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建材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5年建材工作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实施六个方面的举措。
一、明确“五个目标”
(一)、抓好“一个推进”
2005年要抓好8个建材新项目的推进工作,通过发展新项目,增强建材业发展后劲,壮大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战略新高地(后附项目表)。
(二)、抓住“两个市场”
一是紧紧围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从生产、流通、应用三个领域整顿规范建材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引导消费,为建筑应用把关服务。
二是坚持走南闯北,内引外联,带领企业闯市场。以开拓国际市场为重点,逐步扩大省内外市场,为新型建材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三)、抓好“三个推广”
一是加快新墙材推广。贯彻国家保护耕地,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为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加快预拌混凝土推广。逐步禁止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实现保护环境、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
三是加快散装水泥推广。逐步限制袋装水泥生产和应用,促进建筑建材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四个目标”
1、2005年全市建材业产值计划18.5亿元。
2、新墙材生产量达到3.5亿块标砖,市区新墙材生产比例达到55%;应用比例达到60%。
3、预拌混凝土应用量力争突破30万立方米。
4、散装水泥应用比例达到50%。
(五)、召开“五个会议”
1、3月10日召开全市新型建材产品推介暨与重点工程对接会议,组织全市50余家新型建材企业的产品与39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供需见面,为生产企业与应用单位打造平台,实现两业互动。
2、3月底至4月中旬分别召开建材行业协会新墙材、门窗、预拌混凝土、水泥等各分会会议,安排落实各行业下步工作任务。
3、5月初召开预拌混凝土及散装水泥生产企业座谈会议,研究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统一价格加强行业自律,交流推广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
4、6—7月分别在城区(东湖上城利用砌块建筑小高层住宅工程项目)和村镇(杜蒙县对山奶牛厂利用轻质墙板建造的新型墙体节能住宅建设项目)选择两个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召开新墙材应用现场会议,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墙改工作。
5、7—8月份拟定在油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或萨大路改造工程现场,召开预拌混凝土应用现场会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共识,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二、实施“六个举措”
(一)、强化政策引导,当好指导员
一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建材业“十一五”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调整“十一五”期间列入项目库的20个建材储备项目。围绕建材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落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各项措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支持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二是加快新项目建设。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扶持,依托服务大企业,跑项目,抓引资,对现有项目还要进一步筛选、整理、加工,积极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对列入计划的8个项目,提前介入,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选址、合资合作、技术攻关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做到企业走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抓住2005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的契机,加快项目建设,增加建材发展后劲。
(二)、强化监督管理,当好裁判员
一是开展好建材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两个市场:1、建材产品市场,要进一步争取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的配合,以水泥、建筑门窗、防水卷材等为重点,对我市建材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全面整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建筑应用市场,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各工程建设现场,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建筑工地和装修中违法、违规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包括采用无生产许可证和不经过节能备案的产品,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检查、宣传、处罚力度,引导消费,严把建筑应用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建材专项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依法推进建材行业管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及墙体材料改革等项工作。通过加强行政执法,严格按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检查,采取与其他部门联合检查或抽查等方式,深入建设工程现场,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落实到位。要通过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强化管理,加大规费收缴力度,加快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三)、强化舆论宣传,当好宣传员
一是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议,引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宣传我市新型建材产品及企业,提高知名度,为企业加快产品应用创造条件。
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全年力争刊发各类新闻稿件20篇。
三是印发大庆市建材工业协会会刊--《大庆新型建材》,加大对新型建材企业及产品的宣传力度,促进生产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四是采取召开现场会、开展宣传周活动、印发宣传资料,深入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
总之,要以全新的理念开展好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墙改、推广散装水泥及预拌混凝土的政策、法规,从政策、经济、使用寿命、使用效果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禁实、推散及预拌混凝土的好处,树立和推选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典型,提高社会各界对禁实、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认识,促进这几项事业的深入开展。
(四)、强化建筑应用,当好教练员
2005年我们要抓住滨洲村、科学家村开发、萨大路改造、文化娱乐中心等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机遇,强化市场引导,用新方式促进新型建材应用,实现建筑、建材业双赢。
一是在举办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暨新产品会基础上会同局重点办建立与重点工程联系制度,同时还要定期带领相关企业及产品深入各县、区现场服务对接,加强信息沟通,为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二是召开新墙材及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现场会,通过典型引路,为其它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经验。
三是利用会刊、网络等定期工程建设信息、行业动态、政策导向和产品信息,为生产和应用单位牵线搭桥、打造平台。通过上述几种形式协调好生产、应用等环节,促进建筑与建材业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市场引导,当好导购员
根据赴俄罗斯、加拿大等地考察的情况,结合我市建材业实际,我们确定2005年乃至今后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带工厂,以对俄贸易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争取市招商局、外贸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支持,大力扶持企业走出去,带动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在境外建立机构或投资办厂,用新对策促进我市建材业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是重点扶持大庆新友谊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与克市合作的中国建材装饰城建设项目,带动我市新型建材生产和经销企业,扩大对俄贸易。要以该市场为载体,选择适当时机,组织我市部分新型建材企业及产品举办产品展示会,今后力争每两年举办1届,把展会办成建材产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建材行业国际交流及协会开展活动的服务平台,通过大力开辟外埠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材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二是进一步考察东宁市对俄互市贸易区项目,力争组织部分建材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对外宣传和销售。
三是继续引导企业加强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瑞福公司的经贸合作,以此为窗口,进一步推进我市建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六)、强化协调服务,当好协调员
2005年我们把加强协调、服务、引导作为工作职能转变的重点。
一是搞好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通过加强与各省市建材主管部门、协会和重点企业的联系,定期分析行业经济形势,掌握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行业动态和政策等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重点协调解决好中省直单位、开发区及四县新材料推广、规费收缴及管理关系不顺的问题。找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推进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发挥好两个专项资金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各县区、各中省直单位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项目,为禁实、推散、禁止现场搅拌做好材料准备。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应用新墙材,加大墙改专项资金对村镇建设的倾斜力度。还要在研究制定新墙材推广地方标准规范及组织外出调研预拌混凝土应用情况引进新技术降低预拌混凝土成本、加大推广力度等方面适当增加投入,推进两项事业的深入发展。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季度预计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17.3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24.11%,实现利税2.5亿元,同比增长15.21%。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和食品加工等四大工业主导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16.7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的60.32%。其中,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两个产业总产值预计为10.5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7.84%。
由于春节放假,企业生产减缓,加上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上升,企业运行困难。县工信局加强运行调度,强化监测分析,积极落实运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一是重奖优秀企业。积极落实《关于推动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兴发[2013]1号)文件,对三美化工、国兴拨叉等16户优秀工业企业进行重奖,奖励总额高达115万元,大大提高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推动了工业的振兴发展。二是扶持企业增资扩产。为促进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织企业靠大联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力促中国建材集团投资14.85亿元收购宝华山水泥板块,推动企业优化重组,实现企业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三是帮扶企业技改创新。加强沟通协调,帮助国兴拨叉、百丈泉、山村油脂等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组织国兴拨叉和百丈泉等企业申报全省“四率”考核。
二、招商引资稳步推进
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安排全体班子成员及业务骨干参与对接招商项目,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收集招商信息,做到全员行动以确保完成2013年招商任务。
招商小组负责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对相关单位的招商情况进行交流汇总。针对招商工作制定考核方案,并建立工作台账。分别收集招商小组的工作动态及各项目现阶段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协调的问题等。
截止目前,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情况如下:
1.新材料项目:经协调已由北方材料院上报兵器工业集团,等待总部审批。
2.钼矿深加工项目:正在做环境评估及土地报批工作,已开展矿区开采的前期工作
3.中化氟化园搬迁工作:已协调确立了新址,聘请浙江天正设计到项目现场做规划调研,现就500亩土地指标做积极争取。
4.浩森制药整体搬迁:经牵线搭桥与有投资意向的在中山市创业的籍老板许华胜进行了沟通,向他介绍了项目的有关情况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将有关招商资料邮寄给了他。目前也正在联系其他有投资意向的合作伙伴。
5.新进纳米钙项目:通过多次与闽兴实业的接触,最终确定其新上纳米级钙生产线落户我县工业园。目前此项目正在制定可行性报告,接下来就是积极配合协助其立项争取用地指标。
三、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1、积极筹划成立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便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产业,促进我县主导产业的聚集发展。
2、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产业发展事宜,并向市工信委等上级部门上报了《县军工产业园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关于恳请支持我市发展军工产业推进军工产业园建设的请示》两份报告,以争取上级对我县打造军工产业园,扶持上军工项目的更多支持。
3、切实做好开发区调区扩区的有关工作,启动了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机电制造业发展规划及军工产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四、机关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每人撰写心得体会,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2、严格规范制度,坚持上下班签到和周五学习例会制度。在原有相互交流的学习形式基础上,新加入专业人士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从而拓宽了眼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全局上下目前学习热情高涨,人人争当学习型干部。
3、聘请了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局机关和企业运律手段,排忧解难,提升了工作效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产业集聚不强。目前我县工业涉及行业较多,产业特色不很鲜明,且大部分规模小、数量少,未能形成支柱产业,再加上企业分布较分散,未能形成真正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聚集。二是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由于受到用地、资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工业项目的进展。三是运行质量持续下滑。去年年底以来,由于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上升,同时,因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造成部分产业特别是氟化工、水泥等产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1、全力保障经济运行,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把培育龙头产业、企业作为关键环节,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培育基地作为切入点,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把抓考核作为激励手段,以《关于推动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实现工业发展预期目标;把强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引力。要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积极发展大项目,重点是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两头在外型项目,通过上大项目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根据相关产业政策,注重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发展规划,最大限度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集中力量在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对已引进的项目要加大扶持和协调的力度,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
3、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发展实力。一是狠抓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重点抓好氟化工产业基地的整体搬迁和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集聚、带动作用,提供发展平台,努力改变工业发展现况。二是着力发展配套产业链。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开展合作,形成整体优势。三是狠抓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优扶强政策,重点围绕军工、机电制造、氟化工、新型建材为主导的“两园、两基地”产业格局及食品加工、现代轻纺等产业的建设,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拓展延伸优势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形成集群经济。
一、循环经济工作开展情况
1、根据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废弃资源调研工作,基本掌握了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力。
2、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等,开展了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技术引进和攻关,编制了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3、重点培育国大、富盛、鑫达公司等几个典型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目前,国大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的节能墙体材料已与台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今年该产品销售额预计为500万元;富盛公司为白桦林钢铁公司配套的3000吨/年废酸液处理再利用项目已完成施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鑫达公司的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也已成熟,正在筹建年产5万吨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二、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1、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
上半年,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及松北区自然状况,完成了环保科技产业园进行了重新选址,省政府将投入部分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及产业集群化、配套化的发展思路,完成园区的总体产业规划;园区整体开发及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有了初步成果,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哈尔滨三和环保科技产业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核名工作。
2、表面处理工业园
坚持“政府主导,民企经营,三级共建”的原则开发建设工业园。协同园区开发公司与规划局、土地局、发改委等委局共同踏查了8处拟选址并对拟选址从环保、规划、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为选址做好了准备。该项目已列入哈尔滨市城市近期规划及哈市2007年重点项目,目前基本完成项目的整体可研报告初稿。
3、再生纸生态工业园
以表面处理工业园为先导,组织企业成立了再生纸分会;协调市规划局将哈市造纸企业落图;联合环保、规划等方面专家到拟选址进行踏查,掌握详细数据,为选址做好准备。该项目已纳入市政府出台的《哈尔滨市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中。
三、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工作
开发、引进、推广环保新技术、新产品6项,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8项,并成功组织15个项目参加了第十八届哈洽会高新技术展。废酸液处理等3个项目获得省环保扶持资金。以工大环保股份、天硕建材、鑫达、城林、顶豪公司为首的我市环保产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规模;重点推广医疗废水膜处理技术、环保燃料、降解制品、养殖业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等高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规模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四、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重点推进了环保新材料、环保能源等产业集群建设。
1.节能建材以顶豪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制造厂、沃德实业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发生产以粉煤灰、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新型复合保温板,格宁公司引进了以阻燃纸为原料新型建材生产技术,近期进入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生产。
2012-2014年年均增长15.6%;
2015-2017年年均增长8.3%。从统计数据看,**县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关联程度较弱、梯次格局未能形成等问题逐步显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一、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截止8月底,**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其中矿物采选企业74家、机械铸造企业25家、建材生产企业21家、木材加工企业15家、茶叶加工企业8家、造纸企业4家、纺织企业5家、人造革生产企业5家、陶瓷企业5家、其他行业企业21家。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8.4%,建材水泥产业现价增长33.6%,冶铸及机械加工产业现价增长27.5%,轻纺服装产业现价增长10.5%,矿产品采选加工业现价增长18.8%,陶瓷业现价增长27.0%,电子业现价下降79.6%,农产品加工业现价增长11.2%。上半年,全县工业产品产销率99.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15.9%,新增入规企业5家。从入统企业上报的数据看,今年来该县工业经济运行状况一般,工业增加值增长压力较大,工业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提质增效的效果并不明显,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还需持续发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主导产业尚不明晰,全县没有突出的主导产业,缺乏产业领军企业或龙头企业,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比重较低。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均为负增长,分别为-34.3%和-50.9%,且技改投资以机械铸造、建材等资源类项目居多,占比接近80%。三是新兴产业少的现状未能取得突破,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平台仍然空白。四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少,高层次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在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上仍较为薄弱。目前,全县仅有4.3%的规模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4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0.8%,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0.42%,与省里2.2%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五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土地、用能、人工成本仍然较高,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六是园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土地综合利用低下。园区引进项目质量不高,园区的主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特色龙头,带动和辐射能力低。七是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出效益不高,2017年亩产税收仅为1.4万元。八是资金瓶颈制约仍然突出,企业融资难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全县企业贷款额度较周边县市区显著偏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5家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缺口金额达2.32亿元。九是招商引资动力不足。现有工业项目总量、体量都比较小,新谋划、新对接、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等的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落地形成产能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更是缺乏。十是工业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业经济管理队伍分散,缺乏坚强统一领导,“分灶吃饭”、“九牛拉车”现象突出,大工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担当“打头阵”重任能力弱小。
二、企业转型升级成效和困难
(一)转型升级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县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实体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一是科技创新持续加快。截止2017年底,全县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11家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拥有省级科技型企业24家。二是产业转型持续加快。全县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7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家、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3个,新获国家授权专利189件,“永大陶瓷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三是传统产业改造持续提升。矿产品深加工五条产业链延伸,22个工业经济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48亿元,263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12.14亿元,中工塑胶、宇隆超纤、新盈彩铝等项目动工建设,红狮水泥列为省级龙头企业,金门油压“人造板热压冷压循环工作机组生产线”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岩兴工业气体“液体空分及水电解制氢项目”列为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二)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矿产采选业和机械铸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比重过高,呈现出工业企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能源消耗的状况,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大、笨、粗”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环保安全政策、去杠杆去产能政策的影响,行业冲击明显,停产、半停产企业多达四成。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生产面临困难。由于产业结构过于依重资源型加工企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加上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成本连年上升,遇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原因,大多数企业产品出现产量下滑,赢利空间减少,经济贡献率下降等情况,有的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等状态,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3.工业污染仍然是影响**县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县工业产业结构中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在当下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污染问题仍然是**县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县的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水泥、人造革和矿业采选三大行业。
4.产业要素集约度低,产业层次不高,关联度小。从目前全县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种类分散,造成现有产业要素(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使用集约度低,特色产业不鲜明且未形成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小,主导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现有的支柱产业来看,经济总量偏小,缺乏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产业内小企业偏多,组织体系混乱,分工协作的格局不清晰。
5.主导产业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新兴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资源往产业走”的调整步伐还不够快,新增策划的项目多为传统建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农林产品加工项目等,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业发展未形成集聚效应。石墨和石墨烯高端研发应用、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康养运动等新兴产业方面还未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没有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018年,新兴产业项目仅5个,占全县工业项目2.7%。
6.企业发展存在诸多要素保障不足问题。用地方面,土地开发成本高、供地少的情况已成为制约**县中小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瓶颈,在政府不能举债的情况下,如果ppp合作开发园区的项目进度不及时、上京机械园的供电、供水和排污等基础设施未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的新项目将出现无法落地的局面;
资金方面,在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该县有八成以上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全县工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逐年下降(五年时间下降幅度达8%)。与周边县市正增长相比差距较大;
政策方面,对于工业用地闲置、工业厂房建设容积率低、僵尸企业处置还没有制订好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
7.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少,高层次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在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全县仅有4.3%的规模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4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0.8%,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0.42%,与省里2.2%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8.工业项目招商存在策划质量不高、业务不专、信息不畅、方式单一等问题。引进落地开工建设的项目缺乏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的高技术和新型工业化项目;
招商小分队组成都是兼职人员,平时忙于单位本职事务性工作,无法主动外出对接项目,捕捉各地招商资源信息,招商效果成绩不佳;
招商手段一成不变,未能在网络招商、委托招商、招商等新的招商引资思路方面下功夫、出实招。
9.工业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县工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责就被长期分解弱化,工业战线管理队伍分散,工业管理山头多,“分灶吃饭”、“九牛拉车”现象突出,专业且统一领导大工业管理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担当“打头阵”重任能力弱小,只能维持日常的综合管理的职能。
三、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影响
**县出口企业较少,其中产品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企业为零。据调查了解,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县企业未造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也未显现,但部分企业主担心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在将来会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企业将会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生产经营状况等提前预判,做好应对。
四、企业转型升级建议暨期待
(一)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机械铸造、新型建材产业、纺织等传统产业,以智能升级、信息化等为重点,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机械铸造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铸造龙头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增强整机生产和产品配套能力,完善铸造产业链条,将传统机械铸造产业改造提升为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同时,大力开发福建(**)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承接沿海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着重引进汽车、工程机械、装载机械、消防器材和阀门水暖等比较先进的配件生产项目。
2.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建材产品及认证和水泥生产企业,推进建材精加工、新型建筑材料和煤矸石生产微晶玻璃板材等项目建成投产;
开展干混砂浆、混凝土搅拌站和水泥基材生产等水泥产业链延伸项目的建设。
3.纺织产业。发展集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海西轻纺新型面料基地,在服装、鞋业、家具、箱包等产业链终端培育和引进一批档次高、配套能力强的核心企业,使之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和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鼓励企业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核心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促进新兴产业根植性、规模化发展。围绕石墨(烯)、工艺陶瓷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规模化发展。
1.石墨(烯)产业。重点以福建科华石墨科技公司为龙头,孵化培育一批石墨和石墨烯材料制备和应用企业,大力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静压石墨、核石墨、石墨烯材料及应用产品,加快建立集采矿—高纯石墨—石墨产品—石墨烯产品为一体的完整石墨产业链。同时抓好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煤矿微晶石墨深加工项目进度,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推进富友石墨提供样品给莆田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和华峰公司进行合作,通过技改加工高纯度微晶石墨,以此带动我县石墨产业的发展。
2.工艺陶瓷产业。现有5家陶瓷企业,即:福建省**县永大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县宝通瓷业有限公司、**县宝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顺天来彩陶制品有限公司、福建大圣瓷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日用和工艺陶瓷二大类。重点推进永大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属工艺陶瓷生产,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是典型的服务型制造行业;
宝通瓷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高温马克杯系列陶瓷产品;
大圣瓷业集生产、经营、研发、展览为一体的陶瓷文创项目。
(三)提升全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优质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在创新引领技术升级、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1、支持扩产增效。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陶瓷、纺织、农产品深加工、木业加工、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对象,并将所有涉及石墨(烯)、光电、无人机、生物科技等元素的企业作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对象加以重点扶持。
2、推动智能化改造。发展壮大智能化装备制造产业,集成创新一批新型数控装备,推动数控技术和装备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重点在工业园区内扶持企业向高端产品制造方向发展,形成以上海均和集团的重型机械配套设备生产线项目、泉州市世欣机械有限公司的机械铸造项目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先进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头效应;
加快浩特纺织、南湖针织“机器换工”,提升企业智能化改造。
3、突破提升工业强基水平。推动智能装备、稀土材料、晶体材料等工业“四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与厦钨集团、福能集团的稀土项目对接,加快科华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及高端装备的联合攻关,引领企业开展生产系统改进和工艺创新,重点扶持宝山机械、金门油压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一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推进清航数字无人机产业化项目、大圣日用陶瓷生产项目的落地建设。
4、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实施质量品牌专项,坚持以质取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实施区域品牌培育工程,挖掘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促进优势名牌资源集约化,重点扶持宝山机械、金门油压、红狮水泥、秦朝木业、广联木业等企业实施名牌扩张,打造“**机械”、“**木业”等区域公用品牌,树立**制造的品牌形象。
(四)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快编制出台《**县产业规划(2018-2025)》,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突出发展轻纺面料、装备制造、机械加工、陶瓷加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
二是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产业调整专项资金,制定《**县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整合产业发展资金,推进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用足用好省、市扶持工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县稳增长配套措施以及鼓励投资兴业、发展总部经济税收的优惠政策;
一、以壮大产业集群为主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遵照湖北省、宜昌市提出的发展“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和“集群经济”、“板块经济”的要求,着力实施“123产业集群工程”。即培育1个产值200亿元产业集群(精细化工)、2个100亿元产业集群(生物医药、食品加工)、3个50亿元产业集群(新型建材、新型电子、装备制造)。
一是瞄准国内一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东阳光生物制药、长江药业、华阳化工等龙头企业开展大投入,引进世界顶尖技术成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60%。
二是争创行业百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围绕“三个一批”(淘汰一批高耗、低效化工企业,稳定一批高浓度磷复肥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一批精细磷化工、煤化工企业),积极兴建循环利用项目,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宜化楚星、鄂中化工、兴发化工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2009年,实现产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40%,进入全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三是立足全省最大,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支持华新水泥、惠宜陶瓷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中高档卫生洁具和墙地砖。目前,新型建材产业已达到年产500万吨高标号水泥、100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16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生产规模。2009年,实现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四是突出成龙配套,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支持本地民营企业依托国内知名企业,延伸链条、专业配套,大力发展新型电子、装备制造业。2009年,新型电子产业完成产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五是着眼助农增收,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立足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初步建成了以清江绿色产业园为中心,以丰岛食品、土老憨、宜红茶、天峡鲟业、清江肉联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集中区。2009年,清江绿色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3%。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比上年增长11.5%。
二、以打造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调整企业结构
遵照“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保姆式服务”的要求,宜都市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打造3家产值100亿元企业(东阳光、宜化楚星、兴发化工)、3家产值50亿元企业(鄂中化工、宏发科技、天峡鲟业);10家产值10亿元企业(华新水泥、华阳化工等)、30家产值5亿元企业、50家产值1亿元企业。
一是坚持不懈抓项目。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宜都市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应对之基、增量之源,坚持抓大项目与抓小项目并重,强化项目专班推进机制。2009年,宜都市招商引资项目16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当年竣工投产规模项目41个,新增规模企业39家,全市规模企业发展到177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当年新增规模企业家数连续三年位居宜昌市第一。
二是扶优扶强壮筋骨。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设立100万元“小进规”奖励资金,统筹安排2亿元生产调度资金,帮助一批中小企业“挺”过来,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壮”起来。华阳化工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扶持,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国际市场份额达到80%,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成为出口创汇最大、提供税收最多的本地民营企业。2009年,宜都市产值过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8家,达到27家;过5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3家,达到13家;过10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4家,达到7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2家。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上年增加6家,达到14家,其中东阳光公司上缴税收比上年增加1亿元,达到3.3亿元。全市工业企业吸纳本地8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三是全民创业聚活力。宜都市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优惠政策,实行创业“零收费、零门槛”,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财政列支500万元创业扶持奖励基金,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再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和全民创业小额贷款,累计提供担保贷款5亿元,带动机关干部、回乡人员、城乡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近1万人自主创业。2009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400家,达到1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达到1.3万户,完成产值50亿元;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达到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400人。
三、以争创精品名牌为抓手,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一是围绕“高新、尖端”,壮大“宜都创造”。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加大产品创新、技改扩能力度,提高“宜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通过产品升级和工艺改造,全市共淘汰低标号水泥、普通轧钢、低效农用肥、低档陶瓷等产品50个、落后产能3000万吨,推动了产品向高新、尖端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红霉素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和湖北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二是围绕“精深、特色”,打造“宜都原产”。依托优质柑桔、粮油、茶叶、生猪养殖加工、高效农产品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区,财政引导投入3亿元,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规模化养殖,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宜红工夫茶”生产基地、中部最大的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和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是围绕“著名、驰名”,叫响“宜都品牌”。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出台奖励政策,争创精品名牌。目前,全市名牌产品达到2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7个、湖北省名牌产品15个、新认证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
四、以推进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调整技术结构
一是引进高端技术。引导东阳光等高新企业紧盯国际高端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东阳光通过引进技术,成为国家抗“甲流”的战略贮备药和军需特供药品生产基地。2009年又投资20亿元,新上胰岛素、辅霉Q十和红霉素扩能项目,三年内年产值可达到100亿元。
二是自主创新。设立1亿元技术创新基金,实施“院(校)企联姻”工程,每年组织59家企业与国内6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组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9个。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28.9亿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85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169项,形成了红霉素原料药、紫外线吸收剂等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是改造传统产业。以产品扩能、工艺改造、设备更新为重点,综合运用技改贴息、税收返还政策,引导企业技改投入23.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58个,开发新产品154项,年增新产品产值30亿元。
四是培植高新项目。增加高新技术财政专项,孵化和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东阳光公司“大宗发酵产品先进发酵工艺技术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天峡鲟业公司研发的工厂化养鲟科研项目被纳入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支撑计划”,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9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全市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五、以促进节能减排为目标,加快调整投资结构
2009年,宜都市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41亿元,向银行争取贷款77亿元,向外招商引资49.16亿元。在投资结构上,全市突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高端产品,依靠政策导向,把握投资重点,促进经济转型。
一是突出优势产业,扶优限劣。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修改完善招商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发展新型产业,推动150家企业投入10亿元转产转型。宜化楚星在产业政策引导下,大力发展季戊四醇、磷酸一铵等高浓度、多元素的高效复合肥,年税收过亿元,比当初增加9倍。2009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优势产业返还税收1.84亿元。
二是围绕环保生态,节能减排。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8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5亿元,开展工艺改造、设备更新、达标排放、生态发展,其中投资10亿元引导重点能耗企业“煤改气”实施燃煤锅炉改造。2009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综合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8%,空气优良天数率达到95.73%,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环境容量比大大提高。宜都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一)主要内容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发展目标是:产业更大发展,生态更好保护,民生更加改善。在此基础上,汉中循环经济产业核心集聚区应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产业、有色冶金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油气化工产业,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生态与环境相和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资源整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有色冶金、新型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在全省有重要地位、在陕南独具优势的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产业。《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明确以“六基地一中心”为基本载体,即建立以钢铁、锌冶炼为主的冶金产业基地;以航空、数控机床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天然气、石油开采加工为主的油气石化产业基地;以“猪、药、茶、菜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基地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全面构建以循环型农业为基础、循环型工业为主体、循环型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体系。
从空间布局上,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分为中心区和辐射区。中心区为汉台区(含经济开发区)、南郑县、勉县、城固县。中心区总面积为8076km,总人口204.15万人,生产总值为185.28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29.64%、53.81%和63.36%。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229.42万元/平方千米。辐射区包括西乡县、洋县、略阳县、宁强县、镇巴县、留坝县和佛坪县。区域总面积19170km,总人口175.22万人,生产总值为107.13亿元,占规划区比重分别为70.36%、46.19%和36.4%,单位面积生产总值产出为55.88万元/平方千米。从产业分布上,中心区的汉台区要建好铺镇工业园、褒河工业园、现代物流中心、汉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开发区要建好汉中装备制造工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心区的南郑县要建好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湖•红寺湖旅游区;中心区的勉县要建好勉略宁工业园、有机农业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示范景区;中心区的城固县要建好汉中航空工业园、五郎工业园区、有机农业产业园。辐射区的洋县要建好有机农业产业园、长青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示范区;西乡县要建好新型建材产业园和有机农业产业园;镇巴县要建好油气开采工业园;佛坪县、留坝县、宁强县、略阳县要分别建好佛坪野生珍稀动物植物循环经济型旅游景区、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青木川古镇、同心羌寨和五龙洞旅游区。汉中产业集聚区共规划类重点产业267个项目,总投资4705.6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160.71亿元,利润约337.91亿元,税金258.87亿元。
(二)建设现状
至目前,全市都在认真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狠抓实施,如火如荼的建设园区。汉台区、开发区、南郑县、勉县、西乡县、城固县、宁强县、镇巴县已编制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并有部分项目入区建成。勉县冶金循环经济科技工业园已聚集汉中钢铁、汉中锌业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年产值达60亿元,被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重点园区;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聚集建兴油脂、春光油脂、中宝绿色农业等企业11户,年产值达6.8亿元,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西乡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材工业园,目前已有总投资4亿多元的尧柏水泥入住建设;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已有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上市公司江苏雨润公司和西乡鹏翔茶叶公司入住建设。镇巴绿色产业园区,采取县上出资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资金向入区企业倾斜等方法,鼓励吸引项目企业入园,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目前,已有镇巴腊肉、秦茗茶业等5户企业入园建设。总体来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都能严格坚持突出循环、服从总规、规划先行、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区热情高涨,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煤炭企业;义马煤业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主要消费能源。但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威胁。这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的经济,成为煤炭企业未来发展新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存在诸多问题即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缺乏发展资金,制约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煤炭产业链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中小煤炭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集中度低,产业间协同度低;安全状况亟待改善。义煤集团公司作为全国特大型企业,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部门上级政策精神,促进煤化基础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思路,运转高效现代制度,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成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一、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
义煤集团公司是全国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24.7亿元,与河南煤化集团合并成立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序列。矿井主要分布在义马、陕渑、新安、宜洛、巩义、青海和山西,共7个煤田。近年来,“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中国要走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口、能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要求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和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公司在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义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精神,按照“和谐友好科学发展,两大跨越又好又快;大型集团公司行业聚集,外向拓展相关多元;煤化基础结构升级,运转高效现代制度;企业增效职工富裕,本质安全平安“义煤”的总体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实现了企业、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思路
义煤集团自成立以来,从矿区发展规划的确定到项目的开发建设,着眼企业可持续发展,围绕高起点、高标准,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协调的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和产业链条延伸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与矿井设计、施工同时考虑,实现了矿区科学合理布局,使矿区开发建设沿着科学健康的发展规定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煤炭开采为基础,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回馈式流程,将煤炭的开发到产业的延伸构成一个循环链,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矿区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矿区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
三、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措施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矿区的主要矿井规划为高产高效矿井,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义煤集团从矿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到项目的开发建设,始终坚持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避免了“盲目建设、无序开发”和“先污染再治理”的做法,使矿区的开发建设沿着循环经济的轨道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一)瓦斯开发利用
针对义煤矿区瓦斯储量丰富、涌出量大、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按照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以安全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瓦斯综合开发利用。根据矿区开发建设情况,义煤集团已在耿村矿、千秋矿、新安矿建成三座瓦斯发电站,总装机容量5000KW。2015年,共发电2000万度,利用余热供暖面积约3万m2,实现产值800万元、利润100万元,利用瓦斯600万m3。同时耿村矿还利用瓦斯发电余热在夏季供冷,实现了电、热、冷三联供,为提高瓦斯利用率探索了新途径。
(二)煤矸石开发利用
一是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利用为起点,发展电力产业,形成“煤―矸石(煤泥)―电”产业链。义煤集团现有矸石山15座,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已达1860多万吨,占地面积600余亩而且每年新排放煤矸石约160万吨、煤泥30万吨、煤灰10万吨,既占用大量土地,又严重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难题,义煤集团先后规划建设了3座煤矸石(煤泥)电厂,总装机容量148MW,年利用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劣质煤170万吨,实现了煤矿固体废弃物的就地转化,变废为宝。二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发展新型建材,形成“煤—矸石(粉煤灰)—建材”产业链。近几年,义煤集团先后建成了4条年产6000万标块矸石砖生产线和1条年产8000万块免烧高压蒸养砖生产线,初步形成了年产3亿块新型建材砖的生产能力。另外,还有3条矸石砖生产线拟建。届时,义煤集团将达到年产5亿标砖的规模,年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100多万吨;真正可实现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与生产同样数量粘土砖比可节约土地500亩、节约标煤5万吨以上。同时,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添加料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已形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8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50万吨以上。三是对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对于已自燃的矸石山,如北露天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近几年,选择对土壤适应性强的刺槐树在矸石山栽种,先后绿化矸石山2000多亩;在风化程度高、有机质较厚的矸石山上进行复垦造田,计1600多亩。通过对矸石山的绿化、复垦,改善了矿区环境,增加了农业用地,促进了一产发展。
(三)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义煤集团现有矿井年均涌水量2800m3/h。义煤相继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10座矿井水处理站,加强对矿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主要用作:1、工业用水。把跃进矿井水处理后用作跃进综合利用电厂和跃进2×5万KW煤泥电厂辅机的冷却用水,引曹窑矿井水经多级沉淀净化后作为氧化铝、钡盐厂的工业用水。2、引水上山发展一产。千秋矿把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输送到山上发展一产,灌溉农田面积2000亩以上。3、生产、生活用水。处理后50%的矿井水回流井下复用。另外还有一部分经生物、化学处理净化后作为生活用水。对矿井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作用。据估算,义煤集团对矿井水的利用率在65%以上,每年利用矿井水1300万m3,和打水源井相比较,每年可减少支出约20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四、义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义煤集团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目前,煤矸石利用率达到90%,瓦斯利用达到70%,沉陷复垦率达到70%,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0%;与2014年相比,SO2和COD分别减排50%和21%。
五、结论
尽管义煤集团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坚信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煤集团将会以更开放的思想、更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特色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实现义煤的战略转型,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蒋楠 单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元.浅谈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J].能源环境保护,2005,04:57-59.
[2]张自敏.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及发展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3,02:234.
[3]汪希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3,07:188-189.
第一、推出“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系列产品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令人鼓舞,但因某些方面发展不平衡,现在看来也存在不少“成长之痛”(一些经济效益显著能立竿见影的领域大家会蜂拥而至;对一些有社会效益、涉及面广、经济效益不高且工序繁杂的小项目,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专业角度讲,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建筑门窗产品不断升级(如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防火门、防盗进户门等)无论从生产工艺、外观样式、使用功能、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成就卓越。而一些边缘项目,涉及社会效益,较繁杂的建筑产品(如“硬板工业大门”)就难以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在当今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改进和升级。这也是当代人的社会责任。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对建筑产业中配套产品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使用的“硬板工业大门”中平开大门主要图集有:02J611-1《钢、钢木大门》,它是1977年版J644、J643的再版。整整用了将近40年,产品标准升级多年长期滞后。通过对该产品的长期跟踪和观察,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如产品保养不力,铁锈容易产生重金属环境污染。
2.有限资源(木材、钢材)耗用量大,工艺繁杂,制作安装耗工费时,维修成本大,外观粗糙。
3.大门启闭动态条件下(特别在沿海地区台风季节),门体受撞击后,采光窗玻璃容易破碎,存在伤害人体的安全隐患。沿海地区风力通常较大,当风力超过五级时,较大的门体人力启闭困难且难以控制,存在伤害人体的风险。该门体的机构原理是靠垂直上下二个门轴联接活动门扇(无其它保险装置),一旦受外力撞击(包括风力甩撞)及焊接质量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门体倾覆事故,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此建议:沿海地区平开大门外型尺寸不宜大于洞口尺寸(宽×高)3000×3600,大于该尺寸时建议改成推拉、折叠大门。
现行的“变压器室钢大门”也属“硬板工业大门”,主要图集有:04J610-1《特种门窗》,它是2004年版,其中部份是J652的改名再版。同样整整用了30多年,产品标准升级多年滞后。通过对此类产品的长期跟踪和观察,也有如下不足:它们除了与钢木大门有共同不足之处外,门体稳定性较差,焊接易引起应力变形造成门体跷曲。且配合土建施工繁杂,不利于成品保护。普通百页门窗防雨飘性能欠佳(雨水易因大风飘入室内)。
现行的推拉、折叠工业大门,普遍有门扇缝隙不密的缺陷(雨水易因大风飘入室内),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带动地轨滑道沉降后影响推拉大门开启是个棘手的问题。
“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系列产品的推出其重要意义在于外观、材质和工艺的改进。它有经济价位适中,结构简单实用等优点。
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扶持公益性科研项目,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推行新材料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力度。这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从事的领域和方向符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指示精神。
第二、“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系列产品的开况
读工民建专业出身的我,毕业后在大型国企钢门窗厂任技术员,搞过多项技术革新。30多年来,一直侧重冶金、化工、电力、港口等大型工程中工业钢大门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施工管理,在某些方面有独到的施工方法,并不断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硬板工业大门”我做过不少,也积累不少经验教训。这种产品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做好很难,要做精做细更难。我平时注意对各种“硬板工业大门”的设计资料及产品的跟踪观察。分析它的利弊和后果。主张重型大门必须增加“保险装置”(实践中确也遇到过大门撞弯不撞倒的实例)。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新型建材和新工艺产品得到广泛应用,老的建筑产品逐步退出建筑市场。民用类门窗早已焕然一新(无论是外观还是节能环保等方面都不断升级),可是“硬板工业大门”仍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式,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
我认为这些“硬板工业大门”是几十年前的样式,现在应该想办法弥补和克服它的缺陷。为此,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多次外出考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几年前我尝试了用热镀锌外框料加工的“硬板工业大门”,虽然样式改观了,但表面容易变黑(沿海地区大气环境下使锌层氧化变黑)效果不是很理想。
后来,我选择铝合金设计开发了专用门边料,铝合金料有经济价位适中,材质轻,抗腐蚀性能好等优势;外表整洁亮丽,适合同现代建筑相配套。经试用效果和反映都较好。就这样迈出了“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第一步。在研发过程中,我常到工地现场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尽量考虑施工单位的配合方便及成品保护。对用材规格、制作工艺、产品样式、大门配件等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目前开发的50、75二个系列产品,属轻型“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系列产品。
开发进行中的“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相关情况:
2011年,开始研发第二代产品“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品种有50系列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变压器室大门,并作多次改进。
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又推出75系列“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共申报四项实用型专利。
2013年,已申报一项(相关推拉工业大门内容的)发明专利,并继续改进和开发新产品。
第三、“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简介
1.该系列大门是宁波新力强门业有限公司针对沿海工业建筑特点研发的第二代产品,已获四项国家实用专利、申报一项发明专利。
2.该系列大门推出的重要意义在于外观、材质和工艺的改进。经济价位适中,属硬板门类,结构简单。外观整洁亮丽,节能环保,防腐蚀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在沿海地区更显优势。
3.用钢量低于传统工业钢大门,可以节约社会资源,适合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建材相配套,具有安装简单、降低施工成本等特点。门框和门扇可分开安装,有利于产品保护,方便产品运输,加快工程进度。
4.该系列大门是传统工业钢大门的升级版。铝钢结构推拉、折叠大门克服了传统推拉、折叠钢大门关闭时正面有竖向缝隙的缺陷,可防止雨水飘入室内。铝钢结构变压器室大门对传统变压器室钢大门也有了较大改进(参见:《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2012年第7期《新型铝钢结构变压器室大门的探索》)。专用防雨飘铝合金百页片挡水性能较好。
5、该系列大门的门框、门扇外边料采用专用合金型材,门扇内外双层面板采用彩钢板等工艺,夹层可根据需要内衬轻质阻燃材料等,内衬骨架材料全部采用热镀锌料,改进后的大门配件采用热镀锌处理及采用304#不锈钢制品等。
第四、“硬板工业大门”的行业现状
1.设计及标准现状
在工业建筑项目中“硬板工业大门”较常用,设计时往往套用现成图集,因实用的新图集欠缺,无耐之下千家万户只能“同唱一台七八十年代的老样板戏”,有时甚至生搬硬套,造成不良后果。
2.产业市场现状
既然新路没开通,大家只能选择老路行。老图集,老样式,老预算价。“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市场选择目前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业主单位拍板选用,二是要“门面”的施工企推荐选用,除此之外就很难。几十年过去了,人工费翻了几十倍,造价依旧,建设单位总得收点管理费吧?怎么办呢?只能“内部消化”。“硬板工业大门”在工程验收中似乎比其它门窗都松,一般都能够通过(一是项目小,二是验收标准少,三是有的人不懂“门道”,懂了也心照不喧。), 个别甚至有意偷工减料。这就是目前“硬板工业大门” 产业市场中的怪现象。这种怪现象给“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推广带来较大阻力。也给社会带来了负能量。
3. 质量现状及后果
在目前沿海工业建筑中,“硬板工业大门”的样式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有损“市容”。有的大门连1mm厚的黑铁管都敢用,质量可想而知,这类产品在沿海地区一般不到三年就会锈穿。我认为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隐形损害(少数单位的建管人员也希望这样,到时有事做,可以“忙”一点。)。劣质的彩钢夹心板大门不堪大风一击的事故常有发生。大门击倒后情况严重的会击穿钢结构厂房屋顶,且链生其它安全隐患,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大门造价的几百甚至几千倍。这些情况在一个项目中也许是小问题,在整个社会却是隐性大问题,这些负面能量甚至会无限放大。
第五、发展“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思路与期望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我以上谈的四项内容,对一个泱泱大国来讲纯属小事,但从专业角度讲却是不可忽视的大事,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用“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取代部份传统的“硬板工业大门”有其可行性。
2.“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推广和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和舆论媒体的正面导向。
3.“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的推广和发展需要科技作依托。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却有不可忽视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意议。我认为滞后多年的老问题总得要有人去解决。
4.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至今国内尚未有相关部门专门管理和研究。工业大门产业有它的特殊性、工艺性、实践性、安全可靠性等因素,方方面面繁杂的不可预见因素太多,这也是容易被人“遗忘”的管理冷角和链生怪现象的原因。我认为如下课题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1)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大门侵害的研究与防护;
(2)沿海地区软弱地基等不利因素对大门使用仿害的研究与防护;
(3)符合国情而实用的“硬板工业大门”等新产品的研发与扶持;
(4)适应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硬板工业大门”等新产品技术标准的研究。
我期望在先完成“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50/75系列轻型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和推广之后,再谨慎地研发推出“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重型结构)。世上本无路,人走了就有路。普通人应当做好普通事。进一步研发“新型铝钢结构工业大门”。社会效益也有利,我把它看作责任和使命。
作者单位 宁波新力强门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模式;问卷调查;阜康
一、研究背景
(一)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外工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我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园区内的产业类型也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国工业园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从1979年至1985年):主要集中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制造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成为重要的制造基地,由政府直接运作;起步阶段(从1986年至1991年):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通过生产基地本身知识的高度集中化,从单纯大批量物资生产基地进化为较为精炼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主要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区;膨胀阶段(从1992年至2000年):扩展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等不同功能及产业定位的园区应运而生,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升级阶段(从2001年至今)土地集约化利用得到提升,在功能上由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配套向复合功能设计,在运营方式上,原来多类别科技领域的叠加转向专业化的研究开发。
(二)产业援疆为阜康产业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深圳、辽宁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会议传递出了中央通过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从人才、技术、资金及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住房及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
山西对口支援阜康,将有助于形成煤炭产业强省与阜康煤化工产业资源的有效结合。同时,山西省不仅在煤电煤化工领域企业众多,技术力量较强,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也已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阜康利用山西援阜机会,大力引进相关企业,不仅局限于煤炭煤化工领域,还可扩展到更广泛领域,承接山西优势企业。
二、阜康产业园在建各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山西阜康晋商工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在产业援疆的大背景下,山西省作为阜康市的对口援疆省市,正值产业的优化升级及产业战略的转移,吸引了一大批山西籍的企业家来阜康市投资发展。截至2013年底,已实现焦炭加工能力280万吨/年、铸造铁240万吨/年。(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煤焦、煤电、铸造、金属冶炼四大产业为导向。
(二)阜康豫商铝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豫商铝业园发展模式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现有新疆天龙矿业、神火炭素、宝舜化工、永翔铝业、新利达机械制造、恒基铝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截至2013年底,已实现电解铝24.4万吨/年、铸造铁300万吨/年、炭素50万吨/年炭素、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煤电2×2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电解铝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依托天龙矿业、神火碳素制品、宝舜化工等企业,向上游发展碳素制品产业,向下游发展金属建材,利用煤焦油加工产生的下游产品与碳素生成结合。
(三)阜康精细化工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精细化工园产业模式为循环型企业模式,规划面积越6平方公里。目前无投产企业,新疆金象赛瑞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4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10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精细化工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氯碱化工、化肥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等精细化工产业。
(四)阜康小微企业创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由产业园管委会聘请知名度较高的规划设计院,对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厂房进行规划设计,并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厂房总计约25栋。自2013年起,由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此项资金将全部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2)产业类型。重点扶持新型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型、产品配套协作型小微企业。
三、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园区前期入驻的企业布局过于分散,园和园布局也不是很紧凑,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土地效益的发挥。
(二)入园企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还不够完善。阜康产业园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大多数企业产品依然为基础性的原材料,属于资源的一次性粗加工,产品附加值并不高,科技含量少、经济效益不高、对资源的利用层次低、产业链短、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同时,阜康地区建材、环保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这些产业的缺位发展造成了阜康产业园围绕大型企业尚未形成具有集群效益的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再循环的卫生企业群与静脉产业,必将造成化工业的废弃物要么向环境排放,要么投资巨大进行末端治理。
(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薄弱。园区东西跨度较大,同时区周边的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和甘河子镇的规模都较小,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依托现有城镇、居民点,造成投资压力较大大,加之园区自身基础设施不足,对企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
(四)园区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由于园区临近天池风景旅游区,园区的工业生产对旅游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园区西部组团临近天池公路,如果园区大气污染控制不力,将对旅游者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焦化、电石等重污染企业布局在公路干线两侧,对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园区地表水资源有限,现有入园企业大都采用自备井提取地下水,加上园区北部农区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灌溉水源严重不足,使得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已经使区域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随着煤焦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入驻将会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四、优化完善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规划的指导性和协调性。一是科学统一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制订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二是严格落实,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严肃发展规划的执行与落实,充分发挥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三是做好各项规划的协调对接工作。
(二)改革创新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管理方式。(1)加强示范性园区的建立。阜康产业园东西跨度较长,虽然入园企业已达到138家,但企业分布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建设工业园区的重点就是选择那些有扩张潜力的、已经形成初步规模的示范园区,并加大对其投资,扩大其影响力,拉动其周边的产业加入,采用这种扩张式方式,逐步完善园区的建设和增加辐射面积,最终增加园区的整体发展规模。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就是既可以利用现有成功的基地及其完善的机制,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还能够初步验证成果,为后期模式的转变积累经验教训。(2)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园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可以通过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收费,有利于改善园区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教训,采用第三方监管的方式,推进管理的市场化和企业化。
(三)健全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完整的服务体系。(1)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机构工作质量。目前阜康产业园管委会机构的设置还不够完备,人员配置还严重不足,园区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效率不高,致使在企业发展服务工作方面做的很不到位,这些是需要在园区建设发展、甚至规划过程中更多关注的问题。但做好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根据企业成长的需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可根据园区内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如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机构,集中为企业服务。(2)增设园区研究机构。工业园区结构构成不仅只是有企业,还应该具有相应的研究机构,此类机构可以是园区自行组织、合办或者外包性的研究机构。总之,要从学术角度,依据科技发展出现的新技术,为更加有效的从事园区的合理园区内企业结构、优化园区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研究工作,更好的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强化人才引进及培养。人才和科技的参与是园区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需求,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才可以促进园区在符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园应重视人才在组织学习中的作用,鼓励企业人才的试验与创新,真正形成尊重员工、鼓励员工积极从事创新、大胆提出新思想的企业文化,实质性的推动循环经济园的创新性创业倾向与活动。
(五)向生态工业园区升级。阜康产业园作为自治区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虽然已具备一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还需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发展模式,着力从全面进行企业内小循环建设,加速推进企业间循环建设,以及大力支持园区间企业大循环建设的三个载体上对企业进行引导,逐步构建产业集群相互依托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