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医疗安全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安全预案

第1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医疗安全责任书范文(一)

20**年是卫生院管理年,为切实加强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妇幼卫生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实行科学、规范、安全管理,防范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就医,根据卫生局有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签订责任书。

一、成立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张建花

副组长:尹筱建吴刚

成员:门诊在岗卫生技术人员

二、根据各业务技术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每一位医疗服务人员都应时刻把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操作规程,熟练技术业务,各自履行各项职责,服务热心,诊疗明确,分工合作,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遵守纪律和规定,坚守工作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具体时间操作由各组商定并报院长同意,院内群众急诊就医,要随叫随到,对特殊的病例和伤员较多的情况,门诊部要协作。及时救治,必要时可转诊。

四、医疗诊疗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严重病例和疑难病例,要进行医师会诊,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早晚班知会,医护协同,以准确的诊疗,熟练的护理,减少病人的疾苦。

五、药房、药剂人员要遵照医师开出的处方,准确无误地调配好每一张处方,严把药品质量关,对中、西药的剧毒药品实行专柜、转账保管、登记,划价准确,操作熟练,服务热情。

六、对不按规程办事和个人在诊疗工作中因不负责任而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差错,所产生的赔偿费用,由当事人负担所发生费用的40%,当事人所在科室30%,医院30%,比例承担,并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和有关直接主管部门,所要承担的法律及刑事责任,由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本方案一设两份,院方及职工各一份。

单位法人代表签章:

业务组成员签章:

医疗安全责任书范文(二)

疗安全,院方特与各科室签订20**年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科室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行医。

二、认真执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各类医疗设施和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做好急救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相关设备的储备,保证人员、环境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随时出诊、应诊和应对突发事件。

三、严格规范诊疗技术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湖北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认真执行核心制度,如首诊医生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查七对”制度,术前、术后及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等,认真书写、保存各种医疗文书,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医疗侵权责任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依据。

四、做到规范职业,不超范围职业、不串收病人,但对院内急诊就医要做到随叫随到,全院协作,必要时及时转诊。

五、加强医患沟通,讲究谈话艺术,优化医患关系,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完善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谈话制度、收费沟通制度,全面实施医药收费明码标价,各种知情同意书填写完整、真实、通俗、精确、合法。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坚决杜绝“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违纪行为,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依规收费。

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实行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建立院、科、个人三级医疗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书的内容,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真正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七、对医疗安全工作要做到“四抓”“三不放过”,即抓重点科、抓重点人、抓事故苗头、抓事故隐患;对问题未查清楚不放过、当事人未处理到位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八、科主任为本科室医疗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每位职工要对本岗位的医疗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失职、谁担责”的原则,建立起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处罚规定。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依法运作,按章执行。

九、如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经上级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剔除保险公司赔偿之后,其余部分70%由科室或个人承担,30%由院负责。同时与科室及个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十、本协议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定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院方(盖章):

科室:

年月日

代表签字:

签字:

年月日

医疗安全责任书范文(三)

为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消除医疗隐患,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执业医师法”等精神,制定医疗安全责任书如下:

一、各科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与手术分级管理制。按医院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规定进行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在岗时间不干私活,不从事医疗活动以外的任何事情。凡因违反而致事故、差错、纠纷发生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要缺陷的病历归档。科室有关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丢失、遗漏、涂改、伪造、销毁。不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不得借调、摘抄、复印病历。否则,引起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在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意检查签字为凭。对违反操作规程而又未向病员或家属讲时上述情况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应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五、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及时,救治措施得力,其交接班须床前口头交接。危、急、重病人的会诊、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院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出具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病人家属在病程记录中签字。科主任应定期检查,组织实施。否则,因此而致事故、差错、纠纷的发生,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科室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六、对一些特种检查(包括CT、MRI等)、特殊治疗(包括应用贵重药品等)医疗费用花费较高时,应及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取得家属配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凡重大手术和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重要脏器切除等手术,必须按规定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如施行紧急手术又无家属及关系人在场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应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经授权人批准后实施手术。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当事人和科室应承担全部责任。

八、各科室应对抢救设备、器械和药品要做到专人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能随时满足抢救病人的需要。如因抢救器械、药品不到位而引起事故、纠纷,当事人和科室应负全部责任。

九、新上岗人员不经岗前培训不得进入科室。科室对新上岗人员应抓好继续学习、业务培训及管理工作,经科室考核,确能单独胜任工作时,由所在科室写出申请,医务处批准,方享受处方权单独值班,遇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处理。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除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上级医师和科主任也应负一定责任。

十、各种手术后切除的组织,应及时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谈话内容应详细、全面,各种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应交待清楚,并履行签字手续。术中需要更改手术方式,须向科主任请示,其次要再次向病人家属谈话,谈话内容须签字。输血前应作五项检查,输血同意书应履行签字手续。否则,引起事故、差错及纠纷,当事人应负主要责任。

十一、科室必须加强对进修实习人员的管理,进修实习生书写的各种医疗文件,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审查修改签名认可或作补充记录,其参加手术或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必须经带教老师同意并进行现场指导;带教老师不得随意让进修实习人员代替值班,若有违反引发差错、事故、纠纷,带教老师或值班医生作为直接责任人首先予以追究。

十二、门诊及病房首诊医师对接诊病员的检查、诊断、会诊、处置、病历书写、转科均负有责任。急危重病人到院后,接诊医师必须在5分钟内开始处置,并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危重病人需入院,转送途中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若有违反,引发差错、事故,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十三、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某些严重或目前还不能医治的疾病,应对病员作严格保密,以减轻病员的思想负担,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但对家属、单位要如实反映病情及预后。对病员的隐私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对其它科室或人员发生的纠纷,有关医务人员不得将真象随意、过露给病人或家属,以避免纠纷扩大、复杂化,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十四、全院各类工作人员要互相支持,团结协助,不相互拆台,更不能在医患之间拔弄是非,若借病员之口达报复个人之目的,制造医疗纠纷。否则,同此引发医疗纠纷者,当事人应参与纠纷处理的全过程,并视情节和后果,给予检查、停职、行政处分等处理。

十五、加强对麻醉科的管理,对各科手术应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无菌制度,保证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发生故障及时维修,对违反麻醉操作规程而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十六、认真落实院内总值班和内外科二线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随叫随到,积极参加或协调对病员的抢救、治疗,对重大灾害、意外事件批量伤员和突发事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拖延,否则引起事故、纠纷应追究当班人员的全部责任。

十七、医、护、技人员要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医嘱、处方、药品、手术、输血、收集标本以及签发的各类报告等均按要求认真查对,以达到准确无误,确保病人安全。护理人员要作好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医嘱,经常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书写护理记录。及时、准确地向医师反映病员的病情变化,对病员认真负责,否则引起事故、差错、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十八、纠纷一经发生,当事科室要妥善保留一份原始资料,如针管、残存液体、血液制品等,病历封存上交。任何人不得涂改、调换、销毁、丢失。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十九、严格执行病人入、出院指征,合理分流病人,禁止跨科收住病人或小病大养、严格执行转院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上述十九项规定,各科室要认真讨论执行,科主任与院长签字,以示负责。

院领导(签字):

日期:

第2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帕金森抑郁;疗效;安全性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由于对病情的担心,绝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往往会并发抑郁症状,大大降低了治疗依从性,从而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负担,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纠正。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方式,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2]。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应用。在帕金森抑郁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86例帕金森抑郁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86例帕金森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全国椎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制订的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确诊。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65~87岁,平均(78.65±13.35)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7~88岁,平均(79.89±11.3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抗抑郁药物为文拉法辛,每次剂量为25mg,3次/d,抗帕金森病药物主要为多巴丝胼(美多巴)、吡贝地尔缓释片、溴隐亭等等;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同对照组一致,中药采用补肝汤加味口服,处方药物包括:白芍20 g,炙甘草6 g,生地黄15 g,柴胡9 g,酸枣仁15 g,知母10 g,山茱萸15 g,香附10 g,枸杞子15 g,百合10 g,当归10 g,宣木瓜10 g,川芎10 g。所有药物均采用天江制药厂生产的中药颗粒剂,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1w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抑郁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4],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5]进行,总分均为3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显效:患者的抑郁程度缓解80%以上,能够较积极的配合临床诊治和护理;有效:患者的抑郁程度缓解50%以上,能够按照要求配合诊治和护理;无效:患者的抑郁程度缓解低于50%,对临床诊治和护理存在抵触情绪[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该病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注意力损害、认知能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引起痴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患者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受疾病的折磨、加上担心病情、害怕受到家人或者亲戚朋友的冷漠及疏远、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60%以上的帕金森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而超过30%的帕金森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症[7]。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心境恶劣、惊恐、烦躁、乏力、运动迟滞、易激惹、兴趣及愉丧失等,甚至出现放弃治疗、自杀倾向等。

对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大部分临床研究者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慢性疾病引起功能损害,也可能与左旋多巴等抗PD药物治疗引起5-HT减少有一定的关系,还有一些临床研究者则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于疾病的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受损,或损害累及额叶的结果。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方式。文拉法辛缓释剂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该药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单纯的采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应用,在帕金森抑郁症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这一方式。对于抑郁症的相关情况,我国中医早有记录。比如在传统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篇》[8]中便有记录:“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轮上就对帕金森病进行简单的论著,中医认为,帕金森抑郁症由于精血亏虚、肾水不足,该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中。补肝汤是治疗帕金森抑郁病的常用方案,主要以四物汤为基础,药理作用为滋养阴血,疏肝理气清火。处方中使用的枸杞子、山萸肉是临床上常用的益肝肾之阴药物;酸枣仁则能够帮助患者养血安心神;而宣木瓜、白芍、甘草对于酸甘养阴,柔肝舒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生地黄、百合、知母主要作用为养阴清热;白芍、当归主要是养血柔肝;再配合以川芎、香附理气行血;并加用柴胡疏肝解郁,从而发挥良好的补肝肾之阴液,滋水涵木;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加用疏肝理气行血之药,以此使肝气得疏,解除气郁之火上逆,从而帮助患者养心静神,缓解抑郁症状。

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86例帕金森抑郁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P

由此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抑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李红燕,白婷迪娜,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附15例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31+1733.

[2]赵志勇,谢道俊.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1:1117-1119.

[3]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4:19-20.

[4]孙玉芝.帕病1号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5]陈路.培补肝肾复方治疗帕金森病及其肠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袁盈.“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第3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 风险意识 医疗安全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领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卫生系统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疗风险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也给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1]。随着社会的进步,权利意识的高涨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别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医患纠纷案件数量猛增,使医疗陷入了尴尬[2]。因此医疗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首要课题。

1 风险评估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在许多领域的有限和无奈,如医疗措施的风险性,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医疗费用的不一致性[3]。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以及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个人技术、责任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只要看病,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疗机构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是防范风险发生的源头。

1.1 医院管理方面

1.1.1 医疗制度缺陷 医院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的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合理,对各专业人员没有按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合理搭配,就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若各专业仅凭教科书甚至利益驱动,各自为政,自行划分疾病收治范围,这种院内无序竞争势必使对某些疾病的诊治水平下降而导致医疗风险升高。

1.1.2 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有错误

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常见的错误是:有章不循,信息阻断,培训松懈,督查不力。尤其是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其后果十分严重。因为汇报(收集)医疗问题是保障持续质量改进安全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隐瞒不报造成的信息阻断就已经切断了系统安全链,造成无法了解客观事实,无从着手研究分析,更不能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导致防范不良事件的能力下降,而重犯类似问题的医疗风险增大。

1.2 医务人员素质 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包括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法律知识、医患沟通技巧等在内的多内容、多角度、多层面的因素。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他(她)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对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3 医疗设备方面

1.3.1 抢救设备 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体外循环机、喉镜、吸痰器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1.3.2 实验设备故障 实验设备故障及易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1.3.3 辅助科设备 辅助科室设备必须保证有效运转,避免故障延误手术、急救等。

2 风险管理措施

2.1 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首先要确认发生的事实,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发现体制上、流程上、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改善工作流程,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使医院各个环节工作科学有效地运行,以保证今后的医疗安全。

2.2 严格质量控制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由教授级专职专家组成,隶属医务处领导,其职责是医疗质量及目标管理检查;主治医师查房、手术评价及指导、病例查评;按医疗质量项目标准选项检查。工作重点是医疗护理质量检查,将质量标准及检查项目列出公布,检查结果每月在办公网上。这种选项检查的优点为经常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标准明确易于判断。有利于督促科室全方位抓质量管理,比较公正透明,有利于质量管理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的协调。

2.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多层面、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使各个技术阶层的医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3.1 多层面 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进修人员、“问题”医生、护士长、护士、新进及招聘护士。

2.3.2 多形式 各种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国内外专家讲座,进修医师讲座,医护人员军内外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培训,专家组督导主治医师查房及手术评价,规范化培训,上岗前培训,三基培训,护士操作实战培训,新进及招聘护士培训和分期评估。临床科室副主任到医务科轮训,青年医生读书报告会,科主任沙龙,护士长沙龙等。

2.3.3 多内容 条例、常规、医学进展、新技术,感染消毒、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流程、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巧、服务流程、创造性思维、操作技能、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外语、病历书写等。

培训不仅涉及专业理论技术,还包括了人文科学知识在内的素质培养。这是因为现代医疗质量概念与传统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美国卫生机构资格认证联合会(JCAˉHO)指出,现代医疗质量系指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降低不满意结果可能性的程度。即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评价的满意程度[4]。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对防范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设施检查

医院必需定期对医疗、抢救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病人确保无故障;对检验仪器定期校验,确保检验结果无误。

4 讨论

4.1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能够增强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内在能力,保证分级管理有效运行[5]。

4.2“双开关同步启动”理念 工厂中冲床冲压零部件的操作流程是一手将冲压零件送入,一手启动冲床开关。这个操作流程一开始就埋下了工人的手难免受伤的隐患,尽管管理者进行了安全教育、制定规章,甚至拟订了对违反制度如何处罚的条例等,但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如修订操作流程即只有双手同时启动开关,机器才能冲压。其结果手受伤的风险降到了零[6]。

4.3 医疗风险防范理念的核心 管理者应主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查评等方面有无缺陷漏洞,规范是否标准,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信息反馈是否准确及时,医务人员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否得到培训、提高以及是否坚持规章制度。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树立并强化“双开关同步启动”意识即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关注改进系统错误,而不是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6]。防范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郭秀静,王玉琼,胡娟,医疗风险管理问题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5,26(5):534.

[2]钱矛锐.医疗纠纷的成因解析及其对策研究.医院管理论坛,2007:9.

[3]简夏微,袁训书.管理理念对医疗质量管理品质的影响.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5:271-273.

[4]雷志勇,郑静晨,王发强,等.目前医疗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0:604-605.

第4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医疗安全监管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执行状况对于减少和防止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公民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关系到卫生监督的公信力和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1]。近年,随着因医疗安全事件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出现和卫生监督职能的调整,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强化了以医疗安全为主的医疗服务领域监管工作,但其职能并未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卫生监督在医疗安全行业监管中存在以下问题并应予以解决。

1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下称《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上两条都可以理解成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行为的处罚措施,由于存在处罚额度和内容上的较大差别,使得这两个法律法规在取缔、打击非法(无证)行医行为时在调整范围上存在一定问题,给卫生监督员在实际处罚自由裁量上带来一定困难,也会影响执法的公平性。

1.2法律规定滞后目前,我国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存在明确设定了义务条款,但没有规定相应的责任条款的现象。如《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执业助理医师在城市“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职称的标牌”等。以上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卫生监督人员在发现此类问题时,无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不能及时、有效地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控制、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使得执法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1.3缺乏可操作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对“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明确了法律责任,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无相应的定义;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后往往赔钱了事,很少对纠纷事件进行正规的医学鉴定,对诊疗活动与诊疗后果之间的因果并无明确的书面结论,给实际执法操作带来难度。另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没有明确划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处罚权限[2],是按属地化管理还是按医疗机构发证管理权限进行操作,需要进一步明确。

2医疗安全监管运行中的现状与问题

2.1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性质不明确目前的卫生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卫生监督机构的地位和真正职责[3],就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而言,职能有的仍在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监督所内的,职责范围也不统一[4]。多数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从事相应的监督执法和许可工作,它既不是真正的卫生行政部门,也不是卫生行政部门内的执法大队,行政主体与执法主体脱离,严格来说其执法效力值得商榷。

2.2医疗安全监管运行机制不畅在医疗安全监管整个过程中,多数卫生监督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从事现场执法和打击无证行医工作,监督与许可分离、与医疗事故(纠纷)的查处分离且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卫生监督机构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许可、校验与医疗事故信息,而且卫生监督员在日常现场检查中获取的医疗机构信息(如实际执业人员和执业范围等)与卫生行政部门在许可、校验时掌握的情况往往不一致,极易出现刚刚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或校验就要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处罚这一尴尬局面。出现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后无人对其进行责任追究,有悖于《行政许可法》“谁许可、谁监督”的基本原则。

2.3医疗安全监管力度不大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加之近年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正处于改革、职能调整期间,人员编制严重短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5]。国家和地方对卫生监督工作执法经费专项补助政策和机制还未建立,监督监测设备、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医疗安全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监管力度相对较弱。

3加强医疗安全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建设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是卫生监督机构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依据,尤其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其他公共卫生监管领域,其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将直接导致监管空白,故加强卫生法规政策的统筹研究,完善医疗服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任务一是对医疗安全监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出台新的规定;二是对现有法律法规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做到有明确的解释,便于卫生监督机构实际执行和操作。

第5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出血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死亡率较高,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健康最主要的致命杀手。脑出血病后30天内病死率为35%~52%,致残率亦高,可恢复生活自理的患者,在1个月后约为10%,6个月后约为20%,可见仍有大量的患者无法恢复生活自理。目前脑出血的治疗还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本文观察应用新一代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2006年8月~200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60例,病程<72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卒中不影响本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排除脑疝、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即(1)依达拉奉组(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8~80岁,平均(62.3±12.1)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19例,额叶2例,颞叶5例,枕叶1例,脑干2例,小脑1例;出血量4~30ml,平均(16.8±3.6)ml,入院时欧洲脑卒中评分(ESS)(41.52±20.35)分。(2)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62.5±11.8)岁,病灶位于基底节区20例,额叶1例,颞叶3例,枕叶3例,脑干2例,小脑1例;出血量3~28.5ml,平均(16.5±3.4)ml;ESS(40.38±19.85)分。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无差异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予以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防治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2周。

    1.2.2  疗效和安全性评定  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进行ESS。根据ESS增分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前评分)×100%]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增分率>86%;显著进步:增分率为46%~85%;进步:增分率为16%~45%;无效:增分率<16%。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并同时观察依达拉奉药物的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SS评分和疗效的比较  见表1,表2。依达拉奉组(治疗组)ESS在治疗后2周、4周时较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显著增加;4周时依达拉奉组(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均P<0.05)。表1  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的比较表2  两组治疗4周时疗效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组有2例在14天内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采用保肝治疗后降至正常;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减慢滴速后消失,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多年来脑出血治疗以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防治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内科保守治疗缺乏非常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对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有益,但手术要根据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及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全身状况决定,而且手术宜在超早期(发病后6~24h内)进行,还有很多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所以手术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脑出血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办法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神经内科医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患者及其家人、社会的需要,笔者使用新一代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新一代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脑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和轴突的急性坏死是不可逆的,但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在此时间窗内采取适当的干预性措施,可使受损组织恢复功能[1]。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剂[2],其血脑屏障的穿透率为60%,静脉给药具有清除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依达拉奉不具纤溶作用,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及出血时间[3],因此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用于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治疗2周及4周时ESS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4周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组出现2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经相应处理消失,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说明依达拉奉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如果脑出血患者能在早期使用依达拉奉,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对降低患者后期治疗费用作用明显,而且在疗效提高后对患者信心的恢复也大有帮助,这也是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依达拉奉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第6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关于林权登记档案资料移交相关事宜的请示

县人民政府: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做好林权登记与林业管理衔接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1号文件的精神,县林业局应尽快将林权登记档案资料移交到不动产登记机构,为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协同做好林权登记纸质档案资料和电子数据的移交,保障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实现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全县范围内的全面实施,现就林权登记档案资料移交相关事宜请示如下:

一、2020年10月底前,由县林业局完成所有林权登记纸质档案资料和电子档案资料的全面清理,形成台账。

二、移交林权资料内容

1、纸质档案资料。(1)林权登记簿(台账);(2)林权登记档案资料(含:林权现场勘察宗地图、林木现场勘界表、林权证发放登记册等各种综合性资料);(3)林权抵押登记档案资料和抵押注销资料;(4)林权登记村(场)宗地分布图;(5)涉及林权登记的其他资料等。 

2、电子档案资料。(1)林地确权发证系统、林权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宗地图坐标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林权登记纸质资料的电子扫描件;(3)涉及林权登记的其他电子图件等。 

三、林权登记档案移交时间

由县林业局拟定林权登记资料移交清单,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林权登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移交到县自然资源局。 

妥否,请批示!

第7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治疗仪;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摄入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作为新时代的“富贵病”,其发病率也急剧上升[1]。糖尿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其它型。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将更快,呈现流行势态,其并发症较多,如累及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虽然临床以降糖类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其疗效欠佳且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不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措施。为此,我院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为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为68例,女性为44例;患者年龄在37~83岁,平均年龄(47.3±5.1)岁;病程为3个月~10年;并发症:神经病变28例,肾功能异常23例,末梢循环障碍22例,脑血管病变19例,无并发症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对照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试验组:给予患者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治疗仪(深圳艾利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1h/次,1次/d,10d/疗程。对照组:给予传统磺脲类、双胍类降糖药口服治疗。

1.3观测指标 患者需每周检查1次,检测患者的血糖、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变化;询问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患者的饮食次数、分量、每天的尿量和体重变化),其胰岛素功能的好转程度、不良反应和产生的抗药性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多尿、多饮、多食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或大致消失,血糖完全恢复或下降90%以上;有效:血糖下降至50%~90%,“三多一少”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高血糖现象依然存在,其它临床症状均没有好转。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经传统降糖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其总有效率高达92.8%(52/5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安全性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试验组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其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抗药性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经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有30.4%的患者产生了抗药性,而是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的试验组没有一个患者产生耐药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医疗界对2型糖尿病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引起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繁多,并不是十分明确,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为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例如:老龄化患者、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缺乏体力运动、多饮食高热量的食品、碳酸饮料以及肥胖等。在治疗方面主要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和预防并发症为宗旨,临床亟待寻找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仪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仪器,其以中医的经络学为制作根本,辅以科学的电子毫米波技术,是中西医的现代结合体,精心研制的一种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仪器。它是一种可以降低血糖,有效预防神经周围血管病变,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机会的物理疗法[3-4]。糖尿病治疗的治疗原理为运用药剂学中的透皮给药技术,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与药物传导,激发机体内在潜能,调理失衡的脏俯、气血、阴阳,迅速改善胰岛功能,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是一种将经络感应与推拿治疗结合成一体的仪器;而采用传统的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其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β细胞,使胰岛素的释放增多,提高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加速无氧酵解和抑制葡萄糖异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经传统降糖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其总有效率高达92.8%(52/56),通过观察统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现,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糖尿病治疗仪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途径,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为突出,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春瑜.2型糖尿病人应用KJ-5000糖尿病治疗仪的护理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348-349.

[2]杨光华,古力.安诺治疗仪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31):246.

第8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1 引言

近年来医疗系统对于信息化的依赖日益凸显,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让医疗系统的工作更加快捷便利。相关文献指出,一个国家医疗信息化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进行阶段性划分:医院管理信息化、医疗临床管理信息化以及局域网医疗卫生服务。其中,临床管理信息化是以采集病人信息、存储病人信息、处理病人信息为核心,为相关医疗从事者提供医疗相关的工作基础数据和服务,进而提高相关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行业信息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的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有,病人床边信息系统、医疗图像系统、反射信息系统以及病历系统等等。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系统将在医疗行业中投入使用,其将极大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其中无线网络作为当前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医疗信息系统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将从无线网络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出发,对当前无线网络在医疗系统中的网络规划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2 无线网络在医疗系统的应用现状

当前无线网络已开始广泛应用在医疗工作中,例如医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病房工作的相关工作,对需要的病人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数据进行查询和录入,不需要电脑和有线网络;护士可以使用PDA对病人的相关条形码进行识别,可以快速查找出需要的药品、医生建议以及注意事项,简化工作的同时也使得工作安全性提高;另一方面对病人的日常照顾以及相关的医疗,可以通过移动无线网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当然,上述举例子的基础在于大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共享,此处所指的数据共享包括医院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数据共享、医院部门与医生个人间的数据共享、医院部门与护士个人间的数据共享。数据的共享来源于网络传输,特别是在医疗图像的处理上,要实现高清无误的图片传输,对于无线网络的带宽要求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循序渐进,在无线网络的实现上,传统局域网的有线网络接口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医疗信息化需求,相关线路和接口的老化也成为医疗信息化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在权衡经济效益和现有设备的情况下,对网络覆盖面进行扩张、并适当增加接入点,实现信息化的全方位提升。

对于现有的有线网络进行全面改造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大量的有线局域网设备更新是一个人力物力花费较多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目前相关的系统还有依赖有线网络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业务的需要,相关医疗单位已经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规划无线网络,相关医疗信息化系统已从传统的有线局域网转向无线网络提供服务。因此在以往的有线网络基础上应用无线网络进行医疗业务工作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医疗无线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在实际应用中,医疗系统的无线网络的规划在医院或其他医疗单位由于实际环境和应用的软件系统不一样而不同,因此无法一一列举,不同的规划思路有不同的优势。此处仅以一个实际方案为例,对一个医院内部无线网络规划建设提出一种思路。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医疗信息系统需要服务器(包括web服务器、FTP文件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多种服务器),需要与外部Internet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无线传输与外部数据查询。基于此,总体的方案拓扑设计如下:

总体拓扑的核心在于一个三层交换机。交换机通过防火墙连接外部的WEB服务器以及路由器再连接到Internet实现与外部数据的共通。再之,其在内部网络中连接包括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在内的服务器群,并通过楼层交换机与无线路由AP进行连接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

在多个楼层的医院里,从网络层次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在楼层中部署相关的二层交换机,并且通过在楼层中分布均匀的无线路由AP进行数据传输与交互,实现无缝覆盖。而楼层中的二层交换机将通过光纤(楼距和楼层比较大时)连接到核心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数据送往外部Internet,为了信息安全的考虑在连接外部路由器时,网络规划提供了一个性能较好的防火墙实现网络隔离。由此可见,三层交换机是设计中的核心,其在应用中,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利用VLAN以及MACE地址技术将医院内部的PC机MAC地址与VLAN进行绑定,并与此同时划分不同部门、不同职能的VLAN进行网络管理。DHCP服务主要应用于对于网内PC机IP的划分,在安全性上考虑可以采用NAT转换实现内网与外网的互联。对于相关重要的部门,依靠VLAN管理无法完全提高其安全性能,例如比较核心的财务部门的财务系统、病人的病历系统等等,因此可以通过ACL控制访问列表控制其他用户的对该部门的相关网络的访问权限,相关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进行考量。

除此之外,重要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部署在内网内,而提供外网数据服务的Web服务器则可以根据需要置于防火墙的DMZ区供外部查询访问。最后,在无线控制器上对无线路由的功率进行自动调整,以避免由于单点故障造成的信号覆盖不完全,并且实现整网的信号强度均匀,避免由于单点功率过大而造成的信号自扰和冲突。在整个无线网的部署中,可以利用自动RF技术对接入点和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和定位,去除非法接入和干扰。利用其实现的动态信道分配可以避免无线路由之间的信号重叠造成的冲突与干扰,并实现对在用无线路由的功率和流量负载的监控,并适时进行控制实现全网流量负荷的均衡。

在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相关建设的准则有:包括考虑后期信息系统的升级以及接入容量的扩大,在设计时留有充分的升级和后续扩充的可能,并且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使无线网络具有兼容性和开发性;实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同时,方便维护人员管理和维护,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接入性能。

4 医疗系统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安全在医疗系统无线网络中显得相当重要,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数据安全、资产保护以及医疗工作业务开展流程。而有关文献指出,安全风险的存在在于2方面――漏洞和威胁。对于无线网络在医疗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如若构成威胁其就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风险,而在威胁存在中的漏洞也是一种可以产生无法估量后果的风险。因此,此处根据实际的无线网络在医疗系统中的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对医疗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进行浅析。

4.1 医疗无线网络信息的窃取

对于医疗信息系统来说,数据涉及多个方面,例如病人的病历、医疗财务、医生建议和医院的资源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相关非法窃取的目标。由于无线局域网利用公共开放的电磁波作为网络传输媒体,能够穿越任何故障物(只要在规定的区域范围和覆盖范围内),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任何一个无线客户端都拥有接入能力,接收到该无线信号并采用该无线信号进行传输,这使得非授权客户端在无线网内的窃听和非法干扰比有线局域网更加容易。而上述的相关数据一旦被窃取或修改,可能导致医院财产损失、病人隐私的暴露、医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等,甚至导致医疗事故。因此在医疗系统无线局域网的建设中必须首先关注此类问题,其也成为医疗无线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个风险问题。

4.2 医疗无线网对医疗设备干扰和其拒绝服务攻击

如上所述,无线网络的传输依赖于开放性电磁波。而医疗设备多数对电磁波敏感,并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敏性以实现医疗诊治的准确和医疗抢救的其他相关功能。因此,无线网络的部署有可能影响病人的抢救和诊治、甚至可能影响病人生命安全。其无线信号的覆盖部署设计应当考虑好对医疗设备的干扰,并对相关区域进行规划性屏蔽,实现医疗设备的无干扰和无线信号的高强度覆盖的平衡。

再之,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网络,无线网络也拥有网络的相关主动攻击风险,例如拒绝服务攻击风险(DoS攻击)。这种类型的攻击可以通过大量的接入客户端进行非法的访问,导致后台数据服务器的崩溃或者网络的堵塞,致使整体系统资源耗尽,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由于无线网络所使用的无线信号和扩频技术也使得该风险的存在更加突出。

5 医疗系统无线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特点,必须对医疗信息系统无线网络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医疗信息数据必须保证信息与相关的信息系统不被非法使用、截取;其次,医疗信息系统必须保证相关的内容权威性,不被非法篡改和伪造,确保途径的唯一合法;再之,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必须保证能够为合法授权接入者使用并提供用户接口,实现修改、新建和删除的相关操作的快捷;最后,必须保障相关的无线网络对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无影响。因此医疗无线网络的部署必须考虑有效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

5.1 防止非法用户侵入

在这点上,相关的协议标准提供了较好的方式。例如IEEE802.1la/b协议提出的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区域认证ID和物理地址访问控制。这可以实现对医疗无线网络的边界控制,防止非法用户的非法接入。

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区域认证控制主张将无线网络分为若干个需要不同身份认证的子域,在每个子域内对接入用户实施独立的身份认证,只有通过该独立身份认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网络子域,进而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利用这种方式,需要对无线网络路由器进行配置,并修改默认SSID、默认密码以及和SNMP共有的字符串,关闭相关的管理端口并禁止明广播,在无线路由上做好安全防护。

而在物理地址访问控制上,医疗系统无线网络可以设置允许用户接入的物理地址表,该表记录了可以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所有用户物理地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物理地址没有在清单上的设备将无法接入无线网。当然这对于网络管理和用户登记工作来说工作量相对较大,并且在实际工作的维护中可维护性较差。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无线网络路由器的设置中对DHCP功能进行禁用,人工手动设置各个用户端无线网卡的IP地址,实现用户端的网络管理。

5.2 增强加密技术

相关研究显示,有线等效保密协议也可以较好应用于无线网络的管理。而在实际应用中有线等效保密协议主要应用于无线网络中保护链路层的数据安全。其采用64位到128位的共享加密密钥,实现了对话过程不变化且不针对用户变化的密钥实施。由于其对无线网络用户的通用性,有线等效保密协议可以阻止来自相关客户端的初级攻击,并提高攻击代价。当然,密钥的长度可以影响攻击的难度,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密钥的长度。

5.3 提高数据保密性和认证安全度

为了提高相关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有关文献指出使用IEEE802.1X端口认证技术进行认证。在实现上,IEEE802.1X主要实现如下:首先客户端向无线路由发出请求,并且与其通信;其次,无线路由将加密完毕的数据发送至用户认证数据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最后验证数据服务器确认用户身份后接受相关的访问需求,使该用户端成功接入访问网络资源。

医疗信息系统由于移动用户较多,因此安全访问的隐患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一定的压力。采用IEEE802.1X协议的身份认证技术,对接入用户进行更为严格的身份认证,能够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的非法接入、盗用数据、篡改数据等等相关网络安全问题。更为深层次的控制在于对无线网络路由器的接入进行身份认证,实现对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并将其纳入医疗设备安全的管理体系中。

5.4 无线网络对医疗设备的干扰问题

如上所述,大量的医疗设备依靠电磁波进行工作,因此无线网络的部署和实施会影响甚至损害医疗设备的使用。因此在无线网络的部署和设计上必须考虑无线网络对电磁设备的影响。在医疗系统中,无线网络设备的选取需要选取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厂家品牌。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实验,相关文献提出对于电子辅助治疗设备和电子人工脏器等直接关系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必须进行生物实验,以提高更为全面、合理的测试报告,供后期无线网络部署参考。

第9篇:医疗安全预案范文

【摘要】: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医疗安全分为广义的医疗安全和狭义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医疗安全医患关系医德医风

医疗安全分为广义的医疗安全和狭义的医疗安全。其中,狭义的医疗安全是指医疗行为中的风险防控;广义的医疗安全指的是医院的设施、医疗行为、规章制度等对患者就医时可能发生风险的防控,涉及护理、药学、院内感染、人身、财产等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医院设备器材及组织管理安全、场所安全、医疗技术安全、药源性因素、辅助硬件安全等等。

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安全管理对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尽量减少和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涉及到医疗安全工作的网络机制、制度制定、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多方面。

(一)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网络

以长期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医疗安全管理经验为基础,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建立和规范与医院经营机制相适应的医疗安全管理网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整体对策作用,共同贯彻落实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适应医院整体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成为医院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从多方面强化综合管理效能。

1. 拓展管理功能:医院各医疗基层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本部门职工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始终以“以患者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引导和教育,避免给医院、职工、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各部门、科室成立本部门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指定专人负责,使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和日常工作中。

2. 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由院长和党委书记领导,主管领导亲自抓布置,职能部门主动抓落实,科室、部门责任人具体抓实施,将医疗安全责任人网络从医院主要领导延伸到基层医疗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逐级签定医疗安全责任书,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把医疗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氛围。

(二) 规范医疗服务工作,努力改善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难点,严重者不止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疗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高、医疗工作不规范、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差是产生医患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医院应正确认识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与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目标,规范医疗工作。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宣传,提高其法律意识,没有规范的宣传教育,就很难对在医疗工作中引发各类医患纠纷的原因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需要管理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和个人修养建设。在全体医务人员心中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加强工作责任心,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恪守医师守则、医疗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以整洁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态度来面对患者,给患者带来亲切感和信任感,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赢得同行的尊重。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处理好医患关系,预防医患纠纷不可缺少的条件。

2. 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对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处置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作为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医学新动态,善于总结经验,在技术操作上做到准确熟练,对疑难疾病和急救患者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没有过硬的医疗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就无法避免消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就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应提高诊疗水平,在业务建设上要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医院及医务人员应当更新观念,不断增强自我法律意识。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职工对法律的理解、运用和遵守,特别要加强对与医疗工作有着密切关联的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位医务人员对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做到心中有数,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和患者利益的关系,增强法制观念,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完全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提高医院整体安全防范能力,强化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4. 重视医患交流,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在不断提高和充实自身医疗技术,积累丰富医疗经验的同时,还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在医疗活动中,虽然医患双方都希望病情能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但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加之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和对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此时医务人员若不能及时沟通,矛盾自然就会产生。

5. 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发现和预见引发医疗安全隐患的苗头。为此,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应尽义务,自觉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在尊重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 规范、完善监督机制,多途径强化监督管理

1.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要实现医疗安全管理安全工作与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就需要医院建立一整套与安全工作网络相适应的安全监督体系来加以监督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贯穿全院的安全监督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抑制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