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竞争力;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030-02
21世纪,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各国的经济变得密不可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传统企业如何保证持续的高速发展,如何在与全球各个国家的同行业对手的竞争中占领先机,如何进一步节约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如何科学高效地决策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都成为了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一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信息,信息即是生产力。在当今时代,掌握住了信息就握住了企业发展的先机。笔者将就此主题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一、企业信息化基础理论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及设备,结合先进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研究与开发、市场与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即是借由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精益化。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公司内部现状以及外部市场信息,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进行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内容
企业信息化建设以计算机、路由器等现代信息设备为硬件基础,以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主要包括:(1)生产过程的自动化,CAD、CAP、CAM的使用。(2)办公过程的自动化,使用OA系统进行办公室传统事务的处理。(3)SCM(供应链管理),SCM的目标是建立从供应商―企业―消费者的联系,整合这几者之间的所有的交易与合作流程。(4)ERP(企业资源计划),ERP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内外的信息进行汇集,形成数据库以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查询利用。(4)CRM(客户关系管理),CRM利用网络与其他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企业顾客的信息,通过对于顾客信息的分析,及时了解顾客最新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与顾客建立紧密的稳定合作关系。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信息化有助于降低成本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借助供应链管理与ERP系统,接到产品订单之后,对于生产环节进行精细规划,减少各个环节的延迟。减少企业的实时库存,让企业的资源流动起来,避免库存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于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避免信息不对称从而选择价优质好的原材料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企业信息化借助计算机与信息设备,通过对客观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客观地真实地衡量企业现状。并且,通过各种与外部相连的系统,企业可以了解市场动向、竞争对手、科技成果、顾客最新需求等诸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有价值的情报,企业领导在进行企业管理与决策的时候,相对以前的盲人摸象般了解情况然后拍脑袋进行决策的传统管理有着很大的提升。
(三)企业信息化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借助企业建设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可以进行顾客信息的搜集分析,发现顾客真实的产品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同时,借助CRM可以建立起顾客与企业的联系,CRM可以充当企业的宣传与售后平台,提升企业形象赢得顾客的品牌忠诚。借助CRM还可以建立起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使得顾客可以多种途径地进行产品消费。
在竞争白热化的现时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收益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前期所需要的投入也是相当巨大,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开展,一定要在掌握企业现状的前提下,做详细计划分布实施开展。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应当如图1所示分布实施开展。
(一)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但是信息化建设不能仅凭信息化建设负责人个人的喜好或者程序化地复制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开展实施。不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就盲目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很有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结果,不仅达不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反而会白白浪费针对信息化投入的巨额资金。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愿景紧密结合并相互统一。
(二)现状评估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现状准确评估的基础之上。应当明确企业现在已经有了哪些资源,有了哪些系统。避免今后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中重复投入,费时费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现状评估中需要理清楚现在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即企业现在最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补充哪一部分的能力。
(三)战略制定
在战略制定环节,我们需要根据前面企业战略目标分析与企业现状评估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的制定。目标即是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各项业务整改按照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这一环节对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以完成整改。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战略先后,后期的收益可能显得非常漫长。
如果说一个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已经非常合理完善,其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已经是价格优惠质量超群。然而其在销售环节的成果却不如人意。尽管如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负责人没有具体分析,就直接进行企业SCM(供应链管理)的建设。SCM投入使用之后并没有取得企业收益明显的增长,企业可能便会对信息化建设失去兴趣。既丧失了一个提高企业收益的机会,又白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原本不需要整改的次重要环节。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据企业现实进行战略制定,孰前孰后应当
有理有据地制定好,并有条有理地开展实施。
(四)战术制定
这一环节的要点即是根据战略制定的顺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严格按照已经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同时,企业应当注意企业信息化系统操作维护人员的培养,在保证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同时,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以使得信息化系统能够对企业的收益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五)实施与试用
在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应当进行系统的使用与试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反馈给前面的各个流程,以促进前面各个流程的优化,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质量。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企业面临来自各个国家企业的竞争。我们只有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稳扎稳打、分步实施,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原则。
参考文献
[1] 谭兴,谭策.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J].科技信息,2008,(20).
[2] 沈光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情报杂志,2001,(3).
[3] 严怡民.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振兴经济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1998,(10).
[4] 范玉顺.企业信息化需要整体规划[J].信息系统勤务员,2004,(1).
[5] 王端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分析[J].民营科技,2010,(9).
[6] 赵戈.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3).
[7] 钟永健.大型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7,(1).
[8] 邓文佶,刘雁.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9).
关键词 企业 信息化 总体设计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企业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离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差之甚远。本文主要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探讨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为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意义
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指导。该战略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重视程度。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绝大多数的企业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缺乏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企业发展已经与这些高科技融为一体,广大的企业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于本企业信息化设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不久的未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时代赋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使命。
2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
2.1企业外部规划
2.1.1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毕竟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一定的网络基础作支撑的。无论是国家信息化建设还是城市信息化建设,都必须要对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从而为我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对于企业来讲,应该积极跟随国家信息化规划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国家以及城市信息化基础基本设施,同时,企业还需要向国家信息化以及城市化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学习和靠拢,从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建设同样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关于信息资源建设,关键还在于政府,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对于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积极引导,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享受到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
2.1.2服务行业规划与法制环境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设计与规划,与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信息化咨询与监理方面,都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政府需要以身作则,加强对应好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引导,对于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甚至可以帮助信息化行业建设进行出谋划策,使得我国信息化服务行业可以获得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规划与设计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的约束。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法律法规的环境建设,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法制环境建设策略。同时,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需求实际,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信息化法律法规政策,从而为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保驾护航。
2.2企业内部规划
2.2.1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企业信息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持续新内动力,因此,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也要把制定企业信息战略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请来办。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以及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进行合理规划。通过战略性分析,明确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目标,明确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命与责任,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完善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将企业发展推向现代化。
2.2.2信息资源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方法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际,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规划还需要借鉴一些有效的软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要的信息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从而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的信息系统框架。另外,企业还需要做好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内部信息系统规划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的,只有做好信息资源整合,才可以进一步开展内部信息系统规划。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企业同样也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及企业自身信息需求进行选择。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发展规划,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其他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总体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进度。深入研究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问题,创新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策略,是今后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总体设计方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尹华川,鄢萍,刘飞,等.基于总体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02):5-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就建筑业信息化的建设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在我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从“带动”到“促进”;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充分表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空前的重视。我国“十五”“十一五”推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大力实施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工程建设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仅体现了行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行业的综合水平和实力。为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科学发展,做好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在“十一五”建筑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十一五”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特点、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主导”和“做有效益的信息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据有关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战略信息化方面有较快的发展和推进。其中采用企业战略实施控制的占抽样样本的58.8%,采用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76.5%,采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65%等。虽然抽样样本的数量不能覆盖全部建筑企业,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一些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建筑企业,通过狠抓应用,强调效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系统,建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推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和不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的示范。1)完成了涉及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10项标准规范研究成果,涉及标准体系、标准术语、电子政务、施工、监理、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产品分类等;2)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快的发展,如:有7个企业建设了BIM示范应用项目;有20个企业实施了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平台建设示范应用项目;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信息化有20个企业参与示范应用;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包括知识管理、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等,在50个企业中等到实际的示范应用;还有其他内容的信息化项目在10个企业中建设并投入应用。虽然“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不管是应用范围和还是应用深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扩展的空间以及发展的潜力,这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2“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1)培育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以各种方式促进、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促进提升信息化建设依托和服务平台的水平,采用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营造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形成全行业、企业协同推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以应用促发展。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联系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支持企业防范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走科学、简便实用,且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道路。3)狠抓应用效果。以科学发展企业统领全局,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和做好做强做大主业为中心任务,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4)创价值见成效。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能力为目标,深化应用效果和领域,让企业信息化建设创价值、见成效。(2)发展目标未来,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应实现如下努力目标:1)以行业或专业领域为主,基本建立与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协同应用有关的关键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2)大型、集团型企业,继续以企业管理标准化为抓手,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企业风险防范和主营业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形成一批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3)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要在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一批达到宣传有窗口、沟通有平台、核心业务处理有系统的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注重投资与成效平衡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企业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5)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且应用成效好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优秀个人,建立信息化标杆,并加大标杆示范的推广应用。6)深化工具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争在虚拟施工、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以及工程生命期质量安全远程协同监控与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基本形成软件产品或半成品。
3“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企业是应用的主体。建筑企业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模式、面临的风险和所具备的资源,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技术路线和建设内容。(2)机制建设是保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应站在建筑市场发展环境的高度,对参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关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应用绩效评价引导机制。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和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或信息化治理机制。(3)正确的技术路线是保障。建筑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在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流程优化设计等方面有效地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集成应用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采用正确的技术路线,建立基于基础数据元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企业级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和管理;另外,还要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综合防护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4)服务企业决策是目的。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应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企业实际需要,进行“高层”设计,“底层”探索,建设能服务于企业决策、协调配置资源和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应用信息系统。(5)应用效果是根本。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以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根本,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制定企业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应用、见成效。
4“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企业要紧紧围绕行业特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机构、人员和资金落实到位。其次,要注重建设与应用并举,着力提高现有应用系统的集成水平,及时解决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应用系统的完善升级。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扎实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价值。再次,建筑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打造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管控平台,加快建设支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应用信息系统。在管理层面要建立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落地”、科学决策和资源协调优化配置的应用信息系统;在业务层面要建立岗位职责明晰、流程规范、业务过程可追溯、风险可掌控的应用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管控平台方面,企业要统一系统规划、统一技术平台、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机制。其中,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1)业务财务集成应用。建设以业务处理为基础,合同、预算计划管理为依据,成本、风险管控为目的,重点解决企业资金收支监控、执行与过程可追溯的应用信息系统。(2)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保证与监测。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主材赋予“电子身份证”,混凝土中植入芯片,记录施工过程以及实施、监督和验收人员,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测,为工程项目安全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数据。(3)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建立工程项目设计三维模型数据库,重点解决优化设计、虚拟施工,为施工管理提供原型数据,尤其是工程量计算、施工进度管理、采购管理(物资、分包)、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等。(4)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确立项目管理思想和模型,以施工预算为基础,优化设计项目管理流程,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重点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和移动应用。(5)建立电子采购平台。建立能满足企业相关组织、项目部、供应商、评标专家,协同工作的采购平台,满足采购相关方的信息沟通、评审定标、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监控、支付与绩效管理等。(6)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一批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工具软件。根据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有关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一是通过建立或采用移动互联网,建立企业资源协调调度系统(EIM),掌握生产要素需求,及时协调企业生产要素。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及移动业务处理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和有关数据的快速移动和交换。三是研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及时采集企业管理知识和生产知识,加强企业知识积累、传播和应用能力。(7)注重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实施和应用维护各个阶段,都要强化安全意识,从物理安全、系统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制度四个方面全面建设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为企业信息化稳定应用提供保证。同时,建筑企业信息化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快制订符合行业、企业自身特点的标准规范,保障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企业;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32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55- 03
随着生产力提高、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建设有效企业模式的重要选择途径。企业信息化即与当前最为先进发展势头迅猛的计算机行业密不可分,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引入企业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涵。计算机软件就是通过计算机编程等专业技术和开发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旨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当然,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就当前来看发展还不成熟,其中还有诸多地方有待完善。据此,笔者将基于当前的现状探索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软件密不可分的关系。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随着工业技术的革新、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的规模日渐扩大、社会分工日趋明细、生产效率日渐提高,与之俱来的社会管理难度也明显加大。其中包括信息繁多、信息量大、信息更替快、信息分类细化等,企业工作变得复杂困难。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工作已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随着信息增加,企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运作困难的现状,人员数量在增加,而企业运作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高效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便应运而生了,它的开发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信息管理的人员投入;②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③与时俱进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呈现出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其中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是企业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等的效率,从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形势下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发展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职能部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的管理和正常运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而软件开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企业的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准确性,有助于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信息化建设还能促进企业事务和办公更加正常有序,信息化建设也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开放性和现代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时代潮流的大势所趋,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
2 当前计算机软件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
2.1 两极分化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也积极与世界水平靠拢,不断地在发展中增加创造性和创新性,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上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信息化软件开发公司。然而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即比较大型的公司,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应用了较为先进和成熟的计算软件,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在计算机软件的有效运作下使得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化系统,真正发挥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效益。而另一方面的建设情况就不如前者理想,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投入不够,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不到位,建设中常常半途而废,从而未达到预期效果。总的来说当前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好坏往往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程度密切相关。
2.2 观念问题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许多员工和管理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企业发展方式,在观念中认为如果一旦改变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变革,认为不需要信息化建设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很好,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另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认识不清,导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极大降低,使得企业信息化并未发挥其功效。在观念上的守旧和保守都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认识不清,自然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投入资金进行适合本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形同虚设。
3 计算机软件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支持,自然在推进企业的现代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资金流转速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宏观、微观经济发展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笔者认为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
1.财务维度
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支撑,因此,就需要实现对财务指标的评价,以明确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并对资本投入的合理性进行定位。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为: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较,企业对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净利润率的满意程度。
2.客户维度
在构建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完善,促使整个业务的成本投入降低,相应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进而提高了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实现企业销售利润的提升,因此,这一评价内容十分重要。从这一维度出发的主要评价内容为:客户对产品质量、服务以及相应网站的满意度。
3.内部流程维度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内部业务处理流程逐渐得到了优化与完善,并且业务处理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这就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整个业务流程所需时间大大减少,这就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础。这一维度的评价指标为:业务流程的改善程度;市场响应速度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水平。
4.学习成长维度
指的是从企业员工考核等出发,通过培训等内容的开展来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确保实现信息化的完善应用奠定基础。这一维度的评价指标为:员工业务水准、管理机制体系的健全程度以及企业决策的科学与否。
(二)知识管理处理过程与运作环境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影响分析
1.处理过程的影响分析
首先,知识创造过程。主要是基于人固有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等来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创新,进而通过吸收、引进以及整合等形成知识的创造;其次,知识获取。包括员工、企业组织、网络以及与外部客户等的沟通,这些都是企业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知识的累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再次,知识共享。主要包括内外部知识共享两部分,通过知识共享来全面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并将知识转化为竞争实力;最后,知识应用。获取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应用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组织绩效,将知识转化为动力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2.运作环境的影响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运作环境下的主要分析因素为:技术支撑、组织结构、人员培养以及企业文化。以技术为支撑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共享,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路化这一立体格局的构建,能够在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强化企业领导职责能力的发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与水准奠定基础;对于员工的培养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构建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通过组织文化的优化能够实现对企业员工思想的凝聚与鼓励,进而通过团队精神的发挥以及企业文化的引领来提升企业组织绩效。
二、基于知识管理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打造学习型组织文化,构建立体化组织结构
对于企业来讲,组织文化与组织结构体系对企业组织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组织文化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打造来不断充实企业组织文化的内涵,并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积极性,为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并凝聚员工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出团队合作精神的实践价值。与此同时,要以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绩效奠定基础。
(二)强化知识的运用以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知识的创造、分享与应用是提升企业信息化绩效的一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知识管理的力度,确保不断实现知识的创造,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充分发挥出知识管理的作用。在实际落实该项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隐性知识的有效挖掘,就要求企业要以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来确保实现信息的共享,以促使企业员工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吸收、整合与创新,进而实现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011年7月14日,一本名为《走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白皮书》由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这是国内企业运营环境面临日趋复杂而巨变的企业运营环境和前所未有挑战的背景下,由国内机构的首份以“以人为本”为主题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建议。
此白皮书是经过两个月的“2011信息化建设痛点大调查”之后的成果。过程中,通过面访、电话呼叫、网络调查、EDM等多种方式,对1664位信息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样本1352个。经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发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发挥人的决策力、无法利用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孤岛等问题成为CIO最为头痛的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今时今日所诞生。来自传媒与企业的众多精英,亦深深体会到其中的“痛点”给企业所带来的重重桎梏。中国计算机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李树认为,原材料、能源等虽然趋势可知但企业却无法控制,以及市场竞争等不确定度较大的因素等都是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内部的挑战。如市场决策精度的提高、业务全球化后企业的跨地域和跨时区管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敏捷运营、市场拓展上的创新、塑造密切的客户关系、提升员工的创造性等。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动态交织在一起,急剧地提升了企业运营环境的系统复杂性。
内外交困的信息化瓶颈,给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际上,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历经廿载有余,但总体而言是伴随着世界企业信息化大潮而启动,更多时候是以跟随者的角色。但经历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也取得了自身的初步成就:对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优化的实现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信息化应用也从部门级拓展到企业级。
信息化与企业的逐步接轨,在转化生产力方面具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而意识到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和使用者,则无疑是信息化新篇章的开启。在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孙建东看来,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每个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协同合作。企业信息化在关注流程优化的同时,一定要赋予组织内部人快速形成决策,并在正确的时间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能力,进而帮助企业敏锐地捕获到新的发展机遇。
这种简洁所包含的背景,正是过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充分关注到‘人’的关键作用,继之而来的IT投资回报、企业的创新发展,则无从谈起。
《走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白皮书》中提到:人和业务是企业的两大核心要素,企业是由人来管理的,企业的业务也是由人来驱动的。以流程为中心的信息化应用,注重流程但却忽视了人在企业活动中的关键作用,而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强化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创造性、强化企业价值链上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有效应对复杂而剧变的企业环境带来的挑战,并从中获益。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影响分析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正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有45%的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超过50%的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对客户的咨询进行解答,此现象表明了在我国企业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据目前发展形势来看,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以及意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涵盖的范围比较大,狭义上来说是一种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人类进行服务的一种技术;广义上来说是对于各种软件和各种功能属性都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应用能力,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利用计算机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随着企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改善企业办公室工作方式,使工作更加方便简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快速整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并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高效率等优势,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还能够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信息技术传播的及时性、全面性。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在不断的实践中证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保证了企业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括了企业的内部信息、员工信息、财务信息等。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以纸质的方式把这些信息进行保存,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调取查阅,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严重弊端:在进行信息建立的时候,比较依赖于人工,同时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工作量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在进行信息查阅的时候,比较麻烦,也存在着误差。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这种局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工作人员通过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库,并且快速的对资料进行录入保存,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企业信息自动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查阅的效率而且有效的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2.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改善了办公效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严重阻碍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对信息进行管理时,工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以后就实现了企业信息自动化,使得以往数量庞大、繁琐的信息变得简洁明了,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办公时更具灵活性,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再是面对面的形式开展,而是基于网络平台就能进行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交流。同时还一定程度上精简了办公流程,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中了,只有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正逆流而上。企业的综合实力一般包括了:企业资产、所占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促使企业内部信息流动更加流畅,员工之间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企业综合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步骤
1.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整合
企业信息化建立的过程就是把企业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数字化,主要包含了:相关事务处理、企业的现金流动、客户信息、员工信息等工作。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把这些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信息繁琐的特点,这样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企业内部信息的获取以及整合分类整个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还促进了其他管理方面的效率;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还发展出了许多的管理模式,例如:ERP、PDM、DSS等。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就目前来看,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随着经济全面化局面的出现,对企业发展带来的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一个全面的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进行形成一个链条式的经营结构,这样能够促进企业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经营方式,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以及客户信息,促进企业对于市场的掌控,提高企业效益。
四、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有效改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不够成熟,不能实现作用最大化,只有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深入到企业中,贯穿于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才能从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作用,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136.
一、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特点
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互联网上提供ERP应用服务。云计算ERP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用户能够从过去那种购买、安装复杂的软硬件系统和设备转变为现在的直接购买服务。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中小企业通过外包服务得以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本。此外,还可从总体上简化应用支撑环境,允许用户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服务的增减,以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
(一)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提供的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ERP管理平台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提供的是应用服务。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ERP软件服务平台由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ERP软件及互联网接入设备等构成。用户只需上网登录,调用ERP服务器端的软件就能实现相关功能。应用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如软件、硬件及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等,均由服务商提供和负责;用户的数据将存放在站点上,服务商将按合同规定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备份,以确保数据安全。用户只要按合同规定交纳服务费用。
(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将缩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降低建设成本、避免决策失误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之前,一个企业要想建设ERP管理系统,必须从头开始。一是购买软件,搭建硬件平台,组建网络,整个建设周期比较长;二是IT行业技术发展迅速,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有可能造成建设ERP管理系统不仅初期投入大、过后还有可能要不断地追加投资;三是技术发展迅速虽然是好事,但也容易产生决策失误。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以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直接登录到云计算ERP的服务站点上去进行模拟操作使用,在满足本企业的业务要求后再签订租用合同、交付费用。
(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全部交给专业的服务商负责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是一件重要的任务。数据损坏、病毒感染、软硬件升级以及设备毁坏等事故经常可能发生。企业要保证整个ERP系统的安全运行,既要有熟悉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人才,又要有熟悉ERP业务的人才。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企业将减少对专业IT人员的需求。云计算ERP服务商既有IT人才又有ERP专家,既有精通数据库的专业人员又有网络管理人员,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商,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业务。
(四)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企业可实现网上远程ERP管理有时候,一家企业的经营场所可能不在一处。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企业就可实现网上远程ERP管理。此时,用户无需自己建网,就能享受云计算ERP服务的各种便利,且可实现网上异地、远程的ERP管理。
云计算ERP应用模式不只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理念方面的巨大变革。首先,降低了企业实现ERP管理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就能快速实现网上ERP管理;其次,拓展了传统ERP的功能,实现了基于网络的远程ERP管理。
二、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优势
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而言,选择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降低建设成本云计算ERP应用模式,采用的是租用的方式,所以会降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投资成本。应用这种模式,企业可以节省建设方面的投资,一般只需要按月缴纳租金。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收费项目通常包括初始安装费和用户的月租费等。这样一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投入就非常确定。而作为云计算ERP的服务商,可以在多个客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也可以使其在固定成本的投入上得以降低。云计算ERP的服务商还可以通过批量购买设备而获得销售折扣,服务商成本的降低,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降低其对每个客户所收取的费用。这样一来,从服务商到每个用户都可从“规模效益”中获益。
(二)缩短建设周期 总结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经验可以看出,整个建设周期往往都很长。就企业而言,从项目需求分析直至项目开发建设完毕、从引进人才到购买设备直至项目投入运行,整个过程十分漫长。而企业都希望能快速建成ERP管理系统。即便企业购买商品化的ERP系统,也需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之后的维护工作量也很大。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实施ERP系统建设。企业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只需要购买计算机,连上网,就可以实现ERP系统的管理功能了。企业不再需要配备专业的IT管理人员,操作使用人员只要懂得使用软件并登录应用系统即可,将来也不需要担心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时无人解决。
(三)减少投资决策风险 回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往往因为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太高而且还具有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决策风险,所以迟迟不敢上马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广大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恰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这一难题。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系统的建设费用主要由服务商承担,作为云计算ERP服务商,具有专业的技术实力和决策能力,造成产品落后等方面的风险会减小,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就不再具有投资风险。
(四)享受专业化的服务保障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服务商提供的专业化的服务保障。首先,作为云计算ERP服务商,拥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具有中小企业不具备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而中小企业在建设自己的ERP应用项目时,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经验;其次,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门槛,使企业能够享受到专业化的应用服务,也使中小企业拥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后,中小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集中资源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采用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ERP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这一新的应用模式也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需要转换企业观念问题数据和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在这种传统思想的支配下,一些企业未必能放心地将数据信息放在公共的云计算ERP管理平台上。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如,为了保证企业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企业往往希望知道自己的数据存放在那片“云”里,如何保证安全。
(二)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中运行的ERP系统要么是针对具体企业的需求开发建设的,要么是在商品化的ERP系统之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一般都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应用于云计算ERP平台上的系统,为了突出系统的通用性,往往只能注重解决企业的共性需求。因此,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云计算ERP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有时甚至要允许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三)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问题 针对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从技术的角度讲,云计算ERP应用模式能够保证服务平台上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从法律的角度讲,服务商有义务为客户的数据信息保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了问题,无法可依。
四、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完善对策
发展云计算ERP应用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随着法律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一)要将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服务对象准确定位于中小企业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已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要求其转向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是不现实的。而全国一千多万户中小企业将是云计算ERP应用模式的潜在客户来源,目前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还很薄弱、投资有限。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所具有的投资省、见效快的优点,为实现ERP管理提供了一条捷径。定位于中小企业的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技术比较先进,能达到与大中型企业相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二是应用成本不能太高,要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相适应;三是系统的功能要完善,安全性高,能支持个性化设置,能消除“信息孤岛”的隐忧;四是在应用交付、使用和维护保障方面要方便快捷。
(二)要大力支持云计算ERP服务商发展壮大 为大力支持云计算ERP服务商的生存发展,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出台鼓励和优惠政策。要积极鼓励专门的管理软件生产企业与云计算ERP服务商合作,将开发的软件系统放在云计算ERP平台上,成为该服务商的软件提供者,共同拓展云计算ERP。同时,也应支持管理软件生产企业发展自己的云计算ERP业务,专业的管理软件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技术优势、拥有的客户资源和品牌优势,依据自身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转身成为云计算ERP服务商,或许更有优势。
(三)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提供最佳应用方案面向中小企业的云计算ERP的应用方案要简单实用。设计出一套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应用方案的设计上,既要保证ERP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又要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数量巨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发中小企业云计算ERP市场,是云计算ERP服务商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商机。云计算ERP的服务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应该允许不同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一些操作环节进行特殊定制或进行一些简单的“二次开发”,使其更符合本企业的业务需要。
(四)要尽快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为消除中小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如果企业的业务数据在安全上得不到保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是发展不起来的。 同时,客户的数据能否方便地导入导出, 并顺利地实现共享,这也需要建立起相关的行业标准。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中国云”的发展。在云计算ERP的应用方面,尤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行业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只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云计算ERP应用模式才能顺利开展。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ERP环境下集成财务管理与决策的研究》课题(课题号为:KJ2010A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璐:《推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8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40-01
随着“厂网分离,竞价上网”政策的实施,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分散式经营管理模式已不能抵御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的考验,在信息技术集成化和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其智能、高效、安全等特点,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经营当中突显其独特优势,企业通过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整合多方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由于企业发展程度、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等原因,企业信息化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管理水平与生产自动化水平不同步
电力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但由于在国内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竞争压力小导致企业竞争意识淡漠,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模式单一,即使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把信息化管理方式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现存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较高的生产自动化带来的诸多需求,造成企业对内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外竞争力薄弱,不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致使企业始终不能摆脱国家扶植的命运。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
我国电力企业覆盖面广,产业结构不统一,机构庞杂,分支机构繁多,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步,许多应用系统是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软件开发公司、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开发完成的,几乎每个发电厂都有大小信息化管理系统十几个到几十个,导致各个企业集团乃至集团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统一,甚至有的系统根本无法兼容,许多数据成为信息孤岛,各个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大地降低了企业效能。这种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系统各自为政的状态,又使企业无法感受到网络化和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因而降低了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3. 没有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甚至软件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只注重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建设,不断更新设备,但却忽视了使用这些硬件的人的作用,对员工培训不及时,没有形成培训的常态化,经常会出现许多设备没有人会用,无法发挥信息化给经营管理带来的巨大便捷,把先进的设备放到一边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
二、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策略
1. 提高对企业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应加强宣传力度,呼吁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关注信息化管理,消除职工对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改变而产生的顾虑,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让职工在了解和研究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达到共识,从而能够从主观上积极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高我国电力企业资源管理效率。
2. 搭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总结国内外大型企业成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无论企业机构如何庞杂,有多少分支机构,总部和下属机构的建设均会设立一个系统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个机构根据各自的级别和权限在这个管理平台上运行。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让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企业最大价值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电力企业规模大、分支多,要想成功管理如此大规模企业,需要自上而下地实施总体设计、统一领导,把企业各领域不同的功能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从生产到运营每个环节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尤其对于企业的财务系统、决策系统和营销系统要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这样可以让全国的电力企业在同一个网络信息环境下实施管理工作,方便信息交换和资源整合,从而有助于企业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要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统一管理,信息系统代码的标准化是关键,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和信息交流的基础,统一编码涉及到电力设备、财务信息、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编码范围宽泛庞杂,需要有有计划、有组织地逐步实现,首先解决核心编码统一问题,然后实行边建设边统一的方式,逐步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编码体系。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实行合纵连横的方式,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开发各种可用条件,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步伐。
3. 加强企业信息主管部门的作用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管理信息化深度和广度也会提出新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跟进,让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生产自动化水平相适应,它与企业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息息相关,涉及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而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深入会涉及到企业内部较深层次,这就需要企业信息主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从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出发,负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设计规划、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筹措、软硬件后期维护等工作,为更好地发挥信息主管部门的作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主管领导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项目实施的推进工作,具体事务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并制定定期考核制度,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4 建立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
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型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给企业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化和信息化固有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工程如何规避这种风险,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此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个严格、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来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例如每个企业的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都应该保证其权威性、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工对于系统的操作要有严格的权限区分、严格杜绝因违规操作造成信息泄露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对职工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学习,需要有专门的部分负责对违规操作进行监督,并建立严格的处罚办法,从多方面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
5.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人才,这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方向为导向,加强从决策和管理层到员工全面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对于决策和管理层的培训,需要让他们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决策上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工作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需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和给他们带来的便捷,同时加强对信息化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操作流程,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总之,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它打破了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整合了企业资源,全民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明诚.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2] 刘军.基于云模型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 陈永权,张倩.浅谈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管理改革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39-43.
[4] 邓艳丽,田雪峰.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21:226-227.
[5] 赵刚,谈学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与实践[J].硅谷,201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