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第1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应用

1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3维坐标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GPS技术所代替,同时定位范围已从陆地和近海扩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间;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广阔领域。在我国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天我们采用的是数字化测绘技术,这项技术有更加全面的自动化,在很多的环节中取得的信息非常的精确,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起来简单易学,并且在我们实际的工作投入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下面就是相关方面的介绍,希望带大家更多的启示。

1.1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数字化测量因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广,对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及难度在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测绘工作的很多的部分需要我们进行人工来完成,在不同的阶段就会出现多样的误差,最终将所有的误差积累到一起,很少有各种的补偿,然而数字化的发展更多的采用智能化,能够有效地减少各式各样的误差,通过多样的补偿,最终完成我们测绘工作,准确性非常的高。

1.2 自动化的程度高

数字测图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当今的技术融入了计算技术,通过智能化的操控使得我们进行计算的精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我们在绘图的环节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容易,尤其对于一些符号以及其他方面图标,只需简单的进行选择就可以,由此同时避免了各方面的误差,如果是手工的话,有的图纸会出现模糊不清,图标区分困难等等问题出现,数字化非常的方便,值得我们进行提倡。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如今的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很大的程度上能够解决我们传统上比较困难的问题以及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现阶段在很多的领域已经进行了推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标志。就传统的方式而言,工作更多的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工作,很多的时候人工完成,大大的浪费了资源,同时还有很大的问题存在,有些问题根本的无法解决;数字化技术更好的运用此项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用先进的软件进行一步步的处理,最终完成工作,效率非常的高,质量非常的好。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3.1 数字化原图处理

工程测量的数字化处理是我们今天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仪器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我们原来的图形进行扫描,最终获取所需要的地图。数字化原图处理非常的简单易学,将原理融入到设备当中,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很多的企业已经推广开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数字化绘图

传统的绘图更多的依靠手工进行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很多的尺度的掌控依靠我们个人的经验,图标等方面都不是很规范,有的时候会出现人为的错误,但是我们用数字化绘图就会出现什么都是在一个规定的模块之下,比较有统一性,避免了认为的错误,大大的提升了数字化绘图的质量。

3.3 地籍测量

随着我国城镇的不断减少,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籍测量工作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城镇的土地面积、位置、用途以及经济价值等,这方面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我们进行某个方位的查询工作时提供依据,避免相关错误的出现,对于我国未来的土地管理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地籍测量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要做好该项工作。

3.4 在工程测图内容方面的应用

(1)原图的数字化处理。数字化处理原图以扫描矢量化和手扶跟踪数字化为主要处理方式。其中扫描矢量化的特点是工作效率高、精确度高,而精确的程度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成正比。因为扫描矢量化只能显示出白纸图,无法显示不同地表结构的图纸,会造成数字图显示结果出现误差。因此,扫描矢量化通常被应用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技术。

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扫描矢量化时,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技术来帮助扫描矢量化完成数字地图的检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可以通过测量地形技术结合地物信息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者利用多种相关技术相结合,力争达到最精准的数字化检测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完善实测的地形点坐标精确度,而手持跟踪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化仪器获取图纸数据。扫描矢量化的处理方式在精度方面要求更高,而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快,也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我们进行获取的数字测图的精度一般的情况都是比较低的,这方面的很大的程度来自于我们工作人员一些工作不到位,不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的工作,这样为我们后续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所以想是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够发生,在细节上需要进行不断地加强,从而提升质量。

(2)地面数字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测量技术,主要因为其精确度高、不受地图比例尺的限制。地面数字测图也较为方便,可以直接将数字图进行数据收集、复制绘图进行整合并输出精确的数字图。在传统测量的辅助下可以将测绘的主要地物及地表控制在一定的精确范围内。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获得比较好的底图,如果这方面做得好,那么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其精度,一旦精度提高了,我们其他部分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对于积累的误差也会变得减少,未来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快,这样的改革也将会继续,我们要适应这样的模式,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高精度高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结语

工程测量将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方向,我们也知道今天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相关的企业非常的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怎样改观这种压力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我们要把压力看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确如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否则就不会带来革命,以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有非常大的优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单片微控制器是单片机的又一种代称,从表面上来说其只是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其能够将计算机集成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甚至于可以说一块微型芯片成就一台计算机。它不仅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还为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充实理论依据,自然而然为单片机详细了解计算机构造和应用原理奠定了基础。在使用电力电子电路中不难发现,单片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运算处理和电压电流调节方面,关乎整个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再者,电力电子电路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一种对DC变换器的全新控制方法——双调制高频PWM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缓解甚至于解决了PWM中高频与精度两者之间的矛盾。单片机除了应用至电力电子电路中,还可以应用到智能仪器表、工业测控等,甚至于在未来极有可能应用至生活家电中。单片机突破了传统模拟电路的束缚,其通过数字化的控制方法,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单片机的控制精度和工作频率仍存有一对矛盾急需解决,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为先进的电路技术,正因为这样DSP出现。

二、SG3525芯片及其应用

众所周知,SG3525是一款性能优秀、功能齐全、性价比极高的单片继承PWM控制芯片,SG3525具有电源欠压保护、确保驱动过流安全性、软启动控制等各项功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到SG3525芯片大多是由驱动电路构成,加上其与主开关变换器距离较近,如若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变换器将会受到电磁干扰,直接影响到驱动脉冲的频率。基于此,在电力电子电路中,需要增大内部振荡器的充电电容,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放电电阻,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减少SG3525芯片驱动脉冲发生错误的机率。对于电力电子电路来说,在无特殊情况下,驱动电路大多表现为隔离室驱动,但是在实际中却发现SG3525的驱动能力无法满足电力电子电路高层次要求,这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增加放大电路,保证线路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可编程门列阵及其应用

FPGA是可编程门列阵的缩写,其是在传统GAL、EPLD编程器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产物,更是适应新形势下专用集成电路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定制电路存在的不足,还弥补了传统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隶属于可重构器件的范畴,加上内部逻辑功能能够依据使用者需要重新设定,使其具有集成度高、处理速度快等优点,而这也正是其广泛应用的又一原因。可编程门列阵可简要概括为三个部分:可编辑逻辑快、可编程I/O模块、可编程内部连线。鉴于可编程门列阵集成度比较高,例如:在一片可编程门列阵中至少有几千个等效门,而通过可编程门列阵能够将这些极具复杂的逻辑系统化、科学化处理,进而实现多块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组成的线路的目的。可编程门列阵还可以借助VHDL对电路系统进行相关设计,在无特殊情况下,其可分为三个层次:行为描述、RTL描述、门级描述,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情况下,电力电子电路可以对这三个层次进行混合仿真,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可编程门列阵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四、结语

第3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气自动化;运用与创新

0引言

工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息息相关,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对其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想要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发展,需要对数字技术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但完善了自身的领域体系,对其他领域也起到了促进和推动发展作用。数字技术在电气生产中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传统工业领域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数字技术概述

数字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光纤等设备与材料实现对数据的传输与表达。通常来说,包括数字压缩、转译等功能,这些功能互相具有联系,属于相辅相成的协作关系。数字化本质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对计算进行程序编写,基于数字化操作实现。将编写的程序应用于工业机床上,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操作。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整。在生产中,数字技术具有优势,有效帮助工业自动化生产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产生质量与可靠性,是工业领域长期应用的先进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不仅应用在工业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数字技术可以有效优化现有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内驱力。该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产生应用中,对于工业化领域带来的影响非常显著。首先,数字技术推动了现代化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操作便捷、安装方便。在实际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生产环节中不需要的工序,最大程度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生产质量。其次,与其他技术相比,数字技术的出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并且具有安全性,使生产过程得到可靠保障。相较于智能技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在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最后,数字技术应用于工业系统故障问题检测上也发挥着积极的效用。

2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1提升自动化的可靠性

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将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也是当前科学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1]。数字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后,便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确保自动化生产中数据的可靠性,实现智能指导的生产效果。这也体现出数字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发挥的作用,通常数字技术具有操作性强、逻辑清晰等特点。工业电气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应用数字技术,通过智能识别,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可以有效察觉到问题所在。精确的数据是工业电气自动化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对于企业生产安全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生产中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根据现阶段对国内工业领域调查显示,数字技术的应用比例占据68%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2增强可操作性的效果

数字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较强的操作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逻辑性,可以对生产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检测,降低失误出现的可能性,有效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频率。此外,该技术指令下达非常便捷有效节约了企业的生产资源。

2.3提升性价比

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于电气自动化生产来说,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因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生产环节中发挥着检测、诊断等多种效用。与其他技术相比,数字技术的存在更有利于工业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工业领域来说,数字技术相当于工业领域中的商品,本身拥有着较高的性价比[2]。

3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创新

3.1系统连接上的创新

数字技术的创新对于电气自动化来说,打破了传统编程接口,以光纤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创新。光脉冲传输信号与光纤连接一样,在传输上具有抗干扰性能。对于电气自动化生产,能有效提升系统的鉴别能力,保障高质量的数据传输任务。智能终端可以对数据进行采集、整合,使计算机与系统之间的连接不受阻碍。同时将TCP/IP作为实际办公室的通信设施,有效保障通信的连接问题,为工业自动化生产及时解决问题。

3.2回路改良上的创新

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系统时,采用数字技术对系统回路改良具有推动作用。借助通信虚拟终端,为系统提供方便的调试、通过调试对系统线路中的变压器与配件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数字技术开关的分离与闭合。该项技术的应用通过远程监测与控制为生产提供必要的保护,通讯终端结合智能系统,对设置范围内的温度、信号等进行有效监测。使用双网结构与屏幕对接,确保通信管理的有效性。在发现问题时,通过跳闸等功能给予系统更安全的保护。

3.3光纤连接材料

为了推动工业自动化生产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基于数字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来说,连接材料对机械的操作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材料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众多材料中,光纤材料成为当前应用更加广泛的材料。与传统信号发射设备相比,光纤有效抵御外界干扰。这种显著性的优势,使得光纤在电气自动化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成为传输的优质材料。光纤在电气自动化生产中有效提升了PC平台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计算机与MES之间的衔接,保障了数据交换需求的合理性,促进了工业自动化更好地发展。

3.4虚端子技术

虚端子技术在国内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不断发展,在技术在工程调试中有着良好应用。将其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中,有效保障生产设备定位的准确性。还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方向与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基于其强大的功能特点,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电气领域的监控进行进一步优化,确保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突破性发展[3]。

3.5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数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依靠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在管理体系上缺乏先进的理念,数字技术则毫无用武之地。对此,优化企业管理体系,对于数字技术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应在原有体制基础上加以完善,针对数字技术制定新规定。在制度颁布后,派专人对工业流程进行审核,确保技术的正常应用。在运行期间,管理人员借助计算机进行检测,保障设备的操作流程,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效率。

4结语

基于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程度,不难推断,未来电气领域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工业技术人员应该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数字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使其不断在工业领域,甚至其他领域进行渗透,从而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生产的水平,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丹.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创新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9):127-128.

[2]吕颖利.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湖北农机化,2020(9):84-85.

第4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室内陈设;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51-01

目前,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而人们对于室内陈设也逐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使用,故数字技术被逐步引入到室内装修与设计中来。而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的良好运用更是为人们享受高端的生活品质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灯光、环绕式背景音乐、家用电器远程遥控、电动窗帘以及固定的场景设置等控制上起到的人性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在今后的室内陈设的数字化技术运用方面提供借鉴性参考意见。

一、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灯光上的运用

从人类在远古时期采用钻木取火以借光亮,到后来古代典籍所提到的囊萤映雪,都可以体现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光的存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灯光在人类生活中不但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于调节气氛,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渐与室内陈设装修等相融合,在室内陈设中灯控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数字化技术是通过运用高科技智能化软件来实现声控以及遥控器等控制载体对室内的灯光进行控制和调节,在人们不方便以手动控制灯光的开关时,可以利用声音对其进行控制,使人们的生活可以更加便捷。而在人们对灯光的明暗有特殊需求时,可以利用遥控设备使灯光可以实现明亮的转换,调节家庭气氛,同时具备环保节能的效果。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灯光的需求不仅仅停留于照明等基本作用,而是开始追求灯光的新型节能、方便快捷的人性化使用。

二、数字技术在室内陈设设计中运用的人性化

在人们的室内环境中,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智能体系,其中包括环绕式背景音乐、家用电器远程遥控、电动窗帘以及固定的场景设置等。其中环绕式背景音乐可以运用数字化的嵌入式音乐系统将音乐传入到每个房间当中,同时在房屋内各个房间设置单独的遥控装置,使得人们可以在家中的任何角落体验到环绕式的立体音乐感受,在工作之余得到全身心地放松。而家用电器远程遥控系统更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为便捷的人性化操作,人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智能系统在各种3G终端电子产品中进行设立运程遥控系统装置,在离开家的相应距离内可以对一切家用电器进行操作,同时也可以对房屋周围以及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控。例如可以在快下班的时候对家中的电饭煲进行远程遥控,设置系统开关进行煮饭;也可以在炎热的夏季预先调试好空调温度,使得家中的气候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状态。这种高端的远程遥控系统不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起居,同时也对室内的各项家用电器进行了环保节能式的管理。电动窗帘系统是通过数字化的相应技术在室内的各个房间内对其中的窗帘进行遥控,对于房内立体空间相对较高的窗帘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而固定的场景设置系统可以对家中的各种家电设施进行预先设定,在有必要需求时直接进行选取,节省了对各种电器逐一调试的时间,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的应用更具人性化。

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的广泛运用,减少了室内陈设中家用电器的资源消耗,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了有机结合,彰显出了建立舒适环保化室内陈设的意义。在进行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注重室内陈设的人性化设计,积极配合建立更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主题,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有效减少发电方面的能源困难,减少了发电系统排出的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而污水净化系统则节省了室内陈设中对水资源的利用,使污水可以自动净化进行重复使用,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以环保为主的人性化运用。

结论:室内陈设是根据建筑内的合理使用性,运用相应的物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合理化装饰设计,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优质。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室内陈设中人性化的广泛利用,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操作。其根据人们对于生活中环境、功能、审美、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人性化控制,从而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高舒适度、高品位、高享受。

参考文献:

[1]黄宇.数字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老宅门酒店》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4(29):344-345.

第5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房屋权属;计算机技术;档案数字化

在房产管理当中,其基础与核心内容是房产产权的管理。最初的房产产权档案的管理方式是以纸质档案实施上架保存,并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整理、查找、更新等。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传统的“纸质档案+人工”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房产产权档案管理,因此必须要引进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满足房屋权属档案的管理。由此就逐渐形成了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实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房屋权属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扫面、辅助档案的动态更新及整编、全市范围内电子档案应用与分布的网络化和电子化等。

1、实现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原则

由于房屋权属档案的数量是逐年增多的,再加上之前原有的纸质档案的整理和查找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因此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电子政务工程,或者可以称作社会工程,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周期上,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在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必须要遵循下列原则:

实用性和成熟性。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系统的设计实施当中要采取成熟的理论,设备、技术必须是实践证明最为使用的,确保实用性和耐久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房产档案馆当前的现存业务以及将来业务的发展需求。

先进性。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系统设计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多使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适当的超前性。采用的设备和技术不仅要满足房屋权属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先进性,同时还需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市的房产信息管理提供相应的衔接功能,必要的软件支持和硬件支持等。

开放性。结合当前数字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建立数字化房屋权属档案馆需考虑到以后的发展需求,电子政务网络和房产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技术集成。其结构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也就是要能够包容不同厂家、类型的先进产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换代提供方便。最终使系统能够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得以完善、充实、提高和改进。

模块化与标准化。结合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总体结构,必须实现各子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系统的建立需要具备和房产产权管理相符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便利性与服务性。能够给相关业务部门、系统提供有效的、方便的、基于技术标准的信心服务,如权属信息查询、授权产权认证等。

此外,在实现系统的可靠性与先进性的基础上,还需具备较高的性价比,获得较高的经性能。

2、技术特点

在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当中,以多项关键性技术为基础的系统设计实施需要具备下列特点:

在房产产权档案的数字化应用过程中,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房产管理业务规则作为基础建立一套为全市房产管理服务的房产产籍、产权服务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产权地理相关性、产权档案、产权登记的“三位一体”。与此同时,建立产权档案管理的全新供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即房产产权档案实际工作为基础的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管理集中性和应用分布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为全市房产信息化管理提供相应的基础。

先进的技术平台。全市房屋产权数字化档案馆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所以在建立房产产权电子档案的数据库时,均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及全光纤为架构基础的SAN存贮系统,利用高性能FC通道接口以及全冗余/容错结构,为系统的可靠性与系统性能的良好性提供充分的保证。

由于房产产权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SAN存贮系统应用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磁带库存备份/恢复系统,并将当前的电子数据库磁带副本予以保存。为了确保系统一次完成的备份与恢复数据的量可达72×200GB,需配置8驱动器于备份和恢复系统当中。此外,还需以智能化的调度机制实现备份/恢复系统自动化操作的定时功能和定量功能。

以RDBMS为基础,实现电子档案、业务数据、GIS数据存贮管理以及应用集成的一体化。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的实现在房产管理的构筑当中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和难点。此技术是以RDBMS数据库对电子档案以及海量的业务数据进行同时存贮、管理,同时建立并确保业务性、完整性的规则以及有效的数据连接,最终实现产权地理相关性、产权档案、产权登记管理的一体化。

以业务规则为基础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同于静态的档案,能够随时使产权档案因房屋权属的变动而产生相应的增量变化,从而形成一个面向业务、动态的电子档案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中内置了以业务规则为基础建立的动态更新机制,同时为了使房产管理应用与房产测绘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系统接口,对房产权属变化,如房产的变更、转让、查封/抵押、灭失等进行了在线跟踪,对电子档案的内容和状态实施了动态更新,确保了电子档案和实际的房屋产权现状的一致和同步。

3、实现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屋权属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若依旧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则不能满足当前房产管理的需求,然而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现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能够大量的降低库房压力。将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变成电子档案,与当前的房产现状保持严格的一致性。以先进的电子存储技术建立统一的房产电子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的降低了房产资料、档案的副本以及副卷数量,从而使库房的空间得到了有效地节约。

打破了房产资料传统的查阅以及使用方式。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产权档案馆,以电子方式为房产的登记发证、交易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与房产有关的其他部门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同时也增强了房产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能够有效的保护房产档案原件。房产档案的使用者在网络空间访问的档案资料只是原件的复制品。并不会对原件造成损坏,只有在特殊需求下才可对原件进行调阅。这样在不但降低原件借阅频率,同时也避免了光电设备,如复印机、扫描机等对档案的伤害。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数字化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实现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纸质档案+人工”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的房屋产权管理,而且将房屋权属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房产产权相关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对房屋产权管理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胡俊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房屋权属档案数字化[J].中国房地产.2009(7).

[2] 刘凤艳.房屋权属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城建档案.2010(7).

[3]蒋素怀.关于房产权属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第6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从大体上来看,现代建筑施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受环境影响大。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建筑施工通常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之下,雨、雪、风等自然气候变化都会对施工造成明显影响,尤其是桥梁、道路、水利等建筑施工项目,其大部分分布在存在较大高低落差的水域和山地,远离人口聚集区,因而施工条件极不稳定,地质、水文、气象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施工造成明显影响,这使得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而细致,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估能力要强于其他项目。

2)投资额高,施工周期较长。现代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属于建设施工群,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建筑施工项目的投资额都往往较大,同时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施工周期也较长,这一特点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资金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大大上升,材料、人工、物流等环节的变化都会对项目的资金流造成明显影响。同时许多路桥、建筑施工项目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运输不便,材料采购和设备进出场的费用更远高于普通市场价,这些都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环节提出了很高要求。

3)施工班组多,技术工种多。现代建筑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土建、钢筋、高空作业、爆破、防水、水下作业等技术工作和特殊工作很多,施工班组交叉复杂[1],现场若管理不善,极易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工序错误,班组施工冲突等变化接连出现,进而对施工的质量与进度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建筑施工管理必须有序且有效的梳理班组关系,合理安排各个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工作面安排,这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特点。

4)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建筑施工是我国三大高危行业之一,一方面施工中的爆破、隧道开挖、吊装、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本就是危险系数极高的作业工种,管理和监督上的微小疏漏极易酿成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建筑施工项目现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许多项目交通还十分不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员救治也较为困难,“因而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十分突出且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2]。

5)施工作业面广,相关资料庞杂。在现代施工中,通常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分作业面同步或者依次推进,这使得施工管理中的作业面较多,现场监管难度较大,尤其是住宅、酒店和山地建筑等,房间多、功能分区多,或者施工作业面较广,施工管理人员奔走于各个作业面之间,不仅十分疲惫,同时也极易疏漏,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建筑施工领域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无论是业主、监理,还是施工单位、审计单位,都会形成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细致的工作,传统的手工作业在这一方面已经明显难以适应。

针对现代建筑施工的特点和传统管理模式表现出来的不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多年来,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包括建筑施工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准确性与丰富性。借助于数字化的采集和施工管理设备,数字化管理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资料和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利用文档管理模块可以对进度、经济和质量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归档与整理。除此之外,对施工管理中的巡检、自检、互检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隐蔽工程的隐蔽等形成文字、图像、视频资料,比传统管理中单纯的施工日志和旁站记录等更加详实与直观,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后期验收以及结算办理中,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

2)广域性与快速性。与传统的纯人力监督式管理不同,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作业面全范围和全时段的监控,这大大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时空范围,有助于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记录,而对于施工管理的相关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快速查询与筛选,同时对于施工管理相关资料,可以在施工方、业主、监理和班组之间实现高效流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整合性与易管理性。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所有的管理资料都可以以数字文档形式体现,从资料员到项目经理,都可以十分清晰且有序地实现管理资料的整理和归类,与此同时,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其整合,构建起企业和行业自身的数据库,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支持,而企业也可以根据施工管理的数字资料进行多次分析评估,从中得出各类相关指标与数据,这些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都是难以实现的。

结合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确实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和便利性,数字技术在现代施工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GPS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GPS是工程建设领域数字技术的重大突破性发展技术,在测量、绘制、监测、施工定位、打靶位等施工流程中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有突出意义。首先,在施工前期的测量和坐标定位阶段,传统的作业模式无法对采集和定位数据进行即时判断删选,需要在后续的计算和检验中才能发现部分偏差较大的错误和异常数据,这对于施工管理和施工后续工作的快速推进而言,将大大降低管理效率,而坐标定位若出现偏差,将对施工建设项目的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GPS系统则可以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通过卫星对坐标信息的捕捉,流动站可以获取各项相关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回基站,经过计算机快速进行数据检测和处理,即时剔除异常点和错误点,完成对坐标点的捕捉和定位,这是GPS技术在施工前期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运用,其流程如图1所示。在坐标原点的定点上,传统的作业模式虽然也可以满足国家规范内的精度,但是在大坝、跨海桥梁和地标性建筑等大型施工项目中,其精度则远低于数字化技术。若采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则可以直接将形成的数字化文件交予施工方,通过与前期GPS测绘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定点,这将大大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特别适合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推广。

2)建立高效的监控管理体系。正如前文所言,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来自内外部的影响因子和危险因素较多,同时施工技术复杂,对监管和过程控制要求较高,因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构建广域且有效的监管。在这方面,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利用远程监控和多媒体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作业面的有效监控,对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和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快速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即刻奔赴现场处理,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也避免了建筑施工项目现场施工面过大和分散带来的管理混乱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在安全管理方面,数字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监控系统可以通过镜头推进、摄像、拍照等多种形式对违反安全条例的作业人员进行取证,同时安全管理人员马上奔赴现场,从而保证了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大大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效果,而对于监控中发现的危险因子,则“可以立刻调度相关人员到现场处理,将大部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3)提升施工作业的进度与质量。如何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度与质量,这是施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进度与质量又通常是一对矛盾体,因而这一方面的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中通常十分困难。利用数字化技术,则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对于工程建设前期的测绘和施工中的地貌抄测,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GPS全站仪,利用这一技术,可以直接与CAD、天正等软件无缝整合,同时消除了地形、天气等不利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做到一体式、一站式出结果,包括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可以即时读取并快速形成三维模型,这样,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时刻把握施工现场的坐标与高程数据,而这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将每日现场视察结果形成形象进度,利用PROJECT等专业软件,与原定施工计划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发现各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偏差,并进一步利用AHP等分析模型找出当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赶工措施,从而对施工工期进行有效的监控。不仅如此,许多工程项目中采用的混凝土和防水材料均属特种材料,验收要求高,对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也很高,而利用GPS监控仪器,可以24h对施工作业面定点监控,可以捕捉到1%mm的微型形变,并形成数据反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异常数据,进而对造成形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质量问题在萌芽或者发展初期即得到处理,这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有很大辅助作用。

第7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自动化技术;运用

1.电气自动化监控方式

1.1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不但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而且系统设计也很容易。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致使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这也会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比较复杂,查线也不方便,而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在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1.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和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使得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大都用于小系统监控,而在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

1.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节约了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1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2.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等,其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如测量控制等装置)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省级电网以上)、自动经济调度(省级电网以上)并适应电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2.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过程控制单元(PCU)、运行员工作站(0S)、工程师工作站(ES)和冗余的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以太网)组成。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I/0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I/0总线与智能F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0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 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3.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把系列化、批量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产品来看,第一代是普通功能型U/F 控制型,多采用16位CPU,第二代为高功能型U/F型,采用32位DSP或双16位CPU进行控制,采用了磁通补偿器、转差补偿器和电流限制拄制器.具有挖土机和“无跳闸”能力,也称为“无跳闸变频器”。这类变频器!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第三代为高动态性能矢量控制型。它采用全数字控制,可通过软件实现参数自动设定,实现变结构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可选择U/F频率开环控制、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和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了闭环控制的自优化。从技术发展看,虽然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O、GTI、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IGBT为发展趋势: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RAs( Reliabilir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

4.单片机、集成曳路及工业控荆计算机的发展

以MCS-51为代表白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CMS97C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语言、PL/M语言)。

在集成电路方面,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集成模拟乘法器和集成锁相环路及集成时基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运用很广。在电机控制方面,还有专用于产生PWM控制信号的HEF4752、TL494、SLE4520和 MA818等应用也相当广泛。

在逻辑电路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用专用芯片(ASIC)进行逻辑设计。 ASIC(Appilca-, tion Specific L ntegrated Circuit)中有编程逻辑阵列 PLD(Programrnable Logic Device)。 PLD力现有四种类型的器件: PROM、FPLA、PAL、GAL。GAL是PAL的第二代产品,它可以在线电擦洗,与TTL兼容,有较高的响应速度,有可编程的保密位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 GAL在降低系统造价,减少产品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及简化系统设计,增强应用的保密性方面有厂‘阔的发展产景,特别适合新产品研制及DMA控制和高速图表处理,其上述交流的控制最终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

第8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 音乐教学 理论课程 运用研究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也不断革新,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也逐渐出现各种现代化的电子教学设备和数字化的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早在本世纪初就得到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认可和推崇,而中央音乐学院的首次尝试将视唱练耳软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一改以往对音乐理论课程课堂枯燥的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在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体验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的奥秘。本文将对数字化音乐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讨,具体分析了其在和声复调课程、配器课程以及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2.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和声、复调课程中的应用

作为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至关重要的课程,和声和复调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多声部立体的音乐欣赏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以往课堂上,这一课程的开展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钢琴演练和课后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该课程的根本目的,迟滞了学生对音乐效果的感受,阻碍了学生对和声和复调的功能性和感官性的体验,课程讲授过程往往枯燥乏力,课后习题也往往是纸上谈兵,不仅降低了学习效果,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近几年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引入,为这一课堂带来新的生命力,相关音乐软件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和声和复调的功能性,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1制谱软件的应用

制普软件通过在钢琴谱上输入相应的和声、复调作品进行练习,以连接的音响设备进行播放,及时展示音乐作品的音乐效果。当前比较通用的制普软件包括Sibelius和Finale,它们不仅操作起来方便简单,而且出谱标准、易于保存,还能够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和声练习模版,既符合学生入门的要求,又能满足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要求,使得不同音乐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2和声教学软件的应用

Tonica教学软件与制谱软件相比更具有专业性和学术型,除了基本的和声输入和输出功能外,还能给进行和声标记和识别和声连接错误,不仅使得和声的练习变得更加简便智能,也使得和弦的检查修改更加方便,是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自学和练习的有效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和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配器课程中的应用

3.1传统的配器课程教学课堂

配器课程包括乐器法和配器法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主要以讲授各类乐器的材质、构造、发声原理、演奏技术等为目的,而后者旨在让学生学会合理组合各种乐器以适当表达相应的音乐形象。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一些有条件的高校的教师在进行乐器法的授课时,往往通过一些演奏者的实地示范,而其他那些非专业的音乐院校往往对此忽略不计,教学内容也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真正对各类乐器有一个深刻的把握。而在配器法的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音乐作品的配乐技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乐器和音响设备,理论和音响脱节的问题就产生了,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相应乐器相互搭配的音响效果 。

3.2数字化软件在配器课程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无论是传统的乐器法还是配器法的课堂上都存在着理论与音响脱节的问题,而数字化软件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前比较流行的配器课程辅助教学软件包括Nuend0和Cubase,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提前加载相应乐器的音色,并将不同的演奏方法事先存储为工程文件进行输入,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方便快捷地进行调用。在乐器法的课堂上,教师在教授特定乐器的相关音响效果、发声原理和演奏技巧时,就可以利用这类软件及时调用该乐器的音色和该乐器演奏的作品。而在配器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将经典作品进行任意乐器的组合让学生实时体会不同乐器组合的区别,在生动的感官体验中体验乐器组合的奇妙。

4.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

视唱练耳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素养和作曲素养的基础。以往视唱练耳课程的开展都是教师单纯的讲授,辅以钢琴伴奏和相应练习,存在着理论和音响的严重脱节,也很难达到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置目的。

随着数字化的音乐教学手段的引入,视听练耳课程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教师在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实现运用电脑根据教学活动进度准备好相应的和弦、伴奏、旋律等音频资料,并在课堂上利用音响设备对相应的视唱和练耳的曲目进行播放。有了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就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自由调整教学进度,通过运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延伸教学课堂,通过将相关课件和教学软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轻松方便的进行视听练耳课程的学习。

总之,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视听练耳课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这一课程的理论与音响脱节的问题,还能极大的满足学生对各种音乐效果的感官体验的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5.总结

传统的音乐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往往存在理论与音响脱离的问题,不仅迟滞了学生的对音乐感官体验,课程的枯燥性也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的数字化音乐辅助教学软件和音乐教学手段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现代化音乐教学手段不仅被应用到和声复调课程上,还被应用到配器课程以及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大大提高了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也为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带来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油气储运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二.我国油气储运的概述。

近几年以来,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事业已经大力发展起来。西气东输管道和西部管道等油气长输管道已经建成运用,这些管道技术都显示了我国对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更深层的应用以及更深的研究探讨。一些石油战略储备库的成功建设标志着大型地面原油储运工程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新颖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也对国际先进理论与国际高端技术(数字化管道技术、HSE管理技术和油气混输管道技术)进行了极好的发展与应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已经迈入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深层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三.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

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日益增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天然气制冷技术在天然气储运中的应用。

目前,天然气液化主要有三种制冷工艺,即级联式制冷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级联式制冷循环,利用某一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凝另一种较低沸点的物质而组成逐级液化循环,主要应用于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是以多组份混合制冷剂为工质,进行逐级的冷凝、蒸发、节流膨胀,从而得到不同温区的制冷量,达到对天然气逐步冷却和液化的目的。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广泛采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 利用高压制冷剂通过透平膨胀机绝热膨胀制冷实现天然气液化的流程。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分为天然气膨胀液化流程、氮气膨胀液化流程和氮-甲烷膨胀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适用于液化能力较小的调峰型天然气液化装置。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天然气水合物不仅具有再次汽化时释放速度相当慢并且极易控制的优点,还具有安全性能比较好的优点。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天然气储运技术,并且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低成本释放与存储技术不仅是该项技术的难点,天然气水合物快速高效连续制成技术也是这项技术的难点。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质量与容量得到保证,在对油库储罐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储罐底部易于结垢,这些结垢会影响油品质量与容量,此时,就应该对储罐进行合理的清洗;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传热效率得到提高,当对粘油罐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一些传热设备(热传器和锅炉等)有着严重的结垢,使这些传热设备的能耗极其加大,传热效率极其降低,此时,运用高压水射流技术不仅使结垢层得到有效的清除,还使能源的利用效率与传热效率得到提高,以下设备的清洗主要运用到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各种各样的换热器设备,管道小型储油设备,油桶和油罐车小型储油设备。

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1. 泵类设备的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单位的电耗指标。

对大型外输泵的运行效率实施了自动化监控,它的主要监控原理是通过能耗计量仪表计量电机的实耗电量,再通过泵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确定泵的输出有用功,现场的一次仪表将参数采集到中央处理机,再经过运算程序计算出泵的实时泵效。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泵效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泵的效率变化原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进口过虑器摩阻损失、出口阀组的节流、原油的温度(粘度),以及电机运行效率对泵的影响,值班人员通过现场操作,使首站的泵的运行效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相对没有实施监控系统以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单台220kw的外输泵一年可节约近两万kw.h。

2. 完善加热炉自动监测,增加原油进、出口压力、温度,水套压力、温度,排烟温度、燃油流量、压力,炉膛压力、烟气含氧量分析等监测点。

3. 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出口介质加热温度,根据油温的变化来改变燃烧器的大小火切换,同时通过相应调整供风系统,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水套炉效率的目的。

4. 安全检测联锁保护系统的加强,增加水套炉压力保护、原油进出口压差(防止滞留)检测、水套炉水位低限报警、利用光电管监视燃烧情况,原油出口温度超高监测,并建立联锁保护。

5. 自动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1). 生产报表自动化生成,主要是依据目前的focs系统对现场生产参数的自动采集生成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有关数据进行筛选,并进行自动累计和计算,生成当日生产报表。自动报表可以有效的避免手工填写报表因人的责任心的问题填写的错误。并可以作为工人当日生产业绩的考核依据。大大提高管理的量化考核力度。以下是首站自动报表生成界面。

(2). 办公网络化管理主要是依托网络技术,在内部建立局域网络,将站内的生产数据,技术资料和其他管理资料实现共享,并且通过服务器与上级部门的网络联网将本站的生产数据上传到上一级管理部门。同时可以对生产进行指挥与分析,通过采集真实准确的生产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使管理者对现场的生产做出正确的指挥,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使用一些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如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充分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中解放出来,使厂各级领导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统筹安排生产和经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6. 目前原油的输送多采用管线输送,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即摩擦阻力损失和散热损失。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给流体提供能量——加热站提供热能和泵站提供压力能。在管输管理中,要正确处理这两种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因为这两种能量损失的多少是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散热损失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摩阻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粘度的大小取决于输送温度。提高加热站的出站温度,使油品在较高的温度下输送,原油的粘度降低,摩阻损失减小,但散热损失增大。所以在原油管输过程中存在着能耗最小的优化输送选择。

五.结束语

我国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优化油气储运参数,并进一步提高油气储运的效率。运行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管线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可以采集首端个末端压力、流量、温度以及粘度等各项参数,利用双向微波将其数据信息传送到首末站的控制室之中;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和优化参数程序。自动化技术在原油储运过程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应促进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灵念 董明 王胜利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5年z1期

[2]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11期

[3]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9期

[4] 付玉章FU Yuzhang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0年24期

[5] 魏孔林 王海成 许巧娟 张文浩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