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背景
我市2003年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随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疾控系统从职能、机构到人员的大调整。而建立在原有职能、机构、人员上的传染病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也无疑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2004年1月1日统一应用国家建立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我市按照卫生厅要求认真落实,并成功的应用了国家建立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了全市110万人,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市93个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将信息采集从乡镇到国家,形成了五级网络(中央、省、市、县、乡),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随着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升级发展,传染病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从哪些工作入手,如何对定时、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是一个急需研讨的问题,对长期传染病数据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开发利用已成为各级疾控系统档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 问题
目前,基层疾控系统传染病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对传染病档案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配置不足;疾控中心自成立以来,从编制到科室的组建,再到人员的配置上都有了新的变化,由于编制的减少,人员十分短缺,档案管理人员由原来的专职人员改为兼职人员,传染病档案工作无专人收集管理。二是整理归档的重点传染病档案材料不够完整,在质量上得不到保证,对数据的分析不到位,档案材料无价值。三是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没有跳出封闭式管理模式,信息意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淡薄,没有超前性、预见性,消极等待,被动服务,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传染病档案管理得不到发展,停滞不前。
3 对策
学习《档案法》,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提高传染病档案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档案编研专业知识和疾病控制专业知识。疾控系统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和编研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疾控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才能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材料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价值的前提。
要建立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传染病档案,要注意平时积累和及时记录,按要求组卷归档,文件材料要及时形成。不同病种、不同疫情的传染病资料一定收集整理齐全,防止缺漏,保证档案的系统性。传染病档案的文字和图像等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编写的文件材料内容要与国家标准的实际参数、数据符合。
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传染病防控任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监测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等都需要掌握和对比档案资料。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将所有年度的传染病监测资料集中起来加以汇编,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使档案的利用变得系统和直观,极大的提高准确性、针对性和节省时间,更高效的防控传染病。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是疾控中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疾控中心很多工作都是根据档案上的资料进行的,对疾病的详细记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研究这项疾病,研发出治疗这项疾病的有效药物,当这项疾病再次爆发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的减少死亡人数。疾控档案中记录了疾病的传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远离传播源,从关注自身的健康做起,可以有意识的对疾病进行预防,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卫生组织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利用,可以为他们节省更多的时间,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医学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疾控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要不断学习,通过对档案中信息进行不断的研究,对档案中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可以促进疾控中心的总体发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虽然信息化管理已经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被应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在对疾控中心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管理不够规范。疾控中心的档案有很多类,例如:人事档案、疾病案例档案等,而且档案数量也十分庞大,所以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繁忙,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往往不够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档案没有做到分门别类,有时还会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当需要使用某份档案的时候,由于不规范管理,造成寻找档案时间过长,为疾控研究人员的工作带来麻烦;第二,档案信息化程度过低。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但是很多地区的疾控中心在信息化管理中,由于软件或者硬件设施等原因,档案信息化程度过低,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成熟,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漏洞;第三,缺乏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疾控中心信息化管理虽然要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但归根究底,完成这些工作的还是工作人员,所以在管理中就需要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很多疾控中心都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信息技术掌握也不够熟练,这些都不利于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完善的管理系统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有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按照明确的流程将档案输入到网络中,根据档案的类型、来源、时间等分别进行收集与整理,当疾控工作人员需要档案时,可以快而准的将档案从电脑中调出来;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过低是阻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疾控中心要增加软件、硬件等设施的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管理系统,定期派人检查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要保障工作时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第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在疾控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才是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再强大,也有出错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对熟练掌握好信息技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的发现,并且运用专业知识将问题解决好。在建设管理队伍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因为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与人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落实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促进疾病中心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必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既有各种规章制度,也有统计数据、研究报告,还包括卫生监督相关资料,其管理的规范及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信息公开期望的增强,这种规范化管理将为信息的公开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各种法规制度的执行
疾病预防控制法规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范其管理,既可以便于政府决策者、相关监督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查阅,而且这种系统性的存档可以为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便于制度法规得到执行。
1.2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中包含大量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疾病材料,这些调查报告与材料既包含对以往数据的一种统计,可以发现各种疾病预防事件的发展规律,从而便于人们从规律中得到启示,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尽可能的推动疾病预防与控制,也包含当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可以为类似疾病出现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1.3有利于强化卫生监督与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还包含对学校、对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资料,截止2012年,全国被监督学校达到22.4万所,78.2%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这些档案的管理对于预防疾病控制,推动卫生监督与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要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推动其应用开发,必须把握好其基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规范化管理与利用水平。但从实践来看,目前这种开发应用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档案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的发挥,这为未来进一步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提供了方向。
2.1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包括档案的建立、档案的保存、档案的查阅以及外借管理、档案的销毁等内容,其规范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三条。首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即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情况,制定细化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档案管理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执行。其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在实践当中,涉及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要规范,如档案的存档要有责任人签字审核后依照一定的规则分类存档,在档案的借阅中要有负责人的签字才能查阅,如果要外借必须履行完善的手续。通过流程的规范化推动管理的规范化。再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即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电子档案等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以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这种电子化管理还可以为档案查询等提供便利。
2.2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的基本途径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利用包括供卫生、疾控部门利用,还包括供研究者、统计单位利用,其规范化的利用途径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统计软件或者统计手段,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找出疾病预防控制的内部规律、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个体提供参考。其次,对疾病预防控制经验的对比总结,通过对同类疾病不同预防控制方案的比较,对不同疾病应对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各方案的优劣,从而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再次,对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的查摆,通过对档案的查询,可以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3.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思考
疾病预防控制不仅事关政府部门各项工作,而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规范其档案管理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实践当中,要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以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利用的创新为导向,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1完善基础设施为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奠定基础
档案规范化管理与利用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为保障,首先,要积极构建档案管理场所,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单位,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办公场地开设专门的档案室,并购买档案架、档案袋等配套设施,通过设施的完备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档案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其次,要积极开发各种软件设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通过与档案管理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出符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实际的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实现档案数据的查询与管理。特别是,这一过程中要积极推动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进行编码,并与电子档案相对应,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
3.2创新渠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贯彻执行《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等要求,制定出台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信息归档制度等,以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其次,要创新性的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分级管理体系下,要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明确归档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档工作,避免由于工作衔接失误导致信息失真。再次,要创新性引入档案管理新理念,将服务等理念贯穿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国家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家体系中的职能机构,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各种疾病的监测及分析、防治等重大任务,在各项工作中, 如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而大量的业务技术档案如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但会失去许多珍贵的统计数据,而且也不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加以合理利用,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
从各地各级疾病预防防控制中心档案主体的卫生防疫业务档案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有的是采用科存档案、中心存目录;有的则分散在科室,或固定人员管理,或干脆分散在个人手中。笔者认为对疾控中心业务档案应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卫生防疫业务开展的需要。
一、疾控中心业务档案两级管理原则
疾控中心档案有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往来各种文件形成的档案,另一类是各业务科室在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业务档案。而这些档案的两级管理是指在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实行站级、科级两级管理,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将疾控中心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同其他门类的档案一样,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应在接受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由中心档案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档案,分别为中心业务档案和科级业务档案两个层次。
3.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的中心级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定期向中心档案归档,交由中心档案室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
4.科级业务档案管理:凡划归为科级管理的业务档案,交科保存。由各科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立卷,并负责保管和提供利用。
二、中心级、科级档案范围的确定
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各有其划分的范围和界限,中心级档案的划分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对档案进行划分,即要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的材料,以及在基础监测上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性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保管期限长的材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级业务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档案:
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包括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编制说明及验证报告单。
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及总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等。
3.年度或跨年度的卫生监测的总结分析。
4.重大事故、疫情暴发、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现场调查记录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材料等或年度综合性分析总结。
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等材料。
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
7.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科级档案的划分范围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中心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直接形成服务对象的档案,这些材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需随所服务的企业存亡而定,而且不少材料还因工作需要逐年加以补充,因此,科保存更为便利。
2.常规性卫生监测材料:包括所辖地区和监测点或直管单位公共卫生监测材料、监测记录、记事、监测小结、控制结果、监测报告等材料。
3.一般性违法案例、疫情、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材料,包括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笔录、人员录访记录,检验结果及处理报告等。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包括体检表、检验单、统计表、培训计划、教材及小结等。
三、实施两级管理的意义
1.两级管理使业务档案查找方便,节省空间。我中心在工作中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如果不分两级管理,使各种重要的,保存价值大的档案和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档案混杂在一起,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分散在各科室,也不利于全中心档案工作的统一布置和指导,如果把全站综合性的材料统一归纳到档案室,便于档案的管理,也为各科室节省了空间。
2.中心级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一,中心级业务档案管理可使中心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对于中心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第二,由于中心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中心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的基础上,而是要在大量的监测材料上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从而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第三,中心档案室人员针对业务档案开展信息加工,通过各种编研材料为全站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有利于防疫机构科研工作的开展。第四,中心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中心级防疫信息交流,为全市的防疫工作提供利用。
3.科级管理是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防疫业务有延续性,在对监测点,直管意境的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要还不断进行补充或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就要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综上所述,将业务档案实行两级管理,是疾控中心贯彻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基本原则而建立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它符合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随着业务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它将会更加完善,一定会为卫生防疫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疾控中心档案的利用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各级疾控中心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特别是自档案目标管理活动开展以来,更是将档案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 实验室建设情况
1,1基本情况
迁建的瑞安市疾控中心大楼一幢共11层,地下室1层。建筑面积12 226 m2,疾控中心使用面积7 485 m2,总投资4 850万元。其中实验室位于大楼的1层和上部3层,面积2 654 m2,占总面积的35.5%。实验室结构采用框架式,层高4.2 m,净高2.7 m,设1.5 m的技术夹层。实验室有完善的防震、防雷和消防设施,符合国家的建筑技术规范。供电采用市政供电系统,并配有400 kw的柴油发电机组,每层实验室单独有配电房,各室有分闸,照明用电与设备用电分设线路,高功率烘箱、高温炉有专用插座、开关和熔断器,大型精密仪器配有稳压器。供水采用变频恒压装置,设独立的纯净水供应系统,布点到每楼层的每个实验台面上。实验室废水与大楼的雨水、生活污水分流排放,集中后进入地下污水处理站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加氯消毒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电梯3台分布于东、西两侧,东侧1台为货梯直通实验室,方便实验室物品的运输。
1,2二次装修
瑞安市疾控中心大楼土建工程完成后。投资535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二次装修和配置相应的设施。4层实验室中,1层为门诊实验室,设门诊检验室、痰检室、大便采样室、收样室、“01”解剖室和培养室;9层为微生物实验室,设2间P2实验室、万级净化实验室(局部百级)、肠道、食品检验室和培养基制备室;10层为免疫病毒实验室,设生化分析仪器室、免疫血清室、PER和HIV初筛实验室;11层为理化实验室,设样品预处理室、一般化学室、精密仪器室、天平室和气瓶室等。每层实验室的实验区位于大楼的东侧(即常年风向的上风侧),西侧设辅助办公区,有办公室、电脑房、卫生间和淋浴室。实验区内配备有紧急喷淋、洗眼器、洗涤室、消毒室、样品室和试剂室,做到各室之间互不交叉、干扰又方便使用。
实验室地面采用2.0mm透心同质的塑胶地板。满足地面无缝隙要求;隔断和天花板吊顶均采用彩钢板,边角用圆弧和圆角结构,避免环境死角,又方便清洗保洁。普通实验区域采用VIV中央卡式空调,洁净实验室、P2实验室和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独立的空调、新风、回风和通风系统,空调室外机放置大楼屋面上,一般化学室都配备有独立通风柜,试剂室有自动定时换气装置。在痰检室、“01”培养室、霉菌室、PCR室、HIV初筛实验室、P2实验室、血清室、肠道细菌室均配备有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半排式生物安全柜共9台套,既方便检测人员开展工作,又保护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安全。实验室台柜以钢木结构为主,面材为环氧树脂,由上海飞域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具有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易清洗、防火、承重性好、整体美观、环保的特点。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楼宇自控、安全防范等智能系统达到同期社会先进水平,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每个实验区设置有1-2个数据与语音点与大楼机房相连接,安装可视电话3部。
1,3验收情况
实验室建成后,于2008年10月实行整体搬迁,投入使用1个月后开始了相关的专项验收。生物安全实验室、P2实验室达到国家万级标准,洁净无菌室工作区洁净度达百级,周边区洁净度达万级标准,9台生物安全柜工作区洁净度达百级标准,纯净水符合国家实验室用水标准,实验废水达到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实验室建筑通过消防、环保、防雷等专项验收,中心大楼也于2009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但出现个别项目检测不理想,如实验室紫外灯的紫外线照度未达标,理化实验室的个别通风柜通风量过小等,经整改后已达标。
2 讨论
关键词:河南省;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调查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市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收回问卷15份,回收率为83.33%。
1 基本情况
1. 性别分布女多男少。参与调查者中,男6人,占40%;女9人,占60%。
2. 年龄分布中年多青年少。参与调查者中,20岁的没有,21~30岁的3人,占20%;31~40岁的3人,占20%;41~50岁的8人,占53.33%;51~60岁的1人,占6.67%。
3. 工作年限分布十年以上的为主。参与调查者中,参加工作不到2年的1人,占6.67%;3~5年的2人,占13.33%;6~10年的1人,占6.67%;11~20年的6人,占40%;21~30年的5人,占33.33%;30年以上的没有。
4. 档案工作年限分布十年以内的占多。参与调查者中,在档案工作岗位工作不到2年1人,占6.67%;3~5年5人,占33.33%;6~10年2人,占13.33%;11~20年4人,占26.67%;21~30年2人,占13.33%;30年以上1人,占6.67%。
5. 学历分布全部受过高等教育。参与调查者中,全部具有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学历,其中本科10 人,占66.67%;专科5 人,占33.33%。
6. 档案专业占比不足15%。参与调查者中,档案专业的2人,占13.33%;非档案专业的13人,占86.67%。
7. 相关专业背景占比不及非相关专业。参与调查者中,专业背景为档案管理的1人,占6.67%;档案相关专业(图书、情报、文秘、中文、管理)3人,占20%;疾控及相关专业3人,占20%;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3人,占20%;其他专业5人,占33.33%。
8. 职称分布多数具有档案专业职称。参与调查者中,副研究馆员2人,占13.33%;馆员5人,占33.33%;助理馆员3人,占20%;管理员1人,占6.67%;其他系列2人,占13.33%;无职称2人,占13.33%。
9. 多数人员接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接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有10人,占66.67%;未参加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5人,占33.33%。
10. 参与调查者中专职多兼职少。参与调查者中,专职10人,占66.67%;兼职有5人,占33.33%。
11. 参与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者专职少兼职多。参与调查者中,专职有10人,占41.67%;兼职有14人,占58.33%。
12. 参与调查的单位绝大多数实行了统一管理。参与调查者中,实施统一管理的14个,占93.33%,未实施统一管理的1个,占6.67%。
13. 参与调查的单位均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参与调查者中,建立并落实归档制度的有15个,占100%。
14. 参与调查的单位都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参与调查者中,建立综合档案室有15个,占100%。
15. 90%以上的单位实现了办公、借阅、库房三分开。参与调查者,实行并“三分开”的有14个,占93.33%;未实行“三分开”的有1个,占6.67%。
16. 档案库房面积50O上下各半。参与调查者中,档案库房面积在10~30O1个,占6.67%;30~50O6个,占40%;50~100O7个,占46.67%;〉100O1个,占6.67%。
17. 所有单位均设有消防灭火设施。参与调查者中,使用人工灭火器的15个,占100%;自动喷淋5个,占33.33%;气体1个,占6.67%;其他1个,占6.67%。近半数单位设置了两种以上的消防灭火设施。
18. 温湿度调节方法以设备调节为主,自然调节为辅。参与调查者中,使用空调调节温湿度的有13个,占86.67%;使用去湿机调节温度的有7个,占46.67%;使用自然通风方法调节温湿度的有5个,占33.33%;使用其它方法调节温湿度的1个,占6.67%。
19. 专用设施设备配备相对齐全。参与调查者中,列举的13种专用设施设备均有配备。以装备单位数量多少排序:电脑13个,占86.67%;打印机13个,占86.67%;密集架12个,占80%;空调12个,占80%;装订机12个,占80%;铁柜11个,占73.33%;缝纫机10个,占66.67%;复印机8个,占53.33%;照相机7个,占46.67%;除湿机7个,占46.67%;消毒灭菌机7个,占46.67%;检索柜6个,占40%;木柜2个,占13.33%。电脑、打印机、密集架、空调、装订机5种设备的配备率在80%以上,铁柜、缝纫机、复印机3种设备的配备率在50%以上,照相机、除湿机、消毒灭菌机、检索柜的使用率在40%以上,木柜的使用率只有不到15%。
20. 库房“五防”措施落实率整体达到了80%以上。参与调查者中,“五防”措施中落实防火的15个,占100%;防光的14个,占93.33%;防盗的14个,占93.33%;防潮的13个,占86.67%;防虫的12个,占80%。最高的是防火,最低的是防虫。
21. 大多数单位实施了档案规范化管理。参与调查者中,达到档案规范化管理国家一级的1个,占6.67%;国家二级的7个,占46.67%;省一级的1个,占6.67%;省二级的2个,占13.33%;市级1个,占6.67%;没有实施规范化达标的3个,占20%。
22. 室存档案门类众多,以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为最。参与调查者中,存有文书档案的15个,占100%;业务档案15个,占100%;会计档案13个,占86.67%;音像档案12个,占80%;照片档案12个,占80%;绩效考核档案11个,占73.33%;荣誉档案10个,占66.67%;科技档案8个,占53.33%;仪器设备档案8个,占53.33%;实物档案8个,占53.33%;人事档案5个,占33.33%;其他2个,占13.33%。
23. 业务档案主要保管在单位综合档案室。参与调查者中,业务档案保存在综合档案室的有13个,占86.67%;保存在业务部门2个,占13.33%。
24. 对单位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起止时间的知晓程度最高。参与调查者中,知晓本单位文书档案14人,占93.33%;业务档案13人,占86.67%;会计档案12人,占80%;绩效考核档案8人,占53.33%;荣誉档案8人,占53.33%;音像档案7人,占46.67%;科技档案6人,占40%;实物档案6人,占40%;仪器设备档案6人,占40%;照片档案6人,占40%;人事档案4人,占26.67%;其他2人,占13.33%。
25. 对文书档案、业务档案数量的知晓度最高。知晓本单位各类档案数量的,文书档案13人,占86.67%;业务档案12人,占80%;会计档案11人,占73.33%;绩效考核档案9人,占60%;照片档案9人,占60%;荣誉档案8人,占53.33%;音像档案7人,占46.67%;科技档案6人,占40%;仪器设备档案6人,占40%;实物档案5人,占33.33%;人事档案3人,占20%;其他2人,占13.33%。
26. 40%的受访者认为业务档案与单位职能相关度最高。参与调查者中,认为与单位职能相关高最高的档案有业务档案、文书档案、绩效考核档案、荣誉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5种。其中认为是业务档案的6人,占40%;文书档案4人,占26.67%;绩效考核档案3人,占20%;荣誉档案1人,占6.67%;仪器设备档案1人,占6.67%。
27. 既按件也按卷整理是采用最多的整理方式。参与调查者中,既按件也按卷整理有10个,占66.67%;只按件整理3个,占20%;只按卷整理有2个,占13.33%。
28. 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是市级级疾控中心采用最多的组卷方式。参与调查者中,采用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11人,占73.33%;采用年度-组织机构组卷法5人,占33.33%;采用年度-问题(事由)组卷法3人,占20%。
2 情况分析
(1)在人员构成方面:女多男少;年龄偏大;工作年限长任现职短,存在大龄换岗问题;受教育程度高;少档案专业背景;大多数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
(2)在人员配置与制度方面:多数人受过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所有单位基本上落实了主要档案制度。
(3)从保管条件看,近95%的单位落实了“三分开”、库房面积超过了30O;所有单位均设有消防灭火设施;温湿度调节以设备调节为主,自然调节为辅,多种并用;专用设施设备的配备齐全;库房“五防”措施落实比率超过八成;规范化达标率达80%。
(4)从室藏档案情况看,门类多样,文书档案、业务档案最普遍;业务档案大多数保管在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多对家底清楚;与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沟通联络良好。
(5)从档案整理方法上看,即按件也按卷整理是市级疾控系统单位整理档案采用的主要方式;年度-组织机构-问题(事由)组卷法是主要的组卷方式。
3 对策与建议
综上,河南省市级疾控机构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需要弥补的短板。
(1)在人员构成方面:适时招录或补充具备档案高等教育专业背景的新人进入市级疾控档案工作队伍,防止年龄偏大趋势的扩大;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优势,通过参加档案继续教育的方式,提高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尽量减少大龄换岗情况的发生,稳定档案工作者队伍。
(2)在制度建设与落实方面:巩固已经落实的档案制度,消灭集中统一管理和“三分开”的死角,努力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加强与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良好沟通与联络,争取得到其的支持与帮助。
(3)在保管条件方面:着力解决库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提高双重消防灭火设施配备率;争取温湿度调节设备使用率达100%;继续提高专用设施设备的配备程度,必备设施设备达到100%,主要设施设备达到90%,次要设施设备达到75%,一般设施设备达到60%;将库房“五防”措施落实比率再提高一个档次。
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理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建设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施工建设有序推进,服务移民迁建。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有具体工作预案的传染病病种,在遵守本预案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病种预案执行。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基本原则
???? 1. 预防为主
????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 2. 依法处理
????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 3. 分级控制
???? 根据疫情发生与发展情况,将传染病疫情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反应措施。
???? 4. 科学防治
????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传染病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 5. 快速反应
???? 建立疫情预警和疫情控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三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理。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 组织领导体系
1. 县政府成立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控和应对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疾控中心,由主任刘佳林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领导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 3.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宣传、防治、秘书联络5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各小组在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根据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 4.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部门防治工作预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应完善群防群控工作体系,设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范监督员,协助卫生部门落实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防治工作预案,组织领导县域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二)卫生专业体系
???? 1. 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根据职责具体负责卫生系统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业务指导,当好政府参谋,提出防控工作意见和建议。办公室下设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
???? 2.县级医疗机构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医院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建立工作流程,开展病人预检、分诊,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病人的预防、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医院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物资贮备等工作。
????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工作组,负责疫情报告、流调、疫情控制、消杀、检验、健康教育等工作,具体承担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工作。
???? 4. 县卫生监督所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助做好疫点(疫县)和留验点的封锁、医学观察,指导环境消毒、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 (三)部门及镇街职责
???? 1.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重施工工地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预案启动的建议报告;开展健康教育;负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各项技术方案;成立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组建和培训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病人的隔离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对疫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提出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县政府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 2. 宣传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实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道审核制度,依法按规定程序进行报道,准确、及时疫情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办医疗卫生宣传栏目,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
???? 3. 财政部门: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划拨专款,及时落实各项应急物资经费、预防控制经费、法律和政府规定的病人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诊疗生活费用;保证留验站和应急处理所需的运行经费。
???? 4. 公安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负责留置和拘押人员的健康检测工作,做好监舍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病人立即报告卫生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封锁可疑县域,做好疫点、疫县现场封锁的治安管理;做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对不予配合的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 5. 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物价、质监、市场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有关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管理部门还应负责做好各类市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6. 交通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出入屏山的旅客实行健康申报制,开展发热病人检测工作;对来自疫县的过境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进行健康检测与消毒查验工作;根据疫情处理需要,负责交通工具消毒,督促客运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优先运送救援物资。
???? 7. 环保部门:做好被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留验场所废弃物收集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8. 其它部门:按照《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预案规定和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反应及疫情处理
应急反应启动程序:县卫生局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危害程度向县政府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报告,由县政府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启动本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分级反应和疫情处理措施。
????(一)疫情分级反应
???? 1. Ⅰ级反应
???? Ⅰ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紧急动员,全力采取各项防治措施,防范疫情蔓延。
???? 2. Ⅱ级反应
???? Ⅱ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保障并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全面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避免和减少伤亡。
3. Ⅲ级反应
???? Ⅲ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开始日常运转,各专门工作组人员上岗,并按职责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必要时,由县卫生局邀请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员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4. Ⅳ级反应
???? Ⅳ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统一指挥下,卫生专业体系立即运转,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组织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 (二) 疫情报告及处理程序
????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可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并掌握以下信息:
???? (1) 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报告时间。
???? (2) 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点、单位及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 (3) 疫情发生人数、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情况、住院及治疗情况、临床诊断印象。
???? (4) 是否到过可疑地县、是否接触过可疑食品、可疑水源、有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有无人群聚集性。
???? (5) 报告人暂留置的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
???? (6) 其他有价值的疫情信息。
???? 2.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 3.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做好报告工作的同时,应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赴现场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1) 确定是否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2) 判断疫情性质、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 确定病因、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4) 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继续蔓延。
????(三) 疫情控制
????本预案启动后,各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传染来源、污染程度,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 流调、消杀和采样人员作好个人防护,防护要求参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护指导原则。
????2. 按卫生部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点或疫县自然、社会特征、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3. 根椐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X线检查情况及发病程度,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作出判断,并提出控制措施。
????4. 对于甲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及处理参照卫生部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应到就近医院的专科(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对相应的病人和疑似病人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及时出具报告,具体要求参照相关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具体病种的疫情控制技术规范参照相应病种防治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四) 疫情监测
????1. 监测点设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在常规传染病监测点基础上提出增设或调整监测点的方案,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实施。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特点,制定或参照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2) 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技术方案进行监测报告。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监测点医院上报的监测信息,及时报县卫生局和上级有关机构。
????3. 疫情动态跟踪监测
????(1) 病人情况动态报告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疫情涉及的传染病病例后,每日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人动态情况;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请县卫生局专家组及上级专家组会诊。
????(2) 疫情进展情况监测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日收集疫情进展情况监测报表,监测内容包括:新增病人数,减少(含治愈和死亡)病人数,新增/新减疫点及留验点数,新增/新减隔离留验人数,投入防病人员数,使用消杀药品量等。监测报表经统计汇总后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 健康宣教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施工工地,当地镇街、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重点加强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并加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能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主动接受检查、治疗,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配合实施隔离、留观等措施。
????(六) 结束反应
????根据相应传染病的疫情控制技术要求,如末例传染病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县卫生局提出结束应急反应的书面报告,并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结束本次预案的应急反应。
????(七) 疫情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工作,对下级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审核,发现有缺填或明显错误的地方,应立即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2. 县卫生局加强对病例诊治、流调资料的质量控制,卫生专业体系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病例诊治、疫情处理等相关资料的审核、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3. 各部门、各机构按照本预案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类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四?常态管理
(一) 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
??? 县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开展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其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传染病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县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并适时提出预警。
????1. 建立监测点及监测网络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不同级别和不同监测内容的传染病监测哨点。建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测哨点等构成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
????2. 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开展监测工作。
????(1) 疫情监测报告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以下紧急疫情时,应在2小时内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①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
??? ② 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③ 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或已消灭或新发传染病时;
????④ 发现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
????⑤ 发现数天内接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急性疾病时。
????(2) 常规信息监测
??? 常规监测包括人口学监测(人口普查或出生登记信息)、死亡监测(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本地所有死亡案例)、传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与漏报率调查)等。
??? 3. 信息分析与预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对监测的信息进行汇总,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报送县政府作为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反应的依据。
????(二) 预防控制措施
????1. 日常防控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要求要求,制定重点传染病防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 宣传教育
??? 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建设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明确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防治意识,并让公众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树立信心,消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3. 检查指导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应明确职责,定期对各建筑工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 经费支持
????财政部门应划拨专款或预备费,用于保障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监测、疫情防控所需的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的准备,保障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某些传染病的病人诊疗及相应的生活费用,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专项技术培训等经费。
????2. 强制执行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专业物资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建立县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专业物资贮备库,储备治疗药品、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保障医疗救治、疫情控制所需的物资供应。
????(三)专业队伍保障
????1. 建立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为依托,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网络;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机动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需要。
????2. 建立完善以县民医院为中心,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前哨,覆盖全县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县民医院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和设施建设,设置并完善重大传染病收治病县(房),提高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其他县级医院要配备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相适应的技术、人员、药品和设备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3. 加强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适应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需要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专业卫生队伍;县级医院要整体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加强全县医疗卫生人员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四) 宣传工作保障
???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县委宣传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新闻报道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宣传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的防控措施;宣传预防重大传染病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组织纪律保障
????将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部门、乡镇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县卫生局加强督查;监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违纪违规情况的督查与处理。
????(六)法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项目管理;疾病;预防控制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一般是指把诸多项目资源和有关人员十分默契的粘连在一道,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限制一定时间内完成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项目[1]。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配备下,采用形成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作实施有效地管理。那就是开始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完结的全过程做出全盘周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达到项目的指向标准。
项目管理在目前已经全方位在工业、金融、投资业、服务行业等各个领域运用,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范围,国际合作项目中尤其得到普遍的运用,并且也渐渐应用到了项目管理的领域以及进行危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获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2]。现就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实现途径探讨如下。
1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施行项目管理是形式发展的必然
1.1卫生事业的现代化以及与国际并轨的局势逐步形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遵循过去的卫生防疫站的比较落后的一套管理方式完全不能跟上新的历史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快速前进步伐。不断深入改革大潮中,过去的特种行业控制形式完全被有关资格、资质认证方式所替代,日趋走向市场化疾控机构的技术服务,对于各级疾控机构它们将会在竞争中,有的得到生存与发展,有的就会遭到淘汰,这已是形势发展的自然规律。
1.2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的繁琐、工作任务的繁重,疾控机构形成的定岗人员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方面,均不能达到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怎样在目前的状况下,高效率的、高质量的把政府下达并规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摆在疾控机构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是需要快速得到完整答案的艰深课题。
1.3在目前的状态下,有必要从内部挖掘,创建一套崭新的管理方案和服务理念模式,实施新的管理方案将不太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通过调研,统筹,然后进行合理利用、将他们的能量得到充分发挥。
1.4参照有关同行业和有关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把项目管理理念贯彻到疾控机构的管理过程中,这种做法是最切实可行的[3]。
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项目管理的作用
2.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非常繁杂的,其中包含诸多内容,诸如传染性疾病防治和卫生服务等,其与当前疾控机构现有的人力、物力之间的产生矛盾非常突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做好变通,只有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社区社会卫生需求和主客观条件来确立优先项目的选择,更要从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中作出最优选择,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项目上,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工作中的无计划性,也克服了资源的投入不合理导致出现浪费的现象,可是这恰恰是项目管理模式的最成功的所在。
2.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般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学科,因专业的不同、工种以及有关人员分别进行合作、一道来完成。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控制和规范化的管理,就不可能圆满地完成制定的工作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差错,造成资源损失严重。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就是让这些单位、个人、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让每一个成员都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及神圣的职责,要想实现预期目标,一定要通过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3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评价尺度评价工作效果、检查工作的标尺,一定凭借实施项目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它能够增强各级行政和专业人员的工作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对他们业务技术水平有所提升,这就是实施人性化管理带来的效益。同时,实施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也可能更好地实施检验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流程进度、数量、质量、效益。同时也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等等。
2.4项目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正在大踏步地进行,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又采用业务职称评聘分离的方式,以及实行激励机制等等有关政策的制定,疾控中心的人事也要进行重大的改革。实施这些制度及措施时,为消除由来已久的形成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以改变或者避免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
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的原则与步骤
3.1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的原则
3.1.1 目标原则 项目管理一定持之以恒的以合理的、正确的目标为导向,研制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总体目标(或称远期目标)和立竿见影的具体目标(或称近期目标),并全方位的根据即定的目标去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
3.1.2 整体性原则 根据有关精神制定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时一定要弄清楚本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的总体目标,在具体措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如一的为此目标服务。
3.1.3 前瞻性原则 在项目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顾及远程的发展规划和有关具体规程,如制定前瞻性目标要呈现出先进性,如果目标制定得过松,就不能反映出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的富有的激励作用。
3.1.4 灵活性原则 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好预测,估计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要游刃有余并先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的有条不紊的施行。
3.1.5 从实际出发原则 实施一阶段后一定要做出综合全面总结,将项目管理践行中取得的经验,得到的教训,进行全方位的回顾,施行周密系统的调研,恰当地提出合理的项目标准,采取分类指导,制定真正切合本区域具体状况、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实施过程中见效快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
3.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的步骤
3.2.1项目管理步骤主要是设定目标一制 定计划一采取行动一检讨结果四个过程。那么在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分四个步骤:①高层设定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目标,规定项目的具体质量,指出控制项目具体进度,估算控制项目具体成本,做出解决项目执行时产生的矛盾与有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②高层制定项目计划,战略计划,要做出规定能够采取哪些方式来圆满完成所研制的项目,并研制出最佳对策,对具体方案严格施行可行性和可能性调研,并做深入细致的分析;③执行项目的阶层要按照方案开展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④定准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具体实施的范围,检查验收结果的质量,将项目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演变成项目管理的优质预案。
3.2.2疾控机构的项目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大致能分为三个阶层。决策层:组织的领导高层,由中心主任或副主任构成;管理层:由学科带头人构成(质量管理与项目负责人);执行层:由具有专业水平各类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普通员工组成。
3.2.3 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还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疾控机构的核心内容、基本价值、求索精神;机构的近程、中程、远程目标定位与发展状况;机构管理措施与市场的诸多方面的探讨,单位发展相适宜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管理考核和配备制度等。通过在以上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有效地实施和把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管理,从而顺利实现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目标,全方位提升疾控机构服务广大患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