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第1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内容摘要:随着区域发展环境、需求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变迁,产业结构会不断重组,支柱产业也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更替。本文结合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业现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其工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产业评价

创建于1992年7月的徐州金山桥经济开发区,于2010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正式更名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区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拥有企业3000余家、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结构逐渐完善,对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既是对园区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回顾,也为园区做好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随着区域发展环境、需求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变迁,产业结构会不断重组,支柱产业也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更替。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遴选支撑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选择与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还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为客观地分析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不同产业类型的现阶段优势,选取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hift Share Method)对其评价。该方法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将区域或城市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分量和偏离分量,通过数据来说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评价区域或城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计算基期一般为5年,而考虑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和数据统计现状等特殊原因,选取2006年和2008年数据进行分析,将计算基期定位3年。为使结论更准确、可靠,本文结合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将工业产业划分为八种行业门类,并选取江苏省为对照标准区域、按照相同分类标准进行工业行业划分,分析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以确保结论从行政隶属、区域政策、经济外向度方面均具有比较高的合理性(见表1)。

工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评价

根据SSM方法原理,计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评价指标。

变量定义。定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工业行业产值2006年为bij,0、2008年为bij,t;江苏省各工业行业产值2006年为Bj,0、2008年为Bj,t(见表2)。

计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8类工业行业在[2006,2008]时间段的变化率rij、江苏省8类工业行业变化率Rj;并按照江苏省产业份额标准,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行业在2006年的产值进行标准化计算 bij(见表3)。

(j=1,2,3,…n)(1)

(j=1,2,3,…n)(2)

(j=1,2,3,…n)(3)

计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工业行业的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竞争力偏离分量Dij、经济增量Gij(见表4):

(4)

(5)

(6)

(7)

计算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于江苏省的结构效果系数W、区域竞争效果系数U、相对增长率L(见表5):

令、

(8)

(9)

(10)

工业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合理;重点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鲜明的主导优势;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表3数据进行分析,增长率rij显示开发区内各工业行业都有较大比例增长,尤其以新能源与清洁生产、金属加工、医药化工等增幅最为突出,仅有建筑建材和印染纺织两类行业发展相对于江苏省平均发展水平较为缓慢。

对表4数据进行分析,各行业预期产值Nij和实际产值bij,t显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除印染纺织行业外,均超出江苏省经济发展预期水平(见表6)。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行业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自2005年8月“二次创业”活动顺利推行以来,江苏省和徐州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坚实的工业经济基础,促进了开发区迅速发展壮大,并确保各行业均衡发展。

重点产业优势突出。结构偏离分量Pij值越大说明区域i内的第j个产业在原有的产业结构中占据的份额越大,为该区域的份额优势产业;Pij值小则说明没有份额优势基础;竞争力偏离分量Dij值越大说明区域i内的第j个产业实际增长量超过以对照区域为标准的该产业预期值越多,属于强势竞争力的产业类型;Dij值小则说明属于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根据表4数据可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行业按不同特征进行划分(见表7)。

结合表2和表7分析,2006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新能源与清洁生产和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产业份额已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而其余4类则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经过3年发展,除建筑建材、印染纺织行业增长相对缓慢,其余6类行业都有迅速增长。综合分析,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推进了产业附加值高、技术要求尖端的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清洁生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着力促进了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电气电子、医药化工、金属加工、印染纺织等产业的份额提升;逐渐引导着能耗较高、环境影响较重的建筑建材等产业的转型升级。

区域经济发展迅速。表5中,结构效果系数W=1.03,表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苏省整体产业结构基本匹配,符合江苏省产业调整升级方向;区域竞争效果系数U=2.52 ,表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产业发展趋势能有效促进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产业经济发展相对增长率L=2.60,表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远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这与江苏省、徐州市给予的经济帮扶、相关政策扶持都密不可分。

结论及建议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发展远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然而,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仍要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

(一)加大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

科技研发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若要得以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尖端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保密,并不断突破创新。目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65家企业建立了省市级研发机构,其中28家被评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积累,着力培养自主创新骨干企业,推进园区自主产权建设。

(二)注重环境保护,推进清洁生产

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国工业大力发展,经济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然而却使世界承受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低碳发展理念促使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积极推行环境保护。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采取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手段,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为国家节能减排贡献力量、改善开发区环境。

(三)完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集群对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工程机械、新能源、食品医药加工等产业集群,但集群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发展思想有待进一步深化。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不断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组织产业链完善,积极构建产业链网,使产业发展在地理布局、产业结构上都得到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13)

2.杜莉,原毅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7(9)

3.李岩.广东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4.成思危.论创新性国家的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姜春云.关于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问题的探讨[J].求是,2010(6)

第2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优化升级

一、四川产业结构概述

1.现状

从2000年开始,四川省产业结构在平稳中不断的调整,逐步向工业强省的目标迈进。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平稳下降,从2000年的25.4%到2009年的15.8%;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41.9%,到2009年的47.4%;第三产业所占GDP比例在波折中前行,从2000年的32.7%到2009年的36.7%。

将四川省近十年来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的产业呈现出两低一高的特点。这就是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过低。这很不利于四川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川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承接产业转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增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能力。而这一内容是否能顺利的实现,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川的产业转移存在很多的问题。

2.存在问题

(1)产业优势不明显。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四川省的优势产业包括了装备制造、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这些产业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各级行政部门为了自己地区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政绩,强行将一些自己管辖区域内的产业部门论证为主导产业,由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一些产业在各个地区都是其优势产业,各个行政地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由此产生的后果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有专业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因此得不到提高。

(2)产业园区缺乏集聚力,经济缺乏增长极。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的通知中,可以看到,目前,我省通过国家审核设立的开发区共有43个。其中,经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经商务部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经海关总署批准的出口加工区2个,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8个。同时,我省还有作为产业集中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其他各类产业园区147个。截至2008年底,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1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4%;完成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增长4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3%,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的现实意义是不置可否的。但是,就全省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来看,与东部沿海以及部分中部省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我省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三是对外资的引进力度不够。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总量中的比重较小。

(3)产业传导机制作用。由于产业政策在传导的过程当中会发生信息的耗散、畸变、失灵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要产业传导机制的存在,以此来消除和减少收信的不确定性,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传导机制不同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因为它没有一套完善的传导系统,所以如何建立合理指标的有效性,如何考察产业政策的效果显得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当国家产业政策传导至四川省时,其真实价值已经发生了无可避免的减损,而四川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产业政策时往往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中写到,四川省应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努力把四川省建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低能耗和无污染的现代产业。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全面增强产业转移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招大引强,努力四川省建成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基地、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从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在未来五年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四川产业结构的现状,要做好产业转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正确选择优势行业,避免重复建设,好大喜功现象的出现,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提升产业园区的聚集度,合理规划各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外资;第三,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正确解读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实现。尽力排除产业传导过程当中出现的可能导致信息耗散、畸变和失灵的因素,使产业信息真实可靠,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 郑备.四川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势行业的判断[J].理论与改革,2006(1).

[2] 江世银.四川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J].理论与改革,2009(5).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年)的通知[Z].川办发〔2009〕55号,2009.11.19.

[4] 杨爱民.四川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12).

[5] 达捷.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0(11).

第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开发区是内地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排头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快发展方面起着带头和表率作用。内地开发区要从立足区位发展、突出特色产业优势考虑,抓住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坚持科学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从而又好又快发展。

【论文关键词】内地开发区;科学发展

兴办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内地开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形势看,国家推进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互动、合作合作共建示范区,从而为内地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国际环境看,随着全球绿色经济的到来,尤其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等概念的提出,为引进和发展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过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内地开发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切实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开发区科学发展。

一、内地开发区的作用与地位值得肯定

开发区是内地经济发展的“窗口”和“排头兵”,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快发展方面起着带头和表率作用。实践证明,创办内地开发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内地开发区的基本经验是成功的。至少,回顾内地开发区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特点和成功经验:

第一,在条件适合的地区,有选择地进行集中、连片、成规模的工业开发,有效地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产业的合理布局,较好地解决了生产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问题,逐步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化生产基地,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市场发展的进程。

第二,内地开发区的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投资环境,对外商、外资有相当的吸引力。目前,包括全球500强在内的外资企业纷纷到内地开发区落户办厂,内地开发区也因此成为直接利用外资最集中的地方。

第三,内地开发区吸引了大批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今,在内地开发区工作的成千上万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工人,已经构成了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骨干力量。

第四,由最开始、最普通的工业开发区起步,内地开发区出现了产业集中化程度更高、技术档次更高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新类型、显示出内地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五,从国家到地方,针对内地开发区的建设制定了不同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通过对内地开发区的管理,各级政府摸索积累了许多驾驭经济、指导企业的成功经验。同时,各级政府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第六,在“中国模式”的赞誉中,内地开发区建设各具特色与模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和样板。

二、前期内地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内地开发区数量多,面积大,占用耕地多。早在2003年,国务院五部委联合督察组在各地的督察中就发现,内地省级以下开发区的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已经统计出的数量,甚至个别省份乡、村都有内地开发区。内地开发区占用土地的数量十分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2002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2.4万平方公里)。同时,内地开发区占用耕地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大部分是农民的耕地,据统计,内地开发区占用的土地中55%以上是耕地,有的内地开发区占用耕地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二是为了争食外资资本,各个开发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国土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各地在土地供应上完全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而是给足优惠政策,以低于成本价供地,甚至零地价供地。同时还推出各种税收减免、配套融资、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等优惠政策,以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如此行为,造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大量流失,据估算,近些年来内地开发区土地优惠政策减免的出让金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三是农民补偿政策难以落实,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受到损害。内地开发区的过度建设,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仅1998年至2002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累计1357.3万亩,按我国人均耕地1.51亩的水平计算,5年有近900万农民失去土地,即使从中扣除一部分因加入城市化进程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失地农民仍相当可观。但由于在以前的政策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规定偏低。同时很多的内地开发区低价供地,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兑现对失地农民的补偿,使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受到极大的损害。

四是各个内地开发区产业结构雷同,资源大量浪费。当前我国内地开发区建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重复建设,据对“长三角”地区的14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统计,排在前四位的支柱产业都是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趋同率达到70%以上。内地开发区产业布局重复,最终结果只能是制约经济发展,造成社会资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五是内地开发区的土地管理混乱,土地使用极不规范。现行的建设用地报批方法为“圈地行为”开了政策口子,有的地方和企业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手续后,不是按报批时的项目实际需要供地,而是尽量扩大用地规模,甚至圈而不用以等待土地升值获取暴利。国土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的审批方式很难控制,只能被动供地。

三、推动内地开发区科学发展应关注的重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落实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因此,内地开发区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等因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立足区位发展、突出特色产业优势考虑,抓住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有利时机,坚持科学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从而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更加注重引进龙头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项目是内地开发区的生命线,内地开发区内有无科技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大项目,是体现内地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标志。内地开发区要围绕龙头大项目做文章,通过引进龙头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包括重点推进一批在谈大项目,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内地开发区与跨国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推动内地开发区“区中园”建设等。

二是要更加注重土地集约,提升投入产出水平。国家对土地严控将是一项长期国策。内地开发区作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应当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率先垂范,走出一条集约化发展新路子。内地开发区必须对现有土地“精耕细作”,把集约利用土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用有限土地资源谋求更高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具体内容有:做好园区规划修编,根据投入产出强度进行分类,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对部分投入产出水平高,确需调整规划的内地开发区先行修编;盘活挖潜存量土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的新模式、新办法。加大低效用地调整力度,在法律框架内破解回购劣势企业的土地难题,为内地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结构优化升级赢得土地空间;鼓励内地开发区“零”增地发展。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建立多层厂房和地下生活生产设施。要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努力提升现有企业用地集聚度。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把盘活存量土地与区内旧村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拓展内地开发区项目建设空间。

三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各开发区要在强化道路、管网等传统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建设的基础上,再着力在信息、市场、物流、人才、技术等产业配套能力方面和法制建设等发展环境方面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在产业结构上,推动由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在发展功能上,注重工业开发与城市配套功能开发并重,大力提高内地开发区建设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内地开发区产业配套功能,促进内地开发区转型升级。

四是要更加注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增强内地开发区承载产业发展能力。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的积极作用;要促进内地开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多式联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建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有条件的内地开发区,要积极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加强与港口城市合作,积极探索港区联动方式,促进内地开发区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配套,整合资源,提高效能,通过合作共建“无水港”等方式,推动进出口货物运输与港口功能衔接,不断提高内地开发区承载产业发展能力。

第4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它是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全球前十强的制药企业在这里寻求技术服务,全球第一个获得特异性识别猪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和ELISA诊断试剂盒在这里诞生;

它是企业扎根的沃土,诺基亚、GE、松下、拜耳、SMC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及其研发中心在这里抢滩登陆,金风科创、英纳超导、神州细胞、泰德制药、金能电池等一批掌握着世界前沿技术的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

它就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过去的五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发展大步前行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开发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996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13.8%,并引进世界500强十余家。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四大支柱产业占开发区工业总量达90%,成为推动开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首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在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以更高标准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并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新形势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重大战略决策,两区按照“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和“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充分结合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品牌优势、产业基础和大兴区的行政资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资源优势,进一步释放两区活力,大力推进北京南部新区建设。

随着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的整合,两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产业特色愈加突出,坚持走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循环集约、内外并举之路,引导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十大产业集群,构建“一区六园”为载体的产业发展平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总量规模双跨越,已经成为两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010年,两区统一编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下一个五年两区的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力争“十二五”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将北京南部新区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首都高技术制造业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第5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措施建议,为修订“十一五”规划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促进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重点不够明确,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强;产业空间布局比较零乱,空间集聚优势尚未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较弱,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雷同,集群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编制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涉及行业多,工作难度大。这次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是弄清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工业空间布局方案。规划编制完成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报市政府审定批准后实施,并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年为基期,规划期限确定为**—2020年,规划范围为**市全部行政区域。

(二)具体内容

**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现状和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我市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找出差距,弄清我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是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四是对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和重点行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围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系统性强,工作量大面广。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也要对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专门班子,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搞好协调配合。为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衔接。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方面要给予全力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及布局规划建议;

各县(市)区负责编制本地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方案;

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编制各自的发展规划方案;

各重点企业集团负责编制本企业发展规划方案。

(三)强化社会参与。为增加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要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一方面,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二是认真采纳公众意见。通过网络等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意见,提高规划的民主化水平。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规划成果形成后,要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

四、规划编制的时间步骤

初步考虑,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4月11日之前,动员阶段。主要是印发工作方案,制定调研提纲、进行各种调查图表的设计,通过动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

(二)4月12日—4月30日,调研阶段。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重点企业集团提供相关资料,编制规划方案。市发改委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与县(市)区、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集团进行沟通交流,摸清基本情况,拟定规划大纲,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大体框架、鼓励和限制政策等。

(三)5月1日—5月20日,规划起草阶段。市发改委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调研情况,按照确定的规划大纲,完成规划初稿,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

第6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围绕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是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城镇实力、活力、竞争力,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的发展思路,搞好聚集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产业聚集区原则上依托中心城区与乡镇选址建设,并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

(二)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大力培育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通过产业聚集推进城镇建设,提升服务功能;通过打造宜业、宜居环境,吸引投资置业主体,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通过产业聚集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城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产业聚集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遵循产业聚集区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基础,强化专业配套协作,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努力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四)集约节约,协调发展。坚持资源节约、生产集约、循环利用,努力形成聚集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聚集区与城镇之间的循环链接;大力发展节能型工业和低耗业,实现产业聚集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二、目标任务

(一)统筹兼顾,加快聚集。根据城镇发展和产业聚集需要,按照“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依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聚集区,积极谋划一批较大的产业聚集区,有序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

(二)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围绕壮大中心城区,发展中小城镇,重点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2个,即××*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产业聚集区,50-1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5个,即北戴河新区、河北昌黎葡萄酒产业聚集区、首钢××*产业聚集区、卢龙工业区、青龙满族自治县产业聚集区。50亿元以下的产业聚集区5个。到2013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聚集区力争达到8个以上,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以上。

(三)着力建设“五个一批”。按照我市“一中心、三基地”的产业定位,围绕打造以旅游业为统揽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休闲旅游、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支柱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以重型装备、汽车零部件、船舶修造、高速铁路设备、冶金专用设备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一批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旅游业聚集区,建设一批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的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以玻璃建材、粮油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聚集区

先进制造业聚集区重点打造开发区东区、××*临港产业聚集区,并谋划北部工业区北扩和沿承秦出海公路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加快昌龙工业园建设步伐;现代旅游业聚集区重点打造北戴河新区、北部浅山区休闲旅游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重点打造开发区西区、北戴河经济开发区,并谋划拓展市开发区发展空间;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玻璃建材、粮油食品传统产业聚集区重点打造××*临港产业聚集区。

(四)完善配套支撑条件。加快产业聚集区道路、通信、水、电、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切实保障聚集区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聚集区建设相协调,城镇服务体系建设与聚集区发展相配套,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规模较大的产业聚集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加快生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

三、政策措施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规划是搞好聚集区建设的前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确保我市聚集区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按照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产业化、特色化的目标,不断完善聚集区发展规划。聚集区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高站位、高标准。

(二)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在已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范围内,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 范围内国有未利用地的,由市政府审批。

依法搞好土地整理,推进土地资源整合,盘活土地存量,用地指标优先向优势产业聚集区倾斜。聚集区内重大产业项目、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符合省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支撑项目条件的,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或重点产业支撑项目计划,在建设用地、资金、水资源等要素配置上给予倾斜。

(三)实施差别政策引导。自20xx年起,“退城进郊、退乡进城”企业和其他新建项目选址不在聚集区内的,原则上不予审批,不提供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应。各县区要明确产业聚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分散设立企业向产业聚集区集中。

(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把产业聚集区管理体制和城镇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各县、区政府可在不增加行政编制总数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各县、区产业聚集区管理的机构和人员设置;鼓励探索适应聚集区发展需要的新型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增强聚集区开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提倡各县、区的产业聚集区实行统一招商,并根据招商项目和企业性质,按产业布局与分类进入不同的聚集区建设;积极探索由单个项目引进为企业集团引进,单个企业招商为产业链上下游组团式招商模式;鼓励建设项目跨行政区域聚集,税收收入等可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分享。鼓励省级以上园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采取异地共建、飞地等方式建设特色产业园,利益分享。

(五)建立“××*市产业聚集区(园区)引导资金”和 “园区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产业聚集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或贷款贴息。“引导资金”由市政府每年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引导资金,各县区也要设立相应的配套资金。“园区发展基金”采取政府介入,投资公司运作的模式筹集。由市财政局、发改委、商务局、经济运行局研究制定筹措和使用资金的具体细则。

(六)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主渠道作用,积极搭建银企互动平台,加强聚集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与合作,努力增加资金有效供给。支持产业聚集区内具备条件的核心骨干企业优先在国内外上市融资,优先向国家申报发行企业债券,优先利用国外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类开发型金融机构贷款。各级中小企业担保资金要适度向聚集区内中小企业倾斜。二是充分发挥市投资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选择重点聚集区,优先支持,重点突破,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三是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统筹安排。按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统筹城镇与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安排城建资金,促进产业聚集区和城镇协调发展。

(七)大力扶持核心企业。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持核心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产业链型和协力配套型产业聚集区的核心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聚集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衍生相关企业加速聚集。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在配套服务、税费、财政、人口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八)加强产业聚集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各县区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产业聚集区的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中,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使人才队伍结构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着力建设聚集区的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组建高水平、高素质服务团队,选调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到聚集区任职,积极探索干部到聚集区挂职锻炼的路子,为推进我市产业聚集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第7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全面了解阳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面临的机遇,借鉴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科学编制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方案,加快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阳逻港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三)以《阳逻新城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现有物流企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依托市区已有研究成果,制定扶持政策,整合港口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努力为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组织机构

(一)聘请吴玉梅、王炳炎为顾问。

(二)成立由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世益任组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易晓、阳逻开发办副主任桂新民、阳逻开发办副主任兼阳逻街党工委书记魏久明、区发改委主任王建生任副组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委、经贸委,区农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国土局(规划局)、科技局、统计局、广电局、粮食局,阳逻开发区财政分局、国土分局,阳逻开发办秘书处、发展研究处、招商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阳逻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建生兼任办公室主任,高志宝、易斌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武湖二泵站办公。

(三)聘请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系教授徐章一,市发改委物流处处长王强,市商委商业发展改革处处长易晓飞,市经济研究所杜涛、施雯组成工作指导组。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专题调研。

1.阳逻交通基础设施及货物运输的情况、问题;

2.阳逻港、阳逻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阳逻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

4.阳逻产业发展现状和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

(二)编写发展规划。

聘请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陶德馨教授等物流专家、学者编写阳逻物流业发展规划。

(三)举行专题座谈。

召开物流相关企业、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物流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四)外出考察学习。

组织发展战略方案起草人员到大连、成都、重庆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考察。

(五)组织起草方案。

起草发展战略方案,征求意见并组织论证,制作规划图。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指定分管责任人,深度参与,积极做好此项工作。

(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解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第8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 建设成效;问题;发展对策;甘肃临泽;大沙河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X321;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24-02

大沙河开发区是临泽县近年来通过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系列工程建设的城市新区。但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影响前景的不利因素,通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见解。

1 建设成效

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举全县之力实施,营造了一系列特色人文景观,构筑了新的城市风景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和新型房地产开发区,大沙河呈现出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美景。通过持续推进大沙河流域治理,整理开发沿岸闲置土地近2 000 hm2,形成了临泽县城市发展的中轴线,基本建成了以新的城市开发区、生态工业区和休闲娱乐区为一体,总面积10.2 km2的大沙河开发区,城区建设面积由5.5 km2扩大到15 km2,大沙河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国家园林县城”称号。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开发建设,大沙河开发区新的城市框架及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文化旅游日益繁荣,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已成为项目衍生的摇篮、产业聚集的宝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了带动临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1-2]。

2 影响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发展规划的总体性、长远性、系统性不够,缺少全面统一的指导性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关联度不高,各个专项规划衔接不紧密,各类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2.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供排水、天然气等主管网虽然跟进建设,但管网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已建项目大多采用自建地源热泵的方式采暖,致使地下水源在小范围过度开采利用。医疗、金融、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数量少、档次低、保障能力弱,已建工程的维护管理还需不断加强[3-4]。

2.3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特色优势还不明显,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三次产业关联度不够紧密,推进“四化同步”的支撑力还不强。

2.4 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活,政府性融资平台较窄,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完全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破解。

3 加快建设的对策

3.1 健全规划体系,统筹开发建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大沙河开发区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时编制惠民路延伸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客运南站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沿线控制性规划,优化片区功能布局,提升规划超前性和指导性。同时,分项设计大沙河开发区公共服务、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发展规划,配套跟进居民住宅、商业网点、教育医疗、金融保险、健身休闲、社区管理等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快编制星级酒店、商务会所、大型游乐园、健身会所等经营性旅游服务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理念新颖、谋划长远、布局合理、设计先进的规划体系。

3.2 注重生态引领,发展生态经济

紧紧围绕大沙河开发区水系分布和特色产业聚集要素,立足城区段,着眼全流域,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功能区补偿政策,大力实施大沙河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家生态功能区发展项目,力争将大沙河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功能区核心示范区。县财政每年安排的大沙河开发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大沙河开发区水源保护、绿化美化、生态林网等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分步建设大沙河上游沿河景观带和经济开发带,进一步增强流域生态蓄水调节、涵养水源功能,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在堤防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向南推进实施河道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分区域设置健身区、休闲区、游乐区等多功能区域,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西游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特色园林小品、雕塑和大型文化主题墙,使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3.3 突出宜居宜游,完善基础设施

以丹霞快速通道及上游河道治理整理出的土地为依托,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参与大沙河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区内的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拓展娱乐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打造上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穿大沙河风景区、下连黑河湿地的旅游文化经济长廊,把大沙河开发区建成功能完善、要素齐全、吸引力强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完善路网布局,拓宽城市发展框架,科学设置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班次以及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构建高效便捷的新型城市公交循环系统。在加快实施惠民小区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同时,加大大沙河开发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力度,规划建设园林化的精品楼盘,形成一批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的生态型、智能化小区,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医疗、教育、金融、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富有特色、最宜人居的生活组团。

3.4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

3.4.1 做大旅游文化产业。以大沙河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目标,依托丹霞湖、丹霞山及丹霞广场,积极开发演艺娱乐、休闲养生、大型游乐园等旅游文化项目,增强大沙河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挖掘临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大沙河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以西游文化元素为核心,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西游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大沙河开发区交通、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文化商品和休闲娱乐项目,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产业链条,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大沙河开发区最具潜力、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

3.4.2 做活商贸流通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内引外联,高档次、高品位打造浙商文化商业广场、沙河绿岛和五湖嘉苑商贸一条街。以丹霞山庄、五湖大酒店、浙商酒店、长业假日酒店、七彩宾馆等为带动,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服务业。依托三农大市场、玉米种子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网络健全的物流企业,在大沙河开发区建设集仓储保管、商品交易、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商贸物流产业,形成辐射周边区域、带动大沙河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区。

3.4.3 做强玉米种子产业。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国内先进的集种子生产加工、种业信息、产品展示交易、成果技术推广、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示范园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围绕玉米秸秆、玉米芯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包装、运输、仓储、劳务等产业的长足发展,打造玉米制种的完整产业链。

3.4.4 做优生态工业。坚持生态绿色取向,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积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红枣、乳制品、中药材精深加工,加速特色优势资源向精细、精深、高端化方向延伸转化。突出循环、低碳主题,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项目支持,优先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对平板玻璃等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通过积极申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促使企业整体异地搬迁,盘活大沙河开发区土地和企业资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5 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

要把大沙河开发区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市场化运作作为加快大沙河开发区建设的主要手段,探索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大沙河开发区建设投入。在有效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激活民间资本潜力,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大沙河开发区建设与经营。要通过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大沙河土地资源,探索大沙河开发区道路、桥梁、汽车公交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冠名权”转让等方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闲置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着力解决大沙河开发区建设资金制约的问题。

3.6 强化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大沙河开发区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项、牵头部门负责、责任单位配合和定期督查通报、年终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按照项目建设“五个一”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主动研究对接,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临泽客运站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惠民路延伸段、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浙商文化商业广场、浙商酒店、长业假日酒店、七彩宾馆、三农市场、红枣风情园等大沙河开发区建设的重大项目,要紧紧围绕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立项、征地拆迁、招标投标、开工建设、问题协调各环节,主动跟进,强化服务,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改进,从而有效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4 参考文献

[1] 周肇光.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协调力:基于政府责任视角[J].管理学刊,2014(2):39-43.

[2] 李曼碧,夏峰,龚震,等.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2003(4):47-49.

第9篇: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范文

根据规划,未来的“西山新区”将建设成为50万人口的居住型新区。这意味着,在西山新区这片土地上将增加40万人口。而依托西山高架路的交通新规划,将西山新区与首府闹市通过“两环加十字”快速路网紧密相连。工作在闹市、居住在田野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与此同时,8月19日举行的东西部产业转移对接会,则吹响了东部产业向我区大转移的号角,而对于集纳全区优势所在的首府来说,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先机,无疑在产业园区发展方面拔得头筹。这无疑又为处于首府城市发展新高点的西山新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精明的首府地产业界人士认为,以物流、商贸、总部基地、商务园区等为核心的西山新型产业带正在酝酿,而西山新区产业地产将因其顺应经济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而进入人们的主流视线。

产业转移蓄势首府园区强劲爆发力

6月19日,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首府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说,新疆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巨大空间,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据此,新疆已确立产业转移目标:着力发展石油石化、现代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产业,进而带动钢铁、建筑、建材、装备制造、服装及旅游、资讯、物流集散地等三产服务业。

新疆易居盛世房地产研究机构负责人分析认为,在首府发展规划中,乌鲁木齐将发挥西部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这就要求首府不但要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要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及与之相关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兴产业。国际航空中心、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等开发建设,都需要充分的现代服务业及生产型服务业配合,因此产业型地产开发业态品种及服务功能要求将提高。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园区的开发成功不但促使一个新城的诞生,更使这个区域的就业和人居状态都得到提升,这势必将带动园区内住宅产业地产的跨越式发展。

一场东部产业向我区大转移的号角正在吹响,而对于集纳全区优势所在的首府来说,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先机,无疑在产业园区发展方面拔得头筹。“企业是经济引擎”,这无疑又为处于首府城市发展新高点的高铁新区和西山新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事实上,依托去年中央援疆工作会议的硕果,根植于首府城市西山新区的就已经加速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新园区消费需要“楼盘”

按照首府的总体规划,经过对开发区二期延伸区、北新区、十二师合作区的开发拓展。其中合作区作为开发区与兵团十二师合作开发的兵地融合经济示范区域,首期规划用地内的合作区重点分为四大功能产业:现代物流业、能源设备产业、绿色加工产业、现代制造业。未来将被打造成首府最具活力的商务副中心和最具竞争力的高端生产业核心区。

在新疆含富辉煌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段玉亭看来,产业升级,新区规划,进一步加速着首府住宅群的“出城”步伐。所谓“出城”也是相对老城区而言,因为少了旧城区诸多弊端外,城市产业升级是“出城”住宅项目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段玉亭认为,城市产业升级带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产业园区又带来了就业人口的增长、周边配套的完善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这也就为住宅项目提供了客源市场。无论作为投资还是过渡,“出城”住宅项目都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出城”住宅项目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过渡产品,它或许就是市场的主流产品。毕竟新规划的工业园内会吸引大量的年轻人前来安家,而且酒店、餐饮、休闲等各种城市需求都将被刺激产生,未来这里都是城市。

“大家对比一下5年前后的米东区,就自然会注意西山和高铁新区的前景,我相信有远见的开发企业与购房者更愿意选择这个区域。”张斌认为,高铁新区与西山新区产业园的强劲发展后劲,是该片区住宅项目得到市场认可的原因之一。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住宅群‘出城’将成为首府房地产开发的又一机遇。”新疆德港房地产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一个城市的楼市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范围,而近郊楼盘往往被注重环境的低密度别墅、洋房占据,但如今首府近郊大量产业新区正在加速规划建设,这导致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外迁,住宅群“出城”就是要满足近郊出现的刚需。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出城”住宅项目还将有强劲的生命力,加上更多新兴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毗邻产业园区、总价较低的房子,将会成为外地年轻人在首府买房置业的首选。

即将化蝶政策助城西人居地产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加大城西发展的步伐,颁布各项利好政策,使得城西未来又成为一个热点区域,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合作区内,由高铁动力催生的行业机会和发展,使目前该区入驻的数十家企业,均为年纳税额过亿元知名企业一一名企总部基地。

按照首府相关规划,市政府将投巨资改扩建西山路附近的市政管网工程和配套设施,而西虹路西延至乌奎高速交接的规划业已完成,将采取架设高架桥的方式,在现在的西山路段实现双层交通,从而解决西山路交通拥堵问题。西山高架将分两年建成,今年从西虹路至西外环,约九公里,下一段至乌奎高速。西山高架的建成会缩短到达市区内的距离,从我们项目到西虹路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与此同时,新医路西延工程起点位于目前新医路与阿勒泰路交会处,穿过皓翔小区,以及该小区后的平顶山,然后与西外环路相交,再延伸至乌奎高速公路,最终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经十四路交会,成为西山新区通往城北的另一条快捷通道。届时,依托过境高速打造的西二环线将使西山新区的居民乘车20分钟便可直达市区各地。

也正是挖掘到首府城市西中心这一绝好商机,以胜天、德港、德源、兴国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投巨资实力介入。一边是开发商也纷纷借助西山新区建设积极宣传旗下楼盘,另一边是购房者纷纷将置业目光瞄准城西,今年的楼市俨然已成为西山新区地产新贵的天下。据了解,城西今年已经开盘或计划新开的楼盘主要以桃源・九点阳光、胜天格林威治城、德源小镇、兴国・紫园、黻马山庄、云岭翠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