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

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第1篇: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口腔内窥镜;体检宣教;应用

口腔体检宣教是做好口腔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有效的体检宣教可使患者明确自身口腔的状况。采用口腔内窥镜对口内状况拍照记录,结合图像向患者讲解可提高其对口腔疾病的认识,领会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性,及早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口腔防治意识,促进口腔健康。但在临床上经常有体检者因不能清晰了解自身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错失治疗时机,严重者最终导致牙周牙髓的不可逆性病变。由此可见,对疾病的认知是促使患者主动就诊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对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笔者在爱牙日体检时结合口腔内窥镜图像进行体检宣教,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日我院派出4名口腔医生与其他兄弟单位协作到广场行口腔体检和护牙知识宣教。我院医生接诊口腔体检者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龄27~76(50.7±2.5)岁。其中龋病42例(26.9%),楔状缺损24例(15.4%),牙周病77例(49.4%),牙齿缺失18例(11.5%),口腔黏膜病12例(7.7%);其中患有两种以上口腔疾病者17例(10.9%)。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宣教方法两组均按常规方法进行体检宣教,即口镜检查后采用宣传图册或口头指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体检宣教,并记录检出的建议口腔治疗的病例数和体检后主动就诊的病例数;观察组除按常规方法外,结合口腔内窥镜探头对口内状况的拍照纪录进行指导,并记录建议口腔治疗病例数和体检后主动就诊病例数。

1.2.2评价方法观察两组体检者对自身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统计主动就诊的例数。于体检结束时由专职护师查看体检者的体检诊断及建议,询问体检者对口腔状况的认知,将认知程度分0~3度,0度为完全不理解;Ⅰ度为基本理解,表现为模糊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主要口腔问题、所在部位、注意事项等;Ⅱ度为较高层次理解,表现为较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何种口腔问题、它的外观形态、所在的部位、程度、口腔问题的基本知识、致病因素、预防诊治的措施等;Ⅲ度为完全理解,表现为清晰知道自身口腔健康的真实状况,存在各种口腔问题的病因、部位、程度、能识别外观典型的口腔问题,完全清楚早期预防诊治措施的目的和价值、疾病的危害,以及治疗预期结果等。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对自身口腔状况的认知程度及疾病检出者主动就诊例数比较(表1)。

3 讨论

第2篇: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龋齿;氟中毒,牙;患病率;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8-0721-03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and Dental Fluorosis Among Students Aged 12Years in Jiangsu Province/ SHEN Jia-ping*, GU Hua, WANG Yi-jun, et a l. * College of Stomatolog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210029), 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 s and dental fluorosis among students aged 12 in Jiangsu Province, , which in or der to provide referen ce and guidance for oral health care in schools. Methods The m ethod of multistag e, stratified, equal capacit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draw a sample of 792 in both cities and rural areas in Jiangsu, which was consisted of the sam e number of boys and girl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dental c aries in 12 years old group was 27.02% and permanent teeth DMFT was 0.47. The proportion of dental caries and DMFT in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boys(P<0.05). T he av erage filling rate of dental caries was 4.6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 ts in cities and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was significant(7.73% vs 0.62%,P<0 .01).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fluorosis was 23.39% and Fci was 0.33, and Fci was hig hest in Tongshan(1.12, P<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Survey in 1995, both the proportions o f dental caries and DMFT in 12-year-old students of Jiangsu are lower and the average filling rate is also lower. Dental fluorosis in Tongshan is widely spre a ding. Therefore, oral health care should be reinforced so as to decrease the pro portion of fluoride.

【Key words】 Dental caries;Fluorosis,dental;Prevalence;Student s

龋病是学龄儿童中最常见、流行广泛的慢性口腔疾病,严重影响学生的口腔健康。氟牙 症是由于牙齿发育过程中摄入过量氟化物所造成的牙釉质发育不全。研究表明:饮水含氟量 高是导致氟牙症的因素,但饮水含氟量与龋病的患病呈负相关[1]。为了解江苏省 城乡12岁学生恒牙龋病和氟牙症的流行状况,监测学生常见口腔疾病的患病趋势,笔者参照 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2],于2005年对江苏 省12岁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第1阶段分城乡2层 ,按人口统计资料,分别在江苏省的大、中、小城市中各抽取1所城市,并在各市随机抽取1 个区;农村以县为单位按GDP高、中、低分别抽取3个县。在每个区(县)中随机抽取3个街 道(乡镇)。第2阶段在抽中的每个街道(乡镇)中随机抽取2所学校。第3阶段在已经抽取 的学校中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名单按性别分别列表,并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以简单随机 抽样的方法从性别列表内各随机抽取11名受检者(已增加10%的样本量)。最终抽取男生和 女生各396名;均在当地出生与成长,年龄均为12岁。

1.2 方法 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中牙列状况和氟牙 症的标准[2]。用CPI(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CPI)探针以视诊和探诊相 结合的方法检查全部牙列状况。样本地区的饮水氟浓度来自江苏省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测报告。

1.3 质量控制 3名检查员均为口腔专业本科毕业并有3 a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调查前分别接受了理论和临床操作培训,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1。现场调查 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和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 的受检者接受另一位检查者的复查。调查中途再次Kappa值检查均大于0.81,分别为0.82,0 .90和0.91。

1.4 资料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调查表文件,同份资料双轨录入 ,建立数据库,经逻辑检查核对后,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 分析指标有:用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率)、龋均(DMFT为平均每人龋失补牙 数)以及龋齿充填率(龋齿已充填牙数占龋失补牙数的百分率)等表示恒牙患 龋状况;用氟牙症患病率和氟牙症指数表示氟牙症流行状况。

2 结果

2.1 城乡不同性别恒牙龋均、患龋率和龋齿充填率 由表1可见,12岁学生 恒牙龋均(xDMFT)为0.47,其中城市为0.52,农村为0.41,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 5);患龋率为27.02 %,其中城市为31.06%,农村为22.98%;充填率为4.61%,其中城市为7 .73%,农村仅为0.62%,城乡间患龋率和充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2 江苏省6个样本地区12岁年龄组学生恒牙龋均、患龋率和充填率比较 6 个样本地区之间患龋率、充填率、补牙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城、 如皋、铜山、扬中和宜兴与省城南京相比,铜山的患龋率最低,宜兴次之;但龋齿充填率盐 城、如皋和铜山均低于南京。见表2。

2.3 江苏省6个样本地区12岁年龄组学生氟牙症患病情况 由表3可见,氟牙 症患病率为23.39%,氟牙症指数(Fci)为0.33,其中铜山最高,为1.12。

3 讨论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迄今为止缺乏按照WHO标准进行调查的口腔健康 流行病学资料。此次调查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997年)调查方法,首 次获得12岁学生龋病与氟牙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为了解江苏省城乡12岁学生龋病和氟牙 症的流行状况,监测龋病、氟牙症的患病趋势以及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信息支持。

12岁青少年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是WHO监控全球龋病的年龄。调 查结果表明:江苏省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和xDMFT分别为27.02%和0.47 ,低于全国第2次调查 的45.81%和1.03[3]。患龋率城市高于农村(P<0.01);xDM FT城市略高于农村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一些省市[4-5]近年来采用WHO标 准进行的调查结果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群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精制食物 和糖的摄入量,而缺乏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因此农村的患龋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和城 市的患龋率接近,甚至超过城市[6]。12岁学生xDMFT、患龋率 女性高于男性,主要 由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 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龋病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1]。

本研究表明,12岁学生患龋率、龋均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可能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 自我口腔健康意识、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含氟牙膏的推广使用等因素有关。学生龋齿充填率偏 低,特别是农村学生龋齿充填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龋病的治疗没有落实,与学生 所受的教育水平和牙科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有关[7-9]。可见龋病还没有引起社会 大众足够重视,以致造成龋病流行,并影响学生健康。

比较6个样本地区患龋状况和龋齿治疗情况以及氟牙症的流行状况时发现,铜山、宜兴的x DMF T和患龋率相对较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卫生部门的资料表明,铜山县是高氟 区,调查证实该地氟牙症流行,而龋病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宜兴是山区,但饮水氟含量并不 高,相关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调查。此外,龋齿充填率不高,仅为4.61%,与《中国口腔卫 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的要求(农村15%,城市30%)还有很 大距离。但南京和扬中充填率相对高一些,可能因为南京是省城,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较易获 得,学生能获得的口腔卫生服务较好;扬中经济发达,人口又少,并且这2个样本地区调查 的都是城区学生。盐城虽然调查的也是城区学生,但地处苏北中部,口腔医疗相对较弱,经 济没有南京、扬中发达,学生能得到的口腔卫生服务较难。其他3个样本地区调查的均是农 村学生,口腔卫生服务相对较差。氟牙症调查的相关统计指标显示,饮水氟浓度过低的地区 患龋率较高,过高又会引起氟牙症,故氟牙症患病率高的地区龋病患病率较低,即氟牙症与 龋病呈负相关,此结论与韩晓兰等[10]在安徽省的调查结果相似。

根椐学生龋病和氟牙症的患病现状,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应重视口腔疾病的防治,主 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社会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口腔健康,将口腔卫生保健列入学校 健康教育中,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口腔卫生与健康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认识到口腔卫生 及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控制牙菌斑, 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健康,从而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第 二,推广使用各类符合保健质量的口腔卫生用品以及牙防适宜技术,加强口腔疾病的防治工 作,做到早期检查、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第三,在高氟区要加强改水除氟,降低饮水氟浓 度,以确保广大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和控制口腔疾病的流行。

(致谢:江苏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陈飞、龚玲、陈涛、马晓明、胡媛媛、寇泽 友参加了现场调查,特此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29.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 4thed Geneva: WHO,1997.

[3]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5,94,313.

[4] 林居红,李刚.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疾病患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 30.

[5] 卢友光,丁林灿,林挺,等.福建省12岁儿童恒牙龋患病情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19 (2):182.

[6]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北京口腔 医学,2001,9(1):18.

[7] PETERSEN PE,PENG B,TAI BJ.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middle_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R China.Int Dent J,1997,47(5):305-312.

[8] EKANAYAKE L,MENDIS R.Self reported use of dental services among employedadults in Sri Lanka.Int Dent J,2002,52(3):151-155.

[9] LO ECM,LIN HC,WANG ZJ,et al.Utilization of dental services in southern Ch ina.J Dent Res,2001,80(5):1 471-1 474.

[10]韩晓兰,颜雨春,高永梅.安徽省中小学生龋病与氟牙症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 生,2003,24(3):282-283.

第3篇: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西昌; 生活意识; 习惯; 常见疾病; 认知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增长。然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1]。因此,提高居民对生活意识及习惯与疾病联系的认知度迫在眉睫,通过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让当地居民更多地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预防方法。

良好的生活意识及习惯是预防常见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约有20%~30%的常见疾病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常见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因此选取西昌市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与常见疾病的认知度进行调查,以提高当地居民对常见疾病的重视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川西南地区西昌市川兴镇、高枧乡、西郊乡、小庙乡等自愿接受调查的居民共544名。年龄8~74岁,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5-10日。

1.2 方法 (1)自行设计关于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①基本概况:性别、年龄、体重、家庭人数、家庭结构、文化程度;②对食品采集、加工、处理阶段中的卫生意识;③对常见疾病的认识;④居民生活习惯。(2)课题组由专家教授亲自带领与指导,22名经统一培训的学生调查员组成,调查员入户调查,采用自填方式,为确保问卷与调查顺利完成,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予以解释。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完成问卷后由调查员随即收回。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4份,有效回收率90.67%。(3)数据经核查后录入Excel,计算各项指标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被调查居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高危因素的预防意识 知道吸烟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风险的比例占92.48%,知道二手烟会增加疾病风险的占78.72%,知道超重或肥胖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比例占89.55%,知道饮酒会增加循环系统疾病风险的比例占82.57%。居民对循环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的预防意识均在78%以上,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相对高,但对二手烟的危害的认识相对低,见表1。

2.2 被调查居民在饮食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居民知道应该食用完全煮熟食物的比例占86.06%,知道做生食和熟食的用具应该分开使用的比例占91.93%,知道食用以污水为食物的动物会引起患病的比例占87.52%,知道家人患传染病后应该实行餐具隔离占81.65%。居民在饮食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均在80%以上,其中对做生熟食用具应该分开使用的认识相对高,但是对家人传染病后应实行餐具隔离的认识相对低,见表2。

2.3 被调查居民的生活习惯 畜牲圈远离厨房的比例占91.19%,生吃瓜果之前清洗瓜果的比例占93.94%,饭前洗手的比例占83.12%,不常食用滚烫食物或不常过快食用食物的比例占66.24%,每天刷牙次数两到三次的比例占52.02%。居民的生活习惯普遍较好均在50%以上。但是居民中有经常食用滚烫食物或食用食物过快,以及每天刷牙次数少于两次的生活习惯的比例分别33.76%和47.98%,见表3。

2.4 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居民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度 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居民对肺癌、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认知度也升高,而且每个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三种疾病了解程度以肺癌最高,其次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对呆小症的认识最低,见表4。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增多、宣传增加,居民生活意识和习惯已经得到了改正和提高。从这次调查中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卫生知识宣传、医疗结构改善的重要性。并且从调查中还发现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疾病的认知度、预防意识也有很大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对自身保健意识更加强烈[3],所以人们对生活中对疾病的意识以及防治认知度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4]。

疾病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良好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能防患于未然,大大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5]。在另一方面自身的文化程度也决定自身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现在发病率最高的疾病[6],通过对循环系统疾病预防意识的调查可反映出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表1显示出人们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意识较高。表4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于疾病的认知度也越高。说明人们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宣传力度的加大而加深。调查有力地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相关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大对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国家应不断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增加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7]。

“病从口入”是人们都知道的常识,表2中显示受调查人群在饮食方面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情况较好,在调查中对饮食安全知晓度在81.56%以上。生的食品原料,尤其食用肉、家禽以及鱼等进入厨房时,常被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污染,因此,对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在室温下贮存食品、不适当的重新加热以及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8]。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身体健康与长寿的基础,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9]。表3在对居民生活习惯的调查中可看出人们的生活习惯较好,大部分调查项目结果都在90%以上。但在调查项目中还是有结果偏低的,经常食用滚烫食物或食用食物过快,将增加其患食管癌的风险[10]。所以医务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让人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居民的生活中对疾病的意识以及防治具有较高认识度,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普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级部门应大力开展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卫生保健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疾病的知晓程度;加强疾病防范意识教育,实现二级预防向一级预防过渡,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帮助获得更多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教授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保健意识,将疾病扼杀在源头。

参考文献

[1]李怀章,满清霞,席强,等.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病患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65-67.

[2]魏红,曾莉,林芳.老年人不良生活习惯对相关疾病的影响分析与对策[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18(3):147-148.

[3]朱卫东.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0):80.

[4]张子华,汪长生.德兴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01-103.

[5]于晓会.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6]蒋捷,洪涛,张岩,等.患者教育对不同病程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度的影响[C].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62-63.

[7]李攀攀,朱岚.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3):287-288.

[8]苏苹,彭秀健.食品污染与人类健康[J].环境保护,2000,12(5):47-48.

[9]张洁,刘宇.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诱因[N].湖北日报,2007-02-16(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