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校本课程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题活动;英语语言学习;作用
笔者任教的学校马鞍山六中承担了一个市级课题的研究,题目是《地域文化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在这个课题研究实施当中,组织了很多小活动,如在班级组建“英语角”专栏,通过组建校园英语广播“快乐英语加油站”将英语延伸到课外,组织一次“说英语,话家乡”英语演讲比赛,组织一次“今天我来当导游”的行为实践活动,组织一次“My Hometown”为主体的征文活动等,以一系列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其中,高中年级组织的是以“说英语,话家乡”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这虽然只是一个小活动,对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却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根据《新课标》中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这个小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语言技能
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是高一学生,即将进入高二年级,以普通高中毕业的要求七级为准,检验学生在活动中及活动后所能达到的目标。
语言技能分为听说读写等方面,在这个活动中,参加演讲的学生从班级中先挑选,学生自主参加,由教师和本班级其他学生一起参与评选,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听懂演讲者就此话题的内容并能抓住要点,演讲者也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自己的演讲内容,让学生讨论评选,给了学生就此话题交流讨论的机会。在选拔出本班的参赛者后,教师让学生去获取相应的资料并整合信息,写成演讲稿。从以上的步骤中,学生锻炼了听说读写听力,基本达到目标语言技能要求,使学生向更好的语言技能方向发展。
二、语言知识
参赛学生在演讲的训练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在演讲稿的写作中,学会使用一些新的词汇和短语,扩充了词汇量,学习去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事物。演讲的题目是“说英语,话家乡”,能让学生熟悉此方面的话题。
三、情感态度
在这一方面,这个小活动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此次演讲比赛,学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这次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愿意主动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或教师求教。参赛者之间更是能相互合作,分享获取的各类与此有关的资料。通过这次活动,笔者看到了学生对于本地文化的喜爱,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溢于言表。
四、学习策略
从此次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积极与同学交流探讨,通过书籍和网络获得了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了所学知识。在阅读一些英语文献资料时,学会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和推测段落大意。通过这些学习策略的认知与归纳,更有助于提高语言技能。
五、文化意识
通过对家乡的描述,学生更深入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和风俗,更了解本国人的生活方式,及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学生更愿意主动积极地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通过文化对比,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看似小小的一个活动,却可以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从学生此次的演讲稿中,笔者挑选了两篇经过修改的文章,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些文章都可以体现出学生的进步。
例文:
My Hometown
Class 1, Senior 1 Ge Yuanting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Geyuanting and I am from Class 1, Senior 1. Today I feel great honored to be here to make a speech. Have you heard of the famous Chinese poet---LiBai? Do you know which city enjoys great reputation because of him? Yes, it is Maanshan. Though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city has changed beyond recognition, still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Now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 I would do whatever I could to promote the image of Maanshan among citizens.
It is known to us that Maanshan has developed from a small fishing town to a modern city, which has taken on a new look. Because of its clear sky, beautiful scenery and amazing tourist spots, Maanshan has been honored as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garden cities in China.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express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my citizens. It is owing to your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s that has created what we possess now. It is owing to your support and hardwork that has made Maanshan as it is today. It is owing to you that has made impossible possible.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what I would like to do most is to set all parks, museums and libraries for free. Since Maanshan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poetry, the morality of local people should be improved. There are several famous parks in our city, such as CaiShi Rock Park, LinSnzhi Memorial, ZhuRan Tomb. Therefore, easy access to parks, musumes and librariesd of the city as well, should be provided.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build their bodies in the parks.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more often to gain a broad view of the world. Only in this case can the people of Maanshan spend most of their free time.
Thus,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make policies to ensure that pour parks, museums and libraries are open for free.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hope all citizens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gether to making our city a heaven on earth where people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with each other peacefully and happily.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例文2: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Class 4, Senior 1 Zhou Yajuan
Good afternoon, my dear judgers and fellow students. My name is Zhouyajuan.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given by the teacher,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The topic of my English speech is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What would I do?”
My fellow students, please open your eyes and look around our city. Air pollution has made the sky gray, water pollution has made the rivers filled with harmful chemicals, and noise pollution has made our lives lack of pace. What shall we do now?We must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our city. It is our duty and we shall do it right now.
Nowaday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 hot topic among the people, we always mentioned the low-carbon economy, recycling and so on. If I were Mayor of Maanshan, I would focus o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first. I would make our citizen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t is not one person’s job, so please join me. Let’s remember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Some may say our city has been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garden cities in China. We have already done well. N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a long and arduous task.
We cannot be 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done. If we feel tired, please think of the people suffering severe water shortage in the southeast of our countr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r the environment will punish us.
That’s all. Thank you.
平时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好,但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着实令我们教师感到高兴,这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努力,更有教师的辛勤培育。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头,希望能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 Torrace.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Education[M]. California: Laredo press.
[2]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陈琳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一、校本课程管理与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
课程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大纲规定的教育任务。正确解读有关“三级课程”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对校本课程管理概念的理解。在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中,国家、地方、学校各司其职。国家制定总体规划;地方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制定地方需要的课程指导纲要,开发与选用;而学校则在国家、地方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因此,校本课程的管理必须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其次,每所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地开发和组织校本课程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主管理权,开发多样性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以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等。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将校本课程管理定义为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需要,而对课程进行的安排、实施、开发和评价等一系列的自主管理活动。
体育是学校各类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由于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殊性,这对地方和学校来说,各自的地域特征、体育传统等,都是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积极施行国家制订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因地制宜进行体育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所谓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和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方案。由此可见,体育校本课程不仅指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也包括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再创造得到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在我国,关于体育课程的理解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为,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
因此,本文结合以上论述,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定义为: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就是对体育类以校为本的课程管理。
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贝塔朗菲曾说,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而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系统,强调的是整体性。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每个要素在系统中起着一定的特定作用,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否则,脱离整体,各要素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管理就是对于系统的管理,而体育管理就是对体育系统的管理,是以系统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体育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部署,进而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而方法体系则是以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作为学校体育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实践方法。根据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特点,综合运用系统技术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且层次分明的方法体系,以实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2.后现代主义哲学
所谓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成,是同现代西方哲学中各个流派的升降沉浮密切相关,并随后结构主义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提倡多维视角和多元方法,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为基本特征,它表现出反本质主义倾向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冲击。目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实施校本课程管理,培养创新意识。为此,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为学校课程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鼓励人们怀疑一切现有的知识权威,这对于教育理念的嬗变是一种触动。同时,后现代思想家倡导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由地通过对话来建构他们自己的课程,教师是学习情境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除此之外,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倡导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和多元主义方法论,提倡以多种方式探究课程知识,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
3.教育未来学理论
教育未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未来学及其相关科学为依托,探索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到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手段以及教育管理等都属于这门学科范围,从中探讨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以适应社会的变革步伐。因此,面向未来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就学校体育校本的研究者来说,应该以适应未来需要为突破口,力争把未来体育教育引入到现在的教育,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好铺垫和准备。
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价值体系
弄清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价值是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校本体育课程管理的价值追求应该包括健康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性。“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把健康作为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体育教育必须围绕五个领域目标展开,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并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其次,创造性。所谓校本体育课程所追求的创造性是指参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体育工作管理者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方式等;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做好实现者、组织者、探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地修正校本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而作为学生,要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学习,使体育学习达到最优化效果。再次,专业性。主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扎根于教学,要积累、观察、记录并通过对教学材料的研究,使体育课程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实质。
2.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要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可持续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决策中要让学生参与。同时,体育校本课程要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现实条件,从学生的差异及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教育。其次,自主性原则。依照课程管理中的权责分配,体育部门要积极地组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权职的统一。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确保体育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再次,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学生有权对所学的课程项目提出建议。可见,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需要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广泛参与。
3.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机构与内容
就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来看,需要构建有效的管理运用机制。而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组织与设计,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主要包括建立“体育校本课程评议委员会”、设置专门的体育校本课程管、成立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组等。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管理计划,对课程定期诊断、评价、修改和校正,使课程系统最大限度地接近课程目标。
在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容方面,要紧扣体育校本课程目标。第一,体育校本课程计划管理;第二,体育校本课程标准管理;第三,体育校本课程编制管理;第四,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管理;第五,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如教学设施配备、保管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等。除此之外,对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指导纲要、教学大纲、课程开发等。
4.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模式
学校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在实践中发展,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主要有学校课程管理的专业模式和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层管理模式。其中,学校课程管理的专业模式对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模式的学校把学校看作是社会文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自。而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层管理模式是把整个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进行劳动分工,不同等级的课程管理者角色有很大差异。这种等级制结构和缺乏弹性的规章制度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忽视了学校中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教育需要全新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模式。而全新的模式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最大化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管理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关注教师理性和非理性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同时,现代模式的学校课程管理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能够让相关人士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管理,创造性地进行学校课程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为建立适应我国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模式,做如下的尝试:第一,构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决策系统。主要指体育部教学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决定体育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审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第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系统。为了使课程建设和发展得更好,应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结合本校的资源状况,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系统。实施主体主要由管理办公室或教研室组成。其中,办公室贯彻学校的政策,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协调。而教研室则根据整体安排,确保完成体育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第四,信息的收集系统。组织一支认真负责的信息小组,专门负责收集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相关信息。信息收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客观信息,及时反馈到管理办公室,以便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评价。除此之外,课程管理要有必需的设备与经费上的支持,为体育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2(5).
[2] 辜伟节.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3] 靳玉乐主编.现代课程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陈慧琼,罗宏文.校本课程管理和开发的思考与实践.湖北教育2005(1).
[6] 金东海.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3).
论文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构成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着重就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课程改革要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政策、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标准等一系列要素的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只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见,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离开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就无从谈起;而离开了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改革就是不完整的。没有校本课程这个部分的发展与完善就不会有作为整体的课程改革的成功。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势在必行的。教师一旦进行了课程的开发,作为参与者他们就不会再对课程计划的意图和课程理念产生误解,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若想要开发出学生比较满意的课程,体育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追求。
(一)选择: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主要包括课程科目的选择、配套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体系的选择等。
(二)改编: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进行的对原有课程内容上的修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导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
(三)创编和新编:是指依托拟定课程计划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或课程单元。开发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如: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研究和汇编——选择、改编,强化或简化研究、另类化研究;新兴体育项目的教材化探索——选择、改编或自创运动项目(方法或规则,局部或整体),形成自编教材;民族、民间、乡土活动的教材化研究和汇编;创编体育运动项目或体育教学素材。
(四)个别教材内容或方法的优化:我们可以改编或自创游戏、徒手操等,形成文本;开发“乡土教材”;开发新兴的课程;新编地方性专题课程等。
(五)创编主题模块或单元内容:首先是课程整合,它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开发活动,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的隔阂,也是减少因知识剧增而带来的课业负担;其次是课程补充,它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再次是课程拓展,它是拓宽课程的范围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正规课程延伸和个性化拓宽。
转贴于
三、校本课程开发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这里的技术变化是指教师应熟练掌握获得知识的先进设备。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断的利用和开发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新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正好为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学思想的变化要求教师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实施方式与国家课程有所不同,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变化。
(二)促进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
教师知识分类学认为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
(三)校本课程开发给体育教师精神领域、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区人员、课程专业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长此以往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能够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
校本课程开发主张给教师赋权增能,强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和执行者,增强了教师参与的意识,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参与的能力。同时也确立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因而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
四、结论
因此,建立体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发挥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作为体育的国家课程,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体育与健康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体育的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时数等。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德伟,沈英.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M].北京出版社.2005.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参与主体;主体;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42-02
近年来,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整体上虽未显颓势,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瓶颈,如不少学校(地区)一直使用已经过时的校本课程,不思开发;即使开发,也是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做文字增删,基本没有新意;将国家体育课程中适合本校(当地)学生学习的内容束之高阁,而没有对两种课程加以糅合去使用。针对“瓶颈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谈谈如何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中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主体及主要作用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通常有学校领导、一线教师、其他人员、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及课程专家的参与,他们既是开发课程的特定主体,也是推进开发进程的实践主体。成熟的体育校本课程,应该融教育性、健康性、兴趣性、发展性、丰富性及科学性于一体,而上述各个参与主体恰恰能发挥其应有的特色作用。
1.学校领导――体育校本课程教育性开发的决策主体
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编写一样,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需要突出教育性原则。学校领导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主体,除了亲自参与外,更要严格把关:(1)严把方向关。体育校本课程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作为根本所在。(2)严把态度关。要求各个参与主体必须牢记使命、恪守己任,千万不能让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内容进入校本课程。(3)严把适用关。禁止不符合学校实际的照搬行为,杜绝不切合本校学情的照抄做法。(4)严把知识关。课程内容不能有主观臆断的分析、科学性的错误及没有根据的案例等。
2.体育教师――体育校本课程健康性开发的核心主体
健康性原则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原则;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主体。基于此,体育教师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开发中铭记“五个侧重”:(1)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消除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侧重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积极、主动、创新意识的开发。(2)助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侧重对引领学生掌握技能及运用技能的开发。(3)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侧重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的开发。(4)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侧重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帮扶差异个体的开发。(5)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侧重对创设团结互助氛围、激励竞争进取意识的开发。
3.在校学生――体育校本课程兴趣性开发的关键主体
学生是检验校本课程的目标主角,是实践校本课程的关键主体,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少不了学生的热衷参与,更离不开学生的作用发挥。由此,其他参与主体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的所思所行:(1)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遇到棘手问题、感到枯燥乏味时,教师要设法为其解疑、导趣。(2)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活动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强后盾。(3)关注学生的能力展示。在进行阶段性评价或总结时,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展示成果的平台。(4)关注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学生的发现和发明,教师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协同学生进行甄别、提炼。
4.其他人员――体育校本课程发展性开发的服务主体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常态化保持、动态化运作,离不开服务工作,即离不开由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确立的校内人员及有关社区人员组成的服务主体的参与。服务主体的作用体现在“四提供”:(1)提供有用信息。各主体在开发的过程中,极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惑,只要咨询掌握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大量信息的服务主体,就有可能迎刃而解,避免耗时间、走弯路。(2)提供协调联络。各主体开发的进度快慢不一、效率高低不等,服务主体要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定时通报,促进后进主体的快速追赶。(3)提供互动平台。及时为课程开发小组全体成员提供沙龙活动、切磋交流的场所。(4)提供物质保障。及时为各参与主体提供课程开发的必须资料及物品等。
5.学生家长――体育校本课程丰富性开发的参谋主体
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别人无法超越;有远见的家长乐于见到孩子参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家长不但希望孩子能够善始善终,而且会在关心、帮助中逐步演变为“四会”参谋:(1)会关注开发进程。从最初对孩子的提醒逐渐升格到对开发过程的监督。(2)会主动建言献策。主动发现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参与方案设计。(3)会无偿进行赞助。对于孩子交给的“任务”,会无条件的接受;缺少资料、需要器材,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购回。(4)会激励孩子进步。看到孩子因参与开发而活跃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一定会激励其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状态及进步学习成绩等。
6.课程专家――体育校本课程科学性开发的评价主体
与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相比,体育校本课程在严密性、层次性、条理性及系统性等方面,肯定会存在差距,这就要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必须聘请课程专家对其进行评价。课程专家的评价主要包括:(1)校本课程的原则性,即科学性、可操作性、素质培养、参与性及全面性等;(2)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即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等;(3)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即对参与主体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学生的学练效果评价等。课程专家的鉴定、甄别及把关,无疑会填补开发过程中的漏缺,使体育校本课程走向成熟、趋于优化。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经阶段及追求目标
按照正常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经过启动、推行、实施及成果四个阶段,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例外。
1.启动阶段――广泛发动促参与
在启动阶段,学校领导应凭借智慧与勇气,承担起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角色与责任:(1)唤醒开发意识。要在师生中大力宣传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先进理念、意义及价值,消除他们对学校现有文化和习惯的迷恋,催化他们产生接受意识、追随行为;打消学生家长的顾虑,让他们摒弃抵触情绪和反对心理。(2)激发参与热情。要有序落实开发工作计划,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深层次的校本培训,帮助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组织学生尝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让他们体验成功感;组织召开部分学生家长座谈会,诱发他们提出意见与建议。
2.推行阶段――精心扶持促推动
在所有的参与主体中,不同主体、不同个体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在开发的过程中,知觉有先后,认识有高低,理解有深浅。鉴于此,学校领导要及时进行指导,随时予以扶持:(1)发挥研培效应。以培训为载体,在进行工作提醒的同时,工作指南,助推各个个体主动投入;以研讨为契机,放大经验介绍与交流的效应,促进每一个成员亮化角色。(2)全力进行扶持。学校领导要勉励每一个主体、每一个成员,遇到疑难问题不用急,出了问题不要怕;对于“疑难杂症”,要积极思考、协同参与,必要时请教专家,扶他们上马,送他们一程。
3.实施阶段――引领实践促提升
随着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原有的课程体制与新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让参与者感到无所适从、无力调和。面对这一暂时僵局,学校领导要及时进行协调,不断加以促进:(1)强化责任意识。告诫每一位参与者,开发校本课程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事业,除了将此引向深入,别无选择;努力寻找化解矛盾的突破口,造福莘莘学子,惠及教育事业。(2)夯实督查举措。对于开发工作进程较慢、力度不大的参与主体或个体,要帮助他们树立赶超的全局观;对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想法、滞后行为,要不遗余力地促进其转化。
4.成果阶段――科学评价促推广
进入成果阶段,可谓大功告成,值得每一位参与者去回味、品味。然而,任务的完成并不等于目标的达成,学校领导要冷静加以总结,力求获得认同:(1)科学进行评价。一方面,通过观察、测量来评价体育校本课程使用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价参与者所经历的发展和成长过程。(2)积极加以推广。成熟的校本课程代表着学校和学科较高的课程开发水平和研究能力,学校领导要借此进行宣传,让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要摒弃保守意识,努力让“体育校本课程”走出校园,从而获得其他学校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金燕,季浏,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研[J].体育学刊,2007,(7):126-128.
[2]杨占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77.
关键词:中职;体育;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概念最先由菲吕马克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会议”上提出来。当时是这样给它下定义的: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落实国家体育课程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的有特色的课程,可以有以下三层含义:
(1)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基础上,利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本校体育资源自主开发;
(2)必须是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个体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体育课程开发;
(3)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治学思想、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情景。
二、中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一) 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有利于办成特色学校。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单一的国家体育课程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生的教育需求。根据不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则能真正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达成体育课让学生得到快乐、得到健康的课程目标。如山区的孩子可以增加“爬山”“攀岩”项目,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北方的学校可在冬季增加“溜冰”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的内容。
另外,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还有利于办成特色学校。如我校每年一次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其中的体育竞技项目,很多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而这一活动也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不少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二)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要以学校体育教师为开发主体,因此,课程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过程。另外,因为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体育课程的最终受益对象是学生,有利于本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为学生提拱更多的选择,所以更能实现因材施教。当学生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时,他们能更加认真投入、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体育课健康、快乐的目标。
(三) 有利于突出职教特点开发实用性的中职体育课程。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毕业后都工作于生产第一线,因此,结合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操作姿势、操作动作、操作活动的性质等开发校本课程将能有效缓解他们职业病的形成,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如针对我校女生较多的特点,体育课增加有氧体操、健美操、瑜伽等课程,不仅迎合女生的时尚需求,更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四)除有利于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充分考虑地方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潮汕地区就有“英歌舞”“南枝拳”等地方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优势是:既有群众基础便于开展,学生也乐于参与。这样不仅学生得到了锻炼,传统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五) 有利于中职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
中职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能让学生有更多切合自身实际的运动项目可以选择,学生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某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中去。这样便能实现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接轨,为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主要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课仍是各级各类学校不被足够重视的学科。中职学校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体育课同样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来说人们更关注的是专业实操课和招生人数、就业率,而体育课则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样就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水平都比较滞后。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缺少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虽然中职学校较一般中小学来说有更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体育课程可供开发的资源相对来说较其它课程丰富,课时也能得到保证,但体育教师的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比如对课程的选择、改编、整合等方面的水平都有待提高。
(二) 解决对策。
1.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必要的支持。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和兄弟学校交流取经,汲取他人之长,送体育教师到高等学府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职业素养。
(2)增配体育设施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中职体育是课改的前沿阵地,地方教育部门应适当加大体育设施的配置,为体育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2. 中职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1)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学生健康发展的服务者、指导者。
(2)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鲜明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3)要具有创新能力,有能力设计独到、新颖的教学活动。
3. 充分挖掘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1)新兴项目的挖掘。当今社会,大家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些体育的新兴项目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及社区影响,逐渐把它们加入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选择范围,如有氧体操、瑜伽等。
(2)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传统的、民族的体育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既有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如踢毽子、跳绳、太极拳等都可引进现代课堂,以此补充校本教学资源,同时也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在揭阳市“万人太极拳”表演的活动中,我校选派了800名学生参加此项活动,指导教师准备充分,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整个过程就是一次校本课程的演练,效果很好,在全校形成一股“太极风”。
(3)对体育人力资源的挖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发挥体育特长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在组织800名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校就挑选了三十名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各带小组进行比赛训练,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取得不错的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一件好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改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师;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3-01
一、学校层面
(一)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入人心。
(二)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入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三)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教师层面
(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二)以‘锐、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三)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单独设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板块,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被国家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一规定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单一的局面。以往的课程体系只是由少数专家编制,而今开发课程资源后,课程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结合的形式,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后,增加了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校本课程的构建可以促进教材多元化,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校本课程的基础是学校范围内使用的教材,可以将本地的教学资源丰富起来,弥补国家教材在本地使用后出现空缺的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会发生理念的变化,按照国家教材的课程体系,上课只关心怎么教,而利用校本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学,教师要研究教什么。这是一种观念的变化,更是知识体系的变化。自己策划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将当地的课程资源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课堂教学不再是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的高大上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化、本土化、弹性化的教学特点。以往很多教师都说国家课程的部分内容不适合自己学校和自己的学生,如今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可以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弥补这个不足。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管理的一个鲜明体现,根据本校的实际,确定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内容。对于学生热爱家乡教育的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教学内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惠东地区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在这里有绵长的海岸线,海湾水蓝沙白,水平浪柔,是旅游的绝佳去处,更有很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课堂资源。
红色旅游:惠东的高潭镇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我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是红色火种点燃的地方,因此被称为“广东井冈山”,中洞村更有“东江红都”之称。
蓝色旅游:惠东县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巽寮海湾海景旖旎、岩礁神奇,令人流连忘返。港口有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港口的双月湾、平海湾绵延十几公里,也是观海听潮、休闲旅游的绝好
去处。
古色旅游:惠东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建于明朝的平海古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地区现存唯一且最大的古建筑群,现保存有古城墙、十字街等古迹。多祝镇的角峰畲族村是惠东境内迄今为止仍保持原生状态的畲族村寨,数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并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原始的畲族语言、风俗、服饰、山歌和民间故事等,在这里至今仍能溯其源头、觅其踪迹。多祝镇黄狮古围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具有浓厚的岭南客家风情,还保存有御赐牌。
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景区惠东就有七处,包括九龙峰旅游度假区、“永记”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增光南山漂流、梁化国家森林公园、白盆湖国家生态风景区和温泉等。
三、体育课程校本资源的开发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本地的资源,将鲤鱼舞、畲族舞蹈引入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便于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并传承家乡的民族文化,避免民族文化的断代现象出现。在体育课程中增加鲤鱼舞、畲族舞要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两种舞蹈的渊源,了解文化历史。然后请老艺人来学校进行技艺的传授,让学生感受鲤鱼舞、畲族舞的独特魅力。然后教师安排一定的课时将鲤鱼舞、畲族舞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来。学生掌握这种舞蹈可以在节日庆典和体育舞蹈比赛中运用,提升民族舞蹈在学生思想意识中的位置。在舞蹈的学习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将民族舞蹈作为学生提升艺术品味和弘扬文化的手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设计,将舞蹈的学习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课程
体系。
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将地方的文化资源融汇体育课程设置,就要认真探讨哪些资源适合体育教学,怎样将这些适合体育教学的资源引入教学中,并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结合实际开设特色课程
“经典诵读”和“乒乓球”课为必修校本课程 学校近年来一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典诵读”顺理成章地被确定为必修校本课程之一。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体育项目。开设乒乓球校本课,既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体现,也是落实“终身体育”文化内涵的展现。为此,学校也将“乒乓球”定为必修校本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系列课程为选修校本课程 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校紧扣“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发了《经典诵读》《中华饮食文化》《民族服饰》《走近对联》《走进歇后语》《乒乓球》《民族舞蹈》《民间游戏》《剪纸》等系列选修校本课程。
建设富有人文底蕴的特色校园
制作文化走廊,增强育人效应 学校走廊的各个楼梯、楼道内都悬挂着由教师书写的出自历代古诗文以及《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分为四个主题:一楼“礼”字篇,二楼“信”字篇,三楼“孝”字篇,四楼“仁”字篇。走进教学楼就使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经典文化气息。
开设校园广播,创设育人氛围 学校在课间操时间播诵《弟子规》,让学生听着琅琅上口的经典名句,随着明快的节奏有序地走上操场集合整队;中午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播诵饮食文化、对联知识、歇后语故事等,使整个校园都显得非常和谐。
添置活动器材,创造育人环境 为了有效落实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多副乒乓球台案及球拍、棋类、篮球、羽毛球拍等活动器材,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
重视课程管理的基本环节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教导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参加选修课人数的统计工作;教研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和备课,并承担课题研究。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各司其职。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外派教师参加国学教育和艺术类教学的培训;二是网络研修让教师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获取专业知识,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
撰写校本课程资源册 课题实施初期,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整理资源册,并多次组织教师讨论修订后,印刷发放到指导教师手中,为顺利实施课程奠定了基础。
确保时间、场地、教师三落实 学校各班每周开设校本课两节,一节为必修课,一节为选修课程。具体安排是:经典古诗文诵读每周一节,每天下午大课间诵读15分钟,由语文教师任指导教师,以达到使学生“读经典修道德、诵美君子”的目的。乒乓球课程每周一节,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周二下午第三节活动,四年级至六年级每周四下午第三节活动,由体育教师和数学教师任指导教师。选修课程一至三年级每周四下午第三节活动,四年级至六年级每周二下午第三节活动,学校安排特长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同时对各班、各活动组的活动场地做了明确规定,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有序实施。
重视评价 第一,教师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学校每月对教师评价一次。评价项目主要为教学计划、实施校本教学活动的过程、校本课授课记录、师生参加竞赛活动的情况等。学校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纳入教师月评价中。第二,学生评价。指导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以激励性评价方式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根据学生每周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学习效果,给予相应的评价,并评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成效凸显
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自从开展“校本课程样板校” 建设以来,学校的校风、班风都发生了新变化。学生的爱好广泛了,课间活动丰富了,校园内、楼道内相互谦让的场面多了。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丰富了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在全国第三届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研讨中,学校教师9人次获奖,同时,学校喜获优秀组织奖。在2014年的第四届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研讨中,学校又有14名教师获奖,学校再次获优秀组织奖。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困惑,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中,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着不少困惑。
一、校本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虽然选修课、活动课在依据学校实际、满足学生兴趣需要、自主开设实施方面和校本课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大都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的状态,离课程的意义相去甚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情景(条件)分析、确定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评价与重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进行情景(条件)的分析,这包括对于学校办学理念的分析与明晰、学校与社区资源的分析、学生需要的调查分析、教师课程技能的分析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发展的总体育人目标与办学方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从而再进行具体每一门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并在开发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地改进与提升。而以往的选修课、活动课所缺乏的正是校本课程开发所进行的前期性准备工作,造成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当然选修课、活动课可以走向校本课程,关键是要用课程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筛选,对不符合课程意义上的选修课、活动课进行重新开发与规范,使其获得真正的课程的意义,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使其真正地成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选修课、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开发校本课程与编写教材的关系。开发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提供给教师一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否则,就可以使学校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翻版,一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单一的国家课程资源的不足,发挥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与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尽管不能说一定不能编写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而更多的是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参考性的课程方案或指南,而不能是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种种问题之中亟需解决的有以下两点:
一是语文校本课程的观念模糊,课程开发的意义不明确。首先,教师角色转变困难。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遵从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及教学要求,其角色只不过是“教书匠”。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评价者。角色转变如此之快,很多语文教师难以适应。其次,教师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技能准备不足,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缺少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这既需要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更需要增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对教师实行职前培训。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校长的交流,与学生的探讨,要不断地对自己的课程开发实践活动进行反思,逐渐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因此,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既是对中小学教师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
二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很难判断课程开发的质量。大多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中都有评价部分,但不同的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外部评价方式来评定,更多的是要靠学校的内部评价,这样难免会出现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因此,评价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计划的实施状况,也很难成为判断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学校对课程计划执行的意识,准确落实课程比例,保证学校高质量地开足校本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适当地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不妨在高考试题中以适当的形式体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总之,评价主体要积极主动,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结果要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