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

第1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阳光体育 体质健康

我们都曾在报纸或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以0:15不敌俄罗斯少年队,引发社会对学生体质的关注。也曾看到:中学生立正站立参加半小时的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一解散就东倒西歪的场景。事实上,随着中小学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学生及家长都把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把增强和维持体质的方式和时间仅留在学校每周为数不多的体育课上。为了积极响应“阳光体育”号召,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坚决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方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我校结合校本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课程制订了相应的方案,并切实实施了方案。

1.我校“阳光体育”实施情况

我校为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学生,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我校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喜好、师资配备和场地器材设计了“多元结构校本体育课程方案”。我校体育教学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内容相结合,高一年级必修,高二、高三年级选修,课程内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基本体操、拓展运动、健康教育。为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青少年获得尊重生命的理念,具备自救的能力,把游泳校本课程列入高一必修和高二、高三选修,使学生掌握游泳专项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通过高中三年的教学,要求“人人学会游泳”。为拓宽学校体育课程、传承民族体育精神,我们还开展了武术套路和舞龙舞狮项目的教学,让学校体育多一点回归、学生多一点经历,力争我校学生“个个会打拳”。

此外,学校对课外体育课程资源也进行了开发和利用,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1.1校本体育课程教学的安排

1.1.1高一年级教学采用必修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田径、篮球、排球(女)、足球(男)、健美操(女)、武术(男)、游泳几大项,每个项目9个课时。

1.1.2高二年级教学采用选修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篮球、排球(女)、足球(男)、健美操(女)、武术(男)、游泳、羽毛球、乒乓球,每个学期选择两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18个课时。

1.1.3高三年级教学采用选修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篮球、排球(女)、足球(男)、健美操(女)、羽毛球、乒乓球,每个学期选择一个教学模块有36个课时。

根据我校体育指导方针,在每堂课里根据项目内容安排相关素质训练占每堂课的30%,确保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1.2课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学校对课外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丰富其内容,提高其魅力,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1.2.1体育竞赛

我校在体育竞赛方面开展春秋冬系列体育活动竞赛,春季体育节以趣味性项目为主,秋季开展大型田径运动会,冬季小型运动会开展与季节相关项目的竞赛。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校将春季体育节和冬季小型运动会承包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承办、自主评价。

1.2.2课外活动

以年级为单位对我校的活动场地进行划分制定活动轮转表,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真正在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上得以发展,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课外活动的开始,根据天气情况统一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跑操一圈或两圈(400米/圈),各年级每周安排三次课外活动。

1.2.3大课间

我校在大课间活动方案中也有独特的创新,实施跑操和俱乐部模式活动相结合的方案。每年根据天气情况在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实行跑操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全校43个班级绕学校操场跑三圈。4月中旬至11月中旬大课间以俱乐部的模式,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选项参加活动。大课间为了提高课间活动的吸引力,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活动技能,共设置武术、舞龙、轮滑、健身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空竹等项目。

2.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与分析

2.1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内容

2.2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

2.3我校2011年至2013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分析

如表2测试结果3年的对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良好率有所提高,不及格率有所下降,学生在学校各项“阳光体育”活动中保证了每天活动1小时,而且在相应的活动中身体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从而指出“阳光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对策。

3.结论与建议

3.1制订相关的活动方案,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锻炼意识,提高活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全社会和家庭都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舍弃智育第一的思想。不能因智育的发展而忽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任何事情成功的本钱。

3.2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认真贯彻“阳光体育”号召,努力将“阳光体育”工程和学校体育课程方案与课外体育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得到锻炼,又能获得快乐。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体育场馆,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水,孙自杰.“健康第一”指导青少年体能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音体美》.

第2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引领下,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独有特色。

关键词 国家课程标准 校本体育课程

自国家实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领。广东碧桂园学校作为一所全寄宿的民办学校,资金充裕,生源充足,师资队伍强大,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始终走在同行前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广东碧桂园学校已经创建了较完备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并出台了《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当初,由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刚刚颁布,新旧课程标准正处于转变期,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编写校本化体育课程大纲及教材内容,既因经验明显不足,又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确实具有挑战性,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体育学科组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科所的大力协助下,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认真领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深入研究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局部阶段性试验,经过反复论证,确认可行,最后定案。《大纲》的出台,凝聚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和各位体育教师的大量心血,从实行校本体育课程的效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一、学校体育现状

(一)组织结构

学校领导始终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组织结构完整,由副校长监管学校体育工作,成立体艺中心,由主任负责主持全校体育工作,主任下面设体育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员、项目训练组长;管理制度齐全,管理措施规范;定位高,目标高,要求高,投入大。

(二)体育课程结构

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基本组成:理论层面的有《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标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晚上活动课程核心知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细则》、《体育专业教师管理方案》等;操作层面的有:全校性的晨练、大课间体育活动、富有特色的校本体育课和国际部MYP中学体育课程、全校性学生体育兴趣特长课、校专业队训练、对外比赛、小学晚间活动、富有凝聚力的体育俱乐部、一年一次的大型体育节等。

(三)专业齐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体育器材

我校寄宿学生4000多名,为了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展,目前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体育专业教师25名,涉及篮球、排球、田径、武术、跆拳道、体操、游泳、足球、乒乓球九个专业;近几年学校投入逾千万元资金,对原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新建许多场地,目前运动场地总面积约54000m?,全部场地均为PU材质:全校共21个标准篮球场,8个灯光篮球场,篮板总数93块;13个排球场,其中7个灯光球场;室外灯光网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乒乓球台26张;200米塑胶田径场1个,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11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1个,7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2个;器械场地3块;室内25米恒温游泳池1个;室外50米标准游泳池1个;室内配有2个带电子记分系统的篮球场和排球场综合馆1个;武术和跆拳道训练室3个;学校每学期投入购买体育器材的经费均在2万元左右。正是由于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校校本体育课程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

(一)学生晨练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晨练工作,体育学科组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晨练的作用和意义、晨练注意事项、晨练实施原则、晨练出现问题及处理、晨练的组织安排、晨练的检查评价和反馈、晨练内容总汇以及晨练游戏参考案例几大方面。并对全校教师进行晨练培训,我校每位非体育教师都能指导学生进行晨练,目前学校晨练开展得有序、有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球类、跳绳、健身操、武术操等,学生受益良多。

(二)校本课程开设特色突出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我校办学优势,制定校本课程标准,精选校本项目,规范授课内容,将“游泳、篮球、排球、武术和跆拳道”列为我校校本体育课程项目,并力求办出特色,并在课时安排和教师配备上予以倾斜。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游泳、武术和跆拳道课程,并向社会承诺凡入读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100%学会游泳;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增加篮球项目;从初中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所以从我校配备的篮球场和篮板数量以及排球场数量即可看出,这两大球在我校的普及程度,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所有场地人满为患、热火朝天、斗志昂扬。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五大项目的发展,体育学科组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

(三)富有创意的学生兴趣特长训练和成效显著的专业队训练

从2009年开始,我校对下午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规范安排,创造性地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兴趣特长生训练,并纳入课表加以执行。以一学年为周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篮球、排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田径、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九大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进行选择,指导教师全部为专业体育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也便于发现特长人才,有利于我校各专业队的训练和人才的培养,目前我校有上述九大专业校队,多年来在体育学科组各位专业体育教师的辛勤耕耘下,田径、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排球、乒乓球和足球等项目参加省、市、区、镇和国际联盟学校比赛,硕果累累,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享誉珠三角,这就是我校校本体育课程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增强,运动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完全超过了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规定的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可以大胆地说,我校实行的体育兴趣特长课无疑又走在了同行们的前面,这正是因为我校领导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同时凝聚了所有体育教师的集体智慧。

(四)精彩纷呈的体育节,我校一张响亮的名片

第3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前教育的高师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T-c/2011/1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9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愉快地成长,教师是关键。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学前教育事业输送人才的重任。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职业性与师范性特征,全面深入地考察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现状,了解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体育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从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及体育课程现状调研分析

体育课程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自主发展目标赋予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体育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课题组成员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观摩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高师体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5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75名学生为样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1.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学习现状。第一,学生选择就读学前专业的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在300位调查对象中,因纯粹喜欢而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占30%,27.6%的学生单纯服从家长的选择,29%只是为了谋求职业方便,2.9%仅为了获取文凭。学生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虽然超过90%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愿意做幼儿教师,但就业不包分配的现实使不少学生认为以后不一定有机会当上幼儿教师,这种想法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动摇,情绪浮躁。第二,男女生人数的比例对学习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女生。近年来,因为幼儿园对男性教师的需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男生。我校2008级男女生比例为1?53,2009级为1?33,2010级为1?24,2011级为1?23,2012级为1?1.6,男生人数成正比例增长态势,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招收定向男幼师生,大大改善了男女生比例,给班集体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班级男生人数比例较低时,男生相对成了弱势群体,因羞于表现,学习信心不足,缺少主动练习,不但在学习上不占优势,而且不利于塑造幽默、果断、大胆的性格。当男生人数较大增长后,体育学习更活跃,增加了体育运动的力度与速度美,改变了男生女性化现象,对促进男女生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三,学生体育意识不强对学习的影响。学生主要通过体育课来学习知识、锻炼技能,调查中,有66.5%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6.1%的学生极不乐意上体育课,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对体育课感兴趣的关键因素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课堂表现,而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以及自身的条件和基础;有68.8%的学生比较重视体育学习,但更多的只是体现在关注体育课成绩;60.7%的学生认为多数体育课使人感到愉快,但只想自由活动;有39.8%的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自身身体素质差,体育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喜欢羽毛球、游泳、轮滑、瑜伽、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等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对田径项目不感兴趣,体育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中出现畏难、怕苦情绪。体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实际地位相对不高,学生更多地将体育学习理解为文化课程学习的调节,是放松身心的手段,体育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和达标,而不认为是必备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的途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双重任务领悟不够,对体育的职业性关注不多,学习较被动,自主性不高。

2.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教学现状。前几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规模不大,全部课程由1~2名体育教师就能承担,学科教研活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开展得也不多,教什么、怎么教,都是教师说了算,整体教学效果不平衡。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在高师具有一定的规模,生源数量逐渐增多,使更多的教师被安排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来,这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学前体育教学经验,使体育教学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虽然我校体育教研室拥有知识、技能较为扎实的师资队伍,男女教师比例协调,职称结构合理,但近几年引进的新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年龄偏中老年化,教龄在20~30年的教师占比较大,在长期体育教学中,受学校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影响,教师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现象,创新意识不强。

3.高师体育课程现状。一是体育教材欠缺,教学内容单调。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材还是以中师的教材为基础,任课教师因时、因地、因人适当补充一些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教材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肩负着学生自身体育与职业训练的双重任务。自身体育的内容,主要安排排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技能;跑步、跳高、跳远、投掷等田径内容。职业训练主要安排队列队形、徒手操、游戏、体育教法等基本内容。学生感兴趣的瑜伽、轮滑、排舞等现代项目很少涉及。就教学内容安排来看,基本沿袭中师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固定化、单一化,教学中会出现内容的简单重复,使体育学习枯燥无味,学生对体育表现冷淡,甚至出现排斥心理。二是体育教学课时量不足,忽视职业训练。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一至三年级安排每周两节课,四、五年级安排每周一节课,五年内还有5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体育课时量明显不足。虽然我们提出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并初步具有承担幼儿体育活动工作的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也明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公共体育,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即便能将专业知识与体育教法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也只能是蜻蜓点水,缺乏体系;加上课外体育缺乏,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巩固、消化,学习进度缓慢。三是体育课程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制订具有一定特色的整体方案,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模式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深入的关键,我校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大授课制和传授式教学,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动作技术上,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虽然大环境的教学改革使部分教师转变了观念,但体育教学在框架与体系上并没有多大变化,对学生的评价只限于技能掌握,缺乏对学生态度、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评定,造成体能较差的学生更加畏惧体育课。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实效的对策

1.准确定位体育课程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的双重任务。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提升体育课程的地位,并且要有制度保障。要将体育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和课时方案,完善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机制。体育教学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完成正常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达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要求,明确学前专业体育教育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注重面向幼儿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体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加强师资培训,重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体育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要努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通过与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体育教学的责任心。

3.研究学生特点,制订体育教学五年规划方案。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一般是初中生,通过五年教育将其培养成具有专科层次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建设,确定体育教学五年规划方案,增加幼儿教育活动中需要的体操、游戏、基本身体活动等体育内容的比例,加强教学法学习,遵循课程内容全面性和幼儿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形成系统的、有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是当务之急。

4.开展课外体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与体育教学相互补充,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课外体育的存在价值往往被忽视,因为组织活动有难度,课外体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为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重视课外体育的开展,营造体育活动的氛围,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育教学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5.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幼儿园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是观察、体验学前教育的实践环境。根据我校的课程计划,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被有序分到幼儿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教育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幼儿园晨操、户外活动等管理,大部分学生会承担体育课的教学。调查得知,教育实习活动中学生觉得体育教学是很有难度的工作,实习课上得不自信,容易慌神,吃不透为什么这么教,体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高师要积极探索与幼儿园交流合作的新机制,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6.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体现教学特色。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拓展课程内容,改变以运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将来工作的需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就是基于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需要,凸显体育教学的师范性与职业性,实现体育课程的特色与创新,推动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第4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5―01

我校地处山丹县南郊,以前是一座六年制小学。2010年由于全县布局的调整,合并为一座九年制学校。然而出现了场地偏小、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致使我校的体育卫生和体育锻炼等都落不到实处。随着“中小学每天锻炼一小时” 以不同的实施模式在我国的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初步落实,我校为了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阳光体育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学校提出了“4+3+2”的体育教学模式

根据山丹县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阳光体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四课三操两活动,即“4+3+2”模式:四课(小学每周四节体育课,中学每周三节体育课);三操(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两次活动(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由于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都是一节课,即40分钟,再加上早操、课间操等时间,每天锻炼1小时的标准是容易实现的。关键是落实课外活动。我校领导为了解决课外活动这一瓶颈问题,听取体育组的建议,决定组建多个体育社团,错时段实施特色课外活动。

二、错时段、分场地开展有特色课外体育活动

1. 错时段高效利用场地,培养学生兴趣。由于受场地制约,中小学同时开展体育活动不现实、不安全,怎么办?学校通过研究决定:早晨第一节课后是全校眼保健操,第二节课后是中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时每个班级划分具体的场地,第三节课后是小学20分钟的大课间操;下午第一节课后全校眼保健操,两节课后是小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小学上自习、放学;接着是中学40分钟的课外活动,然后中学上自习、放学。学校实行中小学生错峰活动,高效利用场地解决了空间狭小的矛盾。

2. 根据兴趣组建社团,想方设法投其所好。“面向全体,重在参与,每天锻炼一小时,让运动与快乐同行”是我们南关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近年来努力的目标。学校决定分场地分年级分班级活动,并且人人要有项目,班班要有活动,级级要有特色。同时,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2+1”兴趣社团,例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千人徒手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社团,根据兴趣每个学生报两项体育特长、一项艺术特长。各社团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玩自己想玩的,乐自己想乐的,但要做到活而有序,乐而不乱。

3. 挖掘多种体育资源。体育组的教师挖掘民间体育活动等多种体育资源,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将开设腰鼓、武术等特色校本课程,编辑了校本教材《室内徒手操》等,开设健美操、校园集体舞、乒乓球、篮球、跳皮筋、悠悠球等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三、多管齐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实施

1. 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在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广告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2. 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落实。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二是组织时间落实。体育课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要确保学生的出勤率,这样至少在规定的锻炼时间内,学生可以得到至少一小时的锻炼;三是活动内容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板块:

①早操、课间操:主要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内容是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班为单位集体活动,严格执行体育考勤和考核登记制度。

②体育课:集体或分组练习,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而定。

③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以社团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

④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活动,下午安排40分钟的班级、社团活动。呈现出“小场地,多兵团开展;小项目,多精品培育;小课程,多特色开发”的“三小三多”特色。

第5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一、彰显人文关怀,注重人的发展

1. 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关心满足教师的需求。鼓励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每天课间操和每周大课间,师生都积极运动。每月组织师生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比赛活动。这些活动缓解了教师工作紧张带来的压力,促进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决策民主化,管理人性化,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如在给教师安排课程时,尽可能地为身体不好的、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减轻课程量。对于诸如班主任的任免、循环教学等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安排,充分考虑教师个人意愿,结合实际情况做人性化调整。

建立和完善正确的导向机制,营造互帮互学的学术交流氛围。教研组、备课组资源共享,以集体备课为主渠道,将个体备课、个人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有机结合。这种同事间分享教学经验与教育智慧的合作关系让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激发、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教师也能从中获得幸福感。我们积极为教师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每学期开展读书活动,制定读书活动方案,引导教师研读教育名著,购买教育专家的讲座光盘,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引领教师成长。“师徒结对”也促进了教师整体队伍的成长。坚持“请进来”,让专家引路。坚持“走出去”,开阔教师视野,形成了“一人受训,全校受益”的良好制度。

2. 循环教学,让教师乐教善教

多年来我校坚持实行任课教师从初一至初三的“循环教学”。这种策略,既考虑到青年教师成长需要,也消除了长年任教毕业班教师的疲倦和任教非毕业班的教师的消极心理;既培养了年轻教师,又能发挥“鲶鱼效应”,激活老教师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在循环教学中形成了三年规划的习惯,积累了备考的经验,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乐教善导。目前,雅瑶中学所有会考科目教师均经过循环教学,能胜任毕业班的教学,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了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3. 均衡编班,让学生好学乐学

在新生入学时,按成绩兼顾性别等因素,将新生均衡分班。均衡编班是公平教育的一种体现,给了师生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一份齐头并进的信心,为他们三年的教与学打下了合作竞争、共进互赢的基础。同时均衡编班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最好诠释。每个班均设立各具特色的合作小组,每个小组设置若干不同的岗位,依据学生的特长,挑选相应的干将,带领组员努力学习,发挥特长。

二、开展多彩活动,创建雅乐校园

1. 逐步深化“雅乐教育”特色办学理念

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快乐教育”特色教育实验学校。2013年,根据近几年“创特”情况、教育教学特点、学校的文化传统,并结合雅瑶镇的人文历史文化特点,邀请专家到校指导,重新提炼出我校的教育特色为“雅乐教育”,形成了“雅乐校园,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从而推动特色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 围绕特色开展多彩活动

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落实一周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如由德育处根据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班会课的主题,要求班主任根据主题创设情境、模拟现场,让学生体验、感受、说话、总结。年级组按计划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如“感恩教育”主题、“迎接青春”主题、“前途理想”主题等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德育专题讲座和比赛,如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在学校举行道德模范报告会,邀请区交警大队警官开展“文明交通,从我做起”宣讲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开展“与法同行,牵手明天”法制禁毒教育讲座,开展礼仪小品大赛等。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如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如今共有20多个社团,特聘舞蹈、跳绳、外教等专业人士悉心指导。

3. 课题引领,深化节日活动

举办“快乐艺术节”,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有服饰彩绘创意设计展示大赛、书法大赛、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小品大赛、个人才艺表演等,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等各种艺术。举办“快乐体育节”,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举办“快乐中国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展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服饰彩绘设计比赛、环境氛围布置、主题班队会活动、摄影比赛、经典美文书写比赛、元宵花灯制作比赛等等。

4. 特色项目突显,雅乐教育独具特色

服饰彩绘,形成区域影响。《服饰彩绘》是学校2005年自主开发的、把服饰文化和服饰彩绘相结合的一套美术校本课程。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同学们根据服饰的特点和主题活动的要求,用绘画的形式涂绘在服饰上,设计出单件或系列服饰彩绘作品,随后由模特儿穿着服饰彩绘作品进行舞台展示。我们还把《服饰彩绘》校本课程与班级文化相结合,开展了班旗、班帽、班服设计活动,使《服饰彩绘》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了德育工作新途径。

快乐跳绳,成效初显。近几年,学校每学期均举办师生跳绳比赛,把“快乐跳绳”作为学校大课间的重要项目。这一活动实践项目也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了身体素质、提高了体育成绩。

第6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一、探索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现人才,我校改革了原先只是通过笔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招生制度,而是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不拘一格求人才。我们在高一招收外县保送生时特别注意创新人才的选拔,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直接上报市教育局批准免试录取,对新罗区的文艺与体育特长生我们给予降分录取。实践证明,这种选拔机制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以特招生为主组建的我校男排、女排、男篮、女篮在全市的历年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其中女排、男篮均有三连冠的辉煌纪录。为了选好苗子,学校组建了招生办,在平时就关注拔尖学生;为了打好这些优生的基础,学校还积极提前介入培养,利用假期,邀请各地名师,举办多样的免费培训,加快优生的成长步伐。

办好家长学校,教给教育常识和相关知识,加强创新意识的宣传,为培养创新型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坚持德育为本,注重志向导引

创新人才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在成年后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对社会作出较大贡献,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才能,更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个性。我们认为,崇高的科学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志向抱负、博大的奉献情怀是创新人才的价值导向。我们利用班会课和国旗下的讲话,引导广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类创新奉献的远大志向,树立造福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树立不畏艰苦、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优才先优德。为此,我校构建了学校党总支——团委、学生会——学生,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校长室——年段——家长委员会——学生,教务处——教研组——科任教师——学生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合力,通过入学教育、军训、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月、学雷锋活动月、青年志愿者活动、业余党校、社团节、科技节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了创新人才教育的德育工作实效性。奥运冠军张湘祥,央视主持人陈晓夏、谢颖颖等校友就是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缩影。

2.重视社团建设,促进特长发展

我校学生社团以“育人”为核心,坚持“大众、普及、提高、发展”为原则,以“丰富活跃校园生活,宣传弘扬先进文化,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使我校社团在大众化、普及化的基础上向着高品位、高层次方向发展。

我校目前共有十五个社团,它们是太阳风杂志社、校园月报社、希望之声、羽毛球社、器乐社、sola动漫社、魔方社、跆拳道社、MyD乐队、S工作室、英语俱乐部(Englishclub)、ESP工作室、心情社、乒乓球社、羊蹄甲话剧社。2011年起每年开展一次社团节,丰富学生生活,提升学生专长,促进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3.开设校本课程,提供多样选择

开发特色课程,科学设置课程,可以为优生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校是福建省高中示范校,承担了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开发特色课程的任务。我们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开发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目前学校开设了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拓展、心理健康、外教英语、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多个领域的100多门选修课程,形成了多元开放、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有拓展课程、竞赛课程、特选课程、讲座课程、实践课程、研究课程等,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通过“一对多”、“多对一”的导师制,不断挖掘优生潜能,启迪优生智慧。

三、加强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1.加强实验班管理,摸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的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优才优育。我校自1994年开始创办理科实验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尖子生、特长生培养的优才优育模式,制定了《龙岩一中实验班管理方案》和《龙岩一中资优学生培养方案》,对教学进度、考试要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施两年来,成效初现,2013届实验班学风好,学生自主探究气氛浓,李君诚同学在全国数学联赛中获全省第一名(284分,满分30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我们又组建了文科实验班,旨在探索文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路。

2.注重课堂实效,培养学习自主

培养创新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思维习惯具体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凡事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辨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常规,善于从多角度、变异中、发散中寻求答案。我校尝试小班化教学,讲分层教学、有效教学,纵向整合、横向拓展、专题探究,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还以课题为抓手,研究相关策略。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策略研究,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主题公开课为促进手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3.提供活动平台,科学评价激励

学校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活动有讲座、科技作文竞赛、电脑绘画、理化生实验竞赛、机器人比赛、鸡蛋撞地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对结果的奖励与表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近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数学奥赛1995年来有15人次进入冬令营,2007届的林丰丰、2010届的危伟在冬令营中分获全国二、一等奖,危伟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他们均保送清华大学。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近5年有16人次获省级奖励。

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团队

“学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创新人才个性差异大,如何保护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创造力的老师,很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要注意优秀教师的培养。我们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分别出台了《龙岩一中“青年教师成长奖”奖励办法》和《龙岩一中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校工会开展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师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通过目标引导,激励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争先创优,敬业奉献。近年来有3位教师获“青年教师成长奖”,22位教师获优秀骨干教师奖励。

培养创新人才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我们努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奥赛教练员、科技辅导员、教研员队伍,并以他们为龙头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重视以教研促教学,成立了“龙岩一中教师共同体”,定期研讨创新人才培养、自主招生和其他教学热点问题。发挥集体智慧,共享资源经验,培养青年教师。并专门将200平米左右的一间教室开辟成教师沙龙场所,精心布置环境,提供茶水、点心,书籍报刊,电脑设备,专人管理,把这里打造成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教研平台。

第7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本期邀请到鹰潭一中校长黄福康、上犹中学校长彭修盛、于都二中校长彭小军、临川三中校长黄幼昌和瑞金二中校长,相聚在于都二中,就如何破解现行高中教育单一化培养模式带来的难题,探讨高中多样化办学的途径。

办学多样化已是当务之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充分尊重不同的个性,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推动高中多样化办学,既是现今教育的政策使然,亦是现今教育的现实要求。

黄福康:高中多样化办学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难点所在。如今,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学生需求多元化,上大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目标和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将成为新的学习需求。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多种智能,使每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而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考试,唯一不同的是升学率的高低。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参加同一类型的考试。但是学生的兴趣是多元的,高考后上的大学又是分类和分专业的,随后面对的社会更是创新、复合型的。有鉴于此,我认为高中走多样化、个性化之路势在必行。

: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用人机制对高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新定位。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其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就业的影响。现在的经济社会转型,对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下高考,这“华山一条路”,已经无法适应多样化社会的需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为此,高中教育应该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针对不同学生,开拓多样的成长之路。比如,对有天赋和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培养;对在某一领域具有超长素质或特别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多样办学模式铺就理想跑道

现如今,对“高中多样化办学”的理解主要分为: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学校内部管理的多样化两个层面。要拓宽育人模式,为学生搭建成才立交,首先应坚持办学风格的个性化,用以突破当今高中办学模式单一化和培养模式趋同化的瓶颈。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以不打破现行职高、普高并重的双轨制为前提的,因此无法在办学类型上有较大的选择,但可通过普通高中的分类分层,落实各自的办学定位,以实现多样化发展。考虑我国国情,参照国际上高中发展的经验,我国普通高中可以分四个类型进行定位:期待造就精英才俊,以国内重点大学为主要升学目标的英才高中;以升学预备为重点,兼顾就业预备,跻身二本以上升学目标的优质高中;注重基础性,坚持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并重,以升入高职高专和直接就业为重点的综合高中;以适应特殊学生、满足社会特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的特色高中。

而依据现在高中生源情况,针对具体学校,我认为可采取三种办班模式实现高中多样化发展:尖优班教育教学方式、重点班教育教学方式和音体美特长班的教育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始终是教育的关键。就拿我校来说,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素质全面的现代人为宗旨,树立让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分别设立重点班、普通班、艺体特长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黄幼昌:是呀,各种类型的高中多样化办学,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扬长补短,发展特长,给更多的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立足校情显得特别重要。

2002年以前的临川三中,还属于划片招生,每年高考上线率颇为可观。直到临川教育集团组建成立后,临川三中优质生开始大量流失,学校逐渐边缘化,生存和发展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2010年,我被任命为临川三中的校长,为了使学校摆脱困境,获得发展,便与校级领导一道,通过几个月的讨论研究,权衡利弊,决定借鉴与我校有相同际遇的南大附中,走特色办学之路,最终探索出“美术与文化并重”的双学模式。

在毫无美术办学经验的情况下,我校与南大附中联合,创办美术教育基地,引进南大附中的专业管理模式和专业教师,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择优录取组建出专门的双学美术班。为适应美术高考模式,将美术生单独组班,实现专业训练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的分层教学。在管理上,学校还采取区域隔断、集中管理方法,定期召开双学考生大会,加强励志教育,重视心理辅导。学校在文化与美术上皆不敢松懈,三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实现2013年双学美术班33人录取二本以上达29人的好成绩。可以说“双学”教学模式成效还是不错的。于是,我校决定将“双学”扩大到美术、体育、音乐、舞蹈等领域,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兴趣与才能的前提下,培养特长生,拓展学生求学升学的空间。

多元办学模式搭建成才立交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需要把高中办学从单一以高考为导向的育人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采用多元办学模式,培养学生多方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黄福康:我认为临川三中的多样化办学之路走得还是很成功的,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但总的来说,高中多样化办学任重道远,学校不仅需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还需要在日常管理上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色,进行多样化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开设特色课程,努力构建符合学校本土特色的VIP课程显得特别重要。特色发展改革的重心必须落在课程体系建设上。

课程创新应成为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可以以多样化建设为契机,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精品校本课程评比,或与高校共建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多样性,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同时如“模拟联合国”、美术教育、科技发明创造、音乐教育等特色课程也可有效助推高中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我校正在着手建构以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和学校活动为塔基,以学生社团培养兴趣爱好为塔身,以专业水平发展的特长生培养为塔尖的‘金字塔形’特色课程体系。这样不仅彰显了我校办学特色,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禀赋和兴趣爱好择其所需,真正让课程面向所有学生,特色惠及每个学生。

彭修盛:对,多样化发展归根到底还在于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该仅局限于考大学,还应发展孩子的特长,提升德育,锻炼素质等。拿上犹中学来说,我校地处山区,周边有多所重点中学,师生流失严重。近年来,我校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走多样化发展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多样化办学之初,我校就不仅关注优等生,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分数高低上,还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上达成共识。在多样化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后,我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效率,使“高效课堂”成为学校多样化办学的重要保障。

在课程建设上,我校在开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依托我县文化氛围浓厚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教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初具规模且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来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像我校有个特色学科:书法,每年都有较多的学生考上二本。数学、计算机教师利用特长,开发程序,在中、高考成绩分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鉴于我县工业园有一个油画产业基地的有利情况,我校正准备利用这一资源吸引美术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进行多样化培养。

彭小军:是呀!当前,“多样化”办学已成为各地重点高中发展的共同趋势。我校在校生近万名,但尖优生和特长生较少,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是总人数的主体。基于这样的实情,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做好多样化管理,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显得更加重要。

我校从生源状况出发,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摆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实施分层教学。定期根据考试成绩及具体情况将学生灵活变动分化出A、B、C三级,并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具体来说,A级层次为培养学生以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为主的学习能力。B级层次为培养学生以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为主的学习技能。C级层次为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的学习基础。在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后,我校对各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此外,还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开设体艺特长班;从尖优学生的需求出发,推出培优计划,争取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彭修盛:当然了,我们注意到,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多样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可通过建设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因材施教,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搭建平台。如今的上犹中学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失物招领社、社联、羽毛球社、象棋社、乒乓球社、魔术社、动漫社等近十个学生社团。学校不仅为社团提供了专门活动场所,还配备了电脑、音响、投影仪、会议桌椅等活动设施。此外,学校常常举行校园论坛、周末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资源,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文艺汇演、诗歌朗诵大赛,发现各类文艺人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并且,为了给学生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育,我校举行了“远足励志行”、毕业典礼、励志感恩教育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磨炼了学生意志,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成为学校建设的一大特色。

彭小军:对!育人是学校的永恒主题。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人文素养,使他们受益终生。近年来,我校开办的濂溪文化大讲堂,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每星期六晚上时间,已举办了70多场不同主题的讲座,参加听课的学生达1.3万多人次。授课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伦理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可谓内容丰富,翔实具体。主讲教师都是学校各科高级教师。他们自主选择讲座内容,不受题材的约束,关注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及学科优势,引领学生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学生亦自主选择听讲,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向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成为新文化、新道德、新理想传播的重要摇篮。

黄福康:同时,我想提一下,针对综合素质好、对某一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引导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大家对学科竞赛颇有争议,我认为要正确看待。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学科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大作用。虽从今年起,高校招生取消奥赛生保送资格,而实际在一些名校出炉的2014年自主招生方案中,奥赛获奖生仍在竞争中享受优惠。因为相比于一般的统招生多依靠教师“喂食”,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更多是自主“觅食”。这种能力的培养才是终身受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办学多样化关键是完善相关机制

2013年6月,我国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通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这无疑是一次“倒逼”性质的改革,旨在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与高中多样化办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如何使教育改革在步入“深水区”后,走得稳、走得顺,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

:其实,对于高中教育来说,最大的使命在于输送人才,要采取各种形式培养人才。高校招生是高中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我认为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高校要关注高中教育改革,及时向高中学校反馈什么是高校需要的合格高中生,并通过高校招生改革,积极引领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还可联合建立育人机制。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具有学科优势的教学型大学,可与特色高中采取联合办学或联合培养的方式,共同培养优秀高中生。如联合开发课程、高校实验室等资源向高中生开放、高中生参与高校的科学实验,与高校科研人员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高校教授走进中小学校开设各种学术讲座、开设校本课程。或者按照高校要求,允许高中生提前选修大学课程,大学承认其学习经历,并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合作培养,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学科兴趣,有助于早期发现与培养人才。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还需要高校招生方式多样化。高校多样化自主招生改革才是高中多样化建设中进行“制度突围”的关键点。

黄福康:并且,我认为高中多样化办学,学校需掌握一定的自,应在教师招聘、收入分配、干部选拔、招生政策、管理机制、课程教学、学校文化、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能权责自负。如果学校没有办学个性和上级行政部门的放权,高中必定会被同质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灵活制定多样化办学的推进策略,在招生录取、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使学校明晰办学目标和特色建设,充分激发学校改革的热情和思路。其实,高中多样化办学就是要强化学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能动性,要以本校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积极选择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发展与特色发展取向,进行校本化的建构。

彭小军:实践证明,没有教育资源的多样化是不可能实现多样化发展的。虽然我校在多样化办学的道路上已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本校资源,并充分开发校外资源。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守落后的教育方式,积极尝试全新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整个教育系统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学校在办学上应该加大教师、课时、设备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变原来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校与校之间可加强联系,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当然相关的主管部门也应该重视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为教育资源的多样化提供便利。

黄幼昌:当然了,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多样化办学进程的重要因素,学校、班级的管理措施最终都要靠任课教师去落实。单从我校“双学”教育模式的具体情况来说,专业教师多向外校引进,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鉴于每年专业过关而文化成绩不够格未录取的情况不在少数的实情,文化课的学习还是相当重要的。文化课的教师既要有娴熟深厚的教学基础,还应该懂得深入浅出、分科补拐。多样化办学,更加需要高素质、多样化的教师队伍。

第8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过去一个学期我的工作很顺利,学生都通过了体育测试,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这个学期,我想在上个学期的前提下,更好的将学生的体质提高。我制定了具体针对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新课标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突出作用;重在提高质量,坚持“三个面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坚持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方向,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体育工作条例,落实新课标精神。力争使我校体育工作进入先进校行列。

4、重视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开发体育方面的校本课程,重点培育优势项目,如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5、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工作,围绕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㈠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教导处、主管领导、完小负责人、体育教师、班主任这样的工作体系。

校长负责全面的领导工作。

教导处主管领导负责工作计划的制定,措施的执行,全面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完小负责人负责本校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体育教师、班主任负责各自具体工作的落实。

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体育工作

每月组织体育教师召开研讨会,研究体育工作,对上月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及出现的问题,全体教师协商,拿出解决方案。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

㈢加强体育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工作研究,提高工作效率,使付出与成绩成正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全员参与进行教研活动,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具体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

2、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坚持每天学生体育活动1小时,保证两课(体育课、课间体育活动)两操的时间和质量,并坚持每天检查评比。努力提高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比赛。学生每月都要有一次体育比赛活动,如足球,篮球、跳绳、踢毽等比赛。加强教师的身体锻炼,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

3、加强体育课的研究,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每位教师要能熟练掌握自己所教班级的教材内容,而且在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要把自己所要教的内容认真归纳,系统梳理。每位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克服体育教师在教科研上欠缺的老毛病。教学要从每节课入手,认真研究,把上好每节课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积极参加校、区课堂教学、教案评优活动,授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1节研究课,新任教师要上好三轮课。

4、加强运动队训练,每位任课教师要进行运动队训练,在加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运动队的梯队建设,确保我校优势项目的发展,争取在其他项目上有所突破。 在训练中,各位体育教师要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每周训练要有计划和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比赛。

5、加强常规训练,特别对是学生队列、广播操的训练。本学期要加强新操的教学和强化,借此来提升我校的课间操的质量。继续强化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细化体育教师和带班教师的职能,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各位班主任和带班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做好本班活动的布置与安排,学生活动要井然有序。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6、充分准备,仔细策划,开好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要求项目要有趣味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要让学生体会到参加运动会的乐趣。

7、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器材,做好使用记录。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消灭不安全隐患,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保护,避免出现事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出现问题,找学校负责领导协商解决。共2页,当前第1页1

8、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上好健康课。

总之做好一个体育老师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

第9篇:羽毛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

一、挖掘学校文化积淀,整合、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炼学校办学特色

瑞安六中创办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近60年中,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体艺发展,学校有近30%占地面积是供体艺发展的场所。学校现拥有专用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乒乓球场馆、地掷球场所,温州市唯一标准的跆拳道场馆、体操房、塑胶操场等等,除此外还建有艺术馆、琴室等等。近3年已2次荣获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运动会跆拳道项目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体艺方面频频获省级奖,学生也因为体艺方面的特长获得大学深造的机会。学校提出打造“体艺有特长”校园的育人目标是:要求每位学生学会一种体艺项目,会跆拳道操。

学校坐落在商贸综合发展重镇,其工商业、农业科技发展是高质量、高收益的,其总体发展定位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该开发区是光学眼镜、新材料应用、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集聚区,集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生态宜居的小城市,因此,周边的生活技术技能类教育资源、教育人才丰富。结合周边的教育资源与校友资源和学校近2000多平方米的劳动基地“百草园”,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生活技能”有专长的普通高色学校,积极探索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

而“生态自觉”的提出,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秉持的“生态理念”。通过建设具有生态特质的学校课程文化,以“生态文化”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生态课程体系”,创建“生态”课程特色,生态课堂、生态实践学习方式,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在舒心、愉悦的氛围与环境中自然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

当前,学校的生态文明型课堂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瑞安六中的教学与课程文化。两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温州市阳光训练基地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心理健康一级心理辅导站等。

二、坚持文化引领,搭建课程工作室平台,引领特色课程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抓手是特色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切实加快各类选修课程开发建设,努力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积极把学校打造成“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加快学校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进程,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1.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生态自觉校园

彰显生态自觉校园的抓手是课堂教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

(1)打造生态文明型的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有三种。

模式一:生态体验式(生态探究式)。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肯定、合群需求等方面营造充分的体验情境,对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提供良好的氛围。

模式二:生态互助式(生态合作式)。学生在独学基础上,主要通过同伴和教师的互助共同完成教学,这是对学生建立自信、自尊人格特质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

模式三:生态自助式(生态自主式)。这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协助探究、自我建构、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2)开展“生态文明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①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绿色生态文化建设中,将科技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科技创新思想,激发学生强烈的科技探求欲望,强化学生坚定的科技创新信心,训练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方法,从而夯实学生足够的科技创新基础。此外,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校体艺创新教育活动。用艺术教育创新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用艺术的特殊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艺术创新的种子。比如,举行校艺术节、校运会,开展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跆拳道、中国象棋、乒乓球、科技、绘画、书法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搭建施展创新才华的舞台。

③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一次“生态道德教育”主题郊游活动、班队主题活动,注重培训学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比如:组织观看优秀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节目视频;校内外举办“植树节”、“地球日”、“环保日”、“爱鸟周”系列主题节日活动,鼓励种植班级树、同学树、友情树、入学树、毕业树、家庭树等活动;向师生和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促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形成兼具生态思维定式、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生活方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的主题宣传户外活动;开展生态影像展播、生态法制图片展览、花卉知识普及周、植物识别大赛、“生态文明校园”主题班会和征文、消防避震演练、电子废品回收与利用活动等等。

(3)开发创建生态文明型特色课程

比如,我们已开发的《百草园——民间草药知识和校园花木溯源》、《生活与化学检测》、《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营养与健康》、《开心农艺》、《环境化学》、《心理健康》;再比如,依托团委学生会建设《志愿者服务》的敬老公益活动课程和《文明礼仪课程》;依托语文组马屿文化研究的课程《走进马屿——马屿民俗研究》等。

2.以课题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提升特色课程质量

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工作领域。它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梳理、提炼文本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用科研带动教师建设特色课程,能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比如,为配合我校积极创建“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校园而展开的《提高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普职融通生活技术技能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读书活动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上课题都已在温州市2013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立项。其中《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申报立项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得到瑞安市科技局3万元的资助。

3.增设四大“课程工作室”,指导和研发特色课程

为落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积极创建省示范特色高中,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学校成立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体艺工作室、学生社团工作室。各工作室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协助教务处教研室开发、开设、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选和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组织承办学校每年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成果;组织学生选拔,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

在四大课程工作室的协助下,目前学校建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类(生态文明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生态教学方式实践)、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课程)、兴趣特长类(体艺类课程)等各类选修课程已有4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

(1)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操》、《教你几招乒乓球技巧》、《篮球》、《中国象棋(入门)》、《广场舞》、《艺术插花》、《音乐剧社》、《架子鼓入门》、《马屿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目前已获温州市精品课程奖的《跆拳道》课程又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

(2)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SolidWorks三维造型与CAD机械制图》、《二维动画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汽车美容喷漆》、《电子商务》、《日常生活理财》、《证券投资入门》、《家政与生活技术》、《编织毛衣》、《家装电工速成》、《烹饪入门》。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特色课程开设质量,持续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1.全员导师制

2012学年浙江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实施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思路新做法,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还要增强,而且因为在个别单位学习时间里学生需要重新组班而导致班级管理变得力不从心。为配合深化新课程改革,经学校多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瑞安市第六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开始全面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选课走班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做到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每个学生一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导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选修课,最后做好受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活动类、知识拓展类的学分认定工作。

2.顶层设计,认真规划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突显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