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

第1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老年性骨质疏松: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双磷酸盐都十分有效。

男性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双磷酸盐、活性维生素D和降钙素为多。

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病的治疗是前提,但同时应用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或降钙素,对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对软骨损伤修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双磷酸盐既可治疗骨质疏松,又能抑制过度的骨质增生,故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双磷酸盐,是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的选择。

以提高骨量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严重的骨质疏松如需迅速提高骨量,可选用甲状旁腺激素(1~34)或双磷酸盐,但卧床患者慎用双磷酸盐。

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应选择降钙素,过敏者可考虑双磷酸盐治疗。但无论降钙素还是双磷酸盐,都不是止痛剂,缓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渐产生,所以治疗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联合应用非甾体镇痛药物,以确保止痛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以提高肌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肌力下降是骨质疏松另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是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和特点,激素替代疗法也能部分改善肌力。

第2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然而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又并非单纯地“补钙”就能“补牢”,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了解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在于 钙代谢的特殊性

钙在人体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血液中的钙,它随血液流动,被带到全身,是各种器官和组织发挥其功能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所以血钙必须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二是骨头中的钙,它是由血液带到骨骼的钙,经过骨的代谢而沉积在骨组织中,并成为人体储钙的“仓库”。

人体内99%的钙沉积在骨和牙齿上,所以钙是骨的重要材料。同时,由于骨是钙的“仓库”,随时为血液输送钙。当血钙水平下降时,骨会释出钙进入血液,使血钙上升至正常水平;当血钙超过正常水平时,骨就会把血液中多余的钙变成骨钙储存起来。

但是,人步入中年以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和骨代谢的变化(破骨大于成骨),原先在骨头上沉积的钙,逐渐加速释放入血(不论血钙水平是否下降),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时,由于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及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能沉积在骨头上并储入“仓库”的骨钙减少,且一年比一年少。因而中年以后,体内骨钙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样,骨钙便愈来愈少。年轻时骨钙储存少的人,就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那么,怎样才能早期查出骨质疏松呢?

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血钙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血钙水平不能反映骨钙流失的情况,这就给诊断骨质疏松带来困难。目前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开始用骨密度测定仪,检测骨骼中骨量储备的情况。中老年人最好每隔一二年查一次。一些好发骨质疏松的人,如曾作过卵巢切除术、40岁以前就绝经、长期素食、消瘦且肤色白、亲属中有骨质疏松的女性,应当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骨量明显下降、有骨质疏松迹象的,就要切实“补牢”

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比作“亡羊补牢”,是因为得了病才进行治疗,是比较被动的。

但是,如果不予“补牢”,骨钙的流失会逐年加速,骨折随时可能发生。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必须进行正规的“补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补钙 血钙比较低的人,无疑应当补充钙剂,以提高血钙水平,使之上升到正常的范畴。若不补钙,势必要动用已经疏松的骨头中的钙释放入血,这岂不是雪上加霜?

补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是钙被肠道吸收和从尿中重新吸收入血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何补,补多少,也要因人而异,建议向有关医生咨询。

补雌激素 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受害者。一来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体内钙的流失逐年加速。二来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通过甲状旁腺的作用,使维生素D的活性和含量下降,以致钙的吸收减少。这两种因素相加,使绝经后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见补钙的同时,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是必要的。不过,掌握雌激素的剂量十分重要。不然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也要由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施治。

积极、适量的运动 中年以后,运动量明显减少,也是骨钙加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骨质疏松,都应当积极参加适宜于自己情况的体育锻炼。

第3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2006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将一份由27个问题组成的调查问卷邮寄给北京市、东北地区、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一些Ⅱ级~Ⅲ级医院的骨科医生。

调查表的内容来源于骨科医生及骨质疏松专科医生的推荐及相关文献资料中的内容等。调查问题涉及被调查者在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知识,以及他们对这类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态度。调查为匿名调查,不提供酬劳,自愿填写,不进行强制调查以免扩大误差。

骨科医生的通讯地址源于2000~2005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的骨科医师名单,以及部分北京市一些Ⅲ级和Ⅱ级医院骨科医师名单。从中随机抽取被调查对象。在回复的问卷中,大约85.2%(127份)的问卷涵盖的信息完全。对信息不完整的调查表,我们将其排除在外未进行汇总。按北京地区和非北京地区将所得的调查表分为两组。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共寄出350份调查问卷,有149份寄回,127份填写合格,合格回复率为36.2%。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各地区所占的比例为:北京市73份、东北地区16份、山东省15份、河北省15份、河南省8份。被调查者执业时间5~9年的有80名(63%),小于5年的有15名(11.7%)、10~14年12名(9.5%)、15~20年12名(9.5%)以及20年以上8名(6.3%)。在被调查者接诊的患者中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是:75名(59%)被调查者选择11%~25%;18名(14.2%)选择10%或以下;22名(17.3%)选择26%~50%;7名(5.5%)选择51%~75%;5名(3.9%)选择未接诊骨质疏松患者。

回复调查表中,53.5%(68名)的医生认为患者有骨折,同时还伴随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即使没有骨密度测定结果的支持,也应该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而70.1%(89名)的医生表示,只有当患者有骨密度测定结果的支持时,他们才会作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74%(94名)的调查者表示遇到低能量创伤导致的骨折患者时,若患者为中老年人,他们会考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53.6%(68名)的骨科医生表示对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区别稍有了解,很清楚其区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8.3%(36名)。有13.3%(17名)的医生表示知道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74%(94名)的医生表示了解一些。60.6%(77名)的医生表示同意组成一个健康检查小团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或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引起骨质疏松的其他原因存在。

74.8%的医生(95名)认为对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然而75.6%的医生(96名)担心可能因此产生不利情况。大约29.9%(38名)的医生放弃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45.7%(58名)的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药物治疗的开始时间不应太早。57.5%(73名)的医生认为应该由骨质疏松专科医生对患者治疗。50.4%(64名)的骨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到骨质疏松科进一步治疗。关于药物的选择,44.9%(57名)的医生选择钙剂及维生素D,40.9%(52名)的医生选择双磷酸盐。42.5%(54名)的医生认为,早期对患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抑制骨质吸收的药物治疗是有好处的,27.5%(35名)的医生表示,不知道早期使用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具体有什么作用。

当问及关于低能量创伤导致的骨折,对将来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的预测可能要比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更敏感时,55.1%(70名)的医生表示不同意或者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3讨论

近年来骨科医生接诊的骨质疏松患者数量越来越多[1]。WHO公开声明骨质疏松症目前严重困扰着公众的健康情况[2]。随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增多,有推论说到2050年,全世界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数量将会超过6百万,其发病程度不亚于流行病[3],这对骨科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骨科医生经常接诊骨折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诊骨质疏松症患者[4]。在对患者骨骼状况的检查与治疗中,骨科医生无疑处于中心地位。有数据表明,如果出现低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强烈提示还会再次发生骨折[5,6]。同时有文献指出[7~9],在60~74岁这个老年群体中,若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骨折的危险度将增加1.5~9.5倍。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扩大骨科医生在骨质疏松症/骨量降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认为骨科医生应该对这一类患者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并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0,11]。

然而,骨科医生对此的态度各不相同。进行药物治疗,扩大自己的责任范围是否必要,推荐患者到骨质疏松科进行治疗还是亲自进行药物治疗等问题围绕着他们[12]。在本调查中,大多数(74.8%,95名)的骨科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仍有较大比例(29.9%,38名)的骨科医生放弃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其原因可能是:a)许多骨科医生只重视对骨折的治疗而不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b)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耗时较长,骨科医生不希望承担药物治疗所涉及的责任;c)骨科医生自身没有经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专业培训,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不多而放弃治疗。国外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大多数的骨科医生都认为应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除骨折以外的其他治疗,但许多医生并没有实际做,他们认为应该由患者的家庭医生来治疗[13]。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预防再发骨折的必要措施。50岁以上的成年人若发生低能量创伤导致的骨折,常提示骨质疏松的存在[14]。许多情况下,发生低能量骨折比骨密度降低(通过DXA测定)更能提示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15]。本研究中对骨科医生如何作出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的调查结果提示,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并不一致,这可能直接导致了后续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不一致性。

虽然对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基本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医生(75.6%,96名)对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不利情况存有疑虑。很大比例(57.5%,73名)的医生仍认为应该由骨质疏松专科医生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其中的大多数(50.4%,64名)骨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到骨质疏松科进一步治疗。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已经认识到了骨折可能带来的远期影响[13],但骨科医生尚未完全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主要角色。

在本调查中,一半以上(53.6%,68名)的骨科医生表示对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区别稍有了解,很清楚其区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8.3%(36名),只有13.3%(17名)的医生表示知道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同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选择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骨科医生的选择有明显的分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导致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治疗重视程度不足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提出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标准化会有助于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医疗干预[16,17]。组织一个健康检查治疗小团队,骨科医生提出治疗方案,由其他人员来完成治疗,从而减轻骨科医生的工作压力[18]。本调查结果提示,虽然某些医生愿意就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但是他们提供的治疗可能是不合适的,可能会忽视导致骨质疏松的其他病因的存在,或者引起并发症。健康检查治疗小团队的配合可能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新晨

调查结果表明仍有29.9%的医生因为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太多、太复杂而宁愿放弃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及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骨吸收抑制剂治疗(例如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在数月内提高骨骼内矿物质的密度并降低再骨折的危险性[19~21]。目前有限的数据表明,常规应用双磷酸盐药物并不妨碍骨折的愈合[22]。因此,我们仍建议及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谨慎而安全的药物,以避免再次骨折。

在将来的研究中,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应被纳入调查范围,包括多大比例的医生会给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开具相关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并在确诊后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了解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状况。鉴于本调查取样范围,调查结果不可能完全表示被调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状况,这些数据也可能不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

【参考文献】

第4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误区一: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于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三: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息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四: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五: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会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六:维生素D就是钙片。

此结论是错误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七: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八: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九: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第5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症 护理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质量改变、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指导与管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建议的诊断标准,年龄50~80岁,均无骨折,以腰背痛为主就诊[3]。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指导与管理措施,随访观察腰背痛缓解情况,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折发生情况。①健康教育:维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物既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促进新骨形成,又能减少骨量的丢失。②饮食管理: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天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mg,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等。③运动指导:维持每天适量的运动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④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4],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⑤并发症预防:入院即加强安全防护的指导,帮助评估诱发跌倒因素,告知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观察指标:随访1年,观察腰背痛情况,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折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实验组再发腰背痛,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再发腰背痛、骨折发生、骨密度改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讨 论

老年OP又称二型OP,属于原发性OP的一种,男性在70岁以后出现,女性在绝经后20年出现,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活动不足、日照减少、微量元素、维生素D缺乏等都是老年OP的诱因。采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与管理,不仅能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给予积极的综合性的护理措管理及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第6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骨质疏松冶疗方法

目前,骨质疏松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①饮食疗法: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注意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戒浓茶。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老年人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C。还要注意烹调方法。烹调方法也相当重要,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再则谷类中含植酸酶,可分解植酸盐释放出游离钙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环境下活性最高,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将大米加适量的水浸泡后再洗,在面粉、玉米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均可使植酸水解,使游离钙增加。建议每日饮250克牛奶,即补充约250毫克的钙。补钙不能仅从牛奶中摄取,还应从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中补充,如谷类、豆制品、黄、绿、红色蔬菜、虾皮等。

②药物疗法: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目前国内市场各类钙片很多,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的结合形式。如碳酸钙,吸收较差,乳酸钙的含量很低。不要盲目补充维生素A、D丸,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只有膳食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充分被机体所利用,所以提倡膳食补钙。

③激素治疗:如绝经后或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存在着雌激素减少、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雌激素、钙剂和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但药物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④体育疗法: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尤其强调多到户外锻炼,以达到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缓解骨质疏松症状的作用。太极拳非常有利于病人的自身功能锻炼,特别适合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⑤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的症状轻重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心胸广阔、心情愉快、性格豁达者症状往往较轻,治疗效果也好;心胸狭窄、性格怪癖、心情压抑者症状常表现得较重,治疗效果也较差。因此,心理状态的调整日益受到重视。

⑥物理疗法:主要有磁疗、热疗、超短波等。据统计,病人经 5- 8次治疗后 ,腰背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完成治疗计划后,病人骨密度会呈增长趋势,这是单用药物治疗所不能相比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不断增长的健康问题。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就要从小抓起。

在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中与学生相关的就有:烟酒嗜好;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食,加之学生正处于骨骼生长阶段,很易引起维生素D及钙盐、蛋白质摄入不足;另外,广大中小学生由于功课负担过重,活动少、长时间静坐等,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是以后发展成骨质疏松症的缘由。这是因为机械运动负荷的刺激是促进骨钙盐量增加的必要条件,肌肉收缩及舒张运动的机械负荷会促使生长期骨钙盐量的增加,如果运动、负荷不足会减弱对骨骼的机械刺激,造成肌肉萎缩、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最后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以上这些因素均会引起骨含量减少,影响青春期峰值骨量的形成。

骨质疏松的病程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主要是抑制骨质丢失和增加骨量。具体要求包括对小儿应禁烟、酒,并避免被动吸烟;过多利用咖啡因等饮食“提神”以促进学习是不可取的;饮食方面增加钙的摄入,如在小儿期适当多喝牛奶是补钙的重要方法。据研究认为:特别是从幼儿期到青春期若喝牛奶量充足,到20岁左右骨组织量最多,由于牛奶中不仅含有充足的钙,而且还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另外,多食用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鸡蛋、蘑菇等,可供给人体所需的、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其他营养素。儿童时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性,在学习负担不断增长的今天,一定要注意孩子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小儿抓起,并应特别注意青春期为“减肥”而过分节制饮食所引起的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症。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肌肉力量,同样可促进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提高骨骼的硬度。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工作紧张而运动相对较少,加上接触阳光的时间很少,这些都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日常工作相关的和工作量对峰值骨量的形成有影响。这些人常可出现全身酸软乏力,重者腰背疼痛,夜间肢体短暂性痉挛。因此,我们应提倡注意自身的主动锻炼,并且应持之以恒。应提倡做工间操,在工作1~2小时后进行四肢及躯干的活动,最好在阳光下进行,这样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和沉积。具体的运动除了一些专门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工作间隙可做些类似广播体操的肢体运动,坚持下去,必有益处。

而对于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是太极拳。

骨质疏松的诊断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绝经以后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有急性或慢性腰背痛。

轻微外伤,即引起骨折。

医院检查,发现x光片有改变,碱性磷酸酶有升高。

骨密度减少或者骨活检骨量明显减少。

测测你有没有骨质疏松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女士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绝经前女士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是否患有功能障碍或缺乏的症状?

如果受试者有任何一条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受试者就患了骨质疏松症,是否患有这种病症需要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第7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男女骨质疏松的比例是1:4

最近有热心观众给《生活面对面》栏目组打来电话,说她不知道怎么了,从32岁开始,她的肩膀、髋部、手臂,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的折,现在天天在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简直是比林妹妹还要万事小心!她想知道,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BTV生活频道《生活面对面》本期节目现场嘉宾请来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嘉,与您一同聊聊骨质疏松的问题。

中国古代经常称女人为“贱骨头”,从医学理论上讲这是有道理的。男女骨质疏松的比例是1:4,可见,骨质疏松的对象多是女性朋友!那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人?答案是:雌激素!女性在绝经之后,钙会大量流失,所以45岁到55岁的女性,骨质疏松人数会直线上升!

骨质疏松严重后果

人之所以能够正常的行走、奔跑、生活,就是因为强大的骨头在支撑!一个成年人的骨头,占人体体重的1/5。所以在骨科专家的眼里,骨头强,则人强,骨头弱,则人衰!一个人可能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但是,骨质疏松一定避免不了!所以会养骨,才是会养生!如果不想刚刚50岁就牙齿松动脱落,食不下咽!如果不想刚刚60岁,就卧床不起,不能自理!那么接下来的内容您一定要注意!因为本期节目里专家要告诉您,对付骨质疏松,光靠吃来补钙已经OUT了,怎么做?虐骨头!但是我们怎么虐呢?接下来,主持人王倩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嘉将要告诉您,胖人、瘦人,谁的骨头更好?恐怕出乎您的意料!哪种身材容易骨质疏松?

微胖身材更容易骨质疏松

权威专家告诉您,骨质疏松,虽然名字和风细雨,但是它绝对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现如今,骨质疏松已经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健康的三大杀手!而面对这种人人都会面对的退行性病变,一种常规体检就能让您查出端倪,只是您平时,可能忽略了这几个数值骨密度检测的结果您会看吗?数值多少说明骨量在减少?骨量低于多少又需要您高度警惕?接下来的内容建议您拿笔记下,与自己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对照,警惕潜在的骨折风险。

骨密度值分析

什么身材的人骨头更健康?真的是有钱难买老来瘦吗?错!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专家告诉您,微胖身材的人骨量更多!无论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孕妇、孩子,都需要养骨!如果您检测了骨密度,T值低于-2.5,那就是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了,要警惕随时会发生骨折。如果T值在-1和-2.5之间,说明骨量在下降,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人群。尤其女性要特别警惕,如果T值大于-1,说明骨量在平均水平以

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喜欢马甲线、不喜欢人鱼线,而是喜欢脂肪,喜欢肉感。如果您有吸烟、饮酒、经常腹泻、曾经骨折、骨裂、或是女性45岁前,提早绝经中的一个现象,那就说明您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人群了!人变老,不可逆,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在年轻时就及早预防、储存钙,让我们推迟甚至远离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婴幼儿开始!晒太阳+负重行走!专家说:喝牛奶、吃钙片、维生素D补钙治疗骨质疏松,没用!骨质疏松是病得治!光靠吃是补不回来的。

第8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氟伐他汀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组织骨量减少和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社会性的健康问题。因此,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新近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 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近两年笔者使用氟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部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入选要求:年龄在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且未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过去1年内无服用糖皮质激素,过去1年内无卧床史,排除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肝肾功能正常。将入选的8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 60-75岁,平均(65.8±6.4)岁;单独治疗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61-74岁,平均( 65.2±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 (P>0.05)。

1.2 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1) 有负重性疼痛和(或)自发性腰背及周身疼痛;(2)骨密度(BMD)测量值低于同性别健康人骨密度峰值2个标准[1];(3)除外其他疾病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3治疗方法 两组都予以钙尔奇600mg /d和阿发骨化醇软胶囊0. 25 ug /d等基础治疗。

阿仑膦酸钠片单独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片1粒 /周(70mg/粒),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晨起用200m l水送服,在30min内及在当天第一次进食之前不能躺卧。联合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氟伐他汀每晚睡前口服40mg,疗程6个月。

1.4 疗效判定 患者疼痛程 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SA)以做评定。且所有患者于治疗后进行常规骨密度检测,以测定腰椎、股骨及华氏三角区各点骨密度。同时患者均进行常规生化检测以测定肝肾功能及血清钙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变化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身体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骨密度值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时间 疼痛评分 各点骨密度值

腰椎L 2 腰椎L 3 腰椎L 4 股骨 华氏三角区

联合组 40 治疗前 8.00±1.24 0.56±0.14 0.72±0.15 0.73±0.14 0.64±0.17 0.63±0.13

治疗后 2.52±0.95 0.74±0.16 0.86±0.17 0.88±0.21 0.78±0.17 0.77±0.15

单独组 40 治疗前 7.94±1.18 0.58±0.13 0.71±0.15 0.72±0.15 0.63±0.18 0.61±0.14

治疗后 6.60±1.14 0.60±0.14 0.77±0.16 0.76±0.14 0.66±0.13 0.64±0.13

治疗组治疗后身体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见发热、头痛、失眠、肌痛、肌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方面,部分是不可控的, 如遗传因素和社会人口学因素等;而部分是可控的,如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等[2]。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药物。目前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以下两类:一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和磷酸盐等;另一种是刺激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素和氟化物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或凋亡有关,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条重要途径。阿仑膦酸钠是新一代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双磷酸盐类与骨骼羟磷灰石有较高的亲和力,可特异性地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类公认的调脂药,研究发现,该类药物与骨密度增加及骨折风险降低密切相关[3]。他汀能通过抑制 HMG-CoA 还原酶及其下游产物,增加 BMP-2 表达和活性,进而促进骨形成及骨的矿化[4-5]。总之,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以充分发挥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吸收和氟伐他汀促进骨形成的作用,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3.

[2]朱冰, 徐慧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 2005;(增刊) :473-476.

[3]Lupatteli G Scarponi AM Vaudo G et al. Simvastatin increas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ost menopausal women J.Metabolism ,2004,53(6):744.

第9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范文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

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

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指标很多,诸如CT、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但是,这些指标属于预测骨质疏松的中晚期指标,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运用。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再恢复。因此,有必要发现更早的预防性指标体系进行预测。

我们项目组通过“证病结合”(病史采集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检查)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华东、华北、东南、东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区完成了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调查(共计6447例),发现患者多出现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软困重、牙齿松动、头发脱落、夜尿频多等“肾精亏虚证”表现。证明了“肾精亏虚证”共占83%,其中“肾阳虚证”占34%,“肾阴虚证”占49%。

项目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计4250例),发现骨质疏松症早期即产生“肾虚”的中医证候。下肢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建立了“证病结合早期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个体“骨量状态转移”的风险概率。

骨量状态转移----从正常到“骨松”的改变

“骨量状态转移”是指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指骨量从正常到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的过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过国际公认的DEXA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为T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则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间,则为骨量减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 绝经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9.7%,从骨量减少转变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23.3%;

骨痛 出现“骨痛”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3.0%;

抽筋 出现“下肢抽筋”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1.8%;

消瘦 体重指数每减少1个单位,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加大约5%。

这个评估模型将中医证候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与疾病危险因素共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便捷地预测骨质疏松风险概率――绝经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风险人群。我们的研究还提示,越瘦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在此呼吁,爱美的人士不要盲目减肥。

温肾阳、滋肾阴,达到肾主骨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除了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营养支持外,临床上主要运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等,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心脏疾病等。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循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骨质疏松症多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

*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倦怠乏力等症状;

*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软困重、齿摇发脱、潮热盗汗等症状。

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肾主骨”、“生藏精”的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补肾益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理念。项目组对施杞2646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肾益精类处方进行了配伍规律研究,研制出医院自制制剂温肾阳方(主药为羊藿、蛇床子)、滋肾阴方(主药为女贞子、旱莲草),并正在依此开发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中药新药。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首先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然后辨证分型。随后,给予相应的温肾阳、肾阴虚中药治疗(目前主要是汤剂),再配合小剂量钙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规的治疗推荐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观察到,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肾虚表现都有了很明显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检查发现,中药也能够明显增加并维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钙制剂、激素的使用量,降低临床副作用。

社区推进,综合干预防骨折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骨健康促进社区服务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发病研究、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技术设备与一体的“健康直通车”服务体系。

这辆“健康直通车”会定期开到居民小区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在车上,有专业医生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进行免费的体检。车上配有DEXA检测仪,可以免费为群众测骨密度。评估完毕,医生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对每一个小区,我们都会长期跟踪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计划跟踪十年。

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龙华街道的50个社区,完成4371例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发现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000例,占调查人口的22.87%。对受检测人员,我们提供了中药、针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养生功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指导。希望通过长期的医患合作,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奔走在街头的“健康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