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五年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五年发展规划

第1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的在行动

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是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一票否决”将成为考核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钢性指标。

“从央企负责人第二任期(2007-2009年)经营业绩考核开始,将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马上就要签第二任期业绩考核责任书,第一任期9月份‘结账’。”这是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讲这番话的。

据了解,此次国资委拟按照能耗情况将央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30家“重点型”企业;第二类是66家“关注类”企业;第三类是58家“一般性”企业。在30家重点企业名单里,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中国铝业、中煤、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五矿、华润、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国电、中远、国航等煤电油运以及钢铁、建材类企业几乎尽在其中。三类企业的考核的奖惩力度又细分重点户重点考核、重点管理,一般户一般考虑、一般管理。

“分类主要是考虑到占的比重,比如钢铁、水泥、造纸这些耗能、耗水、耗材的大户就是管理的重点,因为它下降一个百分点,可能上百个轻工企业才消耗这一点。”李荣融进一步解释到。

企业与政府签下了“考核状”,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加大。

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份另人惊喜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月,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长0.5%,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

政府在推动

9月4日,国发改对外公布了《再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继《“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后的又一份规划。

短短几年内,国家前后出台了两份《规划》,这种做法不是常规性的。两份《规划》的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前一个五年《规划》包括所有的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规划的时间是五年;后一个《规划》则侧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时间更长,十五年左右。一定意义上讲,《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我们国家的未来非常重要,它是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0%;再经过十年,到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目前在国际上是很多国家所没有制定的,这对我们自己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挑战和具有前瞻性的。”国发改副主任陈德铭对媒体讲到。

第2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规划功能是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体现。从规划史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可分为指令性、指导性等类型。指令性计(规)划是以行政命令来调控所有的经济活动,起到经济运行中枢的作用。指导性计(规)划的功能较弱,主要是担当信息、协调、调控职能。信息功能是指规划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政府调控意向等信息。协调功能是指规划编制过程中,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形成可代表不同群体利益的规划方案;还包括为达到规划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调控功能是指通过规划所确定的政策措施对经济社会主体进行约束和引导,促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方向符合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调控功能一度被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一些采用规划方式调控经济的国家初期都获得了较快增长,如1951~1979年法国GDP年均增长率为4.9%,日本则在5%以上,超过了原联邦德国(4.7%)、美国(3.6%)和英国(2.6%)。但20世纪80年代后,法、日、韩等国经济情况并没有好于其他国家,政府和学术界逐渐意识到规划的功能是熨平经济周期,而不是单项的刺激经济增长。

规划的调控功能是规划功能体系的核心,也是关系到规划存废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调控功能强,转型国家的指导性计划调控功能相对弱;发达国家规划调控作用较强,而发展中国家调控作用较弱。

规划的调控功能取决于战略目标与政策措施的有效组织方式。我国一直在探索加强规划的调控功能,但成效不大。除规划本身的问题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体制不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这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市场间界线不清晰、财税体制改革不彻底、政绩考核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如,政府与市场间界线不清晰使规划内容选择不科学,许多本应由市场实现的内容,却被政府强加干预,目标因此落空。再比如,尽管各级政府在改革绩效考核方面有较大进步,尤其是2006年7月6日中央有关部门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GDP等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干部考核机制,许多部门追求眼前利益,“领导指挥规划”、“项目引导规划”的现象较普遍,产业结构升级、地区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等战略性内容统统让位于经济增长。

要实现好、完善好我国规划调控功能,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五年规划,包括进一步优化规划内容设置、目标明确和切实可行、配套政策和措施有力、编制程序进一步科学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坚定不移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有理顺经济运行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规划才有可能真正具备调控功能,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手段。

二、中外规划的内容

各国规划内容具有较为一致的演变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但各国规划内容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第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不同。20世纪50、60年代,各国普遍以经济增长为规划目标,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作为规划的基本目标;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规划开始转而强调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公平分配,重视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规划的目标和理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收入分配公平、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包括文化的多样性和政治参与等社会、文化和政治目标。我国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规划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第二,规划的内容涵盖领域不同。发达国家的规划一般集中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特点较为突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往往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外交等各领域,“总体”规划特征明显,但重点又放在经济建设领域,社会领域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内容偏少。第三,规划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规划目标是否可行、政策措施是否有效、目标与政策措施的组合方式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较为成功的规划一般都是由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有机组合而成。如,韩国的新五年计划纲要(1993~1997)对于“100天、半年、各年”的目标都有清晰的界定,这些目标辅以对应的政策措施,组织严密。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和对策措施不够明确,五年规划中的目标多没有具体分解,各年度实现的目标不清楚,而年度计划又较少关注五年规划的目标;而且我国规划采取了“目标、战略+配套措施”的模式,每个领域内都有相应政策措施,这带来了各类政策如何相互协调和配合的问题;政策措施较为宽泛,许多政策往往只是指出方向,缺乏具体的路径设计,实践中难以遵照执行;一些支撑政策如投资政策等,与目标间的关系论证不充分,各种政策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规划目标的需要。

我国发展规划内容应“有进有退”,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在政府可调控的领域内进行内容选择,减少经济等领域的内容,增加公共服务领域内容的比重,增加相应的对策措施。规划内容应实现“虚实结合”,即一方面将总体规划作为阐述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遵照发展战略确定规划目标,体现规划的战略导向性。另一方面,还应包含具体工程项目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与具体工程项目性质相似,政策措施也是规划的“实体内容”,各项政策是保证规划和内容实现的基本手段。因此,规划内容与政策的组合优劣是关系规划成败的关键因素。应逐步推广“规划目标+配套政策”的规划模式,保证各规划目标都有相应的配套政策;配套政策采取总体框架和近期具体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政策对规划内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中外规划的编制程序

大多数国家编制规划的程序都包括五个步骤,即前期研究、规划草案、全面协调、正式方案和公布实施。核心环节是前期研究和协调。其中,协调环节是中外规划编制程序中差别较大的部分。协调是不同利益主体对规划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来达成共识,促使规划方案更贴近实际、减少执行阻力的基本手段。因此,协调的范围和深度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发达国家规划都重视协调,协调的时间要历时3年,而规划方案编制仅需几个月;韩国规划从开始编制到正式公布,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年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协调;日本一个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审议和决定过程。

从协调对象看。发达国家规划是与所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群体进行协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各专业部门、地方政府、各类企业、民众等进行协调,尤其是与企业、民众间的协调更为重要。协调工作较好的法国、日本、韩国都侧重于企业、民众的协调。如,法国负责规划协调的现代化委员会(后改称为计划工作委员会)由产业组织的代表、政府有关官员、政府指定的专家及工会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中,前两部分人员占60%~70%。我国总体规划主要与专业部门、地方政府协调,侧重与不同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与财政、土地、建设等部门的协调。但与企业和民众的协调还不够。到目前为止,国家规划的初步方案对企业和民众都是保密的,只有规划批准公布后,广大企业、民众才能了解规划方案。编制“十一五”规划期间,民众、企业还只能通过发展改革委网站专栏反映意见和建议,或采取邮寄信件、电子邮件方式反映意见看法,还不能直接对规划方案提出意见。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推进企业和民众“知情权”的建设。

从协调内容看。规划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选择(在众多可能的目标中选择最优目标或为大多数群体所接受的目标)、目标与政策手段的配合、讨论和修改总体方针和政策建议:最后,形成规划草案报告。协调是为了确保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地区或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国家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一致。我国规划协调主要是不同政府部门、各地方对主要发展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对主要措施、重点项目和资金配套关系等进行讨论修改,这与国外规划大体相同。但协调本身追求的是与大多数群体达成一致,由于我国规划缺少与企业、民众的协调。所以,实质上协调内容较国外少。

从规划协调的机构看。许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工作,以提高规划协调力度,韩国的经济企划院是组织规划协调的主要机构,从第五个计划开始,在计划草案报送内阁批准前,必须广泛征集有关方面对计划目标和政策的意见。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是具体负责中长期规划编制事务的机构。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应建立专门负责规划协调的组织机构,以委员会的形式搭建规划的协调平台。加强规划与企业、居民的协调,在进一步加大与专业部门、地方协调力度的同时,逐步加强与企业、民众的协调,尤其是对战略性产业的企业代表、不同阶层的民众代表进行协调。

四、中外规划的评估

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包括监测和评估两部分。监测是对规划实施的全程记录,评估可分为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包括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最终评估(后评价);不定期评估主要是指应急评估。各类评估的差异很大,年度评估的重点是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和进程,中期评估的重点是规划实施环境、实施进程、修改建议和对新一轮规划的建议。应急性评估的重点是重大突发事件对规划的影响,最终评估的重点是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和对新一轮规划的建议。

目前,我国规划评估体系还不健全,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应急性评估长期没有开展。2003年,我国第一次开展五年计划中期评估,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提交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但该报告总体上是描述式的,没有对因素进行深度分析来解释所观察到的趋势。

不同类型的规划评估重点差别很大,评估方法因此各不相同。指令性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投资、财政、信贷等的“三大平衡”,主要围绕经济增长速度、投资总量等指标来安排具体项目,对其评估的重点是主要指标实现程度和指标之间的平衡趋势,方法主要是对指标进行定量对比。指导性规划目标的重点在于阐述和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及相应对策措施,对这类规划的评估也集中到落实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主要是评价各领域的发展是否符合规划的方向,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评估方法也由单纯的定量比较研究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转变,包括利用定量指标判断基本指标的实现程度,依靠专家定性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与规划战略的吻合程度,利用问卷调查评价规划对企业和民众的影响等。

我国“十一五”规划是指导性规划,而且具有一些新特点: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较为全面的体现。评估的重点是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情况,可通过个人、企业等微观主体在规划前后的切身感受对比,辅助以必要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二是产业、区域、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虚实结合”。评估应兼顾战略方向和具体工程的进度。三是发展指标性质不同。评估应注意到不同类型的指标。应着重从“指标、战略、满意度”三方面对“十一五”规划进行评估。“指标”主要是评估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和重大工程项目的进度。“战略”是评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是否遵循规划的战略意图。“满意度”则主要调查企业、个人、政府部门对规划实施的满意程度。

“指标”的评估主要可采用数值对比方法,难点在于约束性指标的评估。约束性指标包括可均分性指标和不可均分性指标,即有的指标可基本平均分到各年,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这些指标均分后通过数据对比直接测度。许多指标包括全国总人口、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受自然规律影响,工作成效难以逐年体现。为此,一方面,应注重科学合理确定指标年度目标。另一方面,对指标完成情况的测度应放到较长周期考察。还有部分不可均分性指标如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程度,国家已对每年实现的目标进行了确定,可对照实现程度进行评估。一些重大工程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如,科技创新工程等探索性、试验性、风险大等项目进程往往具有时间不对称性,存在“先慢后快”、“先快后慢”等情况,对其评估应使用不可均分性指标进行处理。

“战略”的评估是中期评估的难点。开展中期评估时,规划刚执行到中期,从短期发展指标判断长期发展趋势是其难点。以前主要采取定性评估的方法,许多人并不认可这种评估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可采取分层评估的办法评估“十一五”规划内容。第一层,基于各领域内重点工程的完成情况和统计指标,判断该领域战略意图的实现程度,并对这些工程能否实现该领域的战略意图进行反馈性思考。第二层,动态模拟规划实施效果。按月份采集规划执行后的相关领域数据,利用定量模拟技术,对当前的政策、措施、工程等在该领域内的效果进行动态延伸,对比该领域规划编制前的发展情况,综合考察按照目前发展轨迹能否达到预想目标。第三层,依靠各领域内的专家,通过研讨的方式判断规划执行后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战略方向的契合度。第四层,结合规划满意度的评估,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该领域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综合这些评估的结果,对战略性内容的执行情况作为进行判断。

“满意度”的评估方法可采取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测评微观主体的满意度。在发展改革委网站上设立“十一5E"规划评估专栏,请网友通过网络评分、留言和建议等,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还应考虑到困难群体很难接触网络的实际情况,需要在全国选择多个省份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县、市(在东、中、西、东北地区各选择两个或以上省份),或按照四类主体功能区的设想,在各类主体功能区内选择一定数目的县、市,围绕公共服务的普及情况、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就业状况等,对区域内企业、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微观主体对规划的了解情况和规划实施对他们带来的影响。

第3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发展规划;执行困境;财务帐;发展资金;经费预算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2-0076-05

Calculating the Financial Accounts: Cra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of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GUO Hua-qiao

(Department of Strategic Planni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Hubei,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a university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not be performed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execution. This paper, taking a good “financial account” as the initiating point and Y University ― one of the national “211 Project” universities and the advantageous innovation platform’s key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 as an example, determined the main funds income and running costs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by analyzing the school’s financial sit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11th Five Year,” and thus derived its development f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budget funds shall be compared with the funds focusing on the planning tasks, and when the two are in a negative phase relationship, 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the strategic planning timely, broaden the income sources and reduce expenditure to raise funds, or increase the “short board” investment of schoo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like. All these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olv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Keywords:univers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trouble; account of finance; development funds; appropriation budget

高校发展战略关乎学校长远、健康的发展。为完成发展战略目标,大学通常将学校长期性、整体性发展目标分解为多个五年目标任务并纷纷制定五年规划,作为指导学校有步骤、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发展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各方面因素,其中财务因素不可忽视。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不能“天马行空”,要充分算好“经济账”。许多高校编制的发展规划往往不能执行而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发展规划与财务资源相脱节是其重要症结之一。科学编制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算好财务账,在明晰高校财务资源的基础上让规划与财务预算深度契合,可提高规划的效能与执行力。2014年是大学“十二五”规划执行的攻坚之年,调研发现:大学发展规划执行较好的学校往往编制规划前摸清了“十一五”末的家底,准确评估了“十二五”目标任务的财务预算,即算好了财务帐。

一、高校实施发展规划面临的困局

很多高校实施发展规划面临困局,表现为规划目标太高,发展规划无法实施成为空头文件;而规划目标太低,则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长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规划并没有发挥其应发挥的纲领性、指导性的作用,其制定就变得毫无意义。

(一)规划目标太高,易成为空头文件

一些高校规划编制完成后,到了实施阶段才发现无法执行。这与其规划产生过程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编制规划时,领导对学校发展规划的不够重视或把规划看作是一种临时性的任务,常常是调一些文笔好的人临时组建一个写作班子,更有甚者干脆委托一两个人闭门造车。这种纯属应付上级、拼凑起来的“秀才文章”,自然一出炉就失效;此外,导致规划目标太高的另一种原因就是一些规划的编制者好大喜功,属于“激进派”,不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盲目估计未来形势,常常大胆地勾勒出一幅“看上去很美”却不着边际的蓝图,更无足够的财力去实现它。规划也就成为挂在墙上,喊在嘴里的东西了。

总之,一份师生员工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发展规划,必然导致其效用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成为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规划目标太低,适应不了形势

相对于“激进派”而言,编制学校发展规划也会遇到一些“保守派”。他们一想到学校背负的几亿元的债务,就如临大敌,一心想着先原地踏步、咬紧牙关把债务还清。这样必然导致编制出来的发展规划目标太低,一两年就完成了“五年”的发展目标或故意放慢发展脚步,其结果均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正如那个很老的故事:中国老太临终钱才攒够买到房子,却没住几天;外国老太去世前,终于把房贷还清了。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高校的理财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界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抢夺优质生源的情况下,必须学习外国老太的处世哲学,提高理财能力,科学规划学校发展蓝图。

二、探寻造成高校发展规划实施困局的诱因

高校应把规划看成是纲领性文件,用来指导高校自身的行动。我国高校规划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制定过程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把经常性的规划制定看成是一次性工作;二是把动态、过程性的规划制定看成是静态、终结性的工作;三是把长期性的规划制定看成是临时性工作;四是把指导性的规划制定看成是指令性工作;五是把研究性的规划制定看成是经验性工作。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发展规划常常与学校的财务资源相脱节。表现为规划编制没有和学校财务资源相统一;规划执行、学校预算分配未以规划目标作为分配的依据。

一份离开财务资源支持的规划,其执行力不言而喻。高校发展规划是关于学校发展全局的、整体性的长期战略行为,是大学发展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发展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财务因素,不能脱离财务的约束。规划制定后,要使规划对高校的发展真正起到支撑作用,还必须充分利用财务资源把规划落到实处。

三、“十一五”期间高校财务来源分析

高校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与学校财务资源深度契合。首先,必须了解“十一五”高校财务构成情况。这里以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Y大学为例,列举“十一五”期间经费的来源类别。见表1所示:

从表1给出的Y大学“十一五”期间经费来源情况可见:Y大学近五年总收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以及其它收入;各项收入来源中,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以及“211”工程三期拨款并不能被高校控制,高校只能被动接受,所以高校应更加关注科研收入、社会捐赠、附属单位缴款及其它收入。各项收入的具体变动情况如图1所示:

图1显示:财政拨款逐年增加,是主要的收入增加来源;教育事业收入有所波动,2010年有明显增加;科研收入及其它呈直线上升态势。同时,“211”工程三期拨款、社会捐赠及附属单位缴款数额较小且不稳定。以上表现折射出该校社会捐赠薄弱,校友工作有待增强;附属单位缴款萎缩,说明产学研亟待加强,科学研究要尽快转换生产力。

从图2可看出Y大学财务来源构成和比例。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是高校主要收入来源,两项总和占比很大。2006年这一比例为94%,及至2010年这一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比87%。科研收入、社会捐赠、附属单位缴款三项总和占比不到5%。

通过以上对Y大学收入来源的分析,说明Y大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收入来源,增加总收入,也就是增加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优化收入结构,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可控收入来源(科研收入、社会捐赠、附属单位缴款及其它收入)。

四、编制“十二五”规划需算好财务账

高校发展规划与财务资源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与执行需受财务资源制约,若编制规划时任意勾勒“美好”蓝图,则执行规划时难免要捉襟见肘。科学准确的测算规划期间可利用财务资源主要指发展资金,则可使规划编制与执行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提高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造成浪费[1]。另一方面,财务资源又必须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围绕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来调配资金使用方向和相关工作事项的投入额度。编制学校财务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财力和物质资源,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使预算分配方案保证发展规划目标如期完成[2]。因此,规划编制与执行必须算好财务帐,提高发展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下面继续以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Y大学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如何算好财务帐,破解规划执行困境。

(一)“十二五”期间,Y大学主要收入

“十二五”期间,Y大学主要收入情况如表2所示,Y大学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科研收入总量呈增加状态。因此,“十二五”期间,这四项将会保持稳步增长,为学校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若“211”工程四期能立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大学科建设项目将获得经费支持,则Y大学发展将会迎来更多机遇和财力。

(二)“十二五”期间,Y大学主要支出

高校办学成本构成项目是指构成高校办学成本的费用类别。为了正确进行成本的核算,必须对各种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学者将高校办学成本划分为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和固定资产成本3项[3](见表3)。这一成本项目设计与高校会计核算体系相一致,操作性强,对高等院校编制经费预算,考核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强调社会效益,而高校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其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校长远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前文针对Y大学的收入来源所述,Y大学应尽量增加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这也是提高高校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成本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压缩各项管理费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现有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三)“十二五”期间,Y大学重点规划工作经费预算

“十二五”期间,Y大学重点规划的工作主要有10项,各项重点工作内容年预计投入即所需发展资金分别赋予变量如表4所述。表4能使我们对所需发展资金总额及结构有充分的认识。

说明:Ci表示Y大学落实规划任务所需投入的经费预算变量。以“十二五”期间,规划确定的应重点完成的十大重点工作为例。其中i表示工作内容,C1~C10直接依次对应“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教育与交流、校园文化建设、内部管理与服务、办学条件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民生建设”10个预算变量。变量用下标区分年份。

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充足的发展资金作保障,发展资金落实不到位将影响战略的实施;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又影响着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若资金充足,使用效益高,则高校发展战略能顺利实施或提前完成,可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而若发展资金不足,利用率低,就需要适当调整战略目标,改革资金管理与使用办法。因此,高校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前一阶段的战略实施完毕后,也应该同时进行财务工作的评估,看其是否达到与战略匹配的程度,再判断能否实施下一阶段的战略。这个过程是财务资源与发展规划不断调整,不断契合的过程。

由表2、3、4所得:2011年重点规划工作经费预算(∑Ci,2011)应与当年主要收入(∑Ai,2011)减去当年主要办学成本(∑Bi,2011)后所剩发展资金相匹配;2012年重点规划资金经费预算(∑Ci,2012)应与当年主要收入(∑Ai,2012)减去当年主要办学成本(∑Bi,2012)后所剩发展资金相匹配;2013~2015年简化表达即为:∑Ci,2013(∑Ai,2013-∑Bi,2013);∑Ci,2014(∑Ai,2014-∑Bi,2014);∑Ci,2015(∑Ai,2015-∑Bi,2015)

第4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全球生产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作为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工越来越成为需求趋势。供给端从产业与技术周期上来看,国内机器人底层技术日趋完善,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市场概念灌输期已完成,产业生态圈逐渐形成,产学研联动链已形成,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高增速时代已经到来。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规划内容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工业机器人应用量达到80万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新一轮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出多日。“十三五”发展规划有望在年内。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曾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针对行业发展几大难题,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内容,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自主品牌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工业机器人应用量达到80万台。

对于上述发展目标,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产化达到50%以上可以完成,保有量80万台的数据也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但其中涉及到对于行业核心龙头企业达百亿元产值、形成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医疗康复机器人企业等目标,罗军表示,现实与目标之间还存在差异。

关于机器人的自主化、核心零部件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行业需要解决的痛点,也是此次“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罗军表示。

他还透露,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偏向于“传统”机器人不同,新一版的征求意见稿将“布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内容写入主要任务中,传统机器人面临转型升级。

机器人2.0时代即将来临

“传统机器人在3-5年内面临着转型,新一代机器人可能在未来10年内成气候,以微软、谷歌、facebook为主的企业,正在悄悄改变传统机器人的格局。今后的机器人产业,将不再是四大机器人公司,而是这批新兴技术企业。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要显著提高”,罗军对记者说。

目前,国际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部署下一代机器人,如日本在年初公布的《机器人新战略》中提出,实施机器人革命新战略,将机器人与IT技术、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

“我们在推广机器人,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传统机器人在未来发展中的转型升级问题,加快下一代机器人的布局。”罗军表示。

他认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会是个平台终端,机器人本身将涵盖众多技术,通过机器人本体将其融合在一起。“十三五”期间,传统机器人就开始会向智能机器人转变,机器人会成为某个环节的设备。

“到了第五年,使用或转化为智能机器人的比例会达到10%。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会大大增高,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提高,这是一个趋势。更多的集成应用的需求将更加明显。”他说。

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养老型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养老机器人、早教机器人为代表的家用服务型机器人正在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这类机器人目前的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不少突破,但全球技术水平普遍较弱。与工业机器人不同,这类服务型机器人需要机器人有较强的大脑,深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深度学习,机器人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产生不同的应变措施,这要求机器人传感器具有认知、感知的能力,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

“全球(的水平)都很低,国内更低。”罗军坦言,目前日本已经研发出一些用于养老的服务型机器人,但其智能化程度并不理想,国内的服务型机器人技术水平则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增多,服务类机器人也将成为“十三五”阶段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新难题。如何突破其核心技术、提高智能化;如何让服务机器人走入家庭都是机器人产业需要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罗军表示,应该建立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重点发展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救灾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和示范效应,加大投入。

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IFR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5万台,增速达27%。近五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2014年市场销量超过5.6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1/4,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市场份额虽然很大,但大部分都是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比重绝对值非常小,核心竞争力需要增强。”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呈现较大差距。其中,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部件依旧依赖于进口。服务机器人多传感器、高性能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都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第5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五年成效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8~2012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面从23.16%下降到16. 70%,下降6.4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从1942. 34亿元增长到3064. 77亿元,增长57. 79%:利润总额从58. 21亿元增长到118. 87亿元,增长104%。五年来,行业运行质量、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出口形势逐步回暖。自2008年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印染行业出口形势从困难当中逐步回升。2008~2012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六大类产品贸易顿差从80亿美元增长到13 1.48亿美元,增长64. 35%;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总额从138. 52亿美元增长到156. 25亿美元,增长12. 8%:出口平均单价从0.98美元/米增长到1.37美元/米,增长39.8%。2013上半年出口增速摆脱2012年负增长局面,实现小幅增长。

三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五年来,印染行业不断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技术改造,积极研发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应对环保压力的能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高新技术装备;不断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上创新,并积极进行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的职业技能,全面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1~2012年,全行业合计淘汰落后产能42. 89亿米,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60亿米的70%

五年来,印染协会始终坚持以推动我国印染行业走技术与管理并重、效益与环保同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为己任,始终围绕着行业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企业、行业和政府开展了全方位的服务,为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转型步伐加快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直印染行业的发展重点,五年间,我国印染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及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加快技术创新和开发,在印染清洁生产技术、新型纺织材料的染整加工技术、多组分纤维的染整加工技术、新型染料和助剂应用、印染在线检测及数字化技术、废水深度治理与回用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大批先进技术已经在企业推广应用,对全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2013年,印染行业共125项科技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节能环保是实现印染绿色发展的关键,为此协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交流,提供企业学习、推广技术的机会;及时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提高;开展印染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推广;树立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举办生态安全论坛,搭建上下游交流合作平台;举办节能减排技术培训等,有效推进了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2008~2010年,印染布废水达标排放率由94. 81%提高到97. 42%,提高了2.61个百分点。2008~2011年在产量上升22. 25%的同时,CODcr总量下降7.1%。

第6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回看公司“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这是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公司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增供扩销、优质服务等各个领域得到全面加强,开创了企业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关键所在,不断推动企业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们依然要遵循这个理念。“十三五”期间,我区有着国家空间战略新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深入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深化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和阿拉善地区工作实际,需要更加清醒认识公司发展格局,顺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特点,切实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抢抓发展机遇,领会“节约、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以自治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中俄蒙多边合作等政策为依托,迎难而上,建设阿拉善地区坚强电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适度超前,开创城乡区域电力协调发展新格局。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科学、合理制定地区电网发展目标和方向,我局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主动与公司电网发展规划衔接,本着“适度超前,合理高效”的规划原则,修编完善了我局《“十三五”期g主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配网发展规划》、《阿拉善地区电网电压专题研究》等一批专项规划,将主网建设、配网发展、满足农村牧区电力需求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阿拉善地区电网,优化地区电网结构。“十三五”期间,以自治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为重要依托,重点打造我盟“三横两纵”网架结构,紧盯自治区特高压外送通道推进情况,确保我盟清洁能源外送占有量;协调发展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方式,在做大新能源发电的同时,解决当地的供用电问题,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风光互补、通网电等多种方式,以解决地区电力需求为根本,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高效、安全的原则;不断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各旗县实现双回路供电;加快新一轮城镇配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规划与建设,满足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用电需求;适当建设智能配电网,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鼓励分布式电源建设。

持续改进,推动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吸收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从基建工程的可研、设计阶段即开始融入先进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三通一标”工作常态化,推行“大监理”的委托项目制管理方式,尝试开展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和采购、施工总承包(P-C)的建设承发包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造价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推广工程现场监控系统的应用,以资信评价考核为体系,按照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发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企业;运用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果,推动工程建设向装配式、模块化、机械化发展。提高科技成果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比率,充分发挥节约投资,缩短工期的效果,力争使阿盟地区工程建设成为特殊地形、特殊施工条件下装备制造业共享、协同、融合的发展平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改进绿色施工,加强安全文明六化施工管理,强化环保意识,向现代企业的工程管理新方向不断看齐。

第7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密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实际,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治本和治标的关系、专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关系。按照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总体要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制定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二、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科学可行。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省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科学规划,提高规划的先导作用。

(二)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在我省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统筹规划,上下衔接。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衔接。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分工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既是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省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省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煤监局等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省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省安监局有关处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设区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设区市安委办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其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项指标要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四、规划编制的步骤

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20__年3月~11月)

1、进行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省安监局相关处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20__年11月~12月)

完成与全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20__年1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20__年2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二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20__年3月~4月)

江西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报省政府审核,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

五、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

(一)成立全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第8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集团公司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开好会议,并作出重要批示:“要不断加强和改善青年工作,注意对青年工人基本素质的培养,立志岗位成才,为公司发展服务。”对集团公司团青工作,对培养青年人才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年来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集团公司团委从抓制度建设入手,积极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积极开展青年双推工作,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各级团青组织的引导和带领下,集团公司万多名青年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创业的先锋,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集团公司青年员工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可信赖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具体地提出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集团公司将在学习领会《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青年和团青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借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提四点希望。

一、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提出了符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描绘的发展蓝图是令人振奋的,是鼓舞人心的。各级团青组织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领会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在实现十一五规划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我们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中,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目标。

二、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在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建功立业

集团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用十六大精神统揽改革发展全局,三年来,集团公司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已经在资源、体制、结构、管理、区位、人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为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精神,集团公司正在制订《集团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集团公司发展的大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要发挥优势和作用,着力推进实施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集团公司当前重点工作为载体,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实际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上来。在推进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艰苦创业的精神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降低成本,努力节能降耗、加强管理,才是出路。青年人一定要做表率,要在建设节约型企业中作出应有贡献。广大青年要认识到,在艰苦创业中,企业的各个岗位都大有可为。团青组织要带头树立艰苦创业精神,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勇挑重担,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二是要把锐意创新的思路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环节。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是推动国家不断创新的重要动力。我们国有企业的广大青年是创新的生力军。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是创新的希望所在。各级团青组织要在带领青年建功立业开展五项工程中,把握青年特点,适应企业需要,挖掘青年潜能,因势利导,把青年人的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贡献才智。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宽团青工作新领域、寻求工作新路子。

三是要把培养人才的目标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团青组织要自觉担负起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职责,发挥特色作用,使之成为集团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阵地。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推行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培养教育工作。要切实落实双推工作意见,拓宽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做好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有利于施展才干、有利于促进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氛围。

三、注重提高能力,切实加强团青组织的自身建设

在集团公司新的发展时期,团青组织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为重大,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团青组织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

要以提高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保障,切实加强团青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高学习能力为抓手,建设学习型团青组织,不断探索创新企业团青组织建设的新路子。要巩固现有组织体系,创新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团青组织,实现组织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要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条例》,团青工作标准不能降,团青组织结构不能散,干部配备和待遇要到位。

要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竭诚服务青年。同志多次强调共青团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服务青年,要做到心里装着青年,凡事想着青年,工作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要尊重青年的创造,倾听青年的呼声,反映青年的意愿。要把引导、促进青年成为学习型青年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青年人要自觉接受社会发展中的新思想、新学科、新知识,成为一专多能和“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的复合型人才。

要以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为目标,加强团青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座谈时,对团干部提出了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广大团青干部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要树立刻苦勤奋的学习风气,坚持学以致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珍惜所从事的团青工作岗位,不断磨炼丰富自己,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大对团青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团青干部要实施强化管理,重点培养,从战略高度形成系统的梯次培养结构,多为他们创造成长条件。

要以提高凝聚能力为重点,认真搞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要贴近时代、贴近企业、贴近生活、贴近青年,把正确地思想灌输和积极地启发引导结合起来,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青年,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帮助团员青年真正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与信任的问题,从而增强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胜信心。

四、以开创党建带团建工作新局面为基础,加强对团青工作的领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企业的支撑。集团公司青年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是一支建设能源企业集团的生力军。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和指导系统团青工作。集团公司总经理在历次集团公司重要会议上都特别强调了加强团青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各级党政领导关心青年,大力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并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第9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独立法人,均可申请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

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是指:编制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各级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各类旅游专项规划,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景观设计、活动策划、营销策划、资源开发方案等;提供与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的其他服务。

第三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第四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的认定,遵循自愿申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制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负责对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设立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根据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认定和复核;根据资质等级认定需要,对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的旅游规划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各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负责本地区丙级资质单位的认定和复核;负责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本地区符合条件的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并协助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对本地区甲级和乙级资质单位进行成果评价。

第八条申请甲级、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须向所在地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向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推荐申报。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由省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委员会直接认定,并报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获得乙级资质一年以上,且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三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完成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旅游发展规划,或至少完成过五个具有影响的其他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优秀。

第十条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三名从业经历不低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三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良好。

第十一条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一年以上;

(二)规划设计机构为企业法人的,其注册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规划设计机构为非企业法人的,其开办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人民币;

(三)具备旅游经济、市场营销、文化历史、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职规划设计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从业经历不少于三年;

(四)至少完成过一个具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五)项目委托方对其成果和信誉普遍评价好。

第十二条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每两年复核一次。复核通过的,换发新的资质等级证书;复核未通过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作出撤消或降低资质等级的决定。被撤消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认定。

第十三条取得资质等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具有相应权限的资质等级认定机构撤消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法律法规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二)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四)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变更名称,未报原认定单位备案的。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降低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项目委托方评价普遍较差的;

(三)资质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

第十五条各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由全国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委员会统一印制,由认定单位颁发。

第十六条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单位变更名称,应报原认定单位备案,并换发新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七条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的规划设计文本和图件,须注明资质等级和批准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