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安全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层;自然发火;规律;防灭火;措施
1矿井煤层自然发火基本规律
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煤层自燃,经长期研究,人们发现煤层要达到自燃,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一方面应具有自燃倾向性,另一方面能够进行连续供氧,同时还要具备较为充分的储热时间以及足够的氧化。在自燃的过程中,煤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煤的特性、采煤的方法、以及地质条件与通风方式等。在长期的生产和应用煤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煤自燃的规律性特征,比如在切眼或者巷道高冒区以及交叉点处的三角煤等地都为煤层易自燃区、之所以这些区域为易自燃区采动影响以及矿压影响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些因素会导致煤壁出现一些裂缝,严重的会发生破碎,给氧化升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进而导致发火现象的出现。
2矿井防灭火综合技术措施
2.1系统优化
在对矿井进行扩建时,应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取消井田内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多盘区,想方设法应用条带式布置。若实际生产条件允许,可把长壁综采工作面直接布设于主要巷道两侧。同时应科学、合理的改进优化那些不合理的矿井生产系统划分方式。比如可以将其按照两级的方式进行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工作面与矿井两级的标准进行划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缩减开拓及准备巷道工程量,进一步简化矿井生产系统,让矿井实现集约化生产。另外应努力创建断面大,风压比较低并且实际风量比较大的通风系统,并有效降低矿井的通风负压,以更好的对漏风进行控制,进而促使整个系统实现降“压”防“漏”的目标,进而有效降低煤层自然发火危险。
2.2推广应用先进技
应重视推广应用新技术,如可通过逐步推广全面推广“四快”(快掘、快采、快撤、快闭)新型防灭火技术,以有效防火。如对掘进工艺进行优化,可选用掘锚机双巷掘进技术,把之前的掘锚机单巷掘进工艺,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将其向双巷掘进的方向拓展,进而实现快速支护与掘进以及短距离的局部通风目标,同时对裂隙进行预防,最终达到防止煤巷自燃的目的。
2.3注氮防灭火技术
采用氮气灭火时,注入的氮气可逐步扩散至空间各位置,以排挤出氧气,让火中因含氧量大幅降低最终来熄灭火源,同时注入的氮气还能有效预防矿井爆炸,借助液态氮可吸除大量热量,大幅度的降低火区的温度,并且在灭火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氮气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在灭火之后,巷道在灭火完成之后也能够快速的恢复生产。
2.4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在日常生产作业中,我们常用的阻化剂有很多,其大致包括CaCl2、MgCl2、NaC1、水玻璃等。对于采用阻化剂灭火其主要是通过让阻化剂附着于煤表面,把控制中含有的水分迅速吸除,以在煤层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进而对煤氧进行隔离,达到灭火的目标。并且这些盐类的存在会使得煤长期处于潮湿含水的状态,随着煤层表面水的蒸发,会吸收大量热量来给煤体降温,这样可抑制煤的自热以及自燃,这样可起到有效防灭火的作用。
2.5胶体防灭火技术
作为现代新型的防火技术,胶体灭火技术能够达到堵漏、固结水以及降温等功能的充分结合,确保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水溶液能够充分进行胶凝,进而对高温源进行包围,也能够彻底发挥水的降温吸热功能,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在注水与灌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泄露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能够实现安全灭火。此外,该技术还能够对煤的表面活性基进行钝化,以对氧气进行隔绝,进而实现防温降火的目标,还能够降低水煤气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确保工作人员安全作业。
2.6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
所谓的三相泡沫,主要是水和氮气以及黄泥浆等三相物质所组成的发泡剂,能够降低浆液表面的张力,对固体颗粒表面的湿润性进行改变;气体和浆液通过发泡器利用氮气和浆体对混合液进行做功,最终达到利用三种物质的特性实现吸热降温与防灭火的目标。
2.7均压通风防灭火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风机或者风门进行调节或者改变风流的路线等方式,对漏风通道两侧的风压进行调节,进而实现防火的目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现场情况的差异,对矿井进行防灭火操作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3矿井防灭火的其他策略
3.1完善束管监测系统
可以在工作面事先埋下监测束管,以实现对相关的防火指标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鉴定的目的,并对防火变化的曲线进行绘制,进而为实际开展防灭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能实现监控和监测的目标。
3.2提高工作面同采率
通过提高同采率,可以控制出现遗煤的情况,从根本上将煤炭自燃与发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于采空区来说,遗煤越多,发生自燃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控制住浮煤与遗煤的数量,对底部的浮煤进行及时的清除,尽可能地防止出现火灾的情况。
3.3合理控制工作面通风
要结合工作面瓦斯的涌出量,对通风系统进行调节,确保其稳定性,同时控制住采空区漏风的情况。如果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作面的速度,则可以有效降低自燃的可能性。因此,在开展防灭火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只使用一种方法取得的效果也必然非常有限。此外,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矿井灭火的难度,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以提升其合理性,是确保防火有效性的前提。
4结语
矿井自然火灾的防治属于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科学的判定与处理自燃危险区,厘清煤的自燃机理,也要注重防火措施额合理性。要结合各矿井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技术,同时使用一些新技术与新材料等,防微杜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字: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它在一次能源比例中占据了70%。而煤炭行业作为一项高危的行业,地热、火灾、水灾、煤尘以及瓦斯等都直接影响煤矿工业健康的发展。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管理、合格人才、可靠装备以及先进技术作为安全生产保证的重要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运用则实现了安全监测控制多方位、多层次管理,增强了管理严密性以及时效性,使得监控信息掌握更为准确、直观、快捷以及方便,同时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探讨
2.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常由接线盒、电缆、网络的接口、远程的终端、UPS的电源、、大屏幕、打印机、服务器、系统的软件、显示器(主机)、传输接口(主站)、电控箱(电源箱)、分站、执行的机构以及传感器等部分构成,具体结构间图1。
第一,传感器会把被测的物理量变化成电信号,电信号具备声光报警与显示功能,但是不排除部分传感器不具备声光报警与显示功能。
第二,含有显示设备与声光报警执行结构把控制信号变化成了被控的物理量。
第三,分站接受传感器传来信号,同时根据先前预约复用方式,通过远距离给传输接口或主站传送。与此同时,并接收传输接口或主站里多路复用的信号。对于分站来说,它具备逻辑的运算、超限的判别以及线性校正等较为简单数据处理的功能,可以对运输接口或主站传输信号以及传感器所输入信号处理,执行控制机构的工作。
第四,电源箱把交流电网其电源变化成了系统需要本质安全的直流型电源,该电源同时具备能够使电网在停电之后可以仍旧正常供电,且供电大于2小时蓄电池。
第五,分站通过远距离所发送信号,传输接口会接收,同时将信号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传输接口在接到主机信号之后,再运送到相应的分站。此外,传输的接口同时具备控制分站接收与发送、自检系统、调制和解调多路复用的信号等作用。
第六,主体通常选取的是多机或双机备份、普通微型的计算机或者工控微型的计算机。主机它主要作用是联网、控制输出打印、控制输出、人机的对话、声光的报警、显示、磁盘的存储、统计数据、判别报警、校正、接收检测的信号等。
2.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一,通风及瓦斯监控,也就是监测局部的通风机停开(特别重要)、风筒的状态、风门的状态、馈电的状态、风压、风速以及甲烷的浓度等。一旦局部的通风机掘进巷道出现停风状况或出现停止运行现象时或瓦斯出现超限时,相应的煤矿其安全监控的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各自区域电源,同时闭锁与报警,这一措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规避与降低了因电气设备违章作业或失爆、或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温度或电火花导致瓦斯爆炸的发生率;(2)规避与降低了运、掘、采等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因危险温度或摩擦碰撞出火花而导致的瓦斯爆炸的发生率;(3)可以提到提醒作用,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把工作人员安置到安全位置;(4)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处理好事故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二,瓦斯抽放系统的监控,(1)监测抽放管路里阀门开度、温度、压力、流量、甲烷的浓度以及一氧化碳其浓度等各管道的参数;(2)对瓦斯抽放泵站室里甲烷的浓度以及井下临时的抽放瓦斯泵站其下风侧的栅栏外的甲烷浓度环境参数进行监测;(3)对抽放泵轴温、抽放泵的真空度以及电机温度等进行监测;(4)监测冷却水池的水位、水温以及水压与水量等供水的参数;(5)监测功率因素、电压、电流等供电的参数;(6)对供气管道其供气阀的开度、流量、甲烷的浓度、温度、正压等供气的参数进行监测;(7)监测密封的水温、密封的水位、罐内其甲烷的浓度、罐压和罐高等储气罐的参数;(8)对瓦斯抽放供水、阀门、泵等状态进行监测;(9)对瓦斯抽放纯瓦斯量和混合量进行监测;(10)对瓦斯抽放阀门与泵进行控制。
第三,监控火灾,也就是监测烟雾、压差、温度、氧气的浓度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浓度等,并控制好注氮、风窗、风门来达到均压灭火目的。
第四,瓦斯的突出预警,对瓦斯的涌出量、煤岩体声的发射等进行监测,并有效结合瓦斯的地质信息,从而达到煤和瓦斯的突出预警目的。
第五,监测和预警矿山压力,预警顶板其大面积的来压以及冲击地压等,监测钻孔的应力、锚杆的拉力、顶板其离层的位移、巷道其顶底板的位移、单体液压和液压支架支柱工作下缩量及阻力、声发射等。
第六,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中煤矿其安全监控的系统也起着不可忽视作用,若煤矿井下出现瓦斯爆炸事故,系统监测记录就是事故火源、爆源以及事故时间确定的主要依据。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我国各个主要生产厂家以及科研单位在一直退出各类监测监控的系统,例如: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F2000以及KJG200
0等,同时还有WEBGIS、MSNM煤矿安全数字化与综合化的网络监测的管理体系,这些系统生产规模、企业的性质以及专业技术的服务能力和可靠性、稳定性、软硬件的功能等都基本反映出了煤矿其监测监控体系技术水准。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的报警断电的执行机构、工作站以及传感器是采取连续工作的模式,它能随机监测瓦斯的含量,当瓦斯含量出现异常,就会声光报警且断电执行区域,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随时定时把测量数据运输黑地面的调度室以及调度室中计算机内,这样调度人员就可以随时掌握哪里存在异常,并按照实际状况采取必要措施来缓解隐患,例如觉得人员是否撤出、怎样撤出、调度风量的大小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能保障煤矿的安全,在矿井减灾、防灾上和增强生产效率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场总线运用,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巡检速度与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后,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会朝着更广覆盖面、采取微处理器、制定统一专业技术的标准、构建统一先进网络系统方向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安全系数的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有效转变了安全现状,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做到了从源头预防,在煤矿的安全生产里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作为系统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标准规定,正确的安装与使用,合理的管理与维护系统,规避和降低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肖成,陈蒙.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高可用性研究[J].煤矿安全,2010(07):96-99.
[2]余茂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探讨与应用[J].系统实践,2011(03):20-21.
关键词:煤矿;大数据;安全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59
0 引言
安全工作是煤矿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渗透于煤矿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如何有效增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提升煤矿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煤矿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煤矿生产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不少煤矿已经投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并未安全管理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如监测数据等。由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善,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因而其价值也并未完全实现。大数据的出现对解决此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笔者从此出发,就大数据助力煤矿安全管理做了相应的研究。
1 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产物,它最早由美国数据科学家提出,后经由麦肯锡研究院发表的研究报告而盛行全球。大数据,顾名思义,以“大”为特征,它强调数据的海量性,数据规模甚至了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的工作能力范围,不得不依托于云计算来处理。总而言之,大数据有以下五个重要表征:体量大、类别多、速度快、真实性高以及价值密度低[1]。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它以云计算为基础,将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乃至非结构化的数据分布到不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资源池中,从而获得分析与预测的结果。大数据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而言,它有着多重价值。
首先,大数据以海量的数据为基础,这符合当前信息时代数据爆炸的现状,是应对时展的必然产物;其次,大数据强调速度与价值,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在无数的数据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说大数据的洞察力是其存在的客观依据;最后,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它们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商业与技术的双重变革,大数据正是大数据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 大数据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策略研究
安全问题长期以来是制约我国煤矿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尽管2014年我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人数比率已经下降到0.255,但相比于其他产煤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仍然有不小的差距[2]。大数据的出现为煤矿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契机,并且煤矿数据本身也存在着体量大、变化快、价值密度低等大数据的特点,因而,将大数据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之中是必然之举。
2.1 强化技术认知,转变管理思维
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为应对时展而采取的改革举措,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并诞生了大量的数据,诸如矿山地质数据、矿图数据、环境监测数、视频监控数据等,这些数据分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两种,其中非结构数据占绝对主体。管理者必须转变过往的管理思维,由抽样分析转变为全样本数据分析。大数据以分析煤矿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全体数据为工作内容,它相比于抽样分析而言,尽管在数据的精确性上有所不如,但全面性大为增强,不仅如此,大数据还能发掘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有效地捕捉传统分析工具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从而逐步降低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人为性错误。
2.2 落实重点管理,做到实时监测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包含很多层面的内容,如安全作业制定的制定、矿工安全作业的培训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管理内容,管理者要善于把握重点,如此才能做到高效管理,提升煤矿的安全水平。目前,随着煤炭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煤矿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与日俱增,甚至可以说,矿山设备能否安全运行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常是在设备出了问题之后再进行检修,这不仅耽误了煤炭的生产,还会给煤矿工人带来安全风险。大数据则为化解此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管理者可以在重点矿山设备如矿井通风机上安装遥感器,记录并收集诸如风速、振幅等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及时将异常现象呈现出来,从而尽早安排工作人员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进行相应的检修,降低设备损失,提升安全性能。
2.3 强化事故分析,做好预先防范
安全事故是煤矿开采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同时也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极力防范的现象。尽管,我国每年由于煤矿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由2002年的7000余人将至2014年的931人,但我国仍然是矿难死亡人数的主要国家之一,采矿事业仍然未脱去高危行业的帽子。事故分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通过事故发生原因的追溯、相关责任人的惩办来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但这种分析仍然是浮于表面的,它对安全管理的效用也十分有限。大数据的出现为事故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能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重新找寻事故发生的规律、模式,从而为煤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建议。就以瓦斯事故爆炸而言,传统的事故原因分析大都从火源、甲烷浓度以及设备、管理等要素入手,缺乏全面性与细致性,有时候得出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大数据则会全面收集瓦斯爆炸区域的所有数据,包括空气参数、抽采参数等等,进而分析与推测,并形成相应的结论。这种事故分析方式更具科学性,对未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更具指导性,是煤矿做好事故预先防范的基础。
3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机遇,煤矿事业也不例外。大数据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上更具全面性,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更为有效。因此,煤矿管理层应该从将大数据应用于煤矿的日常管理之中,从管理思维、管理重点以及事故分析三个层次做好相应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05):405-419.
英文名称:Co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0959
国内刊号:11-4658/TD
邮发代号:80-13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煤炭工程》(月刊)创刊于1954年,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矿业工程类核心期刊。我们的办刊理念是:技术为本、服务在先、与时俱进、勇创精品。办刊宗旨是:在“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积极宣传煤炭工业有关政策法规,报道国内外煤炭生产、管理、设计、施工、科研、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动向,全心全意为企业和读者服务。
[关键词] 物联网 数字化煤矿 生产监控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煤矿安全生产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采取新措施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1]。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同样可应用到煤炭行业,进而加快煤矿的数字化建设。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化煤矿生产监控系统建设中,以降本增效为目标,能够提升我国煤矿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一、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2]: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感知、互联、智能是物联网存在的基础,因此学术界将物联网划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采集数据的感知层;中间层是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层则是应用层。
物联网感知层能够获取真实世界中的数据,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通常,感知层包括数据的采集、近距离传输:首先通过传感器等先进的设备来采集数据;而后通过蓝牙、红外、现场总线等数据传输技术来传递采集的数据。
物联网网络层的基础是现有的通信网及互联网,是对现有网络技术的拓展,能够利用长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数据传输技术,把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可靠安全地进行传送,为数据在远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物联网应用层是数字化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结合行业需求,进而实现智能化。应用层充分体现了物联网智能处理数据的特点,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提供正确的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
二、数字化煤矿的概念
“数字化煤矿”主要指利用计算机和各种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井下设备的自动控制,同时把煤矿的井下环境信息、设备工况信息呈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调度室能够实时把握以网络为核心的物联网系统,构成数字化、网络化、模块化的新型煤矿生产监控系统。
建立完整的煤矿四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数字化煤矿的基础。以此能够建立起精细的煤矿三维地质模型、二维电子矿图、井巷工程以及数字化地面物理模型,这样能够对煤矿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理位置)进行可视管理和透明管理。同时利用先进可靠的传感器和监控监测技术,管理地面的各种生产活动,动态的监控井下一通三防、机电运输、水文地测、采掘工程各种生产情况变化,进而能够实时的掌握煤矿的生产设施、生产进度的各项数据指标。
建设数字化煤矿,能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增加安全系数、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煤矿数字化建设,也是资源调度、指挥决策、抢险救灾的重要手段,能大幅度地提高抗灾救灾能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煤矿生产监控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已成为国内外煤矿企业关注的重点。基于物联网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这些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也能推动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以下就物联网在数字化煤矿生产监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展望。
1监控矿井环境煤矿的井下生产系统复杂、工作场所黑暗狭窄、采掘工作面随时移动、地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对煤矿的生产环境进行准确的监控,主要包括对井下空气的监测、对井下设备的监测等。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空气质量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具体来说就是对井下的空气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同时监控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并实时监控地面、井下的各种设备的开/停、馈电等状态,为煤矿生产提供实时的、连续的、远程的管理。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系统,分为井下和地面两部分,井下部分利用各种设备来采集各种有效数据进行,然后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地面机房中心站主要负责接收从井下传输过来的数据,然后通过地面监控子系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曲线、图形或报表等形式显示数据;并支持各种查询统计功能。
2 监控井下人员建立可靠实用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提高对井下人员的监控和调度,增强发生事故时井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以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物联网的人员定位系统应运而生。基于物联网的人员定位系统主要由无线信息采集网络和以太网有线网络组成。无线网络可以覆盖整个巷道,进行人员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有线网络主要进行数据在井上的传输和处理。基于物联网的人员定位系统工作原理为:识别卡由下井人员携带;读卡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读卡器和识别卡之间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当识别卡进入读卡器的天线信号有效区域内时,读卡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通过工业总线传输到分站;分站通过采集读卡器传过来的识别信息,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或环网交换机,最后经数据采集程序处理写入数据库服务器。
3 监控生产环节煤矿的生产系统比较复杂,要实现对整个煤矿的实时监控,就也要关注煤矿的生产环节,这样就可以杜绝领导指挥与矿井实际生产情况相脱节的现象,实现了网络控制与矿井实际同步,真正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物联网”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数据上传系统,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等技术,把煤矿监控系统采集的瓦斯数据和人员定位系统采集到的人员信息数据等传送到上级管理部门,以便建立上级部门与煤矿之间的联系。通过上传的各种数据,上级管理部门能快速地掌控下属各煤矿的生产情况及安全形势,实时预测煤矿的潜在危险,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进行排查整改,为进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实时监控数据支持。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电视监控网络系统,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电视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各种监控设备,在井下采煤面、煤仓、皮带机以及地面重要区域安装摄像头,将收集到的图像视频传输到调度室。利用工业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调度人员可以直接对井下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同时分析展望了数字化煤矿的应用前景,然后结合目前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水平,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数字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利用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上传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煤矿井下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遵循 PDCA 防范 事故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78-03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经济成效。P、D、C、A 4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公司具体情况,遵循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即PDCA循环,开创性地推出了煤矿安全管理重点项目分级制、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实现了煤矿安全隐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将PDCA有效地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之中,使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大大强化了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度推行以来安全管理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走出了一条安全管理的改革创新之路。
1 安全生产重点管理项目制度的意义及内涵
煤矿上的重大安全事故是由千千万万个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而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于煤矿的各个方面,要想完全消灭这些因素是不可能的。但是采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把矿上的重点部位、区域、项目、设备等监控起来,就有可能把重点部位的不安全因素消灭与防患于未然,从而大大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的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制度实质就是将发生事故概率较大的或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地区、生产环节;受水、瓦斯、顶板、运输、煤尘、火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较大的生产区域列入安全生产重点项目,确定红、橙级别,分级管理。红色代表着存在高度风险需要公司上下高度关注的项目;橙色代表着存在重大风险需要公司相关部室重点关注的项目。
2 确定月度安全管理重点部位、实施“五定”管理(P)
公司每月月底召开由公司安全副总经理组织、各生产职能管理部室负责人参加的月度重点项目会,会上对各矿下月生产中的所有采掘头面逐一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工作面的红、橙等级等。对确定的重点项目进行定方案、定措施、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人的“五定”管理,由公司和矿两级部门从施工开始至结束进行全程监控、全方位管理,保障其依规生产,实现正规循环,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重点项目按照易发隐患所属专业(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确定下月点检部位、重点点检部门等,并形成书面和电子材料公布执行,接受监督,点检实行公司与矿两级监控。
会议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排查、确定生产环节的关键部位,作为公司、矿两级点检对象;根据点检对象,确定点检内容、人员、次数;督促点检制度的落实和正常运行。
3 落实“五定”内容,实施公司、矿两级管理(D)
公司确定的安全重点项目牵涉的矿、公司部室根据要求明确方案、措施、时间、任务及责任人。“五定”确定后进行全程两级点检监控管理。
公司点检人员按照公司专题会议确定的点检内容及点检次数按时、按规定地点对煤矿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点检次数不得少于规定,检查完毕后认真填写各专业专门制定的点检记录。点检记录,共一式3份,一份留矿,一份交矿山安全部,一份自留。
矿级点检记录,由各矿建立点检记录台账,矿点检人员升井后及时填写,并于每月28日前传公司矿山安全部。矿山安全部负责审核统计并形成当月两级点检记录总账。
对查出的隐患,点检人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完成,完成后由检查人进行复查保证整改质量。
4 管理创新回头看,深挖细查找问题(C)
2008年推行该制度以来,安全成效明显,制度得以迅速在全公司推广,并延伸到了地面洗选、电力等行业。“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一成不变,也会变为落后的不适用的方法。”秉承这一理念,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回头看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不适用之处,3年多来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点检密度的分配不太合理,同一地点可能连续3 d进行检查,又可能连续10 d未检查;二是由于检查出来的隐患记录在纸质材料上,统计工作量大,难以对隐患进行分类、分级,难以针对性管理;三是公司各部室及各矿的点检质量难以评估,不能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先进作用。
5 梳理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制度长效机制(A)
5.1 重点部位动态更新,点检密度合理分配
(1)关键部位点检表内容覆盖了水、火、瓦斯、顶板、运输、机电等井下各个易发生事故点。根据井下工程进展、作业场所变更情况及时调整点检部位和点检内容,及时更新公司级点检部位、矿级点检,确保了两级点检部位都是当前最需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部位。
(2)公司各部室、矿领导、矿职能科室的点检次数合理安排点检日期,将点检次数平均分配到每个月中,使安全重点部位受到均衡、持续的监管,避免了扎堆点检的现象,保证了点检密度、点检效果。
5.2 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科学制定针对措施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为重点项目的检查流程量身定做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重点项目从确定到隐患整改复查结束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旨在可以掌握生产过程中事先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摸清和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而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以期向生产人员提供预报事故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各级点检人员点检后将所查出的隐患信息输入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系统功能分析当前隐患的类别、数量等,从中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办法。例如2011年公司根据前3年点检的结果,通过系统统计分析总结得出了煤矿井下经常发生的隐患,制度了习惯性“三违”治理办法,对井下经常发现的隐患进行专项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5.2.1 实现了公司级点检信息的闭环控制处理
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点检信息在公司和矿级的自动化流转,对点检的流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记录了各环节的信息,同时可以在每个阶段查询到录入的信息。
5.2.2 实现了报表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综合闭环处理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生成关键的报表,同时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给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5.2.3 实现了GIS的信息展示功能
可以通过GIS地图直观的显示本矿具体地点发现的所有点检信息,以及可以调出点检信息列表,便于查询信息的分布情况。
5.3 考核两级机构,促进制度落实
(1)考核分两个层次:一是对公司各点检部室的考核,安全部每半月将点检情况汇总成表,在公司调度室上墙公布,接受公司领导的监督;二是对各矿点检情况要求其每月对点检次数、点检内容、点检时间进行统计,报矿山安全部备案。安全部不定时到各矿进行抽查核实点检工作执行和落实情况。
(2)月底主管安全的公司、矿领导分别组织各部室(单位)召开公司、矿点检分析会,总结分析当月点检制度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果及暴露出的问题,并安排布置下月的点检任务,此举使得点检制度在反复的实践与总结中进一步得到完善。
6 重点项目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推行以来效果显著
6.1 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点检制度的实施,从时间上、内容上、空间上避免了漏检,尤其杜绝了偏远、难点地区的漏检现象,将以往检查的主观随意性变为强制规范性,谁发现隐患谁负责处理隐患,提高了点检人员责任感,对预防重大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安全管理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运行近4年来,公司本部6对矿井共有近260个采掘工作面进行生产,原煤产量完成8 000万t,进尺86万m,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一级水平,精品工程覆盖率达54%以上,杜绝了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2008年更是原煤生产零工亡,实现安全年,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6.2 建成了有效防范生产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本部所属矿井通过实行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了公司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矿井防范事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EB/OL].
[2] 王建国: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结构及煤矿事故预防[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1):85-88.
关键词: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use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using industrialization driving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dispatching work of safety production is the goal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for a long time,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 information, to make coal industry production adapted to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ref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an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command safety in production,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Article mainly to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system are expounded.
Keywords: Coal mine;Production scheduling;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安全等可采集的信息种类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这些信息以数字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使信息得到更大的共享。正因如此生产、安全、管理的信息不仅生产调度使用,而且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得到利用,使所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以生产过程控制为主的生产调度信息化,逐步发展为全矿井生产自动化,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井下生产人员,提高矿井的安全水平,而且生产系统可以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信息化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所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预报瓦斯、水、煤尘等灾害突出的危险性;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2、煤矿的生产调度概念及特点
那么什么是生产调度呢?生产调度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生产调度工作是指生产调度的业务工作,也就是生产调度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其内容是生产调度对生产经营动态的了解、掌握、预防、处理,对关键安全生产环节的控制,对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平衡,对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重点环节实行衔接一致的保证。
从广义上说,生产调度部门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事项包括业务上、科技上的研讨活动,在岗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业务能量的具体发挥等。可见广义的生产调度工作,其具体活动事项要比生产调度管理大得多,将生产调度管理笼统地等同于生产调度工作产不准确的。概括地说,生产调度工作是生产调度管理的具体表现,生产调度工作的完成是生产调度管理在实际上完成的具体表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当代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企业的兴衰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之间,建立能够进行双向信息交互、对生产过程进行直接管理的信息系统。于是,生产过程调度的信息化正成为企业仿佛的一个关键环节。
生产调度信息化在其实现过程中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工艺和设备,在实现以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基础上,扩展在调度室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
特点:
(1)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现代化煤矿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各级调度人员就必须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调度值班,不间断地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严格的时间性。调度人员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了解清楚,领导指示和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传达、汇报和处理。尤其是矿井发生事故时,时间性的要求更严格,稍有耽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失去抢救事故的最佳时机,严重时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3)调度的权威性。生产调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综合部门,调度员虽然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但必要时可以按照领导指示代表领导指挥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和部门对调度下达的通知、指令等必须坚决执行。
(4)业务保安的重要性。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安全因素多。因此,煤矿生产调度在组织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调度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切实搞好调度业务保安。
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结构和系统组成
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按照“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目标,进行系统网络规划。该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传输及工业控制技术,对矿井各类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实现矿井内外资源、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为设计指导思想。将现代成熟、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引进煤矿生产中,并参考国内的成功经验,根据“管控一体化”思想,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选用先进的工业控制产品,构建起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全方位网络体系。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离散化,设备控制分布式、智能化,调度操作集中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从生产第一线、调度、管理科室和领导办公室的层层联网及信息共享。为实现预期的矿井建设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它由五个单元构成。
(1)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销调度、安全监测和调度通信等的集控管理和信息。
(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瓦斯监测、防灭火信息监测和矿井工业电视监视,同时完成安全设施管理以及生产安全信息管理。
(3)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矿井井下工作面、井上下煤流、地面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控制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主井带式输送机、副井提升机、主扇通风机、制氮站等的监测监控。
(4)经营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办公自动化、事务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
(5)矿井通信系统:实现矿井行政通信、调度通信、视频会议、应急通信、井下漏泄通信、电力调度通信、有线电视以及与集团公司的通信和信息联络。
4、结论
总之,在煤炭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将实现数据采集、生产调度、经营管理、决策指挥的电子化、科学化;实现监测网与管理网互联、内部网与互联网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通过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庆国、郭瑞.旗山煤矿瓦斯发电技术综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煤炭科技,2005(2).
[2] 傅超、王瑞明,唐力朝.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 [J].山东煤炭科技,2004 (6)
[3] 胡殿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究[J].河南科技,2005(3)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ZigBee;GIS;定位跟踪;矿井安全
1.前言
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矿山安全事故的频发,国家对矿山安全尤其是煤矿安全的重视日益加大。所以开发新型的矿井人员管理系统,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及活动轨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矿井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发展状况
2.1目前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基本组成
从结构上划分,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包括主站、分站和移动分站。图1-1(a)中,主站与分站、分站与传感器均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形成二级网络结构,目前推出的人员定位系统多属于此种结构。图1-1(b)中,主站与分站采用现场总线连接,读卡器与分站通过专线连接,较早推出的系统多属于此种结构。图1-1(c)中,主站与基站采用现场总线连接,读卡器变为移动分站,其不仅担负数据采集任务,且担负数据的转发任务,这种结构系统扩展方便,多用于采用WSN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此外还有一种结构,是在安全监控系统中设置人员位置监测分站,两个系统共用一套数据传输系统,而数据分别由各自的监控软件处理。
2.2 目前国内跟踪与定位系统发展概况
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无线定位系统大致分为以GPS为代表的定位系统和以SUPER-RFID、ZigBee、微功率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定位系统。
目前国内已经取得安标的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基本情况如表1-1[2]所示:
从表1-1可以看出,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按通信技术类型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RFID技术,另一类是采用WSN(315MHz一2.4GHz)技术。
2.3 目前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煤矿人员定位发展情况看,有源标识卡取代无源标识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仁为解决标识卡的供电问题、延长标识卡的工作时间,出现了灯卡合一的标识卡,严格地讲,这样会破坏矿灯的防爆性能。因此,开发低功耗、高效率的标识卡技术是当前人员定位系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由于在高速条件下定位人员漏检率较高,提高系统在高速、大流量下识别的准确性是人员定位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
(3)由于井下无线电传播信道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低,急需发展此种情况下的精确定位技术。
2.4人员定位系统未来发展
随着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不断普及,对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不断提高,未来的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将主要着眼于增强网络能力,提高井上、井下人员间的交互性,以及在灾害条件下事故救援及决策支持能力。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与其它矿用监控系统的一体化。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作为矿用安全监控的主要组成部分,必将与矿用安全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系统融为一体,信息统一进行处理与分析。
(2)系统可以接受多种类型卡。如简单的人员标识卡,手持式人员定位器,带有指示和开关的多功能标识卡,支持语音、图形和传感器的多功能标识卡等。
结语 论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矿山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研究资料,从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一套较新的系统方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机电产品;检测;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煤炭开采逐步机械化,涌现出了很多大型复杂的机械化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煤炭产量,减少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设备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由于各种不可避免的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出现各种异常,以致降低或失去其预定的功能,造成严重的甚至灾难性的事故,国内外接连发生的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各种爆炸、倒塌、断裂、毁坏等恶性事故,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生产过程中接连发生的设备事故,使机器设备遭受损坏或生产过程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是十分迫切的问题。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项集合了信息技术、传导技术和电脑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先进技术手段,近年来在煤矿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识别设备的异常表现、早期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并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它涉及机械、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知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技术,是以可靠性理论、信息论、振动理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测试仪器和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结合各种诊断对象的特殊规律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对各种设备的机械性能、使用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对煤矿机电产品进行合理地检测与故障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故障检测技术在煤矿机电产品中的应用
1、采煤机故障诊断技术
采煤机是煤矿生产的关键设备,它增加了煤炭产量,减少了事故发生率。由于煤矿环境恶劣,加上采煤机自身结构复杂,在工作时不但容易受到来自煤、岩石等冲击,而且还受到煤尘和水雾的污染,出现故障比较频繁。采煤机一旦出现故障,将会造成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瘫痪,因此对采煤机进行正确的故障诊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随着当前煤矿工业的发展,采煤机功能越来越多,且自身的结构和组成愈发复杂,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也随之复杂化。同国外先进的采煤机比较,国产的采煤机在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方面还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检测参数的缺少和检测范围的不全面,并且无故障诊断功能。目前常用的采煤机故障诊断方法有:温度监测,对于采煤机而言,采用在线温度监测比较实用,比如当采煤机截割滚筒内轴承损坏发生严重摩擦时,滚筒温度将急剧上升,通过温度监测可以快速地定位故障部位,连续对这些部位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历史变化数据,不但能够监测采煤机的现况,还能够预测采煤机的故障发展趋势;专家系统,采煤机故障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传统的诊断方法难以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存在着误判的可能。专家系统能够综合运用领域内专家的知识,模拟专家的思维过程,从而对故障进行分析。利用专家系统对采煤机进行故障诊断,首先要对现场故障诊断数据进行历史记录和分类总结,然后建立知识库,但是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及推理技术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人工神经网络,由于采煤机从故障初始征兆到故障源的映射通常具有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到采煤机故障诊断中,可以从监测到的采煤机故障信号中,找到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但是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周期较长及收敛速度慢等缺点,会影响采煤机故障诊断的及时性。
2、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
矿井提升机常被人们称为矿山的咽喉,是矿山最重要的关键设备,是地下矿井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它在整个综合机械化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升机不仅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矿山重要的大型固定机械设备。肩负着提升煤炭、下放材料、升降人员等的重要运输责任。提升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影响整个矿山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涉及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一般来说,主井提升设备只负责将井下采掘到的有用矿物从井底提升到地面;副井提升设备负责提升岩石、下放材料、升降设备和人员等工作。现代提升设备的提升容器一次有效提升量可达到 30 到 50 吨之巨,其在井筒内运行的速度可达每秒 20 到 25 米,一台提升机的驱动电机的容量最大可达 1 到 1.5 万千瓦。所以使它们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转对确保矿井安全,经济生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自动化诊断系统问世并相继投入使用,反应了当前设备诊断技术发展方向。把分散的诊断装置系统化,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实现状态信号采集、特征提取、状态识别自动化,能以显示、打印绘图等各种方式自动输出诊断报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专家系统组成的智能化专家系统是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集机电液一体化的诊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信息融合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其理论和方法已成为智能信息处理及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诊断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基于多传感器或多方法综合的诊断技术具备了系统化的理论基础和智能化的实现手段,以传感器技术和现代化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融合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诊断技术代表了当今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3、煤矿通风机的故障诊断
在煤矿生产中,矿井风机是一种非常重要但又耗能较多的设备,它必须 24 小时不停运转。煤矿通风的目的,是为井下作业区域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很重要的一环,瓦斯及火灾的防治,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通风之上的。煤矿通风机是气体压缩和输送的机械设备,煤矿通风机主要由叶轮、电机、轴承、机壳、导流片等部件组成。由于煤矿的生产条件十分恶劣,煤矿通风机经常发生各种故障,所以应对煤矿通风机故障展开故障诊断研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瓦斯事故和其他类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传统上对煤矿故障诊断常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是信号频域分析的有效工具。但是快速傅里叶变换无法分析通风机故障的暂态特征,而这些暂态特征信号里往往包含着故障的重要信息,同时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故障的局部信号分析也无能为力。在煤矿通风机设备故障诊断中,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动态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小波分析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多个不同尺度的信号,所以在信号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波分析能将采集到的通风机振动信号, 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化性质,利用小波变换能有效分析突变信号的时频局部特征。同时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拟合能力,因此可以构建出小波神经网络,建立起故障特征分量和故障类型之间的映射,从而正确诊断出煤矿通风机故障。
三、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煤炭行业和矿井开采条件的特殊性,机电故障现象比较复杂。目前,我国煤矿行业因为各种因素,机电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仍处于较为简单的阶段,煤矿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应用尚不广泛,但尚有许多研究成果,应综合考虑有关机电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适当选择监测和诊断方法。同时,还应加强与各个行业间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并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琳.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0 (3)
[2]周东华,王桂增.故障诊断技术综述[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