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紧密结合省局中心工作,充分利用业务专网平台,有效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广告监测系统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

坚持贯彻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省局中心工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业务系统协同应用。

1、认真研究省政府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完成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方案规划、资金立项和软件系统开发、监理招投标工作

根据省政府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积极研究、部署省局相关工作,派员参加了全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广泛调研,精心谋划,按照省有关部门的建设规范、数据标准和时间进度要求,研究制定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和技术框架方案,联合监察室、政策法规处落实分解任务,共同推动系统建设。XX年,配合省政府采购中心完成了软件开发项目招标工作;在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中标单位江苏国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人员已进驻现场,抓紧开展系统开发相关工作。为有效控制项目质量和进度,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报经局领导同意,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第三方监理制度,已完成监理招标方案制定和监理招标工作。

2、全力配合市场处,做好国家局指定项目“广告监播系统”建设调研,招标方案制定和招标、实施等工作

根据国家局要求,配合市场处认真开展“广告监播系统”建设方案调研,结合我省广告监测工作管理需要,以监测资源共享为目标,以全省业务专网平台为载体,细化、优化“广告监播系统”建设方案,精心组织招标工作,协调推进系统建设。通过与市场处的共同努力,在省政府采购中心已完成项目招标并落实了供应商,南京、南通、苏州、无锡等8个市已完成监测系统设备安装集成和软件联调;在南京对全省13个市局市场处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50多人开展了专题培训,为更好地开展药品违法广告监测工作,尤其是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3、做好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审批系统试用和完善工作

继续协调国盾公司做好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审批系统试用和完善工作,组织器械处、受理中心、认证中心开展了一次培训工作。

4、协调业务处室认真做好全省药品电子监管专项检查汇总工作,并及时报送国家局。

根据国家局《关于开展药品电子监管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国家局要求协助市场处、安监处对全省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电子监管实施专项检查。督促各市局及时与相关企业沟通,加大了对辖区内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入网、赋码、核注、核销等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同时对未按要求操作的企业,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督促其按要求做好实施电子监管的相关工作。

5、协助省局各处室积极推进应用系统建设和维护,提升监管效率。

积极配合办公室完成食堂pos系统上线后的试用维护、修改完善工作。配合办公室继续推进oa系统省局与直属单位、市局联网协同应用,促进公文无纸化传输。开展机关办公物品领用系统的试用和修改完善工作。继续做好稽查系统的维护工作。协调国盾公司做好信息中心网站建设前期主页面设计工作。

二、及时、高效开展网络和系统维护,有效保障了业务系统的协调运转。

1、日常网络维护

始终把保障机关办公和业务系统协调运转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办公人员电脑软硬件故障、网络调整、电话移机、新进人员装机等等工作,第一时间解决。XX年累计处理各类问题超过400次。在网络和服务器管理维护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丝不苟,每日巡检机房网络设备运行情况,根据设备负荷随时调整机房空调、ups等设备运行参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定期进行服务器补丁更新和病毒库升级,定期进行系统数据库备份和密码更换,强化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对ups、精密空调、服务器硬盘、机房消防、监控设备等故障及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发现随时报修,保证了全局信息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2、应用系统维护

认真做好网站和工作论坛(bbs)的每日维护工作,对新注册用户及时进行实名认证和访问授权,XX年论坛新注册用户207人,其中通过审核39人,新增帖子6480条。每月按时整理更新公众查询数据库内容,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定期进行系统数据库备份和密码更换,强化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认真做好oa系统、国家局专网药品注册受理系统、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系统、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系统等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以数据质量为前提,为科学决策为导向,认真开展统计工作

信息中心以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局食品药品监管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开展统计工作。XX年中心共完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市统计局等布置的各类统计报表38张,其中,全省汇总上报国家局XX年各类统计年报报表18张,统计季报报表12张,涉及各级药监机构175个;报送省统计局年报、季报各1张;报送南京市统计局年报、季报共3张;另外报送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情况表共4张。随着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统计制度的不断规范,统计数据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也根据本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抓好统计数据的分析、使用工作,更好的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四、积极参与省有关部门信息化协作工作,认真做好省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1、认真做好省政府信用平台每月一次的信用数据归集、整理和上报工作。XX年更新了32表次、256864条数据。

2、协助市场处按国家局的统一要求,整理汇总13市局上报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信息,并通过专网上报国家局。XX年更新了市局传来的数据20表次、16710条。

3、参加电子政务违规外联监控平台培训会议,配合局保密办做好计算机的监控客户端安装、相关设备的登记编号工作。

4、配合局保密办做好省级机关保密检查的自查项目准备工作,并参加了省保密局组织的保密检查技术培训会议。根据机关情况,细致研究局机关自查方案,做好机关保密检查的自查工作,对局长室、办公室、监察室等重点部门和岗位逐一排查,对业务处室全面抽查。

5、认真做好省局机关办公网络日常维护、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及网站、论坛、oa系统和各业务审批系统的维护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

6、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认真做好省局自办网站和专线托管网站备案工作,完成省局网站、省食品安全网站、省局信息中心网站、省局培训教育网站等6个省局自办网站并协助省药学会药学与临床托管网站备案工作。

7、配合办公室完成国家局安全监管视频会议及全省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会务摄像工作。

第2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人员应急逃生训练设施设施采用体验式教学手段,利用5个集装箱搭建场景,建立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综合训练舱室,模拟各类作业环境,训练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能和安全标识的识别与安全通道选择能力;涵盖火场逃生、高处逃生及人员搜救等培训功能。应急防护装备使用专业训练设施建立应急防护装备体验式培训设施,训练应急救援人员对各类先进应急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提高快速应急救援能力;涵盖火灾应急防护、有毒物质泄漏应急防护、辐射泄漏应急防护等装备正确使用培训。“每个学员在培训之后,都可以试穿,真正掌握防护技能。”张静激副总经理补充说。事故应急救援应急演练设施建立仿真事故场景,模拟坍塌、挤压事故造成的人员被困、埋压,训练油气生产及石化企业应急救援队员在发生地震、火灾等事故情况后正确使用各种救援器材对人员进行救助。能量控制与应急救援训练设施建设模拟工艺隔离、电气隔离、机械隔离等能量隔离的设施和工具,训练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能量隔离的操作步骤及对各种隔离锁定用具的使用能力。进入限制空间应急救援训练设施建设可移动式的进入限制空间作业训练模拟场所,分为立式罐、卧式罐2种形式,模拟舱内气体环境、结构、不同作业方式,对油气生产及石化企业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纵向及横向作业安全技术与应急救援训练。高处作业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模拟训练塔和高空作业防护及救援工具,实现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进行高空作业坠落防护以及高空救援模拟训练,可模拟训练自由落体、高空缓降、高空救援、外部救援、高空逃生等培训演练场景。化学品伤害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模拟化工过程安全,培训石化企业员工在受到化学品伤害时自救和互救能力,以及对各类化学品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包括气体检测、泄漏控制、应急逃生、洗消处理、化学品灼伤处理等应急能力训练。危化品运输安全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撬装化、集成化的培训模块,对危化品从业人员进行危化品运输、储存过程的安全技术及应急技能进行训练。电气伤害应急救援训练设施设施配备电气作业安全装备、电气隔离锁具、医疗器械等,培训人员如何避免受到电气伤害和受到伤害后如何救援。

水上搜救应急救援训练设施在渤海石油游泳馆基础上,配备水上搜救装备、器材,训练水上应急技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应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企业的安全培训考核,实现在线培训、考核功能。提高能力服务社会记者采访之时,在海洋石油培训中心实训楼南侧,占地面积超过6000m2的演练基地建设项目火热地建设中。建设方式室内外相结合,“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仿真模拟培训设施”和“安全培训考核系统”为室内建设,其余均为室外建设,以便有效模拟真实场景;“石油化工与危化品火灾应急救援与扑救训练设施”“水上搜救应急救援训练设施”分别利用塘沽军粮城现有油气消防场地和渤海石油游泳馆进行建设。海洋石油培训中心演练基地建设项目14项训练设施,覆盖了石化领域上中下游常见事故,可模拟事故情景和高风险作业内容,不仅仅具有应急救援训练功能,同时还具备安全作业技术训练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化的特点。培训中心与多家国内外具备先进、成熟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为项目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投入使用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同时通过体验式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参训人员实际能力。

海洋石油培训中心针对石化行业事故特点建设、使用演练基地,帮助从业人员系统地了解石化行业作业风险,提升海洋石油上中下游和天津地区石化企业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了这种直接满足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的要求外,演练基地还将海洋石油培训中心安全技术与应急救援技术培训课程系统化,提高安全与应急培训课程实际操作训练水平,提高系统能力;同时,多年来建设安全与应急技术的培训设施、资源,也将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全面、高质量、高技术的服务。张静激副总经理说:“我们的目标就是结合现有资源,更大化发挥应急救援功能。”建设进行时“用好、管好国家投资,建设先进性培训设施”。为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了《关于做好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海洋石油培训中心演练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并成立总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该通知,要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织,制定工作开展计划;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关于成立“海洋石油培训中心演练基地建设项目”筹备工作组的通知》,成立项目筹备工作组,开始进行项目调整、功能设计、技术保障等工作。

项目筹备工作组根据项目批复资金调整项目整体实施方案,结合海洋石油特点及事故类型,确认建设14项训练设施。此后,针对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各设施功能、项目整体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确认项目建设地点和总体布局方案,完成项目各设施功能规划工作;并进行后续修改完善。据悉,现阶段,项目筹备工作组正在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初设、详设等工作。“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课程的开发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技能培训部经理助理张树军介绍说,“我们根据14个训练设施,初步拟定了18个课程培训大纲,并划分了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目的是更有成效地进行培训。在项目建成时,我们也要完成教师的培养,在软件上满足整个基地运行。”张静激副总经理说,按照目前项目的进展,可以实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提出的2013年底完成的要求。

作者:白瑞

第3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陶瓷、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得到调整、改造和提升;汽配、液晶显示器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电子、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品牌经济、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快速推进。以金融、物流、会展、商贸、旅游和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顺利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编制完成《*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0)》,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工程中心5家、省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3个、国家免检产品13个。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54亿元,增长23.86%,高于生产总值增幅4.66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指数达到200.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6.88亿元,增长57.3%。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规划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编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10多项规划,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道路交通进一步完善,广佛轨道交通全面动工建设,首期9条与广州衔接的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和绿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批21项和第二批21项交通重点工程分别完成了17项和4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水恒益电厂、南海发电一厂(三期)等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德胜电厂(二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第二饮用水源地建设全面启动。组团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速,东平新城发展定位明确,中心组团城市建设互动发展,其他组团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三旧”改造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首批122个建制村居改造示范村中有15个编制了村庄规划,65个已建设或正在建设农民公寓,祖庙-东华里片区和季华中心商务区改造提升工程陆续展开。

(三)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城市环境有效改善。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4.36%,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排放量均可实现比上年下降10%的目标。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集中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关闭陶瓷企业39家、印染企业9家、立窑水泥生产企业4家。加快推进火电厂脱硫工程和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促进200多家重点企业建设完善了脱硫工程,光明、河口两家发电厂实现关停。污水处理能力稳步增强,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0.2万吨/日。城市道路六级标准化和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以“三年促变,绿地*”为目标,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全年植树310多万株,营造各种主题林104个。稳步推进“大城管”战略,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机制体制不断创新,重点改革继续深化

依法行政和阳光政务深入推进,新增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管理)事项目录,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12345”行政服务热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理顺了市与禅城区政府的事权关系,对村镇建设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11项市政府工作部门职能进行了界定。财政体制实施微调,市本级财政占全市比重提高了2个百分点。国企改革稳步推进,81家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2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数达15家。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成功举办了**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暨重点工程开工仪式,签约项目79个,投资总额335.8亿元。

(五)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和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第4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找准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全县上下要以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和加快建设向路、高速公路为契机,开阔视野,致力发展,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宜居利居乐居的城市,构建驰名全国的山水温泉生态旅游县。围绕这一总体定位,确定的发展目标是:

经济跨越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较好进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到2015年,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县(市)中游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番;旅游、创意、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比重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协调。

社会祥和文明。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殷实富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基本构建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合计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以上;城乡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73%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以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到2020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接近经济较发达县(市),基本建成以旅游、水电、纺织、创意、文化、健康、体验、高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明确发展任务,强化保障措施

(一)优化空间布局。立足资源优化配置,以向路、高速公路建设和省道202、203线改造为依托,大力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发展,构筑“一圈、一线、一带”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圈,即县域中心圈。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主城区、南城区为核心,包括和清凉组团,重点发展旅游、酒店、商贸、文化、金融、信息、物流等都市低碳绿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品位,建成全县经济、政治、文化、旅游集散中心。

一线,即沿线。以干流能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依托,重点发展水电、山水温泉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等。

一带,即中高山地区特色产业带。以镇为龙头,延伸乡,重点发展建筑业、高优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能源、信息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1、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继续推动向路、高速公路、至(段)高速公路建设,谋划与清等周边县市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新建省道202线村(清界)至段、桥至下林段公路,谋划建设清凉至大桥环城公路;全面完成省道202、203线公路改造,推进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县际断头路和自然村公路建设;加快汽车南站、南城区物流园区、和长庆物流节点建设;加强拆渡建桥和危桥改造;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2、构建绿色能源保障体系。以清洁、低碳为导向,统筹推进地热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做好梯级电站开发和供水规划,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督促在建的界竹口电站尽快建成投产,谋划推进龙湘、新店、岩前、莒口电站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二五”中期前动工建设。加大落后产能电站实施技改力度,提升电站自动化水平。加强城乡输变电线路建设,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大力推进城区电网缆化和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天然气供应系统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工程。

3、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应用水平;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城市网络;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推广与应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建设面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偏远乡村的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深入开展信息等级保护,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现防灾减灾的协同防御与联动处置。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体系、自然灾害综合防范抗御工程体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自然灾害灾后恢复与重建体系。加强防洪排涝、水利除险保安、蓄水引水、气象减灾、防震减灾、地质减灾、农业减灾、林业减灾、渔业减灾和灾害紧急避险场所等建设。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李果、青梅、食用菌、绿色蔬菜、油茶、茶叶、林竹、特色禽畜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力争2015年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加快发展大棚果蔬等设施农业,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和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托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发展花卉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申报注册和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引进台湾资金、技术、良种、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承接台湾农业项目,着力打造台湾优质水果基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敢于突破产业边界,以海西()创意产业园、海峡()影视基地、台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健康产业,要依托温泉与生态优势,加快发展集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一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体验产业,要融合旅游业、农业等要素,大力发展以休闲农耕、亲水运动、攀岩、露营等为内容的体验经济;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产业,借鉴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经验,积极融入武术、古代名士名贤、民俗民风等特色元素,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创意产业,要择优引进工业研发、建筑设计、网游、动漫、影视制作等创意项目,推动其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要着力引进航空材料、军工材料、医疗器械、保健用品、清洁环保产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并加以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要引进现代纺织服装大企业、大集团,对接服装时尚创意设计模式,发展纺纱、织造、高档服装及面料等业态,促进纺织服装企业高端化,力争到2015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竹草编工艺品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承接对台产业项目,努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等项目,谋划发展总部经济。

3、做大做强建筑业。继续推行回归企业扶持、鼓励政策,吸收境外企业入驻,鼓励建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集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壮大企业实力,拓展建筑业务领域和市场,推动新技术、新工艺运用,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资质晋级。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安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建筑业税收达2亿元以上。

4、打造山水温泉旅游胜地。突出山水、温泉、文化元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建设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产业带建设为龙头,促进旅游要素均衡快速发展,推进旅游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酒店、度假、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产业集群。加强旅游产品宣传与推介,广泛拓展省内外客源市场,依托“海峡旅游”品牌,大力推动对台旅游交流合作,持续提升旅游整体效益,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切实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5、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制定实施服务业、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发展物业服务、商贸餐饮、健身娱乐等消费业,推动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和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咨询、评估、等生产业。积极承接台湾服务业转移,着力引进高端服务业项目。

(四)统筹城乡发展。抓住省、市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加大县城建设力度。落实修编后的《县城市总体规划》,拉开城市建设新框架,形成“一城”、“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利居乐居城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重点区块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突出城市重要节点、重点景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风格设计,彰显山水生态特色,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成山水温泉旅游城市核心区。以火车站站前广场、站前大道、南北江滨路等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南城区开发建设;以城区滨水景观工程、景观整治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主城区改造提升和西城区开发。有序推进和清凉组团开发,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县城、文明县城。

2、加快小城镇改革发展。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抓好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科学布局建设空间,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城镇体系。加快葛岭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用活用好试点政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宜居乐业的风情小镇。加快推进、梧桐、嵩口、长庆等中心集镇建设,发挥中心集镇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文明向乡镇延伸覆盖,全面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差异发展。

3、大力建设新农村。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发挥“双百工程”带动作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支持农民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大农村民生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广播电视、邮政通讯、电网改造升级、商贸流通设施等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抓好城乡幼儿园、实验小学搬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积极谋划发展高等教育。卫生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成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实施县中医院搬迁工程,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达标建设,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并完善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

2、大力推动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县文体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积极做好对台张圣君信仰文化交流和樟坂乡贤第等对台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支持文艺创作,打造文化精品。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着力促进劳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就业渠道,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各类保险覆盖面,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养老、新农合和新农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改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妇女儿童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推行依法处理事项“路线图”。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机制、安生生产监管体制和应急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大幅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水平。

6、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突破口,坚持引人和引智相结合,统筹抓好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科学选才用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化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到2012年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1、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把新上项目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严格监管重点能耗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政策,推广节能技术,确保完成年度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加快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进程。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建设好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区、风景名胜景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四绿”工程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实施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能力。

(七)深化改革开放。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开放领域,增创改革开改新优势,到2015年改革开放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1、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探索推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度,拓宽现有融资平台业务领域,做大做强城司和国有资产营运公司,谋划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政策,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BT、BOT等融资模式;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资产,提升资产运作效益,积极推进农村小额信贷、林权制度、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管理等各项改革。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创造创新能力。

2、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着力引进境内外生产要素、服务体系和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外资利用质量。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增强农产品、纺织服装、工艺品等地产商品出口,提高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推进市场多元化,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八)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坚持强投入、高速度、上水平、保质量,在实施好向路(段)、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提速建设道路交通、市政项目,特别是抽水蓄能电站、汤埕温泉旅游综合体、创意产业园、万科地产、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要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征地、拆迁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更多节点工作量,加快促进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加快策划生成一批推动跨越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积极搭建政府、银行、企业互动平台,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创新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回归工程”,切实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重点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生产性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的比重实现大幅提升。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落实

从加强建设经济区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明确领导责任。各乡镇、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作为实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直部门要主动对接,细化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并将其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5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夯实工作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逐步实现全市医疗废物统一规范化管理,集中无害化处理,杜绝医疗废物违法违规乱倒、乱埋及医源性的二次污染,实现我市医疗废物的安全贮存和集中处置,有效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建设循环发展、富民强市的新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分阶段、有步骤、保重点的原则,自2012年7月起至12月底前,从中心城区开始,逐步过渡到十县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等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无害化集中处置。具体时间为:

1、2012年7月至9月,中心城区及周边镇办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血站、单采血浆站、计生服务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集中统一处置;

2、2012年11月底前,十县区县城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

3、2012年12月底前,根据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转处置能力,逐步实现全市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

三、集中处置范围和医疗废物名录

(一)集中处置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血站、单采血浆站、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其它产生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以下称“产生单位”),均应参加集中处置。

(二)医疗废物名录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纳入全市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名录主要有: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清、血液,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2.损伤性废物(指能够扎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3.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4.病理性废物(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包括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四、集中处置的原则及要求

(一)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应遵循的原则及要求

1、各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建立医疗废物暂时中转贮存设施、设备,并按规范进行收集、贮存管理。

2.各产生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及时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处置中心处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非正常渠道买卖、回收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3.各产生单位和处置中心应当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在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费用承担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并报当地环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产生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5年。

5.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规范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职责及要求

1.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负责全市医疗废物的统一集中处置工作。

2.处置中心的工艺流程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持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以及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运营。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转高效。

3.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目前只负责感染、损伤、药物性三类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要加大病理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力度,完善设备,尽早实现全市集中统一处置。

4.处置中心应掌握全市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基本情况,根据医疗废物产生量配备足够数量的运送专用车辆,制定科学的运输方法,保证运输工作需要。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有明显标识。

5.处置中心应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在设备停运或检修期间,必须保证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的安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6.产生单位交由处置的医疗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产生单位和处置中心交接医疗废物时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专用)由处置中心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和产生单位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

7.处置中心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中心时,处置中心接收人员确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8.医疗废物运送专用车每次运送完毕,应在处置中心内及时清洗消毒,保持车辆整洁。禁止在社会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运送车辆。

9.处置中心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每月报市环保、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五、收费标准

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市物价局、环保局、卫生局关于医疗废物处置费收费标准执行。

六、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理,是防止疾病传播,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循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级卫生、环保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和工作方案要求,迅速部署,健全机制,落实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全市医疗废物统一集中处置工作顺利实施。

2.密切配合。各级卫生、计生、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消毒、贮存以及集中处置工作中的传染病、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物价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的监督检查;公安、交通、药品监督、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6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1-10月,我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39.74万批,货值27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8%;其中出境货物25.49万批,货值14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4%,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93批,货值267万美元;进境货物14.25万批,货值130.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167批,货值2187万美元。检疫出入境交通工具233.13万艘(辆)次,集装箱48.93万个,分别同比增长13.18%、10.20%;监测出入境人数6893.4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预防接种370人次,检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2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75例;检验检疫快件227.12万件/4.21万吨/8.5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6%、98.58%、24.96%;检验检疫进出境邮寄物1.72万件,同比增加5%,检出不合格物品214批/6.74吨,分别同比增长107.77%、198.23%。截获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9种74批,其他有害生物94种418批1—10月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21715份/货值6.84亿美元,货值同比增长5.63%,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16218份,签证金额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1%。

一、基本做法和主要成绩

根据《珠海市2007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意见》(珠办发[2007]11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全局工作方案,各部门和口岸局处分别结合实际制订各自的实施办法,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三位一体”,把机关作风建设融进“三位一体”工作中,持续稳步推进内部建设和检验检疫把关服务各项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1.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质量的检验标准。我局通过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坚持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公开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公开报检签证程序,公开检验计收费标准,依法施检,依法行政;办事效率高,对服务对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和要求,做到不拖拉、不扯皮、不刁难、不贻误,做到事事有回音,全年受理并全部回复投诉举报信函21宗,件件有落实。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营造统一、规范、公开、便捷的检验检疫执法环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启动行政执法电电子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文件在该平台上网络运行,有效实现了岗位权责互相衔接、相互制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化目标,实现了体系文件信息化,无纸化分单、审批及办理,营造了统一、规范、公开、便捷的检验检疫执法环境。

3.“科技兴检“长抓不懈,强化技术服务。15个项目获得质检总局、广东省和珠海市2007年科研立项;《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电子平台》等9个项目获质检总局2008年科研立项;《与SPS有关的贸易纠纷及案例研究》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投入1500多万元购置了全自动酶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我局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被批准为珠海市唯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公共实验室。

4.继续打造电子检验检疫,推动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方便进出口。目前有305家、涵盖500多个种类的企业实施电子监管系统,通过此系统验放的批次占出口法检批次的70%;批准13家企业实施“辖区监管、口岸验放”的绿色通道模式,验放批次占全部电子监管批次的1/6。完成了九洲、横琴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启用出口食品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在疫病疫情信息方面,一是为上级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持。如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局组织编报《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36期;撰写的《关于三聚氰胺污染谷朊粉可能性的科学推断》被总局《质检专报》采纳,并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翻译整理美方自身饲料存在问题的相关材料,作为对外交涉筹码,为总局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提供事实依据。二是编制《质检总局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为建设国际动物疫情数据库,构建电子化动物卫生信息平台奠定基础。三是完成疫情信息编报工作任务。1-10月共编发《国际动物疫情信息》234期,《卫生检疫信息》28期。质检总局据此有关疫病疫情公告16个、禁令12项、解除禁令3项。

(二)落实服务措施,促进地方外贸进出口

1.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宣传贯彻《特别规定》,以帮助企业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为切入点,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自控体系,推动企业实施GAP、GMP、HACCP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帮助珠海市兴盟加工场和珠海经济特区科泰有限公司等企业改变单一冻禽产品生产结构,完善日常监管、抽样送检等工作制度,从厂房选址、设施配备、基地备案、产品质量监控、成品冷藏等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7月10日,珠海科泰公司生产的960只冰鲜鸡顺利输往香港,实现了珠海辖区冰鲜禽产品供港零的突破。

2.协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对珠海地区38家出口企业开展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调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TBT通报评议工作,向企业通报国际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在美国FDA严查我国输美水产品,出口被暂停的情况下,帮助北极品(珠海)公司完善检测仪器设备,协助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溯源机制,使该公司顺利恢复出口北美。帮助珠海西尾食品公司设计和改造新厂,使其顺利通过异地评审。

3.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不同质量控制、不同诚信和自律程度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引导扶持良好企业自强自律,重点监督管理不良记录企业。如珠海市泰亨发展有限公司和珠海博士高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建厂之初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我局一方面降低这两家企业的诚信等级,加强监督管理,一方面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按进口国要求调整生产,产品贸易订单大幅增长。

4.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我局会同广东省质监局与珠海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减免农产品收费政策,减免目录内出口农产品5350批,减免检验检疫费用36.36万元,出口农产品企业得到实惠;二是帮助东滘村建立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苗木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生产项目,完成该村1500亩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的注册评审,第一批20多万尾罗非鱼顺利出口。我局被珠海市评为2006-2007年度帮扶斗门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帮助珠海格力公司和珠海汉胜公司分别开展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免验扩项和超柔同轴电缆出口免验工作。

与湖南检验检疫局签署《关于促进湖南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的产地局和口岸局合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突出重点,维护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完成“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总局驻珠海局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我局成立贯彻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制定派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措施:一抓组织领导和督导,出台《检验检疫机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要求》;二抓宣传贯彻,全局学习《特别规定》等政策规定,近5617人次深入企业清查和宣贯,印发宣传手册和光盘等8600多份/张,专项整治报道近225篇;三抓质量监管,做到敏感产品质量监管到位;四抓执法检查,做到执法行为到位;五是抓技术检测,做到技术保障到位。上述措施保证了我局圆满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三个100%专项整治目标:100%退回或销毁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集中销毁走私进境冻品831.961吨,全部退回或销毁从旅检通道截获的禁止进境物1993批,重量3635.9千克。100%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32家,限期整改暂停出口15家,注销47家。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同时,我局在工作中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推动出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不断完善溯源机制。我局监管的719家出口生产企业100%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质量档案;推动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进货(进料)、货物出厂台帐,100%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推动并帮助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物检查制度和收集进口国标准。二是完善了《进出境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等10项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了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行政执法电子平台。

2.确保供港澳鲜活商品质量。一是规范供港澳动植物检验检疫管理。督促注册养殖场全面改用H5N1疫苗;建立蔬菜安全监管长效联动机制;与地方监督检验中心联合开展供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农残抽检等。二是对海捕鱼类试行以“离境口岸监测”为主的监管模式,建立允许出口水生动物品种目录并按“目录”常规监测;增加出口食用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注册项目,在企业把好产品入场关的基础上做好出口前检测及监测。三是妥善应对供澳活猪宰后肌肉出血突发事件。7月4日,媒体报道有关猪肉出血情况,引起澳门民政总署高度关注,我局采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帮助澳方改进技术,邀请肉类研究领域专家实地研究,妥善解决供澳活猪宰后肌肉出血问题。

3.严防登革热疫病传播。8月,面对珠海市面临爆发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我局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登革热疫病传播。一是成立登革热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严格执行登革热零报告制度;加大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和医学巡查力度,检测了2050例出入境人员和医院送疑似发热病人血样,发现RgM阳性3例、RgG阳性46例,为有效严防登革热提供依据。二是派出200多人次深入疫点现场督促检查,落实责任,确保布雷图指数和伊幼蚊虫人工容器指数控制在安全指数以下;三是配合珠海市开展爱国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主动与珠海市CDC开展合作,有效防止了登革热疫情在珠海口岸传入传出。

4.做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疫病监测工作。一是总局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反恐工作,划拨购置反恐装备专项经费200多万元,充实珠海口岸反恐装备力量,为2008年奥运会安全提供保障;积极参加珠海市反恐演习。二是着手建立横琴口岸检疫查验模板口岸,横琴口岸已拥有独立的检疫查验区,2个医学观察室,配置了红外热像测温系统和通道电子引导显示屏等设施,提高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执法把关能力,提升了检验检疫地位和威信。三是健全口岸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珠海口岸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口岸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确定的监督频次对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检查。

在疫病疫情监测方面,我局制定《珠海口岸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行动计划(2006-2010)》,我局成为了“广东省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继续开展医学媒介生物和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截获各类媒介生物疫情24批次,检出各种媒介生物387只;截获实蝇208734头。

5.做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一是采取重新核定企业类别,加大对儿童服装及配饰等抽检比例,帮助企业建立原辅料进货台帐及安全卫生项目检测等相关档案,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二是对进口食品、化妆品企业全面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商品实施动态抽查,对重点国家、重点产品、重点项目进行加严检查。三是检验监管32家进出口与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企业的产品,检出荧光物质含量超标等不合格产品7批。四是对医疗器械进口企业及产品进行登记分类,并批批开箱检验,安装后定期跟踪了解使用情况。

二、2008年工作打算

第7篇:医疗器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首超万亿。建立“旬分析、月讲评、两月办公、季度调度”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行月度通报,加强督导考核,逐月超前预测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帮扶,着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率低、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9.4亿元,增长16.1%,首次双超万亿;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增长30%左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技术改造成效斐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召开现场会,出台具体办法,在全省掀起了企业技改新热潮。千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339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7.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9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1亿元。145个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3.99亿元。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7%;完成技改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8%。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保持在2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约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约4个百分点。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省级新产品1003项,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晶龙集团列为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预计全省军工经济实现总产出550亿元,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9.5%。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研究提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培育整合13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煤炭、乳制品等行业及部分产业集群整合重组取得实质进展,比如辛集市300多家皮革企业整合形成9家大型企业。

三是转型发展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卓有成效。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02亿元、省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淘汰落后炼铁860万吨、炼钢1550万吨、水泥25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等,全部完成国家任务。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123家,争取国家资金1.15亿元。12个企业能源中心和清洁生产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330万元。承德市被列为国家级首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预计能超额完成工业节能4.4%的目标。对外合作成果丰硕。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等一系列经贸洽谈会,举办新兴产业投资洽谈会,创办“冀展网”,签约工业利用外资项目162项,总投资60.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0.4亿美元。产业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对标行动持续深入。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标指标数据库,对标指标扩展到1000项以上,全省工业企业创建行业“第一”或“唯一”883项,省市县企四级累计培训14万余人次。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专题刊登了我省开展对标行动的做法。

四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推动落实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组织政银企保对接,规范担保行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565家,担保资本金329亿元。重点支持了15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20个省级产业集群、40个省级公共技术示范平台建设,全年新建创业辅导基地5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完成各类培训200万人次,创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29家。预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150亿元,增长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5%;上缴税金2020亿元,增长30%,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6%。

五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培育了15家示范企业、112家重点企业,组织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培训。全省大中型制造企业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85%设立了门户网站,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62%实现了研发设计数字化,48%不同程度应用了电子商务。工信部在安平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产业集群信息化的经验做法。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省政府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成为第二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条例》顺利完成省政府阶段立法程序。组织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试点,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建成人口信息共享等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六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十二五”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制定了乳制品、焦化等11个行业准入流程,开展铸造企业认定,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线电管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畅通。加强盐业生产调度,及时应对抢盐风潮,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省工经联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昌厅长要求,要抓住工业强省机遇,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他说,张庆黎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张庆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组织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努力建设工业强省。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省的历史机遇。省第八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在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为解决我省工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使各方力量向工业聚集,各种资源向工业配置,各项政策向工业倾斜,在全省形成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工业提升计划是建设工业强省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前瞻性、完整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进位、结构向好、效益提升、能耗排放下降;主要任务是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生产业加快发展;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对标行动、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产业聚集、节能减排、民营经济发展、两化融合等;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实施“十百千”工程;保障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建立考核体系等。

三是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十百千工程”是工业提升计划的载体和抓手。“十”,就是培育壮大曹妃甸精品钢、保定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工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水平。“百”,就是扶持发展百家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龙头,增强辐射能力。“千”,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支持企业育名牌、创名牌、争名牌。据测算,目前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10个大型工业基地为13%,100强工业企业为33%,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为28.7%,这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百千工程”以抓基地、抓企业、抓产品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具体举措。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15年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十大基地提高到25%,百家优势企业提高到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提高到34%。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百千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王昌厅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上缴税金增长17%;军民结合产业总收入增长18%。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投资增长21%,技改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同比下降5%以上;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2%,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50%;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王昌厅长强调,明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

一是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在工作推动上有新突破。确定培育主体。筛选十家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工业基地予以重点培育。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中选择百家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选择千项实物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予以积极培育。落实扶持措施。对列入“十百千工程”的重点基地、企业、产品,逐一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投融资、技术研发、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土地、环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基地、企业做好发展规划,指导产品所在企业做好推广计划。建立扶持平台,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帮扶合力。推广新奥集团等一批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永恒主题,找准方向、自我加压,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督导考核。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及时掌握每个基地、企业、产品的目标任务、当前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等。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对完不成目标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支持措施。

二是以稳增长为总基调,在工业经济运行上有新举措。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一是运行调节保增长。开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提高预测预警预控水平。以工业强县、强企和最具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建立银企对接、产需衔接长效机制,保障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化生产要素需求侧、供应侧管理。二是项目拉动促增长。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推进央企进河北,继续开展小团组招商,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抓好904项省重点技改续建项目,突出抓好76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北汽黄骅40万辆整车、沧州大化30万吨MDI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市场拓展稳增长。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本地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采购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探索和落实钢铁、建材、光伏等产业推广应用政策,培育和提升十大工业展会,进一步办好“冀展网”。强化工业行业管理。一是落实产业政策。逐步推进36个行业准入管理,在水泥、玻璃、葡萄酒、浓缩果蔬汁4个行业实行全面准入,加强对公告企业的监督检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二是强化行业服务。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频需求,强化台站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无线电安全。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计划管理,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力争原盐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进一步发挥好工经联和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法律政策环境。争取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列入省立法计划,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家今年推出的减税政策。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各级减负办作用,会同省监察厅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体系,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抓典型、促改进,对典型案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三是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一送三服务”(即送政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活动。四是启动人才兴企行动。制定《关于开展人才兴企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展“专家学者企业行”活动,强化企业人才支撑。

三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首要任务,在存量调强上有新成效。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是进一步突出技改重点。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1000项技改项目。重点延伸与完善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优特钢等8个产业链。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调度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修订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资金支持方式。三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各设区市也要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安排专项资金,做好项目谋划、筛选,及时把资金落实到项目,拨付到企业。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建立“主体主动、政策驱动、典型引动、环境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展对标行动。拓展网上对标、培训交流平台,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实现在线对标、实时对标;把普及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实效。完善政策驱动、对标评估和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内外部评估,将对标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对标示范、重点突破、产业集群对标和能效对标工程,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激励企业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确定钢铁、装备制造两个行业和60家示范企业、11个重点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支持现有22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全机制、提升功能,加强研发、设计、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10家省级、争创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聚集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以水泥、玻璃、医药、食品等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兼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兼并重组项目备案制度,争取设立并购资金或基金,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省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继续大力推动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冀东发展集团等大型国企整合企业板块,完善内部机制,深化重组成效。以资本为纽带,以准入为推手,推动食品企业联合重组。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沙河玻璃产业。加快昌黎葡萄酒、盐山管道、永年标准件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重组步伐。

四是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增量调优上有新进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备,培育1至2家光伏大型储能装置企业,支持晶龙、英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产业,新建2至3家半导体照明芯片封装和4家终端照明企业,推进旭新玻璃基板、乐凯膜材料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加快以岭药业胶囊剂GMP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药、重大仿制药、生化和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产业化步伐。新材料领域,支持天赫钛业、中航上大等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河北硅谷化工芳纶Ⅱ纤维技术等项目建设。海洋经济领域,依托山海关、曹妃甸、渤海新区修造船基地,鼓励船舶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海洋移动钻井平台等系列海工装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石家庄通用航空等基地建设,加快中铁山桥大跨径桥梁钢结构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化智能成套装备。军民结合领域,安排好省财政5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承包服务,支持建设钢铁、汽车、医药、玻璃等4个行业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10家生产业企业发展。加快石家庄物联网产业基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廊坊综合信息服务基地、保定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涿州京南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推进电力电子、医疗电子、安防电子等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应用软件开发应用。

五是以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在发展活力上有新增强。加强政策扶持。贯彻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年”工作部署,开展“强服务、解难题、帮企业、保增长”主题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检查督导和政策跟踪评估,促进扶持措施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活动,高标准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督促市县足额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多渠道融资,深化政银企保对接,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全年解决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实行“一列入三进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辅导基地,新建创业辅导基地40个。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企业家培训活动,力争两年轮训一遍。推动协调发展。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打造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市场话语权的“小巨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规划论证,培育10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1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培育扶持2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

六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质量和品牌建设上有新形象。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出台《河北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扶持办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涿州等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示范企业。开展省级工业新产品认定工作,开发1000项工业新产品。倡导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适时组织成果对接会。筹划启动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选,并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奖评选。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组织开展品牌培育活动,省级重点做好石家庄阀门一厂、廊坊华日家具、唐山亚特专用汽车等企业的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以唐钢、石药、三友、长城汽车、唐山轨道客车等企业为重点,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做好华北铝业、沧州大化等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工业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

七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有新作为。