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财政工作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工作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工作要求

第1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树立和落实这一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妥善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至关重大。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根本指针

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念,是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发展规取向,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同样,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能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发展的路径和财政改革的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和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2、科学发展观是确保财政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和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既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从而更好地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振兴国家财政服务,为推动“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3、科学发展观为破解当前财政工作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应当看到,处于转轨时期的财政,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未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和规范,部分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二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到位,公共服务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尤其是财政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增长偏快,加重了财政风险压力;三是财政职能作用在某些领域尚未得到应有发挥,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于财政实践;四是经济领域中违法违纪现象仍较普遍,财经纪律松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上述矛盾和问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既有认识和理论上的根源,也有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强化财政管理,严肃财经法纪,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4、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可否达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怎么样?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好不好?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五个统筹”,是否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源泉,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

第2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为了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我局依时成立了“*县财政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形成“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并及时制定了局依法行政工作方案,使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有序,大力提高了财政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二、完善制度,深化管理体制

一是不断做大蛋糕,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在做大做优财政收入蛋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服务民主为重,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共预算民生工程资金5425万元。在支出力度上,力求做到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日常性财政监督,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行为。规范一次性、临时性收费项目管理,严把审批程序关和依据关,上半年共受理收费立项申请36个,坚决杜绝重复收费、乱收费行为发生;积极履行财政管理基建财务的职能,上半年共批复28个建设单位的基建财务决算,共核减资金25万元,资金核减率为7.2%。三是保障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局为有效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维护良好财经秩序,于20*年开始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但是在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机制方面凸现不足,我局正着手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结合改革。一方面把资金集中于国库,增强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使单位支出更加公开、透明,从资金运行机制上促进反腐倡廉。

三、强化管理,推动八项服务

第3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为了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我局依时成立了“县财政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形成“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并及时制定了局依法行政工作方案,使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有序,大力提高了财政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二、完善制度,深化管理体制

一是不断做大蛋糕,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在做大做优财政收入蛋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服务民主为重,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共预算民生工程资金5425万元。在支出力度上,力求做到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有效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日常性财政监督,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收费行为。规范一次性、临时性收费项目管理,严把审批程序关和依据关,上半年共受理收费立项申请36个,坚决杜绝重复收费、乱收费行为发生;积极履行财政管理基建财务的职能,上半年共批复28个建设单位的基建财务决算,共核减资金25万元,资金核减率为7.2%。三是保障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局为有效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维护良好财经秩序,于2004年开始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但是在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机制方面凸现不足,我局正着手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结合改革。一方面把资金集中于国库,增强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使单位支出更加公开、透明,从资金运行机制上促进反腐倡廉。

三、强化管理,推动八项服务

第4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根本指针

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观的思想基础,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念,是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发展规取向,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同样,对财政工作而言,有什么样的理财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财政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向,就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发展观决定着科学理财观,能否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财政活动的每一项内容,落实到财政法规和政策之中,不仅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政策取向,而且必然决定着这个时期财政发展的路径和财政改革的成效。为此,财政工作只有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转变理财方式,提高理财水平,才能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和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2、科学发展观是确保财政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筹集和调节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功能,既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变化所产生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从而更好地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财政部门作为财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建设,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履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支、实施宏观调控、开展财政监督、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等职责,为振兴国家财政服务,为推动“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3、科学发展观为破解当前财政工作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应当看到,处于转轨时期的财政,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配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未完全落实到位,尤其是省以下政府间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和规范,部分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二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不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到位,公共服务的边界不够清晰,政府尤其是财政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增长偏快,加重了财政风险压力;三是财政职能作用在某些领域尚未得到应有发挥,财政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理论建设相对滞后于财政实践;四是经济领域中违法违纪现象仍较普遍,财经纪律松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上述矛盾和问题是多年累积下来的,既有认识和理论上的根源,也有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强化财政管理,严肃财经法纪,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4、科学发展观是检验财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公共财政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财政运行模式,旨在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公众利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共财政的上述目标可否达到?亦即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怎么样?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好不好?服务能否满足公众需要?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五个统筹”,是否有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思想源泉,也是检验和评判财政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志。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廓清理财工作思路,明确财政工作任务

古人云,财政即理财之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因而,财政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应以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任务和政府施政的方针为依归,与政府担负的职责相匹配。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看,我国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大致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二条主线、三篇文章、四大方面。

1、一个目标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政府施政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对建立新型财政运行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公共财政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种分配行为或经济活动,具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既有别于以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一统”财政,也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财政,属于公共财政特殊,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文化传统及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了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方面已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作为一种崭新的财政运行模式,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建立财政事权清晰、财政职能健全、服务公众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力争早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2、二条主线,一是增收;二是节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战胜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财政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制胜法宝。尽管随着财政理论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财政收支的规模、范围等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但无论如何改变,增收与节支依然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财政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收、支的数量和质量上。抓住了增收与节支这两条主线,就抓住了财政工作的牛鼻子,财政工作就将居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否则,财政上不去,支出不节制,财政工作就将处于被动之中,甚至陷入困境。增收,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广辟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节支,就是要切好财政“蛋糕”,厉行节约,力戒浪费,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做到勤俭办一切事业这一点尤其重要。

3、三篇文章指的是生财、聚财与用财。“三财之道”历来就是财政工作的主心骨,它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能否讲究“三财之道”,做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不仅关系到财政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关系到国家财政能否振兴和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生财是前提。生财为本,生财为先,只有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做到生财有方,才能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起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聚财是关键。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纳税主体的税负水平,做到聚财有度,才能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用财是核心。只有做到用财有效,财政工作方能达到预期效果,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百业待兴,百事待举,可支配财力有限,但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尤其需要讲究用财之道,把纳税人的血汗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4、四大方面包括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管理和财政建设。既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一般讲,财政发展是目的,财政改革是动力,财政管理是关键,财政建设是保障。财政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一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加以衡量。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2%,但与发展中国家平均25%左右和发达国家平均45%左右的比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改变这一状况。财政改革主要涉及处理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需要通过创新财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规范理财行为,提高经济与财政的运行效率,创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外部环境,推动财政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管理主要体现在开展财政活动、组织财政收支等日常工作之中。以校正市场缺失为天职的公共财政,是以非市场方式,按非市场程序,在非市场领域,以非市场目的来开展活动的,具有公平性、非盈利性和法治性等基本特征。为此,必须摆正政府(财政)与市场的位置,界定好二者之间的责任,凡是市场办得了的,办得好的,就不应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只有做到定位准确、职责分明,才能确保政府(财政)职能的正确行使,并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财政建设涉及一系列财政制度安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包括财政理论建设、财政业务建设和财政思想政治建设等。搞好财政建设,对于正确而有效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进依法理财,推动财政理论的创新和财政实践的发展,进而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进一步完善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在1994年确立的,此次改革当属建国以来调整利益格局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实践证明,分税制改革是成功的,不仅使中央和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相对规范化,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纵向财力分配机制,明显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初步搭建起了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建立较为规范的横向财力均衡机制奠定了基础。但是,囿于政府(财政)职能转变的相对滞后,分税制改革中所涉及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仍然不够科学、规范,收入划分亦不尽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也还不够规范、完善,尤其是此次改革建立在以基数法确立的包干体制基础之上,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基本思路:一是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界限和财政责任划分。凡是地方政府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即作为地方政府的事权。中央主要承担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调节地区间、城乡间重大收入分配性质的财政责任。对于共同事务,如具有跨区域“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分担的比例,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该谁管的事就由谁管。在此基础上,遵循信息和成本优先的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使之国实施的以增发国债、扩大赤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成效是显著的,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功不可没。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任何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都是短期行为,具有时效性,这是因为这类政策旨在相机对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反周期调节,本身具有时效性,只能在特定时期加以采用。从中长期看,仍以采用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为宜。对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切实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不应也难以长期借助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对其投资,以求其经济增长。特别是随着财税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面临着多方面潜在风险不断向财政聚集的情况,为此,必须把防范、规避和化解财政风险作为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刻不容缓地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本着“责权利”和“借用还”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实施总量控制和源头控管。国债发行权宜继续留归中央,严格依据财政承受能力核定各级政府的举债规模,强化各级政府管理债务的责任,抓紧解决眼下部分基层政府过渡负债的问题。二是建立健全财政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实行政府债务全口径统计、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财政赤字规模。三是充实偿债准备金,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减少财政直接投资;按照WTO规则的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及补贴机制,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目标责任制,减少国家最终所要承担的损失。

2、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市场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管理越重要。只有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思路是,以规范财政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财政管理信息化为手段,不断创新财政监督管理的机制、手段和方法,通过采取事前稽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办法,对财政收支特别是重点支出,实行从申请立项、核定预算、拨付资金,到安排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程序的高度公开透明,从思想上改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督的状况,从机制上消除财政资金安全的隐患。同时,抓紧建立健全一套以财税审计专业监督为核心、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相配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依法查处财经领域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把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与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努力构筑财政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财政工作要有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1、在理财观念上有新突破。财政工作与党的事业密不可分,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效率意识。财政作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站在财政看财政,而要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做到不仅会算财政账、收支账,还会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财政与经济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的关系,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2、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主要体现在定政策、立规矩、建机制和改进公共服务上,目的是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财政工作而言,就是要通过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当前,应把预算管理继续作为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一是编制复式预算。贯彻落实《预算法》,在编制公共预算的同时,实质性启动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把各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畴,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完善预算收支分类方法,修订预算科目,加强项目预审,注意预算与计划的衔接,使之做到公开、透明、通俗和规范,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预算决策、执行的制衡机制。部门预算既要编制科学,又要公开透明,便于执行。特别是有利于衔接政府采购,有利于方便财政拨款,利于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预算法律约束力。四是进一步延伸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淡化乃至彻底取消预算外资金概念;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特别是省以下改革试点的范围,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从机制上堵塞财政收支漏洞。五是加快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经营性事业单位,一律推向市场,财政停止供给;对准公益性事业单位,适当核减事业经费;对公益性事业支出,实行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核拨经费。六是抓紧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成本一效益”评估分析,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3、在服务重点方面有新突破。要把促进“五个统筹”作为财政服务的重点。一是鼎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理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二是分类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力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助推西部大开发,扶持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三是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重点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四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运用财税调控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五是促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主动运用财税手段,积极参与WTO规则的拟定;完善符合WTO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国际贸易,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合作。

4、在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财政一方面要以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已任,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手段扶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决不能重回计划经济时期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的老路上,也不能总是停留在对少数企业实行减税让利的老套套上,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转变财政支持和服务经济的方式方法。基本思路:一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自我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建设,搭建有利于创业和发展的公共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通过财政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凝聚、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调控经济结构和布局。为此,财政必须着力做到三个转变,即由被动调控向主动调控的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由采取单一调控工具向组合采用多种调控工具的转变,努力学会并善于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活动,协调运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并将政策的实施同促进生产、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将政策扶持与财源再造结合起来;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加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5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乡镇财政作为联结城乡、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为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全区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入,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乡镇财政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各地必须对新形势下的乡镇财政职能有更深的认识,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出发,紧紧围绕推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支农惠农和改善民生政策等工作,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履行好乡镇财政职能。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建设

(一)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对乡镇财政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把乡镇财政工作放到整个乡镇工作中通盘考虑。要紧密结合乡镇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着力解决乡镇

财政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区财政局要把乡镇财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乡镇财政有关重大问题。

(二)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建立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

1.完善区乡财政体制改革。制定新一轮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对乡镇的财力保障水平,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区政府和乡镇财政履行职能所必需的支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要求,科学合理界定乡镇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划分收入范围,充分调动区乡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高区乡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2.完善乡镇部门预算改革。改革乡镇财政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完善乡镇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公开、公平、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依法理财,增强乡镇财政调控能力,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革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完善“乡财区管”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

4.建立惠农资金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区级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着力提高发放质量;提高补贴对象基础数据准确率,加快补贴发放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第6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都”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财政工作的行动指南。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坚持以××统领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市跨越发展和“三年倍增”的目标,主动服务发展,关注民生,取得了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财政支出结构调优力度大、财政管理改革创新多的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部门所肩负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机制体制创新的职责和任务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财政工作要履行好职能,必须围绕大局、研究大局、服务大局。目前,十七大精神是全国大局,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是全市大局。归根结蒂,学习实践××是财政部门最大的大局。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积极作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期望,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财政部门的重托。我感觉,财政部门学习和实践××,应当做到“三个着力”。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推动发展上有新成效。××核心是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复杂,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财政各项减收增支因素更加集中,财政保障压力和平衡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财政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能不能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关键看能不能把××贯穿于财政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按照××要求和国家拉动内需十项措施精神,积极加以应对。一是发挥作用,推进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我们要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全力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完善市与开发区财政体制,集中财力,倾斜政策,推进沿江开发加快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支持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仓储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金安排和调度,加快实施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重视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税改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体制政策的研究,分析政策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动做好我市收支政策调节、财政体制调整、上报数据管理、加大上争力度等工作,积极应对政策变化,趋利避害,保证江都的地方利益最大化,为经济财政健康发展服务。二是优化结构,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现实问题。重点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财政补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支持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改善基层卫生医疗条件,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加大投入,服务“三农”。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全市实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沼气等设施建设。扶持小额贷款组织,培育民营性质的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投入“三农”,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调整市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镇级人均财力标准、村级三项资金和社区补助标准,继续实施困难镇编制内公务员工资统发,保证基层组织稳定。

2、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在创新管理上有新突破。善不善创新是检验会不会发展的标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按照十七大对财政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市直部门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管理办法,实行部门收支脱钩,核定非税收入执收直接成本。规范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增强预算约束力。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项目支出财政审核管理。以开展专项资金和预算编制绩效评价为重点,加强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和完整性管理。二是进一步深化非税收缴制度改革。制定非税收入管理实施细则、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健全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管理系统。清理归并票据种类,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收缴全过程实施监控。实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库(或专户)”的征缴方式。建立非税收入目标考核机制,防止因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和收支脱钩的实施,带来收入下滑。同时,改革政府基金征收模式,主动消化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带来的影响。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问效管理机制。健全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着手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管理模式,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抓住当前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良好机遇,做大投融资平台,丰富融资手段,扩大融资规模,为开发区建设、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

第7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一、主要工作要点

财政局办公室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纪律抓得不严,督促不够,出现“中间”松散现象;二是工作期间出现利用微机玩游戏现象;三是自身建设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待以上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紧扣财政工作中心,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切实抓好财政改革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水平。紧紧围绕财政工作这一个中心,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决策、参谋、助手作用。一是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本着在参与决策上不越权,在提意见和建议上不自作主张,在管理事务上不缺位;二是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政务、事务、督促、管理、协调等方面,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紧贴领导工作思路,把握财政方针、政策,为局领导写好讲话、调研报告及发言等材料,确保局领导有更多的时间抓全局、抓全盘、抓重要性工作。

(二)抓好二个环节,促进工作运转协调

加强“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转变工作作风,适应财政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大财政宣传力度,提高文章信息报送采用率,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为促进财政各项工作运转协调,着力抓好督查督办、政令畅通这二个环节。一是在督办、催办上下功夫,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对上级交办和局领导安排的工作,正确理解上级精神,深刻领会领导工作意图,把握工作动态,增强工作预见性,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按照工作办事原则,积极主动与各股室沟通、协调、联系,加强督查、催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促进财政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二是确保政令畅通,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枢纽,以承上启下、内外联系为纽带,以信息传递、沟通交流为桥梁,及时批阅传递文件材料,及时组织学习上级财政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及时向领导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将领导的工作意见传达到各股室,并加强跟踪反馈,督促落实。

(三)树立三大意识,服务好工作大局

加强与股室工作的协调沟通,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加大督促、督办、催办力度,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这三大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识大局、顾大局,增强大局观念,[文秘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kt250.com同下一盘棋,共谋财政篇,努力做到大事不糊涂,原则问题不含糊,具体问题不马虎。二是牢记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原则,以服务财政工作、领导、股室、职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政务、事务、后勤服务。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工作上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对上级的决策措施和局领导的安排,雷厉风行抓落实,落到实处见成效,决不推诿扯皮、办事拖拖拉拉。

(四)突出四大重点,构建工作平台

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工作思路,突出全局“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工作考核、党风廉政”这四大重点。一是加强作风建设,以着力抓好学习教育、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调查研究、贯彻“[文秘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四项”制度等为重要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突出体现在求真务实、科学理财、勤奋努力、工作见成效上;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四项制度,建立财政政务公开信息网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工作考核,重点加强各股室工作目标、行政效能、党风廉政、综合治理、消防安全、招商引资考核,建立激励奖惩、公开公平竞争机制,促进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着力实施教育、制度、惩防、监督工作整体推进,坚持标本兼治,警钟常鸣,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做事,提高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五)做好五项工作,创建和谐机关

第8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宣传,进一步推进我区“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更好地宣传财政,服务全区经济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根据省财政厅《2014年全省财政税政工作要点》和市局政策法规处的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财政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市的普法宣传有关精神,加强区乡二级财政法制宣传,重点宣传财政惠民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新出台的财政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财政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让社会各界更加认识财政工作、了解财政工作、理解财政工作、支持财政工作,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财政法制环境。

二、宣传内容

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推进“八项工程”,重点宣传省市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新出台的财政法律法规,以及三农、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政策。

三、宣传时间和宣传主题

宣传时间:2014年5月—6月

宣传主题:发展与民生

四、宣传形式及活动安排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法治财政宣传活动。具体包括:

(一)由办公室牵头办一期专辑《财政信息》,汇编全区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短信平台等媒介通过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发放宣传品等传统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各

项财税政策、惠民政策。

1、在区财政局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宣传各项财税政策和财政惠民政策。预算、经贸、基层、行财和社保科等局内业务科室在局网站上开通微博,对涉及全区财政政策有疑问的进行解疑答惑。

2、在报刊上专题宣传,在日报专题宣传区有关财税政策和财政惠民政策。

3、利用电视媒体宣传,在电视台新闻专栏宣传有关财税政策和财政惠民政策。

4、通过短信平台进行宣传,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将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的主要内容编辑成短信,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

(二)开展“法治财政进基层”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结合“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牵头做好财政收入任务落实的同时,宣传扶持企业发展、全力保增长的各项财税政策。

1、送政策进企业,由经贸科牵头,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由会计科牵头、经贸科配合,开展新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培训工作,确保年培训人员不少于300人。

2、送政策进农村,由基层局牵头,各财政所、财政分局至少选择一个村,采用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向广大农民宣传三农、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财政惠农政策。

3、送政策进社区,由行财和社保科牵头,从项里、幸福、古城、河滨财政所至少选择一个社区,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将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就业再就业方面的财政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4、开展财政知识大讲堂活动。由会计科牵头,邀请市区会计专业人士对区属各行政事业单位、乡镇街道、中小学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处理水平。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扎实推进“财政宣传月”活动,确保宣传效果,局成立“财政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局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乡镇财政所长和开发区、新区财政分局局长是宣传月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2、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各牵头科室、财政所、财政分局要按照活动方案中内容和要求,将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财政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3、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各牵头科室、财政所、财政分局要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把各项财税政策和财政惠民、惠农政策宣传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4、及时联系,加强沟通。各牵头科室、财政所、财政分局要加强与宣传部门及新闻单位的联系,积极提供宣传信息及相关稿件,形成声势,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力求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中有文字、网络上有形象。

第9篇:财政工作要求范文

一、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

财政局就开展好“廉政建设年”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廉政建设年”活动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年”活动中的表率作用;三是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廉政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财政局还组织了“廉政建设年”活动大讨论,干部职工结合本职工作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讨论,增强了干部职工投身“廉政建设年”活动的主动性。全局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到“廉政建设年”活动中去,促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推进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把“认真履行财政职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廉政建设年”活动的切入点。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二)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党政机关的“小金库”,规范党政机关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奢侈浪费行为的发生。(三)切实加强对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公车私用和公费旅游等问题的治理,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四)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采购行为,严格实行“管采分离”。(五)加强对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的监管。同时,财政局还把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工作列入廉政责任目标,分解到各科室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三、严格制度落实,提高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