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内部控制 社区 卫生服务
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医疗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考验。新医改的推行和深入,也对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构建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系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等,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务必要提升管理质量,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节约控制成本,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
一、当前内部控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过度重视医疗制度建设,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相对来说,对内部控制却较为忽视,缺乏相关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再加上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制约。在应对风险方面,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都会选择应用相关的财务软件控制风险,严格上讲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支出也较为随意。如出现了特殊的情况,往往就会不按制度处理,对原来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有所。这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科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风险意识薄弱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来说,会计制度还处在不断革新和完善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也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观念。目前的会计控制制度也存在较差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财务预算以及风险评估制度上较为缺乏,亟待完善。如在医疗设备的选购上,一般没有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金的不可回收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就是说,社区卫生服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隐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会计监督不到位
一般上讲,企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内部的控制和外部的有效监督。不仅内部控制要做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也很重要。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在实际运行中真正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数量较为缺乏,且多是一些较为年轻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说经验不足。再者,目前的多数社区卫生服务采取的是财务集中合算的方式,这就造成了在人员编制的限制下,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很难被录用到。这不仅会对内部控制的水平提高不利,也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内部控制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信息化程度偏低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普遍存在着信息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对于成本核算工作来说,仍多是以人工记账的方式进行,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平台。当然,也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条件较好,引进了较为高端的信息控制设备和系统软件等,实现了简单的电子信息存储和查询。但是对于成本核算控制发展来说,仍然没有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更高价值。一些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也无法满足内部控制水平提高的要求。
二、完善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加强环境建设,就必须首先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现经营方式的革新。这要求医院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保证全员参与,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实现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就必须实现监督和控制、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保证各项工作的连同展开。这不仅需要领导的认同,还需要全员的参与,强化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对于管理层来说,要结合当前的医疗市场发展形势,认真研究和学习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其对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其次才能逐渐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广,建立全员的内控意识。
(三)树立风险意识
当前我国的医疗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相关的财务人员必须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在一些大型设备的采购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预算,保证对资金流量有一个全面的控制和测算。以防止出现其成为摆设,造成物资的耗费。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水平,建立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以保证物尽其用,在同行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作为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内部审计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也必不可少。首先,各部门应该对自身部门职能的内控管理有一个汇总,其次内审部门要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内控制度并进行上报,保证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最后,针对在内审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要进行追责和处理,实现绩效的评估管理。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等,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提升。同时,服务机构也应该相关的操作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的优化升级,逐渐使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引进财务管理等软件,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支持。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员工的作用,实现对内控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不但要在平常工作中促进其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培训和提升,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加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内部控制,保证其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提升人员素质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服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47-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YANG Biping, CHEN Meizhu*, GUAN Lichan, ZHAO Juanjuan,CHEN Yuping
(Department of The Fist Area Physicians, The F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nurse's cognition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care service system in Guangzhou.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ervice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system. 194 nursing staffs of 12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including private institutions 109 perso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ere 85 persons. Results: The nurses a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cquired the highest score on the security care system, but the lowest score 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om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otal score between nurses at public and privat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P=0.00). The public(23.07±0.204 8)was higher than the private(21.16±0.3806). Conclusion: The health services system of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should been further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private, they should endeavo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n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administration; Service system
当今,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和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成昌慧等[1]提出:要实现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社区护理人员对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直接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为了解广州市社区护士对护理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2008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对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把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广州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民营5家,公立7家)的19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制度调查表》,调查表包基本制度、安全制度、质量管理、感染控制及其他5个方面的内容共24个条目,知道医院有该制度的得1分,不知道的得0分,总分24分。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独立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用描述性统计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服务制度的认知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其中家庭护理病历建档在民营医院只有33.94%的护士知道,而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的护士知道。
2.2 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比较
两种不同性质机构的社区护士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知晓状况见表2。
被调查的194名护士中,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平均得分(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21.160 0±0.380 6)分。对两种不同性质服务中心的平均得分做t检验,P<0.05(P=0.00),说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社区家庭病历建立情况
有42.8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建立社区家庭病历,且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民营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只有48.24%。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安全制度的知晓情况较好
所调查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4名护士,对各安全制度的知晓率最高,其中民营医院最低达96.33%,公立医院最低达97.65%。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依据,护士知晓医院的各项安全制度,并在护理过程中遵守制度,才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3.2 不同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对服务制度知晓情况不同
被调查的194名社区护士中,民营机构和和公立机构的护士对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得分为(23.070 0±0.204 8)分,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得分为(21.160 0±0.380 6)分。这可能跟广州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院比较早、医院的管理比较规范、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多、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强、相对稳定等有关。陈华芳等[2]在调查中得出:私立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大量的公共卫生功能,却没有得到政府补偿。建议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政府应根据提供服务的质和量,以统一的标准考核,给予不同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相应费用补偿。
3.3 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
社区卫生医院应健全社区家庭病历制度,使建档覆盖率接近100%。社区家庭病历建档,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方便,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凭证和依据。调查中显示只有一半的社区卫生医院建立了社区家庭病历制度,对有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覆盖率也只有60%左右。且护士对社区卫生医院建立社区家庭病历的情况知晓率很低,私立医院只有33.94%,公立医院也只有48.24%。社区家庭病历建档工作是社区护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及社区居民的理解和协助。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政府投入少,社区护士待遇低,社区护理人员短缺,加上工作实践能力储备不足,很难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包家明等[3]对社区护理人力资源调查发现:我国社区护士严重不足,而且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陈敏[4]建议采用城市大医院扶持社区卫生机构的方法,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实践能力,通过职称晋升、提高待遇等方法来留住和引进人才。
3.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 它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本卫生服务方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5]。质量管理是社区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所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实行登记和上报制度可以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本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质量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知晓率最低,护理差错、事故的上报制度在民营医院只有66.01%,护理技术规范只有近80%。社区护士是第一线的服务提供者,其认知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制定社区护理技术规范,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昌慧,李士雪,黄思桂,等.关于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3):152-155.
[2]陈华芳,孙思,方鹏骞.私立社区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实现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4):31-33.
[3]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4]陈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J].中外医疗,2009,28(6):100.
[关键词] 社区;传染病;消毒;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b)-147-02
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康复指导、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1-2]。传染病防治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3]。2010年1~6月,对全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消毒质量现状,探讨社区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市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辖区内报告的162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2~76岁,平均34.82岁,其中肠道传染病104例,呼吸道传染病51例,性传播疾病7例。本组162例传染病患者中2008年88例,2009年74例,所有患者均由专业机构诊断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传染病消毒质量调查表》,由经过集中培训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建立社区传染病家庭消毒档案;指导消毒方法;跟踪和评价消毒质量;终末消毒情况。
1.3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不同年度社区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情况。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008~2009年度本市社区传染病患者全部建立家庭消毒档案;2009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上门指导率达35.14%,人均跟踪随访(2.36±1.29)次,终末消毒指导率达70.27%,均显著高于2008年度(P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4]”。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对居家康复常见传染病患者隔离期内的家庭消毒任务转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目前,国家卫生部尚未出台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的硬性规定,但本市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已经开展了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其中传染病患者隔离期内的家庭消毒隔离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通过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2例传染病患者家庭消毒质量调查发现,本市2008~2009年社区传染病患者全部建档,消毒跟踪指导逐步到位,消毒工作质量逐年提高,尤其是2009年上门指导率、人均跟踪随访次数和终末消毒指导率均显著高于2008年度(P
[参考文献]
[1]温亚彬,李强.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对策[J].河北医学,2010,16(6):767-768.
[2]赵秀玲,赵军.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37-39.
[3]李莹,任东,郭培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作用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937-3938.
[4]张淑萍,叶建国.搞好镇(街)村法定传染病社会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25(23):287-288.
[5]张文红,刘涌元.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防治现况[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4):173.
[6]程文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消毒工作质量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6):657-659.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素质较高、筹资渠道畅通、政策措施配套、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充分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以调整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改扩建和新建为辅,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卫生院(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绩效考评、购买服务的分配制度。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和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增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完善财政补助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协调发展。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医院模式发展。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二)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政府举办为主,按照3-5万居民规划设置。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的社区,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在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要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或用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做到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对未规划预留用地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在人事、业务、财务单独管理的条件下,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其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其业务、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统一由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社区卫生服务,镇卫生院和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序列。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的协作关系
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医院要选派主治(管)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二级以上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探索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引导全科医生以多种方式到基层执业,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加强对全科医生服务质量的监管,逐步建立以按签约居民数获取服务费为基础的新激励机制。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培养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市级卫生医疗单位,要主动承担社区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任务,一方面要无偿接收社区人才进修培养,另一方面要每年分批派出专业技术骨干到社区服务3个月以上。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凡到政府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聘任中级职称时可免予下乡,免于外语、计算机考试。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要严格执行《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原则,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重点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完成任务的兑现补偿和奖励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实行考核任务与绩效工资挂钩。
(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管理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要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
三、落实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
全面落实省财政厅、发改委、人社厅、卫生厅《关于完善对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的暂行办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1.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单位缴费部分等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拨付。
2.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列入财政补助范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常住居民数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单位(或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市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标准》要求,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与服务效果挂钩,在严格监督和考核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情况的基础上予以核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核定。
3.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所需资金按项目支出情况核定补助。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市财政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所需经费,市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由市财政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核定补助。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个人付费等方式,由服务收费补偿。对因政策原因造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市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额,统筹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5.政府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项目,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设程序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经市发改委综合平衡、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所需资金由市发改委核定安排。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纳入我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其基本建设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实施细则》(财社〔〕22号)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机制,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预算外管理,全额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市卫生局可实行收入统筹政策,对综合效益较好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统筹上解一定额度资金,由市卫生局统盘考虑使用,作为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基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及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末收支结余为正数的,可按60%提取专用基金,剩余40%部分转入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的提取和用途按《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二)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市编办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其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按每万居民4.5-5名配备。要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毕业生资源,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聘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同工同酬。
(三)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要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并逐步将家庭病床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适当提高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的比例要低于二级以上医院,具体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三区、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卫生局、民政局、建设局、规划局、人口委、食药局等部门参加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形成多部门协作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运行机制。
(二)部门各司其职
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区要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设施保障;指导社区居委会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入户调查,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社区调查工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市发改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按照国家和省上政策,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加强药品价格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对经费收支及社区卫生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市民政局要积极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作用。
市编办负责按程序办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关事宜。
市建设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建设,并依法进行监管。
市规划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城市规划,在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
市人社局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范围内设置的、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暂住居民及其他有关人员。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服务。
(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区(市、县)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条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报当地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三条设置审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征询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四条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由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现有住院病床应转为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或予以撤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设住院病床。
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可选)+所在街道办事处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所在街道办事处名(可选)+所在社区名+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统一的专用标识,专用标识由卫生部制定。
第四章人员配备与管理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第二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可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介入治疗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二十三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参加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有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含符合条件的退休医护人员),依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可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相应专业的临床诊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业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在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组织下,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活动。各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高等医学院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有关医学专业毕业生,逐步经过规范化培训。
第二十六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维护居民健康。
第五章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第二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和事故,确保服务安全。
第二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三)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四)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五)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七)财务、药品、固定资产、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八)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九)社区协作与民主监督制度。
(十)其他有关制度。
第三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履行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
第三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关闭、停业、变更机构类别等情况下,须将居民健康档案交由当地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妥善处理。
第三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严格掌握家庭诊疗、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的适应症,切实规范家庭医疗服务行为。
第三十三条区(市、县)及设区的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本地有关大中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联系方式等转诊信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关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难以安全、有效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应医疗机构诊治。对医院转诊病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医院建议与病人要求,提供必要的随访、病例管理、康复等服务。
第三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应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药品,遵守相应的中医诊疗原则、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三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严格执行相关价格政策,规范价格行为。
第三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配备与其服务功能和执业范围相适应的基本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单位购入。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
第六章行业监管第三十七条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
第三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 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5-0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关系国民医疗水平提高和国家城乡医疗保障的长远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打造“全民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合肥市在推进这一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社区卫生服务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目前社区卫生工作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完善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基本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社区居民,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总目标是:到2011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270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100%;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
我市社区卫生专项资金分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和社区卫生补助经费两块。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是对列入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和房屋修缮进行的补助,被纳入省、市民生工程项目,社区卫生补助经费则是对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给予的补助,由区卫生管理部门依据每年两次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发放。经费主要源于中央、省、市、区财政分别安排的专项经费。
2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未能确保专款专用
根据《合肥市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对于政府补助的社区卫生经费,应专账核算,在社区公共卫生确定的项目和范围内专款专用。而从调研反映情况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会计核算不科学,不完整,均未对社区卫生经费实行专项核算,政府补助专项经费与单位正常经费混在一起,特别是民营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无专职会计,经费收支不能及时、准确记录统计,有的甚至未设立账薄。不利于对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管,不能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2 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有效发挥作用
一是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尚无一套包括资金分配标准、专项经费的使用、资产设备的管理、机构资格的审查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监管控制制度。二是对资金的后续使用监管不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点多面广,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在监管措施不完备,跟踪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三是专项资金的到位率较低,资金滞留主管单位。由于中央、省级资金到位较晚,且考核滞后,时间间隔较长,造成资金难以及时下拨到位,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3 机构基础薄弱,经费保障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市城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较薄弱,在硬件上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欠合理,不少中心、站点场地选址较偏僻,没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医疗设备简陋;软件方面则表现为医疗人才匮乏,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患者所需的服务质量和要求相去甚远。
3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迟、发展快、经验少、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从2006年才起步,几年之内初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城区全覆盖,发展较快。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少,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虽已完成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药品采购配送、中心与站一体化建设等,发展很快,但各项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整制度加以约束和管理。
3.2 宣传不到位,群众认可度不高
目前由于少数地区或部门领导对社区卫生认识不够,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了解不够全面,仍停留看病层面,社区卫生服务在基层中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
4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建议
4.1 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合肥市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合民生办[2008]4号)和《合肥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切实加强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应加快卫生专项经费拨补速度,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4.2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后期监管
一是制定包括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以及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等具体的管理办法;二是近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管理办法,结合各区卫生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制度,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后续使用用业务的监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市直属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级直属医院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符合社区需求、多种形式并存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以帮助提高为原则。公立医院应以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而不是替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宜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支援前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工作效果和慢性病管理水平的实际绩效评价,考核对口支援工作的成效,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任务
(一)市直属医院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受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公立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三)市直属医院要与受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积极探索建立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制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
四、具体要求
(一)确定支援关系。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三家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市妇女儿童医院、市骨科医院分别与二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红十字会医院分别与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第二人民医院负责本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结对单位名单见附件)。
(二)签订支援协议。市直属医院应到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援助协议,建立长期定点协作关系。
(三)派驻医师。根据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选派主治医师以上的临床技术骨干轮流到社区驻点服务,并与责任医师建立帮扶指导关系,帮助并参与社区门诊、会诊、巡回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派。晋升职称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时间可与支农服务时间合并计算。鼓励离退休卫技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医院要保证其原待遇不变。
(四)人员培训。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轮流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支援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到本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学习;在举办学术讲座、交流会、专家讲座时应通知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派员参加。
(五)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明确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转诊程序和保障措施。市直属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同时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有关病情资料及时转回社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六)启动时间。支援医院、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20*年3月中旬之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3月底全面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支援医院、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本项对口支援工作,要建立组织,班子成员牵头,并确定相应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市直属医院和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和工作交流制度,制订中长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吉林市龙潭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种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自然抽样的方法各抽取500名就诊患者和50名医务人员。
调查方法: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医生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和业务用房面积进行现场考察;从统计报表、年度总结中查阅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资料采用EXCEL2000建库,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另外,也对一些资料直接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
结 果
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已经形成,举办的主体呈多元化,以国有卫生服务和企业卫生服务两种模式并存: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个,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个,分占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42%和5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情况:19个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达到标准,达标率为65.5%。5个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达到标准,达标率23.8%。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情况明显好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情况: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设备、检测设备、中医诊疗设备达标率分别为51.7%,48.3%,51.7%,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达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卫生人员状况:在执业医师、中级以上医师、中医师、全科医师、社区护士五项指标中,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82.8%,51.7%,89.7%,55.2%,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达标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得到了完善,但保健和康复工作开展的相对较比薄弱。
双向转诊情况: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2005年的上转情况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上转的比例偏低;而下转情况要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企业社区卫生服务相比,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下转比例偏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166%,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没有投入。药品收入是社区卫生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有86.2 %的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了医保。
群众对企业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为80.6%,明显高于对国有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高低、是否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最终应由社区居民做出评价。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以其宽敞的就医环境、齐全的诊疗设备、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以及较为完善的“六位一体”功能,获得了群众较高的满意度,其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在城市居民中普及了基本的健康知识,这些都是大多数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现有条件下所不能达到的。
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有其独特的物质基础。其业务用房、各种设备都明显好于国有医院。龙潭区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均是由企业提供的,且无偿使用,29个企业社区服务机构有19个业务用房面积超过了150以上。
而且,拥有较充足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从业的执业医师比例、中级职称以上医师比例,特别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使其具备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优势。
另外,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实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保证企业社区服务对象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以及社区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双向转诊;影响因素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impact of two-way treatment in urban medical services
YANG Xue-wen,QIUBo.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niu district of Chengdu Sichuan,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 The factors of the impact of two-way treatment difficult in urban medical services include: National Department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General city hospital、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gencies and the patients. The solution includes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health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increasing input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gencies; improving its service quality and medical conditions, make patients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gencies.
【Key words】 Two-way treatment;Impactfactor
双向转诊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综合医院双方面的互动,并将适合对方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或康复的患者进行双向转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施和执行的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国家和行政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患者等四个方面,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
1.1 补偿政策不到位
政府补偿政策不到位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之一[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强调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由于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的预防、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残疾人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不到位,绝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通过医疗收入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因此,削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患者向综合医院转诊治疗的积极性[1]。
1.2 缺乏可操作的统一的转移标准程序 由于缺乏可操作的统一的转诊标准、程序及监控机制,大中型医院很少主动将患者转出,造成双向转诊运行不畅。大中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不完全清楚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转出转入,如何实现便利、畅通的转诊,如果转出病情加重,谁来承担责任等。有些城市制定了一些局部范围的转诊条件和程序,但不完善。有些缺乏实际操作性,有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医务人员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制度及标准是造成双向转诊运行障碍的主要原因[2]。
1.3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考核不落实 卫生行政部门特别是省市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双向转诊方面也制定了一些办法和制度,但并不完善,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统一。有的地方则在监督管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制度上的缺陷[3]。有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认真监督检查、考核,使综合医院对双向转诊工作重视不够。
2 综合医院
2.1 医院过多的市场行为
医院在20世纪80年代,医疗服务事业逐步被推向市场[4],对医院来说,必须要有更多的利润,而患者就是利润的来院。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把医院经济收入作为考核干部、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只欢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院转入患者而对应该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的患者,综合医院并不积极转出,造成双向转诊活动受阻[5],形成了只是单向转诊的局面。
2.2 综合医院管理者和专科医师转诊意识淡薄 长远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成为综合医院患者的重要来源。但综合医院的管理者和专科医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专科医师因为前几年为转诊患者而个人获利,受到医院处罚,对将患者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心有余悸或残存有抵触情绪,所以对双向转诊缺乏热情,影响了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2.3 转向综合医院的绿色通道尚未形成 由于综合医院大多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需转诊到综合医院的患者与普通患者一样存在挂号、排队、等床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专门管理及快速、优先的就诊,削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综合医院转诊的积极性[6]。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力量薄弱,这是发展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双向转诊的主要障碍之一[5]。具体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素质及专业水平的差距,使患者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而直接选择综合医院门诊或康复期滞留综合医院,导致双向转诊运行不畅。
3.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落后,辅助检查手段欠缺 基本的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条件[7]。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各级政府在这方面投入有限,欠帐太多,一时还难以适应需要。另一方面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一二级医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大多相对规模较小,又难以在短期内发展壮大而达到基本要求,使患者在首诊不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使是康复治疗亦不愿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阻碍了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
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尚未充分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社区全科医师与居民深入的日常接触,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心理、精神卫生等职能尚未充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致使社区医师还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信赖[4]。
4 患者方面
4.1 患者不信任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7]。由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了解和信任,尽管患者也希望在病情稳定后能够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但又担心转回后病情复发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而阻碍了双向转诊的正常运行。
4.2 患者不理解双向转诊制度 患者需要医疗服务信息来引导转诊要求,但由于患者缺乏医疗服务信息,造成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够,以致缺乏转诊意识,影响到双向转诊的顺利进行。
我们深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关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措施将相对明朗。同时随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在软、硬件建设都会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患者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新的认识。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层的共识。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发展和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居民的健康既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需要综合医院,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确保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和使二者得到发展使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使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李新良.浅谈基层医院医疗双向转诊的必要性.中国乡村医药,2006,13:83-84.
[2] 马翔,李宁秀,任晓辉.某区双向转诊实施机构人员认知行为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3-545.
[3] 张涛,陈昌贵,黄建,等.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现状.浙江预防医学,2006,18:57-58.
[4] 井玲,颜祥建,李静,等.城市医疗服务中双向转诊影响因素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1):772-774).
[5] 王珍珍.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和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