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区现有财务核算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23个,其中:村委会10个,渔(农)业经济合作社213个,具体分布于全区12个乡镇街道。____9年至____年期间,实现财务收入总额29925万元,财务支出总额17828.56万元,收支结余12096.44万元。至____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89561.36万元。分析近三年财务收支及其经济运行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收入有所增长,个体收入差异悬殊。近两年总体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7%。按乡镇街道为块状进行区分,近三年收入变化态势呈现三种类型:一类是收入基数低,但增幅明显;二类是收入有所增长,但增幅并不明显;三类是收入表现为负增长。从单个村(社)收入来看,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收入少的年均不足1万元,收入多的近千上百万元。
二是总体支出逐年上升,收不抵支占比较高。近两年总体支出年均增幅为9.8%。除3个乡镇的村(社)支出分别呈现下降和持平态势外,其余9个乡镇街道的村(社)支出均呈现递增态势,支出增幅在7%至44%之间。____9年至____年,全区有10个乡镇街道的80个村(社)当期收支未能平衡,占比为35.9%,赤字总额2896万元。
三是渔业村积累薄弱,后续发展乏力。除个别渔业村尚能依靠以前年度遗留下来的集体码头、冷库、滩涂等集体资源取得一些收入外,大部分渔业村没有现成可利用的资源和可出租的资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和向上争取补助资金来维持各种支出,客观上不如农业村不同程度有可利用的集体留用农田、林地、河塘等资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历年无经济积累的渔业村更是步履维艰。
四是区位优势加现成的资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部分村(社)利用其地处____城区或毗邻大型企业的区位优势,通过房产出租、实业经营、市场建造等来增加村级经营收入,每年收入近千上百万元,为村(社)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但另有46个村(社)因其地理位置偏避,既无集体经济积累,又无现成可增值利用的资产、资源,年均收入不足10万元,甚至有3个村(社)年均收入不足1万元,使村级集体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一)资金管理存在疏漏。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街道集中核算的推行,有效规范了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强化了财务监督作用。但其资金、资产的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情形下,如其内控机制缺乏、监督力度薄弱,极易引发各种违规甚至违纪行为。突出表现:一是公款私存现象依然存在。个别村集体将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持续多次在金融储蓄网点定期存放;有的将集体资金汇入个人户头,转而以村(社)名义在金融机构定期储蓄,为他人揽储;有的擅自将其他企业解入的村民福利款存入个人存折,长期不结报入账。二是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部分村集体对历年遗留的不正常债权债务资金长期作挂账处理,而未加以清理收回或结转处理。有的村集体负责人自作主张,将集体资金出借无任何业务关系的企业,长期未能收回。三是管理不善诱发个人违法乱纪。个别村经济组织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和稽核机制,财务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出现侵占集体资金、资产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一名村干部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两名村干部被纪检部门立案审查。
(二)资产资源发包不规范。随着乡镇街道招投标机制的逐步成熟,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租赁发包纳入其中,促进了集体资产的增值。但由于村(社)干部公开招标意识淡薄,同族思想严重,自行发包现象比较普遍,甚至集体土地被无偿使用。如个别经济合作社将大面积非住宅房产自行招标出租,未按规定进入街道招投标平台;有的应收租金既未及时收取,也未挂账核算;有的大面积集体场地被无偿占用,未而未加干涉收取使用费。
(三)对外投资潜伏风险。随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落户渔农村的企业越来越多,许多渔农村利用积累资产、资源,通过土地折价入股、联建市场等方式,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由于政策了解不足,后续预见不足,容易受到多种风险的冲击,进而滋生各种后遗症。如:个别经济合作社未经充分论证,自行或合资兴办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但因手续不全,潜伏多种风险,后遗症难以预计。另有个别经济合作社与外单位合作投资兴办农贸市场,但农贸市场经营收支没有单独设账核算,由临聘市场管理员负责管理,但其预领备用金存入私人存折,多次划出资金用于邮政揽储。
(四)村级工程管理薄弱。虽然各级政府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十分重视,也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但由于村级工程小且散的情形,在工程的立项控制、资金支付、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由此滋生各种问题。如:村级工程普遍存在无投资概算,有意逃避招投标,自行组织施工,未签订施工合同,缺乏日常监管,未经审价直接结算,工程验收随意,白条列支工程款等问题,容易产生劣质工程,引发经济纠纷,造成集体资金的损失浪费,甚至潜伏廉政风险。个别经济合作社仅凭班子会议决定,超负荷建设村民休闲广场,又无力进行后续维修管理,致使游泳池池底和池壁开裂渗漏,无法使用,处于废弃状态;篮球场、健身器材也因管理不善,部分损坏;整个休闲广场杂草丛生,处于荒废境地,集体经济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五)财务监督遗留盲区。当前,渔农村财务监督尽管形成了内外并举、上下互动的格局,但监督效果并不理想。从现实情况看,农村经济审计组织存在力量不足与需要监督面广的矛盾,影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乡镇街道内审组织主要是兼职人员,工作重心、监督力度存在缺陷;而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由于监督能力、角度方面的原因,已经出现弱化现象。如:个别经济合作社民主理财印鉴保管失控,长期滞留于社管委,使内部财务监督出现真空;有的社监委会长期未对集体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审
核,形同虚设;部分经济合作社以班子会议决定为依据,发放班子成员年度奖金补贴、理财小组成员福利补贴,涉及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我区村级集体财务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既有资源环境、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制度执行不力,监督力度不足,自身管理不善,队伍素质不高等人为因素造成。要有效解决潜在的问题,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完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监管机制的转型升级。
(一)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指导机构的建设,整合现有的“村级集体会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建立村级财务收支票据的审核机制,重新修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二)切实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综合管理。建议出台《____区渔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办法》,构建内外并举、上下互动的监管机制;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区——乡镇(街道)——村(社)实行三级联网,构建公开透明的“三资”实时监管网络。
(三)切实加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建议出台《____区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体制、项目申报、招投标管理、资金管理及造价控制、建设管理等规定,全面构建起“区级指导监督,乡镇街道组织管理,村级协调实施”的管理体制。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拓展现有招投标管理中心的功能,使之成为监管村级工程建设的综合平台。
(四)着力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大格局。建议出台《____区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办法》,构建起“一体两翼”并行的审计格局。一是发挥国家审计的指导作用,联合农村经济审计、乡镇街道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对全区12个乡镇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实行“一年审四个、三年一轮审”的审计机制;二是加强乡镇街道内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完善机构设置,充实队伍力量,确保内审工作常态化;三是继续发挥区农经、渔经等农村经济审计组织的作用,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的广度。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快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也随之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文将重点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如何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避免财务“黑洞的形成”以及反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避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1.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
1.1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我国目前针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可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本处于“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情况。虽然各地区在近年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全面性不足、处理问题不够严谨,落环节执行不到位,造成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三资”流失。
1.2管理措施
1.2.1精细化管理
建设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严格执行落实各项工作,如果没有落实等于没有制度。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村集体“三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地方政府应当以此为基础,指导村镇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总结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线,重视细节部分的控制,保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于村镇经济合同规范度不佳的问题,全面清理经济合同,完善遗留工作,对村镇所管辖的区域位置、建造使用时间、土地使用情况和房屋设备质量等进行统一的登记,将资源按照类别划分,将厂房、仓库、工业用地、耕地、林地等合理划分,以市场价为参考,按照不同的档次确定“三资”的价格,长效管理,定期对“三资”总量统计,规范化的管理集体资产。
完善“三资”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全部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利用网络等媒介向村民公开,使农民能够实时了解资产数据,方便群众对集体财产监督管理。针对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应当及时留档保存,经常性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预案,重视预防处理工作,保证“三资”监督管理正常稳定运行。
1.2.2产权股份化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仅需要保证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还要维护农民作为合法所有人的权益。在经济发展良好地区,村镇应当积极采用产权股份化管理模式,将股份赋予农民,农民有权参与集体资产的收益,有权对产权进行合法的交易,作为抵押和担保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一般地区推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股份化改革,保证清产核资、资产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为核心。按照国家提出的“转型即处置,处置即规范”的要求,对经济发展良好,股份制运行稳定的地区,鼓励村民进行正常的股权奖励和收购,逐步的向大股东经营者集中,最后发展形成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城区,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其资产利用率,若改变困难可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资产评估拍卖,将股权转变为货币直接发放,注销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当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管理整体的运行状态,动态管理股权结构。
对于行政村撤并问题,应当创新处理思路,确定政策不变,坚持“不平调、不分现”的处理原则,根据不同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资产融合问题处理措施。认真处理村级管理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从属关系,将村民委员会与经济合作社分开管理,农民不仅具有经济身份,同时还具有社会身份,快速完成户籍分离、经济权利确定、管理社会权利、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管理制度,高效的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流失。
2.杜绝腐败发生
2.1腐败问题的影响
腐败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常的农村经济和长远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腐败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平、公开、公正,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
2.2采用市场化交易杜绝腐败
在农村集体经营过程中,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模式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清晰农村产权管理制度,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相互之间的配合有条不紊,优化产业配置。在开展市场化交易过程中,应当秉承“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先试后推、逐步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平台,设定统一部门集中处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流转以及公共设施的采购支出,实行协议转让、网络竞价和拍卖等形式执行市场化交易,减少决策者私下接触的可能。改变传统的交易环境,取消单人管理片区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执行原则开展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将腐败问题彻底杜绝。
3.财务“黑洞”处理
3.1财务“黑洞”问题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组织构成,缺乏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农村集体组织的部门,导致形式多样的规避监管行为出现,导致“三资”管理出现漏洞。为了规避财务审计部分的管理,将完整账目拆散,使用多个账户存款,设立“账外账”等形式等违规做法,造成整体的信息不完整,财务“黑洞”问题层出不穷。
3.2加强管理层管理
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编制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报告,这是盈余管理。而财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在财务报告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后者则超出了准则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如果管理层没有良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约束工作,后者形成的财务“黑洞”问题将会十分严重。管理层应当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管理力度,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预防财务“黑洞”问题出现。
3.3管理财务“黑洞”措施
由政府和税务部门专门设定巡视组,采用高频次的检查模式,不定期的对各个农村集体管理组织财务进行检查,对于发现存在财务“黑洞”的组织,严肃处理。借鉴相关企业对于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办法,采用暗访的形式,由工作人员扮演办理业务的客户,向农村集体组织进行财务方面的往来,试探是否按照正确的财务办法处理,直接调查取证。对于发现问题的组织,执行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罚,同时对其他组织进行告诫通报,以此为戒。同时,设立群众投诉平台,当发现非法不正当的财务管理,不按正常程序开具发票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对举报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错误单位进行揭发。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财务公开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社在财务管理中基本能搞好基础的财务预决算,合理使用资金,较好地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发挥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开展工作不平衡、缺乏有效和有力的长效机制的保障,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前清后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集体经济各地发展不平衡,差距比较大,反映农村干部财务问题的举报和上访比较多,因此,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棘手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农村财务工作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由于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所以农村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会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现象。绝大多数村的收支单据中凭证要素不齐全,无事由、事项和审批签章,尤其是支出单据无领款单位和领款人,更谈不上经办人和证实人。有的不仅用白纸、作业纸入账,还有用烟盒纸作为入账凭证,这给农村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账目管理混乱
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帐,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
二是有的村几本账,甚至有的一个村就有三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部分树级会计为图省事或不懂记账,只将部分原始凭证装入记账凭证,而将另一部分原始凭证另行保管,形成账证不齐的“缺账”。如农村会计作支出凭证后只将现金支票存根或只将支出汇总表作附件,却把发票等原始凭证随意乱放,造成账证不符。
3.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经费紧张,大多数村的财会人员由村干部兼任,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人数不多,而且高学历的人员所占比例更低。这与财务管理所要求的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再者就是这部分平时不注意理论学习,放松个人修养,对党的政策不了解,又不善于向别人请教,全凭经验去做。无证上岗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村会计不会记账,甚至没有听说过借贷记账法,有些农村会计甚至连“流水账”都不会记,在月末、季末、年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根据账簿,而是凭空捏造,造成账表不符。同时,农村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于,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特别是一农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出发进行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求。
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理财意识滞后,为民意识不强
很多村干部特别是农村财会人员没有理财意识、聚财观念、用财理念。有的财会人员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拿就没事,至于别人怎么违法违纪,则事不关己;财务状况较好的村财会人员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肆捞取钱财。少数村干部为民意识淡薄,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都抛之于脑后,而不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其结果只能是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背道而驰。
2.监督不力
一方面,农村民主制度不健全而导致村民监督显得疲软无力;另一方面,乡(镇)农经站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作用。近年来,由于乡(镇)财政状况的恶化,部分乡(镇)农经站存在着经费短缺、人力不足的现象,有些乡(镇)则把农经站人员抽调出来搞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管。尽管广大农村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如清产核资、财务整顿、专项审计、财务公开等,而且针对存在的问题也制订了一些制度,但是,由于缺少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些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
3.管理水平滞后、惩处不力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会计制度的革新,对农村干部及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目前,在我国农村,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是很多,村支两委的管理能力不是很强,管理制度不是很健全,管理方法不是很有效。
由于过去对一些违反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村干部处罚不到位,从而使“后继者们"胆大妄为。如某村一位村支部书记将所收取的2万余元农业税款用于开金矿,亏本后外逃至今未归,但也只是乡党委撤消了其职务,有关部门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其加以处罚并追回农业锐款。农村建设进行了这么多年,由于惩处不力,使这些制度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从而出现了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就必须标本兼治,进行综合治理。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财务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保证,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除要完善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外,还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新的内容。目前迫切需要健全的制度是: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
2.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对会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财务工作的质量,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当前农村财会人员素质低,不能胜任业务工作的现状,要采取上岗培训、在岗培训、以保证财会队伍的稳定。
二是要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在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村,有些财会人员不履行会计职责,有章不循,放松财务监督,个别地方农村财务人员,利用经手集体钱财的机会,贪污、挪用集体资财。因此要在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广泛开展农村财会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律法规等教育,使农村财会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三是会计主管部门要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的会计人员要维护其合法权益,给于奖励;对于不坚持财务制度,违背财经纪律,不适合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会计队伍,纯洁会计队伍,促进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集体资产发包出租等制度执行不严格。随着村级经济规模和社会事务的扩大,各类房屋道路、休闲福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同时,随着村级集体资产的积累,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现象激增。财务管理问题逐个暴露,有的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程序欠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的大额项目,个别村擅自分解项目,私自招投标或搞暗箱操作;有的要求“两委会”集体讨论的事项,一些村不管开或不开,都是被少数人意见所操控,变集体决定为个人决定。二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书面资料不规范。协议要素、条款内容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现象很普遍。甚至不签书面合同,“口说为凭”的现象也时有存在。三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资金收付不规范。如大额的工程项目付款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工程款发票,或以村级应支付费用项目冲减应收取的村级收入项目,或利用财务监督的漏洞,将收入来源作为“小金库”坐支或挪用。第二,在实施“村级财务委托制”中存在难度。几年前,慈溪市实施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这一制度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漏洞或缺陷。因为根据制度要求,村级集体资金的收支款项全部纳入到镇财务会计核算和审查监督的范围。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个镇会计通常同时处理三个以上村的账务,并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审凭证不审合理性的现象。另外,由于会计未亲身参与村集体具体事务,不清楚收支的合理性,可能让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而因无法对收支整体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监督,更有可能使部分资金在账外运行,为部分村或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空间。主要表现为:报糊涂账、制作假凭证或者干脆不入账。第三,资金、资产管理尚不够规范。随着村级富余资金的增长,一些村利用集体资金,进行个人投资或擅自出借,集体资金风险日益积累;有些村里的房屋、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被无偿借用或占有,导致集体利益受损;更有由于不当吸储或高息利诱,村或个人利用集体资金放贷或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账款不符,存款短缺。第四,报销审批手续不符规定。虽然规定:凡支出票据,必须取得合法凭证,即同时写明用途,并做到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证齐全。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额支出未经集体研究讨论后再审批,财监小组形同虚设;票据凭证尚不够规范。开支使用白条及三证不全,未注明款项用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第五,村级财务公开不符合要求。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但在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和公开清晰度上,都与群众监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搞假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捡无关紧要的公开;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不进行专项公开告示等。第六,监督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首先,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在村务公开不够到位、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其次,镇政府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存在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对村级收入是否有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账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
二、问题存在和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村干部法律、法规意识欠缺。农村民众法制意识淡薄,村干部不重法、不懂法的比较多。部分干部做事只凭“良心”,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与已无关;还有干部以为法律规定村民自治就是村干部自治,上级政府的制度,上级政府的监督,都是空的;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谋私利,故意搞乱财务,混水摸鱼。第二,村级财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当前,村级财务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一般情况下,一个村经济合作社只配备了一名村出纳,负责办理本村的财务事项,并向会计报账。其他干部不闻不问,这样势必导致财务力量难以适应财务规模,内部牵制制度落实不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且,村出纳一般由村干部兼任,村干部年龄偏大,又不注重学习财务知识等因素,导致财务素质普遍较低。还有的不能安心从事财务工作。会计又分管不同的村,不常驻村级财务部门,难以实时指导和监督,致使一个村实际的综合财务力量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财务收支规模。更不能达到村自治自理的法理要求。第三,村民自治意识不强。农村社会缺乏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政治气氛,只要不涉及土地、财务重大问题,村民对参与村务事务持无所谓态度。多年来,由于大部分村无重大事务需要村民决策,无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问题,村民对村级组织期望值不大,导致部分村民的离心效应和淡薄意识。农民只关注于自身经济发展,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第四,乡镇监管乏力,违法查处力度不足。目前,许多乡镇的农村经营管理、农财审计工作单位人手严重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不再设立专门的农经部门,职能实际上由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分担。由于职责分工的不明确,使村级财务管理实际力量减弱,如观海卫镇实际只有1位农经干部来负责管理全镇四十多个村的财务。同时由于业务经费无着落,造成了工作开展困难和“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局面。而且因村组织不是一级政府,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部门在辨别其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时,也存在罪与非罪界定难,查处棘手的情况。
三、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主要指标圆满完成概况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6%,其中工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20%,农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18%;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30万元,增长20%;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655元,增长10%。
二、农业产业建设
1、农业专业化经济扎实推进。镇以示范区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稳步推进农业支柱产业示范区进程。农业四大产业形成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先后规划启动了曲亭香菇示范园区、横塘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等建设工程。畜牧养殖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效益显著;乡村旅游已呈现雏形。
2、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五年来全镇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截止2011年底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330万元,带动农户100余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3、农村经济聚集效益逐步凸显。积极开展薪炭林改造,优化品种、品系,延伸产业链,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中生产、加工于一身的复合型经济模式转变。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
三、工业经济建设
1、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我镇秉承洁净环保的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园区建设,倾力打造南谯区绢云母工业园区和开发旅游市场,在、曲亭、横塘等村拆迁征地1000余亩,日前南谯区绢云母工业园区已完成初步规划建设,现已进入项目填充阶段。位于社区的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投资500万元的润柳木制品有限公司已建成;投资600万元的瑞业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也即将启动建设。滁州市万桥绢云母粉厂投入500万元对厂房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年节约用电15万元、维修成本7万元、原矿3000余吨,产量提高35%。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做各项协调准备工作。
2、工业经济呈现量效双增的可喜局面。2011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0.47亿元,营业收入0.35亿元,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利税450万元,利润3000万元,同比增长410.9%。
3、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经过五年发展,入驻企业达17余家,初步形成了涉及食品、铸造、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涌现出了万桥绢云母等多个大块头民营经济实体。
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一中心两亮点三支柱”(即建设一个“依山傍水”的宜居中心镇,挖掘上庄万亩草原、皇甫山森林公园旅游两个亮点,做强滁菊、花生、食用菌三大特色支柱产业),精心打造美丽乡村。
1、曲亭新街和新村建设再现新象。
根据人口曲亭片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和曲亭街道自发逢集的传统习惯,政府为改善曲亭街道住户的居住、生活和外来商贩的经营环境,2011年投入14万元新修下水道900米、投入13万元新架设路灯25盏、投入5万元新建公厕一座、投入9万元硬化街道1200平米,极大亮化、硬化了曲亭街道,为在当地的群众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迎来了一片拍手称快的叫好声。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和“一年典型引进、三年分片推进、五年整体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1)科学规划,试点先行。2006年制定5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在2006年仅有一个新农村示范点—村的基础上,5年来已发展了3个新农村示范村。投资2000万元,占地32亩的曲亭新村建设进展顺利,截止目前,两栋单体完成二层浇筑、五栋单体地基施工结束,工程正按时间节点要求向前推进。
(2)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我镇提出了“卫生乡镇、和谐”建设目标,制定了《镇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奖惩办法》等文件,五年来累计投资10万元,在主要交通线路上确定了5名保洁员,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垃圾清理,道路两旁绿化等内容,对示范村进行绿化、美化和净化。
2、中心集镇建设再亮新装
按照“以建扩镇、以绿美镇”的思路,以集镇道路、集贸市场建设为切入点,把“蓝天、绿地、亮街”工程与环境改善结合起来,在2010年镇政府多方筹资投入200多万元,用于集镇“四化”(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的基础上,再投入35万元,新置盆栽40盆、新修道路绿化带1500平米、新装垃圾桶20个;投资15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贯穿集镇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项目,以做好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资金的投入、环境的改善、新装的陆续添置,不断提升集镇品位,美化人居环境,使集镇成为南谯美丽的西大门。
3、乡镇生态旅游再现新起色。以“小城镇、大旅游”为发展战略,依托皇甫山旅游景点,坚持科学合理开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投资6.5亿元的皇甫山旅游开发项目正进入逐步实施阶段,以此为机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并形成对外旅游形象宣传的合力。上庄万亩草原旅游项目正扎实推进落实,并做好规划和景点布局,逐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千亩滁菊栽植再香田间。四大名菊之一滁菊原产于镇。滁菊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之功效。农业引资项目滁菊种植订单面积达350亩,占地10亩的滁菊生产加工厂房正在新建之中,年底投入使用。随着加工厂房的投入使用,明年的滁菊种植面积将扩大至千亩以上,届时菊香悠悠撒田间,置身花海不思归的人间仙境给你我带来非凡的享受。
五、其他重点项目建设
1、人饮工程。完成珠龙广卫至6公里自来水主管道和集镇部分支管的铺设。今年春节前镇居民将全天24小时用上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彻底解决“早六晚六各半小时细水流”现象。
2、塘坝清淤工程。全镇60口塘坝清淤任务指标,已逐村分解,并做好各塘口的各类数据的设计和上报。正按村民议事规程和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逐口清理。
3、农贸市场项目。为改变镇骑路市场经营现状,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米的农贸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至此将彻底改变30年的骑路市场的现象,为全镇人民提供安全、便利的销售与购物场所;
六、和谐建设
1、社会稳定。以建设“平安”为主线,整合综治、、司法资源,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一是坚持综治工作例会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将纠纷化解在基层,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坚持镇村干部联动下访制度,从1月起,要求各村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发现矛盾,及时分析研究,及时调处化解,每周三必须上报本村本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由镇政府汇总后每月进行通报,确保排查调处不走过场,达到破难题、解民忧的效果;三是切实抓好社区矫正、禁毒及来信来访工作。1至9月共收到件11件,已办结11件;排查一般民间纠纷91起,成功调处87起,调处率97%。
2、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交通安全工作。抓好责任制落实,强化日常监督,健全监管网络,开展安全培训,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上下功夫,在防范于未然上求实效,确保了一方平安。梅雨汛期,组织干部深入到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加强巡查检查,强化值班报告险情,及时转移危房内群众。
3、计划生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狠抓落实计生工作。实行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原则,落实计生责任,坚持“一票否决制”,整顿村级计生人员队伍,夯实计生基础,规范村级计生工作。在全镇镇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七、其他社会事业建设
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镇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完成全镇二代残疾证换证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主体排查和“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
民政、卫生、文体、保险、电信、广播电视、宣传等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2012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2年是我镇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农业大发展,是人文旅游与绿色经济协调迈进的重要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我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富裕、文明的小康镇,提高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四大产业区”为统领,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为重点的农业“四大产业区”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建设“四区一线”产业带。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农业“四大产业区”工程进程。以曲亭香菇基地示范区为中心,以华严庵、社区为辐射面建设千亩食用菌生产区;以社区为中心、以横塘、部队靶场为辐射面,建设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以曲亭、华严庵、横塘为辐射面建设畜禽规模养殖示范片;以香菇示范基地为中心,以曲亭、华严庵为辐射面建设千亩食用菌生产园区。
2、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示范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鼓励专业合作社与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自己的商业品牌,使专业合作社向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建设一个规模为5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1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镇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曲亭村香菇生产基地为中心的江淮分水岭示范园区和滁定路沿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解决项目区内人畜饮水及灌溉供应。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和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建立600口沼气池技术。
(二)加大推进小集镇建设力度。
按照“以建扩镇、以绿美镇”的思路,以集镇道路、集贸市场建设为切入点,把“蓝天、绿地、亮街”工程与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集镇品位,美化人居环境,使集镇成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洼地”。今年及今后将继续加大财力投入推进、曲亭集镇的建设,使两集镇人口规模达7000人以上,集镇建设力求环境更加优美、特色更加鲜明、功能更加完善。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社区、横塘两个村的近2000亩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为万桥绢云母、开金绢云母、润柳木制品等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协调工作。另外,协助滁州市万桥绢云母粉厂做好“核壳绢云母”复合改型项目建设。通过技改扩规、延伸产业链把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协助龙源集团做好风力发电项目前期侧风工作,为风力发电项目尽早实施打下基础。努力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
2、优化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按照集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继续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完成综合农贸市场、新街小商品市场的改扩建工程,做好1600亩南谯区绢云母工业园区土地平整和园区道路建设,同时抓好城镇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营造宜居宜商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竞争力。
(四)抓好示范点建设,推进新农村提档升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农民致富,加速农村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努力让新建、翻建、拆迁住房建到32个集中区规划点。2012年我镇将居住区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重点再打造1个点作为小康示范建设试点村。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五)全力发展乡镇生态旅游。以“小城镇、大旅游”为发展战略,依托皇甫山旅游景点,坚持科学合理开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投资6.5亿元的皇甫山旅游开发项目正进入逐步实施阶段,以此为机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并形成对外旅游形象宣传的合力。万亩草原旅游项目正扎实推进落实,并做好规划和景点布局,逐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大力推行“四议三公开”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村两委干部述职述廉和年度考核民主测评”、“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四议三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所有村务工作的开展均按民主议事程序履行,并上报备案;农村财务管理全部实现电算化、规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到先进乡镇学习致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七)办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计生奖扶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200户以上。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让适龄儿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群众遵法、守法意识。
(八)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