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固定资产优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优化

第1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高低、经营规模大小和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重要。本文就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使用、合理购置,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务必要按照“效益优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来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验收、计划、发放、入账、订货、建卡、采购、报废处理、登记等工作,并且还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资金筹措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切实起到使用维护管理的责任。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日益加快,一方面,能耗更小、性能更优、技术更强、生产效率更高的固定资产不断涌现,这样就大幅度削弱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另外一方面,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方法落后,造成了较多的问题。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低下,有些固定资产的性能和技术性都较高,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技术维护、专业的人员配备,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在购入了先进的固定资产之后,就陷入到了闲置使用、低效运行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会起到削弱作用。

3.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甚至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时,容易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出现严重的紊乱现象。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众所周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繁多,由很多科室和部门负责管理,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进行区分,也对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准确划分;另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换或搬迁时,资产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这样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指派专人来对企业固定资产账目予以负责,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具有倍增性、渗透性、创新性的特点,它能够减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层次,大大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各大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调拨、报废等环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信息沟通方式,多以“人盯人”的监控方式,效果较差。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都统统实现,能够进一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深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来建立起一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每出现一笔固定资产的变化,都要及时将其输入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向企业管理层展现。企业管理层随时登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固定资产的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此外,企业还可用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一级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专人负责,二级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应该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而各科室建立台账。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大型设备,制定详细、规范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及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推行“谁使用、谁负责”。

4.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激励。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能否得到顺利执行的关键。施工企业应该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搭建事业成功的平台,让企业发展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有机融合,倡导公正公平、团队精神,建立一个理解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尊重创造、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酿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单位文化。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经济法规法律、施工技术、设计技术、项目管理等知识,融经济知识与技术于一体,这就离不开高素质造价审核师队伍的培养,因此,要基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来定制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团队精神、职业操守、道德水平和适应工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吴琳.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01):111-114.

[2]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03):120-124.

第2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也是如此,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自2001年9月我国开放医疗市场之后,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民营医院的运营资金大多来自于私人资金和社会资金,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精细化的原则。社会大多从经济实力和规模等角度对医院进行评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民营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有待提升,如何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并真正盘活固定资产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医院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对于实现社会医疗保障、保证广大患者享受到优良的医疗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就医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医院应当积极优化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规范化,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提升固定资产配置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民营医院提升最终收益。相较于政府公立医院来说,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与医院物质技术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一笔固定资产的购置都凝结着医护人员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固定资产使用不恰当,配置效率不高,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会导致严重的浪费,不能够充分发挥民营医院物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实现[1]。由此可见,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优化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探讨

结合当前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民营医院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其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提升意识

管理优化,意识先行,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盘点等各个方面,因此,民营医院全体上下都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具体来说,民医院应当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医院领导应当亲自负责,建立“三管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医院固定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及时的掌握,并定期组织人员清查固定资产,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来表彰固定资产管理好的个人或单位,物质奖励和书面表彰相结合,在医院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风气,让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能够爱惜资产,知晓医院固定资产的来之不易,加强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让民营医院花费在固定资产上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价值[2]。

此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小组应当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做是重点工作来抓,购置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有计划,考虑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所能够带来的医疗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固定资产购置的盲目性。

(二)完善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来说,应当积极优化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制可依,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例如招标采购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报废制度、盘盈盘亏制度、出入库制度及管理档案制度等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证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3]。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由固定资产使用科室来提交相关设备的购置申请,采购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最终交由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购置项目来说,应当通过合同的订立来保证医院财务支出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来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方可付款。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入库来说,以责任制度为基础,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对于固定资产保管人员来说,以入库单为基础,做好明细账的登记工作,保证固定资产明细账能够对固定资产转移、增减等变动情况进行明确的反映。

对于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制度来说,应当与报废制度、清查制度等联合执行,如果是人为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要严格追究责任,经过领导签署审批之后履行相关程序,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实相符。需要注意的是,盘点盈亏,需要逐级分权,对于大额的固定资产,需要交由董事会集体决议.

(三)正确的核算与管理

民营医院应当积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专门的资产核算员来运行。在付款的时候,需要对固定资产采购合同、验货单及发票等进行核查,并看是否具备领导审核签字,如果不具备上述的任何一个条件,则不予付款。对于医院财务科来说,应当做好固定资产分类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通过三级固定资产卡片的设置和建立来准确核算固定资产数量与金额,为了便于固定资产定期核算,使用科室及财务科都需要对三级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三级固定资产卡片应当保证包含信息的全面性,不仅要包含固定资产名称、规格、生产厂家、设备编号及供货单位等信息,同时需要包含使用科室、用途、合同编号等信息,保证卡片信息项目与采购部门采购合同中信息项目的一致性[4]。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经常涉及到B超仪、CT机等价格昂贵的设备,使用科室应当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且还应当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负责统筹管理,及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设备使用的有效性,确保设备各项健康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医院的患者负责,为患者的健康负责,这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及树立民营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盘活存量来及时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技能型处理,保证账实一致;另一方面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提升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四)选择最优财务管理方案

民营医院对于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机会成本分析方法,在最优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将次优方案可能提供的利益作为最优方案机会成本,合理的选择固定资产重新购置投资决策的最优方案,从而提升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与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成本费用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全方位和动态化,以此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重要作用,提升民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民营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娟.如何加强民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3,33:63-64.

[2]程余林.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2.

[3]黄建琪,余曼,陈盛帆.基于WCF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6-8+13.

[4]吴红伟,邓军,李青.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2,03:91-92.

第3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大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流动资产,可供长期使用,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随之固定资产总量增多,其组成也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虽然现代企业制度的管控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日益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由此展开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概述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首先,固定资产是以形成的实际成本作为当期支出,且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大账户来反映其原始价值,其中,固定基金主要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而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金额则通常是一致的。其次,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进行计提和折旧,而是根据企业的收入与经营收入比例来计提修购基金,用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再者,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时其净值将不作反映,只在固定资产因出售、盘亏、报废等原因而出现损耗时,根据存在损耗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进行冲减,而在这冲减中出现的价款?O费用最后将直接列入专用修购基金。

(二)固定资产组成内容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企业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机械等一系列与单位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和工具,由于具有非流动属性,因此称为固定资产。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成本控制、审计控制这六大方面。由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上述六个环节,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措施,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表,确保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移交、维护、改造、淘汰、清查、抵押等各个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此外,针对固定资产的转让还应提请相关部门核对批准,即便是设备报废也应经由相应负责人审核通过之后再行销毁,最大限度将资产风险降至最低。

三、企业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

目前企业在内控监督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未设置单独的资产管理与核算部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固定资产的闲置或重复购进的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缺乏统一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变更、调换、报销等方面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且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时也未按照规定报请管理部门审批,这类评估工作监管的缺失极易导致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损害企业利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不健全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相对复杂,需要系统而全面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依然以传统的人工管理为主要方法,缺乏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另外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方面,信息系统尚不健全,同时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的数据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及内控执行不严

不少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但普遍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内控制度存在缺陷、资产控制活动不够规范等情况。例如,有些企业会计核算用收付实现制度为依据,对有些购入后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入账;还有些企业甚至完全不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记录,内部对资产管理岗位管理人员上岗毫无要求限制,导致固定资产台账不全、记录混乱、入账价值不完整等问题频发。

四、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管理的实践举措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

只有完善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对于资产来源,不论是来自外部捐赠、内部购置抑或其他来源,都应一律登记备案;对于资产的状态则应通过制定分类标准进行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其次,应完善清查管理制度,清查设备的状态、使用状况、使用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再次,应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职责范围之内将管理落到实处,并制定相应的赔偿惩处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

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进行管理与核算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仅仅依靠人工管理的方式,难免存在效率低下、人为疏漏等情况,不利于管理与核算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充分完善并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系统,加强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的固定资产分类入库,通过数据库技术的便利使固定资产管理最优化,提升信息共享水平,推动多部门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联动。

(三)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控制活动

一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避免实际管理过程中台账不全、管理混乱、账面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出现。通过培训传授相应的会计知识,针对其中专业骨干技术研发与创新应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其他员工更为努力,共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水平的提升有所贡献。二是规范与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例如,在采购大宗贵重物品时,要提前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择优采购;实行以账对物,从账面到实地的清查,对发现的账外资产和账目与实物不符合情况立即清理;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实行权责责任制,对固定资产购置成本进行资本化,加入计提折旧方式,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担。

五、结语

第4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ERP;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6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及全程化管理等缺点。ERP系统实现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人资管理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平台集成,其中:设备管理模块作为ERP集成系统中的一个功能子模块,主要涵盖了公司的设备主数据管理和所有维护工单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管理、监控、跟踪设备等的维护成本费用,已是众多决策中的当务之急。

一、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现状

在ERP系统上线前,国内供电企业普遍应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该系统只是单一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虽然提高了设备运行维护水平,保证电网安全生产,但是没有上升到充分强调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控制设备运维成本、提高经营能力的高度。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电网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合一的高度集约化。

1.ERP系统中的设备管理模块(PM)是生产管理系统(MIS)与财务、物资模块集成的桥梁,将固定资产主数据与设备主数据关联起来,可以清楚地查看到该固定资产由哪些设备组成,以及设备的性能、设备的位置、设备的功能位置等信息。

2.通过设备主数据,实现设备台账与资产卡片数据在ERP系统中对接,确保电网资产账、卡、物一致管理。明确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间的职责,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并轨,利用其自动化资产管理功能,实现企业资产最佳化的控制和使用。

3.通过实施工单管理,实现设备资产检修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设备资产年度运行维护计划和费用计划,及时掌握运维计划的执行情况,按照计划实施进度拨付运行维护费用,有利于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

4.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到运行、维护直至退役、报废,重视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在ERP系统中详细记录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运行状况、变更改造情况、各个时期的费用发生等情况,以及对其运行成本进行科学分析和汇总。进一步加强检修成本精益化管理。

5.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码保证折旧计提的准确性。ERP系统中通过每条固定资产主数据的“折旧码”(即折旧方法代码)字段来确定不同的折旧方法,从而一一对应实施到具体的固定资产上,保证了折旧计提的准确性。而且也考虑了特殊情况,如由于没有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可实际固定资产已经在相关部门使用,造成费用分摊与实际使用情况不配比的现象,折旧开始时间可以手工调节,即根据实际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整折旧开始计提时间。并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成本中心自动生成折旧计提的会计凭证,将生成的费用分摊到每条固定资产对应的成本中心,完成了费用的归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ERP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折旧预测功能,能够快速地模拟下月甚至本年度的折旧额,为企业成本预算提供了准确的测算信息。

6.优化固定资产处置相关信息。只需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发起资产报废、转移流程,该信息通过PM模块传输到ERP,系统将通过部分鉴定和审批流程后,自动计算出该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和残值.并产生相应的会计分录;另外,系统设计比较人性化,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一个固定资产可能转出或报废一部分,只要输入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或比例,系统会自动转出这一部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残值部分,而对剩余部分保留。

二、ERP系统在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局限:

1.由于供电企业资产设备量庞大,变动频繁,特别是配网线路、设备,全市每天都在维护、抢修更换。所以要重视资产各个流程的管理。领用新设备的内部控制流程,淘汰老设备的回收流程,回收后废旧设备、物资的后续处理,目前只是在线下操作,流程缺乏严密性,财务无法控制前端业务,废旧物资回收价值与资产实物报废回收脱节。ERP系统需要完善设备报废回收流程,加强资产回收的内部控制。

2.完善固定资产保险功能,主要是完善固定资产保险的分析功能。分析固定资产保险的历史资料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分析投保情况,及时调整投保资产;二是分析理赔情况,积极争取有利企业的理赔额。

(1)增加对固定资产保险参数的分析,主要包括:

①资产的投保标的额;

②资产的保险费率;

③资产的保险费额;

④赔偿金额;

⑤实际损失。

(2)增加对固定资产损失、理赔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

①赔付率指标:是指赔款所得金额与资产的保险费额的比值。

该项指标主要用来考核某项资产保险的有效性。

②净损失=实际损失一赔偿金额

3.未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审批功能尚待开发。无纸化办公是指某些固定资产业务数据的网络传递、网络审批和数字签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许多管理业务流程,如报废、盘亏、转移等均需要提出申请,由主管单位审核和批复后才能进行。然而在现有的ERP系统下,实现的仅仅是申请被批复后的账务处理工作,而业务流程的上报、审核、批复、签章等功能则只能在线下实现,这无疑就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因而需要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的网上审批、签章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

4.提高各资产管理部门员工的业务素质。ERP系统是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操作由于各模块的联动而比原来的PMS系统复杂,由于在各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中,身兼数职的人员占很大比例,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高基层员工的业务素质问题要受到格外重视。具体措施主要有:①强对员工的考核力度,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激励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员工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②举办业务技能培训、业务学习交流活动;③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员工的业务责任心。

5.权限的划分要合理。ERP系统的权限划分问题,是一直困扰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关系着企业ERP实施的成败。ERP系统上线时,曾出现过泰州供电公司设备数据关联到江阴供电公司的主数据上,可采用以下划分方法:一是基层单位只有本单位数据的录入权限。企业总部只有数据的使用和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基础数据的权限;二是减少数据操作端口,给不同身份的人员限制操作权限。三是用户在ERP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要严格管理,发生错误时,责任追究到个人。四是关键操作由企业总部审核后操作,特别是数据的关联。

第5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不同行业有其不同的竞争关注点,高新技术行业视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金融行业视资本为核心竞争力,机器设备却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在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中,全厂生产经营的重心集中于几大核心化工产品,例如甲乙酮、己二酸、聚丙烯以及顺丁橡胶化工产品等,而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又全依托于各自车间和工段的设备运行情况。基于其生产经营中的集中度,这便求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设备,即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保证年度生产规模完成的基础上。

二、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择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报告中制造业下属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包含的181家上市公司,剔除了其别处理(ST)项目、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项目以及其他异常项目,最终对其中170家公司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70家同行业化工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进行计算和对比后,从数据上发现行业平均值为2.86和行业中值为2.17。比对170家企业所处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数量分步曲线(图1),直观的反映出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整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超过66%的企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利用资产的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获利能力。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企业整体呈现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的状态,财产增的多减的少,高额的折旧费用占据了公司生产成本很大的比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分析到生产记录环节和财务处理环节的两条线并行的情况,企业中一项固定资产的流转环节中(涉及到期初的购买,期中使用的调动划拨到寿命终了的报废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帐实不符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致使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的不匹配。具体来讲,某一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有其相对应的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对应的卡片,而具体实物归使用部门管理。各公司均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要满足帐、卡、物相符,但现实情况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未落实。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企业安排总体的生产经营计划中是最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企业管理有必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应该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在短期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定期盘点制度。资产的定期实地盘点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帐中列示资产的真实性,并且通过资产放置地点、使用状况报告以及检查是否存在未纳帐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严密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条例,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受的损失,并通过附加的日常维护制度和定期检修制度,以期延长使用寿命。严格地讲,固定资产的保险未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范畴,但鉴于其会在在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以及良性循环中发挥的隐形作用,高层管理者应将其重点关注。

三、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笔者认为,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于远低于市场平均值2.86和市场中值2.17的生产型企业,当前为了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其使用效率,应重点关注第三方面。

要想强化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在目前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中结合实物管理。

对此,建议从3个方面予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别是搭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区分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保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双轨道运行。包括山西三维、北化股份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将注意力集中于价值管理,形成财务部门有固定资产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固定资产卡片,实物由使用部门保管的三方关系,正是由于使用与财务分离,在固定资产购买、调拨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帐物不符的现象,从而导致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

借鉴当前较为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建议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重新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下属于财务资产部,在保有财务资产部原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由各固定资产的生产使用部门按期上报固定资产的实物资料,实时安排重要资产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最大化使用价值,从而合理的减少每期需要分摊的固定费用。同时,资产管理问责制也是较为必要。在实物管理中,各个环节中参与者均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甚至到岗位,附以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向上报告实物管理以及后续维护支出等情况。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基本保障。还应有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最大限度的缩短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影响对其带来的影响。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借助网络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报废以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具体在选择应用软件时,性价比、操作难易而且功能面是主要参考因素。除此之外,管理账及设备卡片,均可以加强管理的透明程度、基本效率和秩序程度,在过程中实现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共享,以达到相互监督,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必要的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可以很大程度的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大幅度的缩减日后维修费用。在资产充分发挥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稳步提升。

毋庸置疑,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涉及面极广、需要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企业制度着手,搭建一套全备并且符合生产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附以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提升。以实现周转率上升的同时,强化固定资产在当期以及以后各期为石油化工生产类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第6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存在问题:资本化;ERP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应用现状的分析

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后续支出模式的优化,确保其费用化及其资本化模式的区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的准备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积极维护,实现其有效运作及其使用,确保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展开必要维护模式的应用。通过对后续支出预算财务管理目的性的明确,可以实现资产性改造支出的更新。当然,如果电力企业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进行财务核算模式的严格性的控制,就可能会导致后续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麻烦,比如后期账务管理过程中,当期损益费用的计入资本化,导致资产的虚增,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正常开展。也存在以新的技术装备对原有的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的更新改造的资本性支出预算作为费用性预算下达,这样既影响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又影响当期损益的确认。造成应当增加企业资产却使资产一次性费用化、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管理过程中,如果按照国家的新型的会计准则展开优化,就会出现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管理工作的麻烦,比如不能实现固定资产对于在建工程的有效转入,影响了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正常开展。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核算过程中,更新改造任务金额较大且改造时间长达数月的改造项目均未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核算,也未停止计提折旧,造成经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财务数据失真。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方案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展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实现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方案的优化,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确电力设备更新改造的复杂性,确保日常更新改造任务的正常开展,在一些生产任务过后,进行一些设备价值计算依据等的反馈,确保这些环节价值管理模式的正常开展。如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不能及时的进行被替换部分价值的剔除,就会导致固定资产成本的提升,从而导致废旧物资处置过程中的收益流失风险的出现。由于电力企业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按照既定的预算严格执行,但为了强制完成预算考核指标,在预算执行期期末虚列工程支出以满足预算指标的完成。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实不符,以及引起财务账面已经领料计入成本、实际并未领用的材料物资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极易产生腐败行为。预算执行期以后是否认真组织实施、按原预算完成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该部分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也要进行收益性支出及其资本性支出的有效划分,确保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模式的正常开展,确保固定资产业务管理环节的正常开展。通过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模式的优化,进行更新改造支出、修理支出等模块的核算,从而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体系的优化,实现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在财务管理环节中,通过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账务处理模式的应用,进行资产设备更新改造后财务状况的正确反应,确保固定资产改造前后的相关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从而满足当下电力企业的工作应用需要。也应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与资产价值管理部门的协作,使资产实物变化与价值变化保持一致,确保账实相符。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将被替换的部分价值计算依据和方法与财务部门沟通,财务部门应准确扣除被替换部分资产价值,真实反映资产设备的价值。同时应加强废旧物资处置管理,预算部门在下达资产更新改造预算时应同时下达废旧物资处置收入指标,内部监管部门监督废旧物资处置,确保废旧物资处置收入及时完整入账,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实现更新改造项目环节、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等的协调,确保预算管理模式的正常开展。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预算考核体系的完善,实现固定资产的积极管理。当然相关财务管理部门,要进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预算管理的正确编制,确保预算过程中的相关环节的更新改造,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组织规范进行工作。财务部门定期督办工程进度,严禁预算期末突击入账。建议审计、监察部门跟进工程实体建设,财务部门必须凭工程完工签证手续才能办理结算,确保工程实体建设与财务支出保持一致,改善全面预算管理中只注重以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预算考核体系,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通过对ERP系统信息体系的健全,确保其工作环节的优化,进行财务数据与资产运作情况的协调。这需要实现ERP财务管理模式与设备管理模块的协调,实现日常业务流程财务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满足财务系统日常工作的需要,确保业务部门相关数据信息失真情况的避免,确保固定资产的最大效能的优化, 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修缮和改造资金,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信息,还应该加强管理减少国有资产流失、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努力降本增效。

结语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不断寻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寻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先进的管理方法,全面推动电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广萍.《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探析[J].甘肃农业,2009(09).

第7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围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凌子玉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第8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可以全过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在内部控制下,预算按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重要程度、紧急情况等因素进行编制,合理增加固定资产,从而合理控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明确资产的具体归属,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推卸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报废环节,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理,对报废必要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分析,从而减少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同样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主要考量标准,使审计内容有据可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单位固定资产在存续期内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完善并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一是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大部分是由财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使用部门等分别管理,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资产管理的其中一部分。由于没有协调性的统一管理,无法分清主体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责任不清、扯皮推诿,使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不是主体工作,都只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形成有效管理,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二是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其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资金,更加注重资金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有偿使用”和“成本补偿”机制,对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现象大量存在,在近年来的审计中甚至披露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多年未投入使用的情况,既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又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预算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交固定资产预算时,编制及审批较为简单,往往由使用部门提交预算需求,再由管理部门统一汇总,最后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而财务部门审核的标准是不超过往年的预算规模,如果没有超过就直接审核通过,并编入到当年的固定资产预算中。而各个部门提报的预算需求,都是以部门需求为基础,而不是以整体单位需求为基础,这就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买、部分资产闲置,而且缺乏战略目标的长远考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绩效,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日常的申请、采购、领取、使用、存放、盘点等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准确度差。比如采购的固定资产由于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就按照品类、总量进行简单化登记;资产领用时只登记领用部门而没有明确的领用人、部门负责人;或者一些容易忽视的资产,由于没有定期进行盘点,一旦损坏或丢失,却因为责任人不清无法进行合理的追责等情况。三是缺乏完善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处置最主要的是转移、报废等情况,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处置流程,在盘点时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些通用性强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调拨,只是口头协调而没有及时办理资产调拨、交接记录,从而给日后盘点工作但来很大的困难。另外,部分资产已达到报废标准但未及时进行报废流程,再者损坏的资产未报损等情况,都导致账面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符,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无法有效进行利用。

(三)缺乏合理的管控措施一是内部控制评价不细化。我国新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手册,通过手册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但部分单位针对手册的制定,只是按照指导意见进行大致的编写,仅有粗犷的框架体系,没有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这就造成内部控制手册形同虚设,不能作为评价结果的支撑基础。而且因为仅是框架性内容,也无法实现管控的精细化,更多是方向性的政策,没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在固定资产管控过程中无据可依,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来起到约束作用。二是缺乏严格的审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部分人员兼任,或者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多是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价等方面,开展固定资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真正对固定资产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使固定资产审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造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较差。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进行全过程整体性把控,确保国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固定资产的效能。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资产进行划分,对固定资产的归属、使用等情况明确责任部门,部门再落实到个人,并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对非客观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追责。资产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专业度,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责任意识,真正提升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氛围,以点带面、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出表率及监督作用,从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顶层设计,形成管理工作的闭环,发挥实际作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提升预算的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既要结合部门需求,又要遵从勤俭节约原则,将部门内部存量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后,摸清存量、存续状态,并从当下需求优先性、长远发展战略性等多个维度考量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在各部门上报预算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摸排,将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进行调配,盘活存量资产,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对于专业型强、技术含量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应聘请行业专家对购置必要性、预期使用效率及可产生的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二是完善整体管理流程。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批复的预算进行资产的采购,减少和杜绝无预算的随机采购行为。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有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三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库,进库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将所有资产明细统一录入,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领用环节需明确领用人并进行领用登记,使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定期盘点制度化,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在盘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损坏或丢失要进行说明,非客观因素造成的损失要进行追责,部门或个人进行赔偿,使整体管理流程形成闭环。三是优化处置流程。固定资产转移需要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签批后方可进行资产移交,移交单上传至信息化系统,更改资产所属部门或个人。固定资产报废需要进行资产残值审核,对于有残值的需要评估后进行处置,残值收入应全额上缴国库,报废的固定资产同步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核销,确保固定资产处置流程规范化。

(三)完善管控措施一是细化内部控制评价。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要求,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内控手册的细化,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内部讨论,并结合各部门不同意见,纳入单位决策程序,通过后将内控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与绩效发放、干部考核等相结合,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得到正向反馈,实际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注重固定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具有独立性,能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审计人员须具备专业性,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经常深入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一线了解情况、查找风险点。有效的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为持续优化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第9篇:固定资产优化范文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企业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与管理 对策

一、我国增值税转型概况

我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是顺应国际税制发展趋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虽然增值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家财政收入,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国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2015年元月1日开始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的固定资产费用所含进项税金可以进行抵扣。其次,本次增值税转型改革存在例外情形,即小汽车、游艇以及摩托车购进的应征消费税不在政策优惠之列。再次,对以往实行的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的优惠政策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的优惠政策予以取消。最后,本次增值税转型明确提出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税率优惠政策,同时将矿产类产品增值税由原来的13%提高至17%。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影响关于企业在国内采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专用发票明确注明的增值税金额(如果存在国内采购固定资产涉及运输费用支付时,则以7%的扣除率来计算运输费用的增值税金额),借记“应交税费―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即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科目;与此同时,按照发票上标注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最后,依据应支付或者实际支付的数额贷记相应科目。应当指出,如果采购固定资产后发生退货现象的应做相反的会计处理。如果企业在采购时已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抵扣,但相关固定资产并没有用于非应税项目尤其是国家不允许的企业福利以及不动产项目,必须将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转出,并借记有关科目,同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2)对企业固定资产销项税额的影响在本次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前凡是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在缴纳增值税时应当按照企业售价的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按照新税法要求,从2015年1月1日开始一般纳税人在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应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缴纳增值税。一是凡是销售2015年1月1日以后采购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即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17%)×17%。二是凡是销售2014年12月31日以前采购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且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没有被纳入增值税抵扣扩大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应当依据4%的税率进行减半缴纳增值税,即应纳税额=销售额×4%/2。三是凡是销售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被纳入增值税抵扣扩大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在销售自己采购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当依据4%的税率进行减半缴纳增值税;凡是销售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被纳入增值税抵扣扩大范围试点的纳税人,则按照使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3)对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的影响。按照我国新税法规定,凡是企业采购的固定资产且已经做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如果相关固定资产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必须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转出。一是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个人消费、集体福利等。凡是企业采购的固定资产且已经做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如果发生以上几种情形,则需要将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转出并借记有关科目,且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二是企业报废或者损毁固定资产的情况。如果企业固定资产发生报废或毁损行为,则应将原来已经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金额转出,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或者“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三是企业盘亏固定资产的情况。企业固定资产盘亏实际上也是一种内部经济事务,不过在发生盘亏以后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复存在,因此需要将原来已经抵扣的税额从进项税额中予以转出。

三、企业应对增值税转型的对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一)加快企业设备更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我国本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是站在时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它着眼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要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切实加大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那些固定资产投入较多的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更要抢抓机遇,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附加值。广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利政策积极进行固定资产的普查和摸底,制定严密的固定资产升级或改造优化方案,紧紧扭住目前国家关于机器购置可进行税收抵扣的有利政策,提高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