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1篇: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汉英文化差异 功能翻译理论 西湖景点

一、引言

旅游文本英译原则是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重点,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因此,译者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恰当的文化信息处理,体现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针对目前的旅游翻译发展现状,本文尝试从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从文化差异着手,研究西湖景点汉英旅游翻译。

二、旅游景点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功能翻译理论

(一)旅游景点翻译与文化

旅游翻译是连接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纽带。目前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旅游资料的翻译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既考虑到外国文化又不失中国文化特色的合理翻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功能翻译理论

诺德认为:“功能主义,指的是功能或者是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研究。”它涵盖了多种理论方法,主要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此外还有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类型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1.德国功能学派及目的论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是当今世界译坛上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Reiss)、费米尔(Vermeer),以及曼塔利(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其中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功能翻译学派的核心。目的论认为翻译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有意识的互动活动。

2.文本功能分类说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并指出“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信息的真实性,“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层。在翻译后两类文本时,译者应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注重信息的传递效果。为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译文,译者可以改进原文,重组原文的语言结构,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3.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奈达认为“翻译是在目的语中,首先从意义上、其次从风格上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等值体,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 Taber,2004:12)。”奈达认为在翻译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对等: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他的翻译理论“以目的语和目的文化为归依,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郭建中,2000)

三、从英汉文化差异着手分析西湖景点的英译

(一)旅游翻译中的汉英文化差异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互相沟通。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能够实现交际功能是翻译的关键之所在。但是,目前汉英旅游翻译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译者的语言功底在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这是不置可否的。然而,造成旅游翻译中错译、误译的不断出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汉英文化差异。

(二)汉英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景点名称是一类特殊的地名,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信息。汉英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典故方面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数景点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文化典故都蕴涵丰富的内涵,这无疑给景点翻译造成了障碍。

2.习俗文化方面

习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习俗必然给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旅游景点打上深深烙印。汉英习俗文化的差异也必然给景点翻译造成一定的障碍。

3.审美文化方面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本质原因在于中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注重逻辑、条理,这体现在文字上便是结构严谨、思维缜密;而汉民族则强调通盘考虑,在文字上的体现则为注重诗情画意、主观色彩浓厚。两者在行文方面大相径庭,这就要求译者在旅游景点翻译中兼顾两者,切不可顾此失彼。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湖景点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通过功能翻译理论对有代表性的西湖景点翻译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分析提出西湖景点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依据的是目的论,辅之以文本功能分类说和功能对等论。

目的论主要有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与忠诚原则。从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得知旅游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翻译时要考虑译文的效果,译者必须尽量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语言形式去获取译文预期的效果。而奈达的对等功能理论则要求注重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译者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

本族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在做旅游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能忽略两种语言在旅游文本中的特点。以下仅举有代表性的西湖景点英译,从功能翻译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1.直译——“龙井问茶”

所谓直译就是以字译字。如果在英语中能找到相应的词而不影响目标语的读者理解,可以采用直译。

“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中的一景,现在比较一致的译法为“Enjoy Tea at the Dragon Well”。倘若将译文再译为中文则变成了“龙井品茶”,这与“龙井问茶”所表达的效果相差甚远。“龙井问茶”的翻译中“问”字是关键。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那“问”字的深远意义就可想而知,它不单单指“品茶”或“赏茶”,此处的“问茶”还暗含着“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根据目的论以及功能对等理论的相关原则,对于“龙井问茶”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即将其翻译为“Experiencing Tea Culture at Dragon Well”。根据文本类型分类说,旅游翻译属于“呼唤型文本”,它对游客有引导作用。因此将其翻译为“Experiencing Tea Culture at Dragon Well”将会激起游客的好奇心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及茶文化的传播。

2.直译+增补——“柳浪闻莺”

增补是翻译时在译文中多增加一些不直接出现在原文本的内容,使译文形象生动,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并更有效地传达原文所表达的思想。

“柳浪闻莺”是西湖旧十景中一景,此处有两个鲜明特色:一是以西湖为景,层次分明;二是自然景色以柳树为主。每当阳春三月,万条柳丝迎风飞扬,犹如碧翠翻腾;烟柳层层,传来莺啼声声。试着想象这样的画面,画面中的杨柳必然是随风而动,并伴有鸣声阵阵。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英译版本是“Orioles singing in the willows”,虽然译文中提及莺啼声声,也有提及杨柳,但是透过这个译文我们看到的是相对静态的画面,而杨柳随风婆娑、层层叠叠的动感却毫无踪影。笔者认为应将杨柳拟人化才能更好地表达这生动的画面,故可将其改为“Orioles singing in the Waving Willows”。

3.直译+注解——“虎跑梦泉”

“虎跑梦泉”来源于“虎跑泉”,而对其中的“跑”字很多人都会念为上声,与英文中的“Running”相呼应,于是便有了“Tiger Running Spring”之说。殊不知,此处“跑”字为阳平,有“兽用爪刨土”之义。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相传唐代高僧性空住在大慈山定慧禅寺内,后因缺水准备迁走。忽然夜里神仙相告:“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日间果见两虎跑翠岩做穴,壁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现有的译文是“Dreaming of Tiger Spring at Hupao Valley”。笔者认为,将“虎跑”直接音译对外国游客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它仅仅是一些符号的堆积。故通过注解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将其翻译为:“Dreaming of Tiger Spring(The spring was clawed by two tigers)”,这样在中英文的意义传达及读者反应方面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正符合了功能翻译理论的相关原理。

4.音译+注解——“雷峰夕照”

音译是地名翻译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主要原因在于语际翻译中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在目标语中很难找到与源语所表达的意境完全相同的词汇。

其实在西湖景区有很多的景点都采用了这种“音译+注解”的方法。一些蕴涵文化背景的词汇无法通过直译或者别的方法得到传达,译者只能通过音译并对其进行解释的方法来翻译。“雷峰夕照”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它的主要景点是雷峰塔。雷峰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相传它是五代十国时吴越王因黄妃得子而建的。而在我国存在与“雷峰”同音的人民公仆——雷锋。或许外国游客对这位伟大同志的了解会多于对“雷峰塔”的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采取音译的翻译策略,更要对其做一定的解释,否则会引起文化传播的偏差。故笔者在“雷峰夕照”现有翻译的基础做了一些整改,“Leifeng Pagoda in Evening Glow(Leifeng Pagoda is not built because of Comrade Leifeng)”。

5.音译+增补+注解——“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是旧西湖十景之一,此景在历史上多被排在西湖十景之首,可见其翻译意义之重大。“苏堤”得名于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坡。坡到杭州任知州时,见西湖草长水涸,便上书皇帝要求疏浚,集民工开挖被淤之西湖,并将挖出的淤泥用于造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倘若我们仅将其译为“Su Causeway”,或许外国游客会有所迷惘,“Su”的意义何在?“苏堤春晓”现有的翻译是“Spring Dawn at Su Causeway”。笔者认为应在“Su”前增加“Scholar”,一则明确了此处的“Su”是一个形式,二则明确了此人是一位学者。而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对“Scholar Su”进行相应的解释,这样才能在文化传达与读者反应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效果。故将翻译改为:“Spring Dawn at Scholar Su’s Causeway(Scholar Su is a famous poet whose name is Su Dongpo)”。

6.意译+改译——“断桥残雪”

改译是指由于文化差异,将可能引起错误引导的词汇换成其他词汇。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上存在的差异,倘若将中文直接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很有可能会引起偏差,甚至会导致意境的完全偏失。

“断桥残雪”现有的翻译有“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Melt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或“Lingering Snow on the Broken Bridge”等等。虽然这些翻译有细微的差别,但都使用了“Broken”一词。而“Broken”一词本身含有残、破之意。而“断桥”虽名为“断桥”却是完整的,并非一座残破之桥。这样的翻译自然会令外国游客心生疑虑,“Broken”的桥为何又是完整无缺的?而对于中国人或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而言,对“断桥”却有另外一番见解。以人蛇至死不渝的爱情为题材的《白蛇传》可谓是家喻户晓,“断桥相会”又是其精彩的一幕。这又给“断桥”增添了一份文化之美。由于“断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英语文化中找一个能与汉语中“断桥”相近似的词确实很难。故笔者认为可对其进行改译,由于断桥上发生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此将“断桥”译为“Loving Bridge”也未尝不可。

旅游翻译一般应遵照“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的地名翻译原则。如果采用普通地名单一的音译方法,必然不能达到传递等值信息的翻译目的。如果只用音译,对国外读者来说只能是一堆符号,此时可以采用注解的方式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而意译则描绘了景点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征,向国外友人传递了近似于源文传递给中国游客的文化信息。

四、结语

本文以汉英文化差异为依托,试图通过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英景点翻译进行分析,并指出西湖景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景点翻译势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所言:翻译绝不是字符之间的简单替换,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中文旅游景点英译要实现原文的特定功能,需考虑旅游文本中汉英文化的差异,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考虑,应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译者在做旅游景点翻译时应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读者接受为重点。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要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所谓以译文读者接受为重点,就是要充分考虑西方游客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效果出发,对某些信息进行调整,而不必拘泥于原文。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and 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4]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陈刚.导游翻译中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J].中国翻译,1987,

(3).

[6]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0.

[8]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2006,

第2篇: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茶专业;大学生创业;影响;指导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最关切的问题,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企业的用工荒同时也存在于社会中,并且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的凸显。在此情况下,国家政府和高校都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够找到市场中的商业机会,因此,高校中应该对创业教育提高重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和成功率。

1大学就业创业体系分析

1.1就业创业组织体系

创业组织体系是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的队伍,该组织队伍主要是依靠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力量,在很多高校内也有很多学生社团、培训班、创新项目比赛等,主要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的。大学生的创业组织主要各个学院的二级学院、企业扶持、政府帮助组成的,是创业组织体系的解题,为帮助学生成功创业的体系。

1.2就业创业模式体系

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很多大学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大赛等,形成了多样的就业创业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经验进行一定的提升。

1.3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很多高校对创业的教学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就业创业的内容体系氛围、就业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创业性格的测试模块、就业创业计划书、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政策法律模块。如果这几个模块构建成较为完善的创业内容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的水平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2茶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1茶产业链

我国的茶产业链主要是种植茶叶、对茶叶加工、储茶、茶叶交易、消费等五个环节,在这个产业中,主要追求的是内部的有机结合和利益互补。茶产业的基础是我国悠久的茶叶历史文化,茶产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现代的茶产业除了茶农、茶厂、基地等又多了加工环节,对茶叶的进一步加工,使得制茶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研发新产品,创新茶品的包装等,使得茶产业适应了当代社会的要求,并且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保质期和生产效率,在茶叶的流通环节中,批发和零售的渠道也变得逐渐的完善。目前,茶叶市场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在出口市场上也有一定的扩张,加上现在高科技的保鲜技术、完善的包装质量,严格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检验,快速的物流管理,现代的营销技术等,使得茶叶的流通已经适应了当代的社会。在消费方面,茶叶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批发超市、茶庄等。并且目前很多品牌的茶叶已经进入专卖店、商场的专柜等。茶业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茶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茶产业已经在工业、医药、餐饮等第二、三产业中发展。

2.2茶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茶产业由于涉及的行业较多,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广阔,对茶专业的人才也是有多样性的要求,高校的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相对于其他食品专业来说,茶专业的就业率更高,并且茶行业的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因此很多茶专业的大学生选择本行业就业。从茶叶的贸易方面来看,大学生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加工的较少,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比较侧重于就业方向。但是,很多高校对茶专业的学生进行扩招,导致现在茶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变大,因而有学生就把方向转向为自主创业,并且由于社会、政府的一些扶持的手段,大学生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成功率与预期效果相差甚大。

3茶专业创业成功例子分析

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就业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学生。学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去帮助学生找岗位工作,而是在培养学生去创造岗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创业的欲望,是一种心理的动力机制,不是去解决学生创业,而是推动学生创业。开展创业教育,先要从学生的创业意识着手,让学生形成坚定的创业意识和信念,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当中。关于茶专业学生创业的问题,其关键是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

3.1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权

想要企业长时间的运行正常,在管理中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在茶艺馆才开始经营时,制定的管理制度可以是由专业课的老师对本专业长时间的资料收集,或者是向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收集资料,之后,再结合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修改。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其管理制度的滞后性和缺点就会逐渐的展现出来。因此,专业老师需要学生把制度带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制度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己想要经营的类型去重新制定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制度,此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辅导指导,甚至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进行企业、市场的调查、去制定一定的计划实施。如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权,则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其想法、创意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并且,学生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实际的实施时,自己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其管理的约束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也会自觉的遵守其规矩。此外,学生也可以依据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改正,或者是调查现有企业的问题,针对其问题进行修改,使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一定的操作性。

3.2培养学生对茶艺馆的向心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茶艺馆中

学生在进行岗位培训时,老师要让学生把茶艺馆当作自己的家,在经营茶馆时,除了在对茶艺进行经营,还可以对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对于工作地点的卫生、管理等就要像自己的家一样,卫生管理则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3.3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把学生顾客看作真正的客人

在对专业课进行学习时,就必须让学生认知到服务的意识。但是,很多学生对创业有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当上老板就只需要员工对顾客服务,而自己对服务的意识没有了解。学校的茶艺馆实习基地就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最好地方。在实习基地中,对于下茶单、冲泡茶叶等服务都要有一个专业的标准进行约束,学生在进行最基础的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老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另外,要让学生明白,无论顾客是花一元还是一百,都应该对顾客有相同的对待,要有“顾客是上帝”的意识,对于顾客所提出的要求或者是建议,要尽自己的可能去完成。

3.4培养学生市场营销意识,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法

学校的实习基地就是发掘学生自身潜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应该多去动脑思考、去合作。在经营时,专业老师最好给学生更多的自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自主调查,或者是市场调查,给自己的实习队伍制定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保证组织运营的茶单。学生有了自己的自,在经营管理上面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经营上保持长久的干劲。从茶的收货到最后的销售,最好由学生自己策划。在销售方面,学生应该自行的设计宣传海报,例如采用派发传单方式进行宣传,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应用到所学的市场营销的知识,为茶艺馆的宣传做出贡献。

3.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服从管理

企业要获取成功,除了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协作,一支团结互助的队伍能够在生产、销售方面取得很好的合作。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老师应该注重对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例如在某一环节中,一个同学出了错误,全队人员都应该负责,或者接受惩罚。

参考文献

[1]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吴小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51-53.

[3]周义龙.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2):31-33+36.

[4]王新越,刘二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6(9):21-25+30.

[5]陈少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后续扶持”三位一体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94-96.

[6]黄秋鸯,黄毅能.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茶艺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23-24.

第3篇: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茶营销;编码;原产地区域保护;体验营销

一、茶叶营销两大传播干扰因子及其分析

近几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市场报告 似乎描绘了一个黄金年代:茶市场消费力增强,品牌越来越受到重视,营销4P创新。但同产饮品,茶业的产值却远远落后于的酒业。茶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排在十大农产品的倒数第三位(图一),而营销传播经费投入增长却位居第四(图二),这说明目前光靠投资拉动增长的营销效果欠佳。再加上如今互联网3.0时代愈加庞杂的信息,茶营销传播环境的两大干扰因素正逐步凸显。

图一 同类品牌的品牌价值横向比较

图二 不同类别的品牌营销传播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一是复杂的茶知识。“四大名茶”“名茶”都以产地和品类命名,除非是专业茶人,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同一个品类不同品牌的优劣。事实上,购买茶叶还涉及茶艺、茶礼、茶具等繁杂知识,这些障碍会导致消费者转买其他饮料。

二是低下的信誉。毒西瓜、毒米粉、大豆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今的国人对饮食业普遍不信任,因此在解码茶营销信息时,对茶品牌的心理预评估也会偏低。解码的结果自然和营销者编码时的设想相去甚远。

梅尔文・德弗勒的互动传播过程模式(见图三)主要突出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即在一个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送者,噪声可见于传受双方、反馈环节和渠道。据此,如欲针对两大传播干扰因素改善信息源的编码,首先需要考虑到目的地――消费者,而最根本的是消费者心理。

图三 互动传播过程模式

站在消费者心理角度分析茶营销信息的传播过程 ,会发现一系列挑战:编码信息在外需要面对量级信息干扰,在内要面对繁多的竞争品牌;当这个编码被消费者有选择性地注意到后,庞杂的茶知识和偏低的茶业信誉导致信息被扭曲解读,被保留的很可能是品牌的负面印象;如果这些营销信息还不便于记忆信息检索,那么品牌无法唤起消费者的正面记忆,此次营销就没有达到目标效果。总之,一个比较有效的编码,需要顺利通过信息洪流和消费者极具选择性的认知过程,并且形成一个深刻正面且易于检索的记忆,就要做到:简单,易于解读和记忆;权威,保证解读效果。

二、原产地区域保护体系的建构

基于两大传播干扰因子和相关分析,本文建议构建原产地域保护体系。

(一)原产地区域保护制度

我国的茶叶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来命名的,如西湖龙井和雨前龙井,地域优势是茶品牌的天然竞争力。正如“中国制造”一样,农产品的“区域品牌”正是可以把地理优势打造成超级符号 的解决方案。

在国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法国的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即原产地命名控制) ,通过AOC和不同级别的知名产区的搭配消费者可以轻易识别出红酒的品质。而国内和AOC比较接近的是原产地区域保护制度。原产地域产品 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此产品标识能证明特定茶叶的特色和文化底蕴,目前仅有“龙井”等少数知名茶品通过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 。

(二)国内区域品牌成功案例――从“武夷大红袍”到“武夷岩茶”

2006 年武夷山地区推出系列主打“大红袍”品牌的活动,从北京 “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的大红袍周活动到广州的哥德堡号活动,使得大红袍的区域市场销量迅速上升。在成功推广“武夷大红袍”之后,武夷山又把”武夷岩茶“推向全国。近年来,组织了“武夷岩茶节”、“武夷山旅游节”,市场反响很不错 。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先以少数的优等产区品牌试水,集中力量推广一个品牌。光是浙江省的茶农就超过了一百万户 ,难以把控散户的茶叶质量。建议根据地理条件,把若干散户划为同一个产区,由权威的第三方茶业监管机构,评出产区等级,并向公众公布评分细则和结果,不达标的将失去原产地域商标资格,评级中优等的则列为该茶种的原产地域保护区。保证品质后向目标消费者推广优等区域品牌,从而提高品牌的记忆力系数,降低消费者选购优质茶品的门槛。

(三)配套营销传播措施探讨

和红酒不同,几乎每一个茶品牌背后都有一个品牌故事和深厚的茶文化作支撑,加上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悠长独特的历史文化,极具差异化营销的条件。营销者可以甄选出最能传达品牌调性的品牌故事作为传播核心,创造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从而增进他们对品牌和茶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 。

对此,本文建议营销者至少采取三轮传播活动:

第一轮传播,旨在取得消费者关注、吸引参与。产品即媒介,营销者如把产品包装视觉化成超级符号,能获得陈列优势;利用互联网3.0时代的新技术,开展成一场整合体验营销:把优质产区茶品的包装做成特殊材质,冲泡茶时,茶罐感应到温度的变化,才显现包装上茶品故事的文字。每个人的茶罐不一样,视觉上看到的文字不一样,嗅觉上闻到的茶香也不一样的,感受到的整个体验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独特的定制营销,能促发消费者主动分享到社交圈,引发社会关注,增加对 “和静怡真 ”茶道精神的文化认同。

第二轮传播活动主要目的是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借助政府和行业的公信力,提供后续的官方品茶旅游体验营机会,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原产地域产品能指和所指之间强烈的一一对应关系。建议采用定位推送工具,当消费者在参观茶园时,扫取茶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获得茶罐里的哪一片树叶采自哪一棵茶树的定位信息。这样精准细致的信息会极大程度地增加消费者对茶品牌的信任。当消费者相信原产地域产品的标识确实是象征着品质后,这套标识系统将作为一个条件反射的信号刺激消费(数据显示 ,地理标志能提升产品15%-20%的收入)。

第三轮的传播,通过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截留消费者,建立共生关系。由于深度参与需要持续和不同市场进行沟通,所以最好使用近身搏击――“直效营销”,建议在茶馆、餐厅等场所建立“侍茶师制度”和“待用茶模式”。其中,“侍酒师制度”主要是针对高端市场:侍茶师提供一对一的私人专属饮茶咨询服务,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等提供饮茶建议;而“待用茶模式”则针对中端市场,为他们提供一个简单积极地参与动机――公益。可参考国外咖啡馆的“待用咖啡”,搭建“待用茶”模式,即几个顾客购买茶饮时自愿多支付的一部分的钱合起来,给流浪者提供免费热腾腾的茶饮。微公益既正能量,又给茶品牌带来新的活力。

如果消费者只需要认准原产地域保护标志,轻松解读出该产品的优劣等级和特征,大大提高了解码的效率和准确度,减低了噪音对传播的影响。当这种简单愉悦的品牌体验不断被重复,消费者一直购买到能指所指一一对应的产品,这个体系的口碑会因此而建立。如此,茶营销面临的两大干扰传播的因子很有可能被悉数解决。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茶营销传播中消费者心理,发现了两大传播干扰因子:繁复精细的茶叶知识和整个食品行业信誉低的主观判断,得出营销者在传播源头编码时就要做到:简单易于解读和记忆储存、专业不容扭曲使人愿意保留。参考国外AOC制度和我国现有的类似制度,推导出性价比较高的方法是改进现有的原产地域保护制度。在构建这个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品牌、公关和体验营销的助力。最后得出,一定时间内该体系的广泛推广有利于减少茶营销的两大传播阻力。

总的来说,这个改进编码的方法还存在许多待验证之处,包括更加精细的编码改进方式等内容。无论如何,茶营销的编码必须适应这个时代,顺应这个时代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阳.茶营销:从品类认知到品牌认知[J].新营销,2012,12:92-93.

[2]谷明.茶品牌塑造的四张牌[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4:77-78.

[3]胡晓云等.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2011~2013)[J].中国茶叶,2013,05:13 -19.

[4][美]梅尔文・德弗勒, 桑德拉・鲍尔.大众传播学绪论[M].杜力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5]菲利普・科特勒,凯文L K,卢泰宏.营销管理[M].卢泰宏,高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128-133.

[6]华杉,华楠.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7]夏小燕.浅谈法国葡萄酒地理标志制度[J].中国检验检疫,2007,04:45.

[8]杨江帆.茶叶国际化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8-133.

[9]石晶.武夷岩茶文化特性与文化营销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第4篇: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 休闲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195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仅有2520万人,旅游收入约21亿美元。此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将吸引1.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2%,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旅游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对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际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具有广泛前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都在努力探零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但目前国际旅游业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这一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一般占世界旅游者总数的80%以上,如西班牙、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政府于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们国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旅游意愿也逐渐强烈。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正慢慢的由过去的快节奏性、走马观花性的旅游方式,转变成为一“动”―“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的休闲旅游方式。虽然休闲旅游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但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使之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信阳市出山店水库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为依据,结合目前国际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我国休闲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始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闲暇时间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因此,假日经济、体验经济生气冲天,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温泉旅游、商务旅游如火如荼,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精神生活得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经济背景,休闲权将成为基本的社会需求,中国真正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

我国现有城市600多座,城镇人口比重为36%,城市人口总数达4.68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目前,我国全年法定休假日已达114天,也就意味着对一个处在就业状态的中国成年人来说,全年有1/3以上的时间是休假日。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休闲旅游,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生活必须,而休闲旅游则更具广阔的国际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的旅游产业更有向休闲旅游发展的前景。

三、案例分析及发展对策----结合《信阳市出山店水库风景区规划》为例

(一)项目背景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是豫南宜居城市,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出山店水库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北门户位置、淮河源头,是上风上水的宝地。水库南接国家级南湾湖风景区,距离信阳中心城区45公里,在都市区半小时旅游环带范围内;距离郑州、武汉均在2.5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规划区面积795.9平方公里,辖三镇三乡,淮河、游河在此区域交汇,规划区内另有多处水库,西南有群山叠嶂,绿化率高,自然资源丰厚,生态环境良好,十分有利于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二)项目定位

出山店库区位于淮河(一条洪涝灾害频繁的河流)干流上游信阳市平桥区甘岸乡大埠口村附近,控制流域面积2900km2。水库建成后对于控制上游山区洪水,提高下游河道防洪标准,同时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在此时特殊地点特殊要求下,这次规划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各种旅游区规划比较完善的案例从中学习借鉴以及发展。规划充分结合了国内外的库区旅游开发以及文化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开发、民族文化开发遗产文化结合现代休闲度假开发、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主题公园式文化开发、生态旅游开发案例、慢城、慢生活休闲度假区开发案例,将信阳出山店水库风景区定位为“打造中原慢生活主题度假基地,建设信阳生态城乡休闲旅游新区”

(三)发展策略

作为中原区域休闲旅游胜地,在规划建设、项目策划过程中,以舒适性 (Comfortable)、 原真性 (Authenticticy)、安全性(Safe)、主题性(Themematic)、文化体验性(Cultural)、生态性(Ecological)为原则,以信阳、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大地的文化、经济等现状为背景,对本景区进行发展策略研究。

1.环境容量

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对环境容量的不同应用和不同定义。在旅游规划中,环境容量通常被称为游憩容量(Recreation CC),是指某一旅游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游客使用,而不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环境容量传统计算方法为“面积法”“线路法”和“卡口法”,在规划中主要对旅游区生态容量和人工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旅游区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速度和强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

2.GIS技术

主要运用该技术进行场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区,针对每个分区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

3.市场细分

区位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郑州、武汉均在出山店慢生活旅游区250公里范围内,是出山店景区的重要客源地;同时,随着京广高铁、明港机场等重大对外交通项目实施,出山店景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将北达京津、南至穗深、辐射全球。基于不同圈层客源市场需求和定位,出山店景区充分发挥其独特水文化、茶文化、淮河文化融合优势,大力发展淮河源生态旅游,全力提升以“中原茶文化”为精髓的养生与体验功能,积极培育商务度假、第二居所、国际论坛等高端市场,通过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的复合互动,将休闲市场范围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

4.土地功能分区

根据资源保护程度和可开发利用强度进行区域的划分,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将风景区划分为:

(1)游河慢城旅游服务区――亲水休闲度假:慢生活旅游小镇打造 。

(2)卧虎茶佛文化旅游区:――文化休闲度假:以“情境模式”打造“体验产品”,树立茶佛文化地标。

(3)太阳坡休闲旅游区――运动体验、健康养生、亲水休闲度假:自然的景观打造,水世界,锁定高端市场、专项市场。

(4)古城生态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产品。

(5)吉湾现代田园旅游区――田园休闲度假:高品质的产品内涵,再造一种田园生活方式。

(6)平昌关花海旅游区――南北地理分界线、花卉

5.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般的资源评价体系仅对资源开发价值(或资源的重要性)进行评价,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在本项目发展策略研中引入对资源敏感性的评价。资源的敏感性除了生态敏感性外,还有文化敏感性。将资源重要性评价结果和资源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上的叠加可以更好的对资源的可利用性加以判断。

6.利益主体分析

由于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保护区及区域振兴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它的合理运用与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及研究者等利益主体的最佳配合,因此,运用利益主体理论对旅游规划与管理框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每一个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寻找尽可能使得他们满足的最佳解决方案。

7.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

旅游地产开发需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优化并发挥生态风景资源优势,这也是旅游景区地产升值的法宝,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开发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能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当地环境因子循环,并且不降低旅游者旅游品质。合理规划、开发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对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景区地产价值是非常有效的。

四、休闲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反思

(一)环境问题依然是制约休闲旅游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笔者认为目前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三大观念误区:(1)“旅游产业即无烟产业”;(2)“旅游产业是低投入、高产出产业”;(3)“旅游产业为无资源耗竭型产业”一直主导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强调无节制地开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忽视了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固有价值,从而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旅游生态环境的污染,最终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休闲旅游产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

与传统旅游产业相比,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还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成为旅游经济规模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出山店水库的规划建设由于投资较大,经历了两次开工建设、两次停工的波折过程。直至1999年,省水利厅将兴建出山店水库的前期工作列入河南省“十五”水利建设规划,并经省人大批准通过。

(三)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休闲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

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四)休闲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特别是休闲旅游产业过份依赖于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2.休闲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五)休闲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目前休闲旅游项目以静态的生态元素展示为主,缺乏动态的娱乐型参与性旅游度假产品,不符合现代游客对参与性的节奏韵律要求,休闲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所创造的附加效益不高。非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另外,观光产品未能带动其它非观光型产品,未能开拓市场,不利于远期发展。

五、结论以及展望

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旅游产业将在推进标准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的同时,强调特色化、民族性、个性化。只有旅游进入家庭,才真正表明旅游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实现旅游者的愿望,创造美好的旅游经历,保障旅游者的安全都离不开新技术,以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各国旅游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所有产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能够体现按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绿色运动”――“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认清趋势,采取对策,充分利用华夏5000多年文明和多种地理优势,正确引导旅游产业的前进方向。中国的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远大的前景。

六、结束语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3]《旅游规划通则》;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6]《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法规》;

[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8]《出山店水库规划、移民规划》;

[9]《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5篇:茶文化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在中国加入世贸之际,农业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农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价格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99年我国188种农产品中,除了我国不生产的棕榈油之外,其他的农产品均不同程度地供过于求。在农产品供过于求的背后掩盖着一系列矛盾。一是过剩或相对饱和的农产品仍在低档次、低水平和原料型层次上重复再生产和经过加工与深加工后的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价值的矛盾;二是从事农副产品流通、加工、技术指导的组织太少和大批的待转型的科研机构、服务性组织与农业发展脱节,找不到立身之地的矛盾等等。从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隐藏着机遇,即农产品的加工与深加工、农副产品的流通及技术指导服务等的市场开发,这正是中小企业的用武之地。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有着与全国类似的情况,因此,江西省中小企业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对农产品进行必要的加工、运输、包装和销售,将是江西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可行战略。

2002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并相继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等等。有利的政策环境为江西中小企业依托农业打造价值链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价值链的含义

价值链(Value chain)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作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价值流和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核心企业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服务商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通过创建价值链,实现企业联盟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的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链实质上也是价值链。它是以最终消费者需求为终点同时也是起点,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在每一个价值环节都能产生增值。但要实现增值必须有两个驱动力,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拉动力;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推动力。

价值链的不同价值环节产生是分工的结果,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按照斯密的解释,分工能够减少工作转换的时间、减少适应工作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专一于一项工作带来的技能改进和技术进步、促进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等。斯密还进一步解释:随着市场的扩大,分工会不断地深化。1921年,杨格还揭示了:分工的深化会促使市场扩大。因为分工提高了所有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了所有人的收入和购买力;同时分工提高了生产率而降低了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由此看出,农业分工的深化促使了市场的扩大,市场的扩大又使分工不断深化。由于我国单个农户的规模小且分散,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市场上的基本组织,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型企业难以顾及这些相对他们来说的小市场。所以这是中小企业再好不过的市场空隙。

三、农业产业链给江西中小企业提供的机会

从图2可以看出,产业链也是价值链。以农业为基础的价值链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条子链,也是江西中小企业的增长机会:

(一)以农业为基础的加工业

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是江西近五年的重点战略。在我国入世之际,关税将逐步降低,要赢得这一调整期,把握市场,就必须将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优先发展。

目前,江西农产品已进入阶段性过剩,生猪年出栏量2300万头,粮食年产量350亿斤。但销售却不尽人意,2001年江西生猪在深圳市场上只销售了20万头。以早稻为主的粮食,2001年每100斤早稻的生产成本是43元,而市场销售价格只有27元。我国农产品加工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70%的农产品需要进行深加工。农产品加工的增值部分是原值的5-7倍,而我国只能达到2-3倍左右。深化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已势在必行,从事农产品的加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以农业为基础的流通业

发展农产品的流通业是江西近五年的重点战略之内容。江西地处华东地区,属内陆省份,邻接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等。江西的农产品不仅可在省内流动,还应向外辐射。但新鲜农产品必须经过保鲜处理,并获得美丽的外观,如水果筛选和保鲜处理等,同时还应进行即能保护农产品又能美化农产品的包装工作,再将其运送到目的地。这不仅能使农产品价值倍增,同时还可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诸如分类、包装、储存、运输等工作同样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增长机会。

(三)以农业为基础的旅游业

旅游业是投资少、效益好、创汇多、容纳就业人数多、关联面广的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2000年全球入境人数达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6000亿美元,旅游业今后仍将保持世界第一大产业地位。

生态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根据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江西的生态农业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例如:赣南的果业可以开发出果园旅游项目,即可欣赏满园的果色又可品尝可口的脐橙。又如婺源的茶,游客在参观茶园的同时还可品茶和了解茶文化。而中小企业则可在市场与农户之间进行牵线搭桥,这又可谓是极佳的增长机会。

(四)以农业为基础的服务业

江西要建成沿海地区的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以及入世后江西的农副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以高标准、优品质为基础,以市场为核心。因此,农户们企盼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的诞生。江西的茶叶为什么重金属高?江西的大米为什么不好吃?等等问题都需要专家技术服务指导,而这些只需少数专家组成技术服务中心即可解决。这也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

四、应用价值链的管理使中小企业增值

企业在价值链中获得价值增值的方式有很多,如提供融资、提供辅助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在价值链下游的合作、价值分享等等。但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价值链要做好以下的主要管理工作:

(一)选择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

价值链其实也是协作链,以农业为基础的企业与农户的协作关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企业+农户的纯粹市场契约模式

纯粹市场契约形式的特点是,企业与农户之间虽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系,但仍为完全自由的买卖关系,价格随行就市。因为在契约双方之间缺乏合适的风险分摊机制,双方没有形成共同利益,契约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形式只适用于交易对象属大宗普通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小、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企业需求量大且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因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2、企业+农户的中长期契约模式

中长期契约形式的特点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即企业和农户通过中长期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长期的经济合作关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当前企业介入农业的主要形式。但农业生产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且难以预料。从而导致双方为达成契约的谈判费用很高。

3、企业+合作社+农户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是:企业根据市场预测,通过契约与合作社规定本年度生产的数量、品种及主要技术指标。合作社再把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合作社还为农户提供购买生产资料的服务及技术服务。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有时还进行初加工、组织运输,把农产品集中交给企业。

4、企业+大农户+小农户

“企业+大农户+小农户”形式中的大农户是指在某种农产品生产方面产量明显高于一般水平的农户。相对一般农户而言,他们的资金实力较为雄厚,市场意识较强。大农户所起的作用与合作社基本相似。但大农户并不像合作社那样和企业一起制定当年的生产计划,大农户只是起到集中收购的作用,只有少数大农户进行必要的深加工。

上述第三、四种形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引入,制约了第一、二两种形式存在的契约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后三种形式中选择。

(二)培养龙头企业

做强做大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分散的农户生产要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也必须有一批强大的企业,即“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将带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更多的增值,其意义非同一般。加入世贸组织,政府不能主宰市场,龙头企业就首当其冲地成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主体。所以政府对龙头企业的培养应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优惠。培养龙头企业,使它们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

(三)打造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