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特点,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现状与政府政策,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推到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1、大学生可支配时间较多由于大学生既有节假日,又有寒暑假,所以大学生可支配时间较多,这样旅游时间较为充裕,利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发展。2、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的较多前沿思想与观念,因而思想开放,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外界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与求知欲,因此旅游意愿强烈,主观动机明显,这样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更为有利。3、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与奖学金收入也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想意识增强,兼职风气普遍,使得大学生初步具有出游消费的条件。据新华网报道,旅游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点,如武汉大学学生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到1000元以上,最低也在100元左右。[2]4、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今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新法规政策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如最新出台的《旅游法》中,对购物店、自费、零负地接的控制,将把旅行社推向明明白白经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零负团费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5、旅游市场硬件与软件的完善我国旅游业至今发展已有20余年,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从硬件上讲,各种酒店的建立,尤其是迎合大学生市场的青年旅社的网络化,以及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硬件方面保障了旅游市场的开发;从软件上讲,各大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扩大与发展,如携程,艺龙等网站的发展,为大学生旅游的住行提供便捷服务,对于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大有裨益的。这样,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设施,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都是极具前景与可行性的。
二、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根据上文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征与旅游消费市场可行性的分析,再结合中国与外国当今旅游市场具体状况,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1、当代国外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旅游作为认知社会的一种活动是社会与校园的共识,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旅游经营,开发和志愿服务者组织,把旅游看成是认知社会,培育人格的教学活动。[3]2、当代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反观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根据上文对国内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与旅游市场开发可行性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现状特点:A、注重价格更重经历我国大学生消费能力虽然有提高,但水平仍较低,因此我国大学生旅游消费时更注重价格,多会选择经济的旅游路线与方案。同时,大学生由于好奇心与探索心强,更注重整体的旅游的经历与感知,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B、商业影响缺乏教育和欧美国家的旅游与教育相结合不同,我国的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单纯的商业性,与商业市场密不可分。这样虽然有较强的商业性质,但缺乏适当的教育因素使市场难以普及与持续推广。C、短期邻近自然为主由于大学生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时间限制,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短期邻近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开拓精神,使得其选择的多为自然景点为主,人文景点较少涉及。D、方式自由结伴为主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较强,出游不喜约束,因此对跟团游较为排斥,多会选择结伴出游或独自出游。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多结伴而行,2—7人组合出游比例高达74%,性别组合中两性搭配又占绝大多数。[4]E、消费理性信息共享当代大学生随着知识与消费者观念提高,且重视精神消费为主,因此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并且,大学生群体联系密切,沟通方式多样,因此信息传递迅速,共享程度高。因而,保证大学生群体的满意度对于开拓与发展大学生消费市场具有关键作用。
三、基于“4P营销法”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旅游 市场营销
大学生是旅游市场目标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其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值得去特别关注。大学生独立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有着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也充满了冒险精神和猎奇心理,有着强烈的旅游动机。正是这些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热衷旅游,但巨大的潜力却总被市场忽视,亟待开发。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
1.在校学生人数多。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扩招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19%,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达2468.1万。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奠定了“量”的基础。
2.自由支配时间多。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学业压力较低和课堂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生课余时间充足。同时,清明、“五一”、中秋、“十一”等“小长假”,寒假、暑假等长假以及周末,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可支配时间,这成为他们外出旅游的时间基础。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等外出机会。因此,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而且在时间选择上较为自由。
3.可支配费用多。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参加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金等资金来源,大学生必需生活费外的可支配费用增多,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条件。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在内,旅游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热点之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特性
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整个旅游市场的细分部分。大学生目标人群人数众多、潜力巨大,大都有着强烈的旅游愿望。调查结果表明,65%的大学生对旅游感兴趣,并有在大学期间旅游的计划。可见,发掘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可行性。而且,至今只有为数不多地专门运营高校旅游市场的正规旅游公司,如果能抓住这个市场空白,将会获得不可低估的市场利润。
2.基本特征是发现式旅游。
大学生群体表现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和猎奇心理,其渴望了解世界,希望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拓展视野。同时,大学生精力充沛、时间充裕、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有追求新奇事物的强烈愿望。在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探索发现是出游最主要的目的。
3.旅游选择具有从众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其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不充分,大学生旅游常常缺乏前期准备和从众心理使然,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同时,由于同学或朋友作为旅游公司的,群体间联系较为广泛,旅游信息交流便捷。再者,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尚未成熟,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受诱导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旅游公司易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助力产品营销。
三、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处于起始阶段,未达成社会共识、形成潮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旅游工作者方面,还在于:1.大学生更倾向于自助游;2.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较低,使旅游组织者获利较薄;3.大学生不满足于一般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很难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旅游产品。对此,我们做出如下营销建议:
1.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大学生可支配的时间较多,旅游公司可以在具体的时间段上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五一”、“十一”等“黄金周”可以推出处于黄金季节的旅游景点产品,让旅行者欣赏到景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寒暑假的时间较长,推出较长线路的旅游产品,让旅行者可以调节单调的假期生活;周末短途旅游,让学生既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又不至于因身心疲劳而耽误学习。同样,可以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大一入学时的“城市一日游”,大二时的“户外交友游”,大三时的“就业实践游”,大四时的“毕业纪念游”等。
2.学生与公司的互动。
学生与旅游公司的互动,不仅需要学生作为受众接受公司的宣传,还要积极吸引学生加入到公司中,成为旅游公司的一员。旅游公司可以通过评选高校旅游形象大使,借助大使的形象让旅游公司的形象深入学生当中。同样,这些形象大使的宣传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对周围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吸纳热爱旅游的学生到旅游公司中实习,成为旅游公司的一部分,决定了他们是最好不过的宣传员。
3.价格策略。
没有固定独立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其可支配费用虽然增多但依然不能和社会平均水平相比,旅游企业应在产品服务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低价策略,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些实惠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出现“强迫购物”等坑蒙拐骗行为,必定会给旅游公司的形象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国内可以借鉴国外的旅游消费券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旅游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户,纷纷发放消费券,旨在给低迷的旅游市场注入活力、赢得消费者。旅游公司可以将旅游消费券通过学校或社团,集中组织发放给学生,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也可以为旅游公司带来了大批客户。
4.形象树立。
旅游公司特别是致力于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旅游公司,应视形象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作为营销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来进行。要经常利用学校的电台、广播或者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公司的旅游项目、产品等。在高校中多组织旅游展览、多招募旅游公司学生人或形象大使,让更多学生认识到旅游公司和旅游项目、产品。同时,对公司的导游或者学生人、形象大使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其在日后工作中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旅游公司优良的形象。
5.宣传策略。
旅游公司可以在各高校建立官方网站或友情链接,构建一个正规的高校旅游信息交流网络。同时,利用大学生偏好网络,追求新奇的特点,在不同阶段,结合各地不同旅游项目在网站上推出各种主题的营销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学生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旅游公司可以通过与学校社团联系,适当的给予一些赞助,及时宣传公司形象和旅游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宣传费用,同时,旅游公司可以和社团合作推出旅游产品,比如与高校的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摄影游大赛、与文学社合作开展采风写作游活动等等,都能为旅游公司带来无限商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教育部,2014.
[2]王金枝.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认识与开发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87.
[3]王爱莲,谢丹.大学生旅游的感性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15(5),79-81.
关键词:旅游旅游市场旅游行为学生旅游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8-140-02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才能补其不足。因此,大学生旅游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的阅历,而且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培养深厚的友谊。在发达国家,许多大学生都会采取留学或是游学的形式,一边读书一边旅游。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及其市场进行分析,才能掌握其特点,进行正确引导。
1大学生旅游需求产生的原因
要成为一名旅游者,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在客观条件方面,许多大学生通过家庭资助或是自己的劳动,拥有一定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且闲暇时间相对充足,身体健康,具备了旅游的客观条件。在主观愿望上,大学生旅游需求十分强烈,且动机具有多样性。动机是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旅游动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求知心理。大学生们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一边饱览祖国的壮丽的山水,了解人们留下的历史和文化及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一边努力的学习,探寻着知识的真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常听人说,今天亲眼见到实实在在的事物,印象更为深刻。
(2)解脱心理。课本上的知识很多都是文字性的,时间长了,较为枯燥乏味。学习任务繁重,又使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能走出课堂,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结伴出游,能缓解压力,消除紧张心态,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和解脱。
(3)交往心理。平日在学校,很多同学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同学间的交往比较少。旅游使大家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间互相了解,加深友谊。并且在旅途中,常常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4)攀比炫耀心理。许多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不仅去过国内的许多知名景点,而且走出国门,到过不少地方。在平时的交谈过程中,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同时也激起其他同学攀比的心理。
2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较强的旅游动机
西霞口??2009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颁奖典礼上了首份《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大学生喜爱旅游,且出游意愿强烈,出游频率活跃,七成被调查者平均每年出游频率在5次以内。大学生群体作为年轻人求知欲旺盛,喜欢探奇探险、求新求异,易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新的生活方式易被他们所接受和喜爱,并有着强烈的出游欲望。
2)良好的客观条件
大学生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具备良好的旅游客观条件。大学生旅游者较之大众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充裕的闲暇时间,包括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大约有18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9%。
3)丰富的知识
受教育状况不同的游客,对旅游景观的审美体验不同,获得的旅游体验也不同。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或是人文旅游资源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大学生,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旅游体验。大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因此,在出游形式上,自助游是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在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上,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4)较高的素质
在校大学生正在接受专科以上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大学生会自觉保护环境,学生团队也易于管理。虽然有些不和谐之声,干扰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但其旅游行为总体上是健康、文明的,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劣势(Weaknesses)
1)经济条件限制
大学生经济上没有独立,旅游的费用多是靠父母提供,因而旅游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其家庭承担,而这部分费用占到家庭消费支出的很大比例,尤其对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比例更大。而任何旅游行为的发生,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额外增加的旅游费用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因此,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不讲究饮食、住宿,交通则以火车、汽车为主,出游也以中短途为主,至于购物则多买一些非常价廉的小纪念品,娱乐则根本不予考虑。
2)缺乏社会经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90后并且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独立意识不强,缺乏社会经验。在旅途和游览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们会出现一些不愉快,从而影响旅游的质量。
3)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基本都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成长,缺乏社会经验和安全意识。旅游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一次出游活动必然要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他们一起出游时有可能会面临问题和遇到危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多喜欢选择自助游,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3)机遇(Opportunities)
1)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教育部2009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万,位居世界第一。巨大的消费群体数量为较大客源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细分市场极具发展潜力,属于新兴旅游市场,市场前景广阔。
2)信息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的信息。旅游企业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旅游者进行选择和预定,并且合理的计划旅游的开支。大学生旅游者拥有丰富的知识,较之大众旅游者,信息的收集以网络为主,则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了解更加准确。
3)便利的交通和住宿
由于经济条件是大学生出游最大的限制,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占主要开销的交通和住宿一定要经济。大学生出行有长途汽车、火车等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而在住宿方面,旅游目的地有较多卫生廉价的旅馆,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型酒店的兴起,为大学生旅游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
(4)威胁(Threats)
1)政府部门及企业认识上出现误区
在政府部门和企业眼中,大学生是“穷玩”一族,大学生旅游市场是“鸡肋”。因此政府机构缺乏对大学生旅游的法律法规支持及指导性的文件。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缺乏重视。但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只是政府和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导致缺乏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2)旅游企业的投入不够
大学生旅游市场被业界看作低消费、低利润的代名词,导致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宣传促销不足。目前虽然已有许多企业涉足大学生旅游,但绝大部分都是中小旅游企业。这些企业可支配资金有限,资源匮乏;而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却对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屑一顾。
3)学校持保守态度
旅游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学生接触社会,而社会中不安定的因素必然存在。诚信问题、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学校、家长和大学生自身非常关切的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除负责其生活学习外,还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出于安全和健康问题的考虑,学校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大学生出游。
3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既拥有自身的优势,又存在劣势,同时面临着外部机遇与威胁(如表1),针对大学生对旅游市场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表1大学生旅游市场SWOT分析表
(1)政府部门和学校应正确认识大学生旅游行为
旅游具有促进其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和素质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启发的有效途径。他们通过旅游,可以了解世界、熟悉社会、增长知识和才干,同时也能锻炼自己。政府部门和学校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大学生旅游途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健康等问题和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从而忽略了其具有的重要意义,不提倡大学生旅游。政府部门应正确认识大学生旅游行为,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及指导性文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学校应积极组织,鼓励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
(2)加强大学生旅游安全意识的教育及处理危机的能力
在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旅游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进行安全理论知识的教育及实际的演练,使学生在生活中增长安全意识,学习生存技能,增强处理危机的能力。在大学生旅游时面临问题和遇到危险,学会正确处理。
(3)旅游企业加大投入,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1)针对大学生旅游受经济条件限制,旅游目的地多推出例如青年旅舍、背包客栈等住宿设施,在餐饮上以地方特色为主地道小餐馆为主。
旅游企业应该设计一些低住宿、餐饮、低交通费用的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上以短途为主,例如城市的周边目的地的生态旅游、农家乐,既可以满足大学生旅游的需求,还可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企业在淡季时可以多推出一些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产品,因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大优势就是闲暇时间。此时出游人数少、费用低,符合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压力,使旅游业淡季不淡。
2)针对大学生以学习、求知为主的旅游动机,旅游企业可以联合各大高校开展奖励旅游,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修学旅游产品,如英语学习夏令营等。针对大学生交往动机,在大学生旅游中多举办游戏活动,增强趣味性、参与性。
3)突出教育意义,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发展起深远影响。大学生在旅游时可以亲身领略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亲眼目睹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可以亲耳听到对祖国历史文明和建设成就的称颂,也就能激发和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学习之中。
另外,旅游企业还应改变传统宣传模式,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开发全新的营销渠道。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旅游产业的希望。”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可以说,哪个省、哪个旅游目的地赢得了青年的喜爱,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江娟,钟晶灵.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2]刘纯.关于旅游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
[3]黄万英,蒙睿,叶文.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4]洪艳.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1 分析消费主体的消费特征及需求特点
①校园旅游的参与主体是学生,这里的学生有两个群体组成,一是新生,二是老生。他们的旅游需求是不同的,对新生来说,求学的城市是陌生的,存在很大的新鲜感,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对老生而言,他们需要对这一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城市的文化、内涵精髓等。
②随着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和普及性的发展,大学生对旅游知识认知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随团游已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更向往一种自由的新型旅游方式。
③旅游活动也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渴望一种脱离网络虚拟的社交环境,在真山真水之间来拓展更大的社交平台,用真情实感来丰富大学的生活。
④大学生成为旅游者的主观、客观条件中,强烈的动机、充足的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只有在消费水平上来说,是制约大学生成为旅游者的一个客观因素。因此,性价比是大学生衡量旅游产品的一个决定因素。
2 校园旅行社的优势
①校园旅行社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来自学生群体,他们对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需求特点能够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并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②大学生群体,虽然消费能力受限制,但他们有强烈的旅游动机,同时出游时间上有保证。最大的优势还是这个群体的市场占有量大,能够有足够的客源市场,并且发展潜力巨大。
③目前,多数的大学城都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方便,公交出游的效率不高,这是限制大学生出游的主要障碍,也是旅行社开展校园旅游的最大优势。
④在校园内建立网络交流的平台,建立深入院系、班级的销售营销网络,可以实现校园旅游市场开发的最大化。
3 校园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对策
3.1 设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线路。对校园学生市场进行市场分析,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不同,设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线路。对新生来说,线路设计以体现城市面貌和特色为主,从横向上感官一座城市;对老生来说,线路的设计则以体现城市内涵和文化为主,从纵深上体会一座城市。考虑到费用的问题,线路的设计采取阶梯定价,推出自选式旅游线路。推出不同的主题线路,满足大学生不同爱好者需求特点的线路。如“泉水游”、“老城老巷游”、“文化体验游”、“爬山登高游”、“寻访故居游”等主题线路。
3.2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校园旅游网站和QQ群及微信账号,旅行社的各种信息,包括旅游线路,最新活动内容,旅游行业咨询,旅游景区的介绍,旅游小常识,旅游攻略等。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搭建交流空间,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旅游感受,旅游体会,旅游经验到平台上,通过文字、图片、短片的形式与朋友圈进行分享,大家进行互动交流。
3.3 提供灵活的产品服务。通过设计个性化产品组合,来满足大学生市场的个性需求,在全包价、半包价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式价格产品的自由组合。同时,提供大学生灵活多样的单项委托产品,包括租车服务、景区优惠门票、导游服务、代订车票、团购餐饮住宿服务等,还可帮助联系寻找同游伙伴等服务项目。
3.4 构建立体营销模式。对校园旅游开发来讲,成功的营销方式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校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大学生消费能力的影响,只能通过成功的营销方式来达到批量的优势,来保证利润的实现,因此,山东协和启萌旅行社采取了构建立体营销的模式来拓展大学生校园旅游市场。立体营销分为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网络销售通过网站、QQ群、微信等大学生常用的便捷方式进行网络下单;实体销售设立校区、院部、专业、班级四级的方式进行实体销售,由员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签单。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在这样的一种复杂心理状况下,出去旅游就成为大学生自我解压的一种主要方式。旅游服务人员在对待大学生旅游者时如何去抓住大学生这些特殊的旅游心理,分析探讨大学生旅游心理就十分必要了。
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到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校人数2,500万人。大学生是旅游群体中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游。在经济上,每月都有一定的生活来源,而且可以从事一些临时的工作而获得一定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的经济问题。做好大学生旅游就是为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考虑。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更好地为当地旅游业服务是扩大当地旅游影响的重要一步。
一、大学生出游动机
据青海高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84%的人对旅游兴趣浓烈,12%的人回答可有可无,只有4%的人表示反对。可见,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在青海高校中大学生的旅游意向上,有80%的人表示打算去旅游。低年级学生(82%)与高年级学生(84%)、男(85%)与女(85%)都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有92%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76%来自农村的学生打算去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差异造成的。不打算去旅游的大学生有77%主要是没有多余的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80%。另外,在外地(95%)与青海本地(80%)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外地的大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不同,旅游的意向更强烈。在旅游的形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结伴同行),占52%;其次是选择个人游,占34%;而只有14%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
大学生外出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休闲散心(占20%),主要是为了欣赏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自然风光等,获得美的享受;二是纯粹的娱乐消遣 (15%),主要是为了通过旅游改变环境,达到调剂生活的目的,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上的松弛和愉快;三是学习、感悟生活和增长见识(30%),主要是为了通过旅游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四是探亲访友(35%),这是大学生旅游心理最为特殊的地方,他们有各地的朋友和同学,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就会考虑有没有自己的熟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同学的旅游信息来源就尤为重要,几乎可以左右自己的旅游安排。
二、大学生对旅游服务的需求
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在选择旅游线路上一般会选择比较便宜的线路,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不会很高。所以,在讲解和细致的服务上不要太罗嗦,稍微提醒就能够让他们满意,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收放自如,大学生本来就爱动,太约束了他们的旅游行为就会适得其反,适当的时候提醒就行。调查中50%的人认为旅游服务中一定要坦诚相告,所以在对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旅游群体时一定要真心相待,不能改变原有的旅游线路。如果正确对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会无形中给旅游企业创造了免费的广告,大学生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同学,借助网络的宣传,口碑效应很好,如果大学生去了哪个地方感觉不错,他们会告诉自己所有的朋友占75%,在网络上与别人分享的占20%,独自分享的仅仅只有1%左右。可想而知,大学生的宣传力度是很大的。相反,他们觉得哪个地方不好,肯定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宣传,这样的一个超级流动“广告牌”,不是旅游企业的最好选择吗?何况,大学生不会永远是大学生,四年以后,甚至更久,他们也会转变成当地的巨大客户群体。从长远看,能否做好大学生旅游服务,还关系到以后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旅游消费心理
调查表明,在旅途中的花费这一项中,大学生不受年级、性别的影响,具有总体相似的消费结构:游玩一次大部分计划消费在100~500元左右,在住宿上,将近半数的学生(47%)选择40~70(元/每人每天)。总体上说,大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占77%),这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学生在外出旅游进行购物时,其行为特点比较特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商品要有情感内涵。大学生购物主要为了纪念,带一些小礼物回去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留作纪念,所以购买的商品要有地方特色性。作为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购买不仅停留在物的层面上,而且要体现在文化和品位上。
(二)购物时注重“坦诚”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经营作风会使他们获得“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体验作为时代文人的成就感。
(三)购物时有冲动性和理智性。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成熟,购物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求新、求美的个性,因而在选购商品时,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的消费又具有理性,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的供给有限,因而他们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收支,谋求在有限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要。
(四)购物的商品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样式上要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由于受收入的限制,加上消费观念不断的趋于成熟,大学生在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希望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追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四、开发策略
分析探讨大学生旅游过程的心理,就是为了让旅游服务企业如何更好地去把握其心理特征,对旅游企业来说,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为自己的长远发展作出更好的选择,让大学生旅游群体成为自己的巨大潜在顾客。
(一)总的思路要灵活多变,不拘于一种线路模式。首先,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在开发的时候,应开拓重点旅游市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其次,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时要机动灵活:一是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购、娱乐各个项目分别标明价格,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徒步、自行车、轮船、汽车、火车等;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四是要在特色上下功夫,要吸引大学生的旅游线路就要符合其心理特点,能够让其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再次,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规模较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旅游企业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取得价格优势,才能激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大学生出游顾虑较多,同时对事物的怀疑心较重。旅游企业要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必须以诚信为本,明码标价,有淡旺季之分。
(二)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基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下旅游产品值得关注:
1、修学旅游。许多大学生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时机。他们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旅游企业可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修学旅游,如革命根据地的考察游、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采风游等。
2、体育旅游。大学生多数酷爱体育运动,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活动,如滑雪、游泳、冲浪、沙滩排球等。像青海这样的高原地方,有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更是这些旅游的重点开发地带,如骑自行车环青海湖、登山探险等,这些体育活动都可成为青海体育旅游的卖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力宣传青海,扩大青海的影响。
3、探险旅游。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旅游企业在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
4、生态旅游。新时代的大学生环保意识很强,许多高校还成立了环保社团。针对大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一定会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三)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1、与各个大学校园的相关社团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内社团组织十分活跃,许多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协会或其他社团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如可与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旅游摄影比赛等,既可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又可节省人力、财力,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定期的在高校内开展一些旅游活动,如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导游大赛、旅游摄影展、自行车比赛,等等。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吸引大学生对企业的关注。但是,现在出现在大学校园里面的企业几乎没有旅游方面的企业。
2、在大学校园集中的地方设立校园联系点,聘用相关的大学生作为业务员。旅游企业可聘用他们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固定的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3、跟网络设施挂钩进行促销。大学生大多爱好上网,现已建有的大学生旅游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旅游企业应在大学生较关注的网站,如学校的网站内设立旅游专栏,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比如不同的线路、租车信息、不同季节的旅游信息,等等。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丰生,蔡平.旅游市场营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沈祖祥.旅游心理学[M].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市),2001.6.
[3]郑继伟.大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2000.3.
[4]洪艳.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南昌高专学报[N].
[5]蒙睿,赵文丽,刘嘉伟.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J].旅游科学.
[6]广州大学心理系01级大学生调查报告.怡心园报,2004.
[7]葡萄酒旅游网.省略.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分析.
[8]中国教育网.省略/.
关键词:大学生 旅游市场 旅游行为 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而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休闲观念突现,对旅游的愿望日益强烈。此外,大学生是属于高学历层次的群体,有较强的精神享受需求,并且他们大都处于18-24周岁之间,对书本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精力旺盛、活力充沛。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些都为其外出旅游奠定了基础。本文本着让旅游企业和旅游学术界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旅游需求与大学生旅游的行为特征,对青海大学等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节假日旅游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以及旅游感知与满意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认知、总结高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些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
1 大学生旅游动机特征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以便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1.1 旅游的目的
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旅游动机,具体有:排除心中忧郁(31.8%)、放松心情、释放压力(22%)、游历风景(35.2%)、陶冶情操(15.6%)等。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旅游普遍认同的主要目的是“观赏自然风光”、“远离尘嚣、接近自然”、“丰富阅历,增加成就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表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完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资源是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其中辅助动机也很多,有“考察学习、艺术创作”、“娱乐休闲”、“增强体质”等,他们在追求多样、复杂、变化的同时,求知、求新,同时受求异心理的影响,对于娱乐活动、地方特产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1.2 旅游景点偏好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时的决策过程主要受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三个因素的影响。感知环境是旅游者脑海中积累的各种信息而形成的对客源地环境的整体印象,最大效益原则即旅游者会选择利用最小的旅游时,期望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旅游偏好即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者,由于其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不同。
基于这些原则,根据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旅游统计问卷的分析,大学生旅游景点选择主要表现在:有32.40%的大学生选择去自然风光类的旅游目的地,原始风貌旅游地也是大学生经常选择的,占21.10%;他们都尽可能游玩更多类型的景点,异域风光类比重也占到了13.40%,观赏地方民俗和品味地方小吃的比重占到了12.40%。
由此表明,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独立、冒险,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群体,所以他们往往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和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2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2.1 旅游消费结构
对旅游花费主要支出项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花费与一般游客旅游花费构成不同,大学生旅游花费最重要的项目为景点游览费、城市间交通、 食宿费,选择此三项者分别占总体的53%、46%和43%,购物与市内交通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选择者分别为14% 和11%。而文娱费和邮电通讯费合计仅占5%,这说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低层次性。大学生的旅游消费结构中比重最大的要素是游,占43.8%,这与普遍反映的景点门票高有直接关系;大学生在旅游购物上的支出集中于50元~100元(24.0%)、100元~150元(21.8%)、150元以上(19.0%);在150元以上的比重最小,仅是4.3%。这就表明了,高校大学生的旅游花费结构是不平横的,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上升的趋势。
2.2 出游次数
通过调研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次数统计为:一次的为54.90%,两次的为19.80%,三次的为7.90%,三次以上的为16.40%。因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的出游率是比较高的。
2.3 旅游花费水平
经调查,希望在本地的旅游花费控制在100元之内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9%;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00元到150元之间的占总调查
人数的44.2%;而希望将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8%。由此可以看出,青海省高校大学生对于在本地的旅游要求质高价优,相对其他群体个人的旅游消费能力相对较低。
2.4 旅游方式
在出游方式方面大学生更多选择与朋友结伴前往(42.7%)和与家庭亲戚前往(21.3%),此外独自前往的也占到了13.3%,再就是和同学前往(8.4%)、参加旅行社(7.6%)、学校班级组织(6.0%)以及其他(0.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
2.5 旅游信息获得渠道
青海高校大学生主要经朋友介绍(28.02%)来获得旅游信息,再就是通过校园内的宣传资料、报纸、电视,以及图书介绍等获得信息渠道的占27.63%,还有通过各种媒体广告获得信息的占15.13%,经旅行社介绍获得信息的占5.1%和旅游推介活动的占10.12%。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3 高校大学生的旅游价格感知及满意度分析
3.1 对旅游产品价格的感知
从大学生的角度而言,价格是个致命的因素,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大学生们能够承受的旅游费用多在300元左右,旅行社认为组织大学生旅游既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并不高。所以本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实地调查。问卷是通过关心,选取适中;不关心,价格没问题;在意,总选择最低三个方面,让被调查者作出评价。
从总体来看,青海高校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态度大多数都很关心,有71%的大学生选择适中的产品,选择价格最低的占22%,不关心的只占了7%。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最低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2 对旅游地满意度评价
本文对青海高校大学生旅游满意度的衡量从旅游地服务态度、服务设施、环境情况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分别以很好、好、一般、不太好和差来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受访对象表示获得的旅游体验和其他方面均感到满意,包括对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路线安排、交通和环境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及设施等。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①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其休闲观念明确,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精力充沛,求知求新的愿望强烈,希望走出校园,探索外部世界,出游欲望非常强烈,旅游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在选择旅游景点的时候,他们注重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进行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和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所以他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形成、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②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花费结构不平横,在花费构成中表现出交通费、住宿费、娱乐费、购物费下降的趋势,餐饮费、景区旅游费、邮电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其它费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对旅游产品看重的是物美价廉,其消费行为也非常理智与现实。选择旅游产品时,看重的是是否实惠,并不是价格最低,所以这对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③大学生群体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虽然旅游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囊中羞涩,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出游。在做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④大学生群体往往对于获得的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评价、旅游接待设施和环境以及目的地提供的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
4.2 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4.2.1 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开发
①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大学生对旅游的偏好较为广泛,对各种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旅行社可以开发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旅游产品来吸引高校大学生旅游。如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等等。②旅游产品组合要重点开拓、机动灵活。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包括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和独立性较强、可自创收入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同时,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更成熟,行为更独立,旅游倾向更强烈。因此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要机动灵活。一是吃、住、行、游、娱、购的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汽车、火车等,也可将它们进行组合;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4.2.2 多元化营销
①采取多种旅游营销方式。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到较为良好的效果。如学生直销点、网络促销、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及直接面对面的销售方式等。②旅游企业还可与高校社团合作,一些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团社。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团社或专门的旅游专业部门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4.2.3 合理定价
旅游产品的价格是高校大学生在选择旅游产品时的首先考虑的因素,他们也关心旅游产品的便捷程度、安全的保障等,旅游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服务、人员和形象价值的同时,如果能降低顾客在购买旅游产品时的时间、精力和货币成本,将会使大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为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结合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制定更加灵活而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旅游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重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j].人文与社科,2005(2).
[2]郑秀娟,宋保平.给高校旅游多一点关注[j].西部大开发,2003,3.
[3]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4]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一、旅行社连锁经营及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文献研究
近年来,不少旅行社走向连锁经营发展。杨骏等从“广之旅”等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提出连锁经营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冯世娥则揭示了旅行社的连锁经营是竞争的必然选择。
关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国内也有不少学者研究分析。宋佳婕指出大学生市场缺乏有效的机制;万红珍等提出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改善大学生旅游市场环境;朱迅成等着重对校园营销、市场调查及服务质量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丁春文认为应丰富大学生旅游产品以应对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邱生荣则采用SPSS软件等进行分析,建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需通过政府、企业、学校相互协作。
通过上述文献,发现将旅行社连锁门店与校园运营结合的分析研究不多,因此本文结合这两方面,总结校园中的旅行社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经验。
二、校@旅游运营与连锁门店运营的差异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中以学生旅游居多,其弊端有:大多简单复制旅行社常规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低价竞争;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连锁效应
与学生旅游运营模式相比,校园中的旅行社连锁门店则凸显了其连锁效应。
1.品牌优势。米游工作室(以下简称“米游”),可利用福建中青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中青旅”)良好品牌印象,使大学生产生信任感。且米游的服务质量高于普通学生旅游,如正式旅游合同保障,并匹配正牌的导游讲解及服务。
2.后台系统优势。米游依托中青旅后台系统――易呀游,可随时实现资源最佳调配。国内还有许多优秀的旅游系统,如以网上交易为核心的“八爪鱼在线旅游”;旅游同业交流合作为主的“欣旅通”;信息共享智能化的“金棕榈”。但是易呀游简易操作、产品库存大的特点,反而更适合在校园旅游市场中应用,使得米游更快掌握系统操作、利用资源。
三、连锁门店在校园中的运营管理
(一)市场定位
大学生的特征是闲暇时间多、旅游动机强烈;但其思维活跃、好奇心极高、旅游参与互动性高。
(二)产品开发
1.团体出游产品,同时促进团队合作。例如“大樟溪素质拓展一日游”,针对班级或学生部门,给予优惠价,且增加“野外生存”、“撕名牌”等互动互助的游戏活动。
2.节日主题游产品,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里推出“主题交友游”。如在“双十一”推出“一日CP游”,利用罗源湾海洋世界景区的特惠活动,参观游览的同时增加游戏任务卡,将“游”与“玩”相结合。
(三)宣传销售
制作横幅、海报以及宣传单页,并举办“我的旅途我掌控”、“旅游攻略大赛”等竞赛,增强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扩大线上宣传,如微信、微博等。同时注册“米小游”微信号并建群,进行“抢红包”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邀请好友进群,并且给予“最佳手气”者“出游抵用卷”的福利。
四、连锁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安全问题
第一,学校监管压力。大学生在校出游时意外事故的事例并不罕见,对此,作为连锁门店,在安全保障方面得到企业的强有力担保,加之推出新产品时避开危险景区。如十八重溪的漂流惊险刺激,虽满足大学生爱刺激的喜好,但该景区的安全设施不够,应避开。第二,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作为学生自主经营,更应设身处地为大学生考虑。如夏季出游,推荐大型水上世界设施代替大学生喜爱的山间户外漂流景区。
(二)宣传推广的转化率
赵曙光认为社交广告是借助兴趣型和关系型网络的信任优势,成为促进用户购买行为的重要动力。一般的宣传推广转化率不高,故应有效地利用社交广告。如米游一般的微信文阅读量仅在100以内,但通过大学生社交圈分享转发,“一日CP游”产品阅读量达338次。
五、研究总结
关键词: 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厦门高校旅行社;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简介
(一)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的经营模式
采用加盟经营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双方共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训。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为师生旅游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导游服务和旅行社管理能力。高校旅行社职能是:一是安排游客的旅游线路,处理游览景点的关系利益分配,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搞好市场宣传促销,加强和校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横向联系。
二.厦门高校旅行社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就是指一切影响和制约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则取决于SWOT分析的结果。
(一)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1.高校旅行社的特点是便利、贴近、实惠。由于高校旅行社设在校内,和师生联系密切,因此服务速度快,师生旅行更加便利。高校旅行社由学生自己来经营,更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更能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状况,量体裁衣,做出适合的服务产品,设计出了各种富有个性的贴近学生品味的旅游产品,旅游费用更实惠,物美价廉。
2.建立高校旅行社的必要性强,支持度高。为了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建设高校旅行社,对我校旅游学院159名师生做一个关于高校旅行社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若成立以高校为平台,提供住宿饮食,专业导游,自定线路,价格相对低廉,融入校园文化的高校旅行社,态度是选择的比例最大,46.53%的师生认为有必要建立高校旅行社。有68.62%的师生支持成立专门为学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
3.高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这就给高校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一座高等院校就是一座“大学城”:在“食”方面,高校的饮食环境条件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住”方面,高校的接待住宿有三种形式:一是高档的指学校办的各类宾馆,是按星级饭店的标准服务。二是中档的指学校招待所。三是低档的指廉价学生宿舍。特别在寒暑假,宿舍、食堂空置,可供大学生出游之用;在“行”方面,各高校都通公交车,交通发达;寒暑假教师接送班车也充分利用。为高校师生出游服务;最后谈谈“购”,高校都有光荣史,这对文化教育类的旅游纪念品购物有好处。例如:装帧成册的校史、校友录、校友回忆录、校友聚会纪念册等会有卖点。有些高校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色美观,也成为大学生的高校旅游内容。
4.员工整体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高校旅行社依靠大学作为强大知识后盾,大多数职员和导游由年轻的大学生组成,有旅游、策划、心理等专业知识;顾问为资深教授、专家,知识文化水平都较高,对高校旅游的管理和运行有优势。大学生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并做出反应,可以快速开发旅游产品并投放市场,在旅游行业中将有较强的竞争力。
5.旅游信息网络化,扩大市场营销范围。 高校旅行社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网络化建设,建设独立网站,与旅行社行业联网,与交通业、酒店业等相关行业联网,实现网上预定车、船、机票和客房,从而使旅游者可通过网上查询和预定,实现网上交易。高校旅行社通过网络营销,向世界宣传企业形象和出售旅游产品。
6. 起步早,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当前国内旅行社星罗棋布,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已成熟并走向衰落的趋势。而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开发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虽然高校师生旅游消费同其他阶层的旅游者相比消费水平较低,旅行社从每位旅游者身上得到的利润额较少,但也应看到,高校师生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如果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对高校师生旅游市场施行规模开发,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较早地做专为师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趁其他旅行社未进入或已进入但未站稳高校师生市场之际,可先入为主,以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
(二)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关键词】高校学生 旅游市场 分析
一 高校学生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1.高校学生出游动机
课题组对河南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对旅游兴趣浓厚,12%的人回答可有可无,只有4%的人表示反对,可见,旅游已是高校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在河南高校学生的旅游意向上,有80%的人表示打算去旅游。低年级学生(82%)与高年级学生(84%)、男(85%)与女(85%)都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有92%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76%来自农村的学生打算去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差异而造成的。结果表明,高校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
2.高校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
第一,休闲散心(占20%),主要是为了欣赏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自然风光等,获得美的享受;
第二,纯粹的娱乐消遣(15%),主要是为了通过旅游改变环境,达到调剂生活的目的,以娱乐、消遣求得精神上的松弛和愉快;
第三,学习、感悟生活和增长见识(30%),主要是为了通过旅游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第四,探亲访友(35%),这是高校学生旅游心理最为特殊的地方,他们有各地的朋友和同学,在选择目的地时会考虑有没有自己的朋友,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同学的旅游信息来源就尤为重要,几乎可以左右自己的旅游安排。
3.高校学生对旅游服务的需求
调查访谈中发现,高校学生在选择旅游线路上一般会选择比较便宜的线路,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讲解和细致的服务上不要太啰嗦,稍微提醒就能够让他们满意,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收放自如,高校学生本来就爱动,太约束他们的旅游行为就会适得其反,适当提醒就行。调查中50%的人认为旅游服务中一定要坦诚相告,所以在对待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的旅游群体时一定要真心相待,不改变原有的旅游线路。如果正确对待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会无形中给旅游企业创造了免费的广告,高校学生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同学,借助网络的宣传,口碑效应很好,如果高校学生去了哪个地方感觉不错,他们会告诉朋友的占75%,在网络上与别人分享的占20%,独自分享的仅仅只有1%左右。可想而知,高校学生的宣传力度是相当大的。同样,他们觉得哪个地方不好,肯定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宣传,这样的一个超级流动“广告牌”,不是旅游企业的最好选择吗?何况,高校学生不会永远是高校学生,四年以后,甚至更久,他们也会转变成当地的巨大客户群体。从长远看,能否做好高校学生旅游服务,还关系到以后旅游的长远发展。
4.旅游消费心理
调查表明,在旅途中的花费这一项中,高校学生则不受年级、性别的影响,具有总体相似的消费结构。游玩一次的消费大部分计划在100~300元左右,在住宿上,47%的学生选择30~50(元/每人每天)。总体上说,高校学生对消费的总体要求都体现了节约原则(占77%),这表明现代的高校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高校学生在外出旅游进行购物时,其行为特点比较特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商品要有情感内涵。高校学生购物主要是为了纪念,带一些小礼物回去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留作纪念,所以购买的商品要有地方特色性。作为高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购买不仅停留在物体的层面上,而且要体现在文化和品位上。
第二,购物时注重“坦诚”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经营作风会使他们获得“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重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体验作为时代文人的成就感。
第三,购物时有冲动性和理智性。由于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没有完全成熟,购物经验不够丰富,加之求新、求美的个性,因而在选购商品时,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又具有理性,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的供给有限,因而他们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收支,谋求在有限经济条件约束下的最大购买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要。
第四,购物的商品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样式上要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由于受收入的限制,加上消费观念不断趋于成熟,高校学生在选购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希望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追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注重价格,讲究经济,则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高校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高校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5.旅游时间和范围
在出游时间方面,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大约27%的高校学生选择在节假日出游,47%的高校学生选择在寒暑假出游,14%的高校学生选择在周末出游。闲暇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出游的范围。寒暑假的时间非常充足,因此选择在寒暑假出游的高校学生比例最大,他们一般会选择省内、省外等远距离旅游,尤其是省内其他城市旅游。周末时间比较仓促,外出旅游的时间较少,但反常的是在周末旅游的学生比省内其他城市旅游的同学相对较大,则可以从侧面说明本市的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节假日时间相对比较充足,选择出游的比重处于寒假和周末之间。
6.旅游方式的选择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启事。有关调查也证实,高校学生出行外地喜欢结伴而行,在人数组合上以2~7人居多,达到74%,其性别构成上是两性搭配占绝大多数。
7.影响高校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游顾虑较多。高校学生旅游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其长期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范围内,缺乏旅游经验,社会实践能力较弱,出游顾虑较多。《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出行最担心的问题依次是:安全问题(占40.1%);购车船票问题(占34.9%);食宿问题(占26.6%);健康问题(占9.5%)。尤其女生作为其中的弱势群体,对安全等问题的考虑则更多。这些顾虑也是许多高校学生有旅游动机却难以成行的原因之一。相反,旅游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顾虑,高校学生出行将更依赖于旅游企业。
第二,高校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高校学生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高校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的影响。加之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高校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二 开发高校学生旅游市场的思路
1.总的思路要灵活多变,不拘于一种线路模式
首先,高校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在开发的时候,应开拓重点旅游市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其次,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高校学生旅游市场时要机智灵活: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购、娱乐各个项目分别标明价格,供高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
2.旅游方式多样化
针对高校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徒步、自行车、轮船、汽车、火车等。首先,组团要机动灵活。高校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其次,要在特色上下工夫,要想吸引高校学生旅游,则旅游线路就要符合其心理特点,能够让其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再次,高校学生旅游市场集中,规模较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旅游企业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取得价格优势,才能激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高校学生出游顾虑较多,同时对事物的疑心较重。旅游企业要培育和建立稳定的高校学生消费群体,以诚信为本,淡旺季之分,明码标价。
3.推出多种符合高校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基于高校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下旅游产品值得关注:
第一,修学旅游。许多高校学生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时机。他们出游常常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旅游企业可设计一些学习目的较强、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阔眼界的修学旅游,如革命根据地的考察游、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采游等。
第二,体育旅游。高校学生多数酷爱体育运动,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旅游活动,如滑雪、游泳、冲浪、沙滩排球等。如青海这样的高原地方,有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更是这些旅游公司的重点开发地带,如骑自行车环青海湖、登山探险等,这些体育活动都可成为青海体育旅游的卖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大力宣传青海,扩大青海的影响力。
第三,探险旅游。高校学生追求个性化,喜爱标新立异,且好奇心重,喜欢探险或令人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旅游企业在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
第四,生态旅游。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环保意识较强,许多高校还成立了环保社团。针对高校学生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心态,设计生态旅游产品,一定会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新兴的旅游市场,必将发展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校学生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旨在帮助旅游业充分认知这一新兴市场,并对其开发适合的旅游产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丹卉.浅议旅行社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j].老区建设,2010(20):95~96
[2]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j].新西部,2008
[3]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