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

第1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启动仪式上,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伟表示:“青年创业梦想的实现,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构筑坚实的基础。希望广大青年可以坚持梦想,勇敢走下去。”

第三届“青年恒好”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梦”。除了对公益创业计划书进行征集,有针对性地征集“时尚编织吧”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的创意编织进行展示外,还将通过在校园内开展童装设计作品的征集展示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

长期以来,恒源祥一直致力于通过“青年恒好”项目的开展,帮助更多的青年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自2009年以来,“青年恒好”项目已成功开展两届。伟表示,两届“青年恒好”之所以都以“公益创业”为焦点,是因为恒源祥深切地感受到全社会对于公益创业的热切诉求,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构建一个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公益性开放平台,并借此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创业、社会创业中。

参加第三届“青年恒好”活动,大学生需要在公益创业项目方案提交前,对自己提交的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并撰写相关的调研报告。围绕校园“时尚编织吧”的开设,征集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要求包括事业描述、产品服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项目团队、宣传推广、项目团队、财务预算、可行性分析等内容。

本次公益创业方案展示活动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每个团队参与人数为3人~5人,童装设计以个人参赛。有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可由KAB创业俱乐部为核心组织参赛,可组织多个个人或团队参加。其他高校,可由个人或自由组合产生参加团队。所有参赛团队于2013年5月15日前通过青年恒好官网报名。

第2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重要性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73-02

前言

随着大学生创业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广大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缺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

一、大学生创业的背景及现状

最近几年来,在国家的政策调整下,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招生人数和录取的比例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迈进了大学的殿堂。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已达559万,比2009年增加了50万,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此庞大的待就业群体,就业何去何从?显然,目前的待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整个人才市场呈现一片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创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很低,初步统计只有2%~3%。尽管如此,大学生创业仍然受到热捧,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其中。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对创业的认识不足。体现在创业动机上,创业仅仅凭借着自身对创业的热诚,更有甚者可以说完全是被就业压力所逼而被迫选择创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创业。体现在认识上,对国家相关创业的政策、制度不熟悉,对如何开展创业知之甚少。其次,是对创业经验的严重匮乏。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外出实习或者实践的机会,因此对创业的认识比较模糊。第三,创业资金的缺乏。创业除了周详的计划和充分的认识之外,创业资金是最重要的一环。任何的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创业的基本要素,是企业的血液。第四,就是创业的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如何周详地做好创业计划书?如何在大学生创业中脱颖而出?这是创业的技巧。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创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仅只有2%~3%,远远低于企业的创业成功率。由此看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有着长期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创业,实现理性创业,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国家的政策引导

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从这点出发,国家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立法和管理控制,并加强立法或者制度的落实性。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宏观的政策支持、优惠和帮扶,起到明确而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从微观的具体细节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咨询、培训等服务,切实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1.社会培训教育机构的建立

当前,各种培训机构并行。因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可考虑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内含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业的创业培训人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并为他们创业提供前期的所需培训咨询和相关的咨询。

2.大学生创业网站的建立和依托

成立专业的大学生创业网站,在此网内提供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信息。包括大学生创业的制度,鼓励扶持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案,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在国家大学生创业网下各地设立分网,根据地方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将各地方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条款进行公知,并设置相应的咨询解答窗口。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制度

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和变化,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健全、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为大学生的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各种有利的保证。

(三)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1.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辟校内外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按照具体规划步骤,逐步完善创业基地的建设。

2.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竞赛、学科竞赛等创业教育相关课外活动;邀请各专业领域专家开设创业教育讲座,讲授各自专业内的前沿科技、发展现状、市场机会等内容。

3.实现校企共建共享,依托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创业实践类活动,如:大学生创业调研、创业校友访问、创业团队孵化等。可适当将学生创业实习时间融入到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中,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4.利用高校科研成果,在创业教育教师的指导下转化为可供实施的创业项目。重点遴选那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与相关企业对接。

(四)各大学院校创业的相关措施

各大学院校是培育学生的载体,也承担着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直接阵地。各大专院校教育培训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1.做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业教师队伍。

(2)在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探索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设立研究基金,申报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创业教育的创新试点工作,确保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3)对各系部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辅导员)进行创业教育培训。

2.大学生创业讲座的开设

大学生讲座是进行创业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讲座的能量,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创业教育知识讲座,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或者政府相关的培训人员进行实际实践性的讲解,这样可以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前期条件。

3.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立

在各高校内部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有创业理想或即将走上创业岗位的大学生提供各种直接的服务。包括提供创业的各种资讯、相关的政策制度、解答大学生相关的创业迷惑。由学校安排专业的创业专业人员负责。

4.大学生创业相关课程的设置

据了解,很多大学课程没有设置创业相关的课程,不过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和特殊性,各院校可将大学生创业纳入课程范围内,开设专业的或者是选修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为对创业有梦想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知识,使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创业。

5.创业教育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和社会宣传工作

(1)建立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组织、被评对象以及相关责任人。做好创业教育指标体系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定期对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成果进行评价。保障学校创业教育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建设创业教育专题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创业文化,营造大学生创业教育良好氛围,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导航。

(3)在校报开辟相关主题专栏,宣传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每学期确保有相关专题报道在校内外媒体发表,以扩大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论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资源单一的教育,而应该是由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组成的教育体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创业,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E-Power.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学士论文,2011.

6.22.

[2]ensign2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2011.高等教育,

2011.5.16.

第3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1-0023-05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大约有756万大学毕业生,将有近千万人参与就业。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中国深受其影响,市场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减少。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不断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以创业促进就业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创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也恰恰说明探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作为区别同等工作环境中绩优员工与绩差员工的标志性特征,关于此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管理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一词,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引用到不同行业分析不同群体的胜任能力。当前在“双创”背景下,国内关于创业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增多,涵盖了创意设计、创业理念、创业品质、创业资源、创业能力、创业实训、机会能力、关系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诸多领域。在应对策略方面,创业胜任力的提升大多在创业者自身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断探索,梳理路径方法,最终达到创业胜任力提升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并能扮演好创业者这个角色、保证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良好发展所需要的才能、素质及知识等。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不应该与一般创业群体一概而论,要在共有特点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独特特征。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遵守创业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大学生有其群体特点,他们朝气蓬勃、受教育程度高、容易接触和接受先进技术,但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和必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群体人生经验不足,社会关系网简单,由此相对于其他一般创业者而言,大学生创业者在实践中会遭遇更多坎坷,怎样应对并解决这些坎坷,对创业过程以及创业最终成功与否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二、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分析

(一)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京津冀三地多所高校,发放问卷,与在校大学生、创业相关指导教师、高校创业主管部门领导等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网络资源、统计软件(SPSS)、图书文献等,对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各方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创业项目由理论变为了实际,实现了市场与技术、资本的融合。在市场发展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经营也在逐步走上正轨。同时,日趋多样化的创业大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也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创业实践,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及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正响应了教育部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号召,同时也使产学研成果转化率得到提升,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具有极高的社会财富价值。这也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支持力度,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大学生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京津冀三地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纷纷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园区等机构,很多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京津冀大学生创业环境日趋良好,但不足之处也依然存在。

1.京津冀大学生创业热情较高,但自身创业素质有待提升

京津冀大学生创业热情逐渐增强。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本科生中,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自信心较强。而且一年级学生更加倾向于主动接触和了解创业,对国家的创业政策比较了解,具体如图一所示。不同年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程度也不同,部分大学生将创业等同于创意,试图用独特的创意吸引投资者,敢于去创新,勇于去冒险。但是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看,以2015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为例,毕业生总人数达23.3万,其中大约有15%的毕业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最后仅有2%的人能够选择创业道路。

创业热情无法等同于创业能力。放眼全球,从创业成功率来看,美国的创业成功率大约为20%,而我国与美国相差7倍,仅为3%,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有待提高。仅有一腔热情无法解决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调查显示,京津冀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主要是锻炼能力、挣钱、实现自身价值等,但如图2所示的调研结果显示,京津冀大学生创业目标还不明确,对创业的理解仍停留在不切实际的观念上,对于创业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社会竞争意识、经营决策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2.高校创业教育普及性较高,但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京津冀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普及性大幅提高,教育类型也逐渐走向多样化。2015年3月,清华大学利用“学堂在线”网络教育平台开设了专门创业频道,还上传了一些精品创业课程。只要在“学堂在线”上注册成功,就可以直接使用其资源。同年,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旨在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另外,一系列精品创业课程在京津冀三地高校广泛推行,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等。

《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5)》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师资匮乏。京津冀高校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存在疲于应付、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等现象。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单一的教师授课、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层次,缺乏实践内容和创业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创业评估,这种评价机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与创业教育的目标背道而行,这种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存在较大问题。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功利化观念的影响下,京津冀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工具取向”,以此为指导建立创业园,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属于“速成式的企业家”。很多师生把创立公司作为创业的唯一出路,这种狭隘的认识和想法是创业教育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

3.政府创业政策有所完善,但对创业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近年来,由政府引领、联合高校举办的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例如“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在我国各地都得到很多支持,通过这些大赛,每年都会筛选出很多突出的创业项目及创业团队。此外,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政府出台了很多与创业相关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与创业相关的贷款、税收、登记注册、教育等等方面。

但是,现有的京津冀地区创业政策较为零散,体系性不强,而且重复率较高,一些政策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差。同时,创业平台不够系统化,政府在挖掘、培育、服务大学生创业项目方面的力度还不够。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市场经验、对自己能力认识不清等原因,对发展前景良好的创业项目不了解,仅仅是靠兴趣爱好等盲目地进行创业,由此导致创业成功率下降。另外,政府要加快由“领导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加强创业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在创业中的作用。调查发现,25%的京津冀大学生对于创业资金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在创业融资方面,创业者选择团队合伙出资的比例占24%,而选择银行贷款的比例仅占19%。这反映出相比较于申请国家或者社会创业资金支持,依靠自身或者创业团队的力量筹集资金的做法更广泛地存在于大学生创业者中,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望而止步,也反映出政府在大学生创业融资方面的政策有待完善。

4.大学生创业氛围良好,但外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京津冀大学生创业整体氛围较好,不仅校内增设了许多与创业相关的课程,社会上还出现了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好多组织建立了创业园区,许多企业家也会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导向,大学生创业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在媒体的正面引导下,大学生创业的舆论导向持续看好。另外,近年来,支持子女创业的家庭也呈上升趋势。

但是多数家庭对子女创业的看法存在误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教,应顺从”,家人不支持,大学生就会对创业缺乏信心。随着创业浪潮的到来和创业活动的活跃,越来越多的创业社会组织不断涌现,而我国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另外,现有的社会支持也没有达到专业化、规模化的程度。京津冀的创业氛围还不够,大部分大学生更愿意自主择业,而不是自主创业,创业的外部环境还有待加强,缺少与国外创业机构的沟通交流,全球化意识也有待加强,尚未形成完整可行的创业体系。大学生对创业在认识层面上也存在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

三、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的探讨

(一)京津冀大学生要注重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1.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京津冀大学生要主动投身到各类创业培训和创业类比赛中,在实践过程中将创业理论和观念变为实际行动,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敢于冒险,不断尝试,敢于开辟新领域,探索未知领域,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身于创业这条康庄大道上。

2.要注重丰富自身涵养

京津冀大学生面对创业中的挑战和艰难,要学会坚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解专业知识外,多涉猎其他领域,开拓视野,为创业夯实基础;可参与理财的相关活动,使自身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3.要准确掌握最新创业动向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可以从高科技领域、校园服务业领域等方面入手开展创业。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能够接触并创造高新科技,因此选择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业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大学生最大的凭借是其智力,因此大学生创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从家教、翻译以及编辑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业。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在校园服务领域进行创业,这样做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稳定的消费群体,另外还因为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对于同龄人的眼光和消费习惯很熟悉,会使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京津冀高校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增设创业平台,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京津冀高校要强化区域联动,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分部门、分体系管理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如宣传部负责宣传、组织部负责组织人事调动和活动事宜、团委负责举办有关创业的活动等。同时,各高校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学校创业教育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创业园区并寻求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推进创业项目化运作,加强创业教育的学术交流。

2.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高校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渠道,加强与政府的协商,放宽对大学生借贷的限制,同时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京津冀大学要注重创业型教师的培养,在校园内建设并弘扬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典型,培养学生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让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之中。

第4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认识误区

在意识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中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还有待强化。另外,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往往陷入以下三种错误判断:一是,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知名度或效仿其他大学的一种手段,典型表现是将“创业学”等课程只列入专业任选方案,更甚者只在学生大四学期开设一门创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得创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创业最终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二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个别群体教育对待,某些高校为了能与政府创业支持政策挂钩,专门遴选某些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创业培养,并以学生最后能否实现实体创业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三是,某些高校为突出特色实践教学理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全部,用行政化方式要求每名学生接受校方所提出的创业观,大学理念中最为原始的中心内核被彻底颠覆,典型案例是,浙江某高校要求学生在入学伊始每人要设立淘宝帐户,课堂上教师授课时学生可以随时随意处理自己的订单。

在执行层面,创业教育自身体系先天不足。宏观建构上,基于理论教学层面,创业课程开设不足,内容体系松散;而实践教学层面,只基本上限定于进行的大学生实验教学活动。此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格外明显,十年前有论者就指出,各高校创业教育主要途径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和基础知识学习脱节,似乎创业只是某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已。十年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在微观层面上,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整体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匮乏、支撑教材短缺、支持体系不完备。考查业已开设创业课程各高校情况,授课教师多属经济或管理学科门类下专职教师,或干脆由专管学生的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担任。师资的匮乏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教材处于简单引进国外教科书或形而上的空洞理论研究,真正做到体现我国国情并适用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材凤毛麟角。另外,虽然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创业政策的制定还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思考。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与经验启示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先驱及成果集大成者莫过于美国,从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和主导者来看,自1999年所设立的“创业学委员会”伊始直至2012年美国已有超过1600余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从教育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广度及深度来看,美国的创业教育几乎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除进行普及型创业教育外,还培养创业学科专业人才,如百森商学院专门设置创业学科培养专门人才。从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来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已经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等几十门课程。从创业教育具体模式来看,形成了学院型及工程型两种,在前者中,资金提供、教师来源、行政管理组织、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实习、系列讲座)、研究活动、校友活动、社会服务等主要集中在商学院,并且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商务知识、发展创业意识或商业思维,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倾向自我雇佣更好地创造机会和发现机会创造企业;而后者设置主要面向为工程技术类学院。从创业教育活动与方式上进行探讨,各高校运用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制定商业计划、客座讲授、案例研究、企业家讲学、可行性研究、实地访谈、市场调研、行业参观、小企业研究小组、创业俱乐部计算机仿真、行为仿真模拟等方式交叉综合进行。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泛化归纳为:创业教育的广泛展开、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创业教育的实践面向。在宏观教育模式上,形成了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和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三种创业教育模式。针对创业教育系统自身,在创业教育理念上侧重将外在功利化的创业实践训练内化为非功利化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在创业教育管辖上,设置创业教育研究室、小企业中心等机构,前者主要负责创业教育的实施、评估、考核等事务;后者与当地小企业紧密联系,除可以作为实训场所外还可为学生提供创办小企业咨询等服务。在创业文化的塑造上,欧美各高校都以举办创业大赛为主要抓手,通过创业俱乐部、创业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特色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创新、创业的构思、融资、管理、法律、财务、营销等方面。

三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体系理念创新及课程谱系探究

结合国内外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的成果,应系统并线性地思考以下问题:一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向是学院型还是工程型?二是,我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课题培养面向是自雇型还是专业型?三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涉及各高校所属类型,诸如以财经类作为唯一或专长的特色高校,只能选择学院型;以行业特色型立身的高等院校应当转向为技术型;而综合型高校则可以选择学院型和工程型混合类型。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高等教育的纠结所在:是突出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是坚守象牙塔?至少可以明确的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应当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技能,专以职业技能为训练标的则是职业院校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第三个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已做出相应解答,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进行创业课程教育的体系化建设,这一点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及主要抓手。各高校应建构课程谱系、实践面向、生态体系三者互动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有论者认为,课程论视角下的创业教育体系建构应当设置以人文主义课程论为基础,以学科中心课程体系为支撑,逐步发展以经验主义课程论为指导的课程体系。此系统的建构点及侧重点应当是基于创造力系统观体系的创业教学体系,应当把创业教育的理念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嵌入不是仅仅设立几门公选课,而是将创业理念融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中,通过建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平台+创业文化”实现创业人才的全程化培养。

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当注重的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进阶性,一是创业教育年限上的进阶性;二是课程的进阶性。教育年限的进阶性应当突出从学生大一学年就要进行培养,以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为主,大二和大三学年要突出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大四学年要进行创业实战。课程的进阶性需要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结合,建构专业+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采取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挖掘学生所修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知识与创新技能。诸如设置“工商登记与财税规划”、“创业趋势分析及连锁加盟实务”等创业系列课程。另一方面,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学科交叉培育工程型创业人才,诸如开设“创业精神与水产企业”、“艺术工作室与市场营销”、“小企业法律事务”等课程。

创业教育平台实际上是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延伸,如果把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第一课堂开展,创业教育平台则是更好地建构第二课堂,在具体操作中应当着重建构模拟仿真+实战全真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税务登记、工商注册,提供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专利申请、科技计划申报等服务,提供会议室、接待洽谈室、培训教师等公共设施服务,安排学生创业成果推介会。诸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这些场地可以免费或者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自身也必须提供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创业策划书,才能获得进驻创业园的机会。作为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创业文化在创业教学体系中对于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与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创始人或负责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家论坛或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文化塑造。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五、社会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支撑

第6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政策;创业环境

据研究, GDP的增长至少有30%由创业者贡献。创业可以解决个人生计,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3年,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与往年相比较就业任务更繁重,结构性矛盾更突出。为缓解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国家和高校积极推广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 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1.1 实际创业者少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尽管国内各高校每年举办各项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培训等,政府出台多方面优惠政策大力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毕业择业多数仍然首选稳定的就业单位。据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为1.2%,2012年达到2%,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20%―30%相比,比例低下。

1.2 创业成功率低

目前,大学生创业在我国尚处探索阶段,总体成功率很低。据调查,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过4%,广东也只有1%。创业本身是一件高风险事业。即使是美国,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倒闭的新创企业占到70%左右。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很正常的。

2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家庭、个人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是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教育培训环境、创业者自身能力素质等。

2.1 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务院坚持鼓励创业的方针,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为标志,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具体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等限制,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创业地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有创业意愿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等。这些优惠政策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发展较晚,从目前情况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1)政策缺乏系统性。政策制定主体还不够完善,除了教育、劳动保障、税务等系统外,其他如工商、投资基金等系统也应有相应大学生创业配套政策;政策涉及的内容面相对较窄,如缺乏对市场指导、配套服务建设方面的扶持政策;缺乏统筹规划和缺乏相互协调和监督。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贷款、所得税减免等政策,设置了很多限制性条件,优惠门槛高、手续复杂,优惠力度不够,并没有给大学生创业带来很大帮助;多为税费优惠、行业性收费方面的减免,缺乏融资额度、工商税务减免幅度、人事制度等关键问题的特殊政策。

3)政策执行力不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法规,多以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行政文件下发,权威性不足,并且多为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性文件,无细则,较空泛;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大多数只是围绕着国家的政策,将空洞的条例更加细化,不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实际操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影响了政策的实施。

2.2 创业环境

创业启动资金难求,是大学生创业道路上始终存在的最大难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银行借贷和风险投资。目前,我国的融资市场不完善,风险投资结构单一,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可以从银行获得创业贷款,但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学生凭借自身的信用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尽管国家还向大学生创业推行了小额贷款政策,但是相对于创业实际所需资金来讲只是杯水车薪,限制了大学生能力的发挥。

2.3 教育与培训环境

随着大学生创业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但我国的创业教育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不足。

2.3.1 创业教育模式落后

大多数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目标不明晰,甚至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但创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未能建立起科学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和实践体系。

2.3.2 创业教学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开展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很高,最好有一些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作,具有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但在我国,这类教师奇缺。

2.4 创业者自身能力素质

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思维,创造力不够。

2.4.1 创业意识淡薄

很多大学生心怀创业的意愿,但是缺乏创新思维,难以提出具有个性化、可操作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创业方案,同时创业成功的信心不足,缺乏创新信心和勇气,应对风险的心理素质较差。

2.4.2 创业能力不足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制度滞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不足,空有一腔创业的热情,却不知如何将其付诸实践。一部分大学生对目标市场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创业项目定位不合适或者模糊;风险意识不足,缺乏应急策略;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以及有效的营销手段;必要的经济管理能力不足;对政策了解利用不足。

3 促进大学生创业对策

3.1 宣传落实创业政策,完善创业服务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以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国家创业政策和优惠措施,广泛宣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成功案例,营造全民族、全社会崇尚创业、认同创业、支持创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

可效仿西方先进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规范相关优惠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共通性、长期政策集中明确规定,并通过媒体深入宣传,提高大学毕业生和企业对创业政策的知晓度。切实降低门槛、简化程序,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同时在制度、政策上提高对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积极构建以政府、高校、社会民间组织为主体的扶持体系。建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制定系统的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各方专家,筹建创业咨询及辅导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司注册、融资渠道、经营管理等指导;推动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大力倡导银行、保险、社会等多种资金参与,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建立创业援助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财政补贴、法律援助、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援;建立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内容和资源共享及创业信息咨询服务等。

3.2 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和滞后。学校应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3.2.1 确立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目标

以培养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造理论为出发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一批兼具专业特色、科研实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创业型大学。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优势,确定自己的创业教育目标。对于研究性的大学,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挖掘特色,将创业教育和专业研究紧密结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目标。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则可以定位在中小企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

3.2.2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从新生入校起就对其普及创业相关知识。开设创业课程,向全体学生展开创业教育,使创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创业教育是新兴的综合性课程,要特别注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互相交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通过设置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让学生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和实践;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等到校开展讲座;举办创业技能大赛、创业类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梦想。

3.2.3 优化配置创业教育师资

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高校可以与政府、企业合作,培养自己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也可以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3.3 创业者提升个人创业素质

3.3.1 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接受学校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努力学习专业及创业知识,做好初步的创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创业方向及创业目标。在规划自主创业前要明确自己是否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是否意识到了创业的艰难,明确自己是否拥有创业所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意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主动学习,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其在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培养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角色转换

实现从学生到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对创业的理解不能还停留在一个想法上,要有市场观念,要学会分析人的心理,善于与人交际。在推销或实施创业计划与方案时,不能只是追求技术的领先,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从学会“管人”“管钱”做起,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理性地经营企业,实现创业目标。

3.3.3 创业能力

创业者不能只着眼于自己擅长的技术创新,还应该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市场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具备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社交公关、风险承受、创新等能力。充分了解企业注册、税收优惠、小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这些政策,节省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脚踏实地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创业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项事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纯,王锋.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2]盖钧超.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原则[J].文教资料,2011(5).

第7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服务;师资;思想引领;平台搭建

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重要的社会引领作用,总理2015年9月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新常态,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真正提升,高等院校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明晰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路径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大众创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1要把创业思想的有效引领作为工作基础

创业思想也就是创业意识。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受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的双重影响。就大环境而言,重视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政府为推动创业也坚持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提供政策服务。但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创业意识的培养工作任重道远。主要问题,一是高校进行创业引导的师资不足,推动创业工作开展的主体力量自身并没有参与过创业工作,没有创业实践和创业经验,因此引领大学生创业时底气不足,力度不够。二是普遍存在轻视创业的现象,认为创业不如铁饭碗,没有保障。三是畏惧创业。认为创业工作十分艰难,成功率不高,创业失败的太多。四是所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大,制度形同虚设。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强化思想引领呢?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学校这个主体责任。高校要转变重科研,轻教学和学生的局面,坚决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作为衡量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二要强化宣传这个工作重点。创业应该如何进行?创业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国家有哪些优惠政策?有哪些新的技术或专利?公司化运作的技巧有哪些?凡此种种,都有赖于学校加大宣传,给学生一些直观现实的帮助。三是要用好社会资源,特别是校友资源,进行示范和引领,来校开展讲座,提供咨询帮助,促进大学生迈出自主创业的新路径。

2要把创业师资的积极打造作为工作难点

毫无疑问,创业知识是一门科学,要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知识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其基本着力点在于,一是要抓好师资配备这个关键点。正如前文所述,高校创业师资严重不足,这就必须坚持把“学校自主培养师资与引进校外师资有机结合,把创业课程的专职师资和兼职的师资有机结合”的思路,通过不断加强以校内就业创业工作人员、学生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为基础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同时,积极有效地面向社会各界,聘请创业成功或在企业进行管理富有管理经验的优秀校友和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师资。二是精选教学内容。比如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对口工作人员等引入高校,由他们进行相关政策讲解,特别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认真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引领作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并与专业实习实践有效衔接。四是积极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团队,积极做好面向具有创业意愿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帮扶工作。五是积极鼓励并督促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参加校内外的专题培训和进修,通过职后的有效学习,加强创业师资的案例研究能力、校外社会实践调研能力、学生创业问题诊断的能力等,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与帮助。

3要把创业平台的科学搭建作为工作重点

所谓创业平台,就是由高校建设并提供给学生使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经费、政策、媒体宣传、专家咨询、创业经验交流等相关支持的大型实用性工作系统。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平台,就是大学生创业的心灵家园和重要阵地。平台的建设重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加大创业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面向创业同学设立创业工作项目经费,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对学生好的创意和创业方案,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也可以发动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创业基金捐赠。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创客空间,强化内部交流与朋辈教育。三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把高校丰富的实验室、实训中心建设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四是指导优秀学生参加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并帮助学生申请专利,利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项目的转化或实验,让校内基地发挥活力,成为学生实践的最好阵地。五是深化校企合作这个平台。让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并积极争取政府的优惠创业政策,通过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推动基于创新创业的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

4要把创业服务的及时开展作为工作补充

毋庸赘述,大学生创业与其他任何一类创业一样,是有风险的,大学生群体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因此,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创业服务就尤为必要。具体而言,一是要深入调研,正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诉求,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比如在线上,运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兴媒体,积极发声,主动发声,实现大学生全覆盖;在线下建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学生随时获得最有价值的帮助。二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打造品牌创业创新赛事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代表性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省、校、院四级竞赛体系,对于矢志创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给予实践学分。三是将创业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相结合,建立全方位、阶梯形、专业化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孵化平台、市场对接等便利条件。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要一以贯之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单位和大学生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选树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型,营造出重视创业的氛围和环境。

5结论

一言以蔽之,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务、学工、财务、后勤、设备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开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咫尺的事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实习和毕业阶段,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对大学生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国家现有政策的一种响应。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潮流下,如果能很好的应对创业期间的财务管理问题,掌握企业财务数据,那么就能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只有财务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才能让企业顺利发展。

一、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

1.缺少资金来源渠道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固定资产、在银行里没有信用、在社会上没有社交圈子,所以其创业企业的启动资金,很多都是自己攒的打工钱、伸手向父母所要的钱或者是朝亲戚朋友借的钱。他们的资金渠道来源简单,资金投入不大,这些创业的企业很多时候因为缺少资金来源,而在创业初期就夭折了。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中,不乏有前景、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渠道,而限制企业的发展壮大。

2.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大学生普遍拥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中,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科学的文化知识,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他们中有的人却因为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在创业初期企业就面临资金方面的严重问题,甚至创业失败。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问题上,多数考虑的都是企业的运作、销路等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财务管理在企业创业阶段的重要性。企业是否具有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小,很多大学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营销、自己开展业务。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学生都是应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记账,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这样的企业会面临着很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失败的机率。

4.创业企业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和公司都是由他们个人自筹经费建立的,虽然他们开始注重团队意识、拥有合作精神,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毕竟不足,很多企业又由于资金有限,在创业的初期,往往很少能够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至于财务管理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对财务管理很重视,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无精力或者财力来谈及财务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5.缺乏可行性的市场调研

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初期,都做过一定的市场了解和调研。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系统性认知,往往其了解和调研具有很强的片面性、缺少操作的可行性。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创业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因为缺少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导致投资失败,企业倒闭。(2)大学生的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由于风险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使得他们在创业初期会遭遇很强的挫折,影响企业顺利发展。

二、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1.提升主观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古话有“大兵未动、粮草先行”之说法,在企业里,财务就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的粮草。因此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前,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放在首位,是创业伊始的重中之重。要在思想上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储备

多数大学生都是财务管理的门外汉,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学校创业指导中心来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在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比如聘请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一同创业、聘请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等等。

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的收入支出、报销制度、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财务部或者专业部门来进行管理、统计。定期向企业主管领导上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预算、分析企业财务所遇问题,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不被淘汰。

4.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始资金来源单一,但是大学生仍然要想方设法的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在融资方面,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提升信用额度,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对融资方面知识的了解,提升小额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数额。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仓库存储等方面都是增加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

5.理性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如果能很好的理性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企业存活几率。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了解投资企业的风险比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在运转初期、中期遭遇风险的概率。认真做好风险应对预案,拓宽企业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保证企业产品在生产和投入市场的过程中,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不被其他产品替代或仿制。

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遭遇的尴尬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财务管理问题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才能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4):64-66.

[2]赵建荣“.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10):96-97.

第9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积极心理学

随着国家“双创”的热潮,全国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越发重视,从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到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得以逐步提升,但是高校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以克服困难与挫折。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兴理念,将重点放在人的品质培养和挖掘人类优势和长处并促进积极机能发展的研究上,这与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同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新定位。因此,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创业教育中,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为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调研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开展创业的相关活动时呈现出的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意识、意志及性格等各方面相互联合的综合性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2016年12月28日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曾有过创业意向的占89.8%,其中具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占18.2%,正在创业或曾有过创业经历的占28%。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热情在政府、社会、高校等各方的支持下持续高涨,意向创业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庞大。然而,切实落实到创业实践的仅接近三成,而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大多仍处于犹疑不决的观望状态,不敢迈出实践第一步。由此或多或少反映出大学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创业心理困境,即因缺乏足够的创业心理资本积累而外化的行为表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创业认知不够明确。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认知的创新创业实践,均是由教育部以及团中央组织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互联网+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比赛。基于全国各高校的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们满怀激情地参与其中,构建了较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对于是否进行创业实践,本应当是大学生通过对创业活动进行客观认知后,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具体因素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学生对于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从众心理,随波逐流,甚至多数时候都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安排来执行项目,缺乏自己的创新意向和创业导向。由于对创业活动缺乏深入了解且未能形成客观认知,因此一旦遭遇创业瓶颈,大学生们的畏难情绪严重凸显,开始怨天尤人、一蹶不振。由此可见,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客观认识是目前创业大学生的心理困境之一。(二)创业意志不够坚定。成功的创业者普遍具有极其坚定的创业信念与意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意识。根据《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有意向参加创业实践,立志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但不难发现,实际创业率仍旧偏低。其中,不少意向创业大学生只看到成功创业者人前的杰出成果,创业情绪高涨,却不知其创业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大学生在舒适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缺少了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缺少实践调研和考察研究,对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习惯于凭直觉做决策,预估不足,这种盲目性的思维管理方式最终导致创业过程的运作不畅,影响持续发展的动力,另有部分创业大学生缺少对创新创业的拓展意识和能力,对于市场定位与需求把握不足,从而丧失了许多在创业过程中的发展机遇。(三)创业行为取向不够积极主动。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取向与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具有重要联系。调查显示,在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国各高校重视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同时组织优秀创新创业指导老师进行校园创业宣讲,各式各类创业资讯在校园随处可见,但是在校大学生本身除了通过这些方式接触与了解创业知识与创业政策,缺乏主动对创业知识与创业政策获取的积极性。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科学内涵

心理素质是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及环境等多样化要素互相影响并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心理特征。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社会环境和多向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个体在开展一系列创业相关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创业所需的各种思维、能力、品性等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同时还是个人设定创业计划,加强创业实践,开展创业行动,规避创业风险,扩充创业规模,进而实现创业目标,甚至为社会提供就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等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综上所述,创业心理素质不仅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要素,而且是决定学生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点和重要前提。

三、积极心理学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心理学,自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赛里格曼于1998年正式谈到“积极心理学”概念,到2000年赛里格曼与契克岑特米哈伊提出其主要研究范畴。本研究利用相关研究和方法,从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坚持从问题本质出发,通过积极归因和分析问题,深入发掘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力量。这些积极的品质和力量包括乐观自信、独立创造、敢于冒险、心理韧性、勇于拼搏等等。深度激发每个人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减少困难和问题发生,也有利于帮助个体积极迅速地解决问题。同理,积极力量同潜能开发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发扬冒险精神以及增强心理韧性等方面,进而促进个体的创业认知、创业思维、创业毅力以及创业取向的高度提升。本研究认为,心理学能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如何突破逆境、顽强生存和茁壮成长,发扬开拓创新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切入,加强引导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四、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体系

(一)构建创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应当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面向全体大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如心流体验法、积极归因法、自我暗示法等,核心重点在于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创业意志以及创业意向。因此需将创业心理素质教育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加强创业心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力度。此外,在构建创业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理应进行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教学的发展改革,将创业的心理发展问题同心理素质训练等过程相统筹融合,广泛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知识,促进心理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注重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的融会贯通,强化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扩大创业实践教学课时分配,结合创新创业实操教育内容,积极促建校内外相配套的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和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合力搭建内容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平台,多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和能力培养环境,发挥高校创新创业育人功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二)构建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开展创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学生既可以在创业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学技术,还能够培养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魄力,形成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高校要经常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创业实践、企业观摩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不断磨炼勤奋吃苦、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进而培养抗挫、抗压能力,获取创业经验。同时为实现学生毕业与创业的无缝接轨,在校期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和创建创业实践基地,加大对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搭建开阔的实习实训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业社会实践,让学生切实体验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困难和压力,为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积累更多创业方面的经验,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构建创业扶持体系——家校社联合支持。基于社会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除了现有政策支持外,还需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了更好地落实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政府应牵头搭建校企合作的沟通桥梁,加大资源补充和资金投入,增设创业补贴制度。全社会都应积极响应国家“双创”的热潮,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引导宣传,树立创业典型和先锋模范,多角度地讲述创业者的励志故事,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创业勇气、创业意志和创新精神。基于学校层面,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教育作用。落脚于课堂创业培养教学,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创业活动,精炼富有校园特色的创业文化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重视宣传、组织和实施“挑战杯”“互联网+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比赛和创业训练计划,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动力。同时,提升创建校园创业资源环境,包括创业基地、创业园地等创业活动场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办公条件和活动空间,凸显创业教育的校内文化标识。从家庭层面,应将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多重角度开展全方位贯彻创新创业的影响力。社会影响有赖于国家政策的保障实施、媒体的积极宣传、社会的正面舆论等渠道;学校影响可建立“家校互联”合力教育平台,利用自媒体全面加大对校内优秀创业学子的榜样以及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优惠举措的宣传力度,同时向家长灌输正确的创业观念、正确的就业理念、明智的择业观念,以及创业意志、创业思维和创业准备等。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