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就业工作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72-01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迈入信息社会,而今我们依旧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新的经济时代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呈爆炸式增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需求。高校作为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是推动新技术向前发展的坚实推动力,更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的重要发源地。因此,在高校大力推行新技术,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加以使用新技术,对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一)传统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兴起于美国,作为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有信息的载体与传播渠道。从互联网兴起到现在的短短半个世纪,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速度急速发展。互联网所提供的通讯、社交、资源共享、对象化服务等内容一方面作为第二课堂,极大地服务于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并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传统互联网技术主要涵盖: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社交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校园多媒体显示终端等。这些传统互联网络技术一方面将受课堂形式与内容局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与生动化,另一方面将大量的由课堂引申的教学内容予以拓展,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加以选择,从而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二)手机等可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的新科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等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技术的方便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得以显现。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使得互联网络实现了随身携带,由此诞生的新的互联网应用程序诸如微博、微信、易信等软件,在高校中掀起了一股股新技术浪潮。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可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有:微信,以及由此衍生的官方订阅号、朋友圈、官方微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由传统PC端衍生的应用程序等。这些可移动互联网终端及其技术的出现与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有效性,针对高校学生的走在科学与技术前沿的特性,有针对地使用新技术,为进一步做好高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学科交叉领域技术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综合练兵场,高校所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内容之一,是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来,帮助学生明晰时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目前,高校在进行就业创业工作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宣传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就业创业工作中,教育学生成为适应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人才。
(二)心理学相关技术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学科渗透、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现代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融入心理学方法与理论,采纳心理学相关技术,对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业创业心理咨询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手段与技术,针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准职业定位,采取求职行动,为最后取得求职择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对于已就业大学毕业生而言,职业适应是每一个初入职场人士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适时的教授学生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术,对于帮助毕业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身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GCDF项目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实践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成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与学生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实践主体,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时代以及高校教学改革对于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2004年GCDF被引入国内,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GCDF,即全球职业规划师,是由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以及美国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共同发起的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体系,是符合美国咨询与教育认证中心(CCE)标准的专业人员。通过GCDF项目培训,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者可以进一步了解生涯辅导的理论与模型,进一步学习助人技能,通过更多的方法了解市场资源与信息,识别不同个体与群体的实际需求,了解相关道德与法律规范,熟悉求职方法与技巧、熟悉培训技能,了解评估技术,帮助学生实际开展生涯服务项目。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GCDF项目即是对现有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辅助,又是对当前时展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的有效解决途径,通过有效的技术咨询、技术辅导与技术演练,GCDF能够有效帮助来访者梳理自身困惑与问题,帮助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总之,新的时展趋势对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寻求新技术,结合高校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寻求一条新形势下适应时展要求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海丽.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10)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 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 Guidance in University
WANG Lihong
(Adult Education Branch of Liao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aoyang, Liaoning 111000)
Abstract Th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is a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college education,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deficiencies in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and proposes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in univers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graduates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走低将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工作,而招生情况关系到一所学校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为谋求职业发展而进行的相关咨询和指导。更深层次上的职业指导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逐步开展起来。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包括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就业准备、就业程序与途径、择业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与技巧、校园招聘与网上求职、自主创业、就业权益与保障等内容。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不够全面,有的只是把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授课内容,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就业指导不完善;也有的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教材而缺少去实际的联系。此外,就业指导课课时数普遍偏少,并往往只针对毕业生开设,这就使得就业指导课程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多数毕业生来说为时过晚。多数学生在他们毕业时仍未能在思想上、心理上及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就业指导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还不完善,人员结构欠合理。就业指导工作对专业的要求倾向于文科专业,一般要求上岗人员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交际与协调能力。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与就业指导的相关性不强,从而导致就业指导的专业性不强、质量不高。
2.3 就业指导机构机制不完善
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就业指导的组织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类院校基本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但是就业指导机构的就业信息反馈和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还并不完善。就业指导信息反馈机制包括学生对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情况的反馈以及学校对已毕业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与反馈两方面内容。但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学校也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对他们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学生毕业以后,就不再对他们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 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开展针对性指导,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要想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必须着力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比如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这将极大的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此外,还应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从新生入校时起,就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教育之中。例如,在大一年级开设生涯规划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知与规划的意识,并能对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三年级时则要根据他们毕业求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就业形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解读,并侧重对求职技巧、职业生存技巧的培训,引导毕业生提升就业技巧和能力。此外,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还应多样化,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教材内容讲授,可采取模拟面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吸引力。
3.2 优化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师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并且还是热门职业,职业指导专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而我国的职业指导刚刚起步,因此应多向其他国家借鉴成功经验。
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可以通过两大途径实现,一方面是从校内挑选专业对口并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员;另一方面是从校外招聘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综合知识的优秀人才来充实就业工作队伍。为了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要接受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严格培训,使之能够熟练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和要求。上岗之后,学校也要重视和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各类培训,优化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3 提供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能否及时准确的获取就业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因为信息闭塞而与机会失之交臂。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为学生服务的机构,因此应该为学生搭建好就业信息与交流的平台。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在校园网上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介绍成功就业学生的经验,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另外,就业指导部门还要努力开通多种渠道,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及时获取企业的需求信息,并邀请企业到学校举行招聘会,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推荐符合要求的毕业生,这就能够让毕业生少走弯路。总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最大限度的为毕业生搜集并提供及时、具体、全面、准确的招聘信息,做好服务工作。
4 总结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前途,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提高责任意识,尽心尽力为学生服务,努力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全程化,从而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芦京.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关键词:高校 学生 就业指导 问题 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的不断改革,带动了就业制度的不断变化,通过市场对就业加以调节,就业形势越来越多样化,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各种有利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当前的人才竞争市场日趋激烈,必须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而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就业指导工作时间较晚,因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功能与内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通常是以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主而开展的。注重的是解决燃眉之急,认为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工作、追求较高的就业率,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和高校教育改革及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2、严重缺乏一批专业化、专职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就业指导课要求教育者必须对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的掌握,这是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就业指导教师的关键。所以,高校应重视这一环节。
3、就业指导对结果较为重视、忽视了过程教育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通常是以“技能速成班”与“政策形势宣讲班”为主。其实,其应该是一个教育过程,当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时,高校应积极的设置相关的就业指导课,以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对社会上的职业情况与自身的职业倾向加以全面的了解,然后,给予其相应的技巧指导,这样高校毕业生就会正确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过,这一就业指导严重缺乏一套规范性、系统性的体系。
4、就业指导不具备有效性与针对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通常采用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育者决定着讲课内容,范围十分窄、所采用的手段不够先进、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二、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及其措施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其一,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就业指导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属于核心部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目标,不能只注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指导择业,还必须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的引导,以此将学生们的就业观念进行全面的转变,对就业期望值加以调整,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的定位,才能够树立起基层意识,自觉的参与到生产第一线。
2、构建高校就业信息网、不断推动就业指导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构建就业信息网,能够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跨地区与跨时空的全新服务方式,同时,还为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就业信息网已经代替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成为了关键的载体以及良好的沟通平台。由于高校就业信息网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以及较大的信息处理量特征,因此,要求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就业指导教学经验,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学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工作。
3、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属于系统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必须时刻以毕业生为中心来开展。所以,在建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时,第一步要做的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与系统性加以全面的考虑,这一指导并不是说当学生即将毕业时而进行的临时辅导,而是要在学生进入高校求学过程中指导他们慢慢的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心理;第二步要做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强调的是摒弃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个人兴趣,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让学生在懂得学习与对社会需求关心的同时,还要对人生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价值进行一番深刻的感悟,以合理的规划出自己的生涯发展历程,从而持续良好的全面发展。由于年级不同,所以,就业指导课程所注重的方向也不同。对于刚入校的学生应根据具体的职业方向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与个人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动力及自我激励有着一定的关系,应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理想的学习计划,争取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4、构建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就业指导队伍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极其的复杂,专业化程度较低,所以,必须加强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应有计划的派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或者加强内部就业政策理论的培训,通过这些方式将就业指导员的政策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全面提高,确保其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职业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激励考核机制,编制出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办法与考核细则,确立目标责任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从而使得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如果做到了这几点,那么,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服务需求,获得较好的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就业问题。所以,应积极的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各种有效的指导方法,增强学生就业率,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祝金旭.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王晓琳,于俊,丰晓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一、职业指导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意义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高等教育模式俨然走向了“大众化”教育模式。然而,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最直接地影响着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们,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愈加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究竟何去何从?因此,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等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目的
随着我国就业服务工作的逐年深入,做好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也备受人们重视,不论是政府方面,还是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对就业指导这项工作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特别是职业指导工作,与职业介绍与培训、社会就业岗位开发等共同组成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高校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近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实现就业。至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很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已逐步建立起自己专业的职业指导室,职业指导相关工作也越来越完善,形成的指导工作系统工程亦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可以使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们更好地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同时做好就业准备、适应环境、转换身份,科学地谋划自己的工作前景。做好充分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需要,正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其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辅导其适应进入职业生活完成角色转变;同时,帮助用人单位做好职位规划,合理用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咨询和指导。但是,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尚处于高等教育与就业两者之间,在高等院校的学习内容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依然密不可分。
因此,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为其提供优质的就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其进行科学的职业选择,合理规划个人定位,对促进高校就业整体工作的开展,以及解决就业难等问题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2.职业指导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据调查,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呈现多样化,一部分人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还有通过双向交流实现自主择业的,还有一部分尝试自主创业,但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着一定的观念问题。如:就业定位不明确;对于薪水、待遇要求过高;容易忽略应聘岗位的整体素质要求,往往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直接导致求职失败。
因此,转变旧的择业思想观念极其重要。作为高校毕业生,要做到充分地认识自我,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成意义上的顺利就业。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思想上的职业指导意义重大,只有达到从思想上的转变,才能让其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当前用人单位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类别,以及从基层做起的意义所在。所以说,及时有效地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
(2)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摒弃内心“高起点”的旧思想观念,能够有目的、有意义地锻炼自己,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助于其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职业指导还应该是高校毕业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注重全方位辅导,“手把手”的教导、“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步步“经”心,将未来可能遇到的人生抉择和挫折提前进行演练,帮助其克服学习、生活障碍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高校毕业生择好业、好择业。职业指导工作也就变成了“未雨绸缪”,让高校毕业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踏上新的人生路。
(3)帮助高校毕业生明确职业定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之初多是迷茫的且没有方向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择业,对于未来也会有些不知所措,在选择职业时盲目择业,也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在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仅对大都市、集团企业充满向往,片面追求能否有优厚待遇条件,而较少考虑到个人的发展空间、工作的稳定性等。在应聘工作时,也不充分考虑这项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心喜欢,是否能胜任,均一拥而上盲目投递简历。《孙子兵法》里曾提到: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目的的选择,只会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容易造成自信心受损。因此,正确的就业方向引导是给予高校毕业生的一剂良药,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定位符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方向,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就业目标,确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会大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二、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职业指导工作未与时俱进
据对中国政法大学、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调查了解,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依然是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这种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服务,也仍在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业指导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并不突显,工作重点完全在单位招聘信息整理、校内开展面试指导等方面,指导的范围小、方法简单,也未能考虑到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只注重所谓的整体就业率,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目前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可以说并非真正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仅对高校毕业生,应该在高校建立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实行教育的全程化。
如果对高校毕业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全程化职业指导,那么临近毕业进行就业抉择时,从根本上就会减少压力。当然,课程上的设置应该是非传统性的老套路的课程,不是照本宣科的去授课,应该突出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职业状况、能够正确分析自身的职业方向,学习好、掌握好基本的技巧指导,避免其毕业时面临职业选择盲目选择。
2.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缺乏
目前,高等院校内部设立的就业指导室开展工作的原则大多是重“结果”、轻“过程”,开展的“技能速成班”“政策形势宣讲班”也大都照本宣科。缺少完整的培训系统,还缺乏经验性的指导。因此,对高校毕业生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指导,丰富其就业方面的经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指导他们完成就业规划后,再进行模拟实践功课,正确了解社会状态,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完成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在就业这条道路上少走弯路,甚至于不走弯路,尽量避免吃哑巴亏,最终达到平稳顺利就业的目的。
3.职业指导工作未形成专业团队
就业指导课其实对就业指导员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其要了解最新、最全的就业政策,还要对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求掌握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学等诸多理论知识。据调查了解,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就业指导室水平参差不齐,而指导员工作队伍组成也十分复杂,普遍存在专业性较差、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性的培训等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最有效的就是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首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树立的择业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地位,并真正让职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深入学生内心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水平。
其次,在注重“育”人上狠下工夫。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是积极全面的,不能仅限于对择业上的满足,只是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或是信息的平台。要明确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注重于对学生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择业,指导其掌握要领,同时还应该通过思想教育来引导和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对过高的就业期望值进行调整,能够正确定位自己。
再次,应该培养学生的基层意识。
2.构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基于毕业生这个主体而开展,想其所想,做好最基础的服务性工作。因此,要对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系统的汇总和归纳,让职业执导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部分。
(1)在构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全程性、系统性这两个特性,化临时辅导为全程辅导,化无形为有形,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强化职业意识、调整职业心理和明确职业行为。
(2)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个人兴趣,寻找个人闪光点,让学生体悟到人生的价值,以及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依托平台建设,促进职业指导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重要性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否,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关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的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所以,笔者认为要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指导,本着为学生的一切利益负责,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负责的态度,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得如何,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前途,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如何,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所高校的名誉和招生人数,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命脉。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成员之一,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我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相对增长。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1.优化高校里边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的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这就对辅导员本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优化思想教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之所在,是打造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学工队伍的必要措施。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经验研讨等各种形式,紧跟时展,丰富理论内涵,创新性的开展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夯实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所以优化辅导员队伍思想教育建设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高校里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积极性的调动
由于辅导员工资、福利等待遇较高校其他岗位普遍偏低,因此大多数辅导员的最终目标不是定位在学生辅导员岗位上,故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不够积极主动,工作满足于现状,等待跳出辅导员队伍。全面落实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学习和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优越的生活待遇,真正解除他们的发展之虑、工作之烦和生活之忧,所以加强高校里边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积极性的调动,进一步稳定辅导员思想情绪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3.落实高校里边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门的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较低,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从而影响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经常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有计划,分批次的选送辅导员去参加就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试,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以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专业素质的提升。所以落实高校里边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的培养是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总论
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引导,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学工部)
参考文献:
[1]闫兴华,徐培风.轮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J].法制与社会,2009,2
[2]马英,张晓瑜.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就业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王东娜.关于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
[4]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
[5]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
[6]徐锋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J].学理论.2010(22)
[7]岩磊.浅谈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159—160.
[8]谢芳.积极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34—35.
[9]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lleges set up Student Career Center and offer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offer great help to train the undergraduates’ employability skill and gain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However, job guidance to undergraduate is still at the early stage and has lots of problems left.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job guidance in colleges needs to improv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work ethic. Moreover, we should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erfect our system of career guidance work in order to give full scope to the main function of colleges in career guidance.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职业发展;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Key words: career guidance in college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ystem of career guidance work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252-02
0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我国各个高校分别成立专门的相关就业指导机构,并且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入手,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动与开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理念误区,职业指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由于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考核学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致使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率上。这种以就业率为导向的职业指导工作结果是:高校把职业指导工作仅当作解决毕业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把职业指导工作当成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①来看待,直接造成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认识模糊或根本没有考虑,缺乏正确认识自我及客观自我评价能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缺乏充分的职业准备。
1.2 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目前各高校虽然按照教育部要求相继成立就业指导相关部门,但多由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职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实质意义的专业指导队伍,在知识储备、信息占有、指导能力和技巧方面都不能满足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直接影响到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
另外,由于目前职业指导专业还未纳入正规的职称评定体系,致使目前承担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多以兼职为主。他们对职业指导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对有些问题经验不足。因此,授课时照本宣科、解读概念和一般性问题,不能开展个性化指导等现象较为普遍。
1.3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工作内容和方式简单
1.3.1 没有形成规范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虽然大部分学校按照要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大多仅开设一门就业指导课程,还没有建立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没有单独开设对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讲授的课程,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单一,总课时量较少。这种课程结构致使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深层次问题无法深入了解,不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1.3.2 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与教育的有效机制。其一,高校职业指导多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上,大多数局限于对毕业学生的指导,而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的培养教育;其二,职业指导工作在很多高校里只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事情,只是专职职业指导老师的事情,对其它教职员工的参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三,高校职业指导内容和方式简单,多以团体辅导为主,缺乏个性化指导,更缺乏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高校职业指导的推动和开展
针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职业指导的实践经验,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推动提出以下思路:
2.1 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教育职能和工作理念高校是培养人的场所,高校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和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首先,高校要通过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职业生涯问题和提高自主职业决策的能力。其次,高校要通过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建立发展的职业观,努力追求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第三,高校要通过职业指导工作激发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责任心,这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学习和后期发展。
2.2 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养高校应努力改变以单纯就业指导代替全面职业指导的现状,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指导机构,组建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相关教育背景的人员组成的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并通过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使他们在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等各方面都达到职业指导的要求,为有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保障。
2.3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2.3.1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首先要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内涵,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方面内容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指导与训练”课程体系。要通过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职业倾向测量和分析的能力,掌握相关的求职应聘技巧,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使职业指导工作蕴含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更加明确的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2 构建职业指导的全员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仅仅依靠专职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的,我们还要通过教学、行政全员参与,构建职业指导的全员参与机制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分析;辅导员作为学生一线的行政管理者,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状态、职业需求比较了解,可以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职业指导各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任务,更好地将职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人员可以通过指导岗位实习学生,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胜任教育,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要求高校必须构建职业指导的全员参与机制。
2.3.3 构建职业指导的全程化模式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同时要注重构建职业指导的全程化模式。
首先,要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初步的职业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要将职业指导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强化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对准备就业的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商谈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理想。
2.3.4 构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平台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还要注重通过构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平台多途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职业能力。其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旨在提高实践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以及激发兴趣和培养特长的实践性社团、各类学生兴趣社团等。其二,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岗位实习活动。
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积极提高职业修养的基础上,能顺利地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稳定工作,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注释:
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M]:68.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章成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8).
[3]纪春礼.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8).
[4]程肇基.大学生就业指导切莫误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5]忤启迪.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4,(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角色定位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角色引入社会学,意指社会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大舞台同样扮演着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1〕。每个社会人往往都占据着多重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同样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职能与角色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演变――从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中,辅导员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试图对高校辅导员作出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
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成正比例增长〔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问题
辅导员作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就业指导工作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匹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2.1.1 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超过1∶200。
2.1.2 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2.1.3 辅导员队伍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指导经验。
2.2 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业务素质不匹配。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务实性。就业指导贯穿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需要有闪瞻性。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2.2.1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够,高校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不够。
2.2.2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被定位在高校管理引导重点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2.2.3 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辅导员不能把大学生仅仅看作“教育对象”,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服务角色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辅导员服务角色定位不可能准确,就业指导服务不可能到位,这突出体现在就业统计、跟踪调查和毕业后的持续服务不足上。
3 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五种角色。
3.1 就业导航员
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目标与个人行为相匹配的意识。进行职业理想启发时,辅导员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2 职业指导员
辅导员应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员。为此,首先要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获取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就业市场特点及组成要求,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向大学生宣讲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与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要掌握就业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准备求职材料、笔试面试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荐的技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就业指导。要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通过举办班级就业主题讨论会、校友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专家报告会、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去向、专业前景、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3.3 就业服务员
辅导员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3.3.1 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辅导员应尽早准备,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建立信息齐全的推荐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号推荐。实行推荐“优良”、放宽“中间”的推荐策略,耐心解决差生的就业问题〔2〕。要积极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优势、发展远景、薪酬待遇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通联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的通畅传递。
3.3.2 建立就业服务互动机制。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安排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问卷调查,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学生就业需求和动向。要加强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优先推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就业。
3.3.3 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对未就业学生积极推荐就业,对已就业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情况、业务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4 职业实践参与员
辅导员应该成为就业实践的参与者。首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就业指导的系统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前往招聘会现场,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握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就业建议与指导。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产实习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
3.5 就业心理咨询员
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困惑越来越多,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要教育学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去与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克服焦虑心理,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为顺利地度过走进社会的不适应期做好足够的准备。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加以评判,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教育学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等。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各级领导以及专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亲身实践。
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是不同角色形成的“角色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辅导员的角色还会不断变化,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要不断探索。通过探索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逐渐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4:19-20.
〔2〕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郾
〔3〕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郾
〔4〕谷伟?郾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6):63-64?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00-01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寻求毕业生就业的新对策,及时采取求真务实的新举措。
1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供求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中国的经济呈现下行趋势,有效市场需求不足,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企业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就业压力增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校毕生猛增,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大量的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涌入城市人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加突显出来。同时,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雷同,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与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差异,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出现了人才结构性失衡,导致结构性失业。
1.2 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大学生对社会认知不够,对人才市场缺乏了解,对用人单位选才标准不清楚,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专长;宁到大城市屈才,不到小城市高就;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当骨干。这致使大学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使得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没人干”的怪象,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丧失和就业形势的严峻。
1.3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社会发展与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及就业层次成为衡量高校就业工作好坏与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成为展现学校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关系到高校的地位和声誉。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2 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2.1 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对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要求都很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明确工作定位以及所担当的角色,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与知识能力,努力探索新的、科学的工作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老师,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2.2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就业指导者要积极开展择业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要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放下“骄子”的虚荣,客观地看待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既不要摆着高高的架子轻视基层工作,也不要因碰壁而对就业产生畏惧和自我怀疑。让高校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认真、客观地审视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结合专业特点,明确就业方向,消除迷茫。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就业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立业”的择业观。
2.3 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仅限于毕业前夕,应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要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大学生入学后就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并依据这一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开发利用各种职业测评体系,鼓励大学生做职业测评和职业倾向测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差距,扬长避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弥补个性的缺陷或改变不适宜的个性,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
2.4 传递就业信息,提升学生就业技能
高校就业指导者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介绍给学生,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求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强化相关理论和技能学习,练就过硬的技能,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很快适应社会。要指导大学生做好个人简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特点对简历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做好面试准备,掌握面试技巧。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行“模拟招聘会”,通过笔试模拟面试和试讲等,为学生顺利通过面试创造条件。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以企业的需要为目标,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提高大学生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教会大学生就业的技巧,使之成为就业的强者,并全面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才华。
参考文献
[1]贾新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05).
论文摘要:大众化教育下,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情况,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系统化、理论化和专业化,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是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致的。在近几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定速度平稳增长,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则出现跳跃式增长,这势必同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剧烈矛盾。并且,中国经济恰逢转型期,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高校毕业生与下岗工人、农民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同涌入社会,竞争各类就业岗位。这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在较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统分转变为“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然而社会、高校、毕业生都尚未适应这种变革,这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缺乏明确定位,就业心态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区域、薪酬、工作单位等方面。根据调查,在就业过程中,58.3%的毕业生将工作地点作为首选,其中87.2%的毕业生希望在沿海地区大城市就业,这与审国经济发展现状不协调。沿海中小城市的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同样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在工作薪酬上,毕业生的期望值和用人单位的出价存在较大差距:62.5%的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在2000~2500元,而57.4%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在1000~1500元,许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因此失之交臂。在对工作单位的要求上,71.6%的毕业生希望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就业,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配置流动性的要求是矛盾的,这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第四,高校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当前条件下,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的计划性和社会需求的市场性之间的矛盾还不能解决,从而导致某些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业可就”的局面和某些专业岗位“虚席以待”的局面同时存在。此外,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及教材修订存在滞后性,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不能与社会发展及毕业生需要相适应,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但只是单一的强调就业率,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应有认识,缺少相关研究机构,在队伍建设、模拟试验室建设、职业测评系统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不能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制约就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其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套完备的、系统化的理论进行指导。再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落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式多为传统的授课式或讲座式,由于缺乏对社会总体形势发展变化的研究和对各地区、各行业对人才要求变化情况的掌握能力,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局限于对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和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略了对毕业生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指导。
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第一,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注重就业指导理论的时代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目前,就业指导理论中应用最多的是美国帕森斯的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这个理论指出选择职业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结果。职业指导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与职业合理匹配的过程。这一理论同样具有其局限性和历史性,需要结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地进行发展、丰富和创新。就业指导理论要体现进步性、时代性,要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将其融人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在就业指导理论中。就业指导的主体应包括专职就业工作者、授课教师、社会专业机构和企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社会需求,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社会专职机构和企业应将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到学校,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兼职教师。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包括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引入职业测评系统,重点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掌握适应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技能。就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合理的就业,即毕业生选择的职业既符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自己所期望的发展方向,又符合职业和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同时强调整体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对一年级学生,应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人手,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引入职业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对二年级学生,应从提高学生自身基本素质、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出发,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模拟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寻找实践机会,锻炼自己,通过实践检验自身不足,并在今后学习中加以改进,提高自身素质。对三年级学生。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调适,经过二年级模拟实践环节和相应的社会锻炼,学生心理会出现波动,会发现原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素质、社会要求存在不适应之处。此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四年级学生,应注重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前心理调适。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就业形势分析,这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所在。引入企业界人士加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是解决途径之一。在就业技巧指导过程中注重引导毕业生改变“等、靠”的就业心理,培养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就业前心理调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按照既定目标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就业。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对自身有比较准确的定位,从而完成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