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工商管理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商管理教学

第1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训练;工商管理;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工商管理教学效果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大学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欠佳,使大学有所迷失。为了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工商管理知识特性入手,对教学进行系统思考,实现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从根本上提高工商管理教学质量。

1管理知识只能为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工商管理知识与其他工程技术类知识不同,它对管理的指导不能具体到规程层面,只能在原则层面为管理活动指引方向。以最经典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则为例,它的核心主要是找寻最佳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最佳操作方法培训,劳资双方对最佳操作方法实现的利益进行分享。理论是可以理解的,但落实到实际操作却是有难度的。在一个企业中,什么样的方法是最佳操作方法?如何对工人进行培训?如何进行薪资设计才能使劳资双方满意?这些都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探索,管理知识只是从原则层面指导企业在经营时要向该方向努力。

2管理知识应用的前提是概念技能

2.1三项技能的关系

工商管理知识的作用是对管理技能进行支持。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知识训练,使理论知识得到较好的应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管理知识学习时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训练为辅。而工商管理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知识后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以形成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学生在进行管理知识应用时需要良好的概念、人际及技术技能进行支撑。概念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关系作用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运营的整体规划技能;人际技能主要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与他人融洽相处的技能;技术技能主要是对企业生产技术知识的了解。三项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没有技术技能,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只能是外行表面形式的管理;没有良好的人际技能管理者便不能与人进行协作;没有概念技能管理者的管理将成为井底之蛙。

2.2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技术技能是管理者进入企业后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概念技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简单处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量少、易获得且规则简单的事务(司机、出纳等工作属于本层次);二是处理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且规则多的需要管理者自己进行综合的事务(人才招聘、企业生产成本分析等属于本层次);三是能设计流程复杂、时间跨度更久、信息大大的事务(业绩考核和企业发展战略属于本层次)。概念技能的三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当第一个层次达不到时,第二个层次也无法胜任,第三个层次更无法完成。当概念层次不能完成人才招聘、企业生产成本分析的要求时,企业经营会出现困难;当管理者不能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时,企业的发展会出现停滞。

3实现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大量训练是管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对管理知识进行掌握,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管理知识后在与生活事实接近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融通。工商管理学习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虽然学生知道别人进行企业管理的知识,但当自己进行管理时未必会想到别人的管理策略。学生要实现对管理知识的内化和融通需要不断的进行记忆和训练。首先,在管理课程之初,教师可以在少学时内完成管理课程中管理规则的讲授,之后在学生掌握基本管理规则基础上利用少部分时间进行细节性知识的讲授,利用大量时间通过案例和训练题目训练学生的管理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其次,多进行训练。工商管理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案例分析的少,思考少,训练少。当学生将管理技能的效用进行深入研究后,就会将管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会实现既见森林也见树木的效果。再次,知识与训练结合。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与概念技能训练是平行的过程,将管理知识内化融通是非常难的,相当于概念技能中处理复杂事务,而将所有管理知识进行内化融通其难度相当于为企业设计一个战略规划。最后,团队协作。在进行管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小组对课题等的讨论训练学生的人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帮助的意识。学生要将管理知识内化融通后进行反复训练和思考,以实现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在进行管理知识学习后,能将一门知识进行内化融通则达到概念技能的第二层次,能将所有管理核心课程内化融通则达到概念技能的第三层次。

第2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国内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方法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地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方法,本文试图厘清下列问题: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案例”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加以完善。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5-0065-05

一、工商管理“案例”及其特征

一个案例通常是记录业务执行者所面临的商业议题,以及执行者决策必须依赖的相关事实、意见和偏见,这些真实的特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及决策采取什么行动。有关学者认为,一个案例是对组织中某种实际情形的描述,常常涉及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人所面临的一个决策、挑战、机会、问题或议题等,从而使参与者能够象征性地步入特定决策者位置。一般假定案例取材于企业的真实事件,并且由相应企业授权公开,而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虚构案例。显然,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是为了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短例子或者从一般的报章书刊中截取或直接采用的案例,因为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研究方法的著名学者Yin(1989)认为,就教学目的而言的案例研究不需要完整或准确地反映实际事件,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讨论与争论建立一个框架,衡量编写一个教学性案例的标准不同于研究性案例。与Yin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典型的案例教学恰恰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求案例来源及内容的真实性,因为学生对案例真实性的疑虑会影响预先的教学目的,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很难确保学生是在积累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时可能诉诸的经验。

从教学案例的结构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案例通常包括6部分:起始段、组织背景、具体领域、具体决策问题、备择方案和结论。案例不是包罗万象,案例撰写者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依据具体教学目的,披露案例中与焦点人物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案例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技术脉络隐含在案例的日期与地点中,但是这些未直接披露的信息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总是相关的。认识到案例信息的选择性与隐含性也有助于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会产生用于更多不同教学目的的案例类型。Reynolds(1978)将案例的特征分为数据维度、分析方法维度和价值维度。案例的数据维度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依据不同教学目的,案例数据维度的繁简程度不同。分析方法维度同样可被看作统一的连续体,从只是为了熟悉分析方法的案例,到很少或没有信号表明应该使用何种分析方法的案例。价值维度连续体的一端通常是效率、盈利能力及长期利润最大化等的单一价值系统,另一端则是多重的价值系统,除了利润导向的价值系统,可能还有环保、道德及社会责任等,这些与分析方法及决策标准都有关。Mauffette-Leenders et al(2001)认为案例会在表述维度、分析维度、理论维度3个维度有所不同。案例的表述维度是关于识别与判断案例中重要、相关及缺失信息的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培养梳理和结构化信息的技能。案例的分析维度依据有关案例中所需决策的呈现方式不同划分为3类。第一类分析型案例几乎包括了通常案例提纲中的所有部分,尤其是案例的中心议题、备择方案和最终决策。学生的任务是评价案例中所采取的决策是否恰当、随后的行动方案是否正确,是否还可以有其他更进一步的备择方案以及未来会有怎样的结果。第二类分析型案例可能会提供一些备择方案,但是不会给出最后所采取的决策。这种常见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案例之后给出其他的备择方案,依据决策标准评价所有的备择方案并作出决策,以及制定出一个行动与执行计划。第三类分析型案例不给出需要作出的决策,只对情况做一般的描述。学生的任务是分析案例,考虑是否需要作出决策以及给出可能的备择方案、决策标准、执行计划和相应的预期结果。本文认为Reynolds就案例特征的数据维度等同于Mauffette-Leenders et al的表述维度,而后者在分析维度上所作的3类划分比前者清楚,但是后者的理论维度不如前者的价值维度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因为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似乎总是单一价值系统,而现实决策似乎是综合考虑。依据案例特征针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划分,在分析案例亦可作为参考。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

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决策,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所谓掌握与神秘相联系或者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育哲学及教师与学生课堂角色的不同,导致案例教学方法在被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大差异。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看,学习目的分为6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达到上述6种学习目的。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如下教学目的:获得知识;处理具体情景的复杂性;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践与深刻理解;将知识与技巧从课堂转移到现实的组织;培养人际技能,如交流与倾听;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对中立的情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态度及独立分析能力;形成智慧与判断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在智力与情感两方面投入;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依据教学目的从低到高的顺序,案例也由浅入深。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案例教学实践的差异。然而,本文认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掌握基本知识或理解基本技巧,虽然这些可能为更高的教学目的所涵盖。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应该侧重于学生未来工作技能的培养,而非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才是其与传统教学主要区别之一,因此,本文认为着眼于技能培养才是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所在,否则难以被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结合案例的特征,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的技能如表1所示。

表1案例特征与技能培养

资料来源: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58.

Erskine et al(1998)认为案例教学方法的语义模糊有4个潜在来源:(1) 案例教学方法包括是否包括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报告、练习、实习等;(2)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一个具体的教学风格吗?无论教师在课堂中是扮演积极的角色还是消极的角色,将所有的教学风格都归入案例教学方法是有些牵强的,案例教学方法通常要求教师扮演非指导性的角色;(3) 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最小的案例数量吗?通常来说,案例教学方法应该使用较多的案例,而不是每年只使用一或两个案例;(4) 案例教学方法课程的脉络是基于教学项目还是教学机构?一般假定案例教学方法的脉络是一门课程。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除非在一个教学项目里的所有课程都使用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教学,否则不能称之为案例教学方法。一个教学项目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在职培训人员,时间可长可短。为了使案例教学方法获得应有的效果,教学项目脉络观认为,教学项目中的所有教师必须各自分担会产生的整合效应的案例教学任务。教学机构脉络观是教学项目观的进一步延伸,是从整个机构的角度看待那些课程或项目进行案例教学。为了使案例教学得以正常开展,保持与更新一定数量的案例是必要的。案例教学的来源无非是对外购买和自己编写。尽管向国外购买的案例能够保证一定的水准,然而国外案例的背景与文化差异使得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内的部分商学院成立了自己的案例研究中心,编写更适宜中国学生的本土化案例。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如何摸索出一条适合国内商学院的案例生产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编写一些来自工商管理实践的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多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践,例如学生与教师的情绪、授课环境、教学对象等,经过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及摸索,案例教学方法一定会改善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例如,讨论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石之一,包括分组讨论与班级讨论,所以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案例本身或同期阅读材料都会涵盖一定的理论观点,案例可以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理解与否的工具,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理论洞察力。经理们很少可以得到有关决策的所有信息,案例亦是如此,不会包括所有你想得到的信息。因此,案例强迫你在现有信息的情况下作出决策,有助于你忍受不完全的信息及模棱两可。为什么案例教学方法会有包括实现教学目的的那些优点?学生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中的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

Saunders(1997)认为,将案例包括在课程及教科书中不仅仅是反映了我们使用的作业种类变化,这或许反映了高等教育基本范式的变化。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及由学生控制的,并且本质上是经验性的,这替代了以教师和内容为中心的旧的教导范式。案例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所谓经验性学习是在高参与度的学习中,当承担个人责任的参与者在认知、情感与行为方面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时才会存在。其要义所在为,当个人积极地涉及具体经验时才会产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干中学和教中学所学的往往可以根深蒂固。不断地识别、分析与解决若干各种场景中的议题,可以使学生胜任真实的工作。案例的要义所在是学生承担具体组织中具体人物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被看作一种在职培训。案例使学生深度参与真实组织中人物所实际面对的决策,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压力、认识风险与交换意见。当学生处理若干涵盖不同职能领域、责任层级、组织与产业的类型与规模及地理位置的议题后,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例如,一个哈佛的MBA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学概800个左右的案例。一旦有效处理决策的流程成为重要的个人资产,在面对不同案例的挑战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使学生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之所以说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工作技能,是因为案例教学方法引致了学生的经验性学习,而本文认为经验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默会知识,经验亦属于默会知识,这些都是个人能力的基础。经验性学习为知识通过转化经验而被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由4个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即具体的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概念化和积极的试验。案例教学方法的本质,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编写、评价和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在案例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加强其较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案例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处理新的及复杂的情形,案例迫使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着的环境。尽管每个案例不同,但是如何学习每个案例的方法是可以概括的,因此,案例教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老师们也常说,我们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方法,而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他们的未来职业经历中学习,正是注重“渔”而非“鱼”的表现。

四、结语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曾说过,大学应该更注重思考,而非知识,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计划、课前准备、课中交流、教学笔记、课后反馈等方面下功夫。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交流与评价来看,案例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案例本身可以为深度的历史案例或现实的咨询项目;在教学内容的交流方面,可以有两个或更多教师一起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评价方面,可以以组为单位对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表现进行评价。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及互联网都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创造了以往没有的条件。模仿、消化、吸收及改善现代案例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努力。将真实的商业情形引入课堂的第二次大的进展是1990年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模拟与游戏,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将案例教学方法与其他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也有待工商管理教师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

[2]Argyris,C.,1980,Some Limitations of the Case Method Experiences in 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5 No.2,pp.291-298.

[3]Dooley,A.R.and Skinner W.,1977,Casing casemethod method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1.12 No.2,pp.277-89.

[4]Erskine & Leenders,Mauffette-Leenders,1998,Teaching with cases,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 Canada.

[5]Jennings,D.,1996,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case method,Joum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Vol.15 No.9,pp.4-12.

[6]Kolb,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7]Mauffette-Leenders,Erskine & Leenders,2001,Learnling with cases,2nd ED.,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London,Ontario,Canada.

[8]Reynolds,J.I.,1978,There’s Method in Cas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3 No.1,pp.129-133.

第3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许多学者如王鲁捷、岑丽阳、金春花等人都提出应该进行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改变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但很少有人明确从创业教育角度,研究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关系,并进而提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提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尝试从整合的角度,探讨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整合的必然性及其内涵,并据此提出工商管理专业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以解决该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工商管理专业拥有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天然基础。两者的整合不仅能促进创业教育融入现有学科和专业体系框架,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工商管理专业目前遇到的各种难题。

 

1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整合的必然性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业精神教育,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方面和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互吻合,两者具有整合的现实条件;按照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场域”的范畴,而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一创业精神则可被称为是“惯习”。一定的“场域”总是需要与一定的“惯习”进行有机结合,这构成了推动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理专业整合的理论动因。

 

1.1理念与目标的相互吻合:整合的现实条件

 

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创新型管理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三个内在规定性:通用性、创新性、实践性。这三个内在规定性与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非常吻合:首先,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通用性经营管理人才,它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广泛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

 

首先,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有助于提升创业型人才的基础管理能力,对创业过程中诸多管理活动也大有裨益。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也强调创新性。虽然课堂上教授的是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但知识和经验的活学活用,特别是在不同现实情景下创新性的应用也是管理型人才的内在要求。而创业型人才最核心的素质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意味着打破常规,独辟蹊径。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管理活动需要的是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一定是“能力分子”(主要不是“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动手实践能力”)。而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创业型人才,发挥的功能就是在组织外部进行独立创业活动,或者在组织内部进行内创业活动。这些创业活动都是以创业者独特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基础的。基于以上分析表明,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拥有天然的整合基础。

 

1.2场域与惯习的有机结合:整合的理论动因

 

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概念提出了场域概念,他认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尽管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但在场域里活动的行动者并非是一个一个的物质粒子,而是有知觉、有意识、有精神属性的人;每个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一惯习。布迪厄认为惯习就是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场域和惯习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的场域总是与一定的惯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学科和专业就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场域,创业精神就是该场域的惯习。基于前文的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和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整合基础,因而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更有可能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场域。创业教育本质上是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想去创业和敢于创业的意识和心理就是创业教育想要训练学生实现的“惯习”。这个惯习的养成必须借助工商管理专业这个教学平台,这个专业平台即布迪厄提到的“场域”。通过工商管理专业这个场域,培育创业型人才,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各类创业课程的设置,各种创业教育专家的引导,让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惯习性的指导人的行动,使每个人具有对创业机会敏感洞察和大胆行动的习性。离开工商管理专业这个天然场域,创业教育融入到现有学科和专业体系内的难度将会加大,学生“创业惯习”的养成也会更加困难。

 

2基于整合枧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2.1教学改革的内涵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不是一般的结合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整合关系。这种整合是基于两者理念和目标的吻合,也是基于布迪厄所谓的“场域和惯习”理论,整合的目的在于解决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创业教育融入现有学科体系中。现实中,由于受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内在规定性一直未能顺利实现,因而需要通过与创业教育相互整合来进行教学改革。工商管理专业与创业教育之间的整合体现在教学理念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基于这五个方面,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和教学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概括地说,以理念和目标的相互吻合为现实条件,以场域和惯习的有效结合为理论动因,与创业教育相互整合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特征、具有创业“惯习”的通用型人才。

 

在这个教学理念和目标的统帅下,它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创业意识、创业

 

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方面创业者素质的熏陶和训练,并基于此设计一系列学科课程,并与环境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它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主体移交性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情景式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体验性。它的教学活动实践性倾向明显,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应该成为课程活动的主流。它的教学评价不再是单纯的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评价;不再是单纯的考核学生的知识存量,而应坚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

 

2.2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2.1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改革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创新意识的熏陶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相违背。加之缺乏可实践的平台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格式化的知识,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因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而创业教育倡导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由人性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工商管理专业和创业教育之整合意味着打破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三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惯习”为导向,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具有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从而弥补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精神培养的缺失。

 

2.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主导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由于所选案例离学生现实较远,教学依然由教师主导,未能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在“知识本位意识”影响下日益“空壳化”。创业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开创型个性”,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因而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体性能顺利移交、学生能够顺利接受的学习与活动方法,使学生较快地进入主动性学习状态。基于此,在现实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是:尝试让学生成立小组,去企业组织中进行调研、编写案例,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由教师进行点评。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情景。工商管理专业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格式化的知识灌输,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参与中形成认知、并不断领悟的教学情景。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模拟创业活动,撰写商业计划书,访谈企业家等教学情景过程中,投入身心、情感、理智,从而逐渐成为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创业型管理人才。

 

2.2.3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管理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在现有大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围绕企业职能或功能展开、细化,为大公司培养职业经理人。而美国百森商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创了世界公认的成功的创业教育模式:用创业过程模式来取代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彭钢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有四大板块,即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创业意识类的任务和要求的活动课程;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课程。从现实角度看,创业者素质应包含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方面。因而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职能课程不应简单地摒弃,可以尝试把它们融入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形成综合化、一体化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见表1)。这样在承认工商管理专业传统教学内容合法性的基础上,增加创业模块的学习,从而逐渐推动两者的整合。

 

2.2.5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传统上与其他专业教育一样遵循的是学术导向,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教学评价标准下,学生往往格式化的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颇为欠缺。从培养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创业型人才出发,工商管理专业必须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多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此外,要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创业方案评价、学生创业体验与反思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

 

3结语

第4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 教学方法 现状 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之后,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变的越加广泛。高等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必经的阶段,而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工商管理教学的归宿点是,为社会输出更多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丰富,在短时期内教学效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经过调查,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一、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具备的教学特点

1.针对性。工商管理教学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教学计划。挑选出重点教学内容,如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交予学生自学,课堂上重点讲解那些关键难懂的知识;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案例分析,使原理与现实相对应,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参与性。高度的参与性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去根据需要亲自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并对其加以分析,最后各抒己见,在讨论时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相互吸取正确的观点来完善课题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3.实践性。工商管理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在社会实践工作中,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性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来辅助理论教学;课下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检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进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工商管理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1.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单一;以课本知识为主,内容枯燥。这种只重理论性的教学,并没有使学生获得到更多的知识,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有些高校虽然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安排了一些实践课程,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2.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首先,课堂教学设备上,许多高校还未安装多媒体设备,或安装了未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例如,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时,需要播放一些案例视频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但由于缺乏或忽视多媒体的利用,学生无法得到形象化的展示。另外,有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完备的教学实践设施,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无法形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

3.实践基地严重缺乏。学生入企进行实习是工商管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实习基地的不足,阻碍了这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抽象的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等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及时通过实践,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也会造成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三、 工商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法转变的前提。首先,我们要理解实践教学的含义,理解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意识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环节,畅通实践教学的渠道,完善实践教学设施等。通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使学校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让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快适应企业与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才能。

2.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专业化的归类和划分,区别其他学科,找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而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课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次,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结合,结合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际操作,统一环节,优化内容。此外,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阶段性教学,进行学时调整,查漏补缺。从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到实践操作,最后到参加社会工作,做到每个环节有重点有突出。最后,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做出真实的评估及反映。

3.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以教学过程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避免人为的因素,做到指标量化。以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参与实践状况等,进行阶段性考核。对于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吸取适合现在教学体制的部分,摈弃落后的方面,在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全面考核。对于考核结果,要做到对表现突出的人给予及时奖励,对成绩较差的人给与相应的处罚,并进一步进行指导。只要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工商管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相应的改革对策,这样才能提高工商管理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最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商管理,2010,(10).

[2]宋素娟.基于价值链思想的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08(41).

第5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而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但从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师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仅仅把它当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去完成,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二)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够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不够,二是实习环节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教育部在2007年的文件中已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1]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提高到20%-25%。[2]从广州大学2012年最新修订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来看,目前工商管理专业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是26分,占总学分的15.9%,虽然达到了15%的基本要求,但比重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专业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都安排有相应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均为2-4周。学生普遍反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完成预期的实习目的,有些学生希望将实习和寒暑假进行衔接,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一项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生至少需要2-3月才能基本熟悉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流程,因此每学期2-4周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2](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别比较丰富,开展的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在调查中显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教学类型,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案例教学、专业实习及场景模拟,而学科竞赛、课程实训和课题研究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参加过的校外实践教学类型主要是校外兼职和专业实习,而以上的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发起人主要是学生自己,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74.27%的学生认为所参加的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与本专业关系不太密切,51.4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实践教学中得到较大收获,而48.53%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由此可见,目前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校内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校外的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又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而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老师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在学生实习单位的寻找、实习内容的安排和实习过程的指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四)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不够明确具体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确定后,还应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目前的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如课程案例讨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等环节都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实践内容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校外的实践活动,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手册等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应用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没有较为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也是造成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五)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目前,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但校外的专业实习评价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采用五级制给出,但评级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根据学生实习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作为评价依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建立标准统一、方法科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根据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和满意度较低,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想法,通过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构建了全新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包括目标、空间、手段、时间和评价五个维度。目标维度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对能力培养的需求,综合制订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将此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分解为各实践环节的子目标。空间维度是指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从空间上要向课堂以外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空间维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空间维度与手段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空间有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又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内独立实践环节等,而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需要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序进行的。空间维度和手段维度还需要时间维度来进行整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最后的评价维度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种实践教学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在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目标。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分析

(一)制订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应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制订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有关调查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排序,依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先进管理思想和企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2]而在“专业实践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协调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应综合考虑市场或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对自身能力及素质培养的期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循序渐进,是分层次、分阶段来完成的。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所学专业知识制订不同的子目标,每个层次的目标依次递进,使学生的能力呈现递阶提高,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二)完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效果不佳现象,应加强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及完善。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核心课程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大纲,编写实习手册和实习指导书,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着重了解和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点以及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加以明确。如果学校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则需要在实习指导手册中明确实习基地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提供的条件,使校企合作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了明确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再辅之以问题型实习考核方式,即在实习之前根据不同的方向设计出不同的实习问题,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都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在最后提交的实习报告中进行汇报,这样学生既是带着问题去实习,又有明确的实习内容为指导,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散实习效果。[4](三)系统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在实践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采取“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综合”的方式,进行时间维度的设计。如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或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主要是针对课程的某些知识点或某门课程进行设计。而综合实训、模拟竞赛、毕业设计和科研活动则应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适当将开题时间提前,这样便于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校外实习时间的设置,一般学校都会有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实习方式因其目标和功能不同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所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认知实习是让学生对企业增加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主要是以参观为主,时间可以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结束,时间为1-2周。生产实习则是一种参与性的实践活动,应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设置,让学生参与或是模拟企业的运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为后续学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时间为4周。而毕业实习是让学生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已经找到工作,毕业实习期实际就是学生在新单位的试用期,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一举两得。因此毕业实习时间可从大学四年级的寒假开始,时间为2-3个月。[1](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手段的设计方面应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专业实习等形式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模拟、实战演练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类似于挑战杯、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专业实习的安排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实习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实习活动,如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带着事先设计好的实习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岗位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毕业实习则可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收集资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学校和指导老师要做好实习监管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从事一些校外兼职工作或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加以鼓励和引导。(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需要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监控和反馈。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测评所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加以纠正。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对于校内和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相对比较完善,而校外实习的评价方式由于学生过于分散,导致评价方式流于形式,过于主观,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常见的实践教学评估方式有四种,即过程式、成果式、取证式和综合式。[5]过程式评估强调过程管理,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日常情况的详细记录以备检查,如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等。成果式评估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最终成果,如案例分析报告、课程设计作业、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来检验其实践教学效果。为确保学生提交成果的真实性,还可以采用答辩的形式来加以辅助。取证式评估是以学生通过实践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认证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估则是指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应根据阶段性成绩和综合性考核成绩,结合实践表现综合评定,并有相应记录。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可综合采用以上几种方式来改进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同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借鉴企业员工绩效评价中的360度绩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客户等多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结论

第6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1.关于模拟仿真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不需要担心错误决策而导致不良后果;其次,可以规避实践工作中常出现一些损失。

2.关于模拟仿真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高职院校中模拟仿真教学法一般采用模拟公司的运行模式、机械行为的模式与人机的共拟模式三种形式组成,其中机械的行为模式与人机的共拟模式在机械制造、医疗与水利等课程中应用比较多。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的教学中应用仿真教学法的价值

(一)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的工作主要依靠计算机的技术

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成绩统计、PPT制作与文件创作都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因此,在应用模拟仿真教学法时,通常与当下企业工作内容较为接近,可以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对现场真实情景进行仿真模拟

高职院校进行工商管理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实践,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有效避免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失误。

(三)目前工商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文案的工作

使用模拟仿真教学法可以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在相关知识上的认知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高职院校模拟招聘会中对模拟仿真教学法的应用案例

(一)具体方案

两节课的准备时间,再用两节课来召开招聘会;地点是某学院工商企业的管理教室;组织方可以自主进行报名;招聘企业主要有四家,由四组同学来负责;应聘人员有七组同学。

(二)招聘会的安排

使用主动报名方式,然后确定其中一组学生来组织并召开校园的招聘会;使用抽签方式,来确定四组学生代表模拟企业招聘的负责人,主要就是负责招聘该企业需要的工作人员;其他七组学生要参加招聘活动,各自准备两份简历。

(三)招聘会现场的规则

1.企业的招聘条件应该与该地区薪资标准保持一致,不可以通过不真实待遇来引导应聘的学生。

2.当会议结束以后,相关招聘企业应该把收到的简历与面试的考核表等进行完整的装订,并上交到组织方。

3.相关组织方必须保证现场安装设计的流程执行,且招聘会现场必须有次序,面试也要背对背进行,同时不能泄露面试题目。

(四)案例的特点

1.招聘结果模拟仿真

关于招聘结果模拟仿真一般根据企业录取的程序进行,发放录用通知书,通知书中要包含企业报到时间与基本制度。这种招聘模拟仿真可以让学生全方面认识企业的招聘流程。

2.作业流程模拟仿真

在整个高职院校仿真模拟的招聘会中,基本是模拟仿真当代企业的招聘会流程,从整个活动规则到人员分配,同时企业招聘的信息与制作,以及薪资待遇都是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

3.现场布局模拟仿真

学习现场模拟仿真主要是制造一个和现实招聘会相似的场景,使学生可以真正感受招聘会的现场情况。

4.文件版本模拟仿真

关于文件版本模拟仿真主要是通过公司资质文件与简介,来制作录用通知书、PPT、面试的打分表与应聘的申请表,而且这些都需要企业负责人来制作。

四、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对模拟仿真教学法的应用展望

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模拟仿真的教学法,同时模拟仿真校园的招聘会中需要把老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自主实施与组织,模仿仿真招聘现场的情景,这样学生对于企业招聘会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进而以后应聘工作也就可以应对自如。

五、结语

第7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一、引言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由于其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理论性强且实践性要求高,仅靠传统的“教学靠理论,讲授靠教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有限,不利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应,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先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对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融入教学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基于其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最先应用于工科院校,而将其运用到工商管理学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主要探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现状

 

现阶段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出现以下弊端:

 

首先,培养目标同质。许多工商管理类院校制订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甚至有些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没有提出符合各自独立专业特色的具体培养目标,故不能应对社会对多样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学科几乎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为主”和“教师讲授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对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再次,专业架构简单。工商管理类教育长期以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的形式存在,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和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以 “专业”决定专业,长此一来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深而涉猎不广,很难解决综合性的管理问题。

 

最后,缺乏实践锻炼。不管多么丰富的理论知识,一旦与现实脱节,这些理论最终也是一无是处。工商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单纯的课本授课,不能使学生及时地理解并消化这些抽象的知识。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最初称为“范例教学。当时的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并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来掌握一般规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是老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其本质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明确要求,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型教学模式相比,尽可能的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调给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空间、分析空间、探索空间、交流空间和拓展空间,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和对未知知识的渴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传统理论型教学模式注重传授学生完备的知识体系,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学科宏观构架的把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加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淡化学科知识结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吸取二者的优点,使这两种教学模式相互作用,更好的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服务。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将学习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具体任务。教师将所教授工商管理学科内容分成几个具体任务。设计任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管理”情境,在情境中,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管理问题”,根据分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任务”,促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体系,结合现实经验,充分理解问题任务,为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拓展提供现实平台,实现探索性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实现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将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充分运用出来,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协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各抒己见、各凭所长才是真正的管理文化。

 

(3)任务总结与效果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任务情况向教师进行最后的反馈总结,是学生完成任务标志。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陈述,给出最终的教学评价。评价既包括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评价,即所学工商管理学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互助写作能力的评价。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以后从事管理类工作大有裨益。

 

五、任务驱动型模式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改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驱动型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去反思与总结。

 

第一,深刻理解任务驱动型教学思想。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改进的便是对驱动型教学模式理念和目的的理解,而不是仅局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只有我们深刻地明白,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先导,以实践为途径来理解并运用工商管理理论的,就不会出现理论体系把握不足和教学模式形式化的问题。

 

第二,对参与师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首先,它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专长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教学目的,设计出符合每位学生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多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理解运用新知识,实现整个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对学生积极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较高。

 

第三,教学过程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应用初期,便得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亟需改进。从课堂秩序来讲,任务驱动型教学将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的课堂秩序可以说是“混乱不堪”,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任务教学需要,但也不排除存在故意干扰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在能保证学生进行任务教学的同时约束学生行为。此外,任务驱动的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也是一大难题。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更为开放,易“放”不易“收”,教师很难把握各组的探究程度和进程,每组进度不一样,但时间有限,到最后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要求更加细化教学进程,在每一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四,评价体系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难以利用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价。设计出一套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并切实可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有效运用并推广的重要条件。对于基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重点不是我们完成了什么,而是我们学到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评价体系,必须针对每个学生,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结合理论知识授课目标,给予中肯而灵活的评价。对于工商管理学科来说,评价体系除了侧重于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上还应该重视学生对整套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协作竞争能力、领导服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予以不同比重,给予不同评价。

第8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一、当前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新时期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竞争实际就是企业人才储备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人才作为发展的动力。工商管理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增加企业中熟悉工商管理的专业型人才的比例是提高企业工商管理能力的关键方式。而当前大多学校培养出的是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工商管理类工作的实践型与专业型人才。因此,大部分学校应该社会大环境、市场的需求及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将目标定位在实践型人才与务实的管理人才。第二,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企业工商管理中注重的是员工的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一定要注重结合理论与实践。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多数都注重对工商管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略了以应用性为指导。例如,教材内容和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课程的内容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解释在中国实际情况中的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第三,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经济竞争的核心。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虽然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被采用,但是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中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教师的主导地位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导致学生缺乏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其次,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不能做到新旧理论相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教材更新周期较长,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该专业教师难以将新时期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不能结合新的思想和认识进行教学活动。这些问题都导致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新理论的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好的培养。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对工商管理类学生学生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采取规范性评价方式,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发,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构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商教学策略

第9篇:工商管理教学范文

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在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上,整合实践教学的手段,提出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维结构体系中,逻辑维是每个阶段基于系统工程角度的工作步骤,包括明确教学阶段、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步骤;时间维是按实践教学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具体分为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课外实践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专业实习阶段、毕业论文阶段六个阶段;条件维是实践教学所需的主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园环境、教学制度六个方面。

(一)逻辑维

1.明确教学阶段明确教学阶段要求把握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与课外实践阶段侧重于单一方面的能力教育;综合训练阶段侧重于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但还停留在模拟的层面上;专业实习阶段则强调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论文阶段则强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要求根据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2.建立教学目标建立教学目标,是对实践教学所处的阶段,提出应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出衡量是否达标的准则。教学目标的建立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3.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做出归类,要规定实践教学各个阶段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等。制定教学计划要确定该实践教学阶段一般的教学活动程序,要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实践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每个阶段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组合。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5.完成教学内容要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6.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包括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评定和改进四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以及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时间维

1.理论教学阶段根据该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在基础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中,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平面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提升为立体视频教学方式,将多层次、国际化、多专家参与的立体教学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果生动化、科学化。2.课程实验阶段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是课程实验阶段的主要目的。在该阶段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除了要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外,还要丰富实验课程的形式,增加一些设计性、创新性、自主性较强的实验课程,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虑软件先进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应尽量保持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实验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课外实践阶段课外实践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该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策划等竞赛。学校要提供更多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经受锻炼、感受生活、接受挑战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野外活动。4.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是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应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强化实践教学。该阶段的训练中,学生要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自己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与其它虚拟公司竞争。通过专业综合训练,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专业实习阶段专业实习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去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长期的定岗实习或者是短期的参观见习。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化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整合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综合应用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毕业论文阶段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应用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经历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对其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学生收集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三)条件维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学校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实践教学的研讨会;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相关方面的科研研究;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培养一支既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选聘企业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2.教材教材是完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依托。许多实践课程往往缺少配套的教材,很难购买到,学校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撰写,供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教学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基础要求和专业要求,课程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专业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训练。3.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使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科专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验室功能构建、实验设备购置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另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功能实验室,使得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4.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政府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5.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获取学习资料与信息,使学生能随时从网上下载最新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条件;要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做讲座或开展学术活动,介绍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实行开放式教育。6.教学制度教学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建设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考虑,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