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优能中学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能中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能中学教育

第1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一、教师用师生双方“互动”的沟通方式,去实现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史学家司马光对人的德才有过精辟的论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忘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可见,古人对“德”的重视。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德育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淡化,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一直在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学校的各项制度、评比活动一直在告诫学生“这样做才是一个好学生”。然而,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很多学生明知故犯,“日常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自己的行为却背道而驰;还有的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校内一套、校外一套。我们辛辛苦苦的教育,收获的不是学生的诚实与正直,而是他们的“虚伪”和“狡猾”。是什么导致学生在品德上的认识和行为脱节呢?

很简单,我们的教师还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因此,学校德育教育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条相互了解的桥梁――有效的沟通。即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素养熏陶。教师只有在平时的细节上下工夫,才能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般,将德育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

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常常是通过双方“互动”而实现的,即不但教师要说话,而且学生也要说话,才能实现教学中的有效沟通。沟通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融洽的相互接纳的环境,这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只有善于理解别人,才能与对方进行有效的、愉悦的沟通。教师在教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书本知识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人生知识,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德育功效。

二、教师用言传身教的沟通方式,抓住细节去实现德育教育时效性

德育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理解、尊重为基础。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基础上。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味的训斥、责备,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可以说,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教师自己。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利用日常班级出现的小问题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一个班级地面有纸,班主任马上拾起来;黑板没擦,老师就自己擦;抹布脏了,老师亲自洗……有一次,班级的值日生迟到了,班主任并没有批评值日生,相反拿起拖把和他一起拖地,班级的劳动委员见此情况也过来帮忙,聪明的班主任,就这件小事确立了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班级出现了问题,是谁的责任?”讨论的结果是:“地上有纸是我的责任”,“黑板没擦是我的责任”,讨论中学生增强了责任感。后来,同学们越来越有责任心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把班级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主动维护班级形象。细小的行动让学生懂得了:“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从小事抓起。

三、教师用情感沟通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前提。教师要从爱心出发,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真心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教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才能加深师生的感情,教师只有把整个身心用到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上,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尊敬,才能为你的教育教学打好基础。《学记》中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四、教师用宽容与平等的沟通方式,去适应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心智特点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老师们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西方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孩子一时的过失, 连上会原谅的 。”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多一些尊重和宽容,为什么不善待学生一时犯下的错误,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呢?为什么不能倾听一下学生的看法呢。

老师宽容了学生,也许就拥有了奇迹。当然,这里的“宽容”不是“纵容”。

教育是一个艰辛、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善待学生的缺点或者是错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也是人,而不是完美无瑕的钻石。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当众点名指责,可以说事不说人,有时表扬好的可以兼收批评的效果,例如,对准时上学的学生表扬,实际上也是对迟到者批评。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是给学生立下几条规矩:“不许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但是效果并不好,甚至不如从前。对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后,我们发现,学生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让我怎样,我偏不这样做。让学生讨论制定校规、班规的过程,也是学生明确认识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这比老师指定出校规、班规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遵守,效果要好得多者就是德育教育中的民主意识。

第2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故事“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教育的场所;他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方法就是被人们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而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学科教学的载体功能。所谓“载体”,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教学活动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载体,它所承载的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很多,德育教育即是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学科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关键在“有机”,方法是“渗透”。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渗透”,教师要善于在无为处有为,在细微处见功夫,落雪无痕,润物无声。

某教师进行小学数学“六的乘法口诀”教学,PPT展示教学1只苍蝇6条腿、2只……6只苍蝇多少条腿,再通过练习完成“六的乘法口诀”教学任务后,结合生活进行课外延伸:出示由该教师到市区某超市拍摄的出售糖果图片,图片上标示“1元钱6颗糖”。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购物者等不同角色,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运用“六的乘法口诀”。在此活动过程中,一学生购得糖果后,剥去糖衣随手扔在地上。教师迅即抓住这一细节,让学生帮助纠正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需要预设,教育更需要随机。教师要敏锐观察,善于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有机渗透,“润物细无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有的教师剥离学科教学和德育渗透,不论形式、不管内容、不看对象,一味的生搬硬套、生拉活扯、生硬说教,不会 “见缝插针”、不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把内容和形式剥离开来,两者非鱼水一般而如油水一般,“渗透”不进去,融不到一块,让人有一种如鲠在喉般的难受感觉。

一次,笔者参加某校举行的语文优质课活动,某位教师导学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课文“保护小树苗”,她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结合表演进课堂形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师生良好的互动,完成对课文导学。为了对课文导学进行拓展延伸,该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生命教育,从校园到校外,甚至还引用了环境保护法条文,耗时3分钟之多。课后很长时间,不免时时想起这堂语文课,总有一种不仅是画蛇添足,而且是正享用完美餐时发现碗底横陈着一只死苍蝇的感觉。

第3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比如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加药品的过程,温度计的摆放,实验中烧瓶、集气瓶内的变化,为什么要加石棉网、碎瓷片等等都应特别重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银镜反应和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后,我就请两个同学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演示完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后,要求同学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有的同学竟用大块的钠并用手去拨。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感受颇深,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也很规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4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人文关怀

2010年1月24日,长江日报报道了上海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中,有四所高校要求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与英语,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并被许多人称为“学科歧视”,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作出解释,并指出不考语文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学校将它视为考生所必需的素质基础,而且高考可以把关,所以才不考语文的。众所周知,我国的语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农村的中学语文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更是引起了广泛争议。

一、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任何现象或问题的出现,都离不开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背景条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我国的语文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古代语文教育时期

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而语文独立设科以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古代语文教育”时期,此阶段语文教育文、史、哲不分,口语与书面语长期分离,在劳动与生活中只是有语文教育的因素,并且处于萌芽阶段。

2.近、现代语文教育时期

近、现代语文教育时期是指到这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此阶段的教育处于极其复杂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所以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语文教育在西方先进的新思潮教育与传统的封建旧教育的矛盾中缓慢发展。

3.当代语文教育时期

当代语文教育时期是指1949年以来的语文教育。此阶段的教育也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不断创新。

二、我国农村语文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与社会的关注限制了语文的隐性作用

强烈的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使农村学生从小就了解到,只有考高分,上高中,进大学才能走出农村,拥有美好的未来。在农村,人们对语文的关注很少,语文教师得不到校长的重视、家长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支持。校长认为语文是我们的国语,所以都能说中文用中文,在考试中不会拖后腿,学起来较数学、英语容易得多;家长认为语文谁都能教,所以不重视;而学生认为语文课除了读写就没啥了,枯燥乏味。

2.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本土特色逐渐淡化

农村的办学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学设施调配不均衡,师资水平落后,这些硬件也许短时间可以配备,但是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所谓的“软件”问题,即宗旨与任务发生了变化。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出现了问题,那是一种人文价值、人才底蕴流失的表现。在这种现状下,学生不得不迎合老师,老师不得不迎合高考,而高考又迎合了某种社会需求,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迎合,势必会使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受到限制。

三、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提升策略

1.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表明国家要办好教育的决心,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所以一定要落到实处,避免说空话,具体到为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大事。

2.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要宽泛先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农村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领域要宽泛,让学生进行跨文化的学习,同时贴近他们的生活。解放学生的双眼与时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文学世界之中。

开辟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要常用换位思考,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3.社会要关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给语文教师应有的地位

对于农村的学生,当他们走向社会,面对眼花缭乱的大城市的时候,农村的贫苦与封闭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自卑感,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育提前打开他们看世界的双眼,不要让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一无是处,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富有来弥补物质世界的残缺。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绝不止这几个问题,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望有志之士、有权之士以及有谋之士团结协作起来,深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不同层次的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使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能够早日自由飞翔,让我们从中获得“飞翔”后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第5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幼儿兴趣;经验;教学形式;提问

中图分类号:H193.1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它始终伴随在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游戏当中,那么教师对培养、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的能力呢?本人在这里摸索、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调动幼儿的兴趣入手

语言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平时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那些优秀的故事类语言作品特别感兴趣。所以,在上语言课的时候我们不妨多选择一些故事类的语言教学,还可以给幼儿多欣赏、阅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多以故事类语言教学等,让他们感知语言的丰富与优美,慢慢地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故事作品

起先,我认为只要有了优秀的故事作品就万事具备了,但是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进行“我们身边的动物”这个主题时,老师为了让幼儿理解作品,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但由于幼儿对于马等一些动物了解地不多,所以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以至于课堂效果完成得很不理想。

出现这一状况后,我们展开了集体备课的研讨。后来,我们重新调整了教材,更多地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我们先后选择了一些故事语言丰富、人物情感刻画细腻的《竹篱笆和牵牛花》、《爱心小屋》等。事实证明,选择幼儿有原有经验的故事作品能在更多程度上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和句式,促进幼儿的“开口”说话。

三、从好的教学形式出发,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

在组织语言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课堂气氛会很沉闷,幼儿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语言表达显得十分被动。因此,我就采用了各种教学形式来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下面就本人在教育实施中略有成效的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1、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故事内容

在故事教学中,角色扮演是语言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让幼儿进行故事表演,通过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幼儿说的愿望,也使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多采用小组形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把幼儿分成六个小组坐下来,采用小组形势来进行,这样既避免了等待,也营造了一个互相取长补短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考虑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练习讲话。

3、在班内开辟区角,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

活动区是一个开放的地方,在这里幼儿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玩中是最喜欢说话的,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最好机会。在这里教师是游戏的伙伴,在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以往的故事教学之后,我们都会要求幼儿一字不落地将故事背诵出来,虽然幼儿学会讲述了其中丰富的词汇和句子,但是却学得非常呆板。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愿表述的幼儿,我会在班内开设“温馨小屋”,这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在小屋内,他们可以尽情讲述故事和悄悄话,连平时话少的幼儿也能说得很好。我还会不断地提供、更新一些有趣的手偶和头饰供幼儿故事、诗歌的讲述、表演,在活动中,幼儿的思路不仅得到了开阔,口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故事大王比赛

我们还经常举行故事比赛、成语故事表演等,这些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

5、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当然,我也会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给孩子提供更多语言交往的机会

四、有效的提问,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

1、向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

在理解故事的时候,我们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直接抛给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表达的信心。

2、提问要有层次性

在学习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问要有层次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影响到幼儿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教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质量。

3、教师的提问要有开放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提问,幼儿回答,这样的形式过于传统和老套,没有给予幼儿大胆发挥的空间,就好象是小鸟围着笼子转飞不出去,因此,我改变了这样枯燥的提问方式,采取了开放性的提问。

4、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发出提问以后,很少能够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发现幼儿迟疑或者说出的答案与故事的内容不一致时,教师就会急着抛出答案。有时候,教师还会无意识地重复幼儿的答案。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我们应当鼓励、支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5、提问要能促进幼儿原有水平的提高

在不断地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中,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就象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在面对幼儿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要么没有跟进的问题,草草收场;要么不厌其烦地问一些细碎的问题,导致幼儿的回答基本上是“是”与“不是”。

6、教师的追问要有适度性

有时候,教师总喜欢问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当然,这样做一方面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是不采取的。但是,如果教师过分地注重追问,反而会引起幼儿的不耐烦,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也会变得吞吞吐吐和表述断续。

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这需要我们老师注重平时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适当引导,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我想在今后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更好的方法让我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

参考文献

[1]《语言创造教育原理》.张景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语言》.赵寄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93-02

幼儿教育是一门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综合学科。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等发展进步。幼儿园或家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与学习资源越充足,幼儿学到的东西就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幼儿的发展也会更有质量。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到幼儿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对幼儿的观察与了解、教育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等各方面的工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以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与质量。

1.幼儿阶段的身心特点分析

要想适应当下的幼儿教育,就要了解幼儿的特点。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建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进行正常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学龄前不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0 - 6 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特别是幼儿园阶段 3 - 6 岁的幼儿,这一阶段幼儿体力在逐渐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生活独立性在逐步提高,是幼儿掌握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常规的关键之关键。

2.幼儿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课程集体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他们的身体迅速发育,心智逐渐萌发,个性开始萌芽。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除了要引到幼儿认知周围世界、启迪其心智的学习内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也都需要学习。"幼儿园无小事,一点一滴都是教育",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要关注到年龄性、科学性、人文性的融合。年龄性指教学内容与不同幼儿年龄特点要一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避免内容过难和过浅的现象。科学性指内容要科学、准确,给幼儿的概念要引发其进一步的学习。人文性指所选内容中隐含的价值观要符合时代要求,适合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反映幼儿的现实生活。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集体教学形式,如果可以在日常或区角的个别活动或小组活动中完成,就不必用集体教学完成,如日常的礼貌教育、区角游戏的玩法等。

2.2 区域活动中的培养策略。区域活动思想发端于西方,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其实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将幼儿园活动区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分别进行有显著特色的布置,并提供一定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这区域环境中,自由、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个性化学习。区域活动的范围不仅包括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也包括室外活动空间甚至社区活动空间;区域的名称也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而相应地变化,例如,可命名为游戏区、学习中心、活动区等。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自主的独特魅力,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已成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内容。区域活动具有多元价值作用,可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习惯等。在参与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同伴、玩具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能真切地体验到各种角色带来的身心愉悦,获得经验和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实施区域活动,应以幼儿为本位,关注差异,坚持童趣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通过区域活动游戏,引导幼儿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亚控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观察,同时,在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和成功,并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以巩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与价值,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2.3 家园共育中的培养策略。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非常重要。家园共育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如果家园之间在幼儿教育上出现冲突和分歧,那么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园共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收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干预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极大地促进幼儿愉快情绪和良好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感受到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亲情和友爱。此外,家园共育还可为幼儿提供更多与从事不同职业、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与观点的成人进行交往的机会,对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大有好处,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入理解教育新理念,不断解放思想,以幼儿为本创新进行幼育,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创造力和富有个性的栋梁康苗,引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第7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言教学;幼儿;“倾听”能力

在幼儿时期,不光孩子的行为十分活跃,他们大脑的活动也是十分活跃的,因此这个阶段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关键时期,但是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进行阅读以及书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普遍都比较重视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得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的一种不良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不但能够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顺利的与人进行交流,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的发展速度,从而间接促进孩子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用生动的语言让孩子学会倾听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教师都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描述,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那么不仅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言的兴趣,还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培养孩子们“倾听”的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喜欢听教师讲课,引起他们进行“倾听“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故事或者是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用简单、生动以及具有指向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在听讲的过程中明白如何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的时候不难发现,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都是十分专注且仔细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故事的内容以及情节,还有角色等等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通常都会配上生动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肢体语言。所以,为了使幼儿掌握倾听的要领,教师就要在进行讲课的语言以及方式上多下功夫,进行一些相应的更改,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彼加怕些什么》是一首非常具有故事性的诗歌,教师可以在对诗歌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使用两个玩偶模拟诗歌的情节,并且随着对诗歌的朗诵,教师调整自己的表情,这样能够使孩子倾听的时候更加投入。

二、创新教学方式让孩子愿意倾听

教师应该收集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这样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应该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加愿意进行倾听,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故事以及语言,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对情节进行想象,在发展孩子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够对孩子倾听的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拔萝卜》,它是一个极为经典的幼儿童话故事,它通过讲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帮助老公公拔萝卜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团结,并且乐于帮助别人。在这个故事中,将许多的小动物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因此整个故事都充满了童趣,并且能够让孩子进行丰富的想象。这个童话内容非常简洁,并且对一些语句进行了重复,因此较为有韵律,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和理解。教师在对这个故事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对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问问孩子们有没有见过种在地里面的萝卜,萝卜的生长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在童话故事中小动物出现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对各种动物的姿态以及叫声进行模仿,从而使孩子能够参入进来;最后可以组织孩子对童话故事进行重复,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认真听故事,让他们愿意去“倾听”。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孩子喜欢倾听

孩子的好奇心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讲极为重要,只有让孩子们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充满兴趣和好奇,才能够让孩子能够喜欢听。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孩子们在听课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变得十分活跃,所以在有关于语言的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进行倾听的能力,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进行更新,让课堂上的内容能够鲜活地展示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能够喜欢语言活动。

比如在幼儿的语言活动中,可以使用《天鹅的志向》这样一则寓言小故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复原,可以利用天鹅以及乌鸦的真实形象展示它们之间的对话,并且播放一些天鹅以及乌鸦的叫声,还有它们周围环境的声音作为背景,能够让孩子更加身临其境。在教师开始课程之前,可以首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天鹅的叫声,天鹅的本领,为什么天鹅要学习游泳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听讲。

四、结束语

幼儿时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提高他们“倾听”的能力,才能够为之后的写作以及阅读打下基础。因此应该改变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相关方法以及形式,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听、愿意听,从而学会听。

参考文献:

第8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更为重要。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只有性格开朗的幼儿才会乐说、善说,智力水平也将会不断提高。那么,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1 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我还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我就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一对一或一对二地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的语言交流中既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在每次的语言活动中,我都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够稳定等特点,精心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制作一些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从而吸引和感染幼儿。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2 利用轻松环境发挥学生的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

”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转贴于 3 体验生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3.1 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游戏时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玩具时,可请幼儿说出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如李嘉正小朋友说:我喜欢玩轮胎,轮胎跑起来很快,我喜欢与赵子昊玩滚轮胎比赛;张宏宇说:我喜欢鳄鱼玩具,它是我的大马。这样,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大脑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个争先恐后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心爱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创新玩法。

3.2 散步时的语言培养。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到来的时候,请幼儿利用散步的机会观察讲述春天法桐树叶的变化,孩子们会说,初春时树叶是嫩绿色的,过几天后嫩绿的树叶变成浅绿色的,再过些天,孩子们会说树叶变成深绿色的,到夏天时,法桐树的叶子又变得更绿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新词:“碧绿”,这样在语言活动中所学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后,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他们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教师也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的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4 家园携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第9篇:优能中学教育范文

一、 感官动员,激发潜能

观察是幼儿认识周围事物的最佳途径。我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认识春、夏、秋、冬季节的活动中,我根据季节的不同组织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天气的变化,感受气温的冷暖,欣赏芒、藤、竹、麦杆、野花、野草等自然景物,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农作物、花草树木等生长过程,了解人们的劳动情况,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走出活动室,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寻找季节的不同特征,感受自然界的美与神奇,这不仅陶冶了幼儿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又如在认识“草地上的花、草、虫”的活动中,我组织幼儿到户外的草坪里寻找,看一看草地上有什么花草?草地里有些什么虫?说一说各种虫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用自己的童言稚语来描述,幼儿无拒无束,气氛活跃,当幼儿捉到蜗牛、天牛、蝈蝈、蟋蟀时,个个都欢呼雀跃,表现出了幼儿对科学的高度热情。

二、 动手操作,挖掘潜能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做一做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我非常注重让幼儿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在认识“沉浮”活动中,我们向幼儿提供了石头、泡沫、竹叶、铁块、苍耳、各种纸等许多材料,先让幼儿试一试哪些材料是沉的?那些材料是浮的?然后让幼儿想办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个个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有的做了一只纸船把钉子放在纸船里,使钉子浮起来;有的在木头上放一块小石头,使木头沉下去……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对物体沉浮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认识各种树的活动中,我先让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知树的外形、高矮、粗细,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让幼儿思考:除了用尺可以来测量树木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树木更方便?有的说用绳子量;有的说用布条量;有的说用手量;有的说用竹子量……最后让幼儿自选测量工具去测量树的粗细、高矮。这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幼儿动手以后变得具体化了,此时,幼儿对测量树木的兴趣也达到了。

三、整合课程,表现潜能

科学教育和美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把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感性的、生动的、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得以增强。在“有趣的叶子”活动中,我们先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各种树叶,并收集了许多叶子,然后让幼儿根据叶子形状的不同,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等等。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把千姿百态的叶子想象成不同的东西,构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有的将叶子拼成蓝猫、天线宝宝;有的将叶子拼成了奥特曼、飞碟,有的将叶子拼成了一幅《龟兔赛跑》图,有的拼成了船、花等等。然后,我把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举行作品展览会,让幼儿在展览会上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仅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也为幼儿创造了表现语言才能的机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此外,科学教育也可以和音乐、参观散步、健康教育等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评价,升华潜能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