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创新意识的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意识的核心

第1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我们把创新能力分成两个层次,一类是科学家、发明家等杰出人物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成果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类是普通人都有的创新能力,其创造成果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如学生在考虑问题时的新思路、新方法都称之为创新,中学阶段正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高层次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动机,是个人在创新活动中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是创新能力的动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创新活动中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的讲课风格还是以“授知识”为主导,知识讲得井井有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予以告诫,学生养成了唯书、唯师的习惯,缺乏创新的热情,教师的创造性逐渐被磨灭,有的教师不敢轻易地将有争议的或正处于发展之中的科技新成就、新思想介绍给学生,将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排斥于教育之外.学生学到的只是物理学的昨天,而不知道物理学的今天,更不会有利于他们探索物理学的明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应试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大胆创新,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时,我们必须对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如超导技术、同步辐射、遥感技术、核磁共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不断补充新知识.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流动的水.作为创新教育主体的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着表率作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满足学生强烈的好胜心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些合适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善于赏识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及时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

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突出讲解伽俐略在斜面实验中“假如小车和木板间没有摩擦,那么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这一过程,说明对一个问题的合理性假设越多,发现新事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古往今来,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源于大胆的猜想,如玻尔的原子理论、安培的分子环流假说、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等.可见,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有创新活动,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所以,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关键.

三、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金钥匙

1.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1)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答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介绍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进行科学创造的事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讲“地磁场”时,教师可联系吉尔伯特建立的磁初步理论,介绍在当时人们普遍对“指南针为什么南北取向”作出各种猜想时,吉尔伯特另劈途径,大胆设想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球,这一理论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2)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按一种思路、用一种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而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

2.重视直觉思维的发展

第2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创新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技术革新的时代,更是以创新性人才竞争为核心的时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科学发展中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们知道人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挥。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只是在拼命记笔记,不仅如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和教师所讲的答案有所出入时,还会受到教师严厉的批评。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在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对教师说出的方法进行质疑和挑战。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权威者。问题的答案由学生和学生的讨论、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中获得,使得在整个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解放,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发挥。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学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学生就会自觉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并且想方设法地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这种现象。长期对物质的本质规律进行探索,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创新意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灵感,而灵感来自于多方面的思考和讨论,也就是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在现代的物理课堂上缺少这种思维的培养,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物理公式,解题的方法也渐渐地变得模式化、简单化,力求用一种公式解决所有的题目。这些都影响着发散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要紧紧地抓住物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地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和见解。在讨论中充分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每一个学生都热衷表达、敢于表达。同时,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可以眼前一亮。学生可以从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案,再将这些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将总结的结果进行同类类推,在发散中综合,又在综合中发散。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灵感。在长久的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巧妙地设置问题,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会造成这个问题的难易差别。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关于问题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让学生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学生会想到这个问题后面的本质因素是什么。正如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可见问题的设置是相当重要的。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简洁而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困惑,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可以在物理课堂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既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给学生点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第3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探究;优化;培养;创造

Student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Li Shao-xin,Luo Peng

【Abstract】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the ability have become propulsion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re and the whole soul of education reform.Realize according to our several years teaching, we feel and can begin from three aspects:A, with meticulous care design, preparation full;Two, excellent turn teaching procedure, stir up interest in the student;Three, create a condition, development student of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Key words】Investigation;Excellent turn;Development;Creation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性物理教学正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与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笔者凭多年教学体会,深感要实施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准备充分

探究性教学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复杂多变,可能发生的问题很多,学生实验可能不成功,课堂可能出现失控现象,因此师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老师要根据教材目标,精心备课,熟悉教材,领会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精神,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探究性的视角去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充分预测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思考怎样设疑,怎样把“疑”设在学生不以为疑的问题上,设计好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布置好学生的准备工作。预想好相应的指导方法,有效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探究、交淡、寻找问题的答案,扎实有效完成探究任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对所探究的内容进行预习,认真阅读课本和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说明卡,结合实物弄清它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注意点,对老师布置的参考题认真思考,并作好相应的实验准备。

2.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性教学对老师的教学技能、调控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有条不紊地推进探究活动,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优化教学程序,使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得到无形的调控。

2.1要创设探究情景。

良好的物理情景是物理“魅力”的重要源泉,创造适当的物理情景,突出探究的“主旋律”,让学生看得清,摸得着,充分应用感觉器官,感知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由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持久兴趣,促使学生以“发明家”的身份积极思考,急于探究,为下一步探索打好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演示、举例、提问等创设情景。创设情景要贴近生活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1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教学中,创设情景如下:

①〔课件〕照相机及其成像情景图。

②〔课件〕电影放映机及其成像情景图。

③〔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以上两种成像情况,你们有什么疑问要问老师吗?

④〔生问〕照相时为什么有时照得人那么大,有时又照得那么小?为什么有时候站得太近了反而照得不清晰?为什么照出的相那么迫真?等等。

⑤〔观察 〕用手中的凸透镜观察自己手指的指纹。

⑥〔实验观察〕用手中的凸透镜使窗户在屏上成像,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

⑦〔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有时成正立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倒立的像?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所成像的正倒、大小呢?

上面一系列的情景都刺激着学生们的感官,引起了兴奋,学生们进入了探究知识的情境。

2.1.2再如学习《热现象》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

①出示两个相同规格装有热水的热水瓶(提醒:热水同时装入)。

②让一个同学上来,分别提起两个热水瓶比较一下两个热水瓶里水的多少。

③分别从两个瓶中倒出一杯水,让该同学鉴别这两杯水的温度。

到了这里,很多同学都急切地想知道这究竟是想干什么?一不小心就进入了情景当中了,这样“探究热水瓶里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就自然而然的在同学们兴奋的思维中切入,效果非同一般。

第4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一、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唯命是从,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师生关系就当是和谐民主的,生生关系就应是团结友爱的。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才能更好地走向自我的实现。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几许苛刻,让学生见了你有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当然,课堂上不光师生间应民主相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和谐共处。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毕竟,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学习环境是分不开的,人际环境好,人的大脑才会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不仅是兴趣的起点,更是唤起创造的源泉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以及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当一个人自信时,便会朝自我预定的目标去奋斗,便会漠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想此,更不敢做彼,那么天赋再高,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动机与行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在教学中,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主动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理。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遂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三、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无不有利于语文的学习。而且如果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上来,对语文学习将是十分有利的。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教师要引导语文应用实践,让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把自己的所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如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经常写信,给大人的商店写广告语,把新学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现代社会里,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语文教学也要适应时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途径,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佚名.《如何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

[2]王向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王顺坤.《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5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手工饰坊”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

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本科、研究生以上教育的注重培养人才的研究能力。与之相比,高职院校的并不m合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而与岗位对接就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过硬。

在选择毕业生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最受欢迎,这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学生凭借动手能力强,就业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药学专业对应的药品生产岗位企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可以说,员工的动手能力是影响企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强人”乃企业核心能力之根本。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学生就业

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和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进行思考、推理、判断的劳动方式。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就业心态,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企业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创新能力更加看重。相比而言,很多高职学生只知埋头读书、认真考试,对未来思考不多,创业意识薄弱,创新能力欠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象牙塔里走出的学生显然并不占优势。创业意识是影响创业者创业动力的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要素。而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的总体规划。

三、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手工饰坊”的创业项目优势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健康科技产业园(中草药产学研基地)为“手工饰坊”创业项目提供了多种中药材,“手工饰坊”开发了一系列中药特色的产品:

中药泡脚包:可以强身健体,驱寒解乏,舒活经脉,预防感冒,美容减肥,改善失眠,消除亚健康,增强抵抗力。其中,由本项目组自主研发的治疗痛风的中药泡脚包已经申报发明专利。

中药绘画:使用各种类型的中药材,设计出具有中药特色的图片,可以进行装裱便于存放观赏,例如中药年画的制作,具有药学特色。

串珠饰品:顾名思义,即用各种类型质地的珠子,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心爱饰品。而我们主打的特色饰品主要提供以薏仁,红豆等串出的手链,甚至还可以组合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和形象逼真的水果图案。而且我们可以提供原品材料,让顾客买回去自己设计,去创造自己的时尚。

中药标本立体水晶制作:用胶罐在模块里做成水晶一样的透明块,可以保存各种药材,制成具有中药特色的吊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水晶制作将艺术创作、动手能力以及智力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等特点。

四、以“手工饰坊”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手工饰坊”的创业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的所有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开发新产品,并且积极使用互联网微创业手段。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接受和利用新鲜事物,能够更快地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同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多元化媒体为大学生微创业提供了契机。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投资额度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准,最低的只要3000元,平均都在2万至3万元,多数大学生能够承受。

参考文献:

[1]丘磐.“强人”:企业核心能力之根本[J].新快报,2007(11).

[2]王群.多种物理实验方式的有效尝试[J].辽宁高职学报,2011(4):81-82.

[3]张武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175-177.

[4]杨晓明.高职大学生创新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辽东学院部分高职学生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第6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过去的传承教育转变到创新教育上来,这是知识经济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更新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观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旧知识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符合逻辑的发展。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2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其生长的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允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越和激荡,进而才有创造潜能的迸发。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勇于创新。我在上数学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按照 “三三制”的方法,将学生9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内均有好、 中、 差三类学生各3名,组与组之间的总体水平相对平衡(上数学课允许学生根据分组调换位置)。上课时,将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中又发现新问题,于是再讨论探究。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组发现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同学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的学习场面,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平等,共同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3 提倡质疑,启发思维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遵循“思维从问题始”的心理学原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1 培养学生从“一”向“多”转化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方程的解法教学中,在用一般解法解完一个方程时,我鼓励学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

3.2 培养“倒过来想”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有人形象地称为“反弹琵琶”,它属于辨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它能打开人们的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在数学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诱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如: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倒过来想,数轴上所有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通过质疑,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表见解,最后得出结论:数轴上的点不仅仅表示有理数。又如:整式属于代数式,反过来想代数式是否都是整式呢?激发学生思维、小组讨论、积极发言。这种逆向思维的长期训练,不但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4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找和发现新的问题。有专家指出,最有魅力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产生成功的愉悦感。

比如:我在讲“全等三角形时”,首先告诉学生,这节课要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老师出示两个纸剪的全等三角形让学生学习了有关概念后,有学生提出:怎样剪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来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有些学生很快想到了较好的方法:用两张纸重叠在一起剪下来,然后他来发言,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做?之后又有人提出别人剪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如何检验别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虽然后面会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但学生想到了就让学生讨论,很快有人想到,只要把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看是否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经过多次“完全重合”,学生也很容易就得出了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学生学得轻松又主动,思维活跃,心情愉快,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直观教学,激发想象

科学上的伟大发现大多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知识是迸发想象火花的基础,兴趣和爱好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丰富的想象储备则是想象力的条件。在数学(特别是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又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如在学习截几何体时,可以先用准备好的数学模型演示,也可以运用Flas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截面形成的过程、截面的形状,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模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还要有创造性人格,即需要非智力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新力的关键因素。

第7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

创新教育一般说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在哲学领域以及教育学观念领域内进行理解创新。首先要从保守教育以及墨守成规的教育怪圈内跳出来,转向创新型的思想教育,从文化功能角度来转向文化创新教育的角度。创新教育对全面性的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要建立好广泛的群众基础。让人们在接受创新教育的时候,能够没有其他顾虑,体现人们对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方法,以及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研究与实践成功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培养。

2.基本要求

2.1创新教育要与科学方法相互统一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创新教育对每个学科的要求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让学生通过对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教育的熏陶下,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但是每个学科也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科之间的不同点,需要认识清楚,结合科学的方法,提高专业的素质,在临床医学方面更要清楚的认识其特点。因为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切记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走科学的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之路,达到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目的。

2.2创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在传统的医学教育里,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在临床实践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斗志,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一样的环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时候,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

切实可行地发展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可依靠的理论依据,才能让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走的更稳、更远。我们可以从现阶段的知识背景的理论角度围绕临床医学的教学策略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其具体的实践以我校的实践为案例进行简要谈论。

1.相应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建立研究型的理论课程是最为适合发展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当前社会下,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对社会和医学相结合的需求下,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

2.相应的目标内容

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培养,发展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创造力;在技能与临床专业的双重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医学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在认知度商不深的情况下去发现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其次,在技能专业的操作下,对学生的主要讲课方式是结合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专业操作给学生带来实际的感受,为学生创造专业的技能课程;最后,让学生能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相结合的临床医学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从而解决遇到的难题。

4.对于我校的具体实践一般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首先,建立创新的教育基地,集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院领导的统一规划下建立相关的创新基地以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建设原则。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相关课题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设立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触到相关的临床医学工作,更好更快地接受医学项目,增强其适应能力。

第8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一、创设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是快乐的教学法。若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会有压抑感,这将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物理学中有许多知识、现象和实例颇具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常用的实验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偶然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的发现,这便是创新。

二、突出学科优势,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敢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和探索。物理学的两大优势:一是实验优势,亲自动手动脑

的实验,能开发智力,激活创新潜能;二是知识优势,介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创新潜能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多用实验教学,并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如对于“测量两个小灯泡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动率”的实验。我先列出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意志的培养。介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焦耳为了探求“热”“功”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了400多次实验,历经了30多个春秋;法拉第耗去了10年的精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学生去探索、求知、创新。

三、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构成创新素质的三个重要方面中,创新能力是核心。中小学生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是丰富学生表象,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利用物理世界的“神奇”特点,借助教材、图片、录像、实物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大胆想象;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摩擦力时,提出假设没有摩擦力,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讲完万有引力定律时,提问“人们在月球上居住与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开动脑筋积极大胆的想象到各种不同的情景,教师要加以肯定和称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第9篇:创新意识的核心范文

一. 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 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