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中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创新
长期以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反映在现行体育教学目标上,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层次感,量化因素较弱,教学中随意性较大,随意取舍教材,放弃教学内容,降低考核标准。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实践本应该具有的指导作用。通过梳理目前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为确立和实施凸现高职特色、科学性、可操作性、发展性、评价性相结合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指导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第一,现有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考虑理论上的完美,内容的齐全,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第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大而全,用词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第三,教学目标宽泛、笼统,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有些目标在选择时缺乏直接的指向或充分的教学论的理论依据,形成了实践中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选择的多难困境。
2.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多功能特点的弱化
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过分凸现科学性,没有体现出人文性。
3.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概念混乱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概念仍然界定不清,容易引起教学实践上的不知所措。各学段教学目标界定模糊,目前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无明显差异,缺乏递进性和发展性。没有体现出高级中学体育的特点和优势。教学目标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出现代中等教育的要求、时展和社会的需要。
4.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一些描述过程或表达某种终极理想的词语来表述教学目标,而缺少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或目标达成度的描述。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学目标被虚置,使人无法判断教学目标是否最终达成,从而影响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检查与评定。所以,对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重视不够,往往以达标率和运动成绩等显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放弃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本质目标内容,导致教学目标的嬗变。
二、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
1.坚持以体育课程学科特性的目标作为主线
在未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应坚持将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身体练习作为主线,将符合体育课程学科特性的目标作为主目标,而其它只能是派生目标。坚持此目标意义在于,防止为刻意追求目标的“多元化”,而致使体育教学失去可操作性和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以此为依据,确定多元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国内学者韩桂凤、张红对此很赞同,提出“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是体育学科独有的功能,其他学科是无法取代的”。
2.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平衡
由于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中的主流,认知论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科学性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长期占主导地位,所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过多地关注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质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体育教学中人的情感、价值观和意义。研究表明,显性体育课程在实现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这两个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精神等隐性体育课程影响学生情意、道德、人格等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也更加有利于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社会适应的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都是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特性,它们各有其价值,但又各有其局限性,都会造成人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以要重视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平衡。
3.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中等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主要趋势。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和其它能力的培养(如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等),在重视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强调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前景,培养他们在各种工作和专业上尽可能多的能力以及终身的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4.强调“态度(兴趣)”“习惯”“经验”
过去往往把“兴趣”的培养作为促进“三基”掌握的手段,将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将成为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并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不太重视“习惯”这一项,而“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极其重要,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于形成了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受益终生。同时,也不能忽视经验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确立“经验”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
5.突出体育教学价值
高级中学体育在心理、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价值功能。现代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要突出体育教学价值,要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同时要准确定位各地方的社会需求。
三、结语
今后,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将进一步体系化、层次化、具体化和行为化,并使之更具科学性、人文性、可操作性、发展性、评价性,从整体上最能反映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高级中学体育的特点、优势,为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羽毛球课程;教学现状;措施
羽毛球运动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有着极强的趣味性,并且能有效地活动全身,有利于强身健体,一直以来备受大众参与和坚持的体育运动爱好之一。在我国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普通高级中学羽毛球这一运动项目的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普通高级中学羽毛球课程教学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上,其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实施,而中学体育羽毛球课程设置上,学校并未给出具体规范的羽毛球教学形式、课程教材、课程课时、考核方式等。这使得普通高级中学的羽毛球教学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现象,学生并未能全面的掌握羽毛球技能与知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另外,也存在着课程结构单一,教学形式陈旧,过分注重实践、竞技,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学校对羽毛球课程课时设置较短,体育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的开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1.2 师资力量薄弱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学校成功教学的前提。而从现有的中学体育教师资源来看,明显不足,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并不是羽毛球的专项体育教师,并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综合认识有限;第二,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由于身体素质的不足,可能导致无法为学生作出准确的示范动作,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第三,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经常出现一名教师带大班进行教学,对于这种需要实践练习的羽毛球运动来说是非常不利于组织教学的。
1.3 教学资源配置不足
1.3.1 教学场地
目前,中学羽毛球场地主要有室内和室外教学场地,相比之下,室内场地花费相对较高。但是这种极易受天气影响的羽毛球运动,室外场地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这种因教学经费引起的教材场地数量和质量的欠缺,不但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且极大地限制了羽毛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
1.3.2 教学器材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是学习羽毛球项目必备的运动器材,而它们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羽毛球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目前,对于经费紧张的中学,大多数是学生自备球拍、自己管理,减少了学校的开支,但由于自备球拍质量良莠不齐,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学质量。
1.4 学生学习羽毛球意识不强
自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的发展学生,体育教学也逐渐被学校重视。但是,仍有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把在校文化学习成绩作为关注重点,直接导致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发奋学习上,忽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对羽毛球产生兴趣的积极性降低。故而,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中学、教师和家长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
2.影响羽毛球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
2.1 学校的因素
首先,学校教学理念直接影响体育羽毛球课程教学。学校应加大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相关文件,重视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应保障体育经费。学校等相关部门在财政上给予积极地支持,这样才能确保羽毛球教学质量。
2.2 教师的因素
古语云:“名师出高徒”,由此可见,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职业技能水平,是提高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年经的教师向年长的教师请教教学经验,而年长的教师可以向年经的教师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共同进步;而学校也应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学与技能培训,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便于更好地教授学生学习羽毛球技能与知识。
2.3 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认识到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转变体育课程学习动机,重视体育锻炼,主动地去学习羽毛球。
3.针对羽毛球教学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3.1 加大中学羽毛球教学设施的投入
学校在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抓住完善教学设施的关键时机,合理科学的规划运动场馆,保证各项体育教学正常有序使用。另外,也应拉动多方资源赞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完善现有羽毛球场地环境。同时,也可延长场馆开放时间,抑或是在空闲场地或者篮球、排球场地画出简易羽毛球场,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练习场地。
3.2 强化中学体育师资队伍
3.2.1 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不论是教师年龄分布,还是职称、学历水平,都应该多重化,避免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学校应调整好整个体育教师队伍,协调好体育教师内部学习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使羽毛球课堂生趣盎然。
3.2.2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才能良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学校也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或者与其他相关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而作为教师本身,也应积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3 正确认识学习羽毛球的意义
3.3.1 学校明确重视
学校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给予那些以前未重视的课程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使得羽毛球教学能在校园里广泛的开展。学校有关负责人应关注羽毛球课程动态发展,切身体会羽毛球运动,感知运动带来的价值,深刻认识羽毛球运动带给学生的好处及实际意义。
3.3.2 教师正确引导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一个引导者地位。正确开发学生对羽毛球的兴趣,可以通过组织比赛竞技,吸引学生的注意,领略羽毛球运动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层次的分组教学,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对羽毛球的需求。
3.3.3 学生积极学习
学生应转变思维,正确认识羽毛球课程,主动去了解羽毛球运动,积极参与羽毛球教学活动中去,多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羽毛球,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4 总结
健康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中学教育应充分关注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贯彻“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积极应对现有羽毛球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争取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羽毛球运动的快乐,为素质教育改革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翁 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08:99-101.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9).
一、基于情感教育的生物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现在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叙述了很多科学家探索的经过以及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具体思路。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些素材的话,学生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例如: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等等,这将有利于建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在生物课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审美观得到培养,从而使得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
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
21世纪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纪,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生存的星球,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在此进一步引申出另外一个调查主题《人类如何与环境处理好关系》,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正确对待他人,懂得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关爱他人
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只要懂得发现、善于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教材中,都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发光点”,抓住时机,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完成情感教育。在学习苏教版必修3《人体稳态》这一节时,我大力提倡呼吁全体学生要热爱生命,提倡全民健身,关爱生命。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的
情感意识。
3.及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苏教版必修3“体温调节”这个知识点时,提前一周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在表格里。有的学生本来测量自己的体温为37.2℃,但当他了解到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左右后,就将数据改为36.5℃。在学习苏教版必修3课本研究性学习《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实验时,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观察3次并都做记录,最后取其平均值。有的小组就在记录第三次时实际数据是每个浓度梯度生的根是5个,别的小组是10个,他们就擅自涂改了自己的数据,其实他们配置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各不相同。这些现象违背了实验中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这个现象,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实验要求科学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由于误差、环境等影响、浓度不同等很多因素的存在,每个实验并不是只有唯一的数据,若是谎报的结论绝对是错误的,也是实验中绝不允许出现的,做实验我们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围绕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寻找切入点,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使情感教育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有所
“感”、有所“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格。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作用,以促进知识教育,即“以情促知,知情并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智能进行系统地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情感观,那么必定会达到使得学生的成绩和素质得到同时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交际功能 学生为中心 合作讨论
一、交际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多年来,人们根据不同的推论,提出了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而当今流行最广的教学法是创建于70年代的功能交际教学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功能交际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应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就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英语语言的交际活动为手段,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主张学生在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学习应用英语。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活动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信息互享,弥补双方的信息差,从而获得信息平衡,达到交际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和尊重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几个单词,某个语法规则,而应考虑到他们将来对英语的需求,以及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设计可行的任务,组织合适的活动,开展小组讨论,或大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在英语交际性教学中,要注重合作讨论及整合分析。
任何一种有意义的语言交际都是一种信息交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学生了解一定的信息后,启发其积极思考,调动其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开展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教学中,不给学生固定模式的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交际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合作,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同时,产生一种无需语言的信息交流。学生的一个表情,老师的一个动作,都能达到相互间情感的真正交流。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让学生充分展示、竞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达到了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
三、交际性英语教学中应插入时事新闻,拓展文化视野。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与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交流中碰到的文化摩擦不断出现。而切实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成为跨文化交流所迈出的第一步。在交际性英语教学中,插入时事新闻,让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报刊,看电视新闻,上网查找各种资料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在交际中提供了集体活动的机会,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中获取了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也了解到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欲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会该民族的语言。因此,在交际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无时无刻不渗透文化因素,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从不忽略对文化的了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为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Duty Report"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性英语教学的手段。
教师应在交际性英语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所以笔者特意推荐开放式duty report,即每节课花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阐述,形式可以多样,话题可以不限,这一活动主要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呈现,语言综合运用的实践和发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他们的好奇心,提升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成功地进行一堂教学活动课,让学生饱满的学习激情一下子在几分钟就被点燃起来。
五、在交际型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古典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需要在英语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才能实现,而除了英语课堂,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直接导致了功能交际英语课程资源的缺乏。因此,合理地利用英文广播电视节目、英文影视音像资料、英文网络资源,对创设语言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来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融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为一体,努力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节奏快、信息量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古典的教学手段,诸如朗读、板书等。笔者以为,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朗读应放在首位,读得正确、流利,有情感,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地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英语课堂。另外,培养学生的书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结束语:
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新课标倡导"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作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为情境,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贯穿在交际型英语教学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和使用语言来实现任务的目标。而交际型英语教学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关键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语法 阅读 写作 非智力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改变,最明显的是课堂教学上的变化,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英语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尤其深刻。英语老师要先改变观念,尤其要先理清以下五个问题,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过去的英语教学从高一到高三都是做标准化的高考模拟练习或试卷,一名高中生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与这些没完没了的试卷周旋,结果到了高中毕业,却连120字的书面表达都写不好,更别提口语交际能力了。这主要是英语教师的教学侧重应试教育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英语学习的规律。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摆脱题海战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试教育是不可忽略的,因为高考仍然采用规范测试的方式,这就需要英语教学者应当三年教学一盘棋,高一、高二年级(甚至到高三年上学期)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到了高考前的最后200天左后,有计划地进行应试技巧的训练。
不管将来的英语改革如何,不管高考怎么考英语,我们始终得记住,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英语课中受益。所以,每一位老师要谨记:成绩很重要,能力不可放;欲求生发展,二者皆得抓,权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语法教学
对于新的语法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介绍例句,再导入概念,抄语法框架,最后进行反复练习,强化巩固。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只是它的弊端非常明显,那就是学生会陷入题海中,对每一种语法有一知半解,但在运用时却漏洞百出。现在,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采用语料导入的方式,通过研究语料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相应的语法框架,最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在语法知识的强化方面,不提倡大量接触偏题怪题,因为这样学生不会成为“奇才”,相反会成为“诡才”。
三、阅读理解教学
在讲解练习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传统上是就题讲题,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答案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但是换了题型就不知所措,导致讲评课的效率不高。那么,究竟要怎样讲评呢?教师可以对相应的阅读材料进行提问,可以问文章的结构,也可以问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避免出现笔记密密麻麻,做起题目晕晕乎乎的现象。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许多学生都只是看看课本、背背单词,以为这样英语就能够学好。语言的学习需要输入量,只有输入量够了,才会有产出。信息时代,我们得有“拿来主义”的胆识。报纸、网络、广播等,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材料收集、整合是再好不过的方法。教师要时刻记住:得让学生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语料。
四、作文教学及批改方式
在高考的考场上,我们很难发现学生之间的作文差异有多大。原因很多,批改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纸定终生,一张考卷决定一辈子。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许会因为批改的原因而受到影响。教育部门一直从现代技术层面寻找突破口。目前高考改卷的公平性有了,区分度也逐渐变得科学合理。所以,我们应当坚持作文教学不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么怎么坚持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们应当多向他们了解,多与他们接触。总结一下,有以下作文教学和批改方式:布置评分型;布置批改型;布置指导评分型;布置指导示范练习批改型;练习―批改―修改―第二次批改型,等等。其实,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学生对于教师批改的作文,特别是画出的错误,总是熟视无睹,错误永远是错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全方位地进行作文批改,可以要求全班一起批改,可以是自我修改,也可以是互评,最好是进行面批,如果能够将这些方法整合则自然更好。
五、关注非智力因素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之一。所以,任何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要提高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上下工夫。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要让课堂气氛活跃,得在如下方面下工夫:一是要懂得设置悬念,像看小说一样,带着期望和想象参与课堂,有所追求。二是老师提问要言简意赅,易于理解。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能够给予科学的引导。三是老师要提升个人魅力,在这方面,既要有专业上的,更要有人格魅力上的。四是宽松课堂气氛营造的条件之一,即教师要有微笑,也要有严肃的表情,总之就是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整个班级气氛需要老师有耐心地用一段时间营造。
2.培养良好的教研习惯、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优秀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备课组,优秀的备课组后面一定有一个优秀的教研组,优秀的教研组背后有一整个学校优良的教研氛围。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各个备课组的教师应该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
除了群里的力量外,个人的努力是最关键的。要想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科教学者,就不能够安于现状,不能够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师的自学精神、终身学习意识非常重要。当然,教师还得养成良好的涉猎习惯,即阅读习惯,做一名读书型的教师,有书香气的教师。
六、结语
教育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是双向的。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我们用心钻研,只有理清了这些关系,才有可能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注重电脑和网络的实际应用,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也离不开网络虚拟环境。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的场所。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电脑成为课余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工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主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电子黑板”,还是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演讲能力,展示自我的地方。多媒体“学件”在众多学生的运用下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对那些沉醉于电脑游戏中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和促进他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E―Learning英语学习上的好方法。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学习更能体现出自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例如,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或创建网站中,为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濒临灭绝的动物”,会努力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阅读许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获得许多有关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知识,因此既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量,又扩大词汇量,还提高了计算机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学生在实践这一过程中是带着学习英语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他又在学习信息的处理、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应用。这种学习是自觉的、自主的,而且是探索性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能构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是英语这一学科的,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还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师要相互合作
首先,每个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一,而且感兴趣和擅长的方面不同,有的教师比较擅长做课件,有些教师较会处理表格做数据整理分析,有些对图片、声音和影片的处理剪辑游刃有余。如果教师互相合作,在课件的质量和资料搜集的实用和广泛性等方面就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把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配给同一学科的教师,每人完成一部分,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把这一部分课备好。教师再把各自备的课集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发挥集体力量,教学的质量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再次,发挥各自的学科和计算机优势,钻研自己专长的领域。让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内容,让教师去搜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在建立的资料库中享用别人的资料,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最后,发挥自己和专业优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非常广,教师的辅导就相当费时,而且不一定能够做得好。如果把内容分解,分批地让教这些课的教师或者感兴趣的教师来负责每部分的教学方案,练习布置和辅导答疑,就可以降低教师工作的劳累程度,同时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专业,也可以专门让一部分教师负责学生学习成果分析,统计容易犯错的地方或者是学生的得分情况,等等,以便提出更好的建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3.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把网上阅读列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主要形式。这可以解决传统阅读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如:阅读题材的狭窄、陈旧,训练方式单一、呆板。而选择网上阅读具有拓展性、时效性、趣味性、科学性,信息丰富,题材广泛新颖,反馈及时的特点。信息技术蕴含着丰富的英语资源,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广泛性、共享性和即时性,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设置丰富逼真的生活情景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必要条件。
语言的交际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而情景设置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情景介绍能提高学生在模拟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信息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在学校这一固定的场所学习,很难满足真实情景的要求。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多加刺激,从而营造一种学生喜爱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的丰富的视频音频场景,找到真正的感觉。
4.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可以通过发送E-mail,应用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4.1利用幻灯片介绍好朋友。北京师范大学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有一个单元要求学生扫描一朋友的照片,设计版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4.2发送电子邮件。北京师范大学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Unit 1 Communication Workshop要求写一封电子邮件,在学习了课文两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回一封电子邮件发到我的邮箱,内容不限。国外很多研究与实验表明,Email除了能加强人际交流外,在辅助写作教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教师们发现,在Email的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参考文献:
在传统课程结构划分中,化学课程属于“理科科目”,以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这一结构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强化学生的化学素养等。但是这一课程结构始终存在弊端和问题,并且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逐渐显露和凸显出来。分科框架教育对于集中教育目标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会起到禁锢的负面效果。在文理分科的课程结构中,文理分科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科目优势,寻找学生的特长,但是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自动屏蔽一些知识和技能,如,理科课程好的学生可能不太会喜欢阅读,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对美术课程不感冒。当然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确限制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课程结构变革,是教学体系的大调整,同时更是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与完善,这一条件下高中化学课程也可以跳出传统的条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目优势,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课程结构变革条件下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挑战
课程结构变革是时代所趋,是结合市场需求发展做出的调整,对于高中化学教育宽度的增加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的确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即传统分科课程结构模式根深蒂固,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撼动它,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一步步实施。尤其是第一批接受面临课程结构及变革的学生,他们究竟能否适应这一变化,如果适应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后面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衔接教学等,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理分科条件下,接受化学教育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逻辑思维清晰、推理能力较强的理科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能轻松地跟上教学步伐。但是如果课程结构变革,分科结构被综合教学替代,原本理性思维较弱的倾向于文科感性思维模式的学生要适应化学教育的节奏,是极为困难的。各个教学步骤之间应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任一环节的脱节,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信心的消失及学习兴趣的消散。
三、课程结构变革条件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课程结构变革条件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及困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基于综合教学中化学的有效教育,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层教学,提高教学层次
课程结构变革下高中化学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应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及认知能力水平入手,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特性,兼顾学优与学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不拖学优生的后腿,也不让学困生掉队。教师应合理组织、开展和引导小组活动,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现场观察,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为今后探究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比如,就“化学平衡”这一课程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为学生呈现这一化学概念的现象,通过表象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初步解读的同时,还能有效营造化学教学的课程氛围,可谓一举两得。
2.多角度引导,提高学生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一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二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手段;高中英语教学;使用
新的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当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一、互连网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远程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将成为教学的新手段。如何通过互连网提供的资源学习到新的教学思想,构造崭新的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开始成为英语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互联网数据库能存储巨大的信息量,并且多媒体资源库的资源信息可供快速查询、实时存取和多路并发,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二、计算机为课堂英语教学创设逼真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
英语不同于母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语交际情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景。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景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语言环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语言功能项目从浏览网上的资料库,选取和下载适当的图片、录像片段、文字介绍等,自由组合资料创设出理想情景,也可以使用网上恰当的课件、软件。集音、图、声为一体的形象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面地刺激学生大脑。信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创造的各种真实情景,足以刺激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使他们张口讲英语,并且在不同交际情景中能够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形象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语句和词汇的掌握能力提高,在交际中运用自如。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使用的黑板、粉笔、书本演进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课件,一是省却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把讲课时的精力主要用于讲授、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这些对教学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课时效率与教学有效性。二是信息显示方式的多样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功能,比如,在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模块2Unit3Weddings中,导入时我插入了我自己的婚纱照,在展示婚纱照时,适时地播放婚礼进行曲,此时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过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展示了现代不同类型的婚礼,再一次在班里掀起。在讲到IndonesianWeddings和GreekWeddings时我把图片、声音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播放了一段非常典型的影片去展示GreekWeddings,学生兴趣很高。因此,在教授其他知识点时他们更愿意去配合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更多的选择,能更生动、逼真、纯正地表现某些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方面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高效率的特点。过去没有多媒体授课之前。学生学习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说教。而政治课教学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以后,授课的直观性和容量是教室的黑板无法相比的。例如制作复习课课件《图表型选择题专题复习》时,涉及到图表的绘制展示和数据的分析效果非常好,授课的容量也非常大,在减负的条件下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人物。尤其是政治课的教学与实际、时事联系的特别紧密。政治课要上一些热点问题的专题课,课件中可加入时事热点、新闻综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另外,当需要对某些知识体系复习回顾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复习课的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适应了减负条件下政治课时减少对高校课堂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优化政治课的课堂设计,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去的政治课教学的课堂设计局限性很大,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可以把老师的构想完全体现在课件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课件中强大的交互功能使我们在课件中设计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所想到的某一问题的很多答案。为学生培养创造力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本溪从去年开始实行班班通工程,教师安装交互式白板系统,互动功能大大增强,对学生的考试卷纸可以实行实时分析,对各种卷纸实行及时投放,对卷纸实行现场批改展示,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解决把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比如:哲学中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再加上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件中加入一些形象直观的东西,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如何做到多媒体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的高效融合
为发挥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我结合工作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资源的收集与有效利用
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素材。制作课件之前首先要根据所讲授内容的需要去搜集相关的材料。当今属于信息社会,素材的来源途径很多。通常的途径有互联网、电视、报纸、广播等。最快捷、最方便的要属互联网了。我校较早就开通了互联网并实现了校内联网,也开通了北大附中的教育网站,近日也要引进金太阳资源网,为老师交流查询信息提供了方便,我有许多政治课件的素材都来源于互联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早日开通。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素材和资源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的制作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切忌为了形式主义的需要而把多媒体课件作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同时,课件的的制作要系统化,要有衔接、有逻辑性,课件的制作过程不是简单的堆砌素材的过程。换句话说,资源的收集是很简单的,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素材。
(二)课件制作个性化
我们学校很早就对教师进行了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许多老师掌握了好几种制作方法。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制作软件。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这些软件各有特点。Powerpoint和flash所制作的内容占的容量小,便于保存,一般磁盘即可。Authorware课件的保存需要光盘。Powerpoint侧重与幻灯片的制作,Authorware交互功能强大,flas功能强大。在制作政治课件的过程中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同一课件的内容,可能所用的素材有所重叠,但课件的设计要有个性化的体现,我们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他人所制作的优秀作品,但不能照抄照搬,制作的课件要体现自己的风格。
三、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