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快各类规划的编制,促进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提前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城乡规划引导工程”规划编制任务。
(一)区域统筹规划
1、完成东部片区发展规划,重点解决经济开发区和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整合、城南工业板块优化、经济开发区扩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与经济开发区关系以及东部片区交通干线网络等问题。
2、会同相关部门,深化研究县域功能分工(县城、县域门户镇、市级重点镇、沿海区镇一体化镇、重要节点镇等),促进差异发展、特色发展、集约发展。
3、深化研究陆海统筹规划。
(二)控规优化
将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城市设计成果、各类专项成果反馈到老城区、西南工业片区、新区三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强法定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城市设计
1、完成西南工业区城市设计导则,解决县城工业片区城市界面、色彩、风格混乱的问题,提高工业片区城市主干道两侧建设效果。
2、启动如等城市主要河流两侧规划控制和景观设计。
(四)专项规划
1、启动水系专项规划;
2、深化编制城市道路体系和公交、停车等专项规划;
3、在完成通信、电力、污水、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前提下,深化编制管网体系规划。
(五)重点专题板块研究
1、结合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编制沿城市河流建材堆场搬迁及物流布局规划;
2、完成殡葬服务综合区的选址和规划;
3、开展三号街区重点街道重要建筑细化设计、老城区交通水泥厂及周边工业遗产改造设计等。
二、品质提升,更美、更高。
1、按照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和“双低效应”的总体要求,强化城市水、绿特色,由围绕“道路”组织城市建设转变为围绕“水绿”组织城市建设。
2、进一步增强城市生活配套功能和工业区生产配套功能。按照“分层、多点、适宜规模”的原则,合理布局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功能配套,重点服务好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客运中心四大中心等城市级配套建设。以40-60公顷为一个基本单元,按照“8+2”(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肉菜市场、环卫、教育、公交停车点、社区服务和一个规模水面、一个规模绿地)要求,落实社区级的基本生活功能配套。在新区规划建设中,独立划出地块,强制落实商业服务和基本生活配套功能。
3、进一步放开规划测绘、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市场,全面落实重要项目、重点区域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
4、开展城市主干道、主河流、主节点和主要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会同住建等部门深化、细化东环(通洋高速接口与长江路段),长江路(东二环至苏223线段)道路景观设计和郊野公园、高尔夫球场改造设计。
5、按照“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要求,优化新开发地段建筑形态,确保梯度和通透。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密度,促进房地产产品多元化。
三、行政效能,更快、更好。
1、进一步转变城乡规划管理职能,从管县城为主向管县域转变,从管项目为主向抓功能、形态、配套转变,从统一管理为主向统分结合转变。
2、完善项目规划方案审查阶段与供电、结构、消防、市政等其它专项审查的衔接,提高方案审批效率。
3、延伸规划信息化管理至各镇区,实现规划审批网上提交和初审。
4、坚决执行落实服务期限承诺制,试行开发项目主要指标核算和日照分析承诺制和中介化。
5、加强各镇区规划报建员队伍建设,加强规划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实现规划把关的前移。
6、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后对各区的规划指导和服务。通过促进规划编制,细化规划管控;通过技术引导,提高规划水平;通过制定各类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通过巡查监督,及时提醒纠正。
7、进一步探索涉海工程规划审批,促进陆海一体化审批机制的建立。
四、服务镇区,更多、更实。
1、牵头做好经济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修编,推进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部分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协助做好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3、服务好双甸、新店、丰利、曹埠等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店、双甸、袁庄、马塘等镇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4、服务好各镇小城镇建设中八个一(一条示范街、一所公立医院、一个肉菜市场、一个规模小区、一个道路体系、一套环卫系统、一个特色工业园区、一个规模公园)重点项目的选址、改造和提升。
5、对各镇工业园区回头看,按照集约、特色、规模的要求,拓展平台空间。
6、积极探索农民集居点规划,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按照“镇郊型、老点拓展型、生产生活结合型、万亩良田集聚型”,探索农民集居点多模式规划建设,优化各镇集居点布局。结合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搬迁,重点做好、、、等四个镇美丽村庄试点。
五、批后管理,更紧、更严。
1、进一步强化规划批后管理,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权责明晰,全程监管”的原则,建立日常巡查、节点定验、不定期抽查、重点督察的多层次全过程动态批后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项目验线阶段、基础主体阶段、规划核实阶段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要求。
2、加强批后管理制度化建设,制定完善《县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办法》、《县建设工程规划验线管理办法》、《县建设工程听证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
3、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优化对规划测绘、规划编制、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单位规划诚信评价体系。
六、队伍建设,更精、更强。
1、加强局机关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满足日益深化、细化、优化的城乡规划管理要求。配合重点镇区做好规划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改变镇区规划队伍紧缺现状。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链;转型升级;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38-02
收稿日期:2013-09-19
作者简介:张玉枚(1971-),女,江苏建湖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从事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1992年以来,江苏开发区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江苏全省拥有13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8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各开发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经过多年的运行,开发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瓶颈。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开发区如何破解问题和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所有开发区人面前的迫切课题。因此研究开发区如何抓住契机,以二次创业的雄心壮志来迎接转型与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一、镇江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现状分析
镇江经济开发区是由1992年设立的镇江经济开发区和1993年设立的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于1998年6月合并组建,2011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3个镇、两个街道,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7万人。
镇江经济开发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功能逐步完善,对于全市的综合实力、对外开放、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发挥着巨大带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要素资源制约,“二次创业”受阻。开发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制约。它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为有形资源制约,包括土地、劳动力、能源、交通、厂房等物质要素。目前开发区的单位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不高,集约发展水平不够。“二次创业”开发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制约大,对于某些低端产业,土地没到期,厂房也不卖,要“腾笼换鸟”难度较大。一种为无形资源制约,包括文化、技术、管理、企业家精神等智力要素[1]。
2.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发展不均衡。目前镇江经济开发区GDP中,第三产业的占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造纸、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三大主导产业,占全部列统企业经济总量的82%,其中化工和造纸占68%。经济发展的依赖度和风险较大,“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多元化战略效应和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服务业发展不快,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与工业企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发展缓慢,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等高端领域尚未涉足。
3.产业层次偏低,创新驱动不足。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整体产业层次偏低,多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为主,这些企业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处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低端环节。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创新人才缺乏。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发展不快。规模企业中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4.产业链不完整,功能配套不完善。龙头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未能有效释放,产业关联度和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规划、布局前瞻性不够,产业配套和集聚效应不强,特色园区、科技创业园区、出口加工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载体建设不快,功能叠加不强;产业调整振兴、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不配套衔接,服务引导不到位。
二、开发区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经济危机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大发展,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多元化趋势,国际投资向中国倾斜的态势明显,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区域研发中心将是下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这有利于开发区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集聚外部要素,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但同时应看到,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能源资源争夺加剧,将对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消极影响。
2.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宏观政策主要导向,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加快之势。国家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心。但同时应看到,周边强邻环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的竞争愈演愈烈。
3.从区域环境来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发区位列长三角区域规划“一核九带”中的沪宁沿线发展带、沿江发展带和沿运河发展带上,区位优势更加凸显。面对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开发区与苏南先进开发区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实现“拼抢新苏南、争先长三角”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应看到,随着沿海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大项目、大产业向江苏沿海地区转移的态势明显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同城化效应的同时也加剧了要素资源向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的集聚,开发区面临更大的要素集聚挑战。
三、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路径
从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来看,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南先进发达地区更接近,借鉴“昆山的‘两端突破’”、“钢都”张家港的传统产业升级、无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会给镇江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更多的启示。
1.规划引领——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保障。开发区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成败。规划是方向、是旗帜[2]。按照“以规划引领布局,以布局指导建设,以建设完善功能”的思路,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功能开发,加强载体建设。根据国家、省、市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船舶、机电、汽配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并细化到分行业和重点企业(项目),制订高新、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目录,明确重点发展项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创新驱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1)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大对创新型项目的引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扶力度,突出抓好一批火炬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做强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研究实验室等[3]。(2)集聚吸纳创新人才。依托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创新园等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品牌,抢抓海外人才积极寻求回国创业、苏南创新带形成过程中高端人才加速聚拢等机遇,推进“项目+人才”的招才引智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一批拔尖、领军人才。(3)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围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处于研发与中试阶段的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形成创新型经济新增长点。
3.产业升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1)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是开发区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按照龙头核心企业—产业链—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拓展,实施相关多元化,拉长增粗产业链,提高本土配套率,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优势[4]。(2)提升产业层次。一要实施产业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二要承接高端产业;三要使传统产业高新化和传统产品高端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微笑曲线”两端延伸。(3)调轻调优结构。培育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沿江大物流,发展与企业主业相关联的总承包、总集成业务,培育技术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市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加快实施主辅分离和工贸分离,逐步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
4.配套服务——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1)完善载体平台。扎实推进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提高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建立健全支撑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在加强技术、信息、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健全完善以行政服务、行业协会、社会中介、金融保险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2)提升服务质量。以产业招商为龙头,从一切有利于项目引进出发,继续完善项目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主动热情服务,强化工作措施,加强产业招商与项目服务的沟通协调,促进无缝对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构筑人才发展优越环境,落实人才政策,用好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引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生态环境。(3)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资本运作,加快组建风险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设立创业创新风险基金,建立信贷、上市、发行债券、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等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为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
5.统筹发展——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最终方向。(1)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进一步完善涉农投入机制,加快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创业投资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农村保险,强化三农发展金融支持。(2)加快推进区镇一体步伐。进一步完善区镇一体的规划体系,以产业新城为中心,以专业园区和丁岗、大路、姚桥新市镇为骨干,构建层次结构清晰、空间布局合理、产业联动发展的城镇体系。逐步形成人口集中居住、基础设施配套、生活环境良好、功能分区科学、公共服务完善的新型城乡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
[2] 吕政.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着手四件事[N].第一财经日报,2010-01-12.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特别是税收贡献一项,在国际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41%,年均增速接近20%,占顺义区税收总额的近20%。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产、文化创意四大支柱性产业集群高速发展,总部经济迅速聚集。土地集约环境生态。每公顷土地实现投入1.5亿元,产出2.5亿元,出口额8929万元,税金1429万元,地均产出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名列前茅。2009年被确立为北京“市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园区”。园区建设卓有成效。培育了空港股份、空港物业、亿兆地产几大自有企业,建立了从土地开发到物业管理的一条龙、全产业链式的集团化经营服务体系,目前企业总资产超过30亿元,2009年实现收入12亿元,纳税近1亿元。品牌示范带动明显。按照“由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思路,开发区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先后与周边两个乡镇产业基地合作开发。2010年与赵全营镇合作的c区纳入中关村一区多园体系。空港品牌初步实现了“走出园区、带动全区”目标,在区域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机制创新方面起到了宝贵的示范带头作用。
总结和审视开发区17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经验,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推动园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二是始终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发挥临空优势。三是始终坚持高端高效方向,节约集约发展。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园区环境。五是始终坚持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谋划新蓝图我们坚信未来
2010年,我们组建了专门团队,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市委研究室专家作为咨询组,经过近一年全国范围的考察走访、调查研究、反复研讨,出台了《空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针对“后开发区时代”园区发展要求,系统分析了空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和建设“世界城市”标准要求,立足顺义区“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战略定位,围绕“一个引领,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即一个引领:坚持以空港品牌为引领;两个突破:突破经济发展方式,突破扩区发展模式;三个提升;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带动力;四个转变:推动园区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从建经济功能区向建区域化综合新城转变,努力将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后开发区时代”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临空经济辐射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加快所在地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化发展的带动区。
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整体始终贯穿了以下两条思路:
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期间空港开发区科学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要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类型产业,实现产业战略性调整升级。即规划中提到的总部、航空、高新技术、生产和文化创意五大经济门类,逐步淘汰产出效益低、附加价值低、资源不集约、环境不友好的落后产能。还要注重提升建成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把对资源要素投入的注意力转移到创新能力的培育上来。二是要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空港开发区“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一度定为年均增长15%,后考虑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预留空间和时间,最后将这一指标定在了12%,积极而不失稳健。三是要加强开发总公司自身和园区管理机构运营发展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不断探求更加先进的运作和经营模式,适应今后经济发展更加国际化、全球化,总体环境更加融合化、社会化的发展态势。
以更宽视野、更广胸襟、更高水平融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将是“十二五”时期空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
近两年,全国上下进入一个整台发展的密集期――13个区域规划相继出台,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将就此形成六个核心经济圈带;与此同时,在开发区层面,全国52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很多借修编整合了周边资源,扩充了规划面积;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中,中关村通过运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建中关村发展集团,构建了“一区十园”体系,成功实现品牌和资本拓展;亦庄与大兴强强联手,各种有形和无形生产发展要素得到了优化配置;此外,CBD东扩、金融街西拓、北京市中心城区规划调整,等等,不论哪个整合,都可谓是大手笔、大动作。
空港所处的“临空经济区”是顺义区政府在“十一五”初期正式提出的概念,并成功纳入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经过五年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条块分割、要素流动不畅的问题。今年,各部门都在研究临空经济区的整合发展问题,经信委等部门正在酝酿出台临空经济区内各功能区与乡镇合作利益分配制度,顺义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的建设目标――不论今后临空经济区走向如何,空港开发区在这个大格局中是大有可为的。
当前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是推动科学跨越、绿色崛起,早日迈入第一方阵的重要保障。通过认真学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文献资料,增强了我们修身自律、干事创业的动力。做为规划部门要立足部门实际,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精神,切实开创工作新局面。
谋实事,创实业,切实编好编实城乡规划。规划是政府调控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县第四期城乡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30年。为了编好本轮规划,我们提出了“好”“实”的工作目标,“好”就是本轮规划要成为最科学、最先进的规划,“实”就是本轮规划要做到最符合的县情实际,最能引领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积极开展规划引智工作,先后邀请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浙江、安徽等专家来座谈指导,很好地吸收借鉴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同时我们多次深入乡镇、社区和农村广泛调研,争求民众对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完成了包括县城乡总规、县城控规、城市设计、县城重点地段修规、开发区总规、开发区修规、开发区重点地段修规以及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给水、排水等一系列规划,并且编制完成了九个乡镇和七十八个村的规划编制,形成了有史以来最系统、最完整的规划体系,这些规划按程序获批后,将成为县委政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依据。一是县城乡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导县域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规划编制中我局充分结合我县发展实际,明确县城用地发展方向重点向西、向北发展,控制向南、向东发展,县域西部对接、服务,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县城东部、北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重点向东发展,打造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开发区,到规划期末将形成两大重要的发展核。二是县城专项规划。是在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特定领域进行细化,包括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目前我县十七项专项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使城乡配套服务的专项工程都有规可依。三是总体城市设计。是将抽象性、数据化的城市规划用细致具体的说明、形象优美的图示进行描述,在编制过程中我局充分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和我县发展现状,对县中心城区(县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东区)的空间结构、路网结构、绿色景观系统、道路断面、开发强度、城市色彩等以及井堂街城市入口、新城核心公建带等重点地段进行了详细规划,目前总体城市设计已完成技术审查;完成了东至井堂街、西至九鼎街、南至站前街、北至平安路,面积约8.66平方公里的城市概念设计编制工作,并已经通了过专家审查。四是镇乡村规划。伴着撤乡建镇的步伐,我们对辛安镇、大寺上、东漳堡镇的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且完成了七十八个村的规划编制,还要逐步完成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使镇乡村从此走上按规划发展的科学轨道。
严用权,严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规划落实。严以用权是对一个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做为规划部门的负责人,要带头做好,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持之以恒地做到严用权、严管理,并做到六个严格。一是严格规划条件制定。严格按照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技术规定,在土地出让前依法确定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五线退让要求等;二是严格用地规划审核。要认真审查出让合同等是否符合出让前规定的规划条件,避免出现违规行为,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严格工程建设方案审核。严格按照规划条件审查设计方案,并与消防、人防等部门做好配合,确保建设方案合理合法;四是严格工程规划审批。严格落实总平面建设方案内容,对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使项目在图纸设计阶段能做到合理、规范和实用;五是严格建设过程监管。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巡查管理,对在建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监察,对发现的问题坚持依靠法律手段解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群众权益,确保各类纠纷及时得到纠正和处理,使其尽量解决在萌芽状态;六是严格规划核实。严格按照工程审批和规划条件进行核实,保障规划的全方位落实。
严修身,严律己,切实建设高效廉洁机关。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是对干部自身的要求,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保证。要做到自身带头,把守规矩、讲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光明磊落,心胸坦荡,要求别人不做的要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要率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全局,并以此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好“五型”机关。一是建设廉洁型机关。狠抓作风建设,按照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的要求,严格执行省十不准,坚守纪律底线、规矩底线、法律底线,全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把我局建成高效、廉洁、务实、为民的一流机关。二是建设学习型机关。规划即法,执行规划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学法懂法、精益求精,因此我局把学习型机关创建当成提高水平、提高效率的重要措施来抓,每人都要有学习计划,在开展自学的基础上,每月召开一次学习交流会议,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三是建设法治型机关。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工作落实中以“法”字当头,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全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滥权要追究,做到不越权、不滥权。四是建设服务型机关。我局是重要的窗口单位,为切实搞好服务,我局在行政大厅规划窗口建立了首问负责制、窗口人员AB岗制等制度,制作了规划手续办理明白卡,将报批环节中所需资料进行了明确,同时还明确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方法步骤、时间节点,给出每个环节的办结期限,做到环环相扣,简洁明了,方便了群众办事,并在工作当中坚持笑脸相迎、微笑服务,让人感到亲切;坚持耐心解释、不耍态度,不能办的事也要让人感到舒心;坚持提高办事效率,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好,让人感到满意。同时树立了“规划服务前置,工作重心下移”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入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全力做好测绘放线等工作,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五是建设创新型机关。干事创业,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重点要培树事不避难,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只要是为了的发展,该担当的要担当,该突破的要突破,用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论文摘要:湖南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 ,需要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必须扎 实做好构筑区域性现化商贸物流中心这篇大文章,开辟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好路径。
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已成为湖南崛起的重要战略。怎样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呢?笔者认为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只有各市州形成和壮大了自己的地方特色经济,才能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作为后发展地区,怀化必须做好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这篇大文章。
一、怀化构筑 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态势
推进怀化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既有优势 ,又有基础 。怀化有较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怀化市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区域中心,是东南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属华东、华中、华南经济区到西南经济区的过渡地带 ,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二传手”。它作为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从建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座 以交通为平台,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的城市,就是一座商流 、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市场要素聚集辐射的城市,其辐射范围为周边44个县市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1500万人 口的区域。同周边地区相比,怀化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古有“全楚咽喉”、“滇黔门户”之称,湘黔、枝柳、渝怀三条铁路呈“大”字型在市区交汇,火车编组站有7300个车皮的编组能力 ,是 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320、209、319三条国道过境12个县(市、区),随着邵怀、怀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常吉高速即将建成 ,包茂高速即将动工,芷江机场航班不断拓宽 ,怀化“桥头堡”、“二传手”的地位将更加提升,从而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
怀化有较坚实的现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 ,怀化商贸物流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市场建设与培育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怀化建设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80个,营业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已形成建材 、汽车、百货等12大类专业批发市场 ,年交易额 175.8亿元,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 以上的市场18个,市场群体形成了“买全国,卖西南”的经营格局,全国各地生产的日用百货、IT数码等几乎都在怀化设有商和销售点 ,怀化批发零售额为铜仁总额的5倍。怀化火车南站 日处理车皮量达1.2万个超过设计能力一倍,这些货品中50%的销往铜仁、吉首、凯里等周边地区。二是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百货市场、供销合作社、仓库等传统商贸物流业态逐步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所取代,以湖南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为标志的物流企业引入了现代经营管理模式 ,发展较快。步步高、苏宁、家润多、华天等国内知名企业及肯德基、沃尔玛等世界知名外资企业人驻怀化。三是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些年来,以商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湘西 自治州、贵州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的2.6倍、6:3倍 、3.7倍 ,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第三产业GDP占全部GDP的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总量的比例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可以说,目前 ,怀化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城市建设的新亮点,财政收人的增长源 ,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怀化有较严峻的内在制约因素。怀化商贸物流产业 目前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初始阶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无序开发 ,过度竞争。家电、汽配、副食、建材等专业市场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同质市场相互竞争,往往新开一个市场,就会从原有市场拉走一批客户 ,造成市场不同程度“空巢”。近年来,购物中心卖场无差异化建设情况比较突出,导致零售市场竞争烽烟四起 ,造成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二是市场业态水平不高,商住一体现象严重 ,仓储设备不配套。市场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管理主体多元,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市场开发经营脱节 ,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经营的组织化、规范化 、集约化程度低。三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货运站(场)尚未修建,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等级不高 ,汽车货运企业规模较小,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二、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主要路径
为加快构筑 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步伐,怀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 《怀化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怀化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等总体规划,在具体发展路径选择上 ,目前有四条现实路径。
以规划中的五大物流 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建立覆盖大西南的高标准现代物流园。一是建立城市中心商务区。依托现有基础,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层次,增强功能 ,建成集大型综合购物中心、高档酒店、写字楼、特色商业街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一批领跑周边区域的特色专业市场。二是建立中国西南物流中心。抓住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物流实验基地的良好契机,在李公湾池回上瑞高速连接线区域划出3000亩土地 ,形成 以专业市场为基础 ,集仓储、批发、运输、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且辐射大西南的多功能物流中心。三是建立-fLl1人桥第三方物流园。依托仙人桥七条铁路专用线区域资源,完善仓储设施 ,增强物流配送功能,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物流园。四是建立城市社区商贸服务网络。按照便民便利的要求,建设一批以中、小型连锁超市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五是坚持“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园。以建立经济开发区为契机 ,加快流通加工园建设进程 鼓励引导流通企业和各类加工企业人园,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工业,优先发展小商品加工业 ,提高本地产品的市场 占有率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依托市工业园,大力发展工业物流,特别是要重点抓好泰格林纸、汇源果汁、金大地、海联食品等重大工业项目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依托 ,发展加工贸易业,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据调查,沿海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 ,预计未来三年内,仅东莞就有近5000家企业将向外转移。怀化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电力比较充裕,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正当其时。主攻方向就是在工业园建立服装、鞋帽加工园和食品加工园,在经济开发区建立印刷、农产品和小商品加工园等;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 ,引进资源开发加工型项 目;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引进新型制造业、科技型和生产服务型项目。注重抓龙头引产业,依靠战略投资者带动相关配套项 目的引进,实现由引进企业向引进产业的转变。
以项 目建设为抓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商贸物流项 目建设步伐。通过资本运作和企业合作,着力引进有实力 、有资源的品牌企业,培植能代表怀化形象的龙头企业,推进怀化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除建设好火车站前广场、市府休闲广场等兼具市政和商贸功能的项目外,应重点抓好中国西南商贸物流中心、粮食物流中心、商业步行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当前来看,督促在建的25个项 目加快建设进度 ,尽快竣工投人运营,形成 以佳惠、怀仁 、步步高、德天、华天等连锁企业为龙头、辐射周边的大型商贸物流企业。
以“万村千 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城 乡市场建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培育农村市场,启动和扩大农村消费,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加速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的步伐,要在2007年300家的基础上,到2010年完成1500家,形成一个流通有序、覆盖全市农村的日用生活与农资网络。一方面,抓好现有市场的改造、提质扩容。结合新市场的建设开业,划行归市,引导各类经营业态向专业市场集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的建材、粮油 、汽车摩托车、酒类等12大类专业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对现有市场和其他商业设施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改造升级;加大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整治力度,建立城区农贸市场和社区商业网络。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引导和指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竞争力。
三、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承载平台
怀化经济开发区是怀化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面对怀化构筑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重大任务 ,要构筑好承载平台,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中积极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怀化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确定发展思路。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的大机遇,以思想创新引领思维创新,以思维创新推进思路创新 ,以思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第一,立足思想创新 ,树立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工作首先是思想的创新。怀化经济开发区作为湖南五大区域性物流中心之一,湖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 ,一是要敢于创新。要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禁锢,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勇于突破条条框框,闯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二是要善于创新。要紧紧抓住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怀化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管理的决定》中提出的大胆进行人事和工资改革的机遇,近期着力在用人机制和工资改革中创新突破,从而探索出适合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好途径。三是要勤于创新。要善于把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与“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结合起来,把发展速度 、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打通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 、符合经济开发区实际的发展通道,最终实现从创造硬环境 向优化软环境转变,从开发园区向开发经营园区转变,从经营市场向经营商贸城市转变。第二,注重思维创新,营造勤政高效的运作机制。思想决定思维,好思想才能引领新思维。只有思维方式的大转变,才能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才能突破政策禁区,创立勤政高效的新机制。要大力创新人才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要着力改革运行机制 ,营造机关人文关怀的良好环境;要全力完善服务机制 ,建立一套全新 的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机构 ;要极力改进工作方法,抓住需要创新的重点工作,找准工作的切人点,实现重点突破。 第三 ,着眼思路创新,明确商贸物流的发展战略。思维决定思路,新思路才有大出路。未来几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是“一二三四五”。“一”是一个 目标。即按照“目标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和“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八年再造一座新城区”的发展战略 ,用八年的时间,把经济开发区建成湖南一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新型加工业基地。“二”是两发展两推进。即“发展新型加工业,推进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先导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新城区建设”。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新型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力图通过有重点、有层次的产业发展 ,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聚,进而形成具有商贸物流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打造后发竞争优势 ,推进商贸物流城区的建设。“三”是三个导向。即在发展重心上注重“基础前导、物流先导和产业主导”。基础前导指按照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完善以城区路网、商贸设施和休闲广场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构建大容量、多层次的交通格局;物流先导指在招商过程中突出物.流产业的重心,变“招商引资”为“专业选商”,要瞄准技术含量高、拉动作用大、创汇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或集团落户经济开发区产业主导指把产业发展的走向定位在新型加工业,加快相关配套产业 的发展步伐 ,要瞄准世界五百强,通过引进主导产业 ,形成加工产业为主、服务齐全的发展格局。“四”是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四大组团。即按照“功能定位突出创新”的原则在功能分区上着力构建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四大组团,在近期形成“四大产业聚集区”:以现有各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聚集区,通过优化组合 ,提高档次,形成商贸市场群;以凤园小区为中心的物流聚集区,通过扩大规模 ,提升品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先导区;以黄家山四组靠近神龙西路区域为重点的加工业聚集区,按照高规划、高档次、高标准的要求合理布局 ,形成小商品精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科技产品创新加工等专业加工园区;以滨江大道沿线为主体的商居聚集区,形成档次品位高、宜居环境优美的沿江商居风光带。中期着力发展“四大组团”,要按照一区多园的原则,进行整体布局,完成以下四大组团:以建成区5平方公里为中心的商贸区组团;借助包茂高速池回出口的优势 ,拉通五桥 ,发展以李公湾村为核心的近5平方公里物流区组团;以花背 、溪坪两村部分组为主体近8平方公里的加工区组团;以南山寨相配套近6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区组团。“五”是五条融资渠道即通过开发行贷款、商业银行借款、战略投资者垫款、土地运作筹款及民间资本注款等五条不同的途径,在投融资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解决过来资金渠道不畅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筹集经济开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资金 ,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土地增值,以土地增值实现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一、“在地普查”的含义及意义
“在地普查”是指按照现行行政区域,对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军队、武警、铁路、银行、证券和保险六个部门的单位普查工作执行部门与地方普查机构共同完成的方式),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按法人单位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建筑业按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普查机构负责进行调查,经济普查工作均由其所在地的普查机构组织实施。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按“在地普查”的原则组织实施;各普查单位必须纳入所在地的普查区,切实搞好清查、填表登记、资料上报等工作。
实施“在地普查”是贯彻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的重要保证,是各级政府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区域经济发展信息的需要。搞好“在地普查”,对于科学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优化经济布局,改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计调查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地普查”的职责分工
(一)市经济普查机构统一负责全市“在地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主要负责统一制订全市“在地普查”的实施方案和问题解答;进行综合协调,并协助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对中央属、省属、市属单位的清查工作;负责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普查工作的指导、规范和检查等工作。
(二)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按照市经济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在地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单位的清查摸底、业务培训、报表布置、填表核查、收表审表、数据录入、数据处理、上报等工作;负责指导居(村)委会(普查区)以及基层单位的普查工作。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行使普查职能,普查地址编码按照“在地普查”原则纳入兰江街道及其相关普查区和普查小区。
(三)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机构根据市经济普查机构的要求,以居(村)委会(社区)为单位划分普查区,绘制普查区地图,采用地毯式扫描的方法进行全面清查、报表布置、普查资料的采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四)各镇乡(街道)、市经济开发区经济普查办公室将中央属、省属、市属全部单位名单与普查区清查摸底的上述单位名单相互核对、查实,形成普查区、乡(镇、街道、开发区)、市三级普查单位名录,以确保普查单位的不重不漏。
(五)各有关中央属、省属、市属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要按照“在地普查”的要求,参加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开发区)普查区的单位清查、填表登记,如实报送普查资料。
三、“在地普查”单位划转的基本原则
(一)中央属、省属、市属单位,先由市普查机构按法人单位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划归相应的镇乡、街道、开发区普查机构,然后由镇乡、街道、开发区普查机构划归相应普查区;产业活动单位由其归属法人单位进行普查;多经营地单位按法人总部所在地进行普查,报表按要求双重报送。
(二)法人及其所属的下级法人分别作为法人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划归所在地进行普查,其各项指标只包括本级法人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
(三)乡(镇、街道、开发区)、居(村)委会(社区)所属单位以及无主管部门的单位、个私企业(经营户)等参加所在地的镇乡(街道)、开发区及普查区进行普查。
四、特殊行业的普查办法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规定,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共有六个部门承担相应的普查任务。军队系统、武警系统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完成;铁路运输业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铁道部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运输业活动以外,铁路系统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的普查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的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各级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共同组织完成。
五、实施“在地普查”工作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在地普查”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支持当地普查机构“在地普查”工作的推进。各级普查机构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融资平台;经验总结
2009年人行与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同时要“加强信贷结构监测评估,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刺激下,2009年河北、云南等地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掀起了新一轮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浪潮。这次投融资体制改革浪潮也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例如,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构建与融资研讨会上认为,地方政府融资需要进行隐形负债向显性负债转变等三个方面的转变。
与此同时,邹晓峰等(2009)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变迁过程总结未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并提出了政府的角色定位,他们分析认为,市场化运作、地方政府行政引导作用是地方投融资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其改革的原则,同时,地方政府在投资体系建设当中应当坚持行政引导应当坚持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进行,这也就是投融资体制建设中地方政府应当坚持的角色定位。
在明确地方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政府角色定位的同时,建设符合地方经济、资源特色的投融资体系仍然是各地政府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在全国各地积极深化投融资体制的过程中,东西部各省市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特点,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为各地的投融资改革提供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对此,本文梳理和总结目前我国各地主要的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得出四点主要的经验:
一、组建地方投融资公司,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
组建地方投融资公司,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和地方产业和特色产业服务。其主要做法:一是构建实现地方政府投资职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例如,广州市成立了交通、水务等领域成立七大投融资集团;昆明市城建投资等6家投融资公司,2008年完成了56个项目,融资112.09亿元,投资78.88亿元;贵阳于2009年成立了十家公司作为投投融资平台。二是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服务于地方中小企业。浙江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小企业贷款,到2008年末底成立小额信贷公司56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77.05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三是搭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特色经济的投融资平台。例如,成都市为恢复5.12大地震后的农业发展,利用市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和市现代化农业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引导聚集社会资金,为灾区现代农业建设累计融资137.1亿元;湖南省怀化市以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投融资平台,服务怀化市的商业经济发展,其中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合同引资124.2亿元,经济开发区实现引资项目19个,实际到位70331万元,实现商品交易额90亿元,形成了怀化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四是搭建综合式的投融资平台,构建地方政府投资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重庆成立的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该公司成立后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渝国投,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形成“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融资集团,行使了重庆市大部分的投融资职能。
重庆市政府组建了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四年内,渝富公司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将近400亿元,控股重庆市商业银行、西南证券、银行租赁公司、渝国投,拥有三峡担保公司50%股份,参股安诚保险公司,“渝富系”地方国有投融资集团形成,渝富模式在重庆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清理消化和重组不良资产。从成立时的解决工商银行重庆分行的157亿元资产包,又清理了西南证券、重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不良资产,提供了处置不良债务的平台,同时优化了重庆市的金融环境。
第二,代表政府实施土地一级储备,进行土地调控。渝富将分散的国有工业企业用地集中储备起来,根据规划和市场要求,集中招标、拍卖挂牌转让,进行周转土地,调控房地产市场。
第三,控股地方金融,进行金融调控,打造类似中央汇金公司形式的企业,作为金融企业重组,改善金融生态的调控工具,达到构建地方控股的框架的长远目标。
第四,融资调控。渝富公司帮助三峡库区、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国开行共同组建全国最大的三峡库区产业担保公司,为库区与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200亿元融资担保。渝富还专门给各类企业和研究所,提供贷款支持或者资本金诸如,或是风险资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渝富还向国企参股,为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参与国企上市的平台搭建。
二、多渠道的创新性融资模式
突破要素制约,创新融资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主要做法:一是通过股权融资。昆明市土司采用扩股方式筹集18.93亿元的城市开发资金,江苏省镇江利用江苏大港股份有限公司融资3000余万元投资新区5万吨级工业水厂,广州的地铁公司和交通投资集团都准备进行上市融资,方案只待政府的批准。二是通过债券融资。借助地方政府所属的综合性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如上海的久本债券、江苏的交通债券、苏州工业园区债券、昆明滇池债券等,这些债券背后有地方政府信用作担保,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实质是“准地方政府债券”。另外,杭州市还探索通过筛选成长性好、经营管理规范,信用度较高的中小企业打捆的方式,进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试点。三是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T、BOT方式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例如,镇江市在污水处理上创新BOT特许经营模式,将分散在各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整合成一个特许经营协议框架下,把若干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打成一个项目,由一个投资人完成投融资和建设运行管理;怀化市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以BT模式引进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5亿元承建首期规划面积的基础设施;昆明市采取BT方式融资41.5亿元新建全长为39.3公里的环湖南路。四是结合自身需要实行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如镇江市水务招商中采用区域一体化特许经营模式,特许投资人采用逐步投资建设到位的滚动式投融资模式,昆明市新都公司采用信托投资理财方式筹集新城建设资金。
三、构建服务投融资平台的行政服务体系
构建服务投融资平台的行政体系,这主要体现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其主要做法:一是走政府划拨启动资金,企业市场化经营的路子为投融资平台的搭建提供财政财政资金支持。例如,怀化市在经济开发区中实行“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的管理办法,经济开发区的财政预算、决算归并市财政统一管理;昆明市政府承诺当投融资公司出现偿债资金不足以还款问题时,由市级财政从预算内安排资金补足。二是在搭建经济开发区为投融资平台。通过对投资商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以扶持社会资本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企业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三是地方政府直接或者授权投融资公司对土地实行调控管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引导投资方向。重庆赋予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土地一级储备和土地调控的权利,渝富将分散的国有企业用地集中起来,根据规划和市场要求,集中招标、拍卖、挂牌、转让,进行周转土地。怀化市在建设经济开发区征地过程中推行“股田制”,吸引民间资本,使征迁群众与开发区成为利益共同体,并且高标准建设安置房。四是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以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效益。一些地方对于非限制类的企业投资项目取消审批制,实行登记备案制;对于必须审批的限制类项目,政府向社会公开审批的依据、内容、权限、程序、时限等,推进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审批方式,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实现项目审批信息化和高效化。五是构建地方的投资担保体系,为地方投融资服务。成都市组建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搭建服务保障平台,做强现有的国有担保公司,以社会资本为主创立商业性担保公司,探索以企业和个人联合成立互担保公司。2008年成都市共有各类担保机构150余家,注册资本合计25.46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余额超过130亿元,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分散风险的主要方式。
四、完善制度与规范行为
完善制度设计,以规范和激励投融资主体行为。其主要做法:一是理清职能关系,明确政府定位。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不断改进政府的引导方式,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放权投融资主体,扩大政府代建制的范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例如,浙江省把政府引导的重点转为制定和执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积极营造投资的公平环境,对民间投资项目同国有项目一视同仁。怀化市政府赋予经济开发区“准政府”职能,对开发区放权或全权委托,经济开发区独立行使相关行政审批并负责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决策程序,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广州市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专家论证基础上引入中介机制的咨询评估程序,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合理竞争规则,重大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建立投资效益考评制度和资信评价体系,以形成有效的投融资约束机制。例如,广州参照国企改革的成功做法,对各投资主体实施股份制改造,并研究制定对投资主体的考核办法,由国资委进行监管。上海市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杭州市建立了企业信用公示工程,以约束投资主体的借贷融资行为。
参考文献:
1、周文渊.专家建议尽快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N].中国证券报,2009-04-27.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 规划建设;补链;效益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Shouguang Coast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Industrial Park
Abstracts:Shouguang City, the first town established in sheep building pilot eco-industrial pa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houguang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Park, respectively, from five core systems and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systems thinking Shouguang coastal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chinery, food processing and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as a whole body of four leading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s well as recent developments proposed planning project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ouguang, predictive analytic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ouguang recently generated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eco-industrial park;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supplementary industry cycle;benefit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根据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改造传统的工业构成模式,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工业区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寿光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率先在羊口镇建立生态工业园,根据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根据当地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建设发展要求,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开发区潍坊分区的产业调整结构为背景,通过重新规划企业现有的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的品种,建立完善的生态产业代谢链,加强工业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的稳定性及柔韧度,建立完整的生态工业系统,促进寿光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实现滨海经济开发区人文、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
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分析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现有工业生态链的基础上,对其引进现代最先进的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在遵循当地原有的生态基础上,合理构建和完善当地的产业链,对当地的不合理的规划建设进行重新的调整,既能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又能促进园区内的可持续发展。寿光滨海工业园的建设规划总原则是按照与自然相协调发展、生态效率、生命周期、高科技高效益及软硬件并重等原则,将发展生态工业园与发挥寿光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并重等对企业进行重塑,实现滨海生态工业园在基础建设、园区自然生态保护和区域自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寿光市滨海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总体框架
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总体框架围绕4个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不同主导产业间的共生、配套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网络与产业间的共生、废物循环利用原则规划建设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的发展链。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近期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发展的是产品的循环代谢链与环境系统整体网络服务项目。
(1)产品代谢类补链项目
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通过改善自己现有的生态工业链和改造各个产品的种类及品种,生产出符合现代市场所需要的工业产品,完成工业园区的新代谢。
(2)电子信息业补链项目
发展现有产品种类及品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相适应,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寿光滨海工业园要积极的发展该地区的信息优势,靠近港口,有完整的生产服务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补链项目包括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五金生产企业和符合该地区的包装企业等。
(3)食品加工业补链项目
建立完善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是近期寿光滨海工业园优先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产品的产业结构,协调食品加工产业与包装、建材、农业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结合寿光滨海生态园的生态环境和港口化工城市的优势,充分利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积极发展当地的渔业及生态养殖业;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补链企业,首先引进糯米粉加工产业,其次引进先进的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将该地区的生态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的产品推向市场。
(4)环保企业的孵化
建立完整的科技环境孵化器,加强金融公司风险投资之间的联系,在园区内通过引进外资等扶持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改新技术环保科技产业,为整个寿光滨海生态园的生态规划建设提供一个现代的孵化场地。
3.寿光生态工业的主要产品补链项目
(1)废物代谢类补链项目
在工业园区内的重点补链项目包括园区内污水的处理、废旧金属与电子废物的处理,以及在工业园区内建立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活垃圾的分离管理与综合利用等项目。
(2)园区污水处理系统
工业园区内的废水处理系统主要是分离工业区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把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进行处理后,然后再送入工业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的处理。在进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行分类处理的同时,还要将原来没有纳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重新进行污水的规划调整,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才可以作为园区内其他生活用水的阶梯利用。
(3)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工业园区内的旧金属及电子废弃物等应该设立固定的分类回收中心,加强对园区内的机械加工类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固体废弃物的区分,统一回收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循环利用。
(4)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
在工业区内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再利用主要是同归对园区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统一的规划分类,统一回收综合利用与处置。
4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近期建设与预测
(1)五个核心系统
工业生态系统:整个规划生产代谢链以网络为主加强各个产业链之间的物流联系。
消费生态系统:对废旧电子、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可循环再利用,充分挖掘循环再利用产业。
园区基础设施系统:整个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实行阶梯式分级管理处理方式,加强水的循环再用。
组织政策保障支持系统:建立完整的清洁孵化系统,通过引进外资加强金融组织的联系等建立完善的污水信息管理系统。
自然生态保障系统:改造原来工业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及景观规划建设,建立起工业区的人文特色。
(2)三大循环系统
寿光滨海生态园的生态工业系统的循环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造纸产业、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及造纸化工产业的建立。
5.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的主要工业生态系统及预测
寿光滨海生态工业园通过构建完整的工业生产产业链及废物循环代谢链,逐步的形成了“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循环途径,整个园区内的物流、原料的阶梯利用等都达到了最优化,实现了园区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园区内各个产业链之间的有机结合,整个园区内的各个企业清洁设施加大了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园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构建新机制戮力大招商
××县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力争实现更高的跨越和更大的发展。年初组织了90多人的党政考察团赴苏北、鲁南考察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近期又选派34名同志赴长三角地区驻点招商,全县外出驻点招商人员已达105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选定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部门帮办、定期调度的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按照“积极对接大滁城、优先建设新城区、加快改造老城区”的思路,确定了40个城建项目,全面快速推进,努力使新城区呈雏形、老城区展新貌、开发区扩规模。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他们建立了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召开了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和重于一切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毫不懈怠。组织开展了“招商引资推进年”活动,广泛调动一切力量,用好一切手段,发挥一切优势,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1至4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2个,实际到位资金18.9亿元,同比增长48.8%。首先是强化压力招商,继续推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和“一岗双责”制度,建立招商引资调度推进和激励机制,加强督查,及时调度,真正把紧逼加压贯穿在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楚州、东海、新沂、盱眙、金湖和山东兰山、曲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找准参照系,定好坐标系,自加压力,奋力追赶;县委、县政府决定从4月15日至5月15日,不召开全县综合性大会,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精力外出招商。其次是创新方式招商。选准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支撑点和主攻点,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抢先拦截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坚持领导带头、带领、带动招商,不断加大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推介招商的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从乡镇和县直机关选派了105名干部分赴江浙沪等地实行驻点招商、专职招商;先后在浙江温州,江苏无锡、浦口等地成功举办了投资环境推介会,扩大××的对外影响。再次是建好载体招商。着力在扩张园区规模、主攻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整体水平上做文章,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目前,县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60家,其中投产77家,先后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加快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步伐,支持乡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块状经济,做大经济强镇。
1至4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8家。抓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帮助企业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截至目前,共争取三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01个,总投资2.37亿元;11个省“861”项目今年计划投资5.65亿元,已完成投资2.23亿元。
呼应“大滁城”建设新“××”
按照“呼应大滁城、建设新××”和“三年大建设、四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城市建设会战年”活动,优先建设新城区、加快改造老城区。一是主动对接“大滁城”建设。围绕把来城建设成为“大滁城”副中心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来城“南移西扩”的发展战略和“一城三区”(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的发展格局,启动来城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修编,主动与“大滁城”建设对接。二是加快县城建设步伐。确定了40个城市建设项目,其中13个重点建设项目,由县领导牵头组织推进,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个,拆迁面积达3.8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6000平方米。加快新城区道网建设,为入驻项目建设提供空间和条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资产整合、土地置换、争取项目进入新区建设,集聚新区人气。打通老城区一批道路,畅通城内交通;改造一批背街小巷,改善群众居住、出行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一批住宅小区建设,提升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加大对“两违”案件查处打击力度,严肃查违法用地、弄虚作假建房等行为。
以项目为载体扩张经济规模
抓项目带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精心组织“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谋划、编制、争取和推进工作。选定一批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部门帮办、定期调度的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力争2009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的项目50个,超亿元项目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