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生产企业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企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企业发展规划

第1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支队伍;存在问题;职业规划

一、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理论概述介绍

三支人才队伍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这三种人才代表着企业工作的不同领域,只有三方面人才队伍都得到充分开发,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局限于管理与领导阶层,还包括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储备和发展,对国有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错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发生错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未来没有信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过分注重索取、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严重。

2.生存环境束缚了发展的空间。国有企业人才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的人才一样,都会面临养家糊口、竞争升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与落差感。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考虑,将企业地址安排在郊区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艰苦的工作环境都影响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员工的正常工作,从而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3.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而且福利、薪酬较少,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也不多,受这些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流失,短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某一时间段的经营生产,长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人才队伍稳定,从而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激励考核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缺乏定量化、规范化的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大多单位仍沿用传统陈旧的绩效评估手段,经验化、主观化严重,这些都将导致激励公平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享受特薪的人数、比例过低,从而难以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尤其是在国有大型经营生产企业,一些重大的生产项目或者经营任务需要多个专业、多个工种的配合协同,团队协作必不可少,这些都将导致特薪待遇的人员压力大,而引起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

三、影响国有企业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政治环境是保障职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最重要的环境,如果国家处于战争或者动乱状态的话,企业根本谈不上稳定发展,更别说企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了。(2)经济环境。对于国有企业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来说,当经济大环境比较好的时候,企业与个人可能都对存在的问题较为麻痹,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可能会存在不足,员工由于安于现状可能也不会付出太大的努力去提升自我。(3)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过各种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但关于企业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2.内在环境因素。职业发展规划与技能培训不一样,应该强调针对性,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正是由于这种区别对待的特性,才更加体现了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价值。人才的职业价值观、个人理想、个体特征、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是影响职业发展规划的内在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人才职业发展规划时应该结合人才的个人理想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并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树立其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完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发展规划

1.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计划

(1)充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每个企业都需要在现阶段企业文化特征、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策略。在结合企业发展方向与战略的前提下,造就、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为员工量身定做适合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职业发展计划。(2)改变人员配置体制,开发职业潜力。以往的企业往往只把人才当做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工具,这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是格格不入的,需要改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看成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3)职业发展计划实施。计划再优秀,如果贯彻执行出现短板,那么等于没有计划。因此,职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固定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将职业发展计划制度化,促进贯彻落实,成为企业人才管理与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

(1)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由企业人力资源部与企业管理层代表组成专家小组,针对国有企业现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要求,制定出各岗位的发展方向,可以以图文或图表的方式制定出来。(2)国有企业内部定期召集管理人员开会,不断优化、调整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制度,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可以在企业内部宣传人才建设计划,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将规章、计划及时落实贯彻到实践中去,形成一个企业范围内的人才培养造势。(3)部门经理根据符合梯队成员条件对各类人才进行考察,并制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时间,并把人才梯度建设工作纳入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业绩中,硬性规定某一段时间。必须培养出若干名哪一类人才。凡是符合梯队建设标准的人才,需要及时上报,在人力资源部存档,由人力资源部填写人才信息表,及时了解人才的发展方向、发展的优、劣势,了解人才需要得到何种培训等。

3.完善考核福利制度

国有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考评、福利体系制度,制定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科学体系。各类人才、员工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增强内部晋升的机会和公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通过企业业绩与满意度,综合考核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为每一位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2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第3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倾向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谈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我们日常能感受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哪里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有的员工会问:“我个人的发展为什么要屈从于企业的约束?我就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发展不行吗?”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但这种可以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创业,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比较著名的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等等,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泱泱大国14亿人口有几个马云、几个史玉柱呢?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认为这才是普通的青年员工最应选择的道路。 

2.职业锚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叫职业锚,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中的一个个节点。职业锚的定义:所谓职业锚,就是在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锚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根本来说,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须经过的一些列具体的过程,例如工作班成员—副班长—班长—工区领导(部门领导)—公司三总师—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不同的、相互交错的职业路线所构成的一张网络图就是企业职业生涯网络图,其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职业锚。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到工作班负责人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青年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3.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属于管理型职业倾向的一种。上述的五种分类属于总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著名的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在中国研究运用较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可作为我们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每种类型在个人行为上或者潜意识中都能有所表现,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测试,发现每名员工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将之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锚进行匹配,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 

四、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电网企业每年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规模的招聘,新员工增长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员工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档次不断提高,211院校、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我们在为队伍得到充实、员工整体学历素质得到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第一,从一些关键管理岗位的内部招聘来看,某些重要岗位在招聘时人员数量少,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管理素养的备选青年员工不多;有些非电力类管理岗位应聘员工扎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企业管理等等),且不论这些岗位需要专门的技能或素质,单是不少才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表现的对离开目前岗位或不安于本职岗位的情况也多少反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以保证企业各岗位人才的合理储备。 

第二,招聘没有形成立体、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梯队,而目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已明显显现出层次性,例如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电网实现大运行,这对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岗位在人员招聘时就必须要求新员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一些非电力管理岗位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其专业性和理论性对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例如,随着电网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变电运行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变电设备,根据调度的指令进行倒闸操作,其需要的变电设备看护人员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太高的学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缺员状况比较严重,而恰恰又是变电运行的员工最想“出来”,甚至只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也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再比如电力电缆巡视、检修,其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深奥,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安心在线路长期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现场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员工,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大专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胜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重点院校电专业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愿意在这些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 

为什么说员工学历的构成应该有层次性,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一个经济学基本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必须有三要素:人才、资金以及土地,且这三者不具有必然的替代关系,且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必须受到一个重要规律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增加每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投入某样生产要素,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是不可行的。从现实上来看,员工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追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最难以满足,因此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需职位和空间的无限性和企业所能提供职位及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企业人才结构不能仅仅追求员工的高学历。 

上述种种情况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足够人才储备,必须制定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五、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隶属于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是我们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的起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制定合理、高效、有序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科学性原则。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实用范围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进行安排,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共同参与原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平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要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持续学习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持续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毫无疑问,每一个目标对员工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能力、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符合这些要求,就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证员工不断掌握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也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持续学习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一个基本原则。 

修正性原则。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随着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不断的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在某些职业锚中发展多条路线,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修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就是一个不断制定、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 

多样性原则。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或者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单独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六、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进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仅是必需的也是急切的,但是电力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性的生产企业,进行这项工作时也必须注意到一些特殊的问题。 

第4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摘 要:一直以来,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中,由于观念、环境、制度方面的因素,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一直未能完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与措施,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支队伍;职业教育;职业发展规划

一、员工职业规划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是每个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关系着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统一实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市场参与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每个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改制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探析了国有企业三支人才建设中职业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国有企业三支人才队伍职业发展规划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并对职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策思考。

二、国有企业“三支队伍”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普遍思想观念转变

在国有企业中,人才队伍思想素质整体是良好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正常生活都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发生错位的现象,对未来没有信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过分注重索取、不安心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较为严重。

2.企业环境无法给员工足够发展空间

国有企业人才与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的人才一样,都会面临养家糊口、竞争升职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与落差感。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考虑,将企业地址安排在郊区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艰苦的工作环境都影响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员工的正常工作,从而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3.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一些国有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而且福利、薪酬较少,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也不多,受这些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在不同程度都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流失,短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某一时间段的经营生产,长期后果就是影响企业人才队伍稳定,从而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不少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的人才结构出现某种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偏向老龄化;管理干部、技术骨干、操作工中青年人才数量偏少,年龄结构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人才发展空间有限,通道不畅,导致人才对未来没有信心。

5.企业管理激励考核制度不健全

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缺乏定量化、规范化的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大多单位仍沿用传统陈旧的绩效评估手段,经验化、主观化严重,这些都将导致激励公平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享受特薪的人数、比例过低,从而难以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尤其是在国有大型经营生产企业,一些重大的生产项目或者经营任务需要多个专业、多个工种的配合协同,团队协作必不可少 。

三、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影响因素

1.政治环境。首先国家安全、稳定,国民正常生活才是一切发展的最基础的根本;其次,我国的政治环境的稳定发展也需要企业界,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的大力支持,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更强,企业不仅为了提高本身效益而工作,更会考虑追求如何回报社会,从而真正从企业员工的立场出发,以人为本,为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2.经济环境。对于国有企业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来说,当经济大环境比较好的时候,企业与个人可能都对存在的问题较为麻痹,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可能会存在不足,员工由于安于现状可能也不会付出太大的努力去提升自我。

3.企业竞争环境。随着科学技术升级改造的加快,企业还应该同步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与企业内部技术知识的更新。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职业发展规划这个概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企业人才心理的时候,企业更应该提前在内部普及职业发展规划理念,让每一个人才都意识到个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留住人才。

四、完善“三支队伍”职业规划有效途径

1.技能操作人才职业发展规划

对技能操作人才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成立项目小组。技能操作人才职业发展规划是严谨的科学工程,需要成立专门项目小组进行精心策划与实施,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考量技能操作人才的培养模式、传承方向,需要人事部、工会方、企业高层代表、技术管理方、技术员工代表共同组成核心小组,商讨出方案后推广执行,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长效发展。

2.制定长期职业发展计划

人的价值实现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基本生活条件满足的实现,也就是物质需求的实现;第二阶段人不仅需要吃饭穿衣,更需要归属感,也就是精神需求的实现;第三阶段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了从经济人到自然人到决策人的发展。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对人才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三个阶段不同的需求,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才管理的方向与目标,以企业人才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优秀的人才担任重要职位 。

3.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

国有企业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晋升提供平等的机遇,以能力晋升,而不是靠关系、资历。对于专业背景不同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经常注重工作意见反馈,了解岗位流动需求,不断向管理综合型人才方向培养。要做好后备力量的选拔与培养,以便每个岗位都后继有人,不仅促进了内部竞争,还为后备人员创造一定的晋升机会,从而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

第5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国家新一轮产业规划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基础环境。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500多万辆,但其中90%是国外汽车“舶来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0%。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在1000万辆左右,市场需求量将在800万~900万辆左右,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准达到40辆/千人。

企业发展已经具备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后,通过承接上海通用、武汉神龙、沈阳宝马、上海大众、厦门金龙、北京奔驰等多家国内著名汽车企业的项目,该公司在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华远品牌形象已经初步确立,公司也取得了可观的经营业绩。特别是在与德国杜尔(DURR)公司合作为国内几大汽车生产企业设计制造智能化运输系统和柔性装配系统(FAS)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些情况说明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快速起步的基本条件。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装备市场的快速、健康、良性发展,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对促进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规模、质量、层次等方面应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支撑、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在“十五”期间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发展战略和政策资源的引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呈现出持续、快速、全面增长的势头。

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对智能化运输系统的迫切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制造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中或战场对抗中获胜的支柱,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应运而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智能化运输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集成起来,以实现更短的生产周期、更好的产品质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智能化运输系统是汽车制造行业生产核心—汽车整车装配系统一个子系统,它综合了柔性装配系统技术(FAS)和现代物流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由存储区、工件装配区、升降区、检修区、检测区、下线区等组成。由此可知,智能化运输系统十分复杂,它需要智能化控制道岔、停止器、捕捉器、隔离开关、急停开关、光电开关、传送机、张紧器、升降机等各种不同的执行机构,同时智能化运输系统还具有复杂的连锁关系,从汽车部件上线到成品车下线,包括装配工艺线和快速输送线之间的衔接,需要各种装置、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生产将不能正常进行。

第6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铸造业作为__县的重点骨干行业在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六十年代未至七十年代的公社时期,该行业当时覆盖了全县22个乡镇的乡镇集体企业和70%的村办企业,产品以梨铧、铁锅、炉具居多;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以北线乡镇为主,该行业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当时该行业工业总产值和纳税额均占全县乡镇企业同类指标的20%左右,生产初级工业化小型产品,如汽车配件、小型玛钢件、焦化设备配件;第三次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特别是在20__年,该行业发展很快达到了新的顶峰,产值、纳税均占全县工业企业同类指标的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也在我县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产品进一步升级,达到了多样化,如渣浆泵、脱硫泵、印刷机械、出口餐具、不锈钢件、轧辊钢、锥柄钻头、大型机床配件等,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该县的铸造业,有产品20多个系列,160多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到美英等国家。20__年该县铸造机加工业有摊点56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175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总资产达到20.8亿元,销售收入120__1万元,同比增长16.2%;上缴税金5100万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工业增加值32398万元,同比增长14%。20__年1-6月份,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472万元,同比增长4.2%;上缴税金2185万元,同比增长3.4%。

一、铸造行业发展现状:

该县按照“战略项目支撑、骨干企业带动、技术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围绕发展工业泵、特钢工具、特钢模具三大核心产品,不断培育产业龙头、膨胀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抓龙头带基地。该县积极谋划并开工建设了总投资5.5亿元的坤腾集团kttl脱硫泵项目、总投资5.06亿元的三耐特钢公司特种钢生产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鹏飞特钢工具公司高速超硬精密工具三大特钢重点项目,强力打造了以三大企业为龙头的特钢基地。在工业泵方面,加快坤腾集团的工业泵技改力度,培育扶持新的工业泵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一批皮带、密封件、标准件、托架、短节、槽轮等工业泵相关生产企业,建成以坤腾集团为龙头的工业泵生产基地,并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热处理窑,建设了国家b类工业泵检测中心。在特钢工具方面,以大鹏集团为龙头,实行“社会化投资,集团化经营、定期返本、定额分成”为融资办法,走“大群体、小规模”的路子,将特钢工具毛坯下放到小型加工户进行加工,大鹏集团负责热处理和产品销售,将其打造成以大鹏集团为龙头的特钢工具生产基地。在特钢模具方面,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由该公司提供锻件、锻材,增上一批冷轧辊、机械轴件、模具、管模规模生产企业,全力打造以三耐特钢公司为龙头的特钢模具生产基地。二是抓骨干扩规模。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扶持”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如福兴特钢、中山轧辊、蒋坊特钢等投资二三千万元左右的中型特钢生产企业,加速中型骨干企业的裂变和扩张,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注重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优惠措施,激发乡镇村增上项目和摊点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在县城工业区谋划建设了总投资5亿元的特钢产品创业辅导基地项目,可容纳特钢经营户100家,加工企业60家,设计年可生产销售特钢产品5万吨,在厂地、技术、人才等方面对中小型特钢生产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膨胀产业群体,为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劲,全县特钢产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骨干企业优势明显,中小企业不断壮大”的梯次发展格局。三是抓科技增效益。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为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20__年,该行业科技改造和科技产品开发生产的投入达到2亿多元。占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投入的56%。该县坤腾集团、大鹏集团等多家骨干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汽车齿轮滚刀、空心铣刀、脱硫泵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坤腾集团先后投资近亿元引进了西德直流式光谱仪及国内先进的大型数控车床、镗床、电炉等设备,为该特钢产品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装备保证。同时,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行业推介、外引内联等方式,重点抓好坤腾集团与北京三元泵业、北方机械与北京人机、宏兴机械与太重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预计年底全县特钢加工能力突破7万吨。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制约企业发展。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还比较保守,制约了企业发展。一是有得过且过思想。小富即满,小康即安,没有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不注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二是缺乏战略合作意识。企业各自为战,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扰乱了铸造市场,损害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妨碍了全县铸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市场意识差。有的企业在经营、原料采购、产品升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过分地封闭自已,认为这是保守商业机密,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实这样在保护自已的同时,也把一些有益的市场信息拒之门外,制约 铸造行业的发展。

2、规模小,效率低,效益低。近些年来全县铸造企业数量虽然增加,但始终没有走出“规模小,效率低,效益低”的圈子。企业星罗棋布,真正有规模、有竞争力的较少。多数企业工序装备落后、设备简陋,效率较低,而且不适合批量生产的需要,在产品精度上与客户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铸造企业普遍铸铁件的废品率约不7%,复杂件、高档件约为10%—15%,与国家2%的指导标准相比,差距很大,造成产品成本偏高。我县生产的铸造产品中,建筑园林类的井盖、管件、栏杆及工业应用阀门和焦化设备占了90%以上,利润率平均只有4%—7%。

3、融资难造成企业发展难。由于铸造行业生产成本高、产品周转期长,缺少流动资金是所有铸造企业的一个通病,是制约铸造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县铸造产品在销路上没有问题,有广阔的买方市场,特别是出品产品,在国外颇受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有的客商直接找到我县来要求签定单,可是企业却不敢签,因为定单虽利润丰厚,但有一定的时间期限,企业一时不能得到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如若违约,产品不能按时交付,企业就要赔偿损失,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即使金融部门明白铸造行业的市场形势和规律,出于金融贷风险的考虑,也不轻易发放企业所需额度的信贷,这样企业只能把利润丰厚的定单让给别人,白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发展规划:

铸造机加工行业,继续按照“战略项目支撑、骨干企业带动、技术改造提升”的发展思路,形成特色,打造优势,依托现有基础,走差异化发展路子,瞄准主攻方向,打造主导产品,围绕发展工业泵、高速超硬精密工具、特钢模具三大核心产品,打造特色;加快工业泵技改、高速超硬精密工具、特种模具钢等战略支撑项目建设,组建行业龙头;规划建设特钢产品创业辅导基地,推行“社会化分工、

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将__打造成特钢产业基地。力争3-5年时间,将坤腾集团、三耐特钢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超10亿、利税超亿元的国内驰名企业;将大鹏集团打造成为产值超5亿,利税超5000万元的国内知名企业。20__年铸造机加工行业规模企业达到200家;2015年达到300家;2020年达到5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

四、几点建议:

1、优化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铸造行业的特点,明确规定发展的重点,制定行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改变无序设厂遍地开花状态,确定铸造产业区域,积极引导铸造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一是做大群体。铸造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专业性强,物流量大,适合集群化生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集中治污。按照铸造产业实施生产集群化,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要求,集中打造以坤腾、鹏飞等企业为甚而的产业发展基地。二是做大龙头。在实现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中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产量大、质量好的小型巨人企业。引导原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强竞争能力,进一步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通过龙头有效的技术扩散、产业链的有效分工,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做强特色。附加值代、投资小的小铸造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难发展,只有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发挥其行业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快的作用,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打造特色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2、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信贷支持。一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为企业担保申请贷款。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按时还清贷款,建立了一种企业与担保公司互信关系。二是实施企业互保互贷,建立企业互信关系。消除同行是冤家的狭隘传统观念,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产生合力,组织起来,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依存关系,以获得更多的金融信贷,加大信贷资金的流动,盘活银行资金。三是吸收民间资金。企业采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金。

第7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和行业管理。各市及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山东省汽车工业20****—2010年发展规划》。根据新形势,不断修订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超前性和可行性。汽车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汽车生产管理,严格生产准入,对产品档次低、高耗能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全省规划的项目严禁审批。同时,要加强汽车生产企业日常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及时协调处理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技改投入。20****年至20****年,省经贸委把汽车产业做为支持重点,共安排技改项目193项,总投资115亿元。其中,汽车整车投资项目71项,投资44亿元;零部件投资项目122项,投资71亿元。通过技术改造,中国重汽、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荣成华泰、淄博汽车厂、潍柴动力、山东金麒麟、渤海活塞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装备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为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促使重点企业尽快改进工艺,提高装备水平,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要。

三是加快创新能力建设。近年来,围绕提高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省经贸委积极扶持汽车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20****年底,全行业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比20****年增加6家;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比20****年增加30家;依托重点企业建立行业技术中心2家。汽车行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总量的12%。今后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为全省汽车工业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是大力开拓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要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组织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加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展销活动,开发汽车发达地区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亚非等新兴市场。创造条件与国外企业建立业务关系,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营销份额。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开发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

五是推进联合重组。针对我省缺少生产规模大、产品品种全、综合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要以资本为纽带,以拓宽产品系列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目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省内外的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能与国内汽车巨头争高低的大企业集团。

第8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供给侧;战略管理会计;职能;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实施供给侧改革,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应将调整产品类型作为重点,从业务线和管理线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应强化生产要素的流通和配置,最大程度发挥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环境,通过不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为下游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应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以及优化产品结构,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帮助生产企业在生产中更好地去除产能,减少企业生产库存,减少因为过剩产能对企业自身带来的过重压力,为激活企业经济创造条件。依托供给侧改革,企业应结合各领域发展现状,针对产品与服务进行优化,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高度匹配市场需求,实现供给平衡。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挥战略管理会计职能的战略构想

目前,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体系具有很大的作用与价值,这也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在推动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应基于企业管理实际需求,依托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发展模式,不断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会计人员而言,当前工作重点应围绕凸显企业战略管理价值以及修正企业发展机制漏洞进行。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对战略管理会计有正确认识,进一步提升供给侧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较低,处于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末端,并且由于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偏低,中国企业直面国际竞争时缺乏后劲,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足导致中国企业利润占比极低。如,在移动手机生产领域,苹果手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产品研发基地,并与当地手机代工厂展开了全面合作,虽然中国是苹果公司的重要市场,但从利润分配而言,我国企业的最终利润只有1.8%,凸显了当前企业发展困境。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应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价值,全方位落实供给侧相关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企业应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将管理会计置于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价值。另外,还需要将战略管理会计融入业务发展规划当中,及时预判行业发展趋势,并且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业务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诸多环节,对技术革新以及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大对资金等资源的投入。当前在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需要将技术研发和转化置于突出地位,既要强调生产技术的更新,也要梳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使企业发展模式更具合理性、稳定性。因此,需要加大对外部资金的引入和利用,对资金利用建立完善的分析与评估,战略管理会计要适时调整成本管理模式,以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供给侧背景下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思路

(一)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决策提供前瞻性信息

传统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获取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这是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主要是基于“过去式”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决策,具有滞后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挖掘技术渗透各行各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规划过程中,应借助“互联网+财务”模式,以现阶段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为基础,融入市场需求信息,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市场现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供给侧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结合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增加财务管理中数据的整合、收集及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为企业的价值增值探寻新的动力。此外,利用“互联网+”所建设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进行分析并及时作出回应等,为企业战略服务。

(二)优化战略管理会计管理控制体系

尽可能减少生产企业资金的损耗,这是当前会计管理方面的一大新问题。采用合理的方法使企业减少支出,实现利润增长,如可根据情况调整企业社会保险支出等,这样可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上的负担,这与降低企业支出决策是不谋而合的。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然后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新的技术与运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与实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提高会计管理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以促进企业发展。从供给侧这个角度来看,财务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弱化长期投资来加大企业经营投资的管理办法,以发挥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会计管理系统的价值就是不断创造新价值,给企业提供参考。由此可见,会计管理系统不仅运用于产品方面以及管理企业资金方面,而且也开始逐渐转移到企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方面,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会计管理价值可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成本导向型,一种是收益导向型。传统的成本导向型则强调资金上的控制与降低,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是企业产品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经济产物,主要运用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收益导向型则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收益及相关的路径方法,注重企业的经营决策方法与成本回报。在良好的经营还款环境保护中实现自身价值及创造更大经济利益。从供给侧节约角度上来看,会计管理内容就是以企业融资活动作为中心,对比不同的融资方法找出最优方法,以提高企业融资上的收益。我们从企业的投资收益角度上看,企业投资合作经营已然成为财务管理上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当前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而这一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企业通过运用财务管理办法进行投资以获得更多收益,这成为企业实现投资增值的有效办法。从价值这一角度上来看,只有进一步加强企业生态方面的文明建设与做好企业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并且在产品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当中体现出企业环境最大诉求,才能为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

(三)健全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管理制度

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要以信息应用领域为基础,充分结合供给侧改革,将战略方法、会计信息管理及技术手段融入技术管理制度中,以进一步促进运输、人员流动、资金流动的信息数据实现共享。此外,还需要以供给侧需求为基础,对战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进行设计,进而增加战略管理会计数据管理系统与不同的数据信息系统相兼容,形成一个整体。

(四)加大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企业应加大对战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力度,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市场拓展能力与对市场动态的预见能力。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现阶段市场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发展策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要注重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实际意义。战略管理会计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企业发展策略的正确性及科学合理性,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提供给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更多的话语权和建设权,让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6.

第9篇:生产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1.生产企业。目前全省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7家,其中西安20家,占全省的42.55%;其次咸阳10家,占21.28%;杨凌7家,占14.89%;宝鸡2家,占4.26%,以上整个关中地区占82.98%,陕南地区汉中6家,安康和商洛各1家,陕北地区空白;涉及药品生产企业12家,占25.53%。

2.品种。目前陕西拥有保健食品品种369个,涵盖了所有26类功能。其中在产品种172个。

3.销售状况。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保健食品全省销售额为71304.45万元,平均每个在产品种销售414.56万元,平均每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7.12万元,其中销售过千万元的品种有3个,目前陕西省没有产值过亿元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4.监管情况。2013年开始,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药监局)开展了保健食品清理换证工作,通过严把准入关口,在全国率先实施生产现场动态检查、产品现场抽检、停止保健食品GMP证书发放等措施,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可,并在国家总局制定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中予以采用。通过清理换证,淘汰生产管理能力低劣的企业,有效提高了行业质量管理水平;2014年省药监局建成了全省保健食品生产流通许可系统和保健品监管信息系统。生产许可系统的使用,促进了许可工作的透明、公开。保健品监管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基本信息档案、日常监督档案、监督抽检信息档案、企业失信情况档案,为下一步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省药监局加强了飞行检查的力度,飞行检查以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存在夸大宣传违法广告的企业为检查对象,全面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人员、物料、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的管理制度、记录,查找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督促企业对问题进行整改,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5.其他。目前全省共有保健食品研发机构约10家,近年来,每年申报品种约50―60个。有注册检验机构2家,其他检验机构2家。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均少于1000万,规模较小,仅有一条生产线,生产能力有限,自动化或产业化程度较低。

2.经营状况差,市场认可度低。陕西拥有保健食品的品种不少,380余个,但至今没有一个品种在全国叫的响,成为名优产品,著名商标。营销模式单一,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低,销路不畅,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生产停滞或不能正常运转。

3.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陕西具有较强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数十所专门从事食品和植物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及大专院校,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取得科研成果多项;再加上陕特的地理环境,秦巴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都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开发。虽也有近10所研究机构,每年申报50-60个品种,但这些品种申报功能雷同,重复开发多;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普通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科技含量高,具有特色,特别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品几乎没有。生产品种的剂型以口服剂常用剂型(胶囊、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为主,难见其他口服制剂类型和食品类口服类型。

4.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接受消化新事物能力差,对国家和行业政策和法规重视和学习不够,对其变化更是缺乏应变能力。缺少创劲,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愿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瞻前顾后,观望等待,因此丧失了许多机遇,才形成今天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5.从业人员素质低,人员流动大。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待遇不高,从而导致留不住人,技术人员流动较大,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发展对策

1.政策支持,将其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支柱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始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国家卫计委和CFDA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已将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首次将“营养和保健食品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规划,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解决国民健康问题,降低医药费用;有利于拉动内需和解决就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陕西应根据本省的实际、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政策、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特别应做好大健康产业(包括保健食品产业)“十三五”规划,并像“t药产业”一样,列入全省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2.创新引领发展,把研发工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1)加强保健食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食品科学、营养学、药学、生理学、预防医学、生物工程、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协同运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功能因子和生理机能,对其开展全方位的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改善消费者健康的价值。(2)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运用现代分离、提取、培植、稳定、评价及制造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生物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干燥技术等实现从原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剔除有害物,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产品要求,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进行科学配置、重组、调味等加工处理,生产出名副其实的具有科学、营养、健康、方便的保健食品。(3)加强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开发创新性产品。保健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应是多学科的交叉,因此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功效及功能因子进行研究,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从根本上解决保健食品同类不同质的问题。(4)多元化发展,随着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未来保健食品的加工更精细、配方更科学,功能更明确,效果更显著,食用更方便。产品形式除目前的口服液、胶囊、饮料、颗粒剂、片剂外,一些新形成的食品,如烘培、膨化、挤压类等也已上市。《中国药典》收载的口服制剂类型有16种之多,而食品形式更是丰富多彩,这些都是保健食品产品形式的选择来源。(5)重视传统文化研究。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补不如食补等观念,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翻开我国的历史,在许多本草和药典中都记载有关饮食保健方面的理论,同时,我国还有丰富的保健食品原料。有理论指导,有原料利用,才真正是我国保健食品领域的优势所在,即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药食同源可以发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优势,是大健康事业的基本要求。

3.创新思维,做好销售工作。销售工作是龙头,企业要发展,做大做强首行要做好销售工作。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保健食品市场竟争将更为激烈。企业有生存发展,必须通过创新和实践,找到适合情、符合法规要求的销售模式和方法,打破传统的销售思维,由自销,包销等方式逐步向电子商务、直销等模式转变。目前,尽管互联网还不是保健食品主流销售渠道,但它正在崛起,必将成为未来销售主体。同时还应注意做好营销战略工作,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挖掘自身产品优势,加强消费者教育,做好现场营销,不断铸造自己的品牌等等。

4.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人才兴国、人才强国建设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是国家长期坚持不懈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更是如此,人才是第一要素,是决定因素和基石。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作用和贡献,实践证明,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并对其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保障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5.科学管理,不断创新。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强调“宽进”、“巧管”、“共治”、“重罚”的立法理念,为保健食品行业治理和监管开拓了新视野。最终结果是让企业真正成为第一责任人,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新的《食品安全法》关于保健食品的最大变化,即产品上市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即注册制和备案制共存的监管模式,显然这是政府新一轮简政放权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等改革的一部分。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及同时修订的《广告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将影响并逐渐引导生产经营者真正肩负起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同时,实施“双轨制”,不是放松监管,而是把监管重心从审批转移到过程监管,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强化企业首要责任,促进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