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管理的实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学生;生产实习;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216-2
高职院校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学生的生产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检验学生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良好途径。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尽快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解决了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和学用脱节的问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生产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怎样做好生产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本人就高职院校课程间生产实习环节的管理浅谈一些看法。
1 学生生产实习困难之原因
高职院校近几年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生产实习管理等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实践表明,由于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认识不足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实习期间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大
1.1.1 学生的人身安全 由于生产实习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单位接收学生实习能力的限制、条件相差悬殊、实习期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信息互通方面存在困难等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因生产经验不足或疏忽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个别学生自律性很差,容易出现生产事故或违法事件。
1.1.2 学生因实习环境不适应而感到困惑 通常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是面向“岗位群”而制定的,而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在实习过程中,会有很多具体知识、技能和操作细节是在校期间没学到的,这就要激励学生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学校管理”和“课表作息”。这就决定了学生到实习企业后要有个适应企业环境的过程,要适应企业的具体岗位和规章制度。更要适应企业 “超标”的生产时间。
1.1.3 实习学生拈轻怕重 不能吃苦耐劳是实习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觉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太累等,以身体承受不了为由离岗,有的感觉工作环境有气味,承受不了;有的认为工作噪音太大,自己的耳朵受不了;有的认为工作环境引起他的身体过敏,有点害怕;有的认为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承受不了等。笔者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实习企业的工作时间大多在10~12小时,一般为两班倒。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部分学生因生产实习工作时间长而抱怨,甚至个别学生找各种理由离开实习单位。
1.2 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者之间的责权关系不明晰
学生进入生产实习企业以后,学生的管理便随即转移到企业。但是实习单位普遍对实习学生疏于责任意识和有力的制度制约,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没有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障。这样便出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既是学校的特殊学生也是实习单位的特殊劳动者。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一旦出现状况,极易引发劳动争议。
1.3 缺乏政府及行政部门有效的政策支持
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国家没有给予企业有效的政策支持,导致企业和学校间的合作积极性并不高,让企业接收学生生产实习也就变成了一件难事。企业即便接收了也是靠关系看面子而不得不接收,实施过程中也是应付于表面,不求深入探究,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也难以长久维持。
2 解决学员生产实习问题之途径
高职院校课程间的生产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他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来学习余下的专业理论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活学活用,教师在讲授时可引用企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单元实例操作来丰富授课内容。为了使学生生产实习能顺利有序的进行,必须要强化生产实习的全面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改良管理办法、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实习工作做好。
2.1 准备工作要做足
(1)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学校实习负责人要制订好实习工作计划、要考察实习企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与实习企业负责人积极联系做好沟通。
(2)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要把实习的意义、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告知学生,并把《生产实习学生评优及奖励办法》一并公布。
(3)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提交《生产实习申请表》和《生产实习保证书》,并要求有家长的签字,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做好出发前的教育工作,从纪律、卫生、安全、心理健康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2.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实习安全
2.2.1 成立生产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学院院长为组长,企业负责人、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等为组员。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学生的生产实习工作。实习单位生产车间的班组长在实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同时兼任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生产知识,还有企业管理制度、工作经验及团队合作,他负责实习学生生产方面的管理和量化评定(职业道德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既是班主任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他应当认真扎实的做好实习现场管理,完善专人管理和委托单位代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学生干部是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络员,在学生生产工作以外的日常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2 制定生产实践教学规范、生产实习管理细则、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学生生产实习实施细则(包括出勤、就寝、卫生、业余时间外出)等
2.2.3 确保学生的安全与权益 校方要与实习企业签订《生产实习协议书》。加强生产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安全工作,敦促企业为学生投短期工伤保险。
2.2.4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正确理解生产实习和实习报酬,严肃考核纪律,将生产实习成绩纳入一门课程,从而保证生产实习长效机制的形成。
2.2.5 学校应在学生生产实习中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对于生产实习学生数量较多的实习单位,要选择专业能力强、思想素养高的指导教师带队,学校给予指导教师实习课时费、差旅费等补助。
2.3 以德育教育为统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实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2.3.1 对于生产实习学生要做好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平日里拈轻怕重的学生,还要特殊进行岗前的集训教育,通过树立学生成才榜样作用的宣传来引导教育学生。比如,我们学院于2011年暑期,组织学生赴沈阳桃李面包股份公司进行生产实习时,因生产实施两班倒、工作时间较长,个别学生闹着辞工回家,指导教师发现情况,反复疏导,使学生明白了生产实习工作中受到的苦与累都是暂时的,实习可以磨砺自己的意志,最终使他们能安心实习。
2.3.2 大力倡导实习团队精神 首先通过教育要使实习学生明白以后就业将要离开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再像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那么容易相处;其次要让学生以诚待人,和谐共融,要有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
2.3.3 做好实习学生生产实结表彰 要求参与实习的学生每人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生产实结报告,总结生产实习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典型。实习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和考核,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全过程控制和量化考核,实行双方共同填写“学生生产实习鉴定表”。学生的生产实习考核可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基地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生产实习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另一部分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综合表现及实结报告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评定时每个学生要填写“学生生产实习鉴定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实习单位和分院公章并存入其档案。考核评价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不及格的学生自行安排重修,否则,无法按时毕业。对生产实习的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要进行表彰并颁发由企业和学校联合授予的奖励证书。
2.4 强化政府职能,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做好舆论宣传与政策引导工作,引导与鼓励广大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广泛合作。此外还要强化政府的监督职能与监管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与利益调节等方式,促成校企深度融合,为高职院校学生生产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实习制度本质上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职业教育制度之下,与此同时,实习学生在企业中从事生产与服务,接受实习单位的管理和考核,直接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实质性劳动关系,所以其权益应得到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使高职院校的生产实习行为得到顺利开展和合法保障。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生产实习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必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学生和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修正办学理念,与合作企业一起建立健全生产实习的规章制度和全面合作管理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生产实习过程的全面管理。只有加强生产实习学生的全面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同时,也密切了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到企业实习才会既能进得去,又能留得下,技术过得硬。我们要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培养出合格的生产一线服务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 张海成.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8).
[3]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朱晓宇.要重视和解决职业培训中的应试教育问题[J].中国培训,2000,(10).
[5] 张海臣.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心态的调查研究[J].现代阅读,2012,(2).
【关键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科学模式
1.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核心,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工程建设活动成败的关键,而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建筑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工程质量安全与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既关系着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更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因此说,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
2.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是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施工工期趋于更短,工程成本趋于更低,客观上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的不断发育完善,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工程项目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越来越多,管理和控制环节相应增多。
(3)是农民工在建筑队伍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而这部分人员技术水平低、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较差,建筑队伍素质状况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3.如何建立科学的工程质安管理模式
3.1建立科学健全的工程项目质安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部分就是管理制度的实行。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必须重视制度的建立,在施工现场必须抓好督促及落实工作,并要在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地管理人员的职责,且成文张贴于工地办公室,以便对照执行。同时明确各种机具,用电、井字架以及外墙脚手架等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制度,由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另外,在工地建立简报制度,将工程情况及时通报各方,进一步从加强了现场施工管理。
3.2加强培养一线工人的科学施工认识
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首先要施工工人科学施工的认识。由于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普遍技术素质差,质量意识薄弱,只重工作进度,忽视工程规模及质量,贪图方便,盲目求快,责任性不强,安全意识差,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对这些意识和做法要彻底改变。具体的做法是实施“一选择,二教育,三管理”的原则。
一选择即对生产工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对那些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生产工人必须淘汰。
二教育就是对工人上岗前必须实行“三级教育”。进场前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签证,对各施工班组工人必须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对各工种,各项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员等也要实行岗前培训。
三管理即是在施工前必须向生产工人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查,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以强制的手段来克制质量通病,改变不规范的做法。
3.3实施科学的施工管理
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实行制度化、网络化,理顺公司的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形成制度化。项目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召开专业业务分析会,要把各种专业业务分析的结论、信息及时反映给公司,能更好地实现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和民工的安全意识。公司要舍得花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安全设施,施工管理人员要尽职尽责。
3.4采取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
主要做好机械的安全防护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费控制。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3.5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优良的工程质量直接产生于施工过程之中,项目部施工员、质安员必须对作业班组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包括操作方法、作业流程等时刻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最大限度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在进入土建粗装饰阶段,在班组长进场之前,应该要求先做出样板或样板墙,等样板验收达到预期效果之后方可正式大面积开工,日后对班组工作质量的验收就以他自己所做的样板作为实物标准。
在进入主体工程砌筑前,应尽快请建设单位决定外墙饰面砖的品种、规格,以便在砌筑时根据饰面砖的规格尺寸计算并放线定位,确定铝窗洞口位置。同时,可根据施工要求调整外墙饰面的施工顺序。并协助班组在首层外墙进行样板施工,以确保铺贴饰面砖规整,窗台散水坡度统一,鹰咀规格一致,线条和缝格横平竖直,提高工程质量。
3.6搞好文明施工,全面实现标准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应把文明施工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把建设文明工地的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并组织和成立施工现场文明领导小组与公司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进而达到从纵到横、从块到条,块块保证,条条实施,从全局出发,多渠道地将工地的文明施工做好。
在工地管理中,要做到三点。一是建筑材料按类、规格、品种整齐堆放,如:砂石分类,集中堆放成方: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砖料随用随清:灰池砌筑符合标准,布局合理、安全、整洁。二是施工周转设施设备、大模等集中堆放,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竹木杂料,分类堆放,规格成方,不散不乱。三是现场有专门的水泥库房,水泥分清标号,堆放整齐,目能成数,有制度、有规定,由专人管理,限额发放,分类插标挂牌,记载齐全而正确,库容整洁,无“上漏下渗”。
引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是其核心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但高职旅游专业《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学习往往能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却缺乏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般性、艺术性、学科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等特点,要求课程教学要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强化实践、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一、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生命线,以应用性和综合性为特征的管理学课程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它对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与深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与旅游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旅游管理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而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具备基础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规范的管理操作技能,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管理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是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对理论知识和理论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在建立管理知识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管理问题,并能够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判断分析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管理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既要求协调组织的控制能力,又要求统筹全局的计划能力等。如:组织旅游活动按照标准制定路线、吃饭、住宿、服务等详细规划;旅游途中的人际关系、意外事故、临时问题等的应变和控制。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技术人才,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职能,是很难满足工作要求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复合型管理技术技能的人才。《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中不同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集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
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
在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调研中,发现其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地域特点,又有一般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
(一)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教材大都使用经管类通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受用面较大,相似程度较高,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相关管理实践案例较少,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与后续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衔接紧密型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受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具有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明确的应试目标,确立了教师的主宰地位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地位,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
(三)实践教学偏向于口头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正真在教学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而且实践内容往往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没有达到实践性的目的。
(四)考核形式传统单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划中对《管理学》的考核主要是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多是针对所做的笔记和课堂讲授的原理规律的背诵。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考试成绩很好,但在实践工作中仍不能较好的运用这些管理学知识,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没有被培养起来,偏离了学习管理学的根本目的。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管理学》实践教学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上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改进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习课程的基础,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和行业发展与需要,结合后续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突出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的《管理学》教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适合区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实践教学教材,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设计种类和数量丰富的实践案例。
(二)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管理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和实践环节,多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并针对实践教学的知识点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和组织形式,避免实践教学的口头化和形式化。
(三)构建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
按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进行实践教学思路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习题与相关教学资源等。理论教学注重课程知识结构的提炼,实践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理论与发展前沿和实践的融合,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大量扩充性和相关性的实践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丰富实践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练习、角色扮演、管理专题辩论等方式组织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在现代教学技术下,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设立高度仿真的实践场景或真实的管理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
1.案例教学法。选择核心知识点对应的典型案例,案例兼顾示范性、应用性和实战性,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境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情景模拟法。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浓缩为虚拟环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模拟旅游途中游客意见不统一的决策游戏,通过模拟加深学生对管理决策知识的认识。
3.团队练习法。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指定主要负责人,并给各团队提出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教师对其指导。
4.角色扮演法。是用演出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设定某个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某一类管理问题的能力。
5.专题辩论法。把某一知识点或者旅游管理中出现的实际现象设置为论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五)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 精细化管理
1教学团队建设的精细化
教学团队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精细化管理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了金字塔型的课程组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把握课程组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授课方向,承担相关课程大纲的制定、授课教师的管理等工作,以及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团队中的所有教师根据自身所教授的年级和专业再进行细分,由团队负责人确立子负责人。子负责人负责协调组内授课教师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教研活动、竞赛指导等工作。另外,各子负责人之间也定期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工作,避免课程的各自为战,降低教学内容的重复讲授率,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教学内容的精细化
高职英语课程总学时为180课时,分三个学期实施。该教学团队将三个学期的所学内容归纳为六大模块,即语音、听说、篇章阅读与分析、翻译、写作和语言实践。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以强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培养。对于这五种基本的英语技能,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应侧重学生的语音和听说,第二个学期则侧重篇章阅读与分析和翻译,而第三个学期应侧重写作和语言实践。
例如,英语语音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虽然不是一T独立的课程,但其与高职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却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语音教学模块的精细化设计应该基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音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地纠音、正音,通过合理的音标教学设计,攻克学生音标学习的难点,达到与后续英语学习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教学团队的授课教师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将语音模块的精细化教学按照20课时的授课内容来安排,在知识讲授方面主要是简要地复习元音和辅音、音素及发音的理论知识,包括发音的规则、发音器官、音素组合、意群与停顿、连读和重读等,辅以一些语音发音训练以及发音技巧的训练,包括单词、短语、句子和段落,最后以操练英文绕口令、英文诗歌或英文歌曲的形式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在20课时的学时后,授课教师还组织了相应的过关测试,以便及时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测试,授课教师发现学生整体的语音面貌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在发音时基本上消除了严重的方言口音,能根据音标读准大部分的单词,能较好地把握重读音节的位置,在句子重读和连读等技巧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3教学设计的精细化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各种教学手段共同构成的过程。最佳的教学设计程序就是以教学目的为指导,使教学的各种任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从精细化层面来看,教学设计要求我们做到既要“精心”,又要“细化”。精心即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精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精致的教学流程,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细化即细化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中,并突出一些关键性细节,以促进不同目标的实现。
模式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程序完成的,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把握,适当拓展,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和交际性。例如,在讲解以travel为主题的单元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可以首先通过brainstorming的方式让同学们列出一些和travel相关联的词汇,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因此能很好地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其次,可以以趣味游戏的形式开展“你写我猜”的活动,即让同学们对课前事先搜索到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英文名称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猜出相对应的旅游景点的中文名称。这样做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了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再次,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提出几个和旅游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讨论,最后请代表发言。比如,What preparations do you have to make before traveling?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traveling in your opinion?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可以实现信息互补,并做到相互纠正,从而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通过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充分地展现自己,教师也能够在较为活跃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4过程考核的精细化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效果,教学方式,竞争机制
为了扩大中职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宽学生的就业岗位,我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相应的学科,比如: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等,从而迎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由于这些课程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学生对这些课程缺乏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又常常是传统的讲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近几年的这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出发,就《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有较深刻的体会,并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效果显著。
一、中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效果不理想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意识上不够重视课程。
《管理学基础》这门学科既非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又非公共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非专业课程在心理上有难免的“小视”,其表现可以在课程上体现。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整节课下来要不是鸦雀无声,要不就是一问三不知。从学生那毫无神采的眼神中不难推测他们的思绪已经神游了。除每周的课堂外,没有其他的空余时间用到这门课程上,平时作业也大量出现雷同现象。
2、学生对其在认识上有偏差,并对自我缺乏信心。
普遍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是对管理者而言是非常好的,但是对学生自己却没有用处;并且有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能达到管理者的水平,只能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就这样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厌烦上课。
《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多,授课教师授课方式大多数是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虽然有案例作为补充,丰富课程,但是往往这些教学案例是企业公司的例子,学生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从而使得真实的案例变的空洞了。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学习便产生障碍,引发对课程的厌倦。
2、缺乏实践基础,教学欠深刻。
从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虽然有着高学历、重点大学毕业,但往往这些教师缺乏实际专业工作的经验,从而教学过程缺少生动鲜活的例子。甚至有些中职学校任课教师非专业课教师,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不够深入,只能讲个大概,却缺乏深刻。
二、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一)课程内容以简单易懂方式讲授,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相交点。
任何一门学科最好的教学方式无非是简单易懂,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管理学基础》课程虽然理论性强,但是只要留心的发现,生活处处都是其体现。比如在讲授“管理者及管理者的类型”时,最简单最形象的例子就是班级里的管理者及其类型。教材中管理者可以按纵向的管理层次和横向的管理领域进行分类。这时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将班级的管理者按纵向的管理层次划分,分别为高层管理者:班长;中层管理者: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等;基层管理者:各科课代表及小组长;这例子也可以让学生按横向的管理领域进行划分。课后的练习可以布置学生对学校管理者进而划分。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较易理解,从而融会贯通。
(二)开放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场所。
《管理学基础》教学课程中,允许学生采用自由组合、自主调动位置;可以围成圈坐,可以一字摊开坐;对坐姿不做过多强求,舒适得体即可。这种课堂方式能很好吸引学生的兴趣,便于对课程的讨论,小团体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思维方式。教学场所丰富,以课室为基础,外加校园各处,积极争取到企业实地观摩学习。
(三)项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兴趣高,掌握程度深。“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制定企业工作计划”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种策划一个节日的活动,写出一份计划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计划书涉及的各要素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公共危机管理 科技支撑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有效性评价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一)投入指标
“科技管理思想”以及“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是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这两方面内容设计投入指标。具体如下:
1.科技管理意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指在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邮电设施、交通设施、环境设施、防灾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应对公共危机的强有力保障,是预防公共危机发生的前瞻性举措。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高耗能行业的投入一方面反映工业投资结构是否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另一方面反映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害程度。在我国,高耗能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燃料加工等六大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反映以知识、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科技含量的增加是减少公共危机发生可能性的一种途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能耗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用于考核一个地区节能降耗工作效率。高能耗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又破坏了环境,而环境资源的损害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指在资源环境领域的投入,是资源环境保障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控制,不仅减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机率,而且为公共危机预防提供重要保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是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体现,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直接投入,能够有效地为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提供最直接的物质保障。
2.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反映公共危机领域科技研发活动的开展情况,而科技研发活动的开展是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核心内容。公共危机领域科技人员:是从事与公共危机相关的科技人员数量,反映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本文选择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6个与公共危机密切相关的科研领域,统计从事上述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的科技人员数目。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是从事与公共危机相关的科技资产的数量,反映科技财力资源的规模。本文选择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6个与公共危机密切相关的科研领域,统计从事上述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中的科技资金投入。安全技术交易额:指登记合同成交总额中,明确规定属于安全技术交易的金额,是公共危机领域科技成果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技术市场化中,成熟的、具有应用前景的安全技术通过技术转移、促进,经过成果转化、推广,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
(二) 产出指标
公共危机的实际水平就是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的产出,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因此围绕这四方面选择指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火灾是危害性大、发生面广,处置救助都极难的自然灾害,不仅与全球气侯变暖、与旱情严重有关,还与公众防火意识缺乏有关,能够从一个方面反映自然灾害状况。亿元GDP死亡人数:一定单位国民经济收入下,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数目,反映事故灾难状况。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传染病疫情,我国将发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社会安全案件数: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几类。选择有较大影响的属于社会安全的刑事案件数量来反映社会安全状况。
分析方法的描述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在处理多输入,特别是多输出问题具有绝对优势。
1.C2R模型。C2R模型是用来研究多个DMU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的。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DMU分别有m种类型输入和s 种类型输出。
其中: xij指第j个DMU的第i种投入总量,Yrj指第j个DMU的第r种产出总量,i=1,2,…, m; j =1,2,…, n; r =1,2,…, s。
各DMU的投入与产出用向量表示为:
Xj=(x1j , x2j ,…, xmj)T
Yj=(y1j , y2j ,…, ymj)T
模型如下:
(1)
其中λj(j =1,2,…, n)为n个DMU的某种组合权重,λj Xj和λj Yj分别为按这种权重组合的虚构DMU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j0和Yj0为所评价的第j0个DMU的投入与产出向量。模型(1)的含义是找n个DMU的某种组合,使得其产出在不低于第j0个DMU的产出的条件下投入尽可能的减少。
DEA有效性包括规模和技术有效两种。C2R模型意义下的有效性为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的综合(乘积),也就是可以同时检验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
2.C2GS2模型与技术有效性。C2GS2模型为:
(2)
各变量的含义同C2R模型。
DEA有效性(C2GS2)是说,对于产出量y0而言,投入量x0不仅不能按同一比例θ0减少,而且也不能将其中的个别投入分量减少。一般地,当产出为y 时,如果相应的投入x不可能再减少时,这样的生产过程称为技术有效。可见,在C2GS2模型下的DEA有效仅是技术有效的,而不一定是规模有效的。所以,不同模型具有不同评价作用。对同一组DMU将C2GS2模型和C2R模型结合使用,可进一步弄清每个DMU的规模和技术有效性问题。
DEA被广泛运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但存在指标问题,如指标遗漏、指标重复、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混用等,若增加或减少敏感指标,会导致研究结果相差很大,人为减少变量又会失去DEA方法的优越性。因DEA存在不足,本文在进行DEA分析之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指标优化。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通过对原始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果关系的研究,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指标,从中选取几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指标项权重的客观性,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干扰。
设有p个原始指标x1, x2, ……, xp经过标准化后构成p维随机向量,对其作正交变换,得到新指标F1, F2, ……, Fp可由原指标x1, x2, ……, xp线性表示,即:
(3)
且满足u2k1+u2k2+…+u2kp=1, k=1,2,…, p其中uij由下列原则确定:Fi和Fj不相关;F1是x1, x2, ……, xp的线性函数中方差最大的,依此类推。
根据该原则确定的综合变量指标F1, F2, ……, Fp分别称为原始指标的第一、第二、...、第p个主成分。分析时可只挑选前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
(三)指标一致化处理
根据指标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综合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种类型,逆向(指标的数据越小越好)、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和适度型指标(指标值适中最好)。本文进行DEA分析时应以正向指标为评价基础,所以需对逆向产出指标一致化处理:设有n个要素。
xi f1(x), f2(x), ……fn(x)令max fi(x)=fi max(x), min fi(x)=fi min(x)
逆向要素的无量纲化隶属函数为:
(4)
实证分析
对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的实证分析是以河北省境内的11个地级市作为对象。因为受条件限制,没能得到河北省某一特定城市的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的统计数据。又因为河北省内的11个地级市,从人口规模上它们全部属于大中城市。因此,选择以不同年度的“河北省”代替“城市”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分析,这样的处理符合研究对象的界定,同时也能够保证研究质量的要求。
(一)变量与数据
根据上文指标的构成选取变量和数据(见表1)。在投入指标中,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科技人员和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是以从事煤矿、药物、地震、资源勘测、交通安全与控制、矿业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危机领域的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中科技研发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这两个指标的数据;对于城市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以河北省公共危机领域省级研发项目的数量作为该要素数据;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入6个变量的数据来自于“河北统计年鉴”,城市安全技术交易额来自于“河北科技统计年鉴”。在产出指标中,反映自然灾害状况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数据来源“河北统计年鉴”;反映事故灾难的亿元GDP死亡人数,数据来自河北省国民经济和河北省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反映公共卫生状况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来自河北省卫生厅的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告;对于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社会安全案件数,河北省人大内司委、省高院与燕赵都市报(网)已连续七年开展“推进河北法治进程十大案件”的活动,在每年的这十起案件中选取涉及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社会安全案件数量作为该指标的数据。
对于4个产出指标的数据则为2006-2010年的数据,后文决策单元的年度就是以产出数据的年度来表示的。
(二)投入指标降维优化
本文选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相关性很高的投入指标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比原始变量个数少的几个新变量。利用SPSS软件计算,对为逆指标的产出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三)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
上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投入指标进行降维,得到X1和X2两个综合因子,以这两个指标作为投入,以一致化后的4个指标作为产出,进行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运用LINGO数学软件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技术有效性的实证结果。利用C2GS2模型计算得5个决策单元,也就是5个年度有效性系数θ*全部为1,说明对于河北省公共危机状况这个产出量而言,投入量不仅不能按同一比例减少,而且也不能将其中的个别投入分量减少,即技术有效。虽然技术有效,但并不等于规模有效或DEA有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DEA有效性分析。
规模有效性的实证结果。利用C2R模型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DEA的C2R模型,得出5个年度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和规模综合有效性系数,2006-2008年的θ*=1且S*-=0,S*+=0,即DEA有效; 2009年有效性值为0.5429,2010年为0.5612,这两个年度都是非DEA有效,并且有效性系数表现出稍稍上升的趋势。
“三鹿牛奶”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开始重视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了与城市公共危机相关的各种投入,投入力度在随后的年份里开始迅猛增长,而产出状况在1-2年的短期内不可能迅速见效,于是就会出现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投入产出不是有效的,且有效性系数是大幅度降低的情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性系数会逐步增长。
DEA有效性实证结果分析。根据DEA的C2R模型,得出5个年度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技术和规模综合有效性系数,现将这2009、2010两个年度的DEA无效原因分别进行分析。
第一,从2010年的情况看,在2个松弛变量中,X1有投入冗余,X2没有冗余,具体松弛变量和投入冗余率如下:
S1-=5.7278,α=Si-/Xi= 34.21%
综合因子X1投入冗余率34.21%,表明在10个投入指标中,除了“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数量”和“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三个指标外,其他7个指标投入相对过剩。即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在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危机领域科技研发人员以及城市安全技术交易额共7个投入方面表现出相对过剩。
在4个产出变量中,有2个指标有产出不足。具体的剩余变量和产出不足率如下:
S1+=0.3940,β=sj+/yj=0.3940/0.9803= 40.19%,
S3+=1.0113,β=sj+/yj=1.0113/0.2597= 389.41%。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对于自然灾害产出的不足率为40.19%,对于公共卫生事件不足率高达389.41%,这表明河北省各城市在自然灾害,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足,仍要积极采取措施,下大力量改善。
第二,从2009年的情况看,在2个松弛变量中,X1有投入冗余,X2没有冗余,具体松弛变量和投入冗余率如下:
S1-=2.0171,α=Si-/Xi=2.0171/8.2396= 24.48%
综合因子X1投入冗余率24.48%,比2010年低,表明在10个投入指标中,除了“高耗能行业投入与工业总投入比”、“公共危机领域研发项目数量”和“公共危机领域研发资金”三个指标外,其他7个指标投入相对过剩。
在4个产出变量中,有2个有产出剩余率。具体的剩余变量和产出不足率如下:
S1+=0.3328,β=sj+/yj=0.3328/0.8660= 38.43%,
S3+=1.2609,β=sj+/yj=1.2609/0.1=
1260.9%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对于自然灾害产出的不足率为38.43%,对于公共卫生事件不足率高达1260.9%,这表明河北省各城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率比2010年高3.2倍,所以有关方面要重点关注城市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状况。
第三,综合分析:首先,对于冗余率和不足率较高指标的分析。针对第一个投入综合因子,应该强调的是7个方面的投入只是针对当年的产出是相对过剩的,并且这种过剩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投入的突然增大产生的过剩;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投入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投入结构的不完善会导致产出的“缩水”,而表现为投入冗余。公共卫生事件的产出不足率极高,说明近两年公共卫生事件在河北各城市比较多发,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管理不够完善的现象,同时也表明投入的急速增长和投入结构的不尽合理也是导致产出没有随之同速增加的一个原因。
其次,对于2006-2008年投入有效的分析。由于DEA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对于投入产出分别为(100,100)、(5,5)和(1,1)的三个决策单元,在DEA模型看来,其都是有效的,并难以区分这三种有效的实际含义,而在现实的公共危机中科技工程的投入产出中,这三种有效具有明显的不同含义。第一种是高投入高产出情况下的有效,第二种为一种平均水平式的有效,而第三种则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情况下的有效。对于这3个年度的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投入产出而言,基本属于第三种类型的有效,即相对来说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模式下的有效。
再次,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一是河北省各城市近年对诸如环境污染治理等公共危机投入开始重视,投入开始加大,特别是在2008年“三鹿牛奶”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了公共危机领域各种投入,但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投入尚需不断改善;二是近年河北省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危害加大,如靳如超恐怖爆炸案、三鹿牛奶、白洋淀红心鸡蛋等公共危机事件,说明河北省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综合水平仍需提高。
1.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0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练融合为一体的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实际教学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餐饮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餐饮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餐饮经营中前后台的管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但餐饮管理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掌握,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采用理论+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践三模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餐饮管理。
1.模块一:理论教学。《餐饮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老师教与学生学脱节,有效的做法是整合课程内容,将其模块化、项目化,通过设置完成一个个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餐饮管理》课程按照教材章节包括餐饮管理概述、餐饮经营理念、菜单的设计与制作、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管理、食品原料的储藏与发放管理、厨房生产管理、餐饮日常管理、餐饮销售管理、餐饮安全卫生管理、餐饮成本管理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打乱原来章节顺序,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两大模块化,即餐饮前台日常服务与基层管理模块、餐饮后台综合经营与管理模块。然后再将这两大模块内容分为一个个小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学习。这种以餐饮教学主题为导向、用模块项目化推进教学内容,同学自愿结合成组开展教学的思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可以使得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模块二:校内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指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分组比赛等实训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教学活动要安排在校内的餐饮模拟实验室进行。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使学生对于餐饮企业有更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过渡,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模拟实训中,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环境进行教学,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场景模拟来体验各种服务和管理环节,把训练与角色模拟相结合,以求教学效果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餐饮服务和管理形成深刻的认识。如在讲授餐饮日常服务管理时,可以针对这个项目设置实训练习。先由教师示范讲解餐饮日常服务管理的常规流程,再让学生分小组设置不同的情景练习日常服务管理流程,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餐饮日常服务管理餐厅领班或主管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才能真正体验到餐厅领班或主管的日常管理工作。
3.模块三:校外实践。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转化实际的工作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应该安排他们在真正的餐厅以岗位实习形式让学生在餐饮企业中接受实际锻炼,才能真正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形成深刻认知。岗位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了解餐饮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既能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进入餐饮企业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配上合理的教学方法,那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好看不好用,因此,教师应在大的教学模式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根据课程特点,《餐饮管理》因其理论知识点较多,涉及的面较广,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讨论法外,还应多采用案例引导法、示范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研讨实操法等。
1.案例引导法。在理论教学中,用案例作为引导铺垫,对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枯燥、平淡的理论学习有了生动有趣的载体,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案例引导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展开教学内容、调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所以案例一定要紧扣教学主题,最好把教学的各知识点都融入到案例中,并让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入所学知识的氛围中,并在教学中紧扣案例层层深入展开,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问答,教师点评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明白相关的教学概念和理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有效。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先由教师给学生做出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在餐饮管理教学的很多内容中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做,还能能使学生的错误得以及时纠正,使学生的操作更加地规范化。如再讲餐饮概述时,为了让学生对餐饮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选择一个知名餐饮企业从企业的发展历史、规模、经营特色、影响力、店址、店标、装修设计、菜品特色的方面做一个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另选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收集资料,做一个认知餐饮企业的汇报稿。这样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查找资料,有目标性,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3.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具体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交流、冲突中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在能力,更深刻地领会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例如在餐厅日常服务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主管、领班、各岗位服务员和客人,从开餐前准备、班前会、到客人达到后的迎宾、拉椅让座、问茶、派毛巾、解释菜单、点菜和入单、推销酒水一直到最后的送客、餐后收尾等全过程进行情境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餐饮日常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体会客人的心情,演练结束后再进行点评,改正不足。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下学习知识,更容易全面掌握,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演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修正指导,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客人主动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四、《餐饮管理》教学其他方面的思考
1.安排学生到知名餐饮企业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初,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于餐饮服务和管理的内容和知识感到很陌生,可以带领学生去到酒店餐饮或独立经营餐厅进行参观,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别讲授餐饮各部分管理时,可让学生学习后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比所学写出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教学中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其专业技能,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因此,在餐饮管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很多同学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弱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每节课利用正式上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让同学轮流上讲台做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有关餐饮的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或体会,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课件讲解,这样,学生平时就会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还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关键词] 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75-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国老年科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1],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通常伴有多种疾病,且大部分均为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也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2],其通过夯实基础护理,增强细节管理和优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该研究对老年科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在该院未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时收治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并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的100例老年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4±5.2)岁,患者的教育水平中有5例为大学文化程度,有12例为高中文化程度,有83例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类型中,有84例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为糖尿病患者,4例为高血压患者,4例患者为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不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疑问,常规配合诊疗任务并对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之后的相关知识和事项进行告知及强调。
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及延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包括门诊、住院、出院及出院后随访等方面。具体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如下:①做好入院前管理,患者在入院之前由门诊护士抽取门诊卡并协助患者完成所有程度,包括挂号、就诊、交款、检查、配药及办理入院手续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可尽快的完成所有流程。患者在入院时应由门诊护士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在评估之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将患者送至病房,达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详细的告知有关患者的情况以保障患者安全。②做好入院后管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管理,建立责任小组,按照患者病情情况及护士能力情况进行床位的安排,由责任护理组长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指导督查和负责。在患者外出进行检查时,特别是重危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陪护检查,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随时监测以确保患者安全。增强夜间、周末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护理,在此时段应提供全面质量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业务咨询,指导并协助突发事件以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如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则在其进行手术前,应由责任护理组长对其进行准确耳朵术前评估,实施个体化的指导及宣教,在手术进行的当天,应按照相应的标准为患者佩戴腕带,详细标明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以及时确定患者身份,同时责任护理组长应将患者亲自送至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交接。患者术后应由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送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完成交接。责任护理组长则按照患者实际的治疗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预防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责任护理组长应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并对其学习的需求及能力进行评估,以事实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可采用文字、画册及多媒体等方式使患者进行倾听和反馈。③做好出院管理,在患者出院时应由护理组长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康复等情况进行康复宣教,对患者发放自制的健康手册,内容包括药物宣教、疾病知识及行为和饮食的指导等方面,以促使患者可了解并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在患者出院的当天,应由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法行走,则应使用轮椅等工作将患者送出病房,如患者无家属陪伴,则应由护士为患者联络交通工具并护送患者至交通工具之上。定期进行出院随访,由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出院追踪服务,建立并完善患者的电子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必要的患者实行上门回访,确保优质护理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老年科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并且因长期的疾病折磨,通常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如忧郁和抑郁感,大部分老年患者易出血烦躁、易怒等多变情绪[3-4]。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通常与患者接触较多,也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对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对于住院患者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可对其治疗配合程度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报道显示[5],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促进患者康复,通过优质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得最佳疗效。
该组研究中,对观察组100例老年科患者实施了全程优质护理管理,首先,成立了科内质量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组成,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管理措施。由护理组长对每日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由护士长对每周的病房工作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由科护士长对科内的整体护理治疗进行督查。其次,优化护理流程及培训,优化患者自门诊、住院和出院的全程流程,尤其是在重点时间段的管理流程,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及重危患者转运交接的流程。定期组织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及护理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管理,可使老年科患者真正获得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同时,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围绕患者需求,以患者为重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并合理的解决患者的各种护理问题,均可有效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康复,使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得到增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小娟, 张玲燕. 浅析病区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外医疗, 2011, 30(36): 149.
[2] 山习芳. 浅谈基层卫生院优质护理管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8上旬刊): 4437-4438.
[3] 薛M石.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0): 3676-3678.
[4] 孙玉姣, 赵海剑, 高敏, 等.弹性固定配对排班模式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5): 3068-3070.
[5] 侯振国, 郝连红,郭玉芳,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1.
[6] 段泉莹.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理解与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86.
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根据当前我国旅行社岗位需求开设,面向旅行社企业的产品设计与采购、外联、计调、组团、接待、门市等业务和管理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建设亟待不断创新与深化。近年来,笔者在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讨与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明确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改革的方向、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其实施条件,探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并在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初见成效。
一、创新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队伍建设
(一)实施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学历、职称、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学校可引进有较高学历同时又有旅行社行业企业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进校担任课程的专任教师,要有计划安排专任教师到旅行社企业挂职锻炼、带队实习或考察学习,增强教师在旅行社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对旅行社岗位标准的深刻理解;要求教师积极考取行业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和职称,积极研究探索在课程与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同时,学校专任教师发挥专业科研能力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诊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规划等,更好地实现校企共赢,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实施旅行社行业和企业专家的聘任、兼课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计划。引进行业企业能手和优秀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兼职教师最好是来自旅游行业企业第一线,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拥有长期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和管理经历,属行业领军人物。同时,聘请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旅游协会和旅行社企业负责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外职业发展导师,有利于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校企双方教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改革、教材编写、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改变传统“闭门造车”的局面。
二、创新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的设置
(一)创新课程的设计理念。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与旅行社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以岗位操作规范为标准,确定课程培养方案和目标;以旅行社企业岗位真实项目为导向,设计真实操作任务,强化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课程的设计思路。遵循“模块学习、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培养技能、学以致用”的思路,设计模块教学情境,按照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理性到感性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操作知识,按流程操,化技能为常识,不断扎实专业基础、熟悉业务操作流程、掌握业务技能技巧,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实现与旅行社企业岗位标准的真正对接。
三、创新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
解决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要能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紧密结合旅行社行业和企业岗位,要深入调研旅行社岗位需求,准确把握旅行社服务标准,合理设计模块和项目,实施项目教学,真正体现针对性和适用性。
(一)讲究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旅游管理专业和课程培养目标一致,能够符合旅行社业务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且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讲究适用性。按照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注重与旅行社企业密切联系,聘请旅行社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强化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紧密结合旅行社工作特点,实现课程定位;实践教学项目来源于旅行社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项目。
(三)科学组织与安排。遵循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高职类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按照旅行社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以旅行社真实项目为导向,真实任务为驱动,按“模块~项目~任务”的模式和理论课与实践课1:1比例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主要表现为结合实际,组织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环境。
四、创新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解决高职院校旅行社管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问题,要能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旅行社行业和企业教学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真正掌握旅行社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
(一)创新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系统阐述基本原理和实务,侧重业务实操技能;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理论与行业实际紧密联系,安排学生接触旅行社行业实际、亲身体验。
(二)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现场授课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地调研法、分组讨论法等。
(三)创新实践方法。校内实践教学方式通过旅行社业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角色模拟、旅游类相关图件、模型、音像资料的学习与认识;校外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旅行社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市场调查、见习或实习活动等。同时,教师可组织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设计、展示与交流等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