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作为高校中与大学生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之一,既承担着运动教育的内容,还肩负着健康教育的责任。本文从目前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如何进一步加强预防,阐述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预防常见疾病,切实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
第一,大学生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偶尔在情绪或者行为上表现有些异常,容易被人们视为大学生个性的一种表现,很难与心理疾病联系到一起,只有在大学生出现特别反常的行为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般很难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或者过度气愤、喜悦等情感,引绪失常,造成心理疾病的爆发。有个别大学生会因为长期的情绪失落而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出现。第二,大学生体质疾病表现不明显。大学生发生体质疾病的概率很大,除了运动中的磕碰等损伤之外,大多都没有明显的表征,大学生本人不容易及时发现,一般在参加军训活动、激烈的运动项目时容易发病。此时,大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等消耗比较多,容易造成大学生病情恶化或者突发状况导致的疾病加重。第三,大学生常见疾病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累积导致的短期快速发病。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现状来看,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负面情绪等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长此以往,多种不良因素叠加起来将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异常以及身体健康的威胁,引发身心疾病。心理疾病造成的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自我调节,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为两部分,一是来自于学业的,二是来自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这使他们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为学生调剂专业提供通道,为学生减少学习负担,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善表达,人际关系不好,虚荣心过强,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诱发身心疾病。这需要大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改善性格,减少精神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充分重视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释放内心的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减少身心疾病的产生。2.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措施,保证学生作息规律。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尤其是减少在周末和节假日夜晚的活动量,避免狂睡或狂欢的情况,摒弃上网通宵和考试期间通宵学习的不良习惯,按时休息和起床,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安排膳食。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增强食欲,有助于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提高抗疲劳能力;还能增强活力和情趣,使自己的内心愉悦。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健康的社团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健康饮食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人们进一步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追求身体健康。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素质、遗传以及病理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不吃早饭、经常熬夜,存在一些吸烟、酗酒的不良现象,对体育健康锻炼没有明确的计划。一部分人在体态上开始趋向于肥胖,身体的机能、耐力有所下降。一些学生有挑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了身体的综合健康素质。由于学业繁忙,加上自身惰性等原因,学生的体育锻炼明显不足。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重点关注,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大学生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1.提高对大学生健康体育文化的重视。我国的体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人们对健康体育文化不够重视。这需要大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文化,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规律的运动时间实现身心健康,丰富学校的体育内涵。2.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健身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科目和运动量,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大,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将终身受用,培养科学的锻炼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组合形式,遇到生理变化或者疲劳之后应该及时调整运动内容。另外要注重运动项目的组合,有主要项目,也有次要项目,根据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第二,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运动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增强必须需要时间,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果。适当的运动后应该感到身心愉悦,食欲和睡眠都会很好,轻度疲劳是比较合适的,切不可过度疲劳。第三,做到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坚持的时间。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要有三天锻炼。意志薄弱是中途放弃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结伴锻炼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起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处于健康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感染,自觉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来要求自己。例如,在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体能拓展运动,可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竞走活动、马拉松比赛等,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素质。4.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成人们体能运动时间的减少,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健康。因此,学校要促进大学生改变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结束语
身体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常见疾病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有效的预防。高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健康意识、终身健康意识,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学业良好、身体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武晶.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5
[2]郭静,王秀彬.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1
[3]陈海春.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7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主要是指有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1]。因此,导致人们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2]。近几年来,环境平衡破坏严重,各种新型细菌、病毒等不断滋生,传染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多,故而我国制定了明确的传染病防治办法,提高对传染病的重视程度[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疾控中心接受疾病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14~45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16~46岁。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方法和目的知情同意,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等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5~50岁;②精神状态正常,可以自行配合完成研究;③患者无其他疾病,对研究结果无任何影响。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下,或50岁以上;②患者精神状态异常,无法配合完成研究;③患者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影响研究结果。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措施,如:传染病的传染人群、传播途径等知识讲解等。试验组给予健康教育,主要方法为以下方面。
1.2.1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措施 结合艾滋病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积极的向患者宣传国家的相应政策法规,使其了解国家对疾病的重视,提高患者的责任感;加大对艾滋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等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对医务人员工作责任的要求,使其正确对待患者,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并做好自我保护工作,排除其对患者的偏见,关心爱护患者等。
1.2.2结核的健康教育措施 整体宣教,为患者讲解有关结核的生理知识与基础知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作用,鼓励并指导患者接受正确的治疗,讲解结核有关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及防治措施等;个人宣教,针对个别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实施个人宣教,由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讲解有关知识,缓解其内心的波动情绪,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亲密度,另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降低其他肺部疾病,甚至肺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1.2.3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措施 为家长解释并说明接种的原因及目的,及时为儿童及其家长解释其疑虑,可采用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护理及处理免疫接种后遇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安慰、呵护等,也可通过广播及讲座等形式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出现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的情况进行统计与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对疾病相应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程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 结果
2.1两组疾病发生情况 试验组研究对象结核发病率(6.00%)、艾滋病发病率(4.00%)、乙肝发病率(10.00%)与对照组结核发病率(34.00%)、艾滋病发病率(36.00%)、乙肝发病率(40.0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疾病知晓率与满意程度对比 试验组研究对象疾病知晓率(94.00%)、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疾病知晓率(56.00%)、满意程度(66.00%)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对策开展的过程中,强调了患者自身在改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对艾滋病、结核等相关传染病疾病的重视程度,定期协助患者完成疾病复查,确保防治措施效果,避免了结核等传染病的大面积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4-5]。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后,需要对评估、诊断、计划以及实施、评价五个步骤的护理程序不断的调整。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资料、疾病表现等信息;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病情发展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调整得当后,准确实施每个计划的内容,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对护理的效果更为满意,提供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意义重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人数,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文刚,瞿艳,王文广,等.入户访问健康教育在疟疾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5):517,521.
[2]陈强,熊霞鹂,陈思礼,等.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和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87,890.
[3]谢群,池益强,马姗姗.厦门市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6):617,619.
【关键词】高血压病;预防;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45-01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它的病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精神、生活饮食习惯、环境等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谈,以行为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各种不良因素,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最佳水平,预防和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因此,预防高血压病和实施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预防方面
1.1 限盐:这对预防高血压十分有效,但真正做到也不容易,人类每日需要1克食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应进食5克以下的食盐,而我国目前人均每日摄盐高达10克,我们每日应少吃盐,少吃含钠多的食物,如咸肉、咸菜、火腿、香肠、豆腐乳等。
1.2 多吃富含钾、钙的食物,钾、钙对钠有抑制作用,促进钠的排除,牛奶、水果、蘑菇、及豆制品都是含钾和钙的食物,多吃这些食物,与限盐具有同等意义。
1.3 加强锻炼,每天要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心理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症状明显,并发症较多,这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护士应帮助、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让患者了解到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指导患者战胜自已,调节好自已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血压维持在最佳水平。
2.2 环境与休息健康教育:环境,保持室内温显度适宜,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休息,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忌过劳,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
3 用药健康指导
3.1 应用降压药,应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增加次数和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
3.2 应用利尿剂,注意有无低钾而引起的腹胀、无力,输入甘露醇时应快速静点,防止外渗。
3.3 输入硝普钠时,注意严格遵医嘱,防止速度过快引起血压下降,避光,同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滴速,有条件时进行血压监护。
参考文献
[1] 陈燕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1期
[2] 毛红娟、李海燕、王筱慧、杨冬妹;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杂志,2005年01期
水网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十分普遍,有效控制和预防寄生虫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寄生虫病传播的环节中开展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某种行为的认识,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群体人群中开展,这正好和有些寄生虫易于在某些人群中传播相一致。因此,在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围绕寄生虫病传播的各个环节,开展不同内容的群体健康教育,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将会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快消灭寄生虫病的步伐。
寄生虫病的传播和其他传染病类似,也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因此,对每一环节中人的行为进行健康教育,将会提高人们对寄生虫传播过程的认识,从而使人们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阻断寄生虫的传播过程,对寄生虫病防治将收到较好的效果。
1 对传染源的健康教育
传染源是指携带有寄生虫的人或动物。在寄生虫病的防治中,首先是确定传染源。对于动物传染源,人们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限制圈养动物的行动,杀死动物以消灭传染源等。但对人这个传染源就不能采取以上措施了。以药物治疗控制传染源是一个方面,但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传染源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才能使人们意识到传染源在寄生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最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通过报纸、广播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张贴宣传画,散发有关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单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传染源人群的卫生意识,使其自觉地限制其行为。寄生虫病的传播与传染源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针对传染源的健康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如通过粪口传播的土源性寄生虫病,就要求不要随地大小便,少去甚至不去公共场所,以免传给更多的人。而对某些血液传播的寄生虫病(如疟疾等),就要求患者防虫叮咬和不要献血。加强作为传染源人群的健康教育,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2 对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非常多,通常经过食物、水、土壤、接触等途径传播。而寄生虫直接进入人体则需要经口、皮肤、昆虫媒介的直接接触。针对这一环节,应该加强对寄生虫传播途径知识的教育。不仅要让人们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切断传播途径,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如土源性寄生虫病就是通过土壤传播的,多由于不卫生习惯,食入含感染性虫卵的食物而被感染。钩虫病则是由于赤脚下地干活而被感染。血吸虫病是由于接触疫水而感染。疟疾和丝虫病是由蚊子传播的。囊虫病则是由于吃入含囊尾蚴的“米猪肉”而感染的。对土源性寄生虫病应向人们进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生食食物,不赤脚下地干活,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对血吸虫病,应向人们介绍少接触或不接触疫水。对疟疾和丝虫病,则应指导人们做好灭蚊工作,加强自我防护,如使用纹帐,安装防蚊纱门纱窗等。对于囊虫病,应向人们宣传生熟砧板分开,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等。如能针对以上传播途径,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将会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将对寄生虫病传播起到较大的作用,可大大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3 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症状、诊断及分型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型:公认的有4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①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②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的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患者多肥胖,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糖尿病的诊断: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空腹血糖(FBG)≥61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111mmol/L。只需满足上述1条即可诊断。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防治首先要控制血糖,一旦血糖控制不好,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心、脑、肾等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减少40%以上的糖尿病发生。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a)-051-02
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1],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门诊护士通过系统的、具有眼科特点的健康教育宣传,传播有关眼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的用眼卫生,促进人们有能力应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于增强人们的爱眼意识,预防眼部疾病和使患者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眼科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诊就诊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且由于这些患者职业、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各异,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要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做好这部分患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但要配合眼疾治疗进行积极的护理,还要适时教育患者了解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及转归,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其次,眼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眼科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和不便,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担心治疗效果,害怕眼睛失明,因此心理压力很大。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时了解治疗方法及预后,减轻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增强人们爱眼护眼意识。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有关眼科的医学常识,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预防眼科常见病、多发病,重视用眼卫生,防止和避免有害因素对眼睛的影响。
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使他们把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指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视为本质业务的一部分,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同时不断加强和培养护士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健康宣教的方式、途径
2.1 专栏教育
利用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知识,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何优点、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和防治等,并介绍一些饮食卫生保健常识,每月更换1次,取得了较好效果。一般在大厅、走廊、楼前、路旁引人注目的地方,患者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的意义,
2.2随诊教育
这是门诊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最经常的宣传教育方法,它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利用候诊、就诊、取药、进行各种治疗等机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不同疾病的患者宣传不同的内容。原则上掌握针对性、通俗性。
2.3示范性教育
由于患者专业知识的欠缺,技巧掌握的不规范,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如:向患者及家属示范正确点眼药的方法、眼球按摩的详细步骤等[3]。
2.4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法、用量及预后保健;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3 现状与对策
3.1 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护士工作量大、人员紧张以及对宣教意义认识不够,缺乏换位思考,护士未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加之有关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及对健康教育内容了解不够,从而使教育缺乏计划,缺乏力度。
3.2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由于护理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缺乏支持作用,而自身的素质有时又难以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导致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技巧。
3.3 教育的形式单一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规范,范围较窄,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多样性,也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病人个体需要。 大多数患者对就诊全过程所涉及的内容都想了解。护士应尊重病人要求,有问必答,并应加强自身新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因人施教。
3.4 心理护理在眼科病人中是个空白
护士工作量大以及病人流动性大可能为主要原因。另外护士对病人缺乏观察,对病情缺乏了解也是一个方面。当病人诉不适后未引起重视,或干脆说问医生去,这种现象也较为突出。
3.5对策
应定期安排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在全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调动每一位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医院的网络信息,将宣教内容输入,以便使病人及其家属享受完整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咨询服务。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的时间,放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树立全民健康价值观念,使群众具有自我保健意识。
另外护士应正确认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加强观察,主动关心询问病人、尊重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4 体会
4.1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品质
护理人员良好的修养和个性品质,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要注重提高护士的道德修养水平和言行文明层次,做到施教耐心细致,护理尽职尽责,表现出护理人员的同情、真诚和尊重。
4.2建立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机制
影响眼科健康教育效果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护理队伍缺乏系统、规范的专科知识,导致在实践中缺乏相应专科专业理论的指导。因此要有计划、系统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的理论,提高专业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4.3注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首先要了解患者及家属需要掌握哪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因人、因病、因诊治手段而施教。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尽量做到健康教育的内容少而精,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应该知道的内容,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操作规范,使患者及家属投入较少的精力,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4]。
WHO指出,在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自身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也必将被人们所认识[5],并成为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中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6],健康宣教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银萍.指导眼科年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71.
[2]徐刚薇.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2,20(2):46.
[3]何伟,王建波,庞湃.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眼科整体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115.
[4]肖萍.健康教育与眼科护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23(6):42.
[5]王丽萍,代仲.临床护理服务文化的创建与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8-119.
【第一作者简介】张 勇(1967-),男,辽宁丹东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外科临床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
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经过了传入期和扩散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和防治措施,但迄今为止,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传播与蔓延的势头,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尽管艾滋病至今仍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可控可防,现阶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行为干预,来阻断艾滋病病毒经性、血液和母婴的传播。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我国当前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刻,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而且应该让大学生在性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等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1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趋势和特点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我国2005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者占49.8%,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母婴传播占1.6%[1]。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途经仍以注射吸毒和为主,但较之以前有所不同的是:其中经途经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明显增加,已占至艾滋病三种感染途经的一半左右,已经首次超过经注射吸毒感染人数。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特点:(1)涉及范围广,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生;(2)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3)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分布在农村;(4)局部地区面临发病、死亡高峰;(5)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不安全在男性同性恋人群、暗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比例,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在吸毒人群中普遍存在。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就感染率而言,我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绝对值很大,从目前的流行趋势看,如果控制措施不得力,有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因此,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2 大学生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
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个人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艾滋病主要侵犯活跃的青壮年人群。在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其中20~29岁占34.7%[2]。我国已有几个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了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艾滋病正在逼近大学校园。大学生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的原因:(1)大学生对艾滋病危险认识不足。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离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很远,预防艾滋病是别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3]。(2)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贫乏。(3)过度开放的性观念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婚前者为13.9%,对婚前的态度赞成者为8.2%, 认可(可以理解)者占73.5%,即有80%的同学不反对[4]。
2当前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文件精神,就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要求从2002年秋季起逐步在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项工作在许多高校仅限于向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致使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从总体上讲,该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甚至还有一些地区至今未开展此项工作。
2.2 健康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许多高校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仅限于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处方,选修课、讲座等教育形式尚未开展,致使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2.3 师资力量不足
在已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的高校,多由校医院的医务人员承担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任务,这些医务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授课内容和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致使授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2.4 检查、评估不到位
教育部门虽然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对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但对各高校的执行情况并没有定期检查、评估,使一些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3解决当前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艾滋病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确保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高校全面、深入地开展。
3.2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高校应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并向每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同时要充分运用同伴教育、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等宣传图片及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建立起预防艾滋病的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3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师资进行系统培训,使教师系统、全面地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3.4 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尤其是在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师资培训、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及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当前我国正处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在既无治愈的药物又无预防疫苗的情况下,预防艾滋病的唯一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我国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学生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公布《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http//省略.cn,2006-01-25.
2 戴志澄. 全球/中国HIV/AIDS流行状况及预防与控制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85-8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均符合Ⅱ型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在39到75岁。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心理教育 针对有些患者在不经意中发现糖尿病且无相关症状而产生无所谓的心理;或者过分在意表现出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心理;或者是有些少数民族认为糖尿病不能根治是因为自己罪孽太深,上天给予的惩罚而对治疗丧失信心的这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医务人员的热情宣教,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医务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少数民族患者讲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的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并让他们正确认识到只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病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2.2基本知识的教育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以及与之有关的检查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子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判断低血糖的预防处理,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服用方法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胰岛素的使用原理、适应症、保持及注射技术等。
1.2.3饮食指导 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方式是以油炸食品,牛羊肉类高脂食品为主,此类食品进食后均可增加胰岛负担,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指导他们改变饮食习惯中的不足方面,在每年斋戒期间,也应按时进食服药,否则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以及因长时间不进食而致低血糖的发生。
1.2.4运动疗法 告诉患者以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如步行、慢跑,也可因人而异运动方法。以每周3次以上,每次在饭后30分针或1小时为宜,特别注意运动时要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如有不适要及时停止运动。
1.2.5提供有关宣教资料 向患者与家属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小册子,并使用维汉两种文字,针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取图示和漫画的形式,使他们尽快掌握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
1.2.6药物治疗指导和并发症的监测与防治 让患者提高药物的依从性,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药,不宜随便停药物,改药或增减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还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预防低血糖。要告知患者不宜空腹,并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卡。
2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医疗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代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为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血糖自我临测的措施。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及危害非常隐蔽,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于健康教育前。患者基本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与自我保健知识,减少了高血糖的危险因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患者能自觉戒烟忌酒,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血糖得到控制,而且出院能坚持接受治疗,定期到门诊复诊,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服药,促进病情稳定。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并发症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其治疗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特别针对少数民族患者的心理特点,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能使其重视疾病,正确处理常见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并可以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因此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糖尿病;眼病防治;教育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到我科住院的DM2藏族患者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9岁。受试者职业干部居多,占75.8%(n=50),农牧民次之占15.1%(n=10),余为工人占9.1%(n=6)。文化程度:大专及其以上21例(占31.82%),高中及中专15例(占22.73%),初中16例(占24.24%),小学4例(占6.06%),文盲10例(占15.15)。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糖尿病眼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见表1),包括糖尿病眼病病发的原因、危害、临床表现、定期眼科检查等共10项。问卷总分为10分,每题回答正确为1分,错误不得分。患者入院后先进行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随后进行集中宣教(播放幻灯片)和个体化教育,对其没有掌握的内容给予反复强化。于教育后一周再次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调查、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t检验、x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66例藏族患者均为长期生活在,病人均在医院接受过一次以上的治疗,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平均5.2+1.5年。
2.2 66例糖尿病患者掌握情况 见表1。
3 讨论与结论
病人在当地信息闭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自我保健意识淡漠,血糖控制差,对糖尿病并发症报无所谓的态度。在教育前对糖尿病眼病防止知识了解甚少,62.12%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92.4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眼病的防治应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66.67%的患者不知道糖尿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90.91%的患者不知道戒烟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对干部患者通过幻灯片专题讲座明显的提高了对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本调查研究显示,实施生动、详实的从糖尿病眼病发生的原因、危害、临床表现、预防知识等方面的幻灯片教育,患者的整体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提高(P
参考文献
[1] 许学军.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