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业务合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业务合作方案

第1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江志村: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计算机中心工程师

2012年3月,佛山市作为原卫生部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之一顺利地完成了居民健康卡的首发工作,并于同年底完成了金融功能的加载。作为佛山市首批的四个试点医院之一,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居民健康卡的标准和要求,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完善,在居民健康卡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日渐感受到健康卡所带来的便利。

2013年11月,我们拿着佛山发放的居民健康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挂号、就诊,用户体验非常好。但我们也看到,虽然各地都遵循着国家居民健康卡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然而由于各地的实施方案及管理存在实质上的差异,因而应用效果参差不齐,个别地方居民健康卡遇冷的情况较为明显。

结合这两年居民健康卡在我院实际应用的体会,谈谈我院如何通过管理与流程优化让居民充分体验居民健康卡的优势,提高办卡意愿,以及在多方合作、扩大发卡渠道、缩短发卡时间等方面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方案制定要考虑公众接受度

国家虽然出台了居民健康卡的相关管理规范,但具体的实施方案仍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在方案的制定上除了大家所关注的可操作性外,还需要考虑方案的成本以及居民的接受度。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居民的接受度往往容易被忽略,但这恰恰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我们曾经参观过的某医院,数十台自助设备一字排开,但自助设备前却空无一人,该院财务负责人称,三个月仅有一人使用过自助设备进行缴费。在我们进行自助设备的使用体验时,操作到第三步时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因为需要马上充值100元,并扣20元工本费,还没获得实质,20元就没了,这显然是居民不愿接受的。虽然该市使用的自助设备供应商及合作银行均与佛山市相同,但应用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其核心差别就在于实施方案。

佛山市在制定居民健康卡的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接受度,提出了首次办理免工本费、免年费、免小额管理费的实施方案,因而广受居民欢迎。

用户体验要便捷

用户体验便捷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助设备操作界面的便捷性,操作越简便越好,能用两步操作完成的不要用三步;要有足够的提示信息,但必须简洁清晰;自助设备上的功能部署既要相对集中又要适当分类,并不是把所有功能都放在同一台自助设备上就是好系统。比如,一些费用查询、医院简介等居民使用时间不确定的操作要尽量与挂号、收费等操作时间相对固定的操作分开,减少自助设备的使用等候时间。“傻瓜式”应用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提高系统的适用度。当然,在自助设备上实现社保的实时结算是提高用户体验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次,自助设备的摆放要考虑便捷性。有领导到我院参观时,问:“你们为什么把自助设备摆放得那么分散,集中在一起多整齐、多气派啊!”,可是他忽略了设备应该是拿来“用”而不是拿来“看”的。自助设备的摆放应更多考虑摆放地点是不是能方便患者,减少患者在医院内部来回往返的时间。

此外,相关的配套管理措施也要便捷,例如发票的补打,自助缴费凭据在后续配发药、检验、检查和治疗各环节确认执行是否畅顺,以及怎样保证自助设备的运行状态监管及时到位,纸张、健康卡的添加、自助设备的维护等管理有序高效等。

拓宽覆盖面

覆盖面的拓宽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要拓宽居民健康卡的受理机构面,不要仅仅局限在医疗机构、社区,还要覆盖妇幼保健、血站、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机构;二是要拓宽发卡渠道面,由于医疗机构零散发卡量是极为有限的,社区、银行显然是更为合适的发卡渠道,多渠道发卡是提高发卡量的有效手段;三是要拓宽覆盖人群。

深化业务应用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居民健康卡的应用不应仅局限于挂号、收费,还应拓展到后续的配发药、检验、检查、输液、抽血、治疗等每一个服务环节,完成与该服务环节相关的包括预约、自助排队及实体服务全过程在内的应用。住院办理、押金缴交都能使用居民健康卡来完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用的好处,使健康卡的持有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此外,还要丰富居民健康卡原有业务的内涵。比如,我们为居民健康卡的持有者开通了提前挂号功能,每天下午4:30后可通过自助服务一体机或人工窗口提前挂次日的普通或专家号。健康卡的持有者可享受免费的窗口预约、医生诊间预约、现场自助、电话、网页、手机、微信等多渠道的预约服务,同时不断扩大预约的比例。这些服务是非实名制的院内诊疗卡持有者所不能享受的。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居民的办卡意愿。

多方合作要理性

居民健康卡的应用需一定的经费投入,在地方财政资金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与银行或第三方合作无疑是目前各地实施居民健康卡的最好方式,医疗机构不需要投入资金就能使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情。

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医疗机构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不是按需确定自助设备数量,因而造成大量的设备浪费,合作方投入与获益严重不成比例,导致合作方后续不愿继续投入,不利于居民健康卡的良性运维,合作共赢的目标没能充分实现。这需要在项目的公益性与各方利益间取得平衡与协调。

简化办卡流程

将居民健康卡的办理申请分为“必填”与“选填”两部分,办理居民健康卡时,只检查必填项是否完整无缺,选填项可在诊疗的各环节进行补偿完善,缩短办卡的时间。

扩大宣传覆盖面

第2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公司致力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研究,拥有7大类产品线,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了完善的业务体系;业务服务遍及浙江、上海、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大型软件研发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拥有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国际软件标准的CMMI四级认证资质;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市的企业技术中心、杭州市高新技术研发引导中心;共承担省市两级政府的9个科技研发项目,共有7项成果获得了中国电信集团的科技成果、创新等表彰和奖励。

公司长期致力于电信行业的IT服务业务,对电信行业有着完整的IT业务支撑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通信行业的MBOSS系统及规范有着深刻的认识及丰富的实施经验。

公司在IT应用开发、数据库支撑服务、数据仓库、系统集成与网络安全服务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服务创新,曾承担具有影响力的浙江电信BSS系统和浙江电信全业务IT支撑系统等大型集成项目的实施,江西、上海等省电信的数据仓库系统和湖南、湖北等11个省电信公司的商务领航平台系统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精通技术、熟悉业务、掌握复杂项目管理能力的复合型IT专业人才,在专业技术、专业应用、项目管理和科研合作方面都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在管理上,公司凭借大规模的IT系统集成实践经验以及对CMMI高成熟度等级的深刻理解,建立了先进IT企业项目与业务管理方法论,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与经营标准,具体如下:

业务领域扩大。从单一的电信基础支撑到电信全方位的IT服务支撑,既承担电信领域的MBOSS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也承担电信的主机、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集成建设。业务领域延伸到医疗系统集成、证券数据库服务、政府办公协同、公安商业智能应用、广电及水业软件应用等,为多行业的IT应用提供服务。

资质含量扩容。不仅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浙江电信Oracle技术支撑中心、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CMMI4级评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拥有浙江省省国家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软件企业、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利用4年时间,公司整体依次通过CMMI2级到4级的评估。软件开发成熟度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体系更加科学化。结合CMMI思想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大型研发体系,并配套一系列科学化制度体系。

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公司业务收入快速提升,业务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目前公司正探索互联网运营的业务方式,突出核心业务,凝聚成长潜力。

2009年度

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用户反馈

浙江鸿程及时、负责地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支撑团队,在第一时间配合安徽电信工作人员解决了在硬件设备搬迁工程中的系统故障,及时化解了搬迁中的技术及业务风险。

――安徽电信

第3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阿里云总裁王文彬表示:“现在,云计算正处于十年前的‘淘宝时刻’。未来五年,IT服务商将大量转型为云服务商,同时也将诞生一大批新型的云服务公司。”

做云计算的“公共电网”

“云合计划”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以阿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在短时间内聚集各类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打造一个全新的云生态体系。合作伙伴可以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针对金融、政府、制造、教育、医药等不同行业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包括咨询、架构设计、云迁移、工具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综合云服务。这一方面可以帮助传统企业快速向云计算迁移和转型,另一方面,在帮助用户“上云”的过程中,这些合作伙伴也可以不断磨练自己,提高云软件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水平。王文彬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世界级的软件和服务企业从这些合作伙伴中走出来。

上海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驻云)可能就具有这种潜质。2011年,驻云还只是阿里云的一个普通客户,它的整个IT平台都搭建在阿里云上。经过几年合作,驻云对阿里云“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十分认同,这也奠定了双方后来合作的基础。“我们现在已经是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基于阿里云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云计算平台的搭建和技术服务。”驻云联合创始人、副总肖凯向记者表示,“传统的IT架构已经很难满足客户对新应用的需求。我们的工作是从后台和软件的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优化的云平台。我们目前正着力打造可视化的云平台。”驻云为众安保险、新华社的《中国网事》等用户提供了后台的架构设计和应用迁移、运维支持服务等。

阿里云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围绕着阿里云平台的建设,陆续招募100家大型服务商、1000家中型服务商和1万家小型云服务商,为其提供资金扶持、客户共享、技术和培训支持,帮助这些合作伙伴从IT服务商向云服务商转型。目前,东软、中软、浪潮、东华软件等国内主流的大型IT服务商都已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

阿里云从2011开展业务至今,其云服务的价格已经降低了60%,拥有各类客户98万家,涵盖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医疗教育、数字娱乐、气象地产、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并担当起“去IOE”先锋的角色。以金融领域为例,包括天弘基金、众安在线等在内的过百家金融机构都已经成为阿里金融云的用户。众安保险虽然只有10名IT人员,却在7个月内发展了9300万客户,而某传统知名保险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积累了2500万用户。

阿里云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它拥有两个平台:一个是阿里云技术平台,另一个是阿里云运维平台。从技术的角度看,阿里云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的产品线和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从平台运维的角度看,阿里云拥有完整的运维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而且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王文彬表示:“我们要做中国云计算的公共电网,而我们的合作伙伴则是各种电器公司。‘云合计划’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构建一个开放的云生态环境,帮助合作伙伴打造云能力,更好地实现云资源共享。只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加入,才能让云计算普及到各个领域;只有建立新的云生态体系,才能促进应用的创新。”

云合计划的5种合作模式

在阿里云的设想中,一个完美的开放云生态系统应该是这样的:最核心的是阿里云平台,在其上分门别类形成业务合作伙伴、技术合作伙伴和服务合作伙伴的群体,再往上就是各类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和云应用,最是各行业的用户。

阿里云计划采用有针对性的合作方式,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个完美的云生态系统。具体来看,阿里云制订了5种合作模式:第一,业务应用合作伙伴,主要指SaaS服务商,它们可以基于阿里云平台打造自己的SaaS服务平台,并提供业务应用产品;第二,行业集成合作伙伴,主要包括PaaS和DaaS服务商,它们可以基于阿里云平台提供各类解决方案;第三,云技术服务合作伙伴,主要指提供云支持服务的厂商,它们可以为采用阿里云基础服务的客户提供上层增值服务;第四,云平台工具提供商,这类合作伙伴主要针对阿里云用户提供系统支持和工具类服务;第五,云基础设施合作伙伴,主要指提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合作伙伴。

举例来说,全国汽车票销售网站就属于阿里云的业务应用合作伙伴。基于阿里云平台,采用全新的业务逻辑打造了全新的服务架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现在平均每天的订单超过1万笔。再比如,云技术服务合作伙伴,主要可以为客户提供两类服务:一是“上云”服务,另一种是云上服务。所谓“上云”服务,就是帮助客户从传统架构和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所谓云上服务,就是为客户提供云基础设施服务、云运维服务等。阿里云通过与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可以提供广泛的云平台工具选择,涵盖集成环境、运维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四大领域。

除了上述的合作计划以外,阿里云还制定了单独的安全服务合作计划,目的是彻底解除用户在转向云计算的过程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阿里云的“云盾”包括攻击防护、漏洞检测、端口检测、后门检测、破解防御、应用保护等安全功能。基于“云盾”和各类安全领域合作伙伴的支持,阿里云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安全培训、安全咨询、安全渗透测试和安全运营报告。

“在‘云合计划’体系中,各类规模不同、业务定位不同的合作伙伴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模式。比如,咨询公司可以成为阿里云的业务应用或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软件外包与IT服务商可以成为阿里云的解决方案、云技术服务或通用工具合作伙伴,一些中小型服务商可以在云技术服务、通用工具和安全方面与阿里云合作。”王文彬介绍说,“我们会为各类合作伙伴提供广泛的支持,包括培训认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客户支持。”

从IT到DT

“我们已经从IT时代迈入了DT(Data Technology)时代。”王文彬表示,“IT时代的技术架构是‘计算机+软件’,而DT时代的技术架构是‘数据+云服务’。IT时代以控制为出发点,而DT时代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

全球正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云计算。第三方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云服务市场增长45%,而传统IT市场只增长了4%。此外,企业在云服务上每消费1元,传统IT投资将减少4元。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4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时下,很多企业都在从提品向提供解决方案的道路上进行转型。成熟的解决方案不仅更着力挖掘和洞察客户的潜在需求,还能利用强大的服务体系帮助客户解决相应的盘根错节、复杂艰巨的问题,交付给客户的是问题解决后的成果,客户不必再操心问题解决的具体细节和方案内部各产品服务组件的配合问题。通过这种高价值的服务,制造企业可摆脱“商品化产品提供商”的薄利、低附加价值角色,并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

作为全球领先的样本制备和分析技术企业,凯杰(QIAGEN)提出了从“从样本到创见”的全新品牌口号,并致力于成为涵盖从前端样本制备到后端分子信息获取的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一个技术性企业,凯杰如何将前沿科技产品更好地运用于市场?如何把最新的技术更快地服务于大众人群?如何在技术快速变化下保持可持续增长?《新智囊》就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凯杰全球公共关系总监谭凌阁博士(Dr. Thomas Theuringer)。

提供有创见的解决方案

《新智囊》:我们了解到,凯杰提出了从“从样本到创见”解决方案的转型,这个转型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对公司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会?

谭凌阁:我们发现客户需要的不再是某一个单独的产品,他们对完整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成为我们启动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创见”(insight)其实代表了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像以前那样只是针对某个单独的产品去做某个单独的工艺或者流程,比如说样本提取,而是希望更多得到结果方面的有用信息,即最宝贵、最重要的分子信息,我们也认为这些信息可以给客户带来更多的收益。

《新智囊》:据我们了解,凯杰跟很多客户达成了合作,大家是怎样一起进行“合作创新”的?

谭凌阁:我们把与客户的合作方式称为“优化”。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是整合式的解决方案。所谓整合式,一个例子是我们和制药企业的合作。一般来说,诊断和制药通常都是分阶段去做,是比较割离的,他们做药的做药,我们做检测的人做检测,互不干涉,互不统属。

但我们的策略是希望能够把凯杰在样本制备方面比较成熟的、有代表性的技术尽早用到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里去,测试新药的有效性,从而结成一种起步很早、很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策略,我们对销售团队也做了架构方面的调整。比如,以前如果一个客户同时使用凯杰的多个产品,那么他需要联系不同的业务代表,而在调整之后,一个客户一般只对应一个接口人就能获得他所需要的所有协助。

“去中心化”成为大趋势

《新智囊》:前不久,在分子诊断行业有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HIV检测器,虽然价格只有34美元,但与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后,其效果却几乎可以媲美昂贵的实验室设备,从这个消息中能看出什么样的行业大势?

谭凌阁:分子诊断曾经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要求非常严格的环境下才能够进行研究的学科,当时主要是进行相关实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诊断已经变得更加标准化、更加简单,也有更多的应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有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的趋势,叫作“去中心化”。凯杰的定位就是,我们是这股大趋势里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凯杰从成立一开始就致力于将这些原本很复杂的实验流程和技术标准化,并更加准确,从而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分子诊断的整个发展轨迹和IT行业其实十分相似,现在分子诊断行业的成熟度相当于四十年前的IT业。四十年前,当IT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科学家掌握怎么使用那些超级巨大的大型机技术。在使IT技术从高精尖到走入寻常生活的沿革过程中有很多公司的参与。比如微软把原本很深奥、很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技术变得更亲近人,开发出很多软件,让更多人可以把更多信息去做分享,比如我们常用的Office;另外,还有种类繁多的手机应用,甚至还可以在我们的跑鞋里植入芯片并检测人体各项数据。回到哥伦比亚大学这个例子,可以预测,就是分子诊断行业未来的发展也可能遵循类似的轨迹。

《新智囊》:在整个行业发生巨变时,凯杰的优势是什么?

谭凌阁:凯杰的优势是能够提供一个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如果你把整个流程拆开来看,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竞争对手,但是整体来看我们没有一个全方位的竞争者。此外,有很多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都在讲医疗大数据,很多其他行业做大数据的公司也纷纷进入到医疗行业中,但是很多人实际并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实施,大部分都在摸索着前进。

让生活进步成为可能

《新智囊》:“让生活进步成为可能”是凯杰的核心理念,但听起来不像其他一些公司的口号那样激动人心,但凯杰对此有着怎样的不同理解?凯杰如何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力量?

谭凌阁:确实如此,我们的这个口号实际反映了公司的长远愿景。凯杰希望从长远的角度,让更多人享受到分子诊断可能创造的益处,而不仅局限于在某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去宣扬很宏大的、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的东西。通过长期的扎实的步伐,凯杰希望充分发挥分子诊断技术的优势,而不限于局部的时间段和应用领域。

《新智囊》:当今世界变化非常快,很多企业都有危机感,你认为凯杰公司在未来发展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凯杰今后如何根据当今市场导向和行业趋势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第5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一、云南省金融社保卡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基础难点

1.云南省社会保障卡系统应用模式问题。云南省是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卡推广应用与银行合作的省区之一。1999年12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先在上海市进行了社会保障卡工程试点,2000年,云南省、北京市成为第二批社会保障卡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形成了两种应用模式,较为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模式体现了“大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卡的应用领域涵盖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民政、公积金、公安、卫生等各种公共服务事务领域;云南模式应用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险业务上,特别是集中在医疗保险应用上。加之,社保部门与银行的合作,又是银行出钱,社保自成体系运行,银行卡激活率非常低,银行参与金融社保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随着数据集中、资源整合、联网通用等信息系统建设趋势及社会保障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上海模式为最终的发展方向,金融社保卡的推广应用也建立在此之上,造成云南省社保卡系统需要全面改造和解决与银行合作的难点问题。

2.云南社保各险种统筹层次不一致问题。目前云南省五个社保险种统筹模式不一,省级、州市、县级统筹都有,也未实现数据集中,按照社保部门“全省集中、五险合一”的建设目标,势必需要对原有社保系统进行全面改造(“金保”工程二期),投资巨大。如下表所示:

险种统筹层次表

3.云南省社保系统数据分散功能不全问题。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金保工程”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了省和16个州市数据中心,州市级和区县级联网达到100%、乡镇级联网达到70%,6000多点接入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养老、工伤、生育、医疗、公务员考录、劳动力市场等管理系统和人事人才数据库。但存在数据分散、系统结构复杂、系统功能特别是卡功能不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尤其是现有系统涉及不同的经办机构、不同的开发商,系统改造时各涉及单位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也是难点。如下面两个表格所示:

云南省社保系统建设情况表

可用卡系统情况表

4.新老社会保障卡并行使用及换卡问题。存量社会保障卡更换是云南省推广金融社保卡的一个难点问题。2000年,云南省就成为全国3个人社部门全国发行社保IC卡的试点省市之一,2012年已经实现累计发卡900多万张,并完成了大量定点医院、药店的受理环境建设。由于已发行的社保IC卡,既不符合新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障卡(个人)卡规范》,更不符合金融规范,一方面需要换卡,带来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社会保障卡的新老并用,从而要求新老系统长期兼容、平稳过渡,更对系统改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云南省金融IC卡发卡进展缓慢问题。由于云南省处于“老、少、边、穷”一体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家银行并不把云南省作为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扶持地区。所以,与全国相比,云南省各商业银行金融IC卡发卡进度处于落后状况,主要原因在于除本地性商业银行外,各发卡行系统均实现了总行级数据集中,各总行金融IC卡系统建设进度不一,且发卡计划倾向于发达地区机构,各行业务、技术都依赖各自总行,处于被动状态,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在云南本地正式发行金融IC卡的商业银行还只有工、中、建、交四家,本地性商业银行中,只有曲靖市商业银行、富滇银行通过了金融IC卡发卡技术审核,发卡也只处于试用阶段。

(二)政策难点

1.两种不同业务相互融合问题。金融社保卡形式上是社会保障卡与金融IC卡在介质上的合二为一,似乎只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实质上需要的是两个行业在技术层面、业务层面、管理层面、应用层面上的有机协作和高度协同,其业务流程和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卡和金融IC卡,技术路线、管理制度也不是简单的叠加,在其制作、发行、使用、维护过程中,势必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商业银行现有的制度、流程造成影响。因此,合理考虑制度设计,降低对双方固有流程的冲击,是保证金融社保卡在云南省落地、使用的重点要求,也是最大难点。

2.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问题。人民银行与人社部开展了行部合作,形成了“顶层设计、总体规划”的战略共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特别是2011年人社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后称“83号文件”)对金融社保卡的推广应用框架进行了规定,但针对每个省的不同情况,具体的技术路线、合作模式、业务流程、运行管理、服务要求等直接影响后续金融IC卡使用的问题并未在文件中明确,尤其是云南省社保系统的复杂情况,更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的推进路线。如果在金融社保卡的运营模式不明确,社保部门、发卡银行、银行的职责、义务、权利不清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发卡,将为金融社保卡后续的顺畅使用带来隐患。

3.现有政策界限难以突破问题。由于国家对社保资金管理使用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现有的社保资金财政专户开立、资金归集分配格局很难突破,给合作银行的选择带来难度;按照人社部和相关政策、有关会议精神,目前金融社保卡主要满足社会保障业务要求,仅仅开通借记应用,原则上不能增加其他行业应用,也不开通电子现金功能,给金融社保卡中的金融应用拓展带来了困难,从而直接影响金融方的卡片激活率。

(三)实施难点

1.项目投资规模过大问题。云南省社会保障厅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标准统一的金融社保卡2800万张,根据省发改委批准的收费标准,每张卡发卡成本22元,总卡片投入成本约为6.16亿元,加之“基础难点”中所述问题,云南省社保系统、社保机构网点机具、医疗机构终端机具需要进行全面改造,以实现“数据集中、五险合一、新老并行”的目标,不考虑后续的运行维护、卡片更换成本,全省的项目总投资规模就接近10亿,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投资规模较大的问题。

2.应用范围面向落后地区问题。目前云南省已发放的900多万张社会保障卡全部集中在城市,覆盖城镇居民80%以上,主要解决换卡及叠加其他险种应用问题,相对容易组织实施。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云南省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经济非常落后,也是金融服务极端薄弱缺失的农村地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为例,云南省参合人员多达3400多万,许多居住在金融服务网点、社保服务网点覆盖不到的行政村、自然村中,加上农村居民对传统银行卡的接受程度非常低,只习惯使用存折,如何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社保卡,同时安全、便捷地为持卡人提供社保、金融服务是最大的难点。

3.基础性制度方案滞后问题。83号文件中对金融社保卡的技术实现方式、应用领域、应用管理、产品选择等制定了框架式的总体方案,但要在云南落地,必须在充分研究社保、银行两个不同行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出双方共同认可的指导意见、推广计划、业务流程、技术方案,特别是明确双方各自职责、合作方式、运维模式,否则单纯追求发卡速度,忽略可持续发展,会直接影响金融社保卡的声誉,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4.合作银行难以确定问题。“隔行如隔山”,社保部门与银行在传统业务上基本是“知己,不知彼”,虽然云南省社保部门曾与云南省农村信用联社、富滇银行等本地性商业银行进行过合作,但合作程度不深。金融社保卡推广应用对双方更是新生事物,所以一方面社保部门不清楚参与银行应具备的条件,业务需求不明确,对银行的要求也就不明确,出现想合作的银行不具备技术条件,具备技术条件的银行在网点设置等方面又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对该项目的复杂程度认识不清,面对较大投资,在投入产出“经济账”算不清,不但银行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甚至同一个银行的技术、业务、财务部门之间都还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就盲目参与竞争。

二、对策建议

经过对上述难点的分析,归纳起来,要稳妥推进云南省金融社保卡应用需要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二是解决农村发卡和受理环境问题;三是合理选择合作银行,拟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一)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责任分担降低投资成本

一是试点先行,逐步铺开。从银行方面,昆明、曲靖作为全国金融IC卡试点城市,相对云南省其他地区,在政策理解、技术准备、受理环境改造、人员准备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可以选择作为具有代表性地区进行试点,成熟后再扩大范围。

二是一次发卡,先易后难。不再考虑隐性磁条卡过渡方案,直接采用“一芯两用”社保卡,同时统一规划,先将条件成熟、需求紧迫的险种和服务纳入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平台,再逐步建设、实现所有险种和服务的集成,从云南情况看,可在昆明、曲靖城市区域先在新金融社保卡中实现“医保”应用,在农村地区试发行“新农合”应用金融社保卡。

三是集中采购,降低成本。IC卡推广初期,由于需求量小,所以成本较高,但随着人民银行推动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战略的实施,IC卡需求已成几何倍数增长,规模化生产已大大降低了卡片成本,据向发卡银行了解,IC卡成本已从几十元减低到十几元,如果全省4000多万张卡片集中采购,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四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领先水平,2003年,云南省就实现了所有银行银行卡、所有ATM、POS机具的联网通用,2012年,在人民银行统一组织领导下,截至第三季度,全省近20万台POS终端、近5000台ATM终端已能够受理金融IC卡。在金融社保卡推广应用中,社保部门、银行应充分整合双方网点、积聚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较为先进、规范的信息化建设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

五是惠民工程,各担责任。金融社保卡推广应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有责任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资金优势,理所当然要尽到应用的社会责任,承担主要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把该项工程当作自己的“形象”工程,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予以扶持。在卡片成本上,建议针对实际情况由多方承担解决,例如城镇职工首发卡卡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承担;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地区居民首发卡费用由银行承担;换卡费用由个人承担,农村居民可以进行适当补贴。

(二)机构网点与惠农支付点结合覆盖农村应用

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已建成6125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服务惠及109个县的1119个乡镇4956个行政村,加上社保部门经办机构,已基本满足县一级以上金融社保卡应用服务需求,全省1373个乡镇,15300个社区行政村的应用问题可以通过机构网点和惠农支付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一是通过“惠农支付点”解决网点覆盖问题。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明确在2013年底前,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乡镇的基本覆盖。目前云南省十六个州市已全部开通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省共建成6125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预计年底网点数量将突破10000个,基本可以覆盖行政村。作为支持“三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举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破解了乡镇金融服务缺位的难题,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实质上,惠农支付点已作为“代银行网点”延伸到了广大农村地区。

二是通过拓展功能解决用卡问题。云南省惠农支付服务业务

具有的借记卡小额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刷卡消费等五项功能已能够满足金融社保卡的金融应用需求。建议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相关成员机构,会同社保部门共同探讨在惠农支付点POS机上添加社保应用功能的可行性,把“惠农支付点”同时也发展为“社保服务点”,既方面农村居民的用卡又可以减少重复投入。

三是督促重点银行加快金融IC卡推广进度。目前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南省分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及上述银行的分支机构)和银联商务云南分公司是云南省已审核确定的惠农支付服务收单机构。截至第三季度,建行、中行已正式在省内发卡,而农村地区网点数最多的农村信用社发卡系统尚未建成,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已具备条件但还未正式发卡,必须督促这些重点银行加快进度,以满足金融社保卡的发卡、资金结算需求。

(三)合理选择合作银行,拟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人民银行李东荣副行长曾在金融社保卡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建设民生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领导这项工作;要从“利为民所谋”的角度来组织和落实这项工作;要从“把好事办好”的尺度来协调和管理好这项工作。

适合云南模式的金融IC卡推进策略应该是按照“服务民生,稳中求进,基础先行”的工作思路,坚持不求快、但求好;不只顾眼前,而注重长远;既考虑社会利益,又兼顾经济效益,探索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

一是要从“设门槛,定规矩,让合格者参与”入手选择合作银行。一方面鼓励更多的银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明确所需的发卡条件、机具条件、网点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根据金融社保卡总体推进计划,对于第一批试点银行,必须在项目计划要求的时间内,达到提出的要求,同时优先考虑其他省市已参与,具有成功经验的银行,以保证项目资金的到位、技术的先进、顺畅的实施和长效的发展。

二是应建立合作银行退出机制。金融机构在成为项目合作银行后,对于有严重阻碍项目进度、无法承担项目投入资金、未能履行协议中合作银行需承担的义务等情况时,人保厅和人行将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如在规定时限内,仍未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合作银行,将责令其退出项目,并取消合作银行资格。

三是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金融社保卡项目较大的投资规模,一方面该项工作的推进既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的全局观和大局意识的充分考验;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毕竟是企业,应从尊重市场规律、遵循金融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展此项业务,否则盲目竞争、不计成本投入、低价倾销、随意减免费用,很可能带来卡片虽然发出却用不好、不可用的严重问题。所以,应从社保卡中金融功能的激活、社保资金的分配、应用行业拓展方面来探索提高金融社保卡整体运营效益的办法。

例如,对于社保资金的分配,在政策可以突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按照资金投入大小,将社保资金收入、支出账户开立在合作银行,同时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伤、生育保险、机关养老保险的财政专用账户按照出资比例开立在合作银行;在政策不能突破的情况下,项目资金投入和社保资金沉淀不挂钩,但建议通过财政给予合理的补偿。同时,由于城镇和农村卡片使用率存在差异,给银行带来的利益不同,可按照一定的权重予以区分。

第6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如今,王阳和IBM找到了一个让技术的价值更好地释放途径―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联合创新中心”。

与客户共创

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些企业,之所以被标定为伟大的公司,在于它们用技术树立了生态,进而改变世界。而完成这一使命,则需要一个足够开放、灵活和足以拥抱未来的心态。

对于信息技术公司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的技术潮涌,呼唤着更具有颠覆性的行业创新,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的合作模式,也促使包括IBM在内的参与者加快思索转型的命题。

IBM深信,这是一个引领未来、激发行业创新源动力的尝试,它将有望催生出更多开放的技术架构、结合互联网及传统企业优势的业务平台,以及为最终用户带来高价值的商业模式。

在IBM的全球研局中,中国的格局最大,IBM有多达五千人的研发团队部署在北京、上海、西安、宁波、台北、香港六地,承接着全球最顶尖的课题和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IBM中国开发中心(CDL,IBM China Development Labs)则是IBM的创新源泉之一,过去,它助力IBM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社交商务、移动和智慧城市等多个关键领域具备竞争力且处于领先地位。

在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IBM便始终将本地化作为推进中国业务的核心战略,与此同时,以自身强大的技术驱动力助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今天,在全球化浪潮中、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及其决策者一直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获得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如何把控最新的技术趋势?如何为创新争取资金支持,加速企业创新成果的技术转化?如何洞悉行业间融合发展的规律,实现超越性创新?对于诸多亟待跟随大环境谋求转型升级的行业而言,难题总是层出不穷。

“联合创新中心”的应运而生正是基于对这些挑战的深入洞察。在此项目中,IBM将派遣最精锐的技术团队加入中心,融合最先进方法论、工具和全球最佳实践,结合合作伙伴及行业客户的技术及行业优势, 共同致力于解决行业解决方案最棘手的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创新中心’模式在2014年的建立,无论对于IBM自身还是寻求助力的中国企业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王阳说。

这个意义体现在:

首先,IBM展现了更加开放的气魄。IBM将投入最前沿的研发资源,致力于“与客户创新”和“与合作伙伴创新”。

其次,创新中心将有利于本土创新的发展,通过协作创新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研发,助力其开发出全球化解决方案。

第三,多种投资形式的引入将为创新成果的孵化提供保障。

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的是,创新中心是IBM与行业伙伴一起进行协作创新的平台,这里是指“广义的创新”,即促进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以创新驱动行业的发展、转型与升级。行业市场和用户将是最终受益方。

目前,CDL已经与宁波物流云中心、软通动力、江苏太湖云计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携手,推进“联合创新中心”在金融、医疗、交通、零售、物流等行业的发展。而未来,更多的联合创新会在这里源源不断地产出。王阳博士解析了协作创新促进行业创新的范例:“在物流行业,IBM与宁波高新区合作,建立智能物流云平台。该云平台打破了传统物流行业的束缚,将车辆、司机、货物信息实现了智能化整合与分享,无论车主、司机、货主都可以实时监测货运流程、调整运输方案、管理货运资源,不仅大幅降低了货运车辆的空驶率与成本,更大幅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率与运输安全。”

“联合创新中心”助力中国行业创新实现模式突破

王阳介绍,本土合作伙伴将通过“联合创新中心”在四个方面获得助力:

拓展全球视野 共同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本土企业将能在协作创新中,拓展全球化视野,为开发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应用及商业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掌前沿趋势 IBM将利用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社交商务、移动(CAMS,Cloud computing,Analytics, Mobile and Social business)和智慧城市等领域技术优势,利用“联合创新中心 ”的平台,将助力合作伙伴在前沿技术把控上提升竞争优势。

引入资金杠杆 一些“联合创新中心”的项目,将考虑吸引如风险投资等资金杠杆的加入。可以利用这些投资者的资本运作经验及优势资源,让行业创新有更多元的机会,实现成果孵化、广泛应用,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推动全面创新,重塑商业模式,助行业转型升级“联合创新中心”将结合IBM与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不仅实现技术创新,更在业务、流程、营销等商业模式等全面推动创新,并致力于推动和激活整体产业链及行业的升级与变革。

“世界就是我们的舞台,世界就是我们的实验室。”谈及联合创新中心在功能上的全新突破,王阳如是说道,而在实现这一突破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作为母体的IBM在执行环节开放核心技术能力,以此完成合作框架的有效纳入。聊及联合创新在合作方选择上的开放“程度”与“权限”,王阳坦言:“联合创新中心对于企业和合作伙伴的选择没有门槛,只有理念的契合,世界在变化,就看理解是否一致。跟上了CAMS的潮流,对行业的颠覆性具有创新性的想法,都是IBM愿意接纳的对象。”

Bluemix:开放的多重意义

2014年8月21日,IBM在主题为“Mix with Tech”的2014 IBM技术峰会上,正式在华拥有领先技术的云平台Bluemix。Bluemix实际上就像一个可以容纳多方表演的舞台――它同时具备IBM软件、第三方产品及开放技术优势,为开发者提供开放、集成的环境和工具,在云中实现开发运营,让其有能力以消费品规模构建企业级的云应用。

作为一个开放平台,Bluemix将各种功能汇聚到于此,实现在线服务化。作为Bluemix的创始人之一,IBM 创新工程院院长同时身兼Bluemix全球主架构师的毛新生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抓住云计算的机遇,这呼唤着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允许公司开发人员轻松地创建应用,并将它们与现有计算系统相连接。”在她看来,Bluemix正是直击企业的这种需求,为向企业云端转型而生,“IBM是一个开放的公司,愿意跟大家以开放的姿态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蛋糕’。”

这块巨大的蛋糕,对于所有的分食者而言,价值是明显的:

・简单、快速:加速应用开发速度,缩短部署时间。Bluemix上来自IBM和第三方提供的大量可组合的产品,可供开发人员直接使用。BlueMix提供的DevOps服务便于整个团队成员分享工作成果、开展协作、并通过性能监控来加快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整的开发体验可以保证在高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第7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移动公共服务平台 视频云服务层 媒体混合云 智能家庭网关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1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2-0086-6

引用格式:钟文清,陈凯渝,姜宁.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服务层设计[J]. 移动通信, 2016,40(12): 86-91.

1 引言

近年来,视频业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最具增值能力的公共服务。考虑到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依托中国移动“大云2.0”云计算平台的已有资源,借力外部合作方的私有云/公用云资源,充分考虑到视频业务大数据的特点,采用面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视频云平台架构,以智能家庭网关为云端通信枢纽[1],为未来的中国移动用户家庭接入便捷、实用、安全的视频应用类公共服务。

视频云的基础业务模式为:使用移动用户的各种家庭终端,如家庭电脑、智能电视、手机、平板、摄像头等其他智能可联网设备,连接到符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4年的企业标准――《中国移动家庭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接入标准(版本号:1.0.0)》的智能家庭网关,访问视频云接入层接口,最终与视频云服务层后台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开展流媒体(视频直播、点播及交互业务)、全天候安防、家庭物联网、健康医疗云服务等多种基础业务[2]。

视频云服务层的设计方案采用“媒体混合云”弹性架构,实现了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基于海量数据检索的云媒资系统、基于最新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率视频编码)编码标准的云转码平台、基于数字证书和数字水印的云安全技术、基于视频检测和大数据挖掘的云识别引擎,并通过定制的第三方云媒体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对外提供实时高效的媒体数据公共服务。

2 业务架构设计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主要由家庭终端、智能家庭网关、视频云接入层以及视频云服务层四大部分组成。基于视频云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2.1 家庭终端

家庭终端是移动用户连接智能家庭网关的交互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电脑、电视、手机、平板、摄像头等多种可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该类终端支持家庭场景中各类音视频数据的采集、显示以及双向人机交互。不同的家庭终端之间如满足指定的互联互通协议支持,即可以实现家庭局域网的多屏融合业务应用。

2.2 智能家庭网关

智能家庭网关是位于移动用户家庭的平台配套设备,是家庭用户日常使用的各类家庭终端与视频云接入层之间的连接枢纽,也是家庭(个人)局域网设备连入移动互联网的接口控制点。该网关设备采用的精简性设计体现在仅实现了网络连接、视音频解码、双向通信交互以及身份认证等基本功能,而其他功能则全部交由上层计算能力、通信性能更为强大的优势资源,即视频云接入层、视频云服务层去完成。

2.3 视频云接入层

视频云接入层为移动公共服务平台视频云服务提供了云端统一门户。家庭用户使用不同的家庭终端,通过各种类型网络访问云端统一门户,可以控制智能家庭网关与视频云接入层的双总线进行业务交互。

视频云接入层双总线包括视频云服务总线、视频云媒体总线,它们分别负责控制通讯数据、视音频媒体数据这2种不同类型业务数据的处理。视频云服务总线会根据来自云端统一门户的不同类型业务的访问请求,自动转发给相应业务的云平台服务器,启动该服务的接入应答处理。视频云媒体总线则根据云端统一门户请求的媒体具体内容,完成视音频等媒体数据的文件上传、下载服务或是文件流直播、点播分发服务。

2.4 视频云服务层

视频云服务层目前设计提供4种基于视频云的移动公共服务基础业务:流媒体云服务、全天候安防云服务、家庭物联网云服务及医疗健康云服务。其中,流媒体云服务是视频云平台最核心的增值业务,其业务需求决定了视频云服务层技术架构的设计思路。

视频云服务层采用了基于“媒体混合云”弹性架构的设计方案[3],主体部分是依托现有移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而成,同时与第三方视频内容提供商云平台实现媒体内容对接,与第三方云媒体CDN网络实现源站节点对接。中国移动内部的私有云与第三方视频内容提供商、云媒体CDN提供商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间,按各方的服务约定实现云平台的存储、网络、媒体内容及计算机硬件等各种资源的无缝对接,即该平台混合云架构的具体技术实现。弹性架构设计中的“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云平台之间资源的弹性调度。视频云服务层基于自定义的弹性调度算法和策略实现了不同资源、不同场景下的调度框架,并依据此框架完成存储资源池的动态扩容及跨池调度、网络服务池动态扩缩容及跨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调度、媒体文件智能迁移调度、高可用调度等功能。

通过视频云服务的云端统一门户的接入,视频云服务层构建了直接面向移动用户家庭的多种云端视频服务基础业务,如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互动直播、视频录制回放、远程视频通话、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课堂、安防视频监控、安防智能报警、儿童老人远程看护、人体跌倒状态监测报警、智能家居监测控制、家庭成员基本健康状况监测、日常运动饮食情况监测、医疗资源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检查及诊断等。

3 技术架构设计

该平台视频云服务层的具体组成部分在本设计方案里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云存储、应用业务层、云媒体CDN、云安全、服务接口。视频云服务层的技术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3.1 云存储

云存储即基于对象的分布式数据云存储网络,其主要功能组成包括元数据管理、存储设备管理两大部分。元数据管理功能通过元数据服务器集群实现,该集群提供名字服务和元数据服务,包括名字的组织、映射和查找,客户端可以用名字来访问文件或者目录,而无需关心文件的实际存储位置和给其提供服务的元数据服务器的物理位置。存储设备管理功能通过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分布式集群实现,提供数据的读写操作,能够自动管理其上的数据分布,支持数据的预取,优化磁盘的性能。

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内部原理图如图3所示。

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方案实现了数据通路(数据的读或写)和控制通路(元数据)分离管理,可以有效地进行负载均衡[4],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存储分配服务管理存储设备,能够在线扩充存储单元,完成有效地平滑线性扩展,并支持混合云平台的存储资源池弹性扩容以及跨池调度等特性。对于存储组件的故障,不仅仅依赖于硬件本身的容错,还要在软件层做到自动容错,多文件副本管理以保证在磁盘损坏、节点失效、网络中断等情况下数据的高可用性。

元数据服务器集群采用动态子树划分方法来管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5],文件系统的目录被划分为若干子树,由不同的元数据服务器来管理,通过周期性比较元数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目录子树的划分和迁移,保证集群中负载的均匀分布和均衡。元数据请求多数由元数据内存缓存来满足,当一个节点失败时,分布式的元数据操作日志可以使另一个备用节点快速恢复失败节点的内存状态。

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分布式集群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分布和管理,将文件分割成若干个对象来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均匀分布。为了解决小文件对象的存储低效问题,采用EBOFS(Extent and B-tree base Ojbect File System,扩展的基于B+树对象文件系统)为任意大小的对象在磁盘上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使对象存储设备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

3.2 应用业务层

应用业务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云媒资、云转码、云识别、流媒体播出以及计费管理模块,以此实现对视频文件存储管理、视频实时转码、视频文件转码、视频内容识别、监测模型迭代、流媒体直播、流媒体点播、计费管理等前端和后台业务的应用、管理及控制。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这一新业务所构建的完整生态链中,该层是最具投资和运营价值的一部分,实现了服务平台的计费管理,获取、存储并深度挖掘了海量的用户大数据,开设了智能家居人体跌倒检测、电子寻物、日常健康监测管理、远程医疗问诊等新兴的特色增值服务。

(1)云媒资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媒资管理服务器虚拟集群实现,用于对所有的云存储网络中媒体内容(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字幕、图文模板等)进行导入、编目、检索、存档以及修改等工作。媒资管理系统使得其中的每个媒体内容都具备唯一素材ID以及其他相关元数据。该媒体内容在整个移动公共服务视频云平台中,不管是存储在第三方媒体内容提供商私有云、移动内部私有云还是第三方媒体CDN公有云/私有云,也不管其数据文件迁移调度至任一服务器集群任一节点,均是依靠这个唯一的素材ID得以识别,以保证此视频云平台整体互操作流程的正常有序运行。

(2)云转码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转码服务器虚拟集群实现分布式实时、离线转码[6]。云转码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是对来自外部的各家视频内容提供商,或来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网关的用户帐号上传的不同编码、封装格式、分辨率、帧率或幅型比的视频文件或实时视频流,根据策略管理模块的配置,按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统一切片、编码或转码处理及输出。

二是对来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网关的当前网络传输速率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并采用自适应码率的智能控制策略,依靠云转码系统的实时转码功能,实现了系统自动选择与云端网络环境匹配的合适码率输出。同时与云媒体CDN边缘节点协同工作,充分利用其流媒体边缘分发能力,实现了边转码边传输。

(3)云识别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视频检测服务器集群、检测模型迭代服务器集群等分布式云计算资源实现。对不同智能家庭网关的用户帐号上传的各种视频文件或实时视频流,结合相应家庭中不同位置、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回传数据,根据相应帐号和业务对应的预置模型(如已配置个人相关数据信息的安防监控模型、人体跌倒检测模型、健康状况模型等),自动进行视频内容及其他数据的特征提取、比对和识别,并对符合个人预定义阈值的识别结果进行智能报警。

云识别的智能化体现在其对家庭个性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处理以及个人模型的自学习功能。云平台会将有效的个性化最新数据与个人历史数据、同类别的公共历史大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挖掘,同时利用最新最全的大数据训练集合对相应模型不断进行训练,自动完成各类检测模型的自学习和快速迭代更新,使得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准确率和速度得以逐步提升。

(4)流媒体播出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流媒体服务器集群配置,实现对云转码系统生成的视音频文件或实时视音频流进行解码和输出,支持使用媒体混合云的弹性扩缩网络带宽资源的调度框架。对于视频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不同业务,流媒体播出核心服务器集群也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架构和工作模式。

对于各类视频点播业务、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直播、交互直播业务,流媒体核心服务器集群设计目标为高并发性,部署专用的实时操作系统,单台物理服务器支持9600个3.25 Mbps视频流的高并发量输出,可通过增加流媒体服务器集群中主机的物理数量,实现该播出集群的视频流并发支持能力的线性扩展。

对于IPTV视频直播类业务,流媒体核心服务器集群设计目标是采用低时延、高带宽、高可用性的架构。在外来直播节目源的接入方面,可以支持多种不同传输协议、编码格式的源信号,其播出模块输出也全面支持RTMP(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输协议)、HLS(HTTP Live Streaming,Apple的动态码率自适应技术)、HTTP-FLV(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Flash Video,超文本传输协议-流媒体)、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等各类主流的流媒体直播协议,支持不同编码格式、分辨率和码率,确保快速、灵活、稳定地实现视频流的预处理、转码和输出。

(5)计费管理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计费管理服务器实现,支持对云端用户消费的各项不同业务进行实时分项计费,根据不同业务、不同时段、不同帐户级别、关联业务的计费策略,在后台生成相应的计费统计结果,并负责这些计费结果的存储、检索和维护等管理工作。同时,移动专用智能家庭网关的预置用户帐号要求与移动用户的手机SIM卡帐号进行一对一捆绑,从而支持对智能家庭网关用户的帐号信息、计费信息、业务权限、业务功能、私有空间等进行管理。

3.3 云媒体CDN

CDN作为构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其核心技术为负载均衡、内容分发加速,以此实现跨运营商的互联网云端应用的内容访问加速。

与传统CDN不同,云媒体CDN为获取更高的内容播出分发效率和可用性,引入了云计算、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针对我国网络流媒体业务的视频数据量、节目内容、业务类型、地域性等特点,通过使用CDN专用路由器、新一代智能分发策略算法[7-8],实现了特有的“异地多中心多源站”分布式架构。该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CDN节点“下沉”。使用了该架构的CDN网络,其全国网络中任一位置的节点服务器都同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源站使用,单独进行其自有视音频内容的播出和。

3.4 云安全

由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服务层采用了“混合云”架构设计,除了原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措施外,还需重新制定信息安全对策。业务上涉及不同第三方内容平台的资源对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用户帐户信息等问题。

本部分云安全设计方案是基于视频云服务层的业务需求,但实质是面向平台进行全局规划部署的。从边界安全、数据安全、传输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方面入手,采用网络安全区域划分、高防一体化安全网关、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传输流加密加扰、双因素身份认证、敏感信息标识保护、实时风险监控报警、日志集中审计等技术手段[9-10],加上信息安全等保障体系的各类管理手段以及合作双方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尝试为混合云架构的平台提出合理、有效、可控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3.5 服务接口

视频云服务层在业务上需要与第三方内容平台、第三方CDN存在互联互通,但其接口实现是由视频云接入层负责完成的。作为整个视频云核心组成的视频云服务层,其服务接口主要是与视频云接入层完成对接,负责视频云接入层与视频云服务层不同功能组件之间的数据或控制的接口实现,同时负责混合云平台中跨平台资源的弹性调度算法和策略的具体实现。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思路是立足于中国移动已有成熟的公共服务云平台,考虑将广电系统丰富的视频资源在中国移动现时力推的智能家庭网关落地,从技术可行性及业务具体实现模式两方面仔细考量提出了视频云服务层设计方案。该方案便于中国移动打造新一代独具特色的上下游高清视频业务全产业链,有利于中国移动在移动运营业务“四网协同”发展过程中抢占相关产业链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董裕艺,黎福海,何凯青.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2(11): 39-43.

[2] 肖阳,宁艳芝. 视频云计算技术打造云时代互动电视增值业务运营平台[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40(3): 117-120.

[3] 伟,傅建明,李拴保,等. 弹性移动云计算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性分析[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52(6): 1362-1377.

[4] 熊安萍,刘进进,邹洋. 基于对象存储的负载均衡存储策略[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33(7): 2678-2682.

[5] 方圆,杜祝平,周功业. 基于对象存储的新型元数据管理策略[J]. 计算机工程, 2012,38(3): 25-27.

[6] 李蕾. 基于分布式视频转码技术的视频云平台[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12): 125.

[7] 卢笛,马建峰,王一川,等. 云计算下保障公平性的多资源分配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3): 162-168.

[8] 周景才,张沪寅,查文亮,等.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资源分配策略[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51(5): 1108-1119.

第8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际配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特殊监管区

国际配送是相对于一般配送业务而言的,是指在国际间开展对货物的配送,实现货物跨国域的流动,也就是跨国界、跨地区的配送业务。上海市“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建设外高桥转口贸易型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基地,随着保税区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关税缓征政策使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形成了极强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进口货物的集散和辐射功能。许多国际著名公司将其在中国唯一的配送、分销中心设在保税区。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欧莱雅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内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分销配送中心;世界电器巨头日本索尼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IPO(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Office)项目。这些企业的加盟大大促进了国际配送业务的迅猛发展。同时,保税区内开展国际配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化妆品、洋酒、预包装食品和医疗器械等高关税商品,从检验检疫角度来看,这些恰恰是涉及到安全、卫生的敏感商品,其中许多进口配送产品均为实施强制性认证或标签管理的商品。因此,研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监管区内的国际配送检验监管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现有国际配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分析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国际配送中心的作用越发重要,国际配送业务成为了现代物流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从检验检疫工作角度来讲,由于国际配送业务涉及的商品种类繁多,业务流程纷繁复杂,再加上现代物流业对高时效性、精细操作的要求,其中许多业务模式给我们传统的检验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现有的检验检疫政策和工作模式在针对该种新兴业务模式上的行政法规和措施存在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内开展的国际配送业务的发展形势及其发展特点,给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物流产业竞争的关键是低成本,高流速。物流成本不仅包括仓储、运输费用等硬成本,还包括政策许可、通关查验手续等软成本。同样,影响物流流速的也不仅是企业的运营水平,还包括行政机关运作效率。以国际物流为主的保税区物流,与检验检疫工作有着密切关系:货物在“出入境”、“进出口”四道关时,实施“先报检后报关”,检验检疫通关是串联在整个用关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现行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与国际配送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之处,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检验检疫工作模式和国际配送业务发展的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入驻,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物流形式,难以套用一般的检验检疫工作模式,如占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73%的配送分拨业务,货物从境外进区后分多批出保税区进入国内市场。有的一批货物可包括数百种品种,出区时有分批又有并批;有的经保税区仓储后直接出区,也有的简单加工后出区;有的一批货物从入境到全部分拨出区,时间跨度可达2、3年甚至更长时间。检验检疫历来实行的一般做法是“报检一批,检一批,放行一批”,显然是不能适应配送业务的多批次、分、拼复杂的业务模式。

2、便捷通关时效性的要求决定了必须对检验检疫工作流程进行突破

在众多的国际采购和国际配送中心,企业多采用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以降低库存成本,在国际配送业务中,成千上万的货物从接到出货指令后,分拣、包装、成箱并运送到用户,甚至直接分送到用户的生产加工流水线,整个过程是以小时计的。而目前检验检疫针对国际配送业务尚没有任何相对应的监管模式,采取一般的按部就班的在配送货物进出区时办理视同进出口的检验检疫通关手续,在时效性上根本无法满足国际配送业务的时间要求。

3、划一的作业模式和多样的物流类型不相适应

如上所述,保税区配送业务中有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分拔配送等多样类型。相应对检验检疫工作的要求,包括:报检手续、检疫、检验以及监管等各方面工作,一是,要从配送物流业务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地照套一般的做法。二是,不能用划一的作业模式和要求套用各种物流类型。如:同样是保税区入境的涉及“3C”认证的产品,用于企业维修用和销售到区外的货物,受理报检和检验的要求就不一样。

4、各地检验检疫与海关通关合作模式不一

海关、检验检疫,是货物通关链中最重要也是关系最密切的两个环节,该两个环节协调、衔接得是否顺畅是影响物流通关效率的关键。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曾就通关合作方式联合发文作过规定,但未对保税区特殊模式作过规定。实践中,各地检验检疫和海关因地制宜摸索出各自的合作模式,但不统一,也不规范。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和海关在改革通关作业和电子通关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往往一方改了,另一方未作相应的调整,反而造成通关瓶颈,给企业带来不便。

二、国际配送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的构建

随着国际配送业务的飞速增长,检验检疫面临着对其传统工作模式进行突破的严峻挑战。因而,要从改革的机制和程序上,在加大国际配送业务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出一个先行先试,具有示范意义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本文以“有效监管、方便进出”为原则,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案:

第9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

HRP的作为

“在医院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信息化管理就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周丹说,301医院作为军队医院,工作人员构成复杂,有隶属军队系统的,也有社会招聘人员,管理方式因人而异,管理部门也不统一,财务核算等都要走不同的路径,随着医院的扩建和床位不断增多,管理难度日趋加大,此时已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与SAP和海思林科公司联手后,301医院上马了人力资源管理、药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军需后勤管理、服务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运营决策等应用模块,全面铺开HRP。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301医院对传统的医疗流程进行了优化,甚至重组再造,拿出了不少变革性举措。“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医院原来有五个部门管理人力资源,但是现在把它一体化了。”周丹说,项目团队把人力资源工作通过HRP系统做了流程梳理和规范优化,将其结合到具体的体系和业务中,改变了过去繁复的管理面貌,实现了灵活、多级、可视的员工绩效管理,还能实现与核算体系一致的人力成本核算,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更能保证医院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

而财务管理方面,根据国家在1998年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的性质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具有卫生事业管理职能,又有企业管理职能,但要和医疗管理完全交融,因此财务管理实施起来复杂性较高。针对这一现状,301医院HRP项目合作方海思林科公司提供了与医院业务实时集成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对人财物信息流进行集中管控,以三级核算体系支持多级多类成本分摊及全成本核算,为实现301医院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创建了科学、合理的系统架构,使得单病种和单病例的精细化核算成为可能。同时,财务管理模块的应用令财务数据高度透明,便于进行实时监控,且财务核算结构能随着医院的发展灵活调整,对医院运营业务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进行预算管控,为集团医院的合并、院内服务结算的管理、财务绩效分析和评价等都提供了业务模型和信息基础。

至于作为“基础”的物质产品——医疗设备,HRP则通过设备管理模块将设备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预算核算进行集成,同时将设备特殊性管理要求纳入专门的模块精细管理,完成从设备的预算规划开始,到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维护维修、改造、退役、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周丹表示,HRP与设备使用的信息集成,能通过投资回报的关键指标,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的设备投资回报率分析,为科学的设备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另外,在药品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所有的药品管理都只能覆盖到一二级库,而不能具体管理到三级库和各科室的现状,301医院的项目团队通过HRP系统把药品管理管到了底。“我们把科室的药品应用建立了对应的信息管理,规范了科室用药,也明晰了药品使用信息。”周丹说。

虽然部署实施HRP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感到“痛苦”,但周丹和项目团队都深切感到,借助HRP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庞杂的人、财、物管理的透明、高效、可视、可控;通过科学、规范、自动化的流程,能够减少人为干预,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系统整合信息资源,能够“拆除烟囱,连通孤岛”,为管理决策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持。HRP有真实可靠的作为。

HRP的价值

做HRP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周丹认为,医院领导的支持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选人的时候,院长给了我们‘尚方宝剑’。”周丹说,项目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都能够无条件地借院长名义去调动,这给了他们很大权利和便利。而项目团队所选的人,一是要懂业务,是真正做过一线业务的工作者;二是要肯干、肯吃苦。依据这样的标准把所需的各业务线的相应人才汇聚到一起,再把工作气氛调整好,“别累过头”,便给项目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周丹强调,实施HRP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基础,最基本的如采购流程等,医院内部首先要有清晰的规定和操作办法;二是信息技术基础,医院需具备最基本的业务系统,否则做起HRP将很困难,因为会面临一定的门槛。“HRP应用效果的提升,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周丹说。

基础条件形成后,周丹还对HRP具体的实施过程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规模要适宜,由需求决定,不要大而全。因为实施HRP是为了解决医院的实际问题,每个医院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因地制宜,而不能照搬照抄;第二,基础要扎实,要有充分的扩展空间。即要保证HRP的主体架构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随医院信息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提升;第三,实施团队比套装软件更重要。因为人是灵活的,只有熟悉医院业务的实施团队才能把HRP系统做得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使用者的习惯;第四,要利用HRP,但是不要被它所控制。第五,管理需求引领,HRP实施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说是一劳永逸的。

对于301医院在HRP实施中的具体经验问题,周丹认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在调研的基础上绘制业务蓝图、研究业务管理范围、进行系统设计、后续建设需逐步提高等。

虽然目前301医院的HRP项目还在完善过程中,但这一系统带给医院管理的价值已经有了初步体现。

在人力方面,借助HRP系统,301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组织机构与岗位的灵活定义,人员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变更,方便了查询和管理。同时,薪酬福利、绩效评价实现了结构化管理,并为301医院的人员岗位的频繁变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信息基础和管理方式;在财务方面,医院的成本核算实现了院科两级一致,保证了各类直接成本的实时记录和间接成本的准确分摊;设备器械等物质资产管理方面,医院的物资管理实现了药品、医用材料、设备及固定资产、军务、军需、营房物资使用消耗情况的跟踪、财务关联控制,实现了闭环管理。药品库存从原来的1.6亿元降至约9000万元,医疗耗材库从6000万元降至1200万元,精致化保障初具规模;运营管理方面,HRP系统令决策支持数据得以实时、动态地呈现,可进行全院的效率、效益、安全、质量数据信息的整合,降低管理层阅读成本,全院信息数据动态仪表盘能实现预警展现,使决策有了真实的数据依据;最后,HRP技术平台的开放、先进和稳定,为与HIS和医技系统的集成奠定了统一平台的基础,在提高信息集成程度的同时降低了IT的总体成本。

不难看到,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医院管理理念和方式遭遇到挑战和冲击,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医院管理者们也日益认识到,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不可阻挡,而像301医院这样的多家医院证明,实施HRP能够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能够整合医疗临床信息和运营数据,增强管理者的可视性和控制力,HRP将是医院信息化升级、信息系统支撑医院运营管理和决策的必然选择,也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和价值。

链接

HRP解决医院信息化焦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逐步聚焦到以下五个方面。

1.临床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和移动医疗

首先,从临床信息系统来讲,以CDR(临床数据库)为核心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是医院信息化的重点方向。

其次,全面的质量管理,也就是患者在医院就医的每个步骤,都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完整、正确的记录和跟踪。

再次,移动医疗日渐普及。一方面,移动医疗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医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任何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移动医疗,可以促使信息无缝连接、无缝覆盖。

2.后台运营管理系统

医院也有作为企业属性的一面,需要一个以ERP为核心的人、财、物的高度整合管理。 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是:医联体整合、医院院长法人治理、药品分家、药房托管。

3.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有了前台的临床系统,也有了后台的运营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不用,就不能产生价值。未来,医院信息化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如何分析、使用这些数据。而如果所有采集的数据,是靠人录进去的,那这样的数据就不是大数据。

4.健康管理

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健康为中心。健康管理的概念是: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不仅仅在医院使用,还能在家里等任何其他地方共享,为不同机构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并节省费用。

5.虚拟化平台、虚拟化计算

设备和应用虚拟化,同时整个网络链路、硬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五个方面都是医疗信息化顺利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怎么才能用一整套信息化系统把这五大问题“全面打尽”?事实上,ERP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ERP正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它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ERP完全可以助力医院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发展,也契合中国医疗信息化的焦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