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欺凌解决办法范文

校园欺凌解决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欺凌解决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欺凌解决办法

第1篇:校园欺凌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师;暴力行为

我们在平时观看媒体新闻或聊天时,能经常听到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校园里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等暴力行为。其中,很多施暴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很大部分又与家庭或成长环境有关。且事实证明,现在社会中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下面我谈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更主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每位教师在上岗前都学过心理学,可见其重要性。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完成教书和育人这两项重要任务,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也只有教师本身心理健康才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够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特长,为学生树立健康的榜样。因为一位积极阳光、性格开朗、有正能量的教师往往会感染身边的学生,使学生也变得积极阳光。也使学生乐于亲近教师,愿意听教师的话,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还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学生可靠的朋友,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说,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心存爱心的积极意义

如果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很强,师德高尚,只是欠缺对学生的关爱与关心,不能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那么也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谁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小孩子,其实只要正确地引导、积极地帮助,他们很快就能改正过来。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都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也不可能教育出一模一样的学生,对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要有撒得下爱心、付得了耐心。教育更是引导心灵的艺术,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对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了解学生喜欢做什么?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他们、关爱他们,谅解他们,用真爱去温暖孩子、用真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理去说服孩子,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能主动改正错误……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学会观察与等待,更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

三、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第2篇:校园欺凌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新媒介;网络安全;少年儿童;不良影响

一、新媒介环境与少年儿童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多种方面,如所处的娱乐环境、消费环境、学习环境等均较之前时代有较大的改变,这种环境的不同所带来的就是其相应的娱乐、消费、学习方式等的改变。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方式,这种改变也随之带来了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的变化。00后或是更晚一些的05后,较之80后和90后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甚至完全与之前的时代产生了割裂,形成了一段相对以前更独立的环境。其原因就在于,2000以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造就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媒介环境。互联网造就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这种环境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于之前媒介的。因此可以说,00后或是05后,其所成长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个由新媒介组成的全新的环境,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新媒介环境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体现在社会的多个方面,其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相应的作用于其多个层面,这源于互联网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融合效应,新媒介技术融合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新的融合给相应的层面带来全新的发展,因此也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新媒介环境对社会进行了重新塑造,更随之改变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也因此改变了新生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如今的少年儿童从出生起,就与新媒介发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对与出生于这种环境的少年儿童来说,不能再用新媒介出现之前的经验去看待他们,因为环境的不同,那时的社会状态与生活经验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此时社会应该用一种新媒介环境下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社会与儿童的关系,积极应对这些新媒介带来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二、儿童社交环境的改变

网络的崛起,使得人类的传播方式较之前增加了一个维度,那就是网络传播的兴起所实现的网络社交功能。网络传播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体验,这种交流体验融合了以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共同点,但是却又对此发生了更深层次的重塑,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网络传播依托于网络的存在而出现,网络媒介作为人的现实世界的延伸,可以称其为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对当下人类社交模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却是真实的,虚拟空间的社交,并不只在虚拟空间才会产生结果,其影响同样延伸于线下的现实世界。在这种意义上,再称呼网络为虚拟世界,就已经变得不再合适。网络媒介作为当今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已然成为了一个真实的与现实不可割裂的社会整体的一部分,面对网络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与改变,应该得到更积极的重视。少年儿童所存在的社交关系以往基本存在于下列常见的几种情况:①同学关系,②师生关系,③父母、亲戚关系,④邻居关系,⑤同一居住环境的小伙伴关系。目前这几种关系也是少年儿童的主要社交关系,但和之前时代的少年儿童相比,当下新媒介环境下的少年儿童,在社交关系中可能会多了网络社交关系。这种依托于新媒介传播的网络社交关系,不只存在于成年人身上,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在少年儿童中的普及,也把这种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络的新型社交关系,带向了少年儿童中。移动社交软件在当今的中小学已经相当普及,比较常见的就有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这些社交软件是网络传播最好的体现。少年儿童移动设备中的社交软件,基本上都会有“近场社交”这项功能,比如QQ、微信、微博等软件中的“附近的人”功能,这项功能的目的就是搜索附近同样在使用这款软件的人。出于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可能这些少年儿童手中的社交软件的好友目录里,就有因这项功能所认识的人。这在成年人中,虽说也有消极情况发生,但总体上,因为成年人的理性与经验,会得到合理的使用。网络传播下的网络社交,融合了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的特点,但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性与可控性,是网络传播下的网络社交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就意味着,在网络社交中所认识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比现实社交所认识的人,更不真实。网络社交软件的门槛很低,也很难去真的验证使用者的真实身份。这就带来了相应的不可确定的风险。关于网络社交被骗的报道层出不穷,相对有理性有经验的成年人况且如此,年幼无知的少年儿童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则更值得怀疑。在少年儿童使用具有“近场社交”功能的软件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添加了不认识的陌生人,如果所添加的陌生人是同学,倒还算好一些,但这种关系存在的潜在可能,也会给相应的管理带来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早恋的问题、校园欺凌问题等,“近场社交”功能的存在为这些多种关系的潜在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就是与校外人的联系,添加校内的同学,相对来说更为可控,但与校外人士的联系,就会变得复杂。如果女生将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借助于现今手机的美颜功能,其照片可能比真实的人更为成熟也更为漂亮,这就给校外的一些人提供到了接触这个女生的可能性,如接触者是成年男性,其本身年龄也不大,再加上相应的社会经验,可能就会博得该女生的欢心,进而继续聊天,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此男子持续博得该女生欢心,在时间的累计下,该女生对此男子的好感逐渐增加,接下来此男子提出见面,该女生很可能就会同意,这就是问题所在。如该女生在学校与家长全然不知的情况下与该男子见面,而此男子又怀着不轨的心态,这就势必会对这个女生造成伤害。这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禁止学生使用新媒介设备是不理智的,因为这些孩子成长于新媒介环境,也将随着新媒介的环境发展而成长,如阻止他们接触新媒介,势必会造成与现实的割裂,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新媒介环境只是一片能发生一切可能的土壤,它本身蕴含着无限可能,关键在于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怕有杂草就彻底禁止在这片沃土上生长而禁止播种,这是一种因小失大而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但相对于极端的方式,如今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减少这种类似的伤害发生:第一,应从学校把关,禁止学生在正常的学校学习环境下使用手机,家长给学生带手机的目的主要是有急事或放学联系不到学生,解决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放学时再开机或者来到学校时就将手机交给老师,由老师保管。第二,家长严格掌握孩子手机社交软件中的联系人信息,要求孩子做到能说清每一个联系人的具体身份,这样就可避免孩子随意添加一些陌生人。第三,社交软件的运营商,可以试行研发针对于少年儿童在成年之前专用的社交软件,研发现在常用社交软件的少年儿童定制版。只保留基础功能,去除陌生人社交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少年儿童理性与经验未达到一定层次时所可能受到的伤害,不要让少年儿童的生活成人化。

三、结论

媒介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源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创造了当前不同于以往的媒介环境,但新媒介的环境不单单由技术所决定,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是值得怀疑的,技术的发展只是造就当今社会变化的一方面,正如媒介技术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媒介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莱文森.软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历史与未来[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