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医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及康复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我院2009年7月至今收治的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行个性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的依从性及各项生理与心理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在患者出院后三个月进行复诊,观察组依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个性化护理;依从性。
糖尿病(DM)是一组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导致的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等体内物质代谢紊乱引发的一类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故名糖尿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目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对医嘱的依从情况不好,或因对疾病认识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拒绝配合治疗或消极对待治疗[1]。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了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探索糖尿病整体护理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始,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2人,其中男性患者108人,女性94人,平均年龄(51.9±8.4)岁,所有研究对象被要求为在我院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患者一般状况可,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及长期用药史。所有对象均被告知实验目的及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遵医嘱用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运动锻炼、以降糖降压降血脂为目的的生活习惯矫正及病情自我监测项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于入院伊始即对患者病情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对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计划;开展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项目,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策略,消除患者满不在乎或惊恐万分等不良心理状态,并建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在患者出院时,由主管护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综合指导,并将护理意见及患者承诺落于书面,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院外治疗中。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发放随访卡,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等,用以评价患者依从性,并于出院三个月后复诊时回收此随访卡,计算得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同时在复诊时测量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情况及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其差异。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录入计算机,经SPSS17.0对实验前后两组数据的改变值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经过三个月的院外治疗,两组患者中均有一部分随访卡丢失,其中对照组回收有效随访卡89份,回收率88.1%,观察组回收有效随访卡92份,回收率91.1%,两组患者在回收率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依从性得分方面,对照组平均分数为72.8±15.1,观察组平均得分83.6±4.9,两组患者行t检验得P
2.2 两组患者生化及心理状况方面的比较: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诊,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在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中,观察组患者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含量(UAER)及总胆固醇(TC)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习惯、运动及心理压力或应激有显著相关,这些生理或心理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量增加,使血糖相应升高而引起糖尿病。更为重要的是,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需终身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一些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损害的严重并发症,加之在我国传统意识及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及抑郁情况,更是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的恶化,会增加包括下丘脑边缘系统等在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解系统功能紊乱,更一步影响血糖,加重病情。所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是提高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生理及心理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更积极的改善(P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8-79.
[2] 冯玉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15-16.
【关键词】说明义务;损害赔偿;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54-01
一、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概述
(一)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含义
医疗职业中说明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及时、充分、如实地向患者及其近亲属说明诊断结果、拟采取医疗措施的性质和内容,当医疗行为有必要侵入患者身体时,医务人员还应当说明手术、特殊检查、治疗可能伴随的危险和副作用、有无可替代医疗方案、不接受医疗措施的可能后果等医疗信息,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二)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的对象及内容
医疗职业中说明义务的对象,《侵权责任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的对象。
(1)患者。患者是医疗措施的直接承受者,如果患者为成年人,神志清醒,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当在实施手术或有创检查等医疗措施前征得患者本人同意,从而获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因此,医疗说明义务的第一对象是患者,这也符合现代医学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如果患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神志清楚,明确表示不同意手术,医院则不能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为其手术。如果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处在嗜睡状态,但推之可醒并可进行交流。医务人员也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拟采取的诊疗措施等情况并取得其同意。
(2)患者近亲属。当医务人员不宜向患者说明时,应向患者近亲属履行说明义务。首先是患者不具有行为能力时,即年幼和精神健康状况不正常,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患者;其次是癌症晚期患者需要保护性医疗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近亲属说明。癌症晚期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如果医务人员向其如实说明目前病情及预后,可能会导致患者精神难以承受,出现拒绝治疗、进食,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自杀等后果。此时,应当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
(3)被授权人。患者或其近亲属由于文化程度低或生病理解能力下降等原因,不能准确理解医务人员拟对患者试试的医疗措施,无法理性做出是否接受该医疗措施的意思表示,于是可以将知情同意权委托他人行使。这样,医务人员说明的对象就是该被授权人。
(三)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说明的义务及特殊的说明义务
1.一般说明义务。主要包括患者的初步诊断,诊疗措施,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及应当做的检查等情况,还包括患者出院时的诊断,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康复指导。
2.特殊说明义务。主要包括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的说明义务。
第一是手术风险的说明,即在手术中通常所有病人都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手术麻醉意外,术中出血,术后感染,伤口不愈合等。还包括基于每个病人的病情的不同所可能导致的和患者病情相关的风险。
第二是替代医疗方案的说明,《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在实施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说明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征得其书面同意。目前,医学界对替代医疗方案的定义尚无统一认识。其应当是诊疗规范中尤其是现在的各种疾病治疗指南中明确规定的可用于诊疗某种疾病的几种医疗方案之一。
第三是术中出现特殊情况,改变手术的方式、范围的情况说明。由于目前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在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手术前未能准确判断的情况,要在手术中根据病情调整手术方案,此种说法过于笼统,如对患者造成损害,仍然会被认为是没有履行说明义务而承担责任。正确的做法是医务人员重新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后变更治疗方案。
第四是患者或家属拒绝诊疗措施后果的说明,即当患者病情尚未稳定或康复,需要继续治疗,但患者或家属拒绝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或近亲属说明拒绝治疗可能的不良后果,且医院将不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否则,患者由此遭受损害,医院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违反医疗执业中说明义务的责任构成要件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有损害事实。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违反说明义务,导致患者人身、财产或精神损害。
2.有侵权行为。指医务人员违反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规定,未履行说明义务,侵害患者自主决定权,或其他合法权益。
3.医疗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采以下判断标准:若能证明患者被充分告知病情,患者将会做出不同选择,因果关系便告成立。反之,则认为因果关系不成立。
4.医务人员主观上有过错。我国《侵权责任法》已将说明义务列为医务人员的一项法定义务,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向患者说明病情及治疗措施等情况,就认为医务人员主观上有过错。
【关键词】康复内科;住院患者;医护小组;III期;跟踪负责制
目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内科患病住院率增加,为了提高对住院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我们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研究组60例康复内科患者实施III期医护小组跟踪负责制的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内科病患者120例,入选范围:①内科心脑血管、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或后遗症患者;②病程>1个月,连续住院2个月以上;年龄55岁-85岁;③无精神病和感染科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两组患者从病种、病程、性别及生活条件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研究组:研究过程分为III期。第I期为初始治疗期,包括对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定位治疗,以及对复发病例、新入院患者的重点治疗;第II期为常规治疗期,是治疗巩固阶段;第III期为持续治疗期,是功能恢复阶段。研究组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有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及心理共娱治疗人员组成小组对住院患者的医疗、用药和护理问题讨论一次,并制订出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
1.2.1第I期从入院到解除重症监护,入院时间2-3周。本期目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心理上安慰患者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医疗上尽快控制疾病症状,稳定病情。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是明确诊断,提出合理用药方案,采取治疗护理措施。
1.2.2第II期是主要的治疗阶段,持续时间为6-8周。此期患者能与临床合作交流,配合治疗。小组工作目标是适当地帮助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工作人员每一周针对患者病情,集体讨论研究一次,评价前一段治疗效果,明确本期患者医、药、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治疗计划。
1.2.3第III期巩固治疗阶段,为院内功能恢复期。持续时间1个月-1年,或因病情延续时间。本阶段工作目标是巩固治疗,提高疗效水平。本阶段仍是每周讨论一次,研究内容是解决患者出院前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巩固疗效和防止疾病复发的知识。
1.3评价方法
1.3.1比较满意度问卷及调查表差异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是否安逸优美、服务态度是否满意、病房是否有家一样的感觉及本人是否有孤独感等10项内容。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有三种形式:表①-③各10项标准。表①请患者评价病区医护药工作质量,时间安排在第II期的第4周;表②主要是了解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晓情况,时间安排在第II期的最后一周;表③请患者评价医生的查房态度、临床药师的用药指导及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时间安排在第III期的最后一周。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问卷和三种调查表的差异性。
1.3.2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疗效分为康复、显效、好转三级标准。康复:通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仅靠自己掌握内服药物治疗,出院后生活能自理,并正常参加社会活动;显效:患者在病区内可以自己活动和正常起居饮食,但仍需要根据身体状况在医院酌情治疗;好转:相比入院时病情出现新的变化,病情趋于稳定,主要在病房内按医嘱治疗,生活需要它人照料,户外活动需监护。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III期医护小组跟踪负责制的医疗方法,医护人员能针对患者病情变化,集中精力发挥潜能,尤其是对危重疑难病情,医护小组能围绕临床出现的问题,按期定时聚集在一起,分阶段地分析医疗方案的实施情况,总结临床疗效,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在以往,医院实行“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医护模式,医护人员单一各自进行本职工作,但这种工作模式使医护药等人员被分散,容易忽视危重患者的需要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本文对患者实施III期医护小组跟踪负责制的研究,把几类专业人员组成一个治疗小组,连续地针对患者病情、治疗、用药、护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093303
Hygien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troke Uni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Zhang Hongzhi,Zhang Qiujuan,Bao Chunling,et al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437)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the economic valu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troke unit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Three hundreds and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llected from five hospital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were divided into integrative medicine stroke unit (treatment group) and modern stroke unit(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f herb,acupuncture,massage,and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stroke unit standardized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roke unit standardized treatment.The economic value of two groups in th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and followup were evaluated.Results In th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the medical expense and care cos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01).In the period of 3 months and 6 months followup,the medical expense and care cos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ol group(P
Key words:stroke unit;integrative medicine;acute ischemic stroke
脑卒中不仅是导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是一种医疗成本较重的中老年常见疾病。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积极探讨脑卒中的防治方案,对于降低脑卒中医疗成本,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课题经过历时4年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诊疗模式及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减轻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其致残率,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现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阐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重要价值,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诊疗模式及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提供全面、客观的理论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康复推拿实践中,以推拿为促进功能障碍恢复的主要方法。而推拿以手法和功法为手段,因此,康复推拿手段可分为康复推拿手法和康复推拿功法。康复评定是贯穿康复推拿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定既是制定康复推拿计划的依据,又是评价康复推拿计划效果的参考。总体而言,康复推拿实践可分为康复评定、康复推拿手法、康复推拿功法三大内容。故该课程也可重点围绕这三大内容进行设置。
康复推拿评定
康复评定是康复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康复评定。推拿所采用对疾病的诊断,虽然也有程度之分,但没有康复评定细化、全面、客观,难以适应康复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康复过程中,推拿需要和康复评定紧密结合。康复推拿评定目的在于:①确定病人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康复推拿始于评定,止于评定,根据不同时期的评定结果,选用不同的推拿手法、功法治疗。②确定治疗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必须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的效果予以客观定量的评定,以确定继续或修订原始治疗方案,还是另定康复推拿措施。③康复治疗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不同时期医生所采取的康复推拿手法、功法也不尽相同。为了比较不同康复推拿手法、功法的疗效差异,也必须有统一的衡量标准。④进行预后的评估。预后的预测可以给病人和家属以心理准备,也可作为治疗计划的依据。康复推拿评定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范围测定、肌力测定、步态分析、生存质量评定、电诊断、心理测验等。
康复推拿手法
康复推拿手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伤、残者的功能,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手法的物理刺激可通过经络、穴位、神经,使机体发生各种应答反应,进而可促进功能的恢复。康复推拿手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调节神系统和内脏功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修复创伤组织;改善组织结构间的相关关系,整复关节、软组织;松解粘连与挛缩的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肌肉功能状态、消除肌肉疲劳;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等。康复推拿手法丰富,应用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如为调节神经和内脏功能或减轻损伤部位疼痛,应选用穴位推拿;为松解组织黏连和挛缩,可选用针对黏连组织的拨法、牵抖法等;为恢复组织解剖结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应选择对关节的摇动、抖动、牵伸手法等。
摘要: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临床多学科协作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用哲学辩证思维方法看待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出多学科协作的思路和途径,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实现临床疾病综合治疗和临床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医学模式
Abstract:Tounderstandtheimportantroleofthebiological,psychologicalandsocialmedicineinthedevelopmentofmod2ernmedicine.Toanalyzetheobjectivenecessityandrealityofclinicalmulti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Toregardtheimpor2tanceofclinicalmulti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withthemethodofphilosophyanddialecticalthinkingandputforwardthei2deasof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Payattentiontothehumanisticcaretopatients.Inordertoachievethecomprehensivetreatmentofclinicaldiseases,realizethe“people-oriented”clinicalserviceobjectives,improvethestandardofclinicaltreatmentandmedicalservicequality.
KeyWords:multi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comprehensivetreatment,medicinepattern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入透彻,诊疗手段也更先进丰富,但目前很多疾病仍未得到较好的治疗和控制。一些疾病多是社会、环境、心理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用对单因素致病的疾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诊疗和预防。对此,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多学科协作实现临床疾病综合治疗,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1现实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
目前诊疗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等因素关注较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强调病人诊疗数量,忽视治疗中最佳时机和最佳手段选择的问题;专科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较少;医生业务知识和技能狭窄,缺乏综合治疗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患者对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各临床科室或亚专业水平普遍发展较高,仍无法满足医患双方对高效率医疗流程和高质量整体疗效的需要;医疗纠纷较多等。笔者认为,如果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从整体和全局把握患者的诊疗方案,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其他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可以使上述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面对新的医学问题,多学科协作应运而生,整体趋势日趋明显。多学科协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就是疾病诊疗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协作,使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团队协作规范化模式,并将对患者的关爱和人性的尊重融入到诊疗过程中,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及合理化的诊疗活动,提升医疗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应用哲学思维中部分和整体的原理来看待多学科协作。各临床科室如同临床医学整体中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小于整体。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各相关学科协同工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这就成为一个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其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的建立,会使医务人员在诊疗疾病及处理医患关系时,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和方法,同时也会注意搞好局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处理好最关键的局部问题。所以,多学科协作后医院诊疗实力势必会大大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多学科协作这一趋势,第一,要改变医学观念,摒弃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中只重视疾病而忽视人本身的理念,把“人”放在首位;第二,医生要在学科专业顶尖化基础上主动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拓宽医学知识广度,加强对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第三,要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和疾病的不同情况合理地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医院要有计划性和制度性地加快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的建设。
2在专业顶尖基础上实现医院中心化
我们的观点是:在学科专业顶尖化基础上实现医院中心化,切实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的工作,以专业顶尖化为基础,以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特色,以医患互动和加强沟通为保障,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为指导,以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学科专业化和医院中心化这两者互不矛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首先,学科专业化越来越精细,会使得医学在纵向发展上更加深入,对疾病的本质认识更加透彻,专科技术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诊疗也更加专业化,我们认为,这是医院中心化应以专科为基础的理由。其次,实际工作中存在学科专业化不易解决的问题。例如,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诊疗手段更加丰富,如何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临床中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往往是某一专科无法单独处理的;一些常见病或专科疾病也常常存在系统性问题;医生的专业范畴越来越狭窄,许多医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在处理一些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疾病时就显得捉襟见肘,有时甚至没有整体大局观,只顾处理自己专业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他专业更重要的问题,导致治疗上的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实行医院中心化管理,医院中心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学科协作,各临床科室不再单独行事而是紧密配合,以病人为中心,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实现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及时、合理地开展多学科交叉协作。多学科协作可使医生在诊疗中具有整体观和大局观,可以统筹兼顾,将各学科的治疗方案进行融汇贯通,避免错误治疗、片面性治疗、治疗力度不足及过度治疗,从而提炼出最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学科专业顶尖化和医院中心化的模式建立是符合当代医学专业化和整体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大体趋势和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该模式指导下临床诊疗工作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医疗资源会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应用,医疗活动会变地更加一体化、高效化及人性化,医院的整体医疗实力会得到较大提高。
对于存在多学科问题或急危重症的患者,诊疗上需要多学科协作。例如,一个车祸外伤的患者急诊入院,诊断为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后尿道断裂、重度会撕裂伤、左下肢股骨干骨折,这就需要急诊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及ICU等相关科室通力协作。抢救病人生命为当务之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若有盆腔活动性出血,治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止血,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急诊行会清创缝合、尿道会师复位术、结肠造瘘术及骨盆左下肢外固定术,待病人情况恢复后择期再行左下肢股骨干内固定术和结肠关瘘术。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的诊疗方案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如果泌尿外科医生忽视了会撕裂伤术后感染的严重性,而未行结肠造瘘,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会伤口严重感染,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最终死亡。如果是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模式下去诊治,可以避免此类失误发生。对于一位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哪些疾病需紧急治疗抢救生命,哪些疾病需长期治疗维持功能,是需要多个科室规划筹措。比如,一位乙肝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急诊入院,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应首先积极抢救,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止血抑酸,止血措施的选择至关重要,可针对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等,当病情稳定后,就需长期调控血糖的稳定,保护肝肾功能,预防再出血,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个治疗工程就需要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病科、普外科、ICU等多科室协作。
3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为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规范化的多学科协作,需要组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被引入临床医学领域有大约10年的历史,在国外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泛。国际上多学科协作团队这种崭新的临床医学模式的建立为医疗模式和医院管理带来了新思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结直肠肿瘤多学科交叉协作诊治团队。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医疗中心也都针对多种临床疾病积极开展了多学科交叉综合治疗,并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学科协作团队的人员构成主要包括团队带头人,团队联络人,起主要诊疗作用的科室团队,相关科室专家团队,专业护理团队,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团队,数据处理团队等。下面列举我院开展的多学科协作的工作实践作一阐述:
(1)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这两大类疾病的诊疗数量也占我院住院总人数的一个不小比例。为了更好地诊疗心血管疾病,我院组建了以心内科药物治疗和心外科手术治疗为基础,血管介入治疗为特色的实力强劲的心血管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团队中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和教授。在心内科专家主要负责及相关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下制定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正规诊疗流程和多种综合治疗方案。在既定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满足不同患者的诊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因素等为其选择恰当合理的心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外科手术等,力争选取最佳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手段为患者服务。如一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根据病情可应用降血压和控制心率等药物保守治疗,可行介入治疗放置覆膜置架,也可进行外科手术。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组织开展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和修改诊疗方案、监测诊疗过程、评估诊疗效果及预后。针对于病情危重或复杂的重症患者,我院制定了“时间第一,生命无价”的急会诊制度,规定接到急会诊通知后必须15分钟内至患者床前并开始诊疗工作。治愈出院后由我们的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团队制定并开展长期的随访和康复指导工作,组建了病友之家,由我们团队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病友见面会,关心和指导患者的康复、生活、保健等问题,并注重心理指导工作,帮助患者及家属缓解压力、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团队联络人主要由医务处的内科负责人和心血管病区多名高素质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组成,负责全院多学科会诊和多学科学术研讨会的联系和组织,担任会议记录等多种职能。术后随访和康复指导团队及数据处理团队主要是在科主任指导下,由心血管病区主治、住院医师及部分研究生分工协作,共同开展工作。
(2)对于脑血管疾病,我院神经外科联合急救中心、介入科、神经内科、手术室、麻醉科、ICU、影像科、神经康复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并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实现绿色生命通道,提高了对危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诊疗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个体化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外科微创手术或开颅手术等,提高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提高了脑血管疾病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
(3)对于恶性肿瘤疾病,我院更是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也开展了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治疗效果。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我院组建了肾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以小儿外科肿瘤组和儿内血液肿瘤组为骨干,并密切联合病理科、放疗科、放射科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综合治疗方案,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并结合术前或术后的正规化疗、放射治疗、栓塞肿瘤血管的介入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实现了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及病死率。同时我院组建了肾母细胞瘤科研小组,开展了系列科研工作,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等先进技术建立了肾母细胞瘤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临床分期模型和预测肾母细胞瘤的预后模型并初步完成了肾母细胞瘤特异性蛋白质的鉴定工作,这些科研成果为肾母细胞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及预后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实现科研最终服务于临床的目标。
我们应当顺应当代医学综合整体化和学科专业化共同发展的趋势,以专业顶尖化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开展多学科协作,加快医院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建设,努力实现临床疾病的综合治疗,临床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桂永浩.转化医学:用多学科交叉策略推动医学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7,5(6):86-91.
[2]BlazebyJM,WilsonL,MetcalfeC,eta1.Analysisofclinicaldec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ision-makinginmulti-disciplinarycancerteams[J].AnnOncol,2006,17(3):457.
[3]汪晓东,李立.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整体构建理念及基本组织构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39-342.
[4]PetersonED,AlbertNM,AminA,etal.Implementingcriticalpathwaysandamultidisciplinaryteamapproachtocardiovasculardiseasemanagement[J].TheAmericanJournalofCardiology,2008,102(5A):47-56.
关键词:老年康复;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64-01
1老年病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并呈进行性和不可逆的变化,因此,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年轻人截然不同,其特点是;
1.1多种疾病共存老年人往往同时存在多个系统疾病,如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人就非常多。即使是一个系统疾病也常有多个部位,如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可同时发生在颈、肩、腰、膝、足,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得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1.2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由于机体的衰老,各器官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下降,老年人的临床症状表现往往不那么典型,有时症状轻病情重,有时则症状重病情轻,主诉症状有时被扩大化,有时被隐藏,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诊断。
1.3病情急、变化快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减退,一旦发病或因处理不当,就可使病情发生变化。如运动量稍大,就会心慌气急,严重者可诱发心衰和心率失常,以致循环和呼吸衰竭。
1.4并发症多老年人由于各种机能衰退明显,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下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长期卧床就能出现关节僵硬、肺炎、骨质疏松。
1.5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致残率高老年病呈慢性进行性变化,一旦得病,很难彻底治愈。如脑卒中造成偏瘫,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很缓慢的,有的会造成终身残疾,有的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再次发病而使病情加重,或因其他器官的疾病发生而导致死亡。
2老年康复的风险
2.1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物理因子治疗是指用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超声波、低、中、高频治疗仪、磁疗、激光、红外线、蜡疗、水疗等设备。作用于人体后,能起到消炎镇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软化疤痕、松解组织粘连、缓解痉挛、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等作用。但是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感觉、温度觉下降,有的存在语言表达或认知功能障碍,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2.1.1组织灼伤因热疗时局部温度过高、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所引起的灼伤。如:红外线照射、磁热、药物熏蒸、高频电疗等。特别是高频电疗所产生的内生热,很容易造成深部组织灼伤。
2.1.2过度刺激现象老年人常不能正确体验和表达治疗时的感觉,使治疗师难以把握治疗的剂量。当所给治疗剂量过大以致超过了机体的耐受能力时,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水疱、疼痛,严重的可产生全身反应。
2.1.3过敏反应个别老年人,治疗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如局部皮疹、全身不适等。
2.2运动疗法的风险:运动疗法是运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形式,改善患者局部或全身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且疗效好的特点。由于患者的主动参与,能很好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但如果应用不当,同样存在医疗风险。
2.3牵引技术的风险牵引技术是康复治疗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它能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如行牵引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腰椎牵引时,胸部牵引带扎紧,会感到胸口发闷,心慌。颈椎牵引时,重量及角度、时间掌握不当,易产生头痛、下颌关节痛、恶心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意外。
2.4.针灸、推拿按摩及穴位注射的治疗风险针灸治疗床边的布帘隔段,虽能保护病人隐私,但不利于观察治疗反应。老年人在针灸留针时常会打鼾入睡,如随意变动,会有断针危险。体质虚弱、紧张者会晕针。穴位注射会有药物过敏反应和局部感染发生。推拿、按摩手法不当会造成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甚至造成骨折。
3老年康复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医师在接诊老年病人时,一定要详细了解病情,作必要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康复评估。明确障碍种类及程度,哪些是可逆的,哪些需要优先处理,患者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方案以安全为前提,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注重解决主要矛盾。
3.2为防止意外,对年龄大、病情重的患者,在治疗前向其家属交待有关事宜,特别是说明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后再开始康复治疗比较稳妥。
3.3治疗师在物理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多巡视,多询问病人,及时了解病人的治疗反应,根据情况调整治疗剂量。特别是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要重点观察。应协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下治疗床或作改变,防止跌倒。
3.4运动疗法要循序渐进,因人而易,切不可暴力或急于求成。对骨折手术后患者,需在骨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老年人骨折愈合慢,动作要轻柔,关节活动以无痛或轻微疼痛为原则,防止肌肉关节损伤。在做各种训练时,多与病人交流,及时给予鼓励,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到治疗中来,从中也可观察到病情变化。病人在使用器械运动时,要有专人看护、指导,以防意外发生。
3.5医师应经常与治疗师沟通,了解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小结
开展老年康复,是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好方法。把握老年疾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做好老年康复的前提。熟练掌握老年康复的技术,是康复治疗成功的关键。以科学的态度防范医疗风险,是老年康复顺利进行的保证。
老年康复的病种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基于老年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康复的困难性,由此产生的医疗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医疗安全,不仅关系到其个人和家庭,甚至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康复医学科全体医师、治疗师、护士的康复技术规范化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老年康复的科学化、规范化,尽可能减少康复治疗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发展老年康复而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胆囊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护理
1资料方法
1.1 资料在本组的116例中,有61例男性55例女性,年龄分布在22~85岁,都对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根据随机数据表可分为护理路径和常规路径两组,其中60例路径组,56例常规组。两组患者都为单纯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的患者,排除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和心、肺、肾、脑,急性炎症、化脓或胆囊穿孔等合并症者。患者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同意对其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及病种等方面的比较,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按照护理流程对常规护理患者进行护理,而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则根据标准化治疗对其进行护理,如检查、治疗、护理方法、健康指导和变异记录等。
有医院内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临床路径研究小组,按照治疗护理的进展情况整理出一个诊断流程,再制定出相关表格和健康教育手册,需包含有护理目的及评价、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监护、护理措施、患者和家属的安全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内容。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的比较(x±s)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的比较(x±s)
从表2可见,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质量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临床护理工作的时刻表是临床护理路径,通常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为序,根据护理程序的思路,按照工作流程表的形式将临床护理内容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做到心中有数,使得以往在护理工作上出现的随机性、盲目性得以克服。在情况发生变异时,医护人员须及时作出解释并说清原因,同时也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出院后家庭护理和康复方法,让患者真正感受到医院那“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患者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同时让患者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疾病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制定当中,并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时间的概念。医院研究制定的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临床路径法,目的是尽量为患者提供医院目前所拥有的最佳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在工作之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避免出现治疗和护理方案的随意性,从而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及降低医疗费用的开支。
3.2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落实到健康教育:由本次结果分析来看,两组患者自身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由统计学分析得出P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 [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802~808.
[2]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43~44.
[3] 邹子奇,靳彩霞.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1): 29.
[4] 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7, 12: 142.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心脏康复方案。冠心病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阶段,恢复(门诊)阶段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治疗方案70年代后住院早期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并控制活动强度在低水平,即大约为1~2代谢当量(METS)[1METS=3.5mlO2/(kg;min)],这些活动包括个人生活、进食、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及床边椅坐位等。活动时以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不能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不出现不适症状,心电图没有缺血改变为宜。
2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觉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的装置精神就紧张,促使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忧虑的心理护理 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病情发作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有的患者愿意让一直负责他的医生治疗,担心更换医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误治疗。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2.4 否认的心理护理 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2.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 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3 冠心病康复护理
3.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①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②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并维持良好适应性;③对潜在的疾病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3.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如果停止吸烟1年,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停止吸烟15年以上,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及毒副反应、运动时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的方法、质量的技巧等。
4 讨论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却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