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

第1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我们曾在上海市3 500名35~75岁中老年妇女中作过调查,了解她们掌握骨质疏松知识的情况,调查结果并不乐观:①有30%的人不知道骨质疏松会引起骨折。②有半数以上者虽然已经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但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防治措施,对预防认识不足。③多数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仅停留在补钙这一点上,而对补钙以外的其他防治措施知之甚少。

由此看来,开展对骨质疏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宣传十分必要。这里将调查题分成一般知识(14题)和具体知识(12题)两部分,建议读者自己也做一下,然后再对照答案。如回答一般知识题的正确率低于50%、具体知识题低于30%,表明你的掌握程度为“差”;如能正确回答一般知识题达50%~80%、具体知识题达30%~60%,表示你的掌握程度为“一般”;如能正确回答一般知识题达80%以上,具体知识题达60%以上,说明你的掌握程度为“较好”。

一般知识(14题)

1. 妇女与男子谁更容易患骨质疏松?①妇女②男子③两者差不多

2. 妇女绝经与骨质疏松有关系吗?①有关系②没有关系

3. 骨质疏松是否会引起骨折?①会②不会

4. 骨质疏松病人骨骼中主要缺少什么物质?①钾②钠③硫④铁⑤钙⑥锌

5. 骨质疏松病人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①腕骨、脊椎骨、股骨②颅骨、膑骨、胫骨③骨盆、跟骨、鼻骨

6. 缺钙的妇女可能有哪些症状?①肚子饿、胃痛、大便多②出虚汗、腿肚子抽筋、腰背酸痛③头痛、恶心、呕吐④胃口差、喜食酸食、吃饭无味

7. 下列哪些食品中含钙量最高?①骨头汤、蹄膀汤、葡萄糖②奶及奶制品、豆腐、鱼 ③水果、烤、果冻

8. 补钙时要不要加维生素D?①要加②不要加

9. 患哪些疾病时容易发生缺钙?①感冒、咳嗽、发烧②腹泻、胀气、便秘③胃及小肠有病、经常服用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

10. 哪种情况有利于钙的吸收入骨?①多运动②多睡觉③多喝水

11. 即使没有骨质疏松症状,是否也应该采取补钙措施来预防?①是②否

12. 下列奶制品中何种含钙量最高?①牛奶②普通奶粉③高钙奶粉

13. 妇女一般多少岁后开始进入更年期?①40岁②50岁③60岁④70岁

14. 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大约在何时?①40岁②50岁③60岁

具体知识(12题)

1.诊断骨质疏松最有价值的测定项目是什么?①血钙②X线片③骨密度

2. 妇女一生中最佳补钙时机为何时?①绝经前②绝经后③70岁以后④月经初潮前

3. 一天中补钙(包括高钙食品和钙片)最佳时间为何时?①清晨②饭后③临睡前

4. 中老年妇女一天钙的需要量是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④1 000~1 200

5. 人们每天从饮食中大约能获得多少毫克钙?①50~100②100~200③300~500④700~900

6. 中老年妇女一般每天应补钙多少毫克?①50~100②100~200③600~800

7. 补钙食品会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吗?①会②不会

8. 有骨质疏松者应该坚持长期补钙吗?①应该②不必要

9. 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有帮助吗?①有②无

10. 长期单纯补充雌激素会增加患某种妇科癌症的机会吗?①会②不会

第2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年妇女;骨质疏松症;运动处方;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G632

近年来,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呈一种升高趋势。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6000-8000万,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120万,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中有1/3患骨质疏松。[1]据了解,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16.1%,60岁以上人群为22.6%,80岁以上人群,50%的人患有此病。而中国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两人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2]

1993年第四届骨质疏松大会关于骨质疏松的定义确认为: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是一种涉及到全身骨骼系统长期、持续的丢失骨所形成的疾病。主要改变有:

1.骨组织量减少。这是最基本的病变,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只导致单位骨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的减少,即骨密度降低,留下的骨组织的化学组成并没有改变;

2.骨的微结构异常。骨量逐渐减少,先使骨变薄变轻,骨小梁变细。骨的继续减少使一些骨小梁之间的连接消失,甚至骨小梁也消失。这种情况在人的中轴骨表现较为清楚。中轴骨即脊柱,其椎体内部由海绵样网状结构的松质骨构成。当骨小梁消失,可使孔隙变大,原来有规则的海绵样网状结构,变成不规则的孔状结构。这就破坏了骨的微结构;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以后,无论从体力上还是从脑力上,一方面是稳定而健全的时期,一方面又进入了某种生理的衰退过程。祖国医学认为:“《灵枢天年篇》说:”“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英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素问阴阳名家大论》中也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随着人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尤其是中年妇女,骨骼和肌肉的功能开始逐渐减弱,骨密度降低,关节软骨再生能力缺乏,脊椎骨骼压缩,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强度减弱,骨骼中的矿物成分增多,骨软骨发生纤维性变化或钙化,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质脆弱、机体产生修复性反应而形成骨刺,这种骨质成份异常分布的结果,会引起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往往是骨折、骨坏死、骨折不愈合的内在原因。骨质疏松症可产生骨痛、驼背、身材变矮、骨折乃至致残等后果。它严重的影响了中年妇女的身体健康。

对于这种疾病尽管人们提出了种种防治措施,如补钙、激素补偿疗法等等。但效果因人而异,有的甚而造成更加不良的后果。科学研究表明,唯有运动锻炼才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适当的运动对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的代谢。同时还可牵伸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防止肌肉萎缩。起到保持运动功能,减少骨折的作用。[3]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4]。运动可以使睾酮与雌二醇能促进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使骨盐沉积保留、骨质增厚、骨骺融合,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根据中年妇女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在运动方式上采用:

1.有氧耐力运动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慢跑、快走、踏车和登台阶等,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2.肌力的训练肌力训练可防止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肌力运动有以杠铃、哑铃为代表的等张运动和用力对抗抵抗物而不发生移动的等长运动,以及需要专用设备的等动运动。上述的运动方式能增加局部肌肉耐力,局部肌肉会有相应的增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协调功能。骨质疏松的患者推荐进行以较轻承重为主的综合运动方案,可增强附着骨骼上的肌肉群。患者做变换的活动,可影响骨表面曲度所施加的负荷,它与骨的重建有关,因此运动能增加凸面面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并增强骨骼所承受应激的能力。当然这些运动要根据个体潜在能力,应从最小负荷开始并逐渐增加,以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3.平衡和灵活性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健美体操、舞蹈、太极拳等。现介绍一套防治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

关于骨质疏松症20周运动示例

注:1.运动量化是骨质疏松症运动处方的关键。针对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此运动处方时的运动强度可以参考以下指标:(1)保持最大心率(HRmax=220-年龄)70-80%即;30-39岁;140-160次/分;40-49岁;120-146次/分;50-59岁;118-139次/分。(2)中年人一般不超过160次/分。

2.上表中的有氧课程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如健美操、太极拳、秧歌、扇子舞等。

参考文献

[1]新闻晚报2003-09-01

[2]章晓霜,高顺生.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8月13日第十一版)

第3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7-0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以下以DOP指代)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近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 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48%~72%[2]。多数学者认为,2 型糖尿病也常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且其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3],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可达20%~6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更明显高于普通人群[4]。DOP一般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或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容易忽视;久病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产生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干预治疗主要为综合防治,现综述如下:

1 生活方式干预

1.1 饮食控制 包括:1)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量;2)多食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3)适量蛋白质;4)少盐饮食;5)戒烟限酒,少饮浓茶及咖啡;6)选择适宜的烹调方式[5]。

1.2 合理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研究表明[6],运动治疗主要通过增加机械应力效应、影响性激素水平及提高钙吸收利用效应等多种途径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

2 西药干预

2.1 降糖药物 对于DOP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骨质疏松[7]。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研究表明[11]其能够促进原代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减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害,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具有骨保护作用。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8]。

2.2促进骨钙形成药物 钙剂和维生素D类两者联合应用可以降低骨折风险[9]。近年研究发现[10],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对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反之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 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阿仑膦酸钠为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研究表明[11],既可以减轻DOP的生理病理改变,又可明显减轻疼痛情况,且长期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与钙剂或维生素D类联合使用时,疗效更优于单独使用[12]。

鲑鱼降钙素,其生物活性较哺乳动物降钙素强30-60倍[13]。临床试验证明[14],其或与钙剂联合使用,能够升高骨密度、血骨钙素,有助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过程,且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5]。

3 中医药干预

DOP依其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消渴”范畴,再依其骨关节疼痛,易骨折,导致肌肉萎缩等症状可归入“骨痿”、“骨枯”、“腰腿疼”范畴。

3.1 诊治原则 李氏等[16]认为,DOP的病理基础为痰和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苏氏[17]认为本病分虚气流滞、络脉不充和瘀浊痹阻、络脉不通两端,以滋肾通络法为纲组方治疗。舒氏等[18]认为此病本虚标实,以肾亏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采用温阳益气活血之法治之。刘氏[19]认为DOP以气阴双亏、阳虚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治以脾肾同调、阴阳并补为原则。

3.2 单味中药 苗氏等[20]认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和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数活性和分化。李氏等[21]实验提示葛根素有明显的降糖和降脂作用,并能够恢复破骨与成骨活性的平衡,维持正常骨量和骨的生物学质量。卢氏等[22]发现中药葫芦巴种子的活性成分葫芦巴总皂苷(TFGs)具有降糖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

3.3 成药治疗 通过临床实践提示多种中药专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舒氏等[23]运用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功效的骨疏灵颗粒(由羊藿、川牛膝等组成)。玉氏等[24]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法,运用中成药西红康(由生黄芪、炙大黄等组成)。于氏[25]运用补肾活血的糖骨康(由熟地黄、山茱萸肉等组成),提示其具有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3.4 其他疗法 针灸、推拿、外敷等。中医传统疗法在改善骨质生理病理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姚氏[26]以调理任、督二脉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局部取穴电针疗法,对病程较长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优势。王氏[27]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金氏等[28]运用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效的密骨丹穴位透皮贴剂(由补骨脂、骨碎补等组成)穴位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4 总结与展望

中西医治疗DOP各有所长。临床实践和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中医疗法能通过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尚存在缺乏大规模的中医辨证规范性流行病调查;临床实践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观察周期短;及由于中药复方配伍的多样性,单味药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药干预标准化困难等的问题。而西医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且西药存在着可影响肝肾功能、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因此,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地结合,将更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参考文献:

[1] 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 Liu EY,Wactawski WJ,Donahue RP,et al.Does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rt in postteenage years in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3,26( 8) : 2365-2369.

[3] Vestergard P.Discrepanci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 analysis[J].OsteoporosInt,2007,18(2):427-444.

[4] Schwartz AV, Sellmeyer DE, Strotmeyer ES, et al. Diabetes and bone loss at the hip in older black and whites[ J] . J Bone Miner Res,2005;20( 4) : 596-603.

[5] 李查汉.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03(10):163.

[6] 吴毅,吴军发. 运动疗法对代谢性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3):221-224.

[7] 朱翠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5:46-47.

[8] Zhen DH, Chen YR, Tang XL. Metformin reverses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osteoblast function.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0,24:334-344.

[9] Yoon K Loke, MBBS MD, Sonal Singh,et al. Long-term use of thiazolidinediones and fractures in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 CMAJ,2009,180(1):32-39.

[10] 杜兴旭.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2(6):42-43.

[11] 范振迁,郑少雄.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与糖尿病[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3):149-152.

[12] 张俐,许秀萍,张嘉利等.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576-579.

[13] 谢树.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21):4568.

[14] 李晓林,罗新乐.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11-113.

[15] 宋利华,王庆辉. 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37-238.

[16] 任志玲. 鲑鱼降钙素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2):1810-1811.

[17] 李真,魏玉玲.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J]. 中医药学报.2008,36(1):42-43.

[18] 苏玲,徐磊. 滋肾通络法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5-1136.

[19] 舒仪琼,方朝晖,鲍陶陶.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49-50.

[20] 刘素荣,程益春. 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64-767.

[21] 苗波,王建波,朱杨等. 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代谢及骨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11):1659-1662.

[22] 李永华,潘寒松,梁一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848-850.

[23] 卢芙蓉,秦铀,熊鹏程. 葫芦巴粗提物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密度的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1):17-18.

[24] 玉山江.艾克木,哈丽达.木沙.西红康干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01-1002.

[25] 于文浩,张颖. 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1):45-46.

[26] 姚岚. 通调任督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97-298.

第4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45-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FAN Ying,ZHOU Xu-zheng,LI Bing,LI Jin-shan,ZHANG Ji-yu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Veterinary Drug Creating Key Laboratory /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New Veterinary Drug Project,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Osteoporosis is one of skeletal disorders which causes harm to the health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breeding industry.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ged layer hens, dairy cattle and sheep, clinical sympto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research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osteoporosis; aetiological agent;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ion measures

骨质疏松症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但直到1993年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得到世界公认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引起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在兽医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产蛋、产乳动物以及动物的快速生长和特定生理期,对畜禽的生产性能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蛋鸡、奶牛和羊的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综述。

1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又称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笼养蛋鸡重要的骨骼疾病之一,会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多发于高产鸡群的产蛋高峰期。产蛋期发病率为1%~10%,以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产蛋减少或停止、腿软无力、瘫痪、死亡等。

1.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3]。最急性型发病鸡常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发病症状。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但次日即可见到蛋鸡死亡。越高产的鸡,死亡率越高。而蛋壳强度没有什么变化,蛋破损率不高。

最急性型病鸡解剖后主要表现卵泡充血、肝脏肿大、淤血、有出血斑、肺淤血、心脏扩张、输卵管充血、水肿,输卵管往往有蛋存在。

急性型发病鸡则表现瘫痪,不能站立,蹲坐于跗关节上,产薄皮蛋,产蛋率明显降低。如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瘫痪鸡仍然能采食,如从笼内取出瘫痪鸡单独饲养,2~3 d后可看到明显好转。个别严重的病鸡如饮食充足,可在1~2周内康复。剖检变化常见胸骨变形,在胸骨和椎骨结合部位,肋骨特征性弯曲。有的病鸡肋软骨呈串珠样,第四、五胸椎易骨折,胸骨凹陷,有的呈S状弯曲。

慢性型发病鸡主要表现在产蛋日龄较大的鸡,因为日龄较大,对钙摄取和分泌功能下降造成蛋壳变薄、粗糙、强度差,破损增加。慢性型病鸡剖检症状不明显。

1.2 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营养、环境、内分泌、遗传、疾病等[4]。

1)营养因素。研究资料表明,Ca、P和维生素D3不足、Ca与P比例失调、或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吸收不良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日粮钙不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蛋在形成过程中,蛋壳约需钙2~3 g,蛋黄约需钙25 mg。开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在3.5%左右,大部分蛋壳钙直接来自肠的吸收,当饲料中钙含量在1.95%左右或更低时,骨骼将提供蛋壳钙的30%~40%[5]。当饲料中钙严重不足时,骨钙将是蛋壳钙的主要来源。骨钙动员过度,骨骼强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日粮磷特别是有效磷水平也与骨代谢密切相关,低磷日粮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钙含量为正常水平(3.5%),有效磷含量为0.1%或不足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只有当日粮中钙和磷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时,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维生素D3对钙和磷的吸收、骨细胞分化、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及肾脏重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高于或低于200 IU/kg时,蛋鸡开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这说明日粮中维生素D3过高或过低对于预防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都是不利的[6]。

2)环境因素。由于蛋鸡在笼子内活动的余地很小,长时间的站立,不能进行蹲伏,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从而影响钙磷代谢[7]。在夏季高温环境中,鸡饮水增多,常排稀便,失钙较多,同时高温使维生素A、D3遭到破坏,也极易导致该病发生。光照不足也会影响钙在机体的正常吸收和利用。

3)内分泌因素。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雌二醇(E2)是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三大钙调节激素[8],已用于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变化规律的研究。主性等[8]、朱晓英[9] 的研究证实,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程度愈深,其PTH、CT水平愈高,E2水平愈低。在骨代谢过程中, PTH和CT始终处于耦联和解耦联的矛盾状态[1]。

4)遗传因素。随着蛋鸡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产蛋率提高、蛋重大、早熟、体重轻和低采食量的优良品种不断出现。但育种中对鸡代谢上的一些因素考虑不足,即使饲喂正常需要量的Ca、P和维生素D3,鸡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也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从而造成骨钙动员过度,因此优良高产鸡易患此病[4]。

5)疾病的影响。蛋鸡往往由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肠炎,种鸡受精时可造成输卵管炎,这些疾病均可导致钙、磷的吸收不良,引发该病发生。

1.3 防治措施

由于笼养蛋鸡发生骨质疏松症后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预防成为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笼养转平养,补充日光浴。笼养蛋鸡所处的环境与散养蛋鸡不同,长期脱离于地面和野外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鸡暂时转移到地面饲养,并且进行充分的日光浴,部分患鸡可康复,大大降低经济损失。

2)钙、磷、维生素D3的补给标准。人们对日粮钙的补给比较重视,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补给标准,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5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一般日粮钙含量在3.5%左右,可大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对于日粮磷补给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日粮钙,未形成一套安全而经济的补给标准。研究认为,日粮钙含量为3.5%、有效磷含量为0.25%时,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现象不明显。当有效磷含量为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当日粮有效磷提升到0.4%时,笼养蛋鸡产蛋率、体重、蛋壳品质及骨密度与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日粮磷并不是越高越好。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既经济又足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认为,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维生素D3(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 IU),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生素D3的补给超过上述标准时,则会抑制骨细胞的功能,骨的形成受到抑制,骨钙含量降低,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相左。

3)药物治疗。依普拉芬属植物雌激素,是近年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药[9],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募集、减少其前体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基质分化等作用。

4)遗传选育。在维持高产蛋率的基础上,提高骨强度是抗骨质疏松蛋鸡的选育方向。罗斯林研究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维持高产蛋率的情况下,通过骨指数选择法对来航鸡进行选育,经过5代的选育,胫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45,肱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3,龙骨放射密度遗传力达到了0.39,这表明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蛋鸡的骨骼质量,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5)及时添加抗菌药物。预防肠炎、输卵管炎的发生,以减少钙磷流失,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率。

2 奶牛骨质疏松症

奶牛骨质疏松症是成年牛骨骼生长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型全身性代谢病。其病理变化特点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骼变形为主要特征[10]。奶牛发生该病后可导致泌乳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生产年限缩短,还可导致骨骼、蹄变形及骨折。此病也是引起产后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和产后爬卧不起综合征、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障碍的一个基础病因。严重病例会因生产性能低下、免疫能力低下或继发其他疾病而丧失饲养价值。因是慢性疾病,此病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会被大家所重视。

2.1 发病原因

1)饲料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奶牛每产1 kg牛奶需要消耗1.2 g钙、0.8 g磷,如果每天产奶量为20 kg,因产奶而消耗的钙、磷分别为24 g和16 g;奶牛每天维持身体的生理活动还需要钙20 g、磷15 g。牛对饲料中钙的吸收率一般为22%~55%(平均45%),一般1头日产奶20 kg的奶牛,每天采食的钙、磷量分别应该在120 g和83 g以上。如果饲料中所含的钙、磷量低于这个标准,奶牛就会分解贮存在骨骼中的钙、磷来维持泌乳和生理活动需要,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情况不仅决定于钙、磷的含量,也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有关。据报道,肠道对钙、磷的最佳吸收比例为1.4∶1.0。如果不注意饲料搭配,当日粮中钙多磷少,或磷多钙少时,也会引起钙、磷不足,导致该病发生。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可减少钙通过尿液排出。维生素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当饲料中维生素D不足时,可导致对饲料中钙、磷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引起奶牛骨质疏松症[11]。

第5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更年期是成年女性进入老年期的必经阶段。是女性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度阶段。为了了解该阶段女性的健康及保健状况,我们对300名40~60岁的女性的自我保健及更年期的相关疾病调查及对血压、体重质数的测定,找出了主要健康问题为低雌激素引起的相关疾病、慢性疲劳、肥胖和超重、下降及骨质疏松。

1 方法

通过问卷、访谈、构成比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6.71%。

2.2 每日的自我保健状况为11.92%。

2.3 月经改变状况达62%。

2.4 体重超重率为42.6%,肥胖率达12%。

2.5 血压状况分析,血压偏高占11.12%,高血压占12.26%。

2.6 性生活频率,对性生活感兴趣占78.61%。

3 讨论

3.1 更年期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

3.1.1 低雌激素相关疾病 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一些疾病成为影响更年期女性健康的主要问题。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植物功能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脏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和心血管症状。其中最有特征的症状潮热出现率29.71%,失眠、烦躁、心前区不适等症状33.46%;围绝经期月经改变率62%;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有萎缩性尿道炎和老年阴道炎,患病率占27.2%。

3.1.2 超重和肥胖 此次调查有42.6%的女性超重,12%的女性肥胖。运动不足,静坐的生活方式不仅可做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健康。而且和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对健康造成更大威胁。更年期女性肥胖还是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肥胖还可以引发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功能障碍、骨质疏松及运动相关疾病。

3.1.3 慢性疲劳 更年期女性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家务和职业的双重负担使女性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之中。这是一种普遍存在却被人忽视的社会病。疲劳有两层含义: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大部分症状是通过身体疲劳表现出来的,慢性疲劳在更年期综合征心身性疾病中尤为突出。如失眠、烦躁、乏力症状累计达28.89%。

3.2 防治措施

3.2.1 适应需求 从自我保健调查中,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达66.71%,每日自我保健活动也逐渐增加,且不同文化,

作者单位:130051长春市中心医院

不同职业的女性之间无差异。越来越多的女性正把寻求更年期保健作为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标准。因此无论是满足社会需求,还是缩短与国际间的差距,都要求从事更年期女性保健的临床医生,担负起对更年期女性全身心的保健任务,建立完整的更年期相关疾病的筛查体系,确定临床操作规范,系统诊断相关疾病,定量分析亚健康状态,采用妇科相关疾病诊治、激素补充、营养定量、环境因素或有害物质控制,运动定量指导、康复治疗、生活习惯指导以及精神心理疏导等多层次、个体化综合治疗与保健方法,加强对患者及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全面保证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

3.2.2 对于低雌激素引起的更年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的萎缩,激素替代方法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应从禁忌证,慎用症、用药方式、药物选择以及用药剂量等各个方面尽量做到规范,努力做到个体化定量、并定期调节补充方式和随诊结果。同时应教育患者远离其他途径的激素摄入。

3.2.3 超重和肥胖 推行低热量饮食疗法,即在满足人体营养成分合理的前提下增加维生素摄入,减少能量摄入最终通过能量平衡的原理达到减肥目的;进行人群体育锻炼促进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较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使之达到健康所需要的体力活动水平即轻到中等体育锻炼3~4次/周以上,30 min/次以上,进行全身力量型的肌肉锻炼,增加肌肉数量以提高代谢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体重和腰围监测,实现将体重指数控制到24以下,以防止人群中45%~50%的危险因素聚集,腰围控制到80 cm以下以防止47%~58%的危险因素聚集的目标。

3.2.4 慢性疲劳 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心理保健指导,按照心理保健原则使其做到:要有自知之明、接受自己、体验现在幸福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专业人员帮助,这到心理健康标准;进行精神心理辅导,控制心理应激,预防心理应激损害健康。进行放松训练方法,不要把弦绷得太紧,防止“女强人综合征”;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产生新的活力,进行睡眠指导及预防睡眠障碍及对失眠的治疗。

第6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

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

多年的社区慢性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社区慢性病防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多部门协作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1998年我们刚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现场调查时,由于经验缺乏、人员少、场所不固定等原因,再加上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工作不了解、不配合,常常把我们拒之门外,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1999年,我们积极开发领导层,向领导班子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社区慢性病发病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使领导认识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成立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使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保障。确保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

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调查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为32.1%[2],患者常因疾病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烦躁、自卑、丧失生活信心等情感障碍的疾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自然转归、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危险因素占有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遗传、饮食、肥胖、吸烟、酗酒、个人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有上升趋势。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区面临众多慢性病患者求助于医疗卫生服务,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对象是所有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慢性病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的保健责任感,改变错误的因果观和不良的健康信念模式,正确地认识、评价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其主要危险因素及后果。

学会用健康的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纠正不良习惯,发现和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了解控制自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科学的用药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基本措施。

合理的营养膳食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肥胖和超重可使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增加,预期寿命显著缩短[3]。

维生素的缺乏或摄入不足,尽管不会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却是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设计合理的营养膳食,平衡膳食营养素,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粗细谷物搭配,酌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水果及绿色蔬菜,戒烟限酒,维持正常的体重指数等,均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2)适量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适量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增进血液循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吸入和CO2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肌活力,维持各种器官的健康,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速度,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维持正常体重,但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注意循序渐进,如大强度运动对某些疾病或老年人有危险,低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3)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慢性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效的治愈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进行主要危险因素检测的建议,只有通过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对疾病进行预防[4],运用社区诊断技术、评估技术为社区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料,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掌握慢性疾病的状况,及时跟踪监测病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才能获得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源,连续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及时的评估是社区慢性病的防制策略的重要环节。

(4) 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慢性病患者约80%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学习自我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让病人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自己。同时,社区资源与政策,卫生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患者家庭等要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慢性病患者能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林义,王大宽,马杭州,窦连成.安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五年的经验与效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