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范文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1篇: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范文

关键词:校园欺凌 小学生 生命教育 敬畏生命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世界的哪个角度里发生了何种事情,不论事情大小,都会第一时间被外界知晓,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活也变得透明,所以,进来网上铺天盖地的校园欺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社会舆论界掀起了惊涛骇浪,让我们不得不把视角投到这一问题上。

校园欺凌,还被称作欺负、学校欺凌或者叫欺凌,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持续的,不间断的对于个人或者群体,无论是对其心理进行恐吓,还是对其身体进行恶意言语的攻击,或者行动上的攻击,并且前提条件是受害方与欺凌方是在权力、体型等外界因素极其不对等的情况下,致使受害方不敢作有效的反抗的行为。校园欺凌的欺凌方和受害方可以是个人,亦可以是群体,通过攻击受害方的身体和心灵,让受害方感受到无法承受的痛苦、恐慌、羞愧、尴尬以及忧郁等一些列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无论校园里或者校园外都是有发生校园欺凌的可能的,更有甚者可能也会发生在互联网上。

在当今的校园中,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基本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索要钱财和贵重物品,如果不给就恐吓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倚强凌弱。三是伺机找茬,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侮辱他人人格的同时,伤害他人身体。四是莫须有的讲“义气”,用非正常手段暴力争论高低。

近来我们关注较多的校园欺凌案件有:山东省兰陵县8名中学女同学群殴一位初一女同学,她们从网络上学来的大人方法,而后又将整个打人的过程记录下来,传到网络上去。南京的一位初中生再被高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不成后,不仅遭受毒打,还被拉到厕所被强制吸食粪便,更有甚者他们将这一行为记录下来,发送转发给其他同学,完全是非人的行为,人人闻而诛之。

不论是何种的欺凌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校园欺凌是对受害方和欺凌方都有着同样的伤害的。对于欺凌方,长期的内心得到欺负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同情心的不健康心理,不能及时正视自己,会误入歧途。对于受害方是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创伤,会留下很久都不会平复的阴影。

其实,我们在震惊于校园欺凌案件的频发的同时,应当正视这一问题,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答案就是现在的学生们没有对于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重视生命,敬畏生命,他们对于自己欺负他人,欺辱他人生命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根本没有意识,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结束是多么的悲痛。所以加强当代小学生对于敬畏生命的教育,亦是解决校园暴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所谓敬畏生命的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敬畏生命的教育是通过对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的生命,建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

在美国,从州级立法到校园管理再到家长的介入,都有明确的规定来约束和要求他们对于孩子敬畏生命的教育,从而管控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这点是我国应该借鉴的,在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中,应明确规定让当代小学生们有敬畏生命的意识,不轻易欺凌他人,这一点应当在小学生行为规范或者行为守则中得以体现。大数据显示,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要么是欺凌方要么是受害方,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校园欺凌案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今天,我国也必然有所作为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命教育的老师,我认为,应当先营造出一个大环境,从规章制度中强调教育学生们敬畏生命的信念,制定一个从高到低,从无到有,不断细化的规定。在规定的遵守和实施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偏颇和不正确履行的异样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对高年的学生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加强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爱生命的意识,不随意欺凌其他生命个体。

此外,要求学校必须采取三项措施:首先是提供举报欺凌事件的渠道,老师和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第二是必须对被举报的欺凌事件进行调查;第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于那些因为欺凌而被开除的学生,政府会安排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一层面,亦是要对家长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敬畏生命的必要性,如果学生在学校有了问题,马上进行沟通,同时告知父母,他们对于子女的责任是必须要尽到位的。

敬畏生命不仅能增进人的希望,而且能在压力与抑郁中起调节作用。小学生对于敬畏生命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越是敬畏生命的人,就越能与社会相适应。自然就能生活的越来越好。

生命是伟大的,斗转星移,日升日落,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的开始,每一天,都有一些生命的离开,生生不息,由此,我对生命不禁充满敬畏……

参考文献:

[1]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3]刘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01).

[4]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03).

第2篇: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范文

1.1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音乐是一门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听觉艺术,通过系统的音乐组织形式最终形成深度内涵的高级艺术表现方式。在音乐世界里,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多层次、多元化和多形式的塑造风格,这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音乐与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依存、影响的有机整体,音乐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从小的方面说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培养,从大的方面说它对于一个民族性情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音乐用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败,是人生无穷奥秘最形象生动的诠释方式。当前我们所说的学校音乐教育也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音乐感受的过程,通过科学系统的组织设计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走进音乐,认识音乐,融入音乐的过程,这种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音乐具有丰富的创造力音乐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内在丰富的形象思维,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洞察力。产生音乐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析和进一步创新的过程。音乐教育中的许多作品凝结了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结晶,音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利于学生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养成,激发他们最纯真的热情和灵感。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人类在利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最首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众多影响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的要素中,音乐占据首要地位,它是一切思维活动开展的力量源泉,缺乏音乐教育,就无法保障学生智力培养活动的开展。正因为音乐具有极强的创造性这一特征,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开启学生创造力的大门。除此之外,优美动听的音乐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利于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

2音乐艺术与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

2.1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同时,人们来自于心灵之间的沟通却变得越发困难,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层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存压抑感”和“孤独感”。寻找到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音乐却能有效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实现和谐共处的目标。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曾说:“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音乐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以超越任何客观条件限制而达成一致的审美共识,无论是民族,时代,还是阶级的差别,人们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当听到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时,就会感受到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博爱精神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这种感受是与民族,时代,阶级差别无关的。在生活中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关注,对爱所倾注的热情及对事物的理解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交流与沟通,音乐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与演奏者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如合唱、合奏以及社区的文艺演出等等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种其乐融融的群体和谐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利于每个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都市生活压力下给人们带来的那种隔阂感和压力。

2.2促进物质文明建设音乐艺术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艺术能够给社会生产带来更大的物质驱动力上,比如说在生产车间里面,管理者可以给流水线上的劳动工人们播放轻缓柔和的音乐,有利于帮助工人们保持一个良好愉悦的心境,自然而然就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再比如说在奶牛场、养鸡场等地经常会看到饲养员给动物们播放音乐的现象,这是因为音乐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磁场和电波,有利于牲畜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至于在商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音乐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咖啡厅里经常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娱乐场所里喜欢播放活泼动感的音乐,只要结合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主题,播放适当的音乐就能够增加顾客的消费欲望。

2.3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音乐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有效的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音乐能够让人们在紧张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放松,迅速地进入到心境恬淡的舒适状态。音乐拥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他最大的作用是能有效释放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的压力,将人们从异化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真实还原出生命的本质特征。总而言之,在音乐审美实践过程中,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并按照自己的审美意愿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与此同时人们在正确审美理想指引下,运用“美的法则”来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当社会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表露出其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极强的社会凝聚力。而音乐艺术对于塑造社会凝聚力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时期,聂耳结合时代背景和人们所处环境创作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音乐作品《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们保家卫国的坚定觉醒,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民群众参与到大革命活动中的热情。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音乐形态的塑造上,一方面融合了中国最优美的音乐文化风韵,另一方面又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特征,将中华儿女无畏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的革命奋斗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记载了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儿女,直到今天,这部音乐作品仍然能够勾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深刻的回忆,拥有极强的精神号召力。

3音乐艺术与促进国际间和谐相处

3.1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纵观当今世界格局,种族歧视,大国欺凌弱国,贸易壁垒等问题屡屡出现,而出现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间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尽管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环境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差异性,但是音乐却是全人类通用的一种语言,它能够有效打破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让人们在精神世界里得到有效沟通。综上所述,音乐凭借自身丰富多样性这一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国家之间的理解,沟通,在国际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为合作与和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3.2营造国际间和谐的氛围对于身处不同国家、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而言,音乐无疑是最好的交流和沟通工具,它可以打破文化背景、距离上的差异性,在国际间营造良好融洽的氛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往来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一方面要掌握一门最基本的外语,但是却也不能忽略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音乐的交流活动中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时还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音乐文化涵盖了任何一种软文化所具备的功能,将音乐作为打开国际文化交流的钥匙,是经济全球化多元发展体系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宋祖英、郎朗等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家多次在国际间进行巡演,一方面是在向人们展示专属华夏民族最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中西方交流和沟通,营造国际间和谐美好的气氛。在音乐艺术的带动下,可以促进人类情感的交流,有效打破因地域、民族、阶级、信仰、年龄沟通等方面带来的文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