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

第1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这一目标是符合社会伦理的。无论是生物学的共生原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学说,其基本依据是,在一个群居的社会,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就是这些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最好体现。

尽管中国的《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是,献血者及其家人在用血液中的过程之繁琐、操作之不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有偿用血。实际上,这只是实现了公民的无偿献血,但没能做到公民的免费用血。

血荒的本质还在于,无偿献血后的血液转化为了有偿。这体现在血液的流转与使用上。现在,血液是归各地的血站管理。从无偿献血者那里抽取的血液最终是以各种价格卖给了医院,而医院也把血液卖给了病人。如某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他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在这个过程中,血站和医院都会盈利。尽管血站的经营和医院的治病需要成本,在现阶段也许还达不到无偿献血者的免费用血,但是血液的流转和供给应当保证对公众的透明和负责,否则容易引起公众对于牟利的质疑。

血荒的原因还在于,献血者的爱心和善意很多时候受到了亵渎。如果让无偿献血者和其家人在用血时不是先垫付再经历层层折磨取回血款,而是凭借献血证就能及时免费用血,仅此一项改进恐怕就不会出现血荒。

缓解“血荒”重在兑现免费用血

魏英杰

一些地方频现“血荒”,南京属“重灾区”之一。在这节骨眼上,当地媒体曝光:有市民想献200毫升血,却被工作人员以献血量太少为由拒绝。此举形同火上浇油,增添了公众对血站及无偿献血制度的质疑。获悉这一消息,南京市血液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献血遭拒”的市民致歉,并称将带责任人登门为他提供献血服务。

上述报道也从侧面反映了血站运作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无偿献血献的是爱心,血站却是一个公益事业单位,缺乏充分激励的工作人员难免要摆出一副“官僚脸”。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狠抓考核监督,总不至于影响采供血制度的正常运作。但“血荒”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无偿献血制度发生了公众信任危机。因此,化解“血荒”关键还是要从重建制度信任入手。具体来讲,包括充分发挥公务人员无偿献血的表率作用,提高血站运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以及兑现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制度承诺等。尤其兑现“免费用血”相关政策,是写进《献血法》的承诺,也是维系制度正常运作的主要动力,万万不可草率应付。

第2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费偿还;分析

中图分类号:R818.052+.1 文献标识码:B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爱心的奉献总是有回报的,1998年我国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随后也颁布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相关的表彰和奖励。笔者将2004~2013年常德市无偿献血血费偿还人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13年12月常德市无偿献血血费偿还记录资料共计3895例。

1.2政策依据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献血量累计在900ml以上(含本数,下同)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终身无限量临床用血的费用,献血量累计在600ml以上不满900ml的,报销献血量三倍临床用血的费用,献血量累计在600ml以下的,报销献血量二倍临床用血的费用。除献血者本人按照前项规定报销用血费用外,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还可共计报销献血量等量临床用血的费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见表1~表3。

3讨论

常德市2004~2013年无偿献血共335309人次,其中无偿献血血费偿还共计3895人次,无偿献血血费偿还率为1.16%,低于濮阳市(2.2%)[1]、嘉峪关市(2.0%)[2],接近南宁市(1.42%)[3]。从表1、表2得出,父母偿还用血量占偿还用血总量的一半以上(57.95%),父母无偿用血偿还人次占偿还用血总人次的主要部分(62.80%),这主要跟中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疾病多发、各种手术和贫血性疾病引起的输血等有关系。献血者本人和配偶用血偿还也占到一部分比例,临床上与女性分娩、宫外孕等手术中大出血引起的输血等病例越来越多,男性主要与交通事故频发引起的输血有关。子女比例最低,青少年儿童白血病和贫血性疾病是输血的主要因素。从表3得出,不同年份血费偿还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比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享受免费用血的人数将越来越多,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做好"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等宣传工作,对破解"血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无偿献血者往往流动性较大,像高校学生、军人、打工者等,献血地与亲属用血地往往不在同一个省、市,这对用血费用的报销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笔者认为可进一步简化用血费用报销流程,加快血站与医疗机构网络对接,使住院输血费用与血站实时结算联网,所有的输血项目明细、报销费用等数据录入计算机,通过网络计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患者出院时在医院直接报销,不用来回跑,给血费偿还提供了很多方便,这对增加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社芳.濮阳市2002-2011年无偿献血偿还用血统计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105-106.

第3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用血十分紧张,而科学又不能造出替代血液,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研究献血主力军大学生的献血因素,有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陕西师大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访谈,对其心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身体等的差异性、医疗条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淡化都对其参与无偿献血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临床用血量也日益增大,在科学尚不能造出替代血液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健康的人体。根据刘洪莉的研究得知,在无偿献血的分布图中,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已成为献血的主力军,是我国献血工作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血源。【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大学生再次献血率不高、献血间隔期不够等。为了巩固大学生献血力量,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分析调查影响他们献血的各种因素,这将对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

1.1大学生献血人数在其整体中所占比例较小

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看,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人数仍普遍不多,所占比例仍较小,献血方式也是通过采血车来校时学生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实现的。主要是因为西安市对在校大学生采取的是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方式, 这一方式无计划无要求,是否献血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当然没有单位、学校组织的团体性献血方式献血多,而本市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又是间断性,各方面宣传还不够好,也没能激起广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介绍到:大学生已是各地方献血的主力军,但各地方大学生献血比例仍不尽相同。云南大学生献血者已占42%,是献血比例最高的,而青岛大学生献血者中占27%,【2】马宝凤的研究中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流动采血车较少。

1.2大学生献血人群的各种比例不协调

首先,男女比例略有差异。在访谈结果中发现,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男性略高女性,比例略有不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女性可以参与献血的时间少于男性,女性生理结构不同于男性,除每月因月经期不能献血外,因生理排血造成体内铁的流失,身体恢复也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女性天生胆小,害怕扎针,怕疼。这样,男性可能献血的多于女性,但女性善良、富有爱心,受同伴鼓励会积极献血。

其次,献血量不同,男生以400ml为主,而女生是以200ml为主。这主要是男女身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女生受生理条件的影响,身体素质没有男生强。另外,男生食欲强,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献血后身体恢复也快。心理作用也是男女献血量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男生好胜心强,认为应该比女生献得多。

1.3大学生献血人群的持续性较弱

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活动,需要全民持之以恒。而从陕西师范大学的情况来看,献血者多为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者明显不多,初次献血率也是最高的,而再献血率很低。说明大学生再献血率并不高,献血的持续性仍较弱。在访谈中,就像一位献血者所说“我献了两次血,觉得自己已经尽了义务,况且献血也不方便,遇上采血车了,身体允许的话倒是考虑会献血的,但真的不像前两次那么积极了”① 学生献血后产生倦怠情绪,直接影响其再献血积极性和持续性。从总体上说,目前西安市在校大学生初次献血比率最高,但献血的持续性还是比较弱。

2.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个体身体状况差异性产生的影响

参与无偿献血,前提是要身体健康,体重需在45公斤以上,年龄也须在18―55周岁范围内,并且没有《献血法》中规定的传染病,这既是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也是对病人健康用血的负责。

首先,身体健康是个体去献血的前提。身体强壮的,不能保证说全部会去献血,但身体健康,是个体献血的前提和保证,个体身体健康状况不同,会直接影响个体献血。例如一位女同学说:“我觉得身体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身体不行,再想去也不行啊,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带病献血,是极不负责任的。”②其次,性格不同也会对献血产生影响。 “性格也是一方面,我觉得女生文静、善良,做事一般都小心翼翼,但就是怕疼,而男生一般身体健壮,天生好动,爱凑热闹,性格也比较活泼,爱冲动,遇到献血这事,男生一般都不会考虑过多,更容易参加” 一位男生这样说。③女生怕疼,身体素质较弱,性格也没男生活泼,很多情况下没有男生献血果断、积极。总是害怕,胆怯,甚至都报名了又打了退堂鼓。

再次,生理结构不一致对献血也有影响。男女身体结构有所不同,男生运动量大,新陈代谢快,恢复也快;而女生多疏于锻炼,身体素质也不如男生,生理期内又不能献血,在献血时间上也会有所不同,同时献血量也不一样,男生每次献血量多于女性。

2.2个体献血的频率受献血方便性的制约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熟悉和信任的地方。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采血车来校进行的。在西安市,大学生献血者多是通过校园采血车参与献血活动,他们认为采血车来校献血方便,不用耽误时间,不用顾虑献完血距离远的问题。但是,献血车不来,同学们就觉得献血就极为不便,没有固定采血点、采血车来校也没有规律,来多长时间也不固定,血站又远,想献血时没有采血车,车来乐又会出现因身体不适等原因献不了的情况。这种没有规律性,致使献血不方便,严重的制约了大学生献血活动。一位同学说:“献血车来校采血是很方便我们大家的,趁下课后就可以献了,而且一献完血就可以回去休息,但是这太受限制了,想献时没车,车来了身体又不适,阴差阳错的现象经常有,这看起来方便其实一点也不自由,血站又远,我们的献血完全受没有规律的献血车限制。”④

2.3我国医疗条件不足引起大学生献血者的担忧

我国医疗条件较改革开放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我国输血事业基础薄弱,工作起步较晚,许多配套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大学生很难相信我国医疗条件的安全性,他们担心医疗条件不足,器具不卫生,献血会传染疾病。同时,我国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的普及也十分缓慢,高额的宣传费用和人力不足,只能把献血工作当成临时活动开展,这种状况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在调查中,大学生未献血者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怕传染疾病,不放心医疗器具的卫生。医疗条件不足、医疗器具不安全,这些客观因素已成为献血者最大的担忧。

2.4政策法规的不完善降低献血者的信心

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献血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为我国的医疗用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这些法规中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优惠政策中规定 “对于无偿献血者只要献血量1000ml以上,就可以免费用血;献血量达到2000ml,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也可免费用血。”【3】这一规定无疑有助于鼓励公民无偿献血,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免费用血时手续繁琐、免费用血档次偏高。同时还存在稀有血型者保护政策不健全、采血透明度不强、对献血者隐私保护不够、参加无偿献血免费体检不够重视等等。这些政策的不完善会动摇献血者的信心,甚至让他们觉得法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可实施性。因此,我国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献血法》,特别是无偿献血后的优惠政策,促进未献血人群将献血动机转化为献血行动,增强献血者的信心。

3.引导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有效途径

3.1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针对这次调查中大学生担心的献血问题,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第一,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在大学生卫生健康课程中,将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宣传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组织健康教育和献血科普专业人士编订科普教材和丛书,使每个大学生懂得既有用血的权利,但也有履行献血的义务,明确无偿献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互助行为,是无私奉献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二,学校与血液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人生、互帮互助、爱心施救意识,使大学生真正懂得献血无碍身体健康的道理,消除思想顾虑。

第三,学校可以试行将献血纳入学生德育的评定中,鼓励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参与社会互助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为我国献血工作实现无偿总方向奠定思想基础。

3.2政府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

现阶段,我国的献血主要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提倡,血站和红十字会的不定期宣传,通过单位有计划组织、自愿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实现,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固定的献血队伍,在遇到突发事件仍可能出现“血荒”。因此,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正在采用的“允许使用保留安全重复献血者的目标激励措施”的招募策略,血液中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留安全的献血者,使他们成为终身的重复献血者,而实现安全献血者主要措施就是激励,我们可以使用由低到高强度不断增加的激励措施,每献血到一定数量,激励措施就上升一个强度,这种不断扩大的激励措施可能会吸引许多个体,使他们成为重复献血者。

3.3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

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也能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第一,采血机构应该更新设备,改进采血技术,保障操作安全,在技术层面上给与保证,可以获得献血者的信任,也是消除献血者怕感染疾病、减少献血后不适感觉的有效途径。

第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采取微笑服务,用心倾听献血者的提问并进行耐心的解释,并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给献血者带来的疼痛。

第三,营造和谐、健康、方便、舒适的无偿献血环境,如恰当的饮食,舒适的座椅,及其他满足献血者需求的良好环境,为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可播放些比较轻松的音乐,让献血者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献血工作,同时也可以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之,尽最大的努力为献血者提供便利。

4.总结

血液是维持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我国医疗用血需求量极大,血液的采集也只能来自健康人体。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本文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的现状表现为:献血人数所占比例仍较小、持续性较弱、各种比例也不协调、献血周期与采血车来校次数直接相连、对献血有恐惧心理等。根据现状分析,深入了解影响他们献血的因素,发现影响大学生献血的因素众多,主要有:受大学生个体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直接影响,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的客观影响,受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淡化的间接影响。这些因素已成为发展大学生献血的绊脚石。因此,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积极献血,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一,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其二,政府要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借鉴国外的招募策略,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招募策略;其三,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做好全面细微的服务;其四,要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者健康,提高再次献血意愿比率。对献血者献血后进行跟踪服务和指导,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增强献血者满意度,提高再次献血率。这样才有可能缓解我国医疗用血的紧张问题,为医疗事业做贡献!

注释:

①访谈资料5号一位献血者的观点

②访谈资料29号 一位女同学的谈话记录

③访谈资料11号一位献血者的访谈

④访谈资料4号 一位现场献血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刘洪莉、唐荣才、郭东辉.南京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9)

[2]王乃红、付雪梅.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02)

[3]宋雪梅、孙红霞.自愿无偿献血者现状调查与建议[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01)

第4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义务献血不仅是个纯粹的道德问题,人们出于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精神,捐献出一管热血,其实本质上是慈善。血荒的困境跟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困境是一样的,都是一颗爱心,却因制度而变冷。缺少透明和对知情杈等权利的保障,导致类似慈善事业止步不前。

献血确实需要无偿,这是社会救济体系的一种表现,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无偿献血之后,高价用血让大多数献血者寒了心。《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输血时,可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现实是,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费用减免,而我国各机构的办事效率一直不敢恭维。面对繁琐和缺少可操作性的过程,一些人放弃,一些人疲惫奔波,这还怎么鼓励献血者再次伸出自己的手臂?

对于高价用血,血站的解释是需要大量的检测费用和保管费用,而这些成本一直没有公开。再说,公众献血都可以免费,检测和保管为何就不能一起免费?一些地方血液中心更是在血荒的时候,公然宣称没有献血证的患者,一律不提供手术用血。这本意或许是想推广无偿献血,但这种要挟式的推广,带来的只能是更大层面的抵制。

目前的制度,也没有保障献血者的知情权。作为无偿捐献者,他们有权知道,自己所献的血流向何方。这和慈善捐赠者有权知道善款的去向和用途乃至使用细节,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只有过程和结果的具象化,才能激发更多人的爱心。

当前的献血人群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和农民工。济南血站曾公布过一组数据,当地献血人群中,52%是大学生,20%是打工者,公务员仅占2%。所以,一到寒暑假,各地就开始闹血荒。这说明,现在先献血再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有公费医疗的人群没有实质性吸引力。而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如果不能吸引这一大批人,那就需要思考政策上是否出现了偏差。

我们不妨来看看无偿献血做得比较完善的国家。约旦政府,早在1975年就在首都安曼建了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代之献血。在德国,为保证血液供应安全,先对献血者实行多项严格的免费体检,这些检测结果都会寄给献血者,而只有在得知检测结果合格后,被封存的血才会进入血库使用。在美国,采血时会进行身份验证、体检、了解病史等,并在网络中建有一套不适合献血人员名单,防止其他采血点从这些人身上采血,引起血液感染。

第5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一、年全区无偿献血工作情况

年度区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乡镇党委政府、区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度全区共组织计划无偿献血活动5场次,实献人数417人,总献血量达90400毫升。在本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中,一些单位能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如东峤镇、教育局、东峤中学和大丘中学等单位。但也有一些单位不够重视,组织落实工作还不够到位,希望今年这些单位能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

二、年全区无偿献血工作安排

(一)无偿献血的年度计划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省政府关于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要求,结合市政府办公室下达的年度无偿献血指标数,年全区计划发动公民无偿献血1500人次,年度计划执行时间自年2月至2008年1月止。

(二)无偿献血者的基本健康标准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公斤以上,女45公斤以上;

3、血压:90-140/60-90毫米汞柱;

4、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

(三)无偿献血的献血量:每次每人200-400毫升。

(四)无偿献血的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无偿献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每一个身体健康的公民每年都可以参加无偿献血。各单位要依法切实加强对献血工作的领导,把无偿献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由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切实抓好本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

2、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各乡镇及宣传、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广电等新闻单位要依法开展关于无偿献血的社会公益宣传;各类学校要依法开展血液科学知识教育,使无偿献血者的优惠用血、免费用血政策及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有益健康等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社会充满深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3、抓住重点,力争突破。要深入发动农民无偿献血,使无偿献血工作在农村有新突破。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临床用血量也占大多数,但农民无偿献血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只有充分发动、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无偿献血才能确保无偿献血长期健康发展。今年,各乡镇人民政府务必坚持“兼顾城市、面向农村”的工作方针,在继续动员广大干部、军人、教师、医务人员带头献血的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移向基层。

4、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为确保市政府办公室确定的公民献血指标如期完成,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无偿献血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实事来抓,要制定具体措施,将各部门、各单位的无偿献血指标的完成情况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政府也将对各单位的无偿献血情况进行通报。

第6篇: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政策范文

储血冰柜空荡荡病人手术一再推

因为没血,很多手术的日期只能一推再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太继琼说,最近自己的心情很沉重。因为面对医院里急需用血的病人期盼的目光,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带回令人失望的消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3个月左右,凡是用血量超过600毫升的手术,各个医院基本都停做了。太继琼说:“病人着急,医生着急,我们更着急。”

昆明血液中心大楼的储血冰柜也像太继琼的心情一样,空空荡荡。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说,最近昆明200多家医院能往后推的手术基本都在往后推,血液只供给最需要的急诊手术。他介绍,昆明血液中心血库的理想库存量为40万至50万毫升,但10月中旬的时候,血库的O型血存量减至2200毫升的最低点。

为了给手术的病人供血,家属们可说是“各出奇招”。有到处打电话试图疏通关系的,有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献血证的,但在“没血”这样铁一般的事实和话语下,这些努力都只是白费。万般无奈之下,一些家属只好撸起袖子上阵,到献血点献血后,再从血液中心把血调拨过来。

一时间,血荒这个关键词,牵动着昆明市市民的心。主动到市区各献血点义务献血的人开始增多,但仍然无法满足供血需要。血荒,仍在继续。

由于“血荒”频现,那些发生紧急事故需要输血救治的病人更是命悬一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血荒”一再出现,献血“瓶颈”又该如何破解?

“血荒”频现

2010年1月14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库只剩10万毫升血浆。

2010年6月12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主任李开红向媒体通报,血液中心“目前的库存量只有20万毫升,距离最佳库存量45万毫升的差距还很大”。

2010年7月5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主任李开红介绍,“由于暑假期间大学生放假,血库每天入库量才有5万毫升左右。目前,血库里各种血型都严重缺乏。”

2010年8月6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部分血型存量仅有700毫升,血源严重短缺,导致医院临床用血告急。

2010年10月15日,昆明260余家医院都面临缺血状况,输血手术95%都被停止,而这一情况已持续了3个月。特别是10月中旬以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库存的二十分之一。“血荒”已达极点!

实际上在近几年昆明血液库存告急每年都会出现数次,也就是说,“血荒”在昆明似乎已成为常态,只是今年更甚。

据了解,进入10月份以来,“最低谷时每天的采血量仅有3万毫升左右,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一半。”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透露,要保证一天的临床用血,需要200人到250人献血。

为应对“血荒”,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和昆明市的各大医院不得不提倡病人家属互助式献血,然后再提供手术用的血液。但是这一做法往往很难得到病人家属的理解。

探究“血荒”成因

提及频频出现“血荒”的原因,有关部门总结了三点:首先是临床用血大量增加。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曾表示,“昆明集中了整个云南省的医疗优势资源,省级大医院几乎都在昆明,不仅仅是昆明的患者,全省各地的患者都在昆明用血,所以昆明的用血量十分巨大。”昆明每年有近10万人参加无偿献血。但是,目前昆明市有260余家医疗机构需要临床用血,并且血液需求量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献血人数始终赶不上临床用血量的增长速度。

其次是大学搬迁导致献血人数减少。有数据显示,2009年,昆明市辖区共有90000余人次参加献血,向临床提供血液50余吨。在这些血液中,70%来自大学生、农民工、公司员工(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等人群;截至10月26日,2010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共有78000余人次,其中有超过60000人次是学生、公司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成为昆明无偿献血的“主力军”。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昆明许多高校已搬迁至呈贡新区,而在那里没有安排献血车,导致昆明“血荒”再度升级。

第三则是部分市民存在误解而拒绝献血。有市民表示:“献血的时候是无偿的,可是用血的时候却要出钱,这不是欺骗了我们的爱心吗?”同时,还有更多的市民因顾虑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拒绝献血。

针对市民提出的质疑和顾虑,李开红坦言:“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市民对无偿献血存在误解,导致一些人不情愿献血。”

“公民在临床用血时,实际上交付的是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血液本身是不收费的。而志愿献血的人群在用血时,可以把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都省去,免费使用临床用血。”李开红说道。

此外,尽管科学早已证实,献血不仅无损健康,相反还会促进健康,“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家权威医疗机构对献血人群和不献血人群进行对比例证。因此,不能为大多数献血者提供有利证据。”对此,李开红也显得有些无奈。

对于在昆明无偿献血人群中,农民工和大学生占了约7成的比例,是献血“主力军”,市民王先生表示,过度依赖于大学生和农民工献血,其实是导致昆明“血荒”周期性上演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在昆明超过600万的总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是昆明常住市民,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白领及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等,而他们在无偿献血队伍中缺位,应该是导致昆明“血荒”频频出现的根源所在。对此,李开红也坦言:“这一群体的缺失,造成血源结构严重失衡。”

《献血法》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但现实中,位列“鼓励人群”首位的公务员献血热情并不高。

据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0月26日,参与无偿献血公务员仅为1477人,约占总数的1.9%。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今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公务员数量较往年增长较大,但相对其他群体,特别是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差距还依然非常明显。而杨通汉也曾表示,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献血车就从来没开进过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也没有集体参加过献血。

其实,早在2006年,就有中央媒体对此现象给予了关注并提出预警,但令人颇为不解的是,时隔4年,这种状况竟丝毫没有得到改善。2006年11月,该媒体曾对当年7月份昆明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员组成结构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无偿献血的5800余人中,公司职员(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农民工占62%,大学生占25%,农民、军人和工人分别占3%、4%和4%,其他人员占2%。而当月参与无偿献血的公务员仅有5人。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仍把原因归咎于“宣传不到位”。并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国家公务员带头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