲国家抵御危机的风险防范能力,欧洲经济共同体联盟出资设立了基金并由世界银行负责资金监管。1999年5月,我国财政部与世界银行签署了该基金中一笔为一百五十万美元的“赠款协议”,确定该笔赠款用于帮助国内银行改进信贷业务流程。同年,中国人民银行推荐交通银行为受援银行。在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后,世界银行确定由普华永道咨询公司负责具体实施本项目。交通银行总行确定郑州分行、深圳分行为项目的试点分行。此后,根据国际银行业授信业务管理先进经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新信贷业务流程逐步在交通银行推广。

(一)新信贷流程项目的主要特点

新流程项目最主要的特点和核心内容在于其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完善的授后监控及风险预警系统等。

1.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授信业务组织架构不合理将带来管理制度的缺陷,从而造成整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为此,新信贷流程项目将授信业务营销与审查审批相分离。其中业务营销部门负责市场调查、目标客户选定、授信产品制定和风险分析、提出授信申请。而授信业务审查审批实行独立垂直管理,即在总、分行两级建立起授信业务首席执行官领导下的授信审查委员会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集体决策机制,总行首席信贷执行官对分行首席信贷执行官授权,两者共同为权限范围内资产质量负责。授信审查委员会负责正常类授信业务的风险审查,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负责问题类及潜在风险较大的授信业务审查,两者拥有否决权,首席信贷执行官对经上述两会审查同意的授信业务有行使最终否决的权力。这种首席信贷执行官负责下的信贷管理制度重在层层揭示风险,摆脱了业务营销压力对授信决策的影响,并有效避免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能够更好地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2.科学的信贷风险分析技术。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围绕的重点是客户最终还款能力,使用净资产加权法评价客户变卖资产后的还款能力。新信贷流程项目更新了风险理念,采取以客户现金流量为风险分析核心的新技术。新技术要求在行业和管理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全面财务分析,产生关键财务指标的未来预测值,从而预测客户未来的现金流量变动得出量化的借款原因与还款能力,为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做依据。新分析技术把客户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较以往分析方法更为慎重、科学。

同时,新信贷流程项目还引入国际通行标准更新了风险评级方法,分别对客户和具体授信业务进行评级。对客户风险评级由财务状况评级、非财务状况评级、财务报表质量评价和客户行业及其相对地位评价四部分组成,并且加大了现金流量在评级中的权重;对授信业务评级是在客户风险评级的基础上增加了担保评价、授信目的与结构评价、国家风险评价等影响因素后调整得出。新的评级方法更为客观地反映了实际风险程度,为授信风险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3.完善的贷后管理系统。授后管理一向是国内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加强授后管理,新信贷流程项目规定了客户的授信额度需要根据授信业务风险等级确定定期审查频率,要求信贷主管人员要定期进行客户查访,填写格式规范、内容明确的监控报告,以便依其业务发展状况随时调整授信额度。同时,新信贷流程项目要求对客户进行不定期监控,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报告。以此建立了一套风险预警系统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实现贷后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二)新信贷流程项目的推广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银行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授信业务管理薄弱,管理人才缺乏,信贷资产质量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外银行业的进人,国内银行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果不能及时提高授信业务管理水平,信贷资产质量势必得不到改善,将形成较大的金融风险,直接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国内银行的授信业务管理水平,严控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是当务之急。世界银行改进交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项目,经历了世界银行专家和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专家一年多的精心设计,并且在随后的试点工作中不断改进,因此它既包含世界银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风险分析技术,又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形成了一套目前在中国银行业领先的信贷管理体系。新信贷流程项目在交通银行的成功实施,证明该流程能够较好地提高国内银行授信业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1.在观念上将树立起一种全新的风险意识。新流程要求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授信业务运行和管理的始终,在决策上更强调风险点的控制与防范,在操作上突出了量化和动态。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银行在对客户授信时,考虑的重点是客户变卖资产的最终还款能力以及担保单位情况或抵押物、质押物情况。而新信贷流程强调第一还款来源,要求在对授信对象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分析基础上,进行借款原因和还款能力的量化分析,考虑的重点是授信对象实际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从而更加严格地控制授信业务风险。

2.把国际上先进的授信业务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技术引入我国,有助于提升国内银行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水平,有助于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

3.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银行业在信贷业务运行中的弊端,如贷后检查深度、密度不够,信息反馈灵敏度不够、反馈渠道不畅,营销、授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职责不清,风险的系统管理能力薄弱,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等。

(三)推广新信贷流程项目的建议

新信贷业务流程项目如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广,必须在体制、机制、手段上同时进行改革。

1.以专业化、垂直型、独立性为原则,建立完善的信贷组织架构

(1)实行“信贷执行官”制度。让专家型的信贷执行官取代目前的行政领导。信贷执行官是相当于副行级的专家型职务,必须具备符合专业标准的任职资格,必须对全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控制。

(2)成立信贷政策委员会。信贷政策委员会是银行对全行信贷政策制订和调整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为:拟订并批准新的信贷政策、信贷业务品种,制订授信业务组合上限,定期审核授信业务组合及质量状况。

(3)进一步明确信贷风险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公司部是风险成本的买人者和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者。信贷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正常的客户关系(单笔交易),任务是对客户关系及交易中的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跟踪和日常监管。授信管理部是风险成本的监测和风险管理政策的拟订者和督导者。信贷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银行自身的业务运作体系,任务是进行风险成本的测算,监测全行信贷风险的整体水平及其构成和变化,拟订以风险收益最优化为宗旨的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风险资产管理部是高风险成本的处理者。信贷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有问题的客户关系(单笔交易),任务是尽可能减小风险成本。

2.以风险收益最优为准则,建立全新的信贷运作流程

(1)制定能够实现风险收益最优化的业务战略和营销目标。信贷业务的高风险低收益对银行的战略提出挑战。银行必须以风险收益最优化为准则,确定其战略性信贷市场、信贷客户与信贷产品以及信贷组合的目标。

(2)制定全行统一的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信贷分析政策和工具。新信贷流程项目所引进的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信贷分析方法是对我国银行现有信贷分析实践的系统优化,我们应将其进一步完善。

(3)建立先进的风险评级系统以保障风险能够被准确地测量。新的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其级别应不少于10级。新信贷流程项目引进的10级风险评级法的基本原理符合巴塞尔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但需要大量后续优化工作。为此,建议国内银行成立专职的风险评级项目组,对10级风险评级进行持续优化,从而使银行的风险评级法能达到巴塞尔新协议的要求,较准确地预测客户违约概率和业务损失概率。

(4)贷款的定价应根据其风险级别而区别确定,以保障风险成本的转移。随着人行设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逐步扩大,我国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因此,我们对每个客户制定的贷款利率都应考虑风险成本,应该根据不同授信业务的风险级别来提供不同的利率,从而保障风险成本的转移,实现风险收益最大化。

(5)实施信贷组合管理,防范风险集中。信贷组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银行的有限资源得到风险收益最优化的配置,其核心任务是对风险的构成进行合理的计划、控制和监测,具体体现为:制定风险接受的标准,确定针对行业、地区、交易对手和某一风险类别的限额,实时监测组合的状态,对业务战略提供指导等。

3.以手段、人员、技术为保障,建立完备的信贷支持体系

(1)尽快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管理会计职能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一系列关键的风险管理手段是否能得到有效实施,如客户价值是否能得到准确判断、贷款定价是否能保证银行盈利、利润反映是否真实等。因此,我国银行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职能的建设,尽快落实力量着手进行。

(2)建立系统化的信贷培训机制。信贷培训是对发展信贷业务的投资。银行应有专业的信贷培训岗位,拟订全行信贷人员信贷培训方案和计划,设计各类信贷人员(包括信贷执行官、贷审会委员等)的相关岗位课程,开发或确定相应的培训教材,培养内部师资、制定培训外包方案,检查基层培训的质量。

(3)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IT在信贷流程中的运用。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是一系列IT支持功能实现的前提,我国银行必须将数据质量的管理提升到足够的高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手段,尽快解决数据质量低下的问题。

(4)以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

为实现风险收益最优化应运而生的RAROC是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出的一种测量风险的方法,现已被国外商业银行公认为是对利润中心进行业绩评价的最佳方法。其公式如下:

RAROC=(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其中:预期损失:授信业务金额X客户风险等级相对应的违约概率(PD)X客户违约造成的损失概率(LGD)

一般的资本收益率没有扣除风险成本,因此不能反映银行的真实利润,而RAROC就是扣除了风险成本后的资本收益率。这一指标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将当期发生的收益和与收益相对应的预期损失同时记人当期损益。RAROC应成为银行对各层次利润中心(分行、市场营销部门和客户经理个人)进行业绩考核的主导指标,因为它综合评价了业务发展和资产质量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从而促使营销和客户管理的行为以风险收益最优化为目标,避免单纯追求规模的营销和贷后对客户监控的忽视。

参考文献:

[1]交通银行世行项目工作小组.世界银行“改进交通银行信贷流程”项目丛书[P].2002.

第3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新公司法放宽了公司的设立条件,放宽了资本制度形式,简化了公司设立程序,并且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完善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些变化都有利于这种先进的现代的公司制度在更大范围内适用,很大程度上使更多的人选择公司这种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市场,我们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国家的此项政策。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要善于解读国家有关产业方面的各种宏观政策。作为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专门部门,其资产投向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当然,银行同时也是自主经营的企业,从这一角度讲,银行在执行国家宏观政策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总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包括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就业、环保等方面来考虑政策的制定,而银行主要还是从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角度考虑对政策的执行,两者侧重点不尽相同。也就是说,银行在配合国家关于鼓励民间资本更多的进入市场这一政策时,必须解决中小型公司贷款难的问题。

中小型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融资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中小型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公司基本是内部融资,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系体制。要想促进中小型公司,尤其是民营中小型公司的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系,即市场融资体系。中小型公司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难以满足中小型公司对融资的需求,存在严重的融资缺口。造成银行对中小型公司放贷存在融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型公司自身信用不足,而融资信息不对称是贷款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目前,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是银行按设定的评级标准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并授予其相应等级。依照我国现行传统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大部分中小型公司根本不可能得到贷款。其原因在于:一是银行为了降低贷款风险,普遍采取抵押方式,且银行可接受的抵押品主要是土地和房地产。而中小型公司往往因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而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二是中小型公司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有限,远远满足不了众多中小型公司的融资需求。

我国中小型公司的经济实力、经营风险和管理素质的差别较大,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信用评估制度将它们区别开来。其实,从抵押物方面看,许多中小型公司虽然没有土地和房产,但是还有一定量的存货和应收账款。所以,目前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型公司的信用评估办法,突出对业主的信用评价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的评价,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与中小型公司的实际情况得到较好衔接。

国外银行对中小型公司的贷款技术

一、财务报表型贷款。

该类贷款的发放基础主要基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这种贷款技术最适合那些经过审计,财务报表相对透明的企业。因此,它是银行对大企业贷款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一些历史较长、业务相对透明、经过审计的小企业也适用于此类贷款。

二、基于资产的贷款,又称抵押担保型贷款。

这类贷款的发放基础主要取决于借款者所能提供的抵押品的数量和质量,而非其财务信息。基于资产的贷款有很强的事后监控机能,可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被广泛应用于对中小型公司的贷款中。通常情况下,抵押物是高质量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它的主要缺点是交易成本过高,手续繁琐,而且固定资产较少的中小型公司将被拒之于门外。

三、信用评分技术。

中小型公司信用评分是对中小型公司的品德、声望、资格、资金实力、担保以及经营条件等进行分析,来测度违约的可能性并且对违约风险进行分类。这种贷款技术目前主要是依赖于一些统计模型,如线性概率模型、分对数模型和线性判别式分析等进行分析和判断。美国小企业局的一份报告认为,银行采用信用评分法使中小型公司的贷款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个方法放宽了边际贷款申请者的标准线。但信用评分法的建立和应用,不仅要解决搜集样本、建立模型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资料共享的社会征信基础结构和与新技术相适应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文化。由于信用评分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积累的要求较高,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四、关系型贷款。

关系型贷款是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中使用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贷款技术。在这种贷款技术下,贷款人和企业家、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比纯粹的资金关系要重要得多。在关系型贷款下,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企业及其所有者的私人信息而做出的。这些信息除了通过办理企业的存贷款、结算和咨询业务而直接获得以外,还可以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获得;它们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含了许多有关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个人品行的信息。这些信息要比企业的财务报表、抵押物、信用评分有价值得多,从而可以帮助关系贷款者更好地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由于关系型贷款不拘泥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物,因而最适合于中小企业。但关系型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通常为一到两家)银行打交道。

构建我国关系型贷款制度

一、企业层面信用风险分析。

分析企业信用风险时,选取起主导作用的宏观环境因素、行业因素、经营因素和管理因素、财务因素、担保因素作为分析的评价指标。

1、宏观环境风险分析。

宏观环境风险分析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信用环境。

2、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每一行业都有其固有的风险,在同一行业中的借款人要面对基本一致的风险。行业风险分析中考察的因素主要有成本结构、成熟期、周期性、盈利性、依赖性、产品替代性几个方面。

3、经营风险分析。

由于同行业中的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点,还需要在行业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入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过程,分析其自身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包括:经营策略分析、产品分析、市场分析、销环节分析。

4、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从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关联企业的经营管理、法律纠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5、财务风险分析。

虽然关系型贷款并不着重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但一定的财务分析也是必须的。此类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

6、担保风险分析。

贷款申请者可以通过提交担保来弥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弱势。但是担保分析的前提是对借款人整体信用状况的分析,银行并不能期望通过借款人被迫出售资产或由保证人来履行保证责任来作为最终的还款来源。重点分析的担保形式有:抵押和质押、保证和附属协议。

二、个人层面信用风险分析。

有资料表明,在中小型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主要业主提供的资金一般要占全部股权的2/3,中小型公司向银行提供的抵押或担保财产,常常也是属于业主个人的居多,中小型公司私有化、个人化倾向十分明显。针对中小型公司创建者拥有绝对控制权并掌握经营权的特点,可以结合业主的个人信用度进行综合评价。据了解,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已开展了以企业法人或股东的个人信用作担保为企业融资的业务。业主信用评估和企业信用评估一样,其目的主要是分析业主的还款意愿和业主的还款能力。因此,个人信用评估主要以业主素质和业主价值为基本内容。

1、业主素质。

和大企业不同,中小型公司的经营业绩往往和业主素质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给中小型公司贷款时,业主的敬业精神市场开拓能力和以往的信用记录是贷款前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4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摘要:通过对应收账款风险分析,旨在正确认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风险化解措施,从应收账款的管理、信用管理、责任制和履约保障几个方面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应收账款;风险;资金;信用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扩大销售量,多会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促销,而赊销产品带来的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这种销售方式虽然增加了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应收账款风险,如何化解这些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管理的课题之一。

一、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1.夸大企业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

在会计处理上,赊销计入到当期收入中,这使得企业的账面利润有所增加,但企业是否能顺利收入这些账款还是一个问题。若是应收账款很大且长期存在,则坏账损失可能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企业将面临较大财务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收账款使得企业会计处理夸大经营成果,账面虚增企业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2. 应收账款占款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商品的销售与资金的流入不同步,商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商品的销售活动完成,但是货款并不能随着商品销售的完成而回收。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以及销售税金、所得税的上缴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若是涉及到跨年度销售收入的应收账款,则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企业需要用流动资金来垫付股东的年度分红,造成大量流动资金的占用,这必将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造成现金的短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严重时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3.影响现金流,增加资金断裂风险

从生产实践来看,应收账款能否如期回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故而账款的回收时间、金额等存在不确定性。若是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顺利回收,则很可能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导致资金短缺,增加财务风险。

二、风险化解对策

出现赊销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信用机制的不完善,盲目赊销,给应收账款的回收埋下隐患;二是没有制定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部门的责任不明,不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监督和管理;三是企业的法律意识不强,不会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面对应收账款风险,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化解风险:

1.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体现在企业内部信用机制和市场信用机制两个方面,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的盲目赊销,埋下应收账款风险。对此,企业应设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由决策部门直接领导,协调财务管理目标和销售目标,形成一个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机制。由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原则、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的最低标准,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的一个判别标准。信用标准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选择合理的客户。一般来说,信用标准的确定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采取或严或宽的信用标准,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主动地位;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承担违约风险能力高,则可放宽信用标准,争取更多的客户,增加销售收入;三是客户的信用情况,系统调查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体系为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从而确定是否给予其一定的信用优惠。其次,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和信用折扣,前者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还款期限,延长还款期限可扩大销售量,但还款期过长会使应收账款占款金额大,加大坏账损失风险,故而在确定还款期限的同时还需附带现金折扣条件,也就是客户若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款,企业给予其一定的折扣优惠。再次,信用额度,它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而给予的最大赊销限额,它有助于避免企业的盲目赊销,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分析

第一,加强各种指标的分析管理,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监督。运用指标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分析和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指标等进行调整,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如: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这是最常用的管理指标,指标越低表示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快,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益越好。除了分析当期的管理指标,还可与历史水平、行业水平、信用期限等进行对比分析,检查当前的应收账款管理是否存在问题。

第二,应收账款的分类管理。信用管理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级,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在风险评级上,可通过账龄等标准来评价,将账龄与信用期限对比起来,划分信用期限为:早期、晚期、信用期结束、逾期1-60天,逾期61-90天等情况,然后对于不同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实行责任制

制定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企业支付给销售人员的佣金以实际收到的销售款为标准,而不是以企业账面销售额为标准,这样有助于销售人员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每个销售人员负责一项销售业务的全流程,从合同的签订到最后资金的回收,做到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通过这种负责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通过责权利明确的岗位制,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当某项业务尚未完成时,经办人调离岗位,此时应向主管报告清欠工作的进展,并将该笔款项移交给其他人员,做到每笔款项都有直接负责人。另外,企业还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账龄长短制定不同的催款策略,维持稳定的客户关系,当正常手段收不回货款时,可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重视履约保障

履约保障是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当新客户的信用资料不准确时,则必须有债权保障措施,如:抵押、保证、质押、定金、留置商品所有权等方式,保障企业的利益。

应收账款风险是由于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环境和信用机制导致的,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不力,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完善信用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减少坏账损失,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龚新龙.我国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及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0):94-95.

[2]孔雪莲.浅谈企业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策略[J].会计之友,2009(32):20.

[3]孟宪英.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2009(30):86-87.

第5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10-0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日常信贷工作过程中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办法综合处理风险(包括降低和避免风险),最大程度地保障信贷资金的效益性,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下面,笔者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义及分类

1.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定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引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并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安全效果的过程。

2.西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分类。西方的信贷风险管理起源于保险,根据贷款风险结果可否保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又称之为纯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只有风险损失而无风险收益,一般不可回避,风险承担者不得不被动防御。由于是源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静态风险基本符合大数定律,一般是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其发生概率,因而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来承担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只要发生信贷业务,就必然面临静态风险,此时商业银行可通过保险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转嫁,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又称之为投机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失误或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或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市场各种行情波动等因素引发风险的可能性。由于其发生的概率和每次发生的影响力大小都随时间而改变,这种风险难于计算和把握,一般社会保险不对此承担风险。动态风险只能由商业银行和其借款企业共同承担。

3.我国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法。贷款风险分类指银行综合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论证,它不但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比较研究各国在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要求商业银行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商业银行实行风险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从而有助于推动在我国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原因,又有银企关系,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及相关各部门的原因。综合起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商业银行是信贷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经营性原因和具体操作失误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自身对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发展缺乏一整套完整、健全、科学的管理与防范体系,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严格的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加之,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和具体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放款缺乏对贷款企业及项目审查,加上责权利不对称,形成信贷经营风险。

2.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信贷经营活动中,企业在贷款申请材料中故意隐瞒甚至谎报其投资项目的风险信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贷款,而商业银行若不能力争获取详尽的资料及信息,就不能排除贷款决策的潜伏风险。

3.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评估,这反映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缺乏判断力。

4.其它原因。信贷风险的形成,还会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政干预、企业机制不健全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商业银行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大量存在。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为了正确识别和认定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建立并强化风险的防范、控制和补偿机制,降低信贷资产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信贷风险管理程序一般包括收集数据信息、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管理结论。

1.收集数据信息。根据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标,信贷人员要收集分析所需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一般信息收集内容有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企业内部数据,如企业市场占有率、销售政策、产品品种、有关预测数据等,以及对信贷风险分析起重要作用的企业财务报表。但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在某一时期的结果,能部分地反映造成当前结果的原因,但并不反映经济活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全面揭示形成原因。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信息收集可通过查找资料、专题调研、座谈会或有关会议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2.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首先核对和明确信息资料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所收集到的资料相互间是否有较大出入。如果证明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数据不真实或有重大出入时,应该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出怀疑,放弃投资或借款给该企业。以下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理论,都是以提供和使用真实的信息和资料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银行信贷风险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真实性。

3.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结论。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在作出信贷风险分析结论时,要根据信贷风险分析目标和内容,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寻找信息和资料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情况,解释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揭示企业经营成绩和失误,暴露存在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

四、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及方法

1.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系统性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担保风险分析等方面。(1)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在这一部分,信贷风险分析人员应分析客户基本情况、经营范围及主营业务组织结构、企业类型及业务经理人员的情况及其附属机构的情况,还要对借款用途、生产利用效率、融资能力、信用记录情况进行分析。(2)系统性风险分析。主要分析该企业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对其产品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判断。(3)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是由于公司筹措资金时举债而引起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主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4)担保风险分析。主要对作为企业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分析,对保证单位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对抵押品、质押品进行准确评估。

2.信贷风险分析方法。对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已有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预测值;定量分析是指利用有关历史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信贷风险分析也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要作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在进行分析时,既要掌握分析目标所需指标的资料,又要了解相关指标的因果情况;既要收集企业内部的报表资料,又要掌握企业环境的变化情况;既要有客观数据资料,又要有文字意见资料。(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过去情况的反映。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要联系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者的实际情况,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3)抓住重点、综合分析。在进行信贷风险分析时,往往一两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既要对指标本身的数值进行分析解释,又要对该指标数值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解释。企业的经济业务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圣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董谭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6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67-02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从2007年开始,因信用程度和还款能力较低的次级抵押贷款客户拒绝还贷,导致放贷机构坏账增加,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房地产泡沫的破灭。2000年,美联储降低利率,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到2003年6月,利率降到了1%。整个市场环境宽松,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同时低利率成为支撑高房价、高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从2004年开始,待售房比例急剧攀升,明显出现供过于求。2004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加息。将短期利率由1%提升至5.25%。提升利率有效抑制了房地产信贷消费,同时也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次贷拖欠率大幅上升,从10.4%升至13.5%,是同期优贷拖欠率的5倍多。2007年3月13日新世纪金融公司被迫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当日道琼斯指数跌1.37%。由此揭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此后“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

2.透支消费的盛行以及过度信贷发放。在美国人看来,巨大的债务固然可怕,但是过度消费欲望已经深植入消费者的心理。经不住消费欲的诱惑,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为房奴。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另外,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3.抵押贷款证券化规模的不断扩大。2007年,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规模约为17万亿美元,住宅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而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规模达到约6万亿美元,就包括了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担保发行的次级债券。信贷公司将这一部分的次级贷款经过证券化和再证券化(包括担保债权凭证CDO的创设、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创设),使得建筑在次级抵押贷款这种基础资产上的信用衍生品大楼越来越高。经过多次打包重组,形成了巨大的“次贷”衍生品泡沫市场。它们是债务的打包、组合,这些债务被作为资产,被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当做资产放在账户上,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将此类风险分散转移到各类投资者头上。

4.信用风险的监管不当。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采取的是“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然而,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真空”,并使一些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成为“漏网之鱼”。

二、中国目前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

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欠发达,银行信贷业务覆盖了从土地开发到工程施工、到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信贷风险。中国50%的房地产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使得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

1.抵押物风险:首先,表现在评估时点的风险,中介机构在评估时,对房地产价值的评估与贷款到期日的实际房地产价值存在差异;其次,职业技术道德风险,中介机构及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抵押房屋评估与真实情况有出入,评估机构没有对房屋进行实地勘测,对出具的评估报告不负责任,往往评估房价偏高。再次,抵押物的损毁、灭失风险。抵押物价值毁损、急速贬值,以致其实际价值低于未偿还的贷款本息,从而可能出现贷款不能完全收回的风险;最后,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无意或故意地造成住房抵押物的灭失风险,如火灾、地震等。

2.金融市场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工具创新不足;国家对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大多数企业主要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建工程贷款等形式进行房地产开发。据此,银行贷款变成了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这样会导致银行贷款的流动性危机,短存长贷的矛盾突出,房地产对金融的依赖性过大。

3.借款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不确定性造成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凡是信用不佳的借款人,出现贷款违约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信用良好的客户。结合中国实际,商业银行不仅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房提供贷款、也为购房者提供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承担着双重信用风险。在开发商开发贷款中,自由资金比例相对失衡;基本采用的都是高负债的杠杆模式经营;银行贷款的回收基本也是在房地产盈利之后。如果当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链断裂,也可能出现携带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潜逃的风险。

4.提前偿还风险:提前还款是指借款方在还款期未到之前即先行偿还贷款的行为。近年来,在央行多次提高住房按揭贷款利率、购房者产生“升息预期”信号的引导下,住房按揭贷款提前偿还现象明显升温,这种行为会减少银行的收益。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多来自存贷款利差,住房按揭贷款提前偿还将会直接减少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其次增加了银行的服务成本;银行需要对原借款合同中的内容重新修正与计算,增加了经营成本;对提前收回的资金再投资,增加了交易成本。再次扰乱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住房按揭贷款提前还贷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错配,动摇银行资产结构的稳定性,打击银行拓展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积极性,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不确定性。

5.业务操作风险。(1)中国的私有房产虽然大部分属于配偶间共有,但是在形式上并未按照其共有财产进行登记,或者产权人配偶已死亡,或者产权人离婚后重新组成的家庭,有可能在实现抵押权时产生产权归属的纠纷,无法处置抵押物;(2)未成年人的父母为了生产或经营的需要而贷款,或是为他人担保,用未成年人的房产进行抵押,因不能认定其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由此造成抵押无效的法律后果,导致贷款风险。

三、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规避

1.抵押物风险:可以科学选择专业技术能力强、信誉度高的中介评估机构,制定对中介评估机构诚信经营的评价制度,每年对其工作业绩进行一次审核评价,以进一步确认其经营的房地产评估项目是否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促使中介评估机构在抵押物的估价上做到:一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社被动接受情况;二是防止因评估机构评估不客观,且缺乏制约和救济机制造成的资产高估风险。

还可以建立健全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及协商作价操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采取科学方法,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避免高估抵押物价值和超比例发放贷款现象的发生,增强科学性。另外,通过建立健全抵押物保险制度,明确保险权利价值应该包括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实现权利价值的费用,以确保在处理抵押品时,能足额收回贷款本息,同时要确保保险合同时效与贷款期限相吻合,避免保险合同到期失效,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

2.金融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考虑资产证券化,分散房地产信贷的信用风险,同时增加流动性管理的可选工具。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信贷标准。

严格控制二手房的信贷。对二手房,应充分利用征信系统和其他信息来源,关注其市场换手率。应调整其房款结构,对明显属于消费类需求的二手房贷款可以重点支持,但如果有明显的投资、投机动向,应严格控制此类二手房的贷款额度,还可通过增加按揭成数、提高利率等措施加以控制。

继续改进内部信息系统。当前,应充分推广一些分支机构信息监控手段较好的做法,在IT系统上可以再开发和整合,改进房地产贷款的监控手段。

与监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应及时将基于一线的市场信息、风险苗头与监管部门沟通,同时对于“超调”的政策风险给予适当的建议,这对于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3.借款人信用风险:信贷机构须认真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改变信贷人员认为抵押贷款有抵押物没有风险的麻痹思想。从长远的角度着眼,应认真调查核实客户收入能力,切实掌握客户的正常现金流情况,保证贷款本息的偿还,实现长期的资产盈利和增值。还应根据当地实际,适度把握抵押率,切实注意抵押物变现能力。建立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提高贷款诉讼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努力寻找贷款诉讼最佳切入时点。针对贷款诉讼易、执行难现状,应在协助司法执行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

4.提前偿还风险:可以推行多样化的还款方式,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按款主要采用可变利率等额本息还款法,这种单一的还款方式忽视了借款人的群体差异,滋生了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念头。由此,银行可以推出多样化的还款方式。根据借款人收入的稳定性不同,银行可以将房贷客户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收入稳定型。在法定利率上升幅度不大时,采取这种等额本息法符合这类人的需求。第二种是收入递增型。这一类型的借款人在刚按揭的时候收入并不高,但是随着工龄、职位的升迁他们的预期收入将会不断提高。因此,对这类借款人,银行可采用递增还款方式,减少他们提前还贷的几率。第三种是双性收入型。这类人既有显性收入,又有隐性收入。对于此类人银行可以采用递减还款方式。

5.业务操作风险:加强信贷“三查”制度的落实,建立长效信贷质量考核机制,及时监控信贷资产质量,避免出现贷款审查不严、操作失误等人为的贷款操作风险。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信贷人员,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吊销信贷上岗资格,调离信贷工作岗位。加强信贷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使信贷人员掌握信贷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的能力,避免工作失误,同时要培养信贷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蔡明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的提前偿还风险影响因素与风险管理[J].金融研究,2007,(7).

[2]高山.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管理研究[J].新金融,2008,(1).

[3]吴青.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分析及管理[J].南方金融,2005,(5).

第7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一、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是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致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是企业经营中肯定会面临的财务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我们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以下分类: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偿付资金成本的风险。通常,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筹资,这就有可能会导致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然而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资金利润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分为两类:投资和借入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企业自有资产,这类筹入资金的风险,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这就会导致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宣告破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投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目标发生偏离的风险。企业以实物、现金、无形资产或者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向被投资者进行投资的行为,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因素产生变化,致使投资产生财务损失,而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风险就是我们所谓的投资风险。

3、资金运营风险。资金运营风险是企业由于没有优化配置资金资源,导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在时间上不一致,致使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不畅,资金链有可能断裂的风险。存货是资产中变现能力比较差的,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承担存货贬值、损毁和滞销等风险。

二、大唐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大唐公司基本概况。大唐集团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三级责任主体为基础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集团公司相继成立了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大唐贵州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7个省发电公司,成立了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江苏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云南分公司、广西分公司8个分支机构和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专业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拥有4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唐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1、筹资风险分析。筹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偿债风险。由于借入的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方式、还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如果企业负债较多,再加上现金管理和经营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支付本息,就会引发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如果不能通过重整财务等方式及时得以化解,则可能进一步引发破产清算风险;二是收益变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使用效益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不确定性将会通过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发生放大效应。在一定条件的资本结构下,企业在息税前的利润里支付出来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在息税前利润升高时,就会相应地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反之,在税前利润降低时,就会给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损失。

(1)短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大唐集团2009~2012年这4年的流动比率都不到1,说明该公司的流动比率过低。速动比率一般维持在1以上为好。大唐集团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数值接近,这说明该公司的存货较少。现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极端保守和最为可靠的指标,表明在最坏情况下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这种偿债能力非常弱,表现出一种现金缺乏,支付困难的现象。大唐集团从2009~2012年这4年应付账款的金额都很大,存在短期偿债困难的财务风险,在短期筹资方面将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2)长期偿还债务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均在参考值0.6左右,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般。资产负债率侧重的是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而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提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过高,反映财务结构不稳健)以及资金对偿还债务风险的承受力度。该公司近四年的产权比率为0.75、1.57、1.53、1.61,略高于参考值1.2,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结构合理,利用资金对债务的偿还的能力良好。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来看,公司的获得能力很差。从以上这三个财务指标可以看出,资本结构合理,自有资金对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好,但获利能力较弱。

2、投资风险分析。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将进行项目投资,项目投资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使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投资风险的评估。

(1)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它反映了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大唐集团2009~2012年的经营杠杆系数分别为5.09、3.23、4.65、2.32,经营杠杆效应都较大,财务风险也偏高。经营杠杆系数较大可能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较大;二是息税前利润较小。但到底是大唐集团的固定资产成本较高的原因,还是该公司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不强的原因,或者是两者皆有之,那还得结合大唐集团的获利能力进行详细分析。

(2)获利能力评估。首先利润率是反映公司获得能力最直接的一个指标,是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一个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获得能力。大唐集团的利润率2009~2012年分别为-1,472.07%、-11.74%、-5.59%、-1.65%,这四年连续亏损,其实大唐集团2009年以来一直是特别处理的股票。成本费用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是对利润率的进一步修正,大唐集团从2009年到2012年的成本费用率分别为-19,143.53%、-13.23%、-6.40%、-1.84%,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中2009年的亏损很大。

总资产增长率与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是相对于上一年的一个动态的指标,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公司获利能力在增强。大唐集团的总资产增长率虽然有波动,但趋势是向好的,2012年大唐集团的业务在不断发展中,投资业务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发展。

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的分析发现,该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又经过上述获利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导致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固定成本较高;二是利润低下,盈利能力弱。

3、经营风险分析。经营风险的来源在财务指标上可以表示为:一个是体现生产、供销等方面的生产资料营运能力指标;另一个是应收账款回收方面的资金回收指标。

存货周转率反映公司经营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公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公司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节约流动资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反之,则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大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管控。公司外部财务风险的操控主要是对于公司外部环境改动致使公司发生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发生改动的缘由及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然后操控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改动的进程及发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备外部财务风险,公司应对不断改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其改动趋势及规则并拟定多种应变措施。当今应调整财务管理方针和改动管理方法,树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装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作业,使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然后提高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改动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防备因财务管理体系不适应环境改动而发生的财务风险。

(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经营进程中因为内部不确定风险要素的影响,而发生实践财务情况与财务方针发生负面违背的可能性。公司可经过规范内部准则,完善法人管理布局,描绘合理的鼓励和束缚机制来削减风险。公司应根据本身的风险情况,选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在进行计划决议时,既要思考能够取得的收益,又要重视潜在的风险,经过运用概率剖析法等办法,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变化进程进行剖析,拟定办法,有效应对。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要树立完善的风险防备体系,就要按标准公司内部控制准则建设,保证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准则健全有效地运转。这就需求清晰公司财务风险监管责任,执行好分级负责制。要树立和标准公司财务风险报表剖析准则,做好月份流动性剖析、季度财物质量和负债率剖析及年度管账、审计报告准则,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公司需求树立实时、全部、动态的财务预警体系,对公司在运营办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预警体系贯穿于公司运营活动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财物评价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以公司的财务报表、运营方案及其他关联的财务资料为根据,使用财会、金融、公司办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选用份额剖析、数学模型等办法,发现公司存在的风险,并向运营者示警。该体系不只应包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负债率等财务目标,还应包含公司运营中比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目标,一旦发现某种反常预兆,及时采纳应变措施,以防止和削减风险。总之,财务风险是公司平常办理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公司的运营分析者应全面剖析各种财务风险发生的缘由,增强公司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四)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收益与风险是一起存在且成正比联系的。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因而,公司应恪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准则,树立风险意识,不能只管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公司应立足于市场,树立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树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另外,财务负责人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财务活动中采用科学的决策办法。

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选用定量核算及剖析办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公司首先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经过对资金的核算剖析及各种筹资办法的风险剖析,挑选最佳的筹资办法,设计合理的资金布局,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议计划。再如,公司资金活动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的。依照以上办法做出的财务决策,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王燕.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第8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信用卡市场 风险

一、我国大学生信用卡的发展现状和背景介绍

信用卡是国际流行的先进的支付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信用卡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主要的消费方式,也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日渐扩张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同时,大学生因其具有无收入、无工作、无还款来源等特点,使其成为信用卡消费大军中一支特殊的力量。正是大学生具有上述“特殊性”,在2010年8月底,中国银监会针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对未成年人等三类人不能发卡,直接限制了大学生信用卡发卡量和消费额的增长。究竟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怎样的风险?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应对这些风险呢?

二、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风险

(一)还款风险

大学生属于年轻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强烈的消费欲望。而且,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的新人类,其消费观念也与父辈的“先存钱后花钱”的观念大不相同,超前消费的意识很强。但是,大学生又属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的“三无”人群,其所有的消费支出均需要通过父母的支持。信用卡的出现使部分学生脱离了家长的财政控制,消费开始无节制,刷卡透支成了消费常态,加上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冲动消费的可能性较大,致使大学生消费更加处于失控状态,大量的超前消费使大学生产生了大量超出自己还款能力的信用卡欠款。但是,大学生由于还款能力有限,不能按时足额归还信用卡欠款,造成了银行大面积的信用卡坏账,增加了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还款风险。

(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欺诈风险

银行在发放信用卡的时候往往会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会使银行面临欺诈风险。在发放信用卡的时候,由于银行不能完整的获得申请人的还款能力信息,使得银行会给资信较差的申请人发放信用卡,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在发放信用卡之后,又因为缺乏对客户的有力监督机制,某些信用卡持有人会利用银行的制度缺陷进行非法套现、恶意透支等违法行为,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三)银行操作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银行相关人员操作失误或者违规操作给银行或持卡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起因既包括内在组织权限不清、审核不严、守则不尽,也包括外在客户有账不管、管不及时、讨债不力。随着信用卡业务发展,操作风险对信用卡的影响逐渐显现。例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卡的支付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创新,从原来的单一凭密码消费到现在的密码加签名的消费方式,加上与支付宝快捷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信用卡的支付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与此同时,有些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没有跟随支付方式的发展而得到提升,其操作水平的限制使得其出现违规操作和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增大。当然,其中也不排除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勾结不法分子,谋取个人利益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总之,银行的操作风险也是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

三、应对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上存在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信用卡的办卡制度

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建立竞争优势,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对其信用卡的发行对象、发行条件和信用额度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般来看,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主要是面向211工程或985工程的重点院校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尽管银行对大学生所在学校要求很高,对学历也很看重,但只要符合学校筛选标准,获得一张学生卡相对容易。商业银行既没有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更没有对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这样发放的信用卡具有潜在的还款能力风险。所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信用卡发放制度是解决大学生信用卡市场风险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

(二)建立信用体系,并将其纳入个人评价体系

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我国由于信用业务发展起步晚,信用体系的建立相对也就比较迟,未能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以及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是解决大学生信用卡风险问题的又一对策。扩大信用体系的信息覆盖范围,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并出具信用报告,使银行在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审批过程中有审核依据;实现区域间信息共享,建立全国共享的数据库,以便对大学生信用记录进行查询和使用。与此同时,可以将个人信用作为个人道德素质的反映纳入到个人综合评价体系之中,可以有效的防止银行产生信用卡坏账,对防范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风险具有莫大的作用。

(三)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教育和理性消费的引导

学校和社会需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从他律引向自律,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开展理财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在建立学生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级,并定期根据其信息记录重新评估,对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的学生给予教育和监督,对情节严重和屡教不改的学生给予纪律处分或取消评优等处罚。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理性消费的教育,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的过度刷卡消费行为,才能彻底的解决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还款能力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琦.从银行角度分析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

[2]范益民.关于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理性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

[3]李凌云,陈宇新,温薇.基于银行风险管理的大学生信用卡问题及原因分析[J].商业经济,2010.

第9篇:还款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业务发展的粗放增长、银行内控制度失效、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其中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粗放增长指的就是在实践中银行开展业务时更多的是关注国际结算量和贸易融资的业务量,导致了部分银行为了完成指标不顾风险,业务量不断增长,但风险也在不断扩大;银行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业务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业务活动,更是增加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银行国际贸易业务组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指的是当前部分商业银行仍旧处于审贷不分离的状态,由国际业务部单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等责任,没有将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全行统一信贷管理中,对客户没有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无定期的信贷资金跟踪管理和风险分析

(二)国际贸易融资活动风险日趋严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风险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的相关建设不够完善,另一方也是国际贸易融资行业风险日趋严重造成的,如企业的信用意识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诈骗活动猖獗等都变相的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在实践中,有些融资企业并没有制定还款规划,对融资款项长期占用,有的企业认为商业银行和企业同属国家所有,不存在还款问题,逾期贸易融资居高不下等;也有部分国际贸易融资企业对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驾驭能力较差,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或者微利润边缘,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不足;再加上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进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额的热情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指标上的压力来骗取银行贸易融资例如国外客户采用假信用证、假单据欺骗银行来获取贸易融资款项等。

(三)国家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不健全

当前我国法律虽然对国际贸易融资有所规定,如《票据法》中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金融票据做出了相关规定等,但是仔细分析当前我国的法律条文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散落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此外,即使部分法律条文和细则涉及到了票据、货物货权质押、保证担保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做出具体的法律界定如押汇业务中押汇行对单据和货物的权利如何、进口业务中信托收据的有效性等,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解释,由此可见相关法律制度的确实也是导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加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加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一)优化制度建设,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属于制度化单位,所有工作流程、环节和手续都有着严格的规则制度约束,因此优化制度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能力。对此一方面银行要根据企业的风险水平选择性实施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即对每一笔贸易融资款项的支出、资金回笼、货物赊销流转等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对借款人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将融资款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以此保证商品变现后能及时偿还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要贯彻落实流程管控。例如通过岗位制衡制度来落实各个岗位在融资用途、信贷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的监管职责,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制约。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采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即以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来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即在授信客户风险已经产生的情况下提前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的恶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策略即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担保和其它金融交易的方式转移给第三者等手段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

加强对融资企业和产品的风险分析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国际贸易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当前国际市场上诈骗活动的日趋猖獗是导致贸易融资风险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在进行贸易融资时银行需要严格的审查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例如审查商品合同编号和签订日期、运输方式、起运港和到货港、近期内的进出口量等;其次是做好客户的资信审核工作。一方面对于信用较好的老客户银行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客户信用档案,以确定其信用水准,另一方面对于银行首次接触的客户应当严格审查该客户在其它银行的业务状况记录,防止客户套取融资;最后是认真分析进出口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进出口企业普遍具有融资大、应收账款大、存货大、费用大、汇率影响大、自身资产小、偿债能力小等特点,使得进出口企业还款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贸易融资之前需要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在确定企业无财务风险或者财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进行贸易融资。

(三)完善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保护

对此一方面积极呼吁并争取立法部门尽早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当前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法律条文散落各个相关法律中的现状要促使相关人员尽早对其进行整合,以此来保证国际贸易融资有法可依。此外,也要明确现行法律中对金融票据、保证担保等权利义务的规定;另一方面鉴于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银行也要深入的分析研究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之间的异同,避免因法律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全球贸易融资市场是一个巨大且在不断成长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企业愈发关注商业银行能否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相信随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相信未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利润点。

参考文献

[1]张欣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2014.09.

[2]刘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3.04.

[3]陈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J].黑龙江科学.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