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

第1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 成本核算 绩效考核 医院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涉及范围较广,其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绩效考评、评估资金效益等。其中,成本考核是医院绩效考核的基础,而成本核算的效果需通过绩效考核实现,二者间紧密相连。广大群众渴求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所以“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医院成本核算发展的趋势。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概述

(一)成本核算

目前,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项目法、全程成本法和病种法。其中,项目法将医疗项目当作成本核算的对象;病种法则是将各种病种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后再进行核算;全程成本法又称为“科室成本核算法”,是把科室当作一个单元,通过多种方式对医院成本进行核算,实现全面而精确核算的目的,这种方式现已成为最广泛的应用方法。根据全程成本核算的总体思路,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将科室分为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而每个科室的成分根据科室项目分类,包括医务人员经费、药品消耗、卫生材料更新与维修、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理疗风险基金提取支出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科室成本核算首先归集、计算直接成本科室成本与间接成本科室成本,再根据一定方法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分摊给直接成本科室,然后把直接成本科室自身的成本与从间接成本科室分摊而来的间接成本相加,最终得出直接科室的实际成本。

(二)绩效考核

从理论上分析,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科室绩效考核的基础,同时也是科室绩效考核量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医院成本核算报表体系所提供的各种科室直接成本,综合考虑成本控制以及成本核算的情况,计算成绩效考核的工资发给各医院科室及成员,如妇幼科室绩效工资、医院后勤科室绩效工资、医技科室绩效工资等。不仅如此,在全程成本核算过程中,通过结合科室业务的风险系数、收支比例,建立科室间绩效工资奖励机制,再根据科室内部人员业务水平高低、医疗风险及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以完善绩效工资的分配。

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的协同

(一)落实全程成本核算,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1)加强前期工作。全程成本核算应重视前期工作建设,只有打好“地基”才能保证后期核算的质量。例如,某三甲医院将其全程成本核算前期工作分为全面预算工作和各科室数据收集两个部分。其中,全面预算为成本核算提供总体凭据,各科室数据收集则是搜集去年内部服务、物资管理等部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使预算更加精确。为确保前期工作的充分性,该医院还搜集了大型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的市场价格,分析走势,做出预判,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预算的不确定性。

(2)规范核算执行。根据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应用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医院均已形成独有的运行模式及流程。不过比较来看,全程成本核算的效果却不尽理想。所以,如何有效规范科室全程成本核算已经成为现阶实务探索的关键。2012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弥补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通过规范理论方法,联系实际成本核算,完善内部制约机制。例如,医用耗材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为避免发生成本与费用混乱的现象,耗材成本核算与费用核算已调整为不能由同一人员负责。

(3)健全核算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全程成本核算应具有内容全面性,能够紧密结合医院资深情况,建立全面的成本核算制度。并以全程成本核算作为核心,以科室、部门为单元,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将科室、部门成本核算进行细化,最终实现全面、细致的考核,但在此过程中应把握核算项目的灵活性。

(二)推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对接

(1)思想对接。现实中,医院在进行全程成本核算时,许多医务人员并不理解科室成本核算体系具体是什么、绩效考核的方法是什么,这种情况极易造成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困难。为此,医院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听取讲座、大会讨论、文件通知等方式,促进各科室医护人员和行政人员保持学习热情,更加了解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两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影响到自身利益,更进一步认识到以上两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同时,医院还应当针对工作利弊,积极培养成本核算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2)指标对接。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广泛,应通过这些指标多方面衡量员工工作情况。考核指标需考虑各科室的实际状况,在不与基本原则相悖的情况下设置与科室成本核算相协调的指标。以医疗耗材为例,首先应在成本核算时核算医疗耗材耗费的成本,再通过成本分析估算每个科室领用的理疗耗材数量,还需验证领用数量是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将领用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作为绩效工作的影响因素。

(3)流程对接。实现流程上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对接,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将成本考核中的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到文字上。同时,可以先开展试点工作,选择某个医疗科室或者医技科室,根据其业务进展情况,将医疗成本归集、分类,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接收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中绩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流程。第二,规范制度实施,严格按照规章执行。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要做好程序上的规范性保障工作,如公开绩效考评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公布程序等。许多公立医院为确保公开、公正的实施绩效考核,会将考核结果到网站或内部工作管理系统上,让全院人员共同见证,保证措施高效进行,这种是方法值得提倡的。

(4)相关性分析。绩效考核的指标多种多样,然而医院员工的时间及经历有限。所以,在选择考核内容时应抓住与成本核算相关性较大的指标,这样才能实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以医技科室为例,医技科室设备折旧费较高,那么,大型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使用率等因素就应成为绩效考核时重点考核的对象。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的信息化对接

成本考核与绩效考核均应以真实、全面的数据信息资料为基础,用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两者进行管理。随着电算化的发展,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也逐步完成了信息化管理,不过其执行效果并不好,数据丢失、篡改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使两者协同的阻力增加。所以,医院应加强信息系统管理,规范程序操作流程。及时备份数据信息,提升系统安全性。

三、结语

医疗成本高、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已经成为现在医院财务的主要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成本,应促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增强医院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服务广大病人。

(作者单位为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 李丰娜.基于财务软件实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6).

[2] 文芳清.论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和科室绩效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 (02).

第2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一、社区集体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配置

1、社区集体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按照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和《关于村(居)卫生室布局规划及建设方案调整意见的通知》(青发改社会〔2010〕744号)设置要求和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按照社区人口数量进行配备。社区人口数量1000人以下的,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80平方米以上;社区人口数量1000-2000人的,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120平

方米以上;社区人口数量2000人以上的,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16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室的建设应有独立的工作区域,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信息档案室“六室

分开”,并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五通”条件。医疗设备配置参照《市村(居)卫生室达标建设医疗器械配置目录》。

2、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在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按照自愿申请、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由社区聘用。社区户籍人口在2000人(含2000人)以内的,社区集体卫生室要保证配备2名

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的按户籍人口每1000人增加1人,流动人口按每2000人增加1人配备。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

按以上配备标准,各社区卫生室缺额人员的选聘办法:由各社区从注册在本社区其他卫生室、有执业资格证的现有从业人员中,采取自愿报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确定。本社区无从业人员的可

从本街道其他社区卫生室有执业资格证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招聘。社区签订聘任协议,一年一聘。

二、集体卫生室的运行管理

1、财务管理

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本街道统一的集体卫生室财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集体卫生室的收支纳入社区财务管

理范围,财务和资产与社区分账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街道卫生院负责对社区集体卫生室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社区集体卫生室建立药品出入账登记、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账本等,做到门诊有登记、

发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严禁截留、坐支收入资金。

2、业务管理

街道卫生院负责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社区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

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街道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3、绩效管理

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4、信息化管理。

按照市卫生局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加快完成社区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区卫生局采用ADSL拨号+VPN定向技术,组建卫生专网(集体卫生室2兆带宽,免初装费,安装时需自备拨号MODEL,月租金80元/月

/点)。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社区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

处方笺,逐步实现社区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采购、新农合报销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5、医疗责任保险

根据区卫生局的要求,集体卫生室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按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社区集体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社区集体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不得配备使用非基本药物,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由街道卫生院负责统一采购。社区为集体卫生室配备一定金额的药品流

动资金。严禁各社区集体卫生室乡村医生在非集体卫生室私自开展诊疗活动、私自收费、私自购销药械等,一经查出,直接解聘。对于各社区集体卫生室或乡村医生不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规定、一

般诊疗费规定及新农合报销政策规定的行为,每发现一次扣发本季度绩效考核资金、情节严重或重复违规的乡村医生由社区予以解聘,并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社区卫生室正常运转、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由社区承担。

2、社区集体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经验收通过的社区集体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

生和社区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社区卫生室诊疗、药品、服务行为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四、乡村医生补助资金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不低于40%的比例统筹安排社区

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由街道卫生院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拔至社区卫生室,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2、新农合支付补助。按照国家、省、市、区部署要求,社区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有关政策执行。将所有参合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就医的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采取总

额预付方式,新农合基金支付90%,个人自付10%。预付总额按社区参合人数每人每年就诊2次进行计算,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工作量,考核后拨付,具体拨付方式按照上级文件执行。

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社区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聘用的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按照不低于街道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核发补助,其中区财政按每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

村医生1万元的标准进行定额补助,剩余部分由街道财政负担。

乡医补助资金拨付办法:区财政补助于每季度初的10日内,拨付到街道卫生院账户。街道办事处将应负担的乡医补助资金,于每季度初5日内,将本季度乡医补助资金拨付至街道卫生院账户。街道卫生院

应建立乡医补助资金专账,并委托银行集中乡医补助,其中,乡医补助资金的70%按月发放,剩余的30%做为绩效考核资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季度发放。街道卫生院要加强乡医补助资金管理,坚持

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坐支、挪作它用。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增加乡村医生待遇。

五、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1、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卫生院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要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

工作,对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10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结合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选派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带教。街道卫生院要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

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村医生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

化。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卫生院、各社区摸清并动态掌握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有计划的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社

区卫生室。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吸引适宜人才到基层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社区可通过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免费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等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

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室工作。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3、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乱收费、摊派、集资。支持乡村医生依法执业,坚决打击非法行医,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

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六、卫生院和社区管理职责

社区集体卫生室实施街道社区一体化管理。街道卫生院受卫生主管部门和街道的委托,负责卫生室建设的指导、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要成立专职的管理机构,加强卫生室的督导、检查和指导。

各社区负责卫生室的建设、运转和人员、财务的管理。加强对集体卫生室、乡村医生出勤、应诊、工作效率等的日常管理;在街道的统一组织下,采用多种形式对卫生室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收费价

第3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一、目标任务

规划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五大中心”,深化“大篷车”公共卫生服务,为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血压计、血糖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免费为群众提供健康查体服务,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群众健康和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卫生方面

1、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五大中心”。以新建卫生监督所为契机,整合卫生资源,规划建设“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食品安全检测、卫生信息化管理、基层财务集中收付管理”五大中心,打造全市公共卫生管理平台。

2、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全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为平台,以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为依托,以卫生所为阵地,以卫生“大篷车”为载体,以“双包制”为抓手,变坐等上门为进村入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个体服务为群体服务,将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是深化卫生”大篷车”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服务机制,投入200万元统一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车辆,建立一支“大篷车”服务队伍,做到服务用车、工作人员、服务设备三个统一,明确定时、定点、定目标人群、定服务内容四个工作要点,实施山区居民健康保健工程、保健医生工程、慢性病管理示范工程、妇女儿童保健工程、居民健康宣教工程五大健康工程,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公共卫生“双包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包村或包居,乡医或社区医生包户或包片,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三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功能。建档率达到100%,并同步建立电子档案。

四是对重点人群开展免费健康查体工作,丰富公共卫生服务内涵。

五是加强人员培训,加大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落实,强化绩效考核和监督力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有效落实。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长效机制。

(二)食品餐饮方面

1、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实现各监管环节的无缝隙衔接。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食品专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三员”队伍,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抓好源头管理,规范索证索票。重点抓好粮油、畜禽、蔬菜、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源头管理,强化采购、使用管理,严防有毒有害食品流向餐桌。重点整治索证索票不规范行为,强化食品原料追踪溯源,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等制度,保证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证明文件等齐全。全市所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建立统一台账,规范索证索票记录。监管好农村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的食杂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部位。

3、加强现场管理,落实餐饮具消毒。重点整治后厨卫生管理不规范行为,集中解决脏、乱、差问题,做到加工经营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加工设施、设备和工具清洁,窗明地洁无污水,餐厨废弃物存放设施密闭并明确标识。重点整治餐饮具、器具清洗消毒不规范行为,确保洗涤、消毒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重点整治健康管理不规范行为,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所有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分期分批对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强化其主体责任意识,提高自律水平。

5、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集中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等专项治理,强化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同时,进一步做好风险监测评估,健全信息通报机制,积极落实政府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药品方面

1、加强药品生产监管。

一是落实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

二是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及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做好高风险品种的监管;

三是全面加强和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强化药品流通监管。

一是强化药品经营监管。加强对药品购销票据的监管,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超方式、超范围经营、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以及储存运输不规范等行为;重点解决出租出借柜台、超范围、超方式经营、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借助农村药品监管网,集中开展对城区周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对达不到法定条件和标准要求的企业不予换证,确保药品经营秩序持续好转。

二是继续加大GSP跟踪检查力度。重点加大对药品零售企业GSP跟踪检查力度,凡违反GSP现场检查验收标准三项(含三项)以上关键项目者,将暂扣GSP认证证书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三是强化对企业重点人员的管理。建立新开办及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负责人任职前的约谈制度;继续实施药品营销人员备案制度,探索加强对企业营销人员管理的有效机制。

四是加大对药品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做优医药流通产业。要严格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委托非药品物流企业储存配送药品的行为,提高药品批发的集中度和集约化;大力促进药品零售连锁发展,提高零售药店连锁化率。

五是加大对全市各类媒体的药品广告的监测检查力度,建立违法药品广告主约谈制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移送违法药品广告,积极与工商管理部门配合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六是加强对互联网药品交易和药品信息服务的监测。发现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擅自药品信息以及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擅自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立即上报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违法药品信息和销售药品行为。

3、强化药品使用监管。

一是扎实推进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进、储存和质量管理工作,保障使用环节药品质量。

二是重点做好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专项检查,通过对药品购进验收、仓储管理、在库养护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管,重点查处无证配制制剂、配制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制剂、擅自使用其他医疗机构制剂、擅自降低制剂室条件的违法行为。

4、强化医疗器械监管。

一是加大医疗器械源头监管。要深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评级及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增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增大低信用等级企业的检查频次,加大突击性检查的比重,杜绝产品质量隐患;要积极推行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提升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实施远程动态监控,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三是强化医疗器械终端监管。突出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的购进、验收、储存、维修和使用医疗器械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使用行为。

5、加大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力度。

一是药监局、公安局等部门要建立联合打假工作机制,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制售假药的行为。严厉查处制售假劣药品的重大案件。

二是依法查处以宣传、义诊、咨询为名义变相销售药品的行为。

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或在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和“无文号”产品等六类仿冒药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在具有降糖、减肥等功能的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行为。

6、强化药品技术监督。

一是继续加大药品针对性抽验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可疑药品不局限于抽验计划,要及时抽验;

二是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不断提高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增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风险管理意识。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各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动员和部署,确保全市群众健康工程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1月)。各单位要按照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工作。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好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12月)。各单位对全市群众健康工程进行认真总结,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坚持条块结合、专群结合,逐级落实整治任务,实行网格化监管,确保整治覆盖面达到100%。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绩效考评、信用管理、社会参与、典型示范、责任追究等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第4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监管、为民监管理念,以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以稽查执法为重点,不断规范市场秩序;以快速检验和信息化监管为支撑,不断完善科学监管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目标任务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将餐饮单位基本信息和监管信息100%纳入OA系统管理(含无证餐饮单位),监管覆盖率达100%;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办证率达100%。

2、推进“小餐饮”整规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在2个乡镇(其中必须有一个县城所在地乡镇)开展小餐饮整规试点,创建1条示范街,在大、中、小型和学校(或企事业单位)食堂各创建四个以上示范单位。

3、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4、对持证经营的餐饮服务单位100%纳入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

5、制定并完成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验计划任务,并及时将抽验结果向社会公示;完成省、市交办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验任务;正常开展快检工作。

6、认真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7、开展一次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辖区内发生餐饮服务环节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按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及时处理上级移交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举报、投诉。

(二)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工作

1、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和监管信息档案建档率100%并纳入OA系统管理;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100%;建立实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质量管理制度;保化从业人员培训率100%;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备案登记。

2、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员制度;制定保健食品、化妆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3、制定和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飞行检查工作计划,及时依法查办并上报市局。

4、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对市局移交办理的案件或举报投诉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全年办理保化案件不少于10个。

(三)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1、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监督覆盖率和日常监督管理建档率均达到100%;完成GSP飞行检查任务;持证上岗100%,并完成年度继续教育。

2、积极抓好城乡一体化平台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乡镇及乡镇以上药店、药品批发、连锁企业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入网率达100%,数据上传达100%,图像上传达100%。

3、OA系统电子档案建档率达100%,并且有当年检查记录,各种信息填报齐全;城乡一体化平台建设中企业档案齐全,企业的基本信息、认证信息、药师信息、诚信记录达100%。

4、依法及时查处辖区内的药械违法案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占总案件的90%以上,假劣药品案件占药品案件总数的40%以上,医疗器械案件占总案件的20%以上;药品医疗器械投诉受理率100%;每月按时准确填报稽查相关报表及材料。

5、完成市局下达的监督抽验任务,药品监督抽验中发现不合格货值2万元以上,推进快检室分级管理,完成市局下达的快检初筛任务,积极开展《药品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工作。

6、特殊药品监督管理规范,无偷盗、流弊案件发生。

7、完成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任务。

8、“四品一械”按要求分区分柜摆放,且分区标识明显,清晰。

9、完成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和餐饮单位“电子地图”标注。

10、做好辖区范围内违法广告监测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药械科和保化科。

(四)专项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化产品、药械安全等专项整治监管工作。

2、组织开展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活动,完成5个示范社区创建任务。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饮食用药安全示范社区知晓率测评。

(五)政务和法制监督工作

1、及时、准确上报和上传各类数据、信息和工作总结。每月被市局网站采用政务信息2条以上。

2、按照市局网站“办事指南”规定的审批程序、条件、时限、要求进行进行行政许可的受理、验收、公示、审批。

3、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按规定时限内上报备案,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合格率100%;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含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党建、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招商引资、“三送”、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达标;无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建设

继续抓好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考核评估。一是构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督促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二是不断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配置快速检测仪、食品药品快检箱等基本检验设备,充分发挥快检快筛作用。积极开展好监督性抽验工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抓好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电子化监管水平,形成对接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覆盖全县、涵盖“四品一械”安全领域的电子监管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公众消费查询、举报投诉的功能,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水平;四是构建群防群治的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大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全面开展饮食用药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二)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1、推进“小餐饮”整规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选择2个乡镇(其中必须有一个县城所在地乡镇)作为小餐饮”整规试点,使无证“小餐饮”至少下降10%以上。至少创建一条示范街、在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学校及单位食堂各创建四个以上示范单位。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辖区所有持证餐饮单位首次动态等级评价工作。

2、规范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餐饮服务许可。督促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尽快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责令条件差且屡次整改不到位的学校食堂停止供餐。全面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学校的餐饮监管工作,主动介入学校供餐食堂新建、改建、扩建的方案审查和施工指导,严把许可准入关。

3、做好重大活动和节假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制定保障工作预案、实施全程监管、现场监督的方式,确保本辖区举办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不发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4、积极开展监督抽检工作。制订实施好本级食品抽验计划,扩大抽验覆盖面。提高对高风险食品、大宗食品等监督抽检水平,监测生物性危害因子、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项目。

(三)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

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和监管档案,做到“一企一档”,全面开展保健食品经营者备案工作。督促指导企业落实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提高药械安全监管水平

1、加强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监管。以销售基本药物的企业为重点,继续开展对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实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七统一”管理。督促药店将普通商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分区摆放,严格实行“四品一械”的分区管理。

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完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制度。

3、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督检查。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逐步要求医疗机构药房安装电子监管和温湿度在线监控,确保药品质量。

(五)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1、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用油、地沟油、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深化对小餐饮、食堂、旅游景区、火锅店等重点场所的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曝光典型案件。

2、深化保健食品化妆品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大对大中型超市、专卖店、药品经营企业等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检验,重点检查索证索票、购销台帐质量管理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为。

3、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加大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邮寄销售假药、挂靠走票、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重点地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以及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开展药械流通领域违法经营的专项整治,重点排查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违法采购药品的行为,查处一批医药代表私设仓库现货销售药品的违法行为。

4、加强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监管。加强违法广告监测,完善违法广告上报工作,重点整治违法广告产品及企业。

5、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安全事故监测、信息报告、评估及应急救援机制。建立食品药品舆情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开展食品药品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新人新事以及监管部门的举措,扶优惩劣,加大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力度。

(六)加强监管队伍自身建设

1、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落实《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廉政监督监察措施》、《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实施办法》、《“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实施办法》和《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办法》等制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确保监管队伍安全。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3、加强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和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工作。建立信息专报制度,结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紧扣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上报工作亮点,反映突出问题,争取更多支持。

4、抓好综治、维稳和等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落实综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机要保密、网络系统安全等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对上级机关、领导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部署、批示、指示,以及县局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局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重大的政策性调研、征求意见文稿以及应急处理的重大事项等实行逐项督查。承办股、所和人员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认真办理所承办的督查事项。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股、所和人员,按规定严格执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督查调度,确保顺利通过考核评估。从各股所抽调人员成立县局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办公室,主任:李振裕,副主任:周敬,成员:温华荣、杨大荣、黄小梅、温生英。办公室人员以示范县创建工作优先,对示范县创建工作实行一周一调度,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考核评估。

(三)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认真执行“中八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和县局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公务接待、车辆等的管理,从俭办理一切公务,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四)加强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1、年终对各股、所和农村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进行绩效考评,并评选“先进股、所”1个,奖励800元;评选“先进个人”3名,每名奖励200元;“优秀协管员”3名,每名奖励200元。年终考核达标,单位被评为综合工作先进,省以上的奖5000元,市以上的奖3000元,县委、县政府的奖县奖励金额的一半;被评为省以上、市、县单项先进单位的相应股、所分别奖1000元、500元、300元。年终考核未达标的相关股、所不得评先,相关责任人员不得评先、评优、晋级。

第5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一、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强化廉洁从医、规范执业,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探索建立健全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长效机制,树立风清气正的医疗行业新风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行动范围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含社会办医疗机构)。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教育防线。通过宣传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引导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塑造和维护良好行业形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违法违规警示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务工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动把行风建设列为从医执业的重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加大医疗服务行业建设推进力度,优化医疗机构行风工作机制,加强医院内部行风管理,强化医德医风监管,惩防并举,进一步构建风清气正的医疗行业工作氛围。

(二)加强行业监管,倡导廉洁从医。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和《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行业作风违规问责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将案件问责、不良记分,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工资绩效相挂钩,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诚信体系与考评体系。举报、投诉渠道,通过举报、部门协作等途径全面深入排查线索,重点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医疗活动中(包括在介绍入院、检查、治疗、手术等环节)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家属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礼金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并根据违规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置.对于收受“红包"等严重损害患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查处一起,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三)查处典型事例,遏制不正之风。开展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回扣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利用执业之便收取回扣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行为,医务人员接受医药企业为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行为,医务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规定医疗广告,参与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的行为,医务人员以商业为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的行为,医务人员违反规定私自采购、销售、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行为。

(四)坚持纠建并举,规范医疗行为。各单位要努力提升医疗质量,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多措并举实施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务人员用药等诊疗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合理用药等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辅用药等领域的监管。围绕处方(医嘱)权限、知情同意、批准程序、外购药品院内使用和用药安全保障等方面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纳入行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不规范、不合理诊疗行为约谈机制。将不合理诊疗行为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监督评价。对违反诊疗常规、诱导医疗和过度医疗等严重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和信用体系管理,并向社会公布,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

(五)加强预警监测,查处违规营销。开展重点药物、高值耗材使用监测,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大诊疗合理性评估。严肃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在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药房等区域违规向医务人员推销药品、医疗器械,进行商业洽谈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手段,对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销人员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与医务人员接洽营销行为进行预警、监测和及时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20年9月-12月,分3个阶段实施:

(一)教育自查阶段(2020年9月10-20日)。各单位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全院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广泛动员部署。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自查工作,以查促改,教育医务人员不断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从医意识,正确约束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规范行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0年9月21日-11月15日)。县卫健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负责查处本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收集、整理群众举报线索并依职责查办或转交相关部门查办。联合相关部门对日常诊疗行为及内部管理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建立举报信息通报制度、大额医疗费用倒查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开展专项巡查暗访,曝光违规违纪案例。集中整治范围实现县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覆盖50%以上。

(三)评估总结阶段(2020年11月16日-25日)。各单位对本单位内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各单位于2020年11月20日前将本单位专项整治行动总结报送县卫生健康局。县卫生健康局会同相关部门对部分单位和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的及时纠偏,督促整改并严肃问责。对于整治效果好、群众反映好的单位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弘扬职业精神,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各单位要主动作为,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细化措施,明确分工,多部门发挥合力,将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遏制“红包”、回扣的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和医疗事业发展环境。各单位于9月20日前将本单位行动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局。

(二)强化监管,严肃追责。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将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情况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级评审工作和医疗卫生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医德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加大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违规查究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对存在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严肃问责;对工作不力导致严重问题的,追究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和直接领导责任;对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查实,从严处理。

(三)严格执法,高压震摄。县卫健卫健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坚决打击,建立案件台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清理整顿一批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举报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基础上设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收受“红包”、回扣监督举报专线和专用通道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集线索,保持高压态势,发挥震慑作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第6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投诉;原因;职工培训;医疗纠纷

对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医疗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职工培训,探讨其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一、资料与投诉原因分析

(一)一般资料

统计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年门急诊人数以及收到的投诉案例,按照服务质量、技术质量、责任意识、其他四项标准对投诉案例进行分类。

(二)方法

1. 投诉原因分析

(1)服务质量投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受到医患认知水平差异、员工观念未及时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医患纠纷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医院服务质量成为了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再加上门诊人数较多,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常常言语较冷淡、回答简单、处理草草,致使病人心理失衡,成为各类投诉原因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2)技术质量投诉:医疗行业不同于社会常见的其他行业,医疗行业具有技术性强、风险大等特点。若医院内工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定办事,就易导致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对其投诉。现阶段,我国仍有部分医疗工作人员存在业务素质低、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准确的帮助,导致急症、危重患者救治的延误,造成投诉,有数据显示,技术质量投诉为目前我国患者投诉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责任意识投诉:责任意识的投诉也是我国现阶段投诉原因中较多的一类,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职业修养尚不完备的医生,来自责任意识的投诉使其遭受投诉的主要原因。年轻医生大多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在进行临床查体、医技检查等工作时记录不全面、不详细,造成医疗责任事故,引起患者投诉。

(4)其他投诉:除以上三种主要原因以外,医德医风、医疗器械质量、医务人员法律知识、医疗文书记录缺陷、收费后勤等相关原因等也是投诉的主要原因。在医护人员看来是常识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医护人员若不能及时给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的提醒,就可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如患者通常不能理解为什么拿检查结果要来三次窗口、做B超等待时间为什么那么长等,若医患之间未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沟通,患者及家属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便会投诉。

2. 职工培训措施

(1)加强对职工整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对职工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医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的不断再教育,全面提高职工责任心;此外,对职工进行仪容仪表、交流技巧、行为举止、专业技术以及职业防护的教育,全面提升职工业务素质。

(2)加强对职工纠纷处理技巧的培养:借鉴社会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纠纷处理经验,当产生医疗纠纷时,医院职工应当首先,耐心倾听,让患者发泄;其次,一一解释患者疑问,并充分道歉;第三,详细收集相关信息,向患者承诺问题的解决;第四,给患者明确的解决方案;最后,若患者对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仍不满意,则双方再次进行协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构成中应当讲究语言艺术,语气平缓、语速适中、语言通俗易懂、语气自然果断,同时注意语言的灵活性,避免出现僵持、尴尬的场面。

(3)加大医疗安全教育力度:加大对医院职工关于医疗安全的教育力度,从“源头”上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全面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严格医疗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监督,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医院管理者加强环节意识,将医疗质量的管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对医疗质量实行动态、预见性的监督和管理,转变事后管理的管理理念,树立“预防为主”的事前管理理念。

(4)将职工绩效考核与医疗投诉挂钩:加大对医疗质量和病历质量的监控,将职工绩效考核与医疗投诉挂钩。规范职工病历书写,对于病历卷面整洁的员工给予必要的鼓励,对于病历卷面字迹潦草、涂改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处罚;建立职工个人不良积分考核制度,定期的依据患者投诉结果对职工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院质量简报上,将评价结果与职工奖罚直接挂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工作情况和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将抽查结果与年底考核评分挂钩。

(三)观察指标

比较培训前后投诉情况的变化。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二、结果

(一)培训前后投诉比例变化比较

实施后,各项投诉内容人数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二)培训前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培训前,即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医疗纠纷共发生12起;培训后,即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医疗纠纷减少至4起,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职工培训后,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培训前后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顾兰蓣,金文秀,王红岩,等.医疗投诉原因分析及职工培训对医疗纠纷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08(11).

[2]黎艳华,陈晋东,周胜华,等.医院投诉接待中心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16(02).

[3]尹跟旭,孙林辉,唐斌,等.论危机处理意识在预防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2(03).

[4]黄培.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确保医疗服务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05).

第7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控制、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与健康为目标,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标本兼治与着力治本、完善制度与强化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分工协作与落实责任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一)食品质量安全

1、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应获证而未获证的食品企业依法取缔;全面建立完善各项市场准入标准;对食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违法违规案件依法查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工作达到“五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景点),争取全县群众15万人和学生5万名受到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所有食品企业和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诚信承诺公示活动。面条、馒头等小作坊杜绝“以物换物”行为。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开展“双评”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水平评估。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增加5个。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的经营和使用。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6%。

3、瘦肉精污染检测合格率达到99%,配合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5%。全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增加1家。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病死猪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4、完善全县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电子信息系统。食品生产领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00%建立质量安全档案。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5、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6%以上。县城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6、县城市场、超市100%建立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制度,乡(镇)村、街道和社区便民超市(食杂店)100%建立进货台帐制度。城市和农村市场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至2个百分点和2至3个百分点。

7、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到97%以上,食堂和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

8、新建农村便民超市8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便民超市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5%以上。

(二)药品质量安全

1、药品生产环节。药品生产企业在线品种全部达到实施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管理要求;药品生产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药品流通环节。继续整治流通秩序,规范药品经营行为;加强广告监测,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得到及时查处;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全面推进示范县建设工作。

3、药品使用环节。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县级医疗机构达到规范药房标准;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保障水平及合理用药水平;有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4、医疗器械监管。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加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秩序,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5、药品案件查办。严厉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查源追踪;及时核查群众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落实;努力消除药品安全隐患,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1、以落实十大实事为切入点,以抓大促小为载体,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落实开办者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予以公告,清除出市场,并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及加工病死畜禽肉和利用连锁配送、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2)进一步加强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专项整治,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积极推进农业、畜牧业标准化,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施生产记录制度,提高食品安全自控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以治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污染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例行监测和监督检查。

(3)进一步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查处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着力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重点区域、高风险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集中地和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的监督抽查力度,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对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吊销证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获证企业对食品安全有稳定的控制能力。全面推进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和监督工作,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提高屠宰加工质量,严格按规程实施检验检疫,保证猪肉产品质量,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4)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的整治,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安全(QS)标志、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抓住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切断假货流通渠道。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实施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96号),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电子网络监管工作,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三绿”(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工程,提高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水平。

(5)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餐饮业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无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企业(摊点)。达不到法定食品卫生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于已取得卫生许可证,发现问题经过整改但仍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要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认真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提高晋级比例。认真落实《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260号),严格落实《*省农家乐餐饮卫生管理办法》(试行)(*卫监〔20*〕164号),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食堂、旅游点餐饮、小餐馆和农村聚餐的整治和监管。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规违法行为,提高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降低食品中毒事故发生率。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工作,科学预警信息,减少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的危害。

(6)进一步加强重要节日、重点时期和季节性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针对节日期间、重点时期和季节性食品存在的问题,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无QS标志等食品,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7)以革除陋习为目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面及面制品、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两个专项整治工作。各乡镇政府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对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和现场指导的力度,加大对面条馒头作坊的指导规范力度,对条件不具备,限期不能整改的面条馒头作坊坚决依法予以取缔。按照开办标准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购销台账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社会监督,通过公开监管部门举报电话,组织新闻媒体明查暗访,增强生产经营户自律意识,促进规范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8)开展肉及肉制品、豆制品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将豆制品和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视线,对有条件实施企业升级改造的,监管部门要加大指导帮扶力度,促其符合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强化对各类豆制品和肉制品企业的日常监管,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定人、定位、定责。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曝光力度,使豆制品、肉制品违法违规企业时时处于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2、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继续开展食品药品诚信承诺公示活动。增强监管部门的责任感和企业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构成互相沟通的平台,方便投诉、举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继续完善食品安全“双评”(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绩效评价)机制。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认真组织开展对本区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研、抽检和评估,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并通过实施整治绩效评价,确保全年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和预警体系。各乡镇政府、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对季节性、阶段性食品抽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适时利用多种形式预警,提醒公众健康消费。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档案为载体,以信用评级为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不断完善和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和监管手段,促进农村便民超市等建设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方法、新措施、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操作手册,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对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实战能力。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1)继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五一”、“十一”以“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共同构建和谐温县”为主题,全县统一组织开展两个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9月份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假劣食品药品展台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咨询等活动,广泛进行宣传。

(2)抓好日常宣传工作。各乡镇政府和监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本辖区、本部门的食品安全日常宣传工作。每个月由一个监管部门组织一次主题宣传活动。3—10月每月依次组织开展以“3.15消费与责任”、“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碘盐安全”、“严格市场准入,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夏令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进校园”、“肉及肉制品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3)继续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取得的显著成效、建立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开设专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警示信息。适时曝光一些食品违法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激励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不法行为的积极性。

(4)继续开展食品监管人员和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专职人员和食品协管人员的培训,重点学习综合监管知识、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内容。加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使广大群众了解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养成科学饮食、安全消费的习惯。

(二)药品安全重点工作

1、加强药品研究生产监管。配合市局做好生产企业药品再注册和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再注册的摸底调查工作,强力推进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继续对企业评定划分等级,实施分类监管,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安全。开展医疗机构制剂专项整治,确保医疗机构制剂安全。

2、深化药品流通使用秩序整治。保持高压态势、巩固整治成果。继续加大对批发企业代开发票,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出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药品的治理力度。督促企业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规范经营。继续实施分类监管,对问题比较多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进行重点监管。对“零缺陷”的企业宣扬,对不良行为记录多的企业曝光。坚持将终止妊娠药品作为日常检查的必查项目,进一步加强对经营企业终止妊娠药品的监管。加强品和管理。积极推进品和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监控信息网络建设,适时监控,严防流向社会造成危害。加大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综合治理力度,遏制违法广告行为。建立新闻媒体虚假广告责任追究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力度和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广告活动主体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咨询服务类和电视购物类节目中有关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内容的监管,防止虚假违法广告误导消费者,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农村“两网”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全部得到培训,提高协管员、信息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提升监督网络运行效能。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网络,鼓励具备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规范农村药品供应渠道。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确保农民群众用上安全、方便、廉价的药品。继续推进医疗机构药房(库)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创建工作进行验收,所有县以上医疗机构药房达到规范化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监管,加大药品抽验力度,严防假劣药品进入使用环节。推进医疗机构药品的规范管理,规范处方行为,逐步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处方。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和监督,指导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的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及时处置群体性不良反应事件。

3、加强医疗器械监管。进一步巩固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成果,开展注册清理工作,对违规申报和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产品坚决不予注册。继续强化生产企业的监管,对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点检查,实施重点监管品种原材料备案制度。加大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力度和频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监管。以骨科植入物产品的使用及追溯作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突击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100%;确定为警示等级生产经营企业每半年现场检查1次,失信等级的生产经营企业每季度现场检查1次,覆盖率100%。

4、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巩固完善联合打假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追根查源,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开展药品邮购,制售假冒狂犬疫苗、兴奋剂等药械专项检查,对违规生产、销售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依法查处,直至吊销许可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收集上报工作。强化日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信息的质量及可利用度。加强MDR监测网络建设,扩大监测覆盖面,逐步将监测网络扩大到所有涉械单位。加快推进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建设,坚持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巡查制度,加强兴奋剂管理和执法检查。

四、保障措施与工作要求

(一)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1、各乡镇政府要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具体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明确任务,量化指标,狠抓落实。支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配合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

2、各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把关、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经营监管部门职责的通知》(*政办〔20*〕116号)的要求,紧密结合本系统实际,研究制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具体实施方案。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定期会商、统一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3、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督促其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药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乡镇政府要把食品药品安全投入列入公共财政开支的重要内容,保障信用建设、信息、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健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食品药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协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严肃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防止越权乱作为、失职不作为。

(四)建立健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推进机制

1、建立领导机制和责任体系。要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放到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各乡镇政府要明确1名领导具体抓落实,实施目标管理,纳入年终考核,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将每项任务和指标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处室(科室)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建立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和项目数据库。要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和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重点项目数据库,设立工作台账,倒排时间表,强化评估考核。

第8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一位知名专家告诉记者,他曾在某县级公立医院挂职,发现那里大多数医生收入很低,没有其它来源,“就是靠硬撑”。

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近日表示,2015年将推进四省范围内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2015年1月15日召开的山西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计生委卫小春主任在安排布署2015年工作时把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放在第一位。要求2015年年底前在全省119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参与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吃透精神,先行先试

柳林是山西县域经济发展高地、也是全国百强县,号称“黑色熊猫”的国宝级4号主焦煤就产自这里。应该说,黄金时期的柳林经济给柳林医改打下坚实基础。

柳林全县共15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3.6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按照“一乡一院、一村一室”设置原则,全县共设20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一般卫生院9个及5个分院),257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393名,包括县人民医院在内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0个,共有病床955张。

医改主旨是惠民,这一点正是柳林县政府的长期执政纲领。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基础上,柳林县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补偿水平,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接受本刊采访的柳林县卫生局刘哲平局长给出下面数据――

“柳林大义诊,健康进万家”活动,累计9517人次医务人员下乡进村义诊,义诊43388人次。

“政府掏钱,我体检”活动,全县14岁以下儿童、4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男性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累计体检59933人,体检发现4797人患病,患病率8%,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联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省眼科医院、太原爱尔眼科医院等省城专家亲赴柳林各乡镇,累计义诊1760人,筛查14岁以下儿童心脏病41例,筛查白内障患者980例,手术治疗300例。

全面推进“健康柳林”计划,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住院补偿封顶线保持15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98%,新农合报销185112人次,补偿总金额8508.9万元。

为全系统配备“用友”财务软件,规范了账务管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输送网络专线,极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县乡村全部实行卫生信息网络直报;20个卫生院全部改扩建,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置10万元左右的医疗设备,给每个村卫生所配备5000元医疗器械。 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在柳林调研基层卫生工作

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和“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改革思路,柳林县卫生局大胆实践,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实现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树形象”的目标。那么,柳林有哪些医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呢?

一是公益性定性准确。遍及柳林各乡镇的20所基层卫生院全部明确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负责保障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进一步推进柳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在柳林,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5元,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6833份,建档率达88.4%;举办健康讲座267次,开展健康咨询249次,受教育人群达20万人次;共管理儿童23455人,孕产妇2694人,老年人19826名,管理高血压患者18503人,管理糖尿病患者5349人,精神病规范管理926人,以上均超额完成计划内任务。2013年,柳林成功创建“省级应急示范县”;2014年12月,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示范县”。

二是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柳林县这项工作始于2011年9月,到2012年7月,实现全部销售药物的零差率,彻底取消原15%的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收入全部由县财政予以补偿。

除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外,全县20所乡镇卫生院也全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累计销售4643.9万元,共让利1393.17万元。这项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医务人员工资全额财政保障,脱离自收自支。

在针对基药制度实施的采访中,柳林的另一个作法也引起记者关注。其实这是一个在基药推行中各家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基药目录范围较窄,人民健康需求难以满足。柳林县卫生局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习惯性用药需求,在基本药物网采目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10%的网下采购目录,对15种基层卫生院最常用而网采目录中没有的药品进行网下采购。

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实现灵活用人。打破身份界限,竞聘上岗,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思路一经实施,就明显感到给机制带来生机和活力。

在柳林,卫生院院长要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得到强化,用人自同时得到落实。

四是改革分配制度,执行绩效考核。根据医改政策,柳林卫生系统设计了以“两个考核”“两个挂钩”为主体的考核机制。一个是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各乡镇卫生院经费补助与考核结果挂钩;一个是按岗位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绩效分配长效机制,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实施后,职工对绩效考核满意度在90%以上。执行绩效考核前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均工资收入2639元,执行绩效考核后职工月均工资3926元,提高1287元,增幅48%。这一实践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巩固了基层综改成果,实现了“卫生阵地不能丢,医疗收入不能减,服务宗旨不能变”的要求,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2014年9月,吕梁市卫生局召开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暨乡镇卫生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现场会,柳林县卫生局就基层卫生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随后吕梁市各县对柳林经验进行了推广。

聚焦柳林医改,建机立制是成功基础,“医疗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及信息管理办法”成为“柳林医改”主抓手。

医改主阵地――县级公立医院

医改重头戏在“公立医院”。仅2012至2014三年间,柳林――这个偏居一隅的山区县,就来了多位重量级人物。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山西省政府张建欣副省长,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原吕梁市政府挂职副市长、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还有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山西省政协、吕梁市人大等各级领导也多次前来柳林调研医改工作。

柳林县卫生局先后被国家人社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先进集体”,被山西省卫生计生委授予“全省医疗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吕梁市政府授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谢红副主任调研柳林卫生工作

应该说,柳林县公立医院改革自2012年3月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起拉开帷幕。由卫生、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共同组成县人民医院管理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从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创新。紧跟着是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也是关键一步。 吕梁市政府秦怀金副市长调研柳林医改绩效分配情况

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柳林县人民医院还建立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从“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三方面多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医改主力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职工待遇每年以15%~20%的幅度在提高。

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出院病人的回访、门诊病人免挂号费及诊疗费、120急救中心运行、与北京301等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等成为柳林六大医改亮点。

2012年5月至今,免门诊挂号费、免诊查费、赠送诊疗手册及门诊预约服务全面实行;济困门诊和济困病房设立;急诊科对所有急诊病人和各科室无主病人均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在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工程上,柳林县人民医院制定了30种疾病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管理已达56个病种,2014年全年共进入临床路径病例3815例,入组率达95.43 %,极大降低了群众就医费用。

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辅助科室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也是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的重要举措。还有120急救中心的正式启动,也解决了多年柳林急救急诊的空白难题。 柳林县政府武跃飞县长视察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2014年,柳林县人民医院还与北京301医院建立了远程教育和远程会诊系统,患有疑难重症病例的柳林百姓通过远程会诊就可以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给出的治疗方案。这也是柳林作为山西唯一一家示范县,承担国家“农村常见病规范化诊疗和临床路径研究”课题中的一项内容。这一课题是科技部立项,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承担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部分,该项目对示范县的目标是“小病不出村、一般病在乡镇、大病和疑难病可以在县级医院得到解决”。总医院尹岭教授担任项目技术总体组组长。对柳林百姓而言,这可是一大健康红利。

采访中还获知,按现代化医院标准设计的600张床位的县人民医院扩建手续已办结,年内将正式动工。这项工程对柳林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而言又将是一次大的提升。 柳林县卫生局一行在北京医院与专家座谈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应该说,让广大老百姓真正沐浴到医改的阳光雨露,方为医改真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话虽简单、朴实,却明明白白道出一个道理,衡量医改是否成功的最高、最权威标准是群众标准,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还让我们用数字说话――

2014年,柳林医疗收入突破7000万元,比去年增加7%,其中门诊18606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7%;门诊次均费用为109.64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住院11575人次,同期增加9.7%;住院次均费用为4478.55元,同期下降3.8%。可以说,公立医院改革后的柳林人均医疗费用在不断下降,医疗收入在稳步上升,病人逐年增加。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说明这片土地上真真切切生长出了医改的果实,群众对医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老百姓开始在家门口看病了。

2014年,全县共有263524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98%,截止到12月份,全县共有232348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补偿总金额10336.7万元。

柳林县“独此一家”的医改政策还包括――

建立长效机制,缩短补偿周期,每月为参合农民办理两次补偿报销,领取补偿款周期缩短为半个月,同时为避免参合农民往返奔波之苦,2013年1月起,每月10号、25号将补偿款直接打入患者农行卡中。

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开展了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按参合农民患者住院医药费用中可补偿费用的70%予以补偿。

第9篇:医疗器械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国有医院的人事管理由传统的模式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此来促进国有医院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医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步伐须加快。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的很多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将成为衡量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标识,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成为我国医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现已越来越重视跟加强医院的人事资源管理,人事资源管理的制度较之前也完善了许多,但是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陈旧

虽然我国近年在卫生事业单位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做了很多的尝试,强调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但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仍较陈旧,人员的调配更多地还是受到编制的限制。

2.竞争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大医院长期在各方面都领先与较小型医院,面对竞争,国有医院的工作人员始终觉得抱着铁饭碗,缺乏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对患者服务的态度不如民营医院热情周到,加上国家现出台的全民医保政策,使得大医院在收费方面也不再拥有低廉的优势。大医院不再是病患的唯一选择,造成病患的大量流失[2]。

3.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在我国,职称的评定太过于模式化,职称与工资与各种福利挂钩,一评上就是终身制,而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却未能体现出晋升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使得同一职称级人员的实际水平相差甚大,这种过于模式化的机制,造成了职称的贬值;而由于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制度的不健全,考核太过于注重形式,考核方法不科学,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极大地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人才的潜能未能有效地开发。

4.人才培养问题多,流失不可避免

(1)重视引进人才,轻视内部人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种观念,大医院过重的重视外部人才、不重视培养自己的内部后备人才,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科发展问题。(2)重视优秀人才的确立,轻视优秀人才的管理与使用。(3)重视个人,轻视团队。(4)重视科技人才,轻视医疗人才。(5)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轻视医院管理人才。没有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导致医院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6)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在对人才的使用上缺少规划,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充分挖掘引进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使得大医院在面对外部环境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时,不能更好的面对。(7)重视学历教育,轻视继续教育。我国教育手段与形式过于严肃,不够灵活多样,难以满足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求知需求。

5.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评价是医院聘任、奖惩,职务升降等政策正确实施的基础和依据,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管理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我国目前的薪酬分配政策缺乏绩效考核体系和反馈机制,绩效考核标准的不规范,有些医院过于强调绩效考核,却忽视了绩效管理,导致薪酬分配政策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工资对所有员工失去了激励作用,而奖金就成为了激励的主要动因,这样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又比较僵化,很多医院存在着重资历,轻能力的现象,收入与付出的不对等,导致很多医务人员收受病患红包,拿医疗器械和药品回扣,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了阻碍了医院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

6.大医院一般建院时间长,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行政后勤的管理队伍也日益庞大,随之而来的各种费用开支也日益增多,行政后勤管理的运行效率也不高,加之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用于离退休人员的花费逐步增加,这些都加大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二、当今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要明确人力资源工作

人力资源工作并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事情,它还涉及到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配合,才能彻底真正贯彻人力资源的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群体开发人力资源的优势。

2.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针对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长远有效的培训计划;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晋升、及激励机制;再次,为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先要制订科学的人才引进标准,建立人才评价系统;最后,要营造有利人才发挥其作用的环境,提供其所需的科研设备,制订各种优惠激励政策。  (1)在人才培养方面:①制订培养规划,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短期方案,要注重基础教育重视前沿科学;②完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能发挥其特长挖掘其潜能的机会;③注重全员教育,把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有效地结合起来,点面结合,点的培养即重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人员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中选拔,对选中人员加以重点培养;④加强对临床型医学的相关人才与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⑤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内容;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适合大医院的人才培养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优胜劣汰;⑦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制约机制,以减少人才的流失,增强整个队伍的稳定性。

(2)在人才教育方面:①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其加强科学管理;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③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医学教育工作,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3.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就是人才的相对缺乏。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医院对其所属员工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并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法。通过制定适当的目标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具体的目标制定中需要注意协调好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关系,使二者保持相一致。医院管理者应充分相信员工,提高员工对医院的管理工作的参与度,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到医院总体目标的制订工作中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医院的主人,进而增强他们对医院认同感与归属感。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又有利于医院总目标及其个人目标的实现。

(2)岗位竞争激励法。即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建立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制度。医院为了解决员工总量冗余,结构性缺员和人员能进难退、能上难下的问题,应积极推行较为灵活的岗位竞聘制度,面向社会吸纳急需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使人员能进能退,岗位能升能降,收入能增能减,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医院的生机和活力。

(3)尊重、信任激励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尊重、信任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尊重、信任员工,就是放心、放手使用员工,支持其工作,广泛听取职工的建议,大胆启用人才,使员工 生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动力 。

(4)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积极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员工能力的最大发挥。

三、结语

总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环节。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整合医院的资源,而且能够提高医疗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创立医院的品牌形象提供发展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芳.浅谈新时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师,2009,(3):208~209.

[3]张英.医院人力资源整合与薪酬体系优化[J].现代医院,200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