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远程医疗会诊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预约诊疗和信息共享功能,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对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解决上级医院“挂号难”问题。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责任
医务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从源头防控医疗隐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现将**年医务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务科的重要任务,**年医务科始终以《二级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和“三好一满意”为标准,根据年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目标与考核标准不断深入,体现以下方面:
1、各项工作指标完成状况(截止年11月30日)
(1)开放床位数:215张 ;
(2)病床使用率:59.37% ;
(3)全年门诊总人次:31045人次 ;
(4)住院人数:4480人;
(5)平均住院日:9.8天 ;
(6)全院实际占用床日数:42637天;
(7)病历甲级率:88.96%;
(8)处方合格率 :91.2 %;
(9)门诊/入院诊断符合率: 90.83 %;
(10)入院/出院诊断符合率:93.1 %;
(11)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
(12)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3.52 %;
(1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100 %;
(1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 ;
(15)病理诊断准确率:100 % ;
(16)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7.8天。
(17)CT检查阳性率:95.6 %
2、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医务科继续加大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全院业务院长大查房及参与科室交班工作时,医务科进一步深入到科室,参与科室交班、三级查房,对科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使我们在加强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面对科室的危重症患者的重点督察方面,首先要求科室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医务科备案后及时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历后,具体安排全院或科室内会诊,组织会诊人员和时间并参与会诊全程确保会诊质量,这样就为科室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患者的治疗和会诊资料收集上,有效提高了科室救治危重患者的成功率和病死率。
3、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医务科仍每周不定期到科室抽查环节病历,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在环节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抽查中,医务科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大中型手术的术前讨论、为重症患者讨论的书写质量,依法执业,医嘱执行记录等。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并逐步建立院、科、自三级质控。在现场督察反馈的基础上追踪更正情况,对反馈后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截至11月30日医务科共督察环节病历866份、终末病历725份,发现甲级病历650本,占88.96%。
4、立足自身,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科室的自身素质,才能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2016年县卫生局年终检查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医务科不断自我完善、更新,重点包括: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时效性,对于科室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指导下快速做出解决方案;统筹安排组织科室院内会诊,联系院外会诊或转诊医院,规范会诊、转诊流程使工作规范化。
二、医疗安全管理
切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和理解病人,在此思想基础上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将核心制度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从源头和细节上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重患者实行跟踪式管理,即接到科室上报信息后,从过去单一的备案工作扩大到亲自到科室了解患者情况、医疗信息,安排、组织和参加会诊,并在终末病例中再次检查会诊和讨论的书写质量。杜绝因病历书写失误而产生的隐患。同时在总结出现过的医疗争议中,我们依旧加强对病情告知的督察力度,严格要求临床人员在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对填写不完整和空白告知书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处罚。
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医务科协助院领导制定适合医院的短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为医院储备人才。
1、今年我院共派出3名业务骨干,分别到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和江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管理。派出各类短期学习班、研讨会共37余人次,培训人员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提高我院的医疗结束水平起到较大作用。
2、医务科共组织包括病历书写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手足口病、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院感防控知识,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等10余次业务学习,培训人员达1100余人次;组织全院理论知识考核、体格检查操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操作、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共16次,考核400余人次,合格率82.5%。
四、配合医院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甲型h1n7流感等传染病的救治和防控工作;
五、**年全年患者医疗投诉4起,无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六、贯彻落实国卫医发【2016】75号《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湘证发【2016】12号《湖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文件精神,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与永州市中心医院和江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联盟,在业务上进行协助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等;
2、根据江政办函【**】33号《江华瑶族自治县家庭医生签约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对涔天河镇和桥市乡城乡居民的签约任务及对口支援涔天河镇中心卫生院和桥市乡卫生院工作。
七、积极开展下乡义诊活动,本年度先后12次派出医疗专家144人次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免费发放药品21000多元,宣传单1800多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八、普及红十字救护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湘江乡九年制学校,县职业中专,海螺水泥厂、展承文具厂培训:徒手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自救互救知识等技能达4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图像存档与传输;数字化;应用价值
1 PACS系统概述
1.1 PACS组成 以高速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础,联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数字资源,采用大容量磁、光或混合存储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管理、传送和显示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具有影像质量高、图像储量大,存储、传输和复制无失真、传送迅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技术特点,是实现医学影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1.2通讯连接 影像通讯连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我院的PACS系统实施方案是,对于标准的DICOM设备,PACS可以直接进行影像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对于非DICOM3.0的数字设备,可以采用数字网关产品,将其原图像文件转换为DICOM3.0A标准的图像进行处理;对于既非DICOM,又非数字化的设备(既视频设备)可以采用视频网关产品,将其转换为DICOM3.0A标准的图像进行处理再传送至PACS服务器完成归档存储过程。
1.3 PACS数据云存储 综合性医疗机构每天会产生上百个GB的影像数据,传统的PACS系统资料存储在本地磁盘或光盘,代价高昂,容易造成数据丢失,不宜于使用、维护。
云存储的出现为医疗机构处理海量影像数据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海量PACS数据存储于云端,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管理维护成本,有效解决医学影像数据存储问题。如何在开放的云端保护敏感的病人隐私和影像数据至关重要。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是对PACS云与公有云提供接口,并加密DICOM数据,将经典的AES加密算法应用到云存储。实现医疗机构和云服务器相互认证,对双方安全证书和身份进行鉴别,生成有效的虚拟视图,成功识别并链接后,医生或者医疗机构才可以通过API等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进行数据通信。
2 PACS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
2.1区域医疗资源整合
2.1.1社区医疗资源整合 PACS系统正在卫生领域铺开,上海闵行区卫计委在2010~2012通过PACS平台,使社区-上级医院(区域诊断中心)间可以进行转诊CT/MRI等申请检查。通过提高影像科室信息化程度,实现了医院影像信息的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指出PACS平台系统存在区域内上、下级医院间只能单向调阅的弊端,PACS系统硬件建设方面、普及方面不足[1-2]。
卫计委的学者们也期待通过发展PACS系统,借助更强大的后台操作系统,将尽可能多的检查及其报告数据,以及患者相关就诊记录或者用药历史等都能加入到此平台中,使一级、二级、三级医院都能平等使用、各区卫生系统之间也能跨区数据查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层社区的医疗疾病诊断治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3]。
2.1.2区域医疗集团远程会诊系统 2010年4月,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局组建了以武进人民医院为主体,26所镇(街道)卫生院(医院)为成员的武进医疗集团。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合作体现在技术合作、双向转诊、急诊急救、PACS远程会诊等方面。2010年8月,武进区PACS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正式投入运行,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院和26家乡镇医院实行全面联网,可以实现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信息资料远程共享。并通过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之间推进HIS、LIS等集团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委托医学临床检验平台(成立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探索区域消毒物品集中供应平台,全面提高全区医疗单位临床诊治水平,实现集团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4]。
2.2医院内部建设影像存储与传输信息系统 有笔者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影像科室局域PACS/RIS的基础上,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读写SQL SERVER;并解决中文字符(双字节)乱码问题。实现PACS/RIS与HIS、EMRS的信息共享,全院电子病历客户端都能实时调阅影像资料及检查报告。同时由于网络带宽受限、某些科室IP与放射科局域网IP网段重合,会导致部分程序、图像运行故障[5]。
2.3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
2.3.1 T-PACS T-PACS(Teaching PACS)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诊断科在2009年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结业考试中真正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既方便教员进行影像试题库和理论试题库的建立与维护;避免了因学员字迹因素,导致的教员误判情况;避免了因胶片图像质量、光线、角度等原因导致的学员看不清图片等影响因素,同时使考试更加方便、保密;更实现了多人同时联网进行理论考试和阅片考试[6]。
2.3.2建立基于PACS的影像学资源库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就应用PACS进行医学影像资源库的建设及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和分析。以校园网为依托,采用B/S架构,应用组件中采用了先进的Web Service接口,图像采集与传输采用DICOM3.0接口标准,数据库采用Oracle11g,以主流的J2EE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资源库的建设分为检索学习模块、备课教学模块、测试考核模块、资源库维护模块及用户管理模块等5个功能模块,检索学习模块具有与医院PACS系统类似的检索浏览功能,可以通过检查方法、检查部位、疾病名称等检索词,快捷地检索出相关的影像信息,并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备课教学模块用于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测试考核模块实现在线自我检测、试卷自动生成等功能;资源库维护模块通过对医院的PACS数据进行系统筛选和整理,建立系统的、全面的教学专用影像数据库;用户管理模块对学生、教师及其他人员等用户的信息进行维护。
3结论
PACS系统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以数字化方式获取、管理、应用和共享医学影像和诊断信息,使包括影像在内的各种患者信息完全以电子化的方式在医疗机构中实现高效的管理和交流。特别是有别于目前的胶片方式保存图像,影像质量传送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作为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功能的系统化、网络化升级及传统胶片的替代品,PACS解决了不同厂商、不同物理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数据的共享、通讯和存档问题,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小庆,杨明,刘斌,等.医学影像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61-63.
[2]翁哲芳,朱文彬,诸光花.PACS系统在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168-169.
[3]陈立新,赵伟江,金琼英,等.浙江省PACS临床应用调查和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8):29-31.
[4]吴汝明,辛小霞.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1):19-23.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1.成立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加强对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民主评议的日常工作。召开了院务会、职工动员会等一系列会议,学习传达省、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具体工作,统筹安排。
2、以科室,认真组织党员、职工学习讨论,明确目的意义,加深对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主动参与。利用报纸、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3、制定了《*县中医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卫生局工作安排,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列出了九项重点内容,明确了责任人。
4、开展了向*抗震救灾先锋模范人物和身边好人好事学习活动,树新风,扬正气。我院54名干部职工共捐款一万余元。
5、按评议要求和自查情况,重新修订了《*县中医院干部职工奖惩条例》并在职工大会中通过予以实施。以此进行院规院纪整顿和医疗规范整顿;并通过开展点评不当处方规范医疗行为,督察院规院纪落实等工作。
6、与浙一医院签订《网络技术扶贫协议》,利用浙一医院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通过远程病房会诊、门诊会诊、远程教育等手段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看到浙一医院专家。
7、医院由于自身条件较差,搬迁工程尚未正式进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医疗用房墙壁进行粉饰、更换照明设施,并认真搞好医院环境卫生,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查找问题,自查自纠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
1、执行卫生政策情况:执行中央、省市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整体较好,无明显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政务公开情况:能按照卫生部、省市文件规定落实。(1)服务指南,药品,常规检查治疗价格、专家资料等上墙;(2)住院病人费用实行一日清单制。(3)财务公开每月一次,医院资产、运营情况等每季在院周会上通报。(4)各项招投标信息,人事招聘信息及时,结果每季在医院公开栏公布。
3、执行物价政策情况:做到价格准确、项目明确、患者知情,无分解、重复、搭车和自立项目等乱收费情况,无违反物价政策现象发生。设立了专职物价员,确保各项调价能及时、准确执行,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的问题;
4、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诚信服务情况:看病难看病贵是众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政府投入不足,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积极想办法,(1)严格控制药品比例,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2)实行单病种医疗规范;(3)加大对设备、设施投入,购置放射科洗片机和检验科尿液分析仪,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条件;(4)在全院开展了首诊首问负责制;(5)简化就医程序,完善服务指南,增设指示牌,进一步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努力做到让病人就诊方便快捷;(6)每季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规范管理,确保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因病施治。(7)对60岁以上病人给予一定的减免;(*)调整作息时间,窗口单位提前上班。
5、落实行风工作责任制情况:(1)院长与院务会成员,职能科负责人,科主任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职责和义务;(2)制定了全院职工思想的职业道德学习教育计划,每月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一次,每年全院上课一次。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3)未发现收受红包、回扣和吃、拿、卡、要等现象;(4)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行风投诉箱和投诉电话,设立医患纠纷办公室,对于患者和家属反映的问题,我们都给予了及时合理的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除外)。
6、纠正商业贿赂和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情况:(1)院长、书记找医院药剂、设备、总务、采购、财务等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戒免谈话两次;(3)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9*%均为政府招标产品,大宗物品、基建工程等基本实行招投标。(4)党委班子成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行其责。医护人员廉洁行医,没有反映有收受红包、回扣的情况,有2名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拒收红包给予表扬;医院从未过任何虚假医疗广告
7、征求社会意见情况:医院于9月底召开了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共有19人参加会议,党支部、医院办公室还走访了康庄社区,发放调查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和召开工休会、社区群众座谈会、设立行风热线、设立行风意见箱、问卷测评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我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欠温和;与病人沟通不够,语言生硬,说话缺泛艺术性,人性化服务意识不浓,服务理念待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少数职工对一些常用的临床技能操作掌握得还不很熟练,诊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部分医护人员对卫生法律法规掌握得还不够,法律意识不强;
4、住院条件较差,卫生设施陈旧,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硬件设施有待加强;
2010年,卫生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围绕继续扩大卫生信息化覆盖的范围和领域,提高卫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保障系统安全,持续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北京市卫生系统信息化领导小组委托,现在由我向大家做工作报告,总结2010年工作,部署2011年重点任务。
2010年卫生信息化工作情况
1. 积极推动医改各项工作
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改方案,2010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2010~201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北京的医改文件中提出:“启动医药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前期工作。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试点发展远程会诊。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统一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接口和信息采集,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
2. 卫生信息化人员机构和队伍建设又见成效
2010年,昌平区卫生局新成立了信息中心,使我市16个区县中,区县卫生局成立信息中心的数量达到12个。目前,只有海淀、丰台、通州、门头沟4个区县卫生局仍然没有成立信息中心。
3. 坚持卫生信息化行业管理不松懈
自2003年后,为避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数据多头采集,北京卫生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开展工作。
起草《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之年,《北京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专项规划是《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卫生局全面征求区县卫生局、直属事业单位和直属三级医院的意见,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征求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规划的制订,准备近期。
制订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相关标准规范
完成《北京地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数据采集规范》(试行稿),于9月19日向北京地区50家三级医院及11家远郊区县中心医院下发《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以及《关于做好门急诊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工作的通知》,该规范作为医院门、急诊信息系统改造以及数据采集的规范依据正式试行。
完成了《北京市药品分类与代码规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将其列入2011年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之中。
完成卫生信息化项目前置审核工作
按照《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京卫办字〔2008〕107号),做好卫生信息化项目的前置审核评审等项目管理工作。2010年共收到各单位上报项目76项,涉及资金3亿元。经市卫生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22项。
通过统一评审和归口管理,可以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卫生信息化情况,做到统筹管理,使得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利用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及相关专家资源对于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使得方案在总体设计、安全管理、网络建设、国产软硬件产品和信息共享等方面更加全面、科学。
4. 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广实施顺利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全面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管理机构,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支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系统,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要求。
在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着力建设社区卫生业务和财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市、区县和基层三层体系架构。2010年完成了试点项目验收,6月24日启动全市推广。截至到2011年3月6日,在西城、原崇文、原宣武、顺义、朝阳、海淀、石景山等8个区县、5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稳定运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基本完成实施推广任务,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区、密云县进展顺利。
借助医联码系统,实现门急诊信息采集
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医联码系统)项目是我市建立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支撑项目,是我局针对目前管理需求对原北京市实名就诊卡完善项目进行变更后重新启动的项目。该项目在全市三级医院及十一家区级中心医院实施,将为非医保患者建立统一的条码,通过此条码采集门急诊就诊信息。项目实施至今,已在全市推开,医联码发放及信息采集工作业已开始。截至3月15日,已有39家医院完成接口改造,大兴人民医院、妇产医院、同仁医院、房山第一医院等31家医院共计发放医联码28.95万条。朝阳医院、妇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等17家医院已经上报门急诊信息,共计93.8万条。
5. 固化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成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010年的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是固化奥运和国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在行业内以推动等级保护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全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圆满完成了2010年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检查
2010年,为督促我市卫生行业各单位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细化各项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与信息系统支撑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我市卫生行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局对全市大中型医院及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检查。
出台《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2010年,结合近几年信息安全联合检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规范了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指导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搞好医疗卫生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信息安全培训
2010年,在卫生局直属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员信息安全保障知识培训,共进行了8次授课,共40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提高了信息安全员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各单位的信息安全保障奠定了基础。
2011年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
1.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基本任务
未来五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张网络、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
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两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上述目标,依靠的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体系。
2. 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试点工作
卫生部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85号)文件,决定在北京市等22个省(区、市)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确定试点工作时间为1年。市卫生局根据卫生部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制定了《北京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管理、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同时还制定了《北京地区电子病历试点技术方案》,指导试点医院推进电子病历工作。
医联码相关工作
医联码系统为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采集提供了支持,奠定了基础。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2011年1月起,正式启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医联码相关工作,希望各医院建立院内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医联码接口改造、信息上传、门急诊就诊信息上传等工作。
3. 推广实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卫基层字〔2010〕25号)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推广应用部署工作。目前,推进较好的区县为东城、西城、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密云、大兴等。
4. 加强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利用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根据医改要求,把为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群自愿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逐步试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列为本市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年的医改任务责任书中,各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有所不同,但全市总体要求达到50%以上。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提供了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工具,请各区县组织人员开展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工作,以便建立实时动态变化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家庭医生服务。
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
3月启动妇幼保健二期建设,系统将覆盖北京市妇幼保健院、16所区县妇幼保健院(所)、近800家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1000余家托幼园所等机构,以妇幼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与医院和社区信息共享的、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妇女儿童保健信息库。计划9月开发完成,试运行。各区县不需再单独建立妇幼信息系统。
2011年工作要求
1. 领导重视,加快落实信息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仍有部分区县没有成立信息中心,部分直属机构没有信息管理部门,卫生人才队伍薄弱,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尽快落实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问题。
2. 加强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今年市卫生局将继续以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为依托,继续加强全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继续联合市公安局对行业进行信息安全检查,重点针对电子病历试点单位、重要公共卫生部门进行安全检查。
按照市信息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等级保护。
3. 树立大局观念,加快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要求各区县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推广力度,2011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使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关键词:手术示教 医疗观摩 多媒体录播系统
Abstract : the stat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efforts,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of some common way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eration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cheme and its advantages.
Key word :Operation teaching Medical observation Multimedia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system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必然,“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通常采用现场学习方式,由于手术室环境的限制,允许现场观摩人数有限,为此,众多医院都需要建设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大量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怎样采集、记录、传输多样的医疗可视信息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得到逐步的应用和普及: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CT(核医学)、DR(数字化X射线)、DSA(血管造影)、各型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所获取的丰富的医疗影像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极大地帮助,同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医疗影像等可视信号也对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有效采集、记录、传输提出了挑战。
(二)怎样加强信息系统的相互融合性
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基础,建立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完善HIS(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能否与HIS/PACS以及医院EMR/LIS/OA/E-Learning等系统相融合,成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融入医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多以监控、视频会议产品为基础实现,无法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各级医院需要全新的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
国家城建部在2007年7月1日施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9.2.10章节中对医院手术示教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医院宜根据需要配置展示手术、会诊等实况的视频示教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应满足视、音频信息的传输、控制、显示、编辑和存储的需求,应具有提供远程示教功能;应提供操作权限的控制;应实现手术室与教室间的音频双向传输;视频图像应满足高分辨率的画质要求,且图像信息无丢失现象。
解决方案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本着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设计配置,确保方案满足用户现有及未来扩展需求。
(一) 基于多媒体录播系统的手术示教/手术转播解决方案
本方案以多媒体录播系统为核心,基于IP网络实现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和示教观摩端(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等)之间全面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系统管理人员在管理控制中心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专家也可在此进行示教及观摩讲解。
结合医院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等应用的需求特点,手术室等场所的医疗影像及其它可视信息以单项传输为主,音频采用双向传输,方便手术室、示教端、控制中心等多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该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可应用于各级医院和医疗培训机构,满足用户手术示教、医疗观摩、远程医疗等应用的需要。
按照系统中组成设备的工作原理,本方案可由五个部分组成: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信号接收显示模块、控制管理模块、语音交互模块。
1.信号采集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医疗活动中需要传输、记录的各种信号并编码压缩后通过IP网络发送给多媒体录播服务器。由各种类型的编码器和摄像头组成,适用于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主要采集场景信号、监护仪器信号及医疗影像设备信号。
2.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主要负责将通过网络接收到的前端各种编码器发送的码流录制存储于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或扩展的IP-SAN存储)内,录制的同时通过网络发送直播视频流到接收显示端,同时还响应接收显示端的点播请求并按请求发送视频流到相应接收显示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接收网络中编码器发送的视频流后进行多路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手术室的多路视频流,手术完毕后即可点播。
其由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及网络存储IP-SAN组成,适宜部署在机房或管理控制中心。
3.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主要负责从网络接收前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发送的视频流解码后输出给各种显示设备。其由Recplayer软件PC客户端、录播硬件解码系统及录播屏对屏回放系统组成。适用于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医院科室办公室、远程医疗机构等。
本方案可提供3种不同的接收回放显示方式,用户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一种是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PC(RecPlayer,软件方式)。
4. 管理控制模块
管理控制模块主要提供给用户直观、便捷的系统管理方式,通过IP网络对各种设备进行管理控制以及系统的功能扩展等。由多媒体录播系统控制台、多媒体录播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手术室可视信号管理平台、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组成。
5. 语音交互模块
语音交互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医疗场景端(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示教室)之间的语音交互功能,通过IP网络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的语音交流。其由语音交互终端、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回声抑制器构成。适宜在手术室、诊断室、控制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及示教观摩场所推广。
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语音交互基于普通的IP网络,两个IP语音终端即可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间点对点的语音交流,通过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可扩展三方及以上的语音交互。
(二) 典型项目组网
信号采集部分的编码器采集眼科手术室全景、显微手术镜、生命监护仪的信号以及内镜手术室全景、手术特写、内窥镜的信号,编码器采集信号后编码并通过IP网络传送给信号存储转发部分的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对多路信号进行同步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两个手术室的多路视频。大会议室内的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接收服务器直播,将多路信号分别独立的显示在每个屏幕上。示教室内的录播硬件解码系统接收手术室视频直播显示在液晶电视或大屏幕上。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通过IP网络上的语音交互终端实现双向语音交流,专家可在示教室或大会议室做手术解说示教或远程指导手术的进行,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身处各地的医学专家也可观看手术全程 。
三、方案特点
(一)全面记录、同步存储、同步回放
单间手术室支持多达6路可视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复杂手术及诊治环境下(如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医疗影像信号的全面完整记录,录制信号存储在一个单一文件中,方便传播及事后同步回放。
(二)高清影音记录
视频清晰度采用最先进H.264算法,支持720P/1080i/1080P,向下支持CIF/4CIF/480i/576i,最高可达1920X1080,音频采用AAC-LC算法,44.1k及以上采样,可高清晰记录和传播手术全程影音信息,充分展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成果。
(三)接口丰富,支持各种专业医疗影像设备信号采集
支持复合视频、分量、VGA、DVI-i、HDMI、SDI/HD-SDI等各种信号接口,可满足全景摄像机、术野摄像机、内镜、患者监护仪等现场视频与各种医疗影像设备信号的同步采集、录制、传输的需要。
(四)灵活多样的示教观摩接收显示方式,方便各种示教观摩场所灵活选用
方案中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提供三种接收显示方式: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PC(RecPlayer,软件方式),用户可根据示教观摩场所的功能及用途进行灵活选择。
其中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可实现4路1080P信号的独立输出显示,非常适合学术报告厅等大型示教观摩场所全面、清晰显示示教观摩内容需要。
(五)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充分满足系统弹性扩展需要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编码器和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根据手术室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灵活组合,可视信号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可根据系统规模及管理需要进行配置部署,单台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最多扩展满足8间手术室的手术示教需要,可充分共享原有资源,后期扩容成本更低。
(六)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方便各种应用开展的需要
系统支持在线文字交互、多方双向语音交互等交流方式,提供方便的在线人员统计等管理功能,可方便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教学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的需要。
语音交互可扩展支持普通固定电话(PSTN)、网络电话(IP电话)、手机、视频会议终端等融合语音交互的需要,满足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医疗、手术指导等应用的需要。
(七)与医院原有信息化系统(EMR/OA/E-Learning/HIS/PACS等)无缝融合
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提供增值开发包及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等管理软件,可与医院原有的EMR/OA/E-Learning/HIS/PACS等系统无缝融合,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和学习。
四、结束语
公立医院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9月6日,在遵义召开的贵州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上,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贵州省医改办做出安排:今年新增加的安顺、铜仁、黔东南、黔南和六盘水5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在9月15日前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9月底前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10月31日前全面启动综合改革工作;12月底前出台涉及财政补偿、医保支付、药品采购等综合改革配套政策。
自2012年贵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各试点医院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余庆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政府兜底避免医院盲目趋利
近年来,余庆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升,从2012年的11.17%提升至2015年的16.53%,仅次于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2012年,余庆县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从哪里开始?当县卫生计生局(时为卫生局)局长李黔疆在县长办公会上提出全额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人员工资,允许医院将部分收支结余用于职工收入分配时,几乎遭到政府其他部门的一致反对。按照惯例,县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差额拨款,不足部分由医疗机构通过业务收入自行解决。
“既然是改革,就要有突破。”李黔疆说,突破口就是履行政府办医职能,消除公立医院的盲目趋利动机。在县领导的支持下,余庆县先后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和《公立医院经费保障的通知》,明确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在编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承担;医院药品零加成销售、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所产生的亏损,全部由财政解决;实行医院发展投入财政兜底,将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投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由县财政逐年消化公立医院历史债务。
通过结余分配调动积极性
2004年,余庆县人民医院新建外科大楼,因为资金紧张,许多职工只能拿出自家房产证抵押贷款。而在改革之后的2014年,医院规划建设新的外科大楼及配套设施,政府对新建设项目实行全额投入。
李黔疆说,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保障举措,医院再不会为沉重的债务负担及发展资金而盲目趋利。由于工资实行全额发放,该院每名在编职工一年获得的财政投入平均达4.8万元,基本等同于其他事业单位职工的年收入。
不过,在稳定的工资收入面前,医院又如何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为此,余庆县政府印发文件明确,将医院收支结余的40%用于建立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临床一线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2015年,医院所有职工的平均收入超过9万元,临床医务人员的收入更高,增加的收入就来自结余分配。
余庆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郭明刚介绍,改革以来,医务人员的精神状态变化很大,普遍具有主人翁意识,开展新项目、新业务的积极性增加。
根据需求,近几年,余庆县人民医院增添了十几项新业务。2015年门诊量19万人次,住院2.8万人次,其中通过该院转往较高等级医院的患者比例只占2%。
破解“过度医疗”难题
医务人员提升技术能力、加大服务量的积极性有了,而多收病人对医院有利,会不会导致过度医疗服务?
“破解这个难题,关键在于进行结余分配时,要建立起主要以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为依据的考核制度。”李黔疆说,在扫除改革的外部难题后,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调整必须同步进行。
据介绍,当地新农合管理部门通过实施以按床日、按人次、按病种付费为主要措施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在次均费用控制、资金总量控制、风险共担等方面强化医疗机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有效控制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等行为,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同时,通过建立药占比考核体系,加强各临床科室抗生素和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耗材使用及检查检验制度,控制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等措施,使诊疗行为渐趋合理。
“2015年,我院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提高到65%。”余庆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天培说。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摆在首位去抓。”余庆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说,要改变公立医院的趋利性,落实政府办医职责绝不能含糊,财政投入是支撑性的保障,“地方政府总有这样那样的财政压力,关键就是将钱花在哪里。”
医疗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
贵州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阻碍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原因。
如今,贵州通过大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多重医疗保障救助资源,提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精准扶贫全面覆盖,达到切实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的。
多措并举实现精准医疗救助
“如果没有国家这么多的补助报销,我恐怕早都不在人世了。”赫章县六曲河镇大田村村民袁顺勇说起自己治病的经历时,连连感慨自己是“劫后余生”。
2015年12月,50岁的袁顺勇因脑出血住进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治疗,袁顺勇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156780元的医疗费用也被报销了大部分。
袁顺勇在小本子上记了账:城乡居民医保报销金额94794元,大病保险补偿30123元,民政救助15000元。“我自己付了16862元。”袁顺勇说,“要不是国家给报销医疗费用,我家砸锅卖铁也出不起15万啊。”
“我们探索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像袁顺勇这样的患病群众因病致贫、返贫。”赫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副主任武飞说,在同步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位群众掉队。
近年来,赫章县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为基础,整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残疾人医疗救助等多方资源,通过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以及民政等部门合力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对城乡特殊人群和重点困难对象实行医疗保障和补助,有力促进精准扶贫,切实遏制和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赫章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县医院分别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群众报账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左右缩短到现在的即时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
2015年10月,赫章“经验”完成了从最初试点到在全省全面推广实施。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通过“三重医疗保障”累计惠及40.44万人次,补偿费用7.92亿元,为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约1.56亿元,合规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3.6%。
补齐短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初秋时节,新落成的罗甸县中医院新院大楼内逐渐繁忙起来。这个总投资1.56亿元的项目,是全省“百院建设”工程之一。
“缓解老百姓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要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罗甸县卫生计生局局长黄仕龙说,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资源的作用,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为了打造健康贵州,贵州省大力实施“百院建设”工程。“百院建设”工程计划在2015年到2017年,重点加强省、市(州)、县三个层次的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
目前,全省正在推进的“百院建设”在建项目有50余个。已明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的项目约50个。下一步还要争取将更多的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业务用房、设施设备、医疗卫生人才、学科建设等都是医疗卫生机构要补强的部分。“百院建设”工程实施后,将进一步补齐医疗资源短板,切实缓解中心城市“看病挤、住院难”和农村地区“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推进健康贵州建设,贵州将“百院建设”与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一并列为“五大工程”,旨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服务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0年“五大工程”建成后,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整合资源促进健康扶贫全覆盖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当前,全省正着力打造健康贵州,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至关重要。”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夯实基层基础,贵州正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此外,贵州还将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旨在提升基层卫生人才的诊疗、护理、康复等服务能力。
“要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多措并举,确保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或看得起病。”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健康扶贫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省在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医疗扶贫方面,效果显著。
2015年,贵州省推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成效明显,试点地区受益贫困人口23.55万人次,补偿费用达4.47亿元。2016年,要实现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全省全覆盖,使保障对象属性的认定和标识率达100%,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就医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特困对象实际报销比例达100%。
此外,2016年度新农合补偿政策在2015年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如提高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调整起付线、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建立贫困人口补偿优惠政策等,全省广大参合群众将更加受益。
智慧医疗:大数据助力大健康
围绕“大健康・大数据”行动计划,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于今年6月了《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加快医疗卫生行业数据汇聚,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和共享。
目前,全省各地医疗卫生行业正积极推进“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探索创新“医、养、健、管”相关产业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实效。
“贵医云”引领智慧医疗
“不用挂号排队,在药店就可以与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视频问诊, 按医生的处方买药,方便又快捷。”
从贵阳市北京路科开大药房走出来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生病,要坐车去医院,排很久的队,各个科室到处跑,现在只要就近到安装了“贵医云”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平台终端设备的药店,拿起话筒,几秒钟时间,就可以向在线的执业医生、药师视频咨询用药。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省1000多家药店安装了可视化远程服务终端。”贵州信邦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医云”负责人洪庆刚说,全省各地药店、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都将设立可视化远程医药学服务系统,没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也能享受免费的用药咨询和健康咨询。
针对智能手机用户,“贵医云”还推出了手机APP。用户下载安装注册后,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以享受平台免费提供的咨询问诊、疾病导诊、云端医院、周边药店、私人医生、药品助手等服务。
“不仅如此,我们在客户端还推出了一个功能――健康轨迹。”洪庆刚介绍,健康轨迹记录用户的就医档案、测量数据、咨询历史等,平台根据收集的这些数据,为用户制定健康计划和健康档案,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的数据化、精准化。
记者现场扫描二维码下载了“贵医云”客户端,在咨询问诊功能界面显示:各科室医生总数527人,“空闲”8人,药师总数42人,“空闲”3人。同时,还可以看到每个医生、药师的头像、简介、擅长方向、服务次数和“粉丝”数量,用户评分、评论等相关数据也可实时查看。
9月7日,“贵医云”平台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用户数据:APP已下载4764071次,已注册2536238人次,转化率53.2%;当日活跃用户12771人,已注册活跃用户 10462人,所占比例81.9%……同时,药店状态(已签约12376家)、医生状态(共1027人)、药剂师状态(共373人)等统计数据也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贵医云’已完成健康咨询服务5204817次,审核处方244723张,满意率99.13%。”洪庆刚自信地说,“贵医云”不仅是贵州首家“健康云”平台,还是全国第一家视频问诊平台,未来将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免费药学、医学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云端会诊”服务基层医疗
今年4月开始,贵州省全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百日攻坚”,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是试点之一。
在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医生正在对乡镇基层医院上传到后台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并及时给对方作出了回执报告。
“除了远程心电会诊中心,我们还建立了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播州区人民医院信息科副科长李正仁说,各乡镇卫生院及周边民营医院将所拍摄的影像资料通过服务平台传到影像中心,依托区人民医院影像科专家医师队伍,可实现门诊病人1小时内、住院病人2小时内、急诊半小时内的影像诊断,并第一时间将诊断结果回传至相应医疗机构。
为实现“云端会诊”数据的互联互通、统一管理,播州区人民医院在全区21个乡镇卫生院统一安装了远程高清投影、传真打印一体机、应用分析软件集成平台。
“截至8月30日,我院共出具影像诊断报告26700余人次,日均工作量450余人,同时远程医疗中心视频系统、远程医疗业务平台软件已全部安装并调试完成。”李正仁说,接下来,将建设播州区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把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数据与市级、省级平台连接,形成播州区健康云大数据中心。
“目前,全省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全部接入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平台。”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平台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819例,远程影像、心电等专项诊断50000余例。
“智慧基地”助推产业聚集
2015年8月,贵州省政府将贵阳市乌当区等全省10个区(县、市、特区)命名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市、特区)”。
在贵州(乌当)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贵州康心药业物流中心50多辆运输车络绎不绝,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公司集医药仓储、物流、办公为一体,目前为国内3000多家医药企业、省内6000多家医药客户提供服务。”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海说,公司引入了周转箱输送线、电子标签拣选系统、手持扫描终端设备、标准塑料托盘、可移动工作平台等自动化物流管理设备,有效整合医药营销渠道的上下游资源,实现药品配送的自动化、信息化、规模化和效益化。依托贵州(乌当)大数据智慧产业基地呼叫中心等大数据相关产业,康心药业将打造贵州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效益最好的医药现代化物流基地。
走在乌当区的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乌当多年来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特色食品、温泉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特色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初步形成了集医药研发、制造、包装、物流、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医药种植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乌当区委书记常文松说,围绕建设“西南健康医药中心、国际健康医药之都”的整体定位,乌当将全力打造成为大健康与大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域。
民族医药:绿色产业造福四方
近年来,贵州省重点培育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仅2015年的销售产值达200亿元,超过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
“黔药”品牌效应凸显
9月8日,凯里市中医(苗医)医院院长王政一早就开始忙碌,刚在病房给病人做完治疗,又马上为诊室里的病人治疗,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在接待室候诊。
王政的忙碌,展现了当下以苗族医药理论和方法治疗疾病受追捧的程度。好口碑和好疗效让这间挂牌成立3年多、省内唯一的县级公立苗医医院业务火爆。
2013年底,美国华侨林年康经朋友介绍带着头疼长达8年的18岁儿子来到凯里,找到了王政。“在美国也想尽办法、四处求医,做各种检查都查不出头疼的原因。”林年康说,经王政诊断,他儿子患的是血管性头疼,王政用苗药为其治疗20天后,便痊愈了。
林年康一家除了对王政感激之外,也感受到“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神秘苗医妙手回春”。
“贵州是苗药起源地、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共有中药材资源品种4802种,居全国第二位。”王政说,2014年,贵州申报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填补了中国民族药产业发展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
近年来,贵州民族医药涌现出替芬泰、糖宁通络胶囊等154个以苗医药方为基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药,以苗药为主的“黔药”品牌效应凸显。
绿色产业富民强村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中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说,以民族药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贵州重要的生态富民产业。
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是贵州省15个中药材重点县之一。该县充分利用丘陵山坡,采取“林药套种”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过去,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鱼塘村茶花泉山坡全部都是荒山,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林药套种’核心区,满山遍布的油茶和中药材,绵延8公里。”玉屏自治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集中连片的基地建设,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的园区化,把中药材园区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使扶贫资金和扶贫效果实现最大化。
除了玉屏油茶,贵州大方、德江和雷山天麻、施秉太子参、赤水石斛、罗甸艾纳香、威宁党参、剑河钩藤、石阡丹参等已培育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药民族药品牌。群众以医药种植产业为依托,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目前,贵州中药材生产重点县达到39个,种植区覆盖农户16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万人。”秦水介说,单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的品种达17个,种植区农户药材种植人均收入达4614元。
“绿色+”促进产业发展
8月4日,贵州省的“2016年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开发以苗药为主的中药民族药品牌。“十二五”期间,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5年4月,贵州省政府在黔东南州批准设立“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黔东南州因地制宜,构建起了健康养生、民族医药、健康运动、文化旅游、有机绿色食品、健康管理等大健康全产业链。
麻江县蓝梦谷大健康有机蓝莓园、凯里云谷田园休闲农业园、剑河温泉休闲养生基地、凯里经济开发区民族医药产业园等9大类、32个示范性大、带动性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园区)被授予“黔东南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园区)”称号。
对苗族人口占41.57%的黔东南州来说,以苗族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产业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 医联体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形式。回顾了医院推进医联体松散型和紧密型两个阶段,阐述了具体推进举措和存在问题。认为医联体应建立紧密型直管制,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此外政府应出台医保、人事、补偿等相关配套政策,最终实现政府、医院、社会、病人多方共赢。
关键词 分级医疗;区域医联体;实践
医疗联合体是由区域医疗中心或三级医院联合二级医院和区域内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联合体,也称医联体。它是当前国家卫生改革高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北京、上海、武汉、甘肃、福州、天津等地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医联体实践。但何种形式更有效,医院及学术界争论不一。臼2009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进行了松散型和紧密型医联体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首诊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格局。
1 实践
1.1 松散型阶段
2009年6月,在沟通交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医院与崇安区卫生局及下属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制定《医疗服务全面合作实施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强调医疗支援活动、专家门诊及查房、双向转诊、疑难危重病人会诊、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义诊及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大型检查及特殊检验检查绿色通道等合作内容。同时,实行“专科帮扶,一院一科”。分别对崇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呼吸科、老年病科、心内科、皮肤病、肿瘤科等特色专科建设进行帮扶,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看病难、看名医难”问题。
5年来,医院共有23个专科的80位专家以及200名医师赴崇安社区轮流坐诊,累计接诊患者41500人次;下社区进行危重疑难病人查房、会诊550人次;开展业务讲座3 14场,累计9 820人次参加;下转患者19 000人次,上转患者43 000人次;免费接收社区来院进修4 534人次。同时,积极响应市属公立医院“健康社区行”活动,在崇安区6个社区义诊47次,服务群众近57 000人次。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激励约束机制,上转容易下转难;二是协同机制不畅,大医院对社区医院只有建议权,无法制约或处理社区医院不符合规范的医疗行为;三是未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医院或医生未获得相应利益,影响了医联体的推行效果。
1.2紧密型阶段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自2014年起,医院开始探索和推进紧密型医联体。
1. 2.1 成立医联体理事会 理事会是医联体的最高议事机构,按照市、区政府的统一要求,统筹协调医联体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员培养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长由核心医院院长、区卫生局局长担任,理事由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医联体运行中出现问题。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核心医院内,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1.2.2 明确成员单位分工 (1)核心医院。负责牵头联合各成员单位,构建分工协作机制;承担医联体理事会及办公室筹建,负责日常运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及培训、检查检验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专科诊疗技术,承担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医联体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汇总等。(2)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某些专科疾病的诊疗,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等,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联体理事会规定的相应工作。
1.2.3 推行十大运行机制 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其原有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资产归属、财政拨款渠道、职工身份等保持不变,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医联体理事会为框架,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1)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机制。根据功能定位及成员单位业务特点,核心医院推行“2对1”专科帮扶,即医院安排至少2个专科对口帮扶1个基层医院。病区与基层医院专科病房统一管理,通过派遣骨干人员任职等,开展技术协作、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工作。
(2)建立业务指导机制。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行单病种规范化治疗。核心医院通过定期讲座、查房等,对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下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协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核心医院、二级医院安排固定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专家定期下社区卫生机构开展查房、出诊、带教、会诊等。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在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累计1年以上。建立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二级医院进修及培训机制。
(3)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双向转诊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建立会、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尽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等原则,制定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实施细则。医联体内基层医院发现疑难危重病人向上转诊时,优先在核心医院进行检诊和住院。
(4)探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选择两所条件较好的社区医疗中心(江海社区卫生中心、上马墩社区卫生中心),安排科主任或副主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业务主任,负责医疗业务工作。将社区作为医院的延伸点,重病人转至医院治疗,康复和轻病人转至社区治疗,与核心医院开展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试点工作。
(5)建立医院公共卫生支持机制。发挥各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康复技术指导、支持等作用,组织核心医院技术骨干开展社区适宜技术推广,组建“健康讲师团”,定期下社区进行健康教育。
(6)建立新型医保结算方式。医联体内发生在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工作量统一计入核心医院,下转病人参保总费用由医保统一结算给核心医院,核心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核算。
(7)建立区域医疗资源统筹机制。统筹使用医疗卫生资源,避免浪费;在统一质控标准的前提下,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整合医联体内现有医疗设施,统一组建6个中心,即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基层药物配供中心、全科医师实训评估中心等,实现资源共享。
(8)建立连续健康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检查检验门诊预约挂号有效衔接,方便居民就医。
(9)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药物统筹供应机制。根据慢病患者康复治疗用药情况,在基层医院设立药房,方便下转病人配备相关药品,保障药品使用的连续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通过二、三级医院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终端,开具常用非基药品。
(10)建立医联体考核评估机制。医联体理事会对各成员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双向转诊、质量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训等;设立专项基金,重点对社区医院新增工作量进行奖励。
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以来,明确了议事机制,建立了内部运行机制,区域病人就诊、双向转诊更便捷。但由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隶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有其相对固化的利益导向,在具体推进中尚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2思考
2.1 医联体的托管形式宜采用紧密直管制
医联体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盘活现有区域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医联体根据主体关系一般可分为院办院管、医院“托管”、协议合作、以公益为导向的松散式等4种方式。院办院管为主体医院直接建立分院,法人关系、治理结构明确。后三者内部成员单位一般均为独立法人,根据紧密程度可分为一体型、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在医联体探索过程中,应建立紧密型直管医联体,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等,确保医联体稳妥推进。就医联体推进而言,当务之急是政府出台医保、人事、补偿等相关配套政策,实现政府、医院、社会、病人共赢。
2.2 医联体的持续发展需要顶层设计
从医联体推行实践来看,更重要的是三级医院领导的重视,应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作用,通过分级诊疗合理分流病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顶层设计安排尚不详细,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不同机构,财政来源不同;区政府有“扔包袱”想法,区卫生局在医联体中定位不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想得到三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又不愿放弃已有的财政支持;三级医院内部存在争议,医联体对三级医院发展的近期、远期效益尚不明朗;政府更多的是停留于签约、文件重视等层面,缺乏整体的、系统的项层设计。
2.3 医联体的顺利推进需要医保政策支持
由于医联体尚处于试点阶段,政府尚未出台相应医保政策。社区病人上转容易,但回到社区后,社保部门规定的社区人均住院费用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康复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消化此类病人平均费用,这是造成“下转”困难的主要原因。政府规定在社区签约病人每年可报销6 000余元,但实际支付仅为1/3左右,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愿接待太多病人。
参考文献
[1]许栋,王国栋,张明,等,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 (4):10 -13.
[2] 王朝君,医联体[J].中国卫生,2013( 12):39 - 40.
[3]朱凡,高卫益,马捷,等.新医改背景下瑞金医院卢湾医疗联合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5):10 -12.
[4]方鹏骞,林振威,陈诗亮,等.医联体联动模式及其核心医院改革前后综合效益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医院,2014,18(7):14 -16.
[5] 郭天康,医联体之甘肃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71- 73.
[6] 黄向东,福州市第一医院探索医联体新路径[J].中国医院院长,2014( 18):30 - 30.
[7] 田 璐,天津某医院实施医联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 (1):72 - 75.
[8]张文燕,医联体跃进[J].中国医院院长,2014(1):50 - 51.
[9] 曾耀莹,石应康.应对构建医联体六挑战[J].中国医院院长,2013( 24):41 -41.
[10]余开焕,马鹏,任俊.信息共享在综合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机构中的展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106 -107
[11] 吴韬,周斌,赵列宾,等,从患者就医行为认知看医联体[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7):551 -552.
通信作者:
易利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E - mail:hp3036@ sina. com
收稿日期:2015 - 01 - 27
落实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和尘肺病康复站点能力建设,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相应的采样检测设备,提升基层职业病危害检测能力;依托西靖镇卫生院建立尘肺病康复站,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为尘肺病患者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
二、项目内容
2020年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包括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提升和尘肺病康复站能力提升两个子项目。
(一)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提升子项目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详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职业健康司网页)提出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为县疾控中心选配有关仪器设备。
(二)尘肺病康复站能力提升子项目
1.确定试点单位。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安排,经过西靖镇卫生院主动申报,我局积极争取,省卫生健康委遴选确定常住确诊尘肺病患者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县西靖镇卫生院进行试点。
2.设备配备。康复站应当配备吸氧装置、指脉氧监测仪、具有评估、训练、检测等多种功能的肺功能仪、电动PT床、股四头肌训练仪、功率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康复疗效水平的设备设施以及必要的急救药品、设备;可选配小型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床边踏车、呼吸机、膈肌起搏治疗仪、滑轮牵伸装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哑铃、沙袋、跑步机、弹力带等相关训练器材设备设施。
3.技术支撑单位。省卫建委明确省第三人民医院(省职业病防治院)为省级技术支撑单位,通过远程会诊、医护人员进修和组织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方式培养基层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三、项目经费分配及使用
(一)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提升子项目。分配的20万元专项资金,由市疾控中心负责组织设备(含一定数量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以资产下拨方式为县疾控中心配备职业病危害采样和检测仪器设备。原则上不预留经费用于设备招标采购之外其他用途。
(二)尘肺病康复站能力提升子项目。分配县西靖镇卫生院尘肺病试点康复站54万元,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及省第三人民医院指导县西靖镇卫生院做好基本条件相关建设及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提升子项目。县疾控中心会同市疾控中心在充分调研县疾控中心需求和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统筹设备仪器的采购,防止出现盲目采购设备等问题。要对照《指导意见》提出的县级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推荐标准中“采样与检测”类别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按以下原则,调研确定设备采购清单。优先选购县级配备标准中带有“”的仪器设备,除WBGT测定仪(用于检测热辐射)、电磁场测定仪(用于检测电磁场)、紫外辐射测定仪(主要用于电焊岗位检测紫外辐射)、手传振动测定仪(检测手传振动)夕卜,可根据本地具有相应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多少,进行选配外,其他带有“”的仪器设备原则上都应装备;配备标准中已装备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可以满足使用的可以不再采购;采样检测设备所需配套耗材的数量,应至少能满足仪器使用培训和一年内日常使用所需;经市场价格调查,购买优先采购、选购设备及必需的耗材外,本地总经费仍有余额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购“采样与检测”类别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中的其他适宜仪器设备,确保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经费使用效益;选定的仪器设备必须满足配备标准中量程、防爆、个体采样等相关规格标准。省疾控中心将对设备选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解答。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提升所需具体设备仪器采购清单于2020年9月15日前报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
县疾控中心应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在10月底前完成仪器设备的招标工作,11月底前完成设备的装备配备、调试及使用基本培训。12月1日前将项目工作总结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同时报送)报送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局。
(二)尘肺病康复站能力提升子项目
西靖镇卫生院要充分研究国家的《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项要求,按照“七个一”的标准要求(即:一块尘肺病肺康复站标牌、一名经过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的医师、一名经过康复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一处康复场所、一组适宜的康复器材、一套康复站职责制度、一套档案),研究制定康复站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试点建设的场地、人员、设施、设备、药品及培训等内容,统筹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康复站试点工作。县疾控中心会同市疾控中心应每月对康复站的项目进度与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督促康复站按照“七个一”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西靖镇卫生院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技术为尘肺病患者提供服务,每月月末要将项目进展情况报县疾控中心和我局。
9月10日前,西靖镇卫生院应完成场地、人员的确定,完成除采购设备外的其他基本条件的配备与基础建设,并尽早做好设备采购预算立项的前期协调、准备工作,以便国家康复设备采购清单(方案)后,能迅速启动设备招标工作。县疾控中心要做好联系沟通和具体指导,确保项目在12月上旬顺利完成。12月1日前,西靖镇卫生院将项目工作总结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同时报送)报送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导向。2020年职业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健康扶贫大局,是落实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县疾控中心、西靖镇卫生院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基层职业病危害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着力解决广大尘肺病患者的现实需求,为其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